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2-06-21 11:55:12   来源:党团工作    点击:   
字号:

  滨州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

 滨州市交通运输局 武汉理工大学 二〇一六年九月

  目录 前言 ........................................................................................................................................................ 1 一、发展基础......................................................................................................................................... 3 (一)发展现状 ................................................................................................................................. 3 (二)发展特点 ................................................................................................................................. 7 二、发展要求和需求分析 ..................................................................................................................... 8 (一)发展要求 ................................................................................................................................. 8 (二)需求分析 ................................................................................................................................. 9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 12 (一)指导思想 ............................................................................................................................... 12 (二)发展目标 ............................................................................................................................... 14 四、主要发展任务 ............................................................................................................................... 19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输通道 ................................................................................... 19 (二)构建以滨州为中心的市域内、外交通网 ........................................................................... 22 (三)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 23 (四)实现交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 26 (五)融合农村商贸物流的邮政业发展 ....................................................................................... 27 (六)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 27 (七)加强智能交通建设 ............................................................................................................... 28 (八)增强交通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 ........................................................................................... 28 五、建设重点....................................................................................................................................... 28 (一)公路....................................................................................................................................... 29 (二)铁路....................................................................................................................................... 32

  (三)港口及航运 ........................................................................................................................... 34

  (四)管道工程 ............................................................................................................................... 35

  (五)航空 ....................................................................................................................................... 36 (六)绿色交通 ............................................................................................................................... 36

 (七)邮政物流 ............................................................................................................................... 37

  (八)公交一体化 ........................................................................................................................... 38

 (九)智能交通 .............................................................................................................................. 39 六、政策保障机制 ............................................................................................................................... 39 (一)深化改革 ............................................................................................................................... 39 (二)组织保障 ............................................................................................................................... 40 (三)体制机制保障 ....................................................................................................................... 40 (四)人才保障 ............................................................................................................................... 41 (五)资金保障 ............................................................................................................................... 41 附图 1:滨州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示意图 ................................................................ 43 附图 2:滨州市国省干线公路“十三五”末规划示意图 ............................................................ 44 附图 3:滨州市国省干线公路“十三五”新改建项目示意图 .................................................... 45 附图 4:滨州铁路“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示意图 .................................................................... 46 附图 5:滨州市港航“十三五”规划示意图 ................................................................................ 47 附图 6:滨州市港航“十三五”重点项目规划示意图 ................................................................ 48 附图 7:

 滨州市管道运输“十三五”规划示意图 ......................................................................... 49

  1

 前言 滨州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北邻京津冀,与天津滨海新区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东连胶东半岛,南依济南城市圈,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随着国际产业升级转移加速,国内经济由南往北、由东往西递延,山东半岛城市群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天津在全国北方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加快,滨州作为环渤海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和山东省对接京津冀发展门户地区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

 为抓住机遇,加快和引导滨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加快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必须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供给能力,统筹规划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本着宜水则水、宜路则路、合理分工的原则,提升交通运输系统效率;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实现运输服务一体化,提升运输服务品质;从节能、环保、集约利用的角度,提升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的整体效益,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在与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和滨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本规划综合考虑滨州市的经济、产业布局规划、城镇格局、路网现状、资源禀赋等要素,积极促进滨州市与京津冀、环渤海、济南城市圈的连接连通,突出滨州优势,发展立体交通,打造以港口、高速公路、高速

  2

 铁路、机场等交通运输方式为支撑的环渤海现代交通枢纽城市。优化完善市内路网,形成市县快通、县乡直通、村村相通的综合交通网络。

 本规划编制范围为滨州市行政辖区,陆地面积 9600 平方公里,覆盖沾化区、阳信县、无棣县、惠民县、博兴县、邹平县、北海新区、滨州市区(含滨城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本规划基准年为 2015 年,规划期限为 2016 年-2020 年。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包括:

  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 年)》  《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30 年)》  《山东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30 年)》  《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 年)》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交通发展规划》,2011 年 1 月 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 年 12 月 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2013 年 8 月 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4 年5 月

  《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调整)》,2014 年4 月  《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012 年 3 月  《滨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3 年 1 月  《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年)》,2007 年 1 月  《滨州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 年 10 月  《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10 年10 月

