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社区居家老人综合生活状况与养老意愿分析——以小谷围社区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01 10:35:10   来源:党团工作    点击:   
字号:

 社区居家老人的综合生活状况与养老意愿分析 —— 以小谷围社区为例

 【摘要】近年来社区居家老人的养老、医疗和精神赡养等多种社会问题值得各界关注。选定广州市小谷围社区居家老人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与分析,其一有利于了解老年人生活需求,对养老工作提供进一步的认识,使老年人拥有一个安心舒适的晚年,为我国养老事业的开展提供条件与依据,提供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推动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关爱,并积极的去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促进和谐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养老;老龄化;积极老龄化

 An analy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living conditions and aspirations of the elderly at home in the community - using the community of Xiaoguwei as an example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at home, medical and spiritual support and other social issues deserve attention.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of Xiaoguwei in Guangzhou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documentary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method, one of which is conducive to understanding the living needs of the elderly, providing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of the elderly, enabling the elderly to have a peaceful and comfortable old age, providing the conditions and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care in China, providing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for the elderly, promoting the care and concern of the whole society for the elderly, and actively safeguard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elderly, fully reflecting the humanistic care and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harmonious social culture. [Key words]: old age; ageing; active ageing

 目

 录

 1. 引言

 ................................ ...................

 1 1

 1 1.1 调查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 1

 2 1.2 调查研究的方法„„„„„„„„„„„„„„„„„„„„„„„„„2 2

 2. 研究界定及调查研究进展

 ................................. .

 3 3

 2.1. 概念界定

 ................................ .......................

 3 3

 2 2.2 国内调查研究现状„„„„„„„„„„„„„„„„„„„„„„„„3 3

 3 2.3 国外调查研究现状„„„„„„„„„„„„„„„„„„„„„„„„4 4

 3. 调查实施及社区居家养老需求分析

 .........................

 6 6

 3.1. 调查时间与范围

 ................................ .................

 6 6

 3.1.1.调查对象„„„„„„„„„„„„„„„„„„„„„„„„„„„6

  3.1.2 调查方法„„„„„„„„„„„„„„„„„„„„„„„„„„„6 3.2. 社区居家老人的生活状况„„„„„„„„„„„„„„„„„„„„6 6

  3.2.1 社区老人基本家庭情况„„„„„„„„„„„„„„„„„„„„„6 3.2.2 社区老人经济状况„„„„„„„„„„„„„„„„„„„„„„„7 3.2.3 社区老人健康状况„„„„„„„„„„„„„„„„„„„„„„„8 3 3.3 社区居家老人的养老需求分析„„„„„„„„„„„„„ „„„„„„8 8

 3.3.1 社区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总体需求„„„„„„„„„„„„„„8 3.3.2 社区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娱乐需求„„„„„„„„„„„„„„„9 3.3.3 社区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具体要求„„„„„„„„„„„„„„„9 4. 社区居家老人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1 4.1 积极老龄化发展的阻力„„„„„„„„„„„„„„„„„„„„„ 11

 4.1.1 少子化特征明显„„„„„„„„„„„„„„„„„„„„„„„11 4.1.2 老年人受慢性病困扰影响积极老龄化„„„„„„„„„„„„„„11 4.1.3 老年人未富先老问题显著„„„„„„„„„„„„„„„„„„„12

  4.2 老年人养老意愿方面的问题„„„„„„„„„„„„„„„„„„„ 13

  4.2.1 老年人对社区养老的满意度偏低„„„„„„„„„„„„„„„„13 4.2.2 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供给单一„„„„„„„„„„„„„„„„„14

 4.2.3 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固化严重„„„„„„„„„„„„„„„„„14 5. 对策建议„„„„„„„„„„„„„„„„„„„„„„ 16

 1 5.1 对老年人群体的建议„„„„„„„ „„„„„„„„„„„„„„ 16

  5.1.1 增强身体健康水平„„„„„„„„„„„„„„„„„„„„„16 5.1.2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16 5.1.3 接纳多元的养老模式„„„„„„„„„„„„„„„„„„„„17 2 5.2 对社区的建议„„„„„„„„„„„„„„„„„„„„„„„„ 17

 5.2.1 发展老年教育„„„„„„„„„„„„„„„„„„„„„„„17 5.2.2 拓展服务渠道„„„„„„„„„„„„„„„„„„„„„„„18 3 5.3 对政府层面的建议„„„„„ „„„„„„„„„„„„„„„„„ 19

  5.3.1 加大专业人才培育力度„„„„„„„„„„„„„„„„„„„19

  5.3.2 规范养老产业„„„„„„„„„„„„„„„„„„„„„„„19 5.3.3 提供财政支持„„„„„„„„„„„„„„„„„„„„„„„20 5.4 对社会方面的建议„„„„„„„„„„„„„„„„„„„„„„ 20

