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党课创新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22-07-03 20:25:02   来源:党团工作    点击:   
字号:

  新形势下大学生党课创新策略探究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 高校大学生党课既是大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党、加入党的主要途径, 也是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载体。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不断深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持续推进, 多元文化在交流、交融、交锋的过程中对高校大学生党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系统分析教学场地、主体、内容和方法四个维度, 梳理目前高校党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并以此为着力点, 提出新形势下大学生党课的创新策略, 以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发挥大学生党课育人的最大效用。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党课,创新策略

  1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党课教学质量的时代意蕴

 1.1 新形势下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的迫切需要

 2018 年 9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1]。对于国内千禧一代的大学生而言, “战火连天, 饿殍遍野”的景象几乎只存在于影视画面的演绎里或是家中长辈深沉的口述中。祖国的兴旺发达和繁荣昌盛使得沐浴在幸福暖阳下成长的他们, 对祖国母亲的庇佑和守护感受不如前辈们深刻。由此, 通过党课的形式弥补高校大学生爱国教育的缺位, 引导大学生热心关注、理性思考社会问题和国家重大事件,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刻不容缓。

 1.2 新形势下积极贯彻落实党建指导精神的重要途径

 党课作为大学生党性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的一项重要制度, 也是保证党员教育落到实处的一项重要途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

 时隔六年再次赴广东省考察调研并指出:要加强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高校是青年的主阵地, 大学生是青年的主力军。将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 不断优化提升党课教学质量, 强化党课教学效果, 创新党课教学方法思路, 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有利于将党建精神真正落实到基层, 落实到一线。

 1.3 新形势下全面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有力抓手

 学校不仅要为学生授业解惑, 更要注重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 为社会培养德技双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全国人民戮力同心, 风雨同行。大学生作为民族复兴、国家兴旺重担的青年主力军, 要具有而且必须具有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 以有效继承党的百年大业, 发扬光大党的优良作风,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路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积极推进, 世界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不断加深, 高校作为大学生各种思想交流、交融和交锋的主要场所, 对大学生思想进行积极、正确地引导显得尤为必要。学校想要牢牢把握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就必须注重构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有力抓手——大学生党课, 并通过提升大学生党课质量, 强化大学生党课效果, 以切实增强大学生意识形态的自觉性与自信心。

 2 新时期大学生党课存在的不足

 2.1 教学场地缺乏主题性

 以往的党课教学场地多是设在一般教室上课, 除了配置多媒体资源之外, 缺乏情境营造, 室内设计与陈设没有突出大学生党课教育的主题性。因此, 要让大学生党课接上校园地气, 就要突破以往教室的空间范围, 让教学场地深入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中心腹地, 并融入与之相应的主题空间设计。如此一来, 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大学生党课课程的教学内容, 将一部分枯燥的书本理论知识变为大学生课堂上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真实场景, 有机结合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还能让大学生在学习党课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 通过教学空间的色彩营造, 发挥色彩在空间设计中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激发大学生想象力, 调节大学生情绪, 促进大学生积极向上, 振奋向前。

 2.2 教学主体缺乏多元性

 新时代大学生党课的授课教师应肩负“道德品质的示范者、党建知识的传播者和实践创新的引领者”三重历史使命。传统党课对于教学主体资格——即授课教师资格的要求普遍为: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具备相关专业学历或者党建工作经历的教师。因此, 目前高校党课教学师资队伍多是由该校的辅导员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组成。这些同时具备党建专业

 知识和一线教学经验的授课教师既是道德品质的示范者又是党建知识的传播者, 但要成为实践创新的引领者就应当避免因久居象牙塔可能造成的知识结构、经历视野、授课形式相似、重叠、重复的问题, 避免形成思维惯性和教学定势, 造成大学生党课千篇一律的情况。因此, 大学生党课要想实现与时俱进, 保持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应吸纳多方优秀人才, 打造立体、多元的教学人才队伍。