  3

 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5 年 4 月  《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2015 年 9 月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1、公路 (1)国省干线 “十二五”末,滨州市通车公路总里程为 16193.4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99 公里。全市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 1198.4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9 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 999.4 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中,一级公路 558.5 公里,占 55.90%;二级公路 436 公里,占 43.64%。

  从技术等级来看,滨州市国省干线整体技术等级不断提高,平均技术等级水平由“十一五”末的 1.3 提高至“十二五”末的 1.2,且以一级公路为主。滨州市目前有 10 个乡镇未直接通国省干线,国省干线覆盖率为85%。从路网覆盖的角度看,所有乡镇 15 公里范围内均能进入到国省干线,国省干线乡镇节点通达率达到 100%。

 (2)农村公路 “十二五”末,滨州市农村公路总里程为 14995.4 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一级公路 2.5 公里,二级公路 1038.5 公里,三级公路 1194.2 公里,四级公路 12574.8 公里,等外路 185.4 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县道1131.1 公里,乡道 2070.5 公里,村道 11599.1 公里,专用公路 194.7 公里。

 (3)滨州市公路客货运量

  4

 全市“十二五”期公路客运量共计完成 22304 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达 1459658 万人公里;货运量共计完成 63640 万吨,货运周转量达16405789 万吨公里。

 2、铁路

  截至“十二五”末,全市已建成铁路 220.8 公里,其中国家铁路141.227 公里,地方铁路 44.953 公里,专用线铁路 34.62 公里。

 “十二五”期全市铁路客运量共完成 16.07 万人,货运量共完成2866.57 万吨。

 3、港口与航运 滨州市港口由海港港区、套尔河港区和大口河港区组成。截至“十二五”末,共拥有生产性泊位 28 个,年设计通过能力为 1455 万吨。其中,海港港区有 2 个 3 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套尔河港区有 24 个散杂货、化工泊位(多为 500 吨级、1000 吨级和 3000 吨级);大口河港区有 2 个 1000吨级泊位。

 “十二五”期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共计完成 5302.3 万吨,水路货运量完成 662.44 万吨。目前,全市共拥有水运企业 5 家,运输船舶 18 艘,总运力为 43372 载重吨。

 4、场站建设

  “十二五”期,滨州客运总站、滨南客运中心、山东运达物流中心、黄河三角洲滨南物流园等一批国家枢纽站场项目相继建设完成投入使用。目前,除北海新区客运中心正在建设外,其他各县区已全部完成县级客运站改造建设,全市目前拥有一级客运站 1 个,二级客运站 6 个。

  5

 5、通用航空

  以大高通用航空产业园为龙头的滨州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迅速,从完善基础设施、吸引配套产业入手,不断延伸扩展航空及关联产业,飞机制造、飞机维修、通航公司运营、航空培训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大高航空城南临 205 国道,津(天津)汕(汕头)高速、荣(荣成)乌(乌海)高速、青(青岛)银(银川)高速以及德大铁路从中穿越,陆路交通贯穿东西南北,是连接京、津、鲁、苏的交通要道。自 2005 年山东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第一架钻石系列 A40TDI 飞机下线以来,填补了国内通用航空 2-4 座固定翼全复合材料机体航空器制造的空白,机型已经向国内外客户交付整机135 架。

 6、绿色交通 “十二五”期间,滨州逐步加大了对货运车辆的更新,发展甩挂、集装箱、罐式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货车车型向高效低耗的方向发展,积极助推绿色节能运输发展,逐步增加 LNG 能源货车、公共汽车、油气两用出租车的比例,有效地推进了传统交通运输工具的升级改造。与此相配套,加气站建设步伐加快,新能源应用比重日益增加。截止到“十二五”末,滨州市已建、在建加气站共 10 座(一级站 2 座、二级站 5 座,三级站 3座),其中:已建成加气站 8 座,日供气能力 13.5 万方;在建加气站 2座,日供气能力可达 5 万立方米。

 7、邮政业

  “十二五”期间,滨州市邮政业按照“安全为基、发展为要、服务为上”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推进城乡普惠进程,全市邮政业整体发展保持了增速加快、结构改善、服务提升的良好态势。