 5.4.1 加强社会风气宣传工作„„„„„„„„„„„„„„„„„„„„20 5.4.2 接纳非政府组织的参与„„„„„„„„„„„„„„„„„„„„21 5.4.3 老年人家属应积极给予陪伴„„„„„„„„„„„„„„„„„„21

  6. 结论„ „„„„„„„„„„„„„„„„„„„„„„„„ 23

 TU参考文献 UT„ „„„„„„„„„„„„„„„„„„„„„„„„ 24

 TU致谢UT„„„„„„„„„„„„„„„„„„„„„„„„„„ 25

 附录 1 1 社区居家老人的综合生活状况与养老意愿调查问卷„„„ 26

 附录 2 2 调查结果„„„„„„„„„„„„„„„„„„„„„ 31

  1. 引言

 1 1.1 调查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呈现出老龄化社会的趋向。老龄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趋势。养老问题已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庞大的老龄化人口增加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压力。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养老压力大更是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问题,整个社会的养老体系更是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也成为了缓解社会养老压力的重要问题之一。

 所谓居家老人,是一个名词组合而成的概念,居家有闲居在家、在家的日常生活、住宅和举家的几种含义,这里意为居住在家里。老人按照我国规定为年满60 周岁以上的中国公民,“居家老人”的意义为:居住在家里的 60 周岁以上中国公民。虽然相比起农村老人而言,社区居家老人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晚年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但“城市病”也体现在社区居家老人的生活之中。现阶段社区居家老人依然面临几项较为突出的生活问题,其一,体现在经济生活质量,针对物质而言,老年人的年龄与收入呈反比趋势,小谷围社区所在的广州市属于一线城市,部分老年人的退休工资或其他经济来源不一定或堪堪只能够承担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花销,要与其他社区成员共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并不容易,经济状况是影响其生活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二体现在精神生活质量,部分居家老人退休后选择与儿女同住,可仍有不在少数的独居老人,因路途遥远或其他原因无人陪伴,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普遍更加渴望亲情,如今社会越来越注重精神健康,老年人的精神质量也是生活状况中的一部分。其三体现在日常生活质量,生活在钢铁都市之中,车水马龙的街道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出行的不便,老人的活动范围缩小,出行不便,空气质量的下降也给他们日益衰弱的身体器官带来负荷,增加疾病风险。

 针对社区居家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养老意愿进行调查分析,是因为社区居家老人数量上升,其生活状况各异,享受天伦之乐者多,空巢独居者也不乏少数,近年来,社区居家老人的养老、医疗和精神赡养等多种社会问题值得各界关注,对

  生活状况与养老意愿进行调查可以反映其对晚年生活的真实需求与愿望,以便于作为参考提供更好的关心与照顾,以广州市小谷围社区为例,社区内部老年人占居民人口比重大,选择居家形式人口多,选择调查的方式能够使结论更为直观。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居家老人综合生活状况与养老意愿进行调查分析,其一有利于了解老年人生活需求,对养老工作提供进一步的认识,使老年人拥有一个安心舒适的晚年,为我国养老事业的开展提供条件与依据,提供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推动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关爱,并积极的去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促进和谐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展。其三有利于笔者丰富巩固自身专业知识,为今后公共事业工作积累经验。

 2 1.2 调查研究的方法

 本文在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第一,利用文献法对围绕“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意愿”展开的文献进行检索和阅读,为本调查问卷的设计提供参考。

 第二,采用问卷调查法,本文自拟了《社区居家老人的综合生活状况与养老意愿调查问卷》。问卷的设计思路为:首先,调查问卷填写人的家庭状况、子女居住关系等基本概况;其次,调查填写人在消费观念、经济收入、社会融入度等多个方面的社会参与情况;紧接着,调查填写人的医保情况、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以及是否有慢性病等健康状况;还有,调查问卷填写人的养老想法、目前的养老状态、是否愿意被照顾等养老意愿。最后,所在社区的养老服务是否完善、对于社区养老还有哪些需求等等。

 完成问卷的设计后,以小谷围社区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对随机抽取到的 294名老年人发放问卷,调查其养老满意度以及养老需求。

  2. 研究界定及调查研究进展

 1 2.1 概念界定

 社区居家老人的主要养老模式除传统的居住在家中与配偶或子女共同生活的居家养老以外,还包括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1] 的概念就是将老年人长期生活的社区作为其养老的环境,为在社区进行养老的老年人在精神生活、医疗保健、基本生活照顾、经济收入等多个方面给予关怀,从家庭、社区、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养老责任的履行。机构养老的概念则主要以老年公寓以及养老院为主要形式。在我国,主要的养老机构有着三种存在形式。第一种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出资成立的公办养老机构; 第二种是由社会其他人士来投资形成的完全私立养老机构; 第三种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由政府部门进行相关的基础建设,由民间组织进行承办经营的公办养老机构,为在社区进行养老的老年人在精神生活、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照顾、经济补贴等多个方面给予关怀,整合社会各界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资源,对老年人从家庭、社区、社会等多个角度提供养老服务。

