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考试试题

发布时间:2022-06-21 14:55:11   来源:党团工作    点击:   
字号: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考试试题 (考试用时:12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含 0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20 分)

 1.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和 3.

 下列不届丁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五个基本要素的是 ( A.关注和关照 B.倾听和亲和力 C.关注边缘人员 D.资源利用 4. 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宵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 证的国民教育是( ),它具有强制性质。

 A.仓 U 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家庭教育 5.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肩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周性原则 6.

 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7. 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 但乂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这就是教学的 ( A.可接受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8.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 .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 9.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届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0.

 在教学方思想品德等,都届 丁学生发展的 A.基础目标 B.提高目标 2.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C.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加强目标 D. B.教育者、受教育者、 D.教育者、受教育者、 体验目标 教育内容 教育环境

 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一一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二、填空题(本题包含 0 10 个小题,每空 2 2 分,共 0 30 分)

 11. 教育国际化即教育要面向世界。也就是说现代教育从 、教 育制度、到教育管理都要面向世界。

 12 .对我国教师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文件是 《» 0 13. 有效教育是集中西方最优秀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有效教育为理想的素质教育 和现实的应试教育找到了平衡点,把西方最擅长的个性、创造性与东方最擅 长的 有机结合。

 14.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目标、目 标和 H 标 0 15.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

 16. 教师就某一思想道德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明白事理的方法 叫 0 17.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

 、、 。

 18 .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

 19.

 学生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

 、发现性学习 20.

 一般来说,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 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三、 判断题(本题包含 0 10 个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 5 15 分)

 21. 在构建学习小组的过程中,应根据能力分组,应根据合作需要分组,可由老 师 组 织, 可 由 学 生 自 由 选 择。

 ( )

 22.

 苏联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与发展理论。

 ( )

 23. 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二 是 促 使 教 师 专 业 成 长 的 过 程。

 ( )

 24.

 “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表率。

 ( )

 25. 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

 极地举手回答。

 ( )

 四、 简答题(本题包含 2 2 个小题,每小题 0 10 分,共 0 20 分)

 26. 请说明有效教育中的“三性合

 27 .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思”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 5 15 分)

 28.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乂在翻来覆去 弄试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乂在下面翻找着什么, 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白” 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十什么? ”他脸陡的 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 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 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

 ”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