  6

 “十二五”期间,邮政业务总量增幅较大;邮政业务收入突破 4 亿元。其中,尤以快递业务收入增幅最快。

 8、城镇公交 截止到“十二五”末,滨州至各县区(邹平除外)城际公交已全部开通。邹平县率先实施县、乡(镇)、村三级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成绩显著。各县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稳步推进,各县区至乡镇公交已全部开通。通村公交已覆盖 3471 个行政村和 249 个居委会,尚未覆盖 1546 个行政村和 6 个居委会,行政村(居委会)公交线路覆盖率 70.56%。

 9、交通信息化 “十二五”期间,滨州市信息化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滨州市道路运输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及营运车辆动态监控系统的建设,促进了行业管理的信息化。已具雏形的交通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提高了交通智能化水平与公共信息的服务能力。各县区全部使用协同办公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达到了办公无纸化、自动化的标准。为提高管理水平,建设了智能交通管理指挥控制系统以及国省道重点车辆物联网管控系统,以及 GPS 车辆监控系统等。

 10、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 “十二五”期间,滨州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公路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应急救援中心已开始建设,信息指挥中心运行顺利,路政管理进一步规范。港航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十二五”期间没有发生等级以上水上安全事故。

  7

 (二)发展特点 滨州位于“两区一圈”开发建设的重叠地带,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积淀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后劲;依赖于货物大进大出的魏桥创业集团、西王集团、北汽集团(滨州)、滨化集团、京博集团、创新集团等支柱企业将继续维持快速增长,对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要求更高;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沾化融入主城区,滨城、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融合发展并实现全域城市化,惠民东部开发对接市区,邹平、北海南北两极提质提速发展等使居民出行的需求更加旺盛。但从滨州市目前的综合交通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综合运输总体能力有待提高 公路路网布局不尽合理。一是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性,特别是北部沿海地区和邹平北部地区公路密度明显偏低且现有公路技术等级低,难以满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滨州市北海新区发展的需要。二是局部路线走向不合理,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之间干扰越来越大,特别是国道 G205 沿线各县城附近,造成了局部交通拥挤,运输效率降低,安全事故及隐患较多。国省干线穿城镇路段,干线交通与城市内部出行相互干扰;局部路段交通量大,跨黄河能力不足。

 港口大型深水专用码头泊位不足,专业化程度低,货种相对单一,货类结构抗风险性低。

 主要铁路干线里程少,密度小,等级差,快速铁路发展相对滞后。

 滨州农村骨干公路中,城乡、乡镇之间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的情况制约着乡镇经济的发展,难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尚需提高。因此,综合交通运输总体能力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8

 (2)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待健全 当前,滨州市交通方式较为单一,公路运输比重偏大;干线铁路客货运欠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换乘场站建设刚刚起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健全;主干公路与港口、铁路、城市道路之间衔接不够,导致公路客货运输与其他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综合运输效率不高。港航基础设施建设仍亟待加强,集疏运能力不足,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不够紧密。

 (3)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预警预防机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尚需提高 目前,滨州市缺少公众出行信息平台、紧急情况下的信息沟通和发布平台,相应的应急处置能力急需提高,预警预防机制也尚未完全建立。交通信息采集还很不完善,数据共享程度较低,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维护等工作进展缓慢。

 (4)融资渠道有待拓展 目前,滨州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主要来自上级补贴、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融资渠道单一,制约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进程。

 (5)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改善基础设置相对不平衡,彻底改革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复杂性和多头管理,优化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强化交通运输部门的内部改革,统筹各运输方式的规划衔接,逐步提高交通能源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水平,尽快形成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发展要求和需求分析 (一)发展要求 1、促进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9

 滨州在“十三五”及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打造成为循环经济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京津冀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冶金、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转移和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世界级轻质高强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级家纺服装产业基地和国家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区域内外的客货流将持续增加,效率、效益和节能环保对综合交通网的建设要求更高。同时,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重要出海通道,构建公、铁、水等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通道,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2、对接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的要求 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将为滨州市交通引领空间、交通综合整治的城市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将有利于促进全市资源优化配置、要素合理流动、产业集群打造。

 3、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要求 滨州市规划至 2030 年,城镇化率达到 60%左右。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均出行次数不断增长,客运需求将持续增加,因此,需适度超前谋划市域内外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建设。

 4、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效率的要求 合理配置和优化交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提升交通运输系统效率,提供一体化服务水平,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运输需求。