 2 2.2 国内调查研究现状

 目前,老龄化进程也各个国家蔓延,据预测,全球老龄化将持续到 2050 年[2]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 2.41 亿,约占全国人口的 17.3%[2] ,从 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起,老年人口净增超过 1 亿,据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王建军所说,根据有效数据可以预见在本世纪中叶老年人人口就会达到峰值,约为 4.87 亿,占总体的 34.9%[4] 。如果依据占全国人口数量 10%以上即步入老龄社会的标准而言,中国社会已经全面步入老龄阶段。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根据我国相关的统计资料所显示,到2017 年我国全社会的老年人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全部人口总数的 17.3%, 2020 年我国老龄人口超过 2.48 亿,大于 80 岁的人口达到 3067 万,老龄化率大概为 17.17%,预计 60 岁及以上人口到 2025 年将要达到 3 亿,这个也可以看出我国老年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变得非常之快,预计到 2040 年我国将进入到人口老龄化将达到巅峰值,随后,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将开始呈现逐步放缓的趋势。

  老龄蓝皮书——《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报告(2019)》[5] ,2019 年 12 月 27日北京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报告中对中国老年人目前的生活质量从主观生活质量和客观生活质量两个层面分门别类且多角度、多维度地进行了谈论与思考。报告中显示,与农村地区的养老水平相比,城市的养老服务明显质量更高。养老生活的质量会受到经济情况、年龄还有学历等的影响。学者陈建兰认为,空巢老人作为社区居家老人中的一种分类,普遍地,他们经济状况虽然较其他群体而言处于中上水平,然而城市养老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在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关怀还有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6] 。陈瑜针展开了对社区居家老人中独居与非独居的对比调查研究,在研究中发展,两各群体在健康情况以及生活交际方面的自我评价有很大差异,独居老人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呼吁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社区护理措施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积极老龄化[7] 是对健康老龄化这一概念的延伸与升华,在健康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追求,将养老服务从健康的层面拔高到积极的层面。可以这样来理解积极老龄化,即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得到有效的提高,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改善,特别是生命质量(指生命的生理功能是否能够度过愉悦健康且富有价值的生活)的提高[8] 上来看,健康老龄化关注的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尽可能地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过程中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有效延长寿命。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民办养老机构正成为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柱。以南京市为例,某民办养老机构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案例,从家庭、社区、社会、政府等交付提出了对于南京市鼓楼区一养老机构的发展建设问题,致力于在社区养老中加入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提高老年人养老水平。由此,对于社区居家老人综合生活状况和养老意愿的调查分析是必要的。

  3 2.3 国外调查研究现状

 Murphy[9] 在对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依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人工智能推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方式策略,认为人工智能具有的协同性和高效性、及时性和预测性、标准化和整体性以及开放性和迭代性等优势能够有效推动养老产业的规模提升、体系健全、布局优化以及生态改善。

 Levit[10] 通过加强科技支撑引领、加强协同机制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长效保障机制建设等,能够有效利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促进养老产业供

  给结构的多元化,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养老产业体系,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3. 调查实施及社区居家养老需求分析

 1 3.1 调查时间与范围

 1 3.1.1 调查对象

 调查范围:受疫情影响,原定的实地入户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改为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法,抽取小谷围社区 294 位老年人,对其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及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意愿调查。在社区内建设管辖的医疗服务站中随机抽取,在每个社区内建设管辖的医疗站所辖居委会中随机抽取,并且随机抽取拥有生活自理能力,身体机能足以支撑自身上下楼,或进行一定程度上活动及运动的 65 岁以上的居家老人,一共 294 人作为干预研究对象。对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研究小谷围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

 调查时间:受到春节期间疫情的影响,许多居住在小谷围社区的外地老年人无法返粤,广州本地疫情较为严重,为响应国家防疫政策与保障生命安全,最终决定取消了实地入户调查的方法,调研收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难度增加,调研时间较预想而言较为紧迫,但因及时修改为使用网络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并第一时间制作网络问卷且在社区内各微信群中进行抽样发放,及时获得了相应的调查数据。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本调查从去年 12 月 5 日开始,到 2020 年 3 月25 日结束。

 2 3.1.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问卷指通过调查统计问卷的形式,根据预先所设定好的相关统计指标和调查资料来进行相应的设计,并根据调查问卷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度量和控制,进而从而搜集到可靠的资料的一种方法。