 2.3 教学内容缺乏实效性

 法国画家巴尔蒂斯曾言:脱离自然的画家会渴死在泉水旁。大学生党课教学也是如此, 只有在日常生活的源头汲取养分才能将大学生党课变得生动有趣, 引人入胜。然而, 以往大学生党课的内容多是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历史、重大政策等相关理论展开, 高屋建瓴的政治理论体系难以让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将其纳入自身知识体系的理解之中, 进而易使大学生对党课产生畏难的情绪。“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根本特征, 也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的指导方针和根本方法”[2]。因此, 大学生党课要将宏观的政治理论、国情国策学习和中观的地域、行业发展理解以及微观的校园学习、生活实例三者紧密结合, 通过横纵结合的方式, 即纵向结合国情和时代热点, 横向结合校情和大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 赋予大学生党课课堂以时代性、实效性, 打好大学生党课教育的“组合拳”, 下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手棋”。

 2.4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

 教师讲台上授课“精疲力竭”, 大学生座位上听课“岿然不动”已然成为一部分大学生党课的真实写照。一堂课或者一段时间以后, 大学生究竟在党课上汲取了多少有益知识, 思想上有多大触动, 生活中的行为得到多少改变等, 授课教师均难以知晓。因此, 授课教师在创新大学生党课的教学方法时也应该注意两方面:一方面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先备学生后备教法。关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之上采取适当的、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 如对于文理、艺术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适当结合故事引入授课和图片视频展示授课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二是创新教学方法, 将“硬”知识“软”传送, 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采取“以学定教、授人以渔”, 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对于自主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可运用“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方法;将传统党课授课教师向大学生的单向传输变为授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 让大学生党课从“要大学生参加”变成“大学生要参加”。

 3 大学生党课中的创新策略研究

 3.1 营造主题鲜明的多功能红色文化育人空间

 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教室是一副扁担, 一头挑着生命, 一头挑着课程”。传统授课教室高阶讲台式的布置适用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保守性。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为高等教育带来的持续变革, “以学生为中心”、“讲究协作、互动和分享”、“强调学习的情景带入”等一系列理念的变化对授课场地、空间的主题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大学生党课授课空间要顺应新时代的教育变革, 从传统冰冷的水泥教室走进主题鲜明的多功能红色文化育人空间。

 3.1.1 深入学生活动中心腹地形成聚合学习气氛

 在选择红色文化育人空间的地理位置时, 应考虑深入大学生人数相对集中的学习或生活活动场所, 如大学图书馆、学生宿舍的中心位置等, 并由中心位置带动辐射四周氛围, 从而有利于形成一种聚合的学习气氛。

 3.1.2 注重营造氛围和创设教学真实场景

 在选择室内摆件陈设时, 应借鉴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六有标准, 在教学场地内陈设党徽、党旗、党员誓词、党员义务与权利及相关制度等, 并大力推进党建文化墙和文化角建设, 注重氛围营造, 同时有利于同学们在进行一些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时能将书本知识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能亲身感受的情境内容。

 3.1.3 彰显“红”的基调, 突出“红色引领”

 教学场地的室内空间色调应以红色基调为主。红色历来为中华民族所尊崇, 被视作一种热情向上、充满能量的色彩, 大学生党课教学空间采用红色为室内基调, 有助于调适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偶有发生低落、受挫的情绪, 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 促进大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迎难而上、奋勇前行。

 3.1.4 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保持频率一致的文化共振

 大学生党课的实践课程部分可以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如开展“喜迎建国七十载, 骄阳学子展未来”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青年学生使命担当”服务之星主题讲座、“不忘初心, 传承五四薪火成果回顾”等专题片观影学习等, 保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频率一致的文化共振。

 3.2 打造一支复合型、强实力的党课师资队伍

 “目前, 高校大学生党课师资队伍力量相对不足, 师资队伍学历和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3], 可见, 高校现有党课师资无法满足大学生日益宽广的视野和日益丰富的拓展认知需求。而相似的专业结构知识、相同的校园工作环境和相对单纯的人生经历, 不仅局限了授