 (二)需求分析 “十三五”期间,滨州市处在国家“黄蓝”战略实施、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以及对接京津冀的叠加位置,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融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对接京津冀等优势,按年均 7.5%的增速,预测“十三五”末

  10

 滨州市国民生产总值为 3500 亿元左右。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对综合交通的需求,为滨州市综合交通网的架构和建设迎来一个黄金时期。

 1、公路需求发展趋势 随着“两区一圈”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更为迫切。公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达性、便利性、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对于加快“两区一圈”的建设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预计“十三五”末,汽车保有量为 97.5 万辆,客运量 9114 万人次,货运量 22090 万吨,客货运量年均分别增长 4.7%和 6.0%。滨州市国省干线合理规模在 1500 公里左右,到 2025 年达到 1660 公里。

 2、铁路需求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随着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干线铁路等相继开工建设或进入前期可研阶段,滨州市的铁路客货运将会出现一个跳跃性的发展,也必将成为拉动滨州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领域。

 客运方面:依托改建的滨州铁路客运站,衔接济滨城际铁路、济南至淄博至莱芜城际铁路、济青高铁、滨州至东营至潍坊滨海快速铁路和滨临、德大快速铁路,人们的出行将越来越便利,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年度客运量需求为 64 万人次,长期为 91 万人次。

 货运方面:德大铁路的建成,对加快黄蓝经济区融合,促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十三五”期间随着黄大铁路、滨港铁路和港区段铁路的建设和竣工,煤炭、矿石、石油等货运量有较大需求。预计“十三五”末,铁路货运量将达到 1056 万吨。

  11

 3、港口与航运发展趋势 滨州港作为地区性枢纽港口、“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胶东半岛的交汇点,将有力促进滨州港的发展。

 依据滨州经济发展特点,结合滨州港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定位,在对腹地国民经济、临港产业、集疏运体系发展趋势等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滨州港“十三五”期间,经滨州港的主要货种为石油及制品、金属矿石、液体化工品及液体散货、粮食加工、盐化制品、集装箱等,2020年港口吞吐量将达到 6000 万吨,2030 年港口吞吐量将超过 1 亿吨。

 4、通用航空将成为未来新增长点 我国通用航空在“十三五”期间,据预测有约两万亿的市场空间。到2020 年,我国将全面放开低空空域。按目前入驻大高航空产业园的规模预计,“十三五”期间将为大高航空产业园带来近 50 亿元的需求。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通用航空项目发展 10 年后为当地带来的投入产出比可达 1:80,技术转移比为 1:16,就业带动比为 1:12。因此,大高航空产业园将为滨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5、快递业务将成为邮政业务发展的主力军 根据国务院 2015 年 10 月 26 日发布《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目标是到 2020 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快递年业务量达到 500 亿件,年业务收入达到 8000 亿元。预测到 2020 年,滨州市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将达到 6000 万件,收入达到 7 亿元,邮政业总收入将达到 12 亿元。

  12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思想,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以与京津冀一体化高度衔接,与山东省“两区一圈”、环渤海经济圈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及枢纽建设为重点,以对接省会城市圈、对接鲁东南为抓手,以打开滨州城门、形成便捷运输通道为突破口,努力优化外部、盘活内部、放大优势,建成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突出滨州优势,发展立体交通,打造以港口、高速公路、高铁、机场等交通运输方式为支撑的环渤海现代交通枢纽城市,优化完善市内路网,形成市县快通、县乡直通、村村相通的综合交通网络。为今后招商引资、加快滨州发展、进而为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滨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1、科技驱动、创新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将信息化技术融入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全方位提升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的通行效率、运行质量、安全性能和服务水平,以科技支撑交通运输转型升级。

 2、整合资源、协调发展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规划线网布局,优化设置重要交通节点,有效整合多种交通运输资源,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推动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协调发展。适度超前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提升运

  13

 输服务水平,强化综合运输管理,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运营及管理一体化协调发展。统筹“城市、城际、城乡、乡村”四位一体公交网络建设,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协调发展。

 3、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在发展动力上转型升级,实现由物资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转变,注重交通发展模式的提质增效。坚持公交优先,提高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方式的分担率。打造绿色交通,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结构性、技术性和管理性节能减排,加大新技术新能源的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管理与碳排放统计监测,努力控制交通碳排放。