 3.2 社区居家老人的生活状况

 3.2.1 社区老人基本家庭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产生,性别分布较为均匀,男士为 144 人,女士为150 人,人数基本持平,因此调查结果可以避免性别差异出现的票数失衡问题。由图 1 可知,调查人群以 60-69 岁老年人为主,占比为 55.44%,该年龄段老人刚到达退休年龄,处于事业与养老的过渡期,其中反映出的问题更为全面与复杂,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图 2 中可见对查对象的教育水平较为平均,从未接受过教育到大专及以上占比没有失衡现象,避免了教育水平差异带来的票选结果差异,调查结果更能全面反映出当前老人对于养老问题的意见与看法。

 图 1 社区老人年龄分布图

 图 2 社区老人教育水平分布图 3.2.2 社区老人经济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老年人经济的平均水平较低,59.1%的老人月收入低于3000 元,仅能维持基本的温饱情况;收入来源有 50%来自于退休金,20.07%的老人仍然坚持工作,调查发现有 6.8%靠着低保金维持生计,生活状态比较艰难;由图 3 可知,老人的经济大部分开销于衣食起居及医疗费用上,其余占比并不多。

 图 3 社区老人开销明细

 3.2.3 社区老人健康状况

 社区老人中有 39.79%的老人自我感觉身体状况不太好,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大多处于 60—69 岁之间,可以推测,年龄较高的老人身体状况困难的比例更高;并且 62.93%的老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气管、支气管炎、关节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视觉、听力障碍等慢性病,其中 22.11%的老人甚至患有两种以上的疾病,老年人对于医疗条件的需求更大。

  3 33 .3 社区居家老人的养老需求分析

 3 3 .3.1 1

 社区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总体需求

 对于如何选择养老方式的调查结果如图 4 所示。可以发现,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传统家庭养老依然是目前养老方式的主体,占比达到 42.86%。但同时也可以看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式仅次于传统家庭养老,占比达到 20.07%,要高于机构养老服务(15.31%)、以房养老(8.5%)、福利院与敬老院(7.14%)等其他方式。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正趋向于多元化,尤其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日益成为居家老人的一种新选择。

  图 4 解决养老问题的方式选择

 3.3 3 .2 社区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娱乐需求

 由图 5 可见,老人除了基本物质条件外,对于平时的娱乐仍有要求,并且娱乐形式较为简单容易实现,以扑克、麻将等棋牌活动以及太极晨跑等运动活动为主,社区居家养老实施过程中应当加以考虑。

 图 5 社区老人的业余爱好

 3.3 3 .3 社区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具体要求

 由图 6 可知,对于老人而言,他们更愿意在家里与老伴生活,其次是与子女共同生活,仅有 11.22%的老人接受在养老院或疗养院生活,这一意愿与社区居家养老方式较为吻合,说明目前老人潜意识里接受社区居家养老形式;而对于养老社区的要求,由图 7 可知,大部分老人对于社区休闲娱乐活动及医疗保健设施要求较高;在调查中,大部分老人表示选择社区养老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子女照顾

  负担,并且在社区中可以得到更为及时的医疗救治,这对于老人的生命健康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老人对于社区养老仍存在部分担忧,有两种想法人数较多,一种是在传统观念中,老人进养老院都是子女不孝,未承担养老义务而将老人送到这里,老人害怕入住社区养老后会让人误认为子女将自己遗弃;第二种则是对于规则的抵制,当老人在家中时,活动相对自由,无人对其行动进行限制,而入住社区养老后,就餐时间、活动时间就有了限制,并且老人仍担心在社区中生活较为枯燥烦闷。

 图 6 社区老人对于家庭成员的选择

 图 7 社区老人对于社区养老的要求 从图 7 可以看出,老年人在社区养老中,其主要的需求是需要提供一些休闲娱乐保健以及社区老年学校,还包括了一些紧急援助的需求,可以看出,老年人对于健康的需求较高,其主要是基于老年人身体状态来提出的养老需求。

  4 4. .