 课教师的课外视野同时也造成了授课教师授课内容与授课方法的相似性。因此, 党课的教学主体除了校内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任教师和辅导员之外, 应将目光延伸至相关领域的资深党员专家、杰出党员校友、优秀学生党员模范等, 努力打造出一支复合型、多层次的立体化专业人才队伍。根据党课不同部分的内容与侧重点, 可按照以下方式实现大学生党课的“授业专攻”、“教学相长”。即资深专家解读重大时事政策、热点;专职教师传授党建、党史理论;杰出校友现场说法敬业勤勉, 奉献爱国;优秀党员模范诠释榜样力量, 朋辈互助成长。

 3.3 更新教学内容, 打好横纵“组合拳”

 “在党课教育教学中, 最关键的问题是学生们经过课堂教学后对党的理论和知识虽有了解, 但是缺乏用党的理论来解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能力”[4]。时代在进步, 大学生党课教学内容也应防止纸上谈兵, 雨落地皮湿的现象, 而要与时俱进、吐故纳新, 贴近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 并充分考虑采取横纵结合的方式:即纵向结合国情和时代热点, 横向结合校情和大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 赋予大学生党课课堂时代性、实际性, 使党课教学内容进一步情境化、生活化, 紧密结合学生熟悉的环境和领域, 深入浅出, 娓娓道来。

 3.3.1 结合时政热点编写教学计划, 准备教学素材

 大学生党课授课教师在编写党课教学计划时, 应注意要结合学期内、学年内的重要时间节点, 提前预判, 并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预判 2019 年包含新中国建国 70 周年、五四运动100 周年、澳门回归 20 周年等时事热点。并在编写教学计划时能考虑到这些重要时间节点, 提前用充裕的时间去寻找、搜集相关的历史视频和图片素材, 甚至设计好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和环节。如此一来, 大学生党课则能变得更为生动活泼、高效有趣, 从而“没有旁观者, 都是参与者”。

 3.3.2 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 贴近大学生所思所想

 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专题党课为例, 授课教师在做课前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给生活带来的实际变化时, 如果缺乏对大学生千禧一代所处成长环境的考虑, 还沿用之前老式缝纫机、黑白电视机的例子则显得有些不着边际。此时, 可将举例结合大学生喜欢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口味丰富多样的进口糖果等, 以贴近他们的所思所想。在讲述习近平总书记 2018 年10 月视察广东省改革开放发展情况及提出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时, 不仅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选择珠海、清远、深圳、广州四地视察的内涵, 更要引导学生联系学校的发展、家乡的变化等实际情况理解其中要义, 产生共鸣。

 3.4 创新教学方法途径, 坚持泛在育人

 坚持泛在育人, 核心是要坚持“以生为本,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以此融入教学方法的创新之中。如改造传统党课教育的填鸭式“围墙”, 建立基于现代泛在技术的党课育人体系, 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组织的价值理念贯穿到党建育人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创新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创新党建教育工作方法与手段, 创造性地集约人力、物力等资源的使用效能, 开创有机联动、全程动态、效能集约的泛在体系。如开发与大学生党课同步“智慧党课”系统, 实现全过程大数据管理, 从多个维度对教育目标进行分解和设计, 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全跟踪、结果全记录、成绩全评价、数据全分析, 形成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大学生党课教育动态体系;同时可以方便学生在 PC 和移动终端能随时参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复习巩固、考核评价和互动实践, 实时查看自己的学习记录。

 结语

 大学生党课对于帮助青年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意义。就其作为党性教育载体的本质而言,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过时, 值得每一代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党课归根结底应坚定信仰不移, 精神上继承优良传统, 形式上保持与时俱进, 通过最温和、最具渗透力的多功能红色文化育人空间,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发挥大学生党课育人的最大效用, 打造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 董洪亮, 赵婀娜, 张烁, 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全力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 2018-9-12 (2) .

 [2] 王宏波, 李天姿, 王玉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理念和学术视野[J].教学与研究, 2016 (7) :52.

 [3] 李育林, 彭亮.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课教学提升策略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6 (5) :52.

  -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