 4、内优外拓、开放发展 对内优化路网,对外拓展通道,推动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由单一的建设向建设、管理、运营、服务并重转变,注重交通资源系统的结构优化。充分发挥滨州作为山东省交通运输枢纽城市的积极作用,立足滨州、辐射全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融入环渤海、对接京津冀,推动综合交通成为滨州市开放发展的“先行官”。

 5、改善民生、共享发展 顺应民意、反映民声、改善民生,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交通。聚力交通运输扶贫脱贫攻坚,交通资源积极向未能实现“村村通”全覆盖的区域予以倾斜。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加快城乡公交资源的统筹规划与优化配置,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6、防微杜渐、安全发展

  14

 充分认识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不懈地提升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构建交通运输行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构建覆盖立体交通的气象监测网络和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应急救援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放心出行以及交通运输业产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全市基本形成“ 四纵五横四枢纽”的综合交通主框架,围绕“港口枢纽、滨州东枢纽、滨州中枢纽、滨州南枢纽”综合枢纽布局,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农村骨干路网为依托,向北打通对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综合运输通道,向南融入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向东对接山东半岛城市群,向西联通西部经济隆起带;基本实现与周边城市“1.5 小时交通圈”、市县(区)政府驻地“60 分钟通勤圈”以及市区到乡镇“90 分钟交通圈”;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滨州市打造成为公铁水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动滨州市成为山东省对接京津冀中心节点城市。

 到 2030 年,滨州市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综合运输通道进一步提升,铁路快速客货运网、城际交通网全面形成,普通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公路网、油气管网更加完善,内河航道网络初步形成,综合交通枢纽、港口、铁路以及机场布局基本完善,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5

 ——形成“ 四纵五横四枢纽”的综合运输体系。其中,“ 一纵”为滨海大通道,北至滨州港、南达济青高铁淄博北站;“ 二纵”为滨临通道; “ 三纵”为京津冀大通道;“ 四纵”为西部“惠阳无”大通道。

 “ 一横”为北部沿海大通道;“ 二横”为德滨通道;“ 三横”为济滨大通道;“ 四横”为机场通道;“ 五横”为南部济青大通道。“ 一枢纽”为依托海港港区、内河港区的港口枢纽;“ 二枢纽”为依托德大铁路、黄大铁路、滨港铁路及公铁联运综合性客货运枢纽的滨州东枢纽;“ 三枢纽”为依托高新区小营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中心等的滨州中枢纽;“ 四枢纽”为依托包括济青高铁邹平站综合客运中心,辐射济南国际机场的滨州南枢纽。

 ——完善滨州市区域干线路网,建设“27511+4”干线路网,即“两环七射五纵十一横四连”。贯通高速外环,连接国省干线公路,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覆盖到位、内联外接、布局合理、稳定和谐”的国省干线公路体系。

 ——提升铁路网规模、完善铁路网布局,形成“两纵、两横、两高铁、两城际”的铁路主框架。形成由城际铁路和客、货运铁路构成的多层次、满足不同运输需求的路网格局。

 ——打造对接环渤海、京津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港口枢纽,建成各港区无障碍转运、港口吞吐能力大幅度提升、达到一类开放口岸标准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

 ——全面提升滨州在通用航空领域的地位,扩大滨州通用飞机制造和租赁业规模。

 ——基本完成农村公路骨干路网升级改造任务,路网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路网通达深度、养护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公路骨干路网与干线

  16

 路联网程度明显增强,初步实现农村公路的等级化、舒适化,形成层次分明、网络完善的公路交通体系。

 2、具体目标(2020 年)

 (1)规模目标 ——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预计达到 1500 公里,一级及以上公路比例不低于 72%。高速公路新增里程 175 公里,新增车道里程 700 公里。到2020 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 374 公里。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 400公里。

 ——建成两纵(滨港铁路、黄大铁路)铁路运输通道、两横(德大铁路、寿邹铁路)铁路运输通道、两高铁(济青高铁、滨州至东营至潍坊滨海快速铁路)、两城际(济滨东城际铁路、济南至淄博至莱芜城际铁路)的铁路总框架。2020 年末,全市铁路营业里程约 450 公里,不包括专用线 117 公里。