 社区居家老人存在的问题分析

 1 4.1 积极老龄化发展的阻力

 要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生活质量,需要推动积极老龄化进程,为了推动小谷围社区积极老龄化的发展进程,在总体上提高小谷围社区居家老人的满意度,最大可能减少社区供给和养老需求之间的缺口,需要对目前小谷围社区居家老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把控。

  4.1.1 少子化特征明显

 少子化是目前社区乃至全国老龄化存在的最明显特征。在调查中发现,58.16%的老人只有一个子女,甚至存在 3.74%的老人无子女,这些老人的老年生活保障性较低,子女对其照顾容易出现纰漏;由图 8 可知,目前老人生病时主要依靠配偶及儿女照料,仅有少部分接受社区及其他养老机构的照顾,调查还发现,存在 15.65%的老人生病时无人照料,超五成的老人更青睐于医疗设施完备的社区,49.66%的老人对于社区提供的紧急救援服务有着迫切需求。但在处于少子家庭且社区服务并未得到全面普及的现状下,受各种老年疾病或突发情况的威胁,少子化对于突发病较多的老人而言,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的。

 图 8 社区老人生病时的照料人 4.1.2 老年人受慢性病困扰影响积极老龄化

 结合图 9,超过六成的老年人患有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甚至癌症均归属于慢性疾病的分类下,慢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病情延迁且久治不愈的特点,为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带来阻碍,研究表明,患有慢性病的居家老人在生活质量方面的满意度低于身体健康的居家老

  人,受其影响,积极老龄化的水平也有所下降,不受慢性病困扰的老年人对于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更高,为积极老龄化的发展创造优势条件。在我国老年人因慢性病造成疾病负担的比重超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形势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收到来自慢性疾病的极大影响。

 图 9 调查者患慢性病的数量 4.1.3 老年人未富先老问题显著

 在对老年人的每月可供支出的资金实施调查后发现,大多数浮动 1000-2000元的区间内,占比 28.57%,有 14.97%的老年人每月可供支出的资金仍在 500 元以下,老年人对于自身物质经济水平的满意程度总体并不理想,依旧有待提高,生活在作为超一线城市的广州市中,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水平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开销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决定作用:对自身经济状况不满意的老年人,从心理健康方面来说,应对自身老龄问题产生的精神压力也较大,对身体健康而言,和起物质条件宽裕的老年人相比,其享受医疗护理和保健预防的机会更少,积极老龄化的水平也会相应降低。

 图 10 调查者每月可供支出资金 4 4.1.4 积极老龄 化水平易受家庭影响

 伴随年龄不可逆转的老去,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和生活能力也呈下行趋势,生活质量同样随之不可避免地降低,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功能逐渐下降,作为曾经的国民经济建设主力,随着收入与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老年人的家庭地位也随之下降,使得老人的权益更容易受到家人的忽视,加上我国老年人缺乏独立性,对于自身的认知容易受到子女和孙辈的评价而发生改变,势必对积极老龄化进程产生影响。

 对于老人生活需求,特别是娱乐生活的丰富很难得到子女的重视。

 在老年人的开销明细占比中,娱乐性消费所占比例较低,可见老人的晚年生活精神需求并不能得到满足。在对希望社区提供的服务需求中,休闲娱乐服务占了五成左右的比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样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出老年人由于经济条件无法满足或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不到位而产生的精神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

 4.2 老年人养老意愿方面的问题

 1 4.2.1 老年人对 社区养老 的 满意度 偏低

 图 11 显示了社区老人对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程度状况。可以看到,在被调查者中,对社区居家养老感到非常满意的人数只占到 17.35%,而高达 50%的被调查者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感受是一般、不满意甚至是不太满意。由此可

  见,在人们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接受程度日益提高的同时,也暴露出该模式在向社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如资金保障不足、服务团队志愿薄弱、专业性不强、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导致居家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总体满意程度偏低。

 图 11 社区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满意程度

  4.2.2 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供给单一

 现阶段的养老设施普遍存在着活动场所设置不合理、活动区域过小、缺少室外活动场所、楼层高度不适宜老年人、医疗设施简陋等问题,无法很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心理与生理需求。现有的养老服务设施与老年人趋于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不匹配,在数量和质量上对需要有较大的改善,除此之外,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存在单一、僵化的现象,普遍缺少差异化和针对性,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养老意愿方向存在“一边倒”的现状。

  4.2.3 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固化严重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并提倡对父母的孝敬孝敬,并且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全民默认的价值观,那就是以血缘为纽带,现阶段还有不少的老年人坚持着“养儿防老”这一固有观念,家庭依旧作为物质和情感的寄托存在于老年人的思想中。尽管人们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正趋向于多元化,但大部分老人仍倾向于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在子女身上寻求安全感与保障。老年人理想的养老地点也以社区居家为主。如果可以选择,超过七成的老年人表示更愿意和老伴或

  子女一起居住,共度晚年,即使一个人居住,也倾向于选择邻近子女的住所,对入住敬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模式尤为不喜,传统养老观念的惯性依旧巨大。

  5. 对策建议

 1 5.1 对老年人群体的建议

 老年人作为享受养老服务的主体,应该加强个人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除此之外还要认识到完善提高养老服务机制的深远意义。

