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途径

发布时间:2021-10-19 14:29:15   来源:党团工作    点击:   
字号:

摘要:大学生群体在校学习期间可能会因为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等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各种不良心理因素综合在一起之后还可能造成大学生出现轻生的念头或行为。在高等院校中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并做到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显得十分必要。文章对生命教育的含义、必要性及开展生命教育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教育;
必要性;
实施途径

高等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并做到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可能因为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等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行为。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和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并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成为非常必要的心理引导,是高等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教育内容。本文对生命教育的含义、必要性及开展生命教育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

一、生命教育含义分析

生命教育涉及的范畴比较广泛,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从广义的层面对生命教育的内在含义进行归纳和分析。第一,了解生命含义并产生正确的认知。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生命的孕育过程需要相对漫长的时间,且一个生命的健康成长需要花费父母很多的精力和心血。在探讨大学生生命教育这一问题时,需要将“生命”二字的含义从生物学生命的获取延展到健康成长的领域,让大学生认识到人和自己、人和他人、人和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二,懂得珍爱并敬畏生命。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对生命产生敬畏心。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生命,就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还会给亲友造成巨大的伤害。通过生命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并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产生敬畏心,做到珍爱自己的生命及爱护他人的生命,不能因为在生活中遭受挫折或产生冲突,而伤害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与健康。国内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小学、中学、大学中都有一些相关课程。

二、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教育的本质需求在生命教育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并认识到良好的生命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健康。现代化的教育,需要培养出身体和心理都非常健康且具备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大学生群体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且心理上还未完全成熟,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波动。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学校环境后,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而且大学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管理空间也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性特点,学生在求学期间需要正确处理自身与教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并不断调节自身的心态,努力适应新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遭遇一些挫折或产生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都是很正常的情况,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并做到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自然成为现代教育的本质需求。2.现实的需求近年来,通过网络、电视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媒体,可以看到一些大学校园内出现的自杀事件及刑事犯罪案件。发生这些事件、案件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校园内可能会产生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情感纠纷或经济压力等,甚至有些学生在校园内、外部环境的作用下还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亚健康心理状态。另外,个别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可能还会因为一些矛盾而引发一些过激行为,以致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产生一定的威胁,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大学生群体在校园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产生不良心理却得不到有效疏导时,就容易产生轻生的情况。从以上角度来看,高校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生命教育是一种非常现实的需要。3.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需求大学生群体在校园生活中需要承担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就业压力、人生规划方面的压力等,同时,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各种信息不断涌入人们的生活并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有些思想和观点还会对大学生群体产生比较严重的干扰。在这种信息大爆炸的情况下,学生容易受到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而产生比较浮躁的心态,进而影响到自身的身心健康成长。而在大学开展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全局出发来理解生命发展和进步的过程,而不是根据眼前的得失来判断自己的成败。也就是说,大学生一旦掌握正确的生命观,就可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并正确应对生活中遭遇的各种挫折和不顺,进而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事实上,现代高等教育也应该从这一层面出发,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4.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中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不在少数。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校总是将教育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专业技术能力上,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然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非常大的危害。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应该通过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心理压力,确保自身的健康成长。

三、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1.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高等院校组织开展生命教育相关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而不是笼统地进行全覆盖式的教学。要想有效开展生命教育,学校首先要通过调查问卷活动来掌握学生在当前阶段是否存在心理亚健康问题,将焦虑、抑郁、沮丧等作为重点关注的心理亚健康问题。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调查问卷活动掌握学生是否产生过轻生的念头、是否接触过与轻生相关的信息及书籍、是否曾经实施过自杀行为等。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以依托本校的心理学系或借助其他一些相关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严谨的心理问卷调查。通过这种调查活动,可以对学生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压力状况、家庭情况及是否具有自杀倾向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这样,高等院校才能做到对学生轻生方面的风险的有效评估,并通过及时开展生命教育来加以预防。2.分析大学生群体存在的压力及原因高等院校组织开展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学生出现轻生的行为或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而造成大学生产生轻生念头或行为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主要压力源及其产生的主要危害。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生命教育。表1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可能导致学生出现严重心理压力的潜在因素,笔者认为这些应成为调查研究的重点。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产生严重心理压力并形成轻生念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很多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常常具有一定的性格障碍。其实,某种性格本身并不是不好,只是在大学校园这种环境下学生会因为某些性格特征而受到一定的制约。学生一旦出现心理崩溃或轻生念头,可能是因为人际交往、家庭因素及情感因素等多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3.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为了有效遏制不良心理对大学生群体造成的侵害并确保其珍爱自己的生命,高校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而且从近年来高等院校发生的轻生事件或伤害他人生命健康的刑事案件来看,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显得非常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学校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学术成果或教育内容,并根据本校的学生情况、师资力量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在生命教育相关课程内容中应该重点分析大学生的各种压力源,并通过专业的心理学讲座给学生讲授如何针对自己的各种心理压力进行调节。更加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向学生阐述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如何在人生舞台上正确地面对挫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培育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学校还可以将生命教育相关课程以公共基础课的形式实施教学,课程结束之后应该组织考试,以确保教学效果。4.利用融媒体手段开拓生命教育的途径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生命教育的宣传和授课,并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要。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融媒体的方式来全面提升宣传和教育的效果。第一,书籍仍然是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可以购买一些国内的相对成熟的教材,将其作为本校的生命教育主要素材。另外,有实力的高等院校还可以依托本校师资力量,自行编撰相关教材。第二,21世纪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从小就是在互联网环境下长大的,并且他们获取信息和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就是网络。因此,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应该借助校内网教学系统、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进行全面的宣传,充分发挥融媒体时代的优势。这样,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硬件设备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相关学习信息,进而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和效果。5.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大学生产生轻生的念头和行为除了因为遭受了各个方面的压力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对生活缺乏目标意识,没有对自己的生活产生足够的希望和信心。由此可见,高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也非常重要,而职业规划或人生规划之类的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学生如果认为自己的个人努力无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就会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信心,但实际上人的一生是非常漫长的,大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大好年纪,遭受一些生活或者情感上的挫折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时,如果大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并使自己具备更强的进取心,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抗压能力,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个人理想及所学专业等合理规划自己近期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及中长期的发展目标,防止出现“空心化”的问题。6.加强对不良网络因素的控制大学生群体通过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硬件设备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各种网络信息,然而网络上的一些信息可能存在虚假、夸张、恶意引导等问题,还没有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对这些信息往往不具备足够的甄别能力,进而受到严重的干扰,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想法或观念。例如,网络上曾经出现过一些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贷款服务的平台,个别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因缺乏足够的经济能力而陷入网络贷款困境,甚至有学生受到经济压力的冲击而选择轻生。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辨别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不良网络因素对自己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而学会避开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

四、结语

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能会在各种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轻生的行为。高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并做到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效果: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分析大学生群体存在的压力及原因、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利用融媒体手段开拓生命教育的途径、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加强对不良网络因素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双胜.浅谈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J].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

[2]符唯真.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途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05).

[3]谢钢,钟雨含.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生命教育途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3).

[4]张萌,黄莹.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及其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9).

[5]牟玲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观教育的现状及其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5.

[6]褚惠萍.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7]叶华松.生命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05).

[8]陈景翊,王旭.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10).

[9]李永兵,李家富.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价值审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

作者:叶小舟 单位:江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