 ——港口吞吐量将达到 6000 万吨/年。营运船舶达 50 艘,总运力达到 20 万载重吨;建成生产性泊位 30 个。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年平均递增率为 30%以上。

 ——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1.6 万公里,建成 433 条农村公路骨干道路,共 3978.1 公里。

 ——完善客货枢纽场站建设。建设滨州、阳信惠民和邹平客运枢纽;货运枢纽主要以海通临港物流园区和滨州港综合物流园为主体的滨州港货运综合枢纽、以滨州铁路物流园区和高新区小营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中心的滨州货运综合枢纽、铁路专线惠民货运站、德大铁路阳信物流中心、博兴综合物流园区,加快推进鲁中运达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和西王物流园区建设。

  17

 ——全市公交车辆规模年均增加 80 标台,预计至 2020 年公交车辆数达到 800 台;开通环城线路、贯通南北城区线路以及郊区公交线路。

 (2)通达目标 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县(市、区),市到县全部实现一级及以上公路连接;国省干线乡镇节点通达率达到 100%,国省干线乡镇覆盖率达到 90%。打通 1 个省际高速公路出口,3 个市际高速公路出口,高速公路出入口总数达到 11 个,实现全市与省内市县高速直通。打造便捷、紧密的公交网络,实现市、区、镇、村公交线路的无缝对接。

 (3)智能目标 高速公路运行实时监测覆盖率达 100%,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节点实时运行监测覆盖率达 80%,高速公路 ETC 车道覆盖率达到 100%,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覆盖率达到 100%。

 (4)时效目标 滨州与京津冀、环渤海主要城市形成 2 小时交通圈,滨州市区到各县区直通,所有县区、港口、枢纽站场等规划节点 20 分钟进入高速公路路网。

 (5)安全目标 实现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救援 1.5 小时内到达、公路应急抢通24 小时内完成。建成覆盖高速公路和主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应急救援中心,并与省级平台联网互通。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控制在 1.5%以内。2016 年完成安全隐患排查评价为 B 类风险路段的整治工作;2017 年完成安全隐患排查评价为 C 类风险路段的整治工作。

  18

 表 1

 滨州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主要建设指标 目标 具体建设指标 单位 2015 年 2020 年 规模目标 国省干线通车总里程 公里 1198.4 1500 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 公里 199 374 普通国省干线总里程 公里 999.4 1126 一级及以上公路比重 % 64.3 72 农村公路通车里程 公里 1.4995 万 1.6 万 农村公路骨干道路 公里 3201.6 3978.1 铁路营业里程 公里 220.8 450 港口吞吐量 万吨/年 1652 6000 水运总运力 万载重吨 2.8 20 通达目标 高速公路县(市、区)覆盖率

  % 71.4

 100 国省干线乡镇节点通达率 % 98.5 100 国省干线乡镇节点覆盖率 % 70.8 75 普通国省干线一级及以上公路县级节点通达率 % 85.7 100 高速公路出入口总数 个 0 11 智能目标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节点实时监测覆盖率 %

 80 高速公路运行实时监测覆盖率 % 100 100 高速公路 ETC 车道覆盖率 % 100 100 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覆盖率 %

 100 时效目标 与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主要城市的交通圈 小时

 1.5 市域交通圈 分钟

 60 从规划节点进入高速公路路网的时间 分钟

 20 安全目标 建成应急救援中心

 无 有 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救援 1.5 小时内到达、公路应急抢通 24 小时内完成 强制性指标 2016 年完成安全隐患排查评价为 B 类风险路段的整治工作 强制性指标

 2017 年完成安全隐患排查评价为 C 类风险路段的整治工作 强制性指标

 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 %

 1.5

  19

 四、主要发展任务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输通道 依据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在与滨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以依托交通干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重点在北部打通京津冀,海上连接黄骅港、天津港等渤海湾港口,南部连通济南都市圈,东接半岛城市群等陆上通道。统筹考虑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城镇分布、资源禀赋等因素,通过提高通道承载能力、增强运输机动性和扩大网路覆盖面,优先发展港口和铁路,稳步发展公路,适度发展机场,着力构建完善能力负荷充分、资源配置优化、功能衔接顺畅的“ 四纵五横”运输通道。其中,“ 四纵”为滨海大通道、滨临通道、京津冀大通道及西部“惠阳无”大通道;“ 五横”为北部沿海大通道、德滨通道、济滨大通道、机场通道、南部济青大通道(见附图 1)。