  1 5.1.1 增强身体健康水平

 年龄的增长使老年人的身体内各器官呈现不同程度上的退化与衰竭,各种急、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冠心病、阿兹海默症等发病率显著提升,各类老年病在老年人群体的综合生活质量中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威胁着老年人的生理健康。身体健康已经成为老年人生活质量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食药同源”的思想,健康规律的饮食一定程度上促进老年人身体状况的改善。老年人群体中常有的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病多数是由于饮食不健康引起,老年人为保障个人身体健康,应当摄取少盐、少油,清淡且营养均衡的食物,荤素与主食进行合理搭配,多饮用含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茶多酚在内的绿茶代替酒水。

 生命在于运动,在生命逐渐走向黄昏期时,大部分老年人开始疏于运动,但这恰恰与器官与肌肉衰竭造成的身体机能下降形成循环,太极拳、健身操、五禽戏或者简单的散步等对于老年人而言都是十分合适的运动,老年人应合理规划与安排时间,积极参与各项社区内的休闲体育活动,使参与控制躯体运动的脑细胞得到活动,防止疏于运动产生的运动器官进一步衰竭。

 2 5.1.2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

 心理健康近年来成为国民关注的热点话题,有学者指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比起生理健康而言更应该得到重视。心态是治愈的良药,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体内环境的稳定与神经调节。调查中显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多来自亲人的关心陪伴和朋友的交流沟通,追求社会的尊重与认可,向往和谐的人际关系。但目前老年人依旧普遍拥有心灵寂寞的症状,孤独症、恐慌症、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屡见不鲜,丧偶、孤寡及空巢老人的负面心理状况尤为突出,与常年享受天伦之乐的老年人相比更加容易感受到孤独和沮丧。心病需要心药医,作为老年人,应当防患于未然,平日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精神文化活动,广泛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参加“老

  友”聚会,加入社区内组织的书法、国画、象棋协会等。如果一系列危害心理健康的现象已经出现,应用正确的眼光对待,将其视作一起“心灵感冒”,第一时间前往社区内部的心理咨询机构或社区医院进行疏导与治疗。

 5.1.3 接纳多元的养老模式

 小谷围社区内部大多数老年人仍保持着依靠子女来养老的固有观念,不愿意脱离子女的照顾而到社区养老院等机构养老,与之相比,传统居家养老的青睐度明显更高。但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作为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型养老模式,能够吸纳、结合多种社会力量,综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兼顾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与生活能力方面所需要的照料,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发展。

 尤其是针对独居或空巢老人,建议其适当转变传统观念,由传统居家养老转向机构养老或社区养老这类有专人提供照料、陪伴与护理的养老模式,这类新型养老模式比起传统居家养老更加有利于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使老年人在独居背景下可能造成的疏于关照、缺乏关注所带来的意外风险得到了降低的可能。

 2 5.2 对社区的建议

 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界力量整合资源支持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12] 。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过渡主要依靠的就是社区。为了更好地迎合居家老人对养老的具体需求,实现社区内健康老龄化的发展,社区在养老方面还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高社区居家老人的满意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应当关注到老年群体对文化生活、基本生活照顾还有医疗服务等方面的特殊需求,选择社区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存在家庭情况、经济水平、精神文化生活、健康状况等多个方面的不同,对于这些不在养老机构居住的老年人要提供更加细化、具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丰富社区养老服务的服务内容种类,进一步提高服务内容的多元化

  1 5.2.1 发展老年教育

 小谷围社区内老年人受教育水平依旧有待提高,而普遍看来,文化素养的水平与对疾病的理解程度呈正比相关,社区内的老年人群体也对开设老年学校、知识讲座与图书馆有着热烈的期盼,基本可以推测,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够正确理解与认知疾病,更加注重自身的保健与预防工作,为此,社区应该尽到自身的

  职责,力所能及地发展老年教育,让老年教育作为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力量。

 开创老年大学和普及教育讲座是容易实现且直接作用明显的途径:距离第一所老年大学的开办已经过去了近 40 年,老年教育已经形成了十分大众化的规模,社区通过开展对老年人的再教育,帮助提高老人的文化素养,丰富老人的知识面,教育讲座则可以将侧重点放在慢性病的教育和预防保健教育上来,对比起老年大学,免费的教育讲座为由于经济窘迫造成生活质量不佳的老年人提供了照顾,使老年人自身的潜力和积极因素得到充分的发掘,能够在部分疾病或意外来临之时利用自己通过教育得到的知识实现自我应对和化解,潜移默化之中促进老年人对自身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提高,间接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发展。

 5.2.2 拓展服务渠道

 针对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评价总体满意度依旧有待提高的情况,社区应该通过表象看到深层的原因,在服务形式与服务专业化的方面进行思索与改革。

 首先对于服务形式,社区在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需要结合老年人的需求,加强室内和室外的养老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较好的养老条件。