 1、 “一纵”:滨海大通道 该通道北起滨州港、南达济青高铁淄博北站。依托滨州疏港公路通过荣乌高速接入国家公路网,通过滨港铁路与德大铁路相连,依托滨州港至滨城的输油管道、滨州港到无棣和沾化的支线输油管道,形成公、铁、水、管道运输大通道。

 规划期内,重点建设东外环北延、黄河四桥南延至济青高铁淄博北站连接线、滨港铁路。

 2、 “二纵”:滨临大通道

  20

 该通道北起滨州,南至临沂,是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通道之一。规划期内,将重点建设电气化改造淄东铁路,省规划滨州至临沂快速铁路,建设秦滨高速及南延至临沂,改扩建滨莱高速公路(S29),国道 205 改道,形成公、铁联运大通道。

 3、 “三纵”:京津冀大通道 该通道主要是北连京津冀,从中部贯穿滨州南北,对接京津冀经济合作发展。规划期内,重点建设黄大铁路、滨州至东营至潍坊滨海快速铁路,贯通长深高速等,形成公、铁联运大通道。

 4、 “四纵”:西部“惠阳无”大通道 该通道主要是贯穿惠民、无棣和阳信,改变滨州东部无南北运输大通道的现状。规划期内,重点建设 S239 大济路、孙武黄河大桥及南延道路等。

 5、 “一横”:北部沿海大通道 该通道东与京津冀相连,西通过东营与半岛城市群连通,主要依托滨州海港和环渤海高等级公路,形成北部地区的东西向运输通道。

 通道内目前主要是 G339(滨州港-榆林线)、S233(东风港-大高),且道路密度较小,断头路较多。

 规划期内,将重点建设环渤海高等级公路、环渤海高铁,加快与天津滨海新区的联系;建设套尔河大桥,打通套尔河两岸横向联系通道,加快黄三角生态经济开发;连通 G228 丹东线鲁冀界至滨州东营界,初步形成公、铁、水联运大通道。

 6、“ 二横”:德滨通道:

  21

 该通道是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规划中德龙烟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滨州境内东起沾化,经无棣、阳信,西连德州市,横贯滨州北部,是“蓝黄”两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运输通道。

 通道现有荣乌高速(G18)、德大铁路、省道 315 等。

  规划期内,积极推进市辖区内荣乌高速(G18)东营界至沙洼互通段、滨德高速公路(S12)路面中修工程、省道(S315)沾化利津界至新海路口、沾化西城至 G205 段的大中修工程,提升通过能力,形成服务滨州北部城镇化发展的公、铁运输大通道。

 7、“ 三横”:济滨大通道 该通道由济南经惠民县至滨州市,向东北方向延伸至东营市,是滨州和东营市与省会济南市连接的重要通道。

 目前,主要线路为 G2516 东吕高速(在建)、国道 G220 东郑线和S316 省道永莘线,该通道线路较为单一,运输压力较大。

 规划期内,将重点建设济南至东营高速公路(G2516)。规划建设济滨城际铁路,积极推进小清河复航工程,发挥公、铁、水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形成多式联运。济滨东通道建成后,将极大地缓解国道 G220 线的交通压力,缩短滨州与省会济南的时空距离,促进济南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

 8、“ 四横”:机场通道 该通道主要服务于滨州至济南机场,目前主要是国道 G220。规划期内,重点建设长深高速高青至广饶段及西延至济南机场等。

 9、“ 五横”:南部济青大通道

  22

 该通道东起青岛,经潍坊、淄博、济南,西至聊城,从滨州市邹平县穿过,是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青岛至拉萨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半岛蓝色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主通道。

 目前,该通道内有邹周铁路专用线、济青高速公路(G20)、省道S321 和 G309。

 规划期内,重点建设济青高速铁路邹平段,滨州-桓台的连接线、邹平焦桥至码头段升级改造、省道 S321 寿济线改线新建和青银高速(G20)邹平段扩建,形成公、铁联运通道。