 对于高龄、失能、独居以及空巢老人,社区更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这类老年人进行入户访问和健康检测,防止老年人独自居家遇到突发状况因行动不便无法求助的现象发生。

 在提供外部医疗护理与照料的同时,也要对社区内部的老年人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可以组织讲座或分发宣传册、张贴社区公告栏传授医疗常识与急救、自救知识,定期对老年人进行体检,争取尽早发现疾病,防患于未然,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在防病、治病方面的能力。

  同时社区还存在着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当前从事社区养老服务的人员多为下岗再就业职工,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掌握的技能也不够纯熟,对此较为有效的措施,其一是针对再就业职工,在上岗前进行统一培训,上岗后提供简单生活起居照料与学习医疗常识兼顾,循序渐进地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其二是吸纳护理专业的在校志愿者投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来,这类志愿者相比起普通职工而言对于护理方面的知识储备更多,社区可以与志愿者所在的学校进行沟通与协作,利用好志愿者这一充斥着年轻血液的群体,在提供老年人较为专业的生活与医疗两方面的服务同时也为社区职工的护理学

  习提供示范与参考,双管齐下为养老服务向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3 5.3 对政府层面的建议

 政府要从宏观上指导养老事业的发展。积极老龄化仅靠社区或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政府通过特定方式促进老年人综合生活质量的提高。

  1 5.3.1 加大专业人才培育力度

 我国养老服务建设尚在探索之中,专业人才的流失造成养老服务处境尴尬的状况。在政府层面上,需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顺应时代发展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育体系,开办人员培训班,以课堂形式传授专业护理知识,减免培训费用,调动各类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前来传授知识技巧,增强专业技能。有条件的高校应增加老年护理专业的课程,开发学校当地的人才资源,鼓励校园和养老机构或社区相结合,鼓励学生到养老机构或社区当志愿者、实习和就业。

 通过加大专业人才的培育力度,可以使老年人在社区或养老机构的养老过程中获得专业化程度更高、更加安全的医疗服务、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

 2 5.3.2 规范养老产业

 严格监督并评估社区内的养老服务质量,规范社区养老机构,更大力度地促进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多元化发展,并鼓励老年人把养老意愿从坚持传统居家养老转移为接受机构或社区养老上来。

 为保障养老机构及社区养老所提供服务的质量,政府可以成立针对机构及社区养老的监督小组,定期对养老服务的水平进行回访;在服务水平评价方面,政府可以参考专业评价机构如 NGO 评估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一种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重视科教文卫与人道主义,是一种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类型),促进社区养老服务评估工作走向职业化道路。

 养老业虽然属于社会福利建设,但是其本身就有着自己的广阔市场,养老业的产业化发展也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为了实现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政府应该适当的允许其他相关部门来帮助更多养老产品的建设,形成一道完整的

  产业链,帮助养老产业更好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化、个性化、全面化的养老服务,为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生活质量提供有利条件。

 3 5.3.3 提供财政支持

 养老服务的本质是一种福利,而养老资源,尤其是作为实现养老服务基础的资金至关重要,所以,政府需要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慈善募捐、养老金、福利彩票公益金等多种形式来募集物力财力资源。

  社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在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方面显得至关重要,与老年人的综合生活息息相关,但小谷围社区内为老年人所用的福利设施并不完备,这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拨款进行对福利设施的兴建和完善,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为其增强体魄、丰富精神提供鼓励与支持。

 政府还应该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在各项面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当中,较为迫切的一点则是医疗保险的全面推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仍有 6.12%的老人基本没有医疗保险,建议政府进一步优化医保政策,加大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力度,完善异地户口但长居本地的老年人使用医保就医的具体方案,为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并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养老服务当中,以提供医疗、人力或物业优惠的政策吸引民间注资,既确保老年人真正享受到了养老的优惠服务,又能够吸引老年人转变养老意愿,将目光投向社区养老或机构养老当中。

 5.4 对社会方面的建议

 1 5.4.1 加强社会风气宣传工作

 《孟子》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解释为自然人在向自己的长辈履行赡养的法律义务和孝敬的道德义务时,也不应该忘记同样善待和自己不存在亲缘、血缘关系的老年人。文化作为国民软实力的体现,对社会氛围的影响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家庭和个人都需要在精神建设层面上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创造有利条件,尽力营造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文化氛围,使老年人能够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重视,降低或消除老年人由于各项功能退化和家庭地位降低而产生的自卑心理或孤独心理。

  在弘扬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风气的同时也要重视老龄化和养老方面所产生问题的宣传,提起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急迫现状的重视,意识到提高老年人

  综合生活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到积极老龄化的工作浪潮之中,为老年人创造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

 2 5.4.2 接纳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非政府组织具有公益和慈善的性质,非政府组织在志愿者团队和捐款捐物方面为改善老年人的综合生活质量提供了许多帮助和支持。

 非政府组织在促进积极老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对于老年人个人而言,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困难群体吃不起饭、看不起病的窘迫状态,保障了贫困老人的生命健康需求,对于社区而言,非政府组织所提供的志愿者能够协助社区和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在日常护理方面的服务需求,同时慈善性的捐助也在硬件设施上对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和民营养老机构进行更新换代和维护,通过改善社区内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以及设施,提高老年人对综合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提高了老年人养老过程中的生活水平。

 现阶段,对于社区和机构所提供的养老服务监督,通常以政府部门和老人家属所承担,特别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民营养老机构,缺乏非政府组织参与监督,而非政府组织的公益性恰好能够在监督过程中起到更加真实有效的作用,填补政府与老人家属无法顾及到的空缺,三管齐下共同督促养老服务完善发展,保护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5.4.3 老年人家属应积极给予陪伴

 有家人或配偶相伴的老年人普遍在生理、躯体功能与心理层面,乃至物质水平方面的生活质量满意度高于无配偶或家人陪伴的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尤其是在患有急、慢性疾病,或健康水平较低的老人身上,这种差异更为显著。能否获得家人的陪伴与支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配偶共同居住,在人际关系趋于简单并且子女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的情况下,伴随自理能力的提高,孤独感也更容易提升,而家庭美满和天伦之乐,即亲子之间的互动与支持,或对于孝顺的期待感能够减轻老人的孤独感,获得安心感和幸福感,得以使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

  子女在工作繁忙等原因而无暇顾及老人的状况下,可以在老人的能力范围之内为其分配一些老年人也力所能及的简单家务,在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来自家庭生活方面的相当一部分职责主客观上均由老年人帮助子女分担,这一行为能

  够维持或提高老年人的社会能力和生活能力,作为有效的精神抚慰给予老年人家庭参与感,为老年人度过愉悦健康且富有价值的家庭生活提供有利条件。在上述过程中,年轻人的思想和行动也促使老年人的思维与心态更为活跃和积极,得以用更为平和乐观的心态看待接踵而来的老龄化问题。

  对于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家属,首先应当对老年人的身心各方面做好沟通和疏导,让老年人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入住养老机构,同时应该在各大节假日组织好家人前往养老机构探望老人,给予老人精神抚慰,让老人用更加乐观的精神面对在养老机构中的生活,消除老年人入住机构后产生的类似“被儿女抛弃”的想法和顾虑。

  6 结论

 面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趋向,必须要重视老年人的综合生活质量与养老意愿,从家庭、社区、社会等多个层面联合老年人自身进行努力,深思熟虑后进行系统性的工作。目前,就小谷围社区而言,居家养老服务整体水平还比较低,老人的生活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由于居家养老方面没有典型例子与经验可言,我们依旧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大胆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向纵向深发展,不断实现老年人经济有保障,安居又安逸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付中安.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以 昆明市为例[D].云南财经大学.2013

 [2]中国产业信息网.2018 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及老龄化趋势预测[EB/OL].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805/641672.html.2018-05-17 [3]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 2.41 亿占总人口 17.3%[J]. 企业研究, 2018(04). [4]田晓航.到 2050 年老年人将占我国总人口约三分之一[N].新华网,2018-07-20 [5]党俊武.李晶.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报告(2019)[M].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 [6]陈建兰.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04):43-47. [7]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8 [8]肖现平. 浦东开发中人口的变化[J]. 人口与经济, 1998(1) [9]Murphy Jordan,Weiner David A,Kotler Joshua,McCormick Brian,Johnson Douglass,Wisbeck Jacob,Milzman David. Utility of Ottawa Ankle Rules in an Aging Population: Evidence for Addition of an Age Criterion.[J]. The 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Foot and Ankle Surgeons,2020,59(2). [10]Levit Laura A,Singh Harpreet,Klepin Heidi D. Cancer and aging activities at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nd beyond: Reflections on the legacy of Dr. Arti Hurria.[J]. Journal of geriatric oncology,2020,11(2). [11]祁峰.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110 [12]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27-28

  致

 谢

 本论文是在张琦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张琦老师在学术方面作风严谨,学识渊博,在教导过程中十分耐心且悉心,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给我提供了许多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张琦老师的耐心指导,我就无法按时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在此向张琦老师致以我诚挚的感谢!

 同时也要感谢负责答辩工作的杨东梅老师、唐楚生老师和孟光兴老师,感谢他们在答辩过程中的耐心聆听和批评指正,使我能够及时意识到论文的不足之处与自身知识面上的局限性。感谢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各位老师四年来在学习上的教导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