 (二)构建以滨州为中心的市域内、外交通网 “十三五”期间,滨州将构建以滨城区为中心的内、外环交通网络和通达各县及周边的滨州国省干线路网结构。

 1、市区内、外环通道 以滨城区为中心,通过建设国道 G205、G220、南外环(黄河大堤)和部分城市道路形成“滨州内环快速路”。通过规划建设沾化至淄博高速公路(高速东环)、建设 G25 长深高速公路高青至广饶段(高速南环)、G2516 济南至东营高速公路(高速北环)以及建成的长深高速,构成“滨州高速公路外环线”。建设新西外环,起于黄河大坝,北至永莘路,形成二环路,第一阶段可连接现在的滨惠大道。

 2、完善滨州国省干线路网体系结构 围绕“两环七射五纵十一横四连”干线路网的建设,继续加快推进G2516 济南至东营高速公路的后期建设;全力推动 G0111 秦滨高速埕口至沾化段、G25 长深高速高青至广饶段以及沾化至临淄高速公路的建设工作,以缓解 G18 荣乌高速无棣段的交通压力;加快 G20 青银高速济南至淄博段

  23

 的扩建,增强综合运输通道能力,满足交通量增长需求,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积极开展高青至济南机场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

 继续推进穿城路段的升级改造工作,重点推进 G205 山深线无棣绕城段、高新区绕城段,S316 寿高线博兴绕城段,G340 东子线沾化绕城段,S315 孤阳线阳信绕城段等项目;加快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路网布局中未建成路段的建设工作,建设 S234 惠沂线惠民姜楼至孙武黄河大桥段、G228丹东线滨州段;尽快实现市县通一级公路,推进 S315 孤阳线阳信县城至惠民陈集段的建设;对部分大交通量路段进行改建,重点建设 S321 寿济线邹平段改建工程(桓台至济阳连接线)、S239 大济线无棣大口河至埕口段等项目。(见附图 2、附图 3)

 (三)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综合交通枢纽是整合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海港和运输管道为一体的海陆空协同枢纽体系,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多种运输方式、辐射一定区域的客、货转运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是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提升交通运输系统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推动交通运输综合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滨州要逐步建成北连京津冀,西接省会城市群,东达半岛城市群,南至山东腹地的对外大通道,成为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客运枢纽以铁路客运站建设为契机,连接公路长途客运站、城市公交,按照“零换乘”的原则,形成多层、立体、便捷换乘的综合枢纽,提高综合客运枢纽的一体化水平和集散效率。货运枢纽依托滨州港、滨州、小营和邹平便利的综合交通运输方式,形成一批临铁、临港、临高速公路出入口、

  24

 临产业聚集区的综合物流园区,强化内河、铁路、公路、管道的集疏运功能,形成公、铁、水、管道联运的综合枢纽,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或公铁联运,提升运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见附图 1)

 (1)

 “枢纽一”:港口枢纽 该枢纽主要通过滨州海港港区、套尔河内河港区、滨港铁路、滨州疏港公路、S311 东张路(通过 S237 滨东路和 S239 大济路接入国道 G205)对内实现沾化、无棣、北海经济开发区的沟通,对外成为济南城市群的出海大通道;建设经十四路作为第二条疏港公路,极大缓解疏港、疏厂压力,以及滨州港至滨城、无棣、沾化、博兴等的输油管道,形成公、铁、水、管道四种运输方式并存的货运枢纽。规划建设套尔河物流园、滨州港物流园以及周边公铁、河海联运物流场站。

 建设海通临港物流园区。该园区位于沾化区北部套儿河东岸,占地面积 333.34 万平方米,作业能力 600 万吨/年。海通临港物流园区的建成,将促进沾化北部沿海形成盐化工产品、煤炭、矿土等集散地。

 建设滨州港综合物流园。依托滨州港,发展临港物流和保税物流。在既有 G339、经十七路和经十四路、在建的滨港铁路二期,集公、铁、水三种运输方式,便于实现多式联运。滨州港综合物流园主要服务于北海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腹地中转运输货物,包括煤炭、棉纱、棉布、电解铝及其他工业原料和产成品,远期发展集装箱业务。

 (2)

 “枢纽二”:滨州东枢纽 依托德大铁路、黄大铁路、滨港铁路,规划建设德大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