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休闲农业转型模式和方向探索

发布时间:2022-07-04 10:25:05   来源:党团工作    点击:   
字号:

 北京休闲农业转型模式和方向探索 2021-04-06 14:29:32 中国市场订阅 2021 年 4 期收藏 [摘 要]旅游业一直以来是京郊经济发展和产业驱动的引擎,以休闲农业带动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北京市 13 个郊县中占据了重要的经济地位。旅游业的发展和转型会随着社会形态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当前的国内外环境。在当前新形势下,探索民营企业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更好地为产业转型做准备。文章以怀柔区渤海镇卧佛山庄为例,通过系统论述转型前和转型过程中的实践探索,具体聚焦京郊旅游与休闲农业产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瓶颈,探讨服务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并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有利条件,寻求适合企业自身的转型方向,避免在发展过程中遭遇更大的挫折,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损失。文章旨在让更多的服务型企业在突发疫情的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找准发展方向,为实现顺利转型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转型;卧佛山庄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4.054 1 前言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对外窗口,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历史大潮中,旅游业一直是支撑北京发展的经济命脉。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北京的郊区旅游业也在北京市區的带动下蓬勃发展起来。在北京市政府的主导和规划下,北京市乡村旅游经济由原来的零散无规划发展模式逐步向着 “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道路发展。精心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不断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逐步完善乡村旅游标准,优先利用存量土地资源,大力实施“乡村旅游促进计划”,快速引进专业酒店管理集团和职业经理人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积极构建特色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乡村酒店、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沟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努力实现从乡村观光旅游向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从单纯注重经济功能向更加注重发挥乡村旅游业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综合功能转变。

 2 北京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概况 自从 2008 年奥运会之后,北京乡村旅游获得了快速发展,呈现出特色化、规范化、品质化、科学化等特点,并逐步向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

 一是标准化规范和引导乡村旅游发展。2008 年,北京市制定了养生山吧、山水人家、国际驿站、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生态渔家、民族风苑、采摘篱园八个乡村旅游新业态地方标准,成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新业态地方标准。

 二是高水平规划“一沟一品”发展。继 2007 年推出 13 条沟(带)规划之后,北京市于 2008 年委托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又编制了 13 个“一沟一品”的沟(带)地域乡村旅游规划。

 三是差异化策划“一村一品”发展。北京市旅游局委托专业机构,制定了 30 个“一村一品”项目创意策划,这些创意策划成果,对北京众多开展乡村旅游的村落起到了明显的示范作用。

 四是明确“一区(县)一色”特色化发展。北京市确定了涉及乡村旅游的 13 个区(县)的旅游特色功能定位,如昌平区——温泉胜地、大兴区——绿海甜园休闲旅游区、怀柔区——不夜怀柔、平谷区——休闲绿谷、密云区——京城“渔乐圈”等,区域旅游发展的功能定位必将对相关区县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五是完成多个涉及乡村旅游的专项调研报告。如北京环城旅游乡村休闲度假带研究、北京郊区旅游用地需求与功能配置研究、北京率先实现休闲度假旅游主题实验区可行性研究、新休假制度下北京市民需求与供给研究、北京乡村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等,这些调研成果已经或将对北京乡村旅游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北京市乡村旅游兴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历经自发发展、数量扩张、规范发展和品质提升四个阶段。目前,北京市乡村旅游呈现快速发展与品质提升并进的局面。至 2018 年年底,北京市已有 5 万多农户开展乡村旅游,市级民俗旅游村达到 167 个,民俗户 19089 户。全年共接待游客 2703.8 万人次,实现收入 19 亿元。乡村旅游成为首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北京市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北京市 13 个郊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发展该地区的特色产业,逐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带,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个适应当地发展的经济模式,包括“国际驿站”等民居功能拓展模式,“生态渔家”等品牌餐饮模式,“采摘篱园”等都市农业模式,“山水人家”等生态环境示范模式,“养生山吧”等景区依托模式,休闲农庄模式,乡村酒店模式,民族风苑模式,古村聚落模式,创意产业模式等十多种别具一格的经济模式。这些新业态模式在区域经济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很多特色经济逐渐成为该区域经济的代名词,并由此确立的地理标识、专利和品牌数量也在逐年上升。

 2.2 渤海镇农业产业和旅游现状 北京怀柔区渤海镇有板栗、旅游和冷水养殖三大主导产业,一产方面,渤海镇是京郊板栗主产区之一,全镇板栗种植面积 8.4 万亩,年产板栗 300 万公斤,人均板栗收入 2000 元,渤海镇通过举办板栗节、名果大赛等多项活动进一步促进板栗与旅游产业结合,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在冷水鱼养殖方面,全镇现有养殖水面 110 亩,全区最早的虹鳟鱼养殖基地就坐落在渤海镇田仙峪村,该村养殖的虹鳟鱼已经走进奥运会、走入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餐桌。2009 年,渤海镇又在林下经济方面有了新尝试,在林下开展种、养殖,一产与三产的结合,为渤海的旅游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

 渤海镇旅游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全镇林木覆盖率 78.6%,全区 60 余公里的长城渤海就占 18.7 千米,占全区总长度的近 1/3。经过近几年的规划建设,如今,渤海镇已成为市民自驾游的首选之地,并被人们誉为长城脚下的“夜渤海”。目前,该镇除已开发的卧佛山、响水湖、栗花沟等景区景点外,还有鱼师傅、渔家傲、鑫双泉、卧佛山庄、竹溪等 10 余家中高档宾馆和度假村。境内 60 余家集虹鳟鱼垂钓、烧烤、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服务场所星罗棋布,被市民称为京郊虹鳟鱼垂钓烧烤一条沟。目前全镇已有 12 个村从事民俗旅游接待,民俗户达 350 余户,形成了以庄户、三岔、六渡河、北沟等为代表的一批民俗旅游专业村,一次性可接待就餐 9800 人,接待床位 4800 张,仅 2018 年就接待游客 360 万人次,完成旅游综合收入 3.25 亿元。

 2.3 卧佛山庄经营模式概况 卧佛山庄养殖有限公司始建于 1996 年,是集养殖、垂钓、餐饮、住宿、娱乐、科研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被评为北京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北京市生态渔家。

 卧佛山庄养殖有限公司坐落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田仙峪村,毗邻著名的慕田峪长城景区,和慕田峪村、北沟村、辛营村一起构成了国际长城文化带,公司占地面积 50 亩,坐落于最险峻的箭扣长城脚下,以及最高敌楼正北楼山脚,距怀柔城区 20 千米。

 在公司身后,长城山脚有一股山泉,常年恒温,水流量大,水质清澈,很适合冷水鱼类的养殖。公司的前身是一个养殖场,经过改造和设计,成为现在的卧佛山庄冷水鱼标准化生产基地,养殖虹鳟、金鳟、鲟鱼、三文鱼、哲罗鲑等十几种鲑科鱼类,同时还养殖娃娃鱼等珍稀水产品。公司年产虹鳟鱼等各种鱼类 10 万公斤,并获取四倍体和全雌虹鳟鱼两项国家专利,得到央视《科技苑》和《致富经》等栏目组的采访和报道。

 在饮食文化建设方面,公司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传统的农家饭菜到鱼类饮食文化的形成,再到现在的养生美食的开发和个性化的饮食方案,见证着饮食文化的变迁,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随着电商的兴起,卧佛山庄已经将农产品打包成礼品盒,变成各种节日中人们相互馈赠的佳品,满足人们对当地农产品的迫切需求。

 同时,公司还在养生健康、住宿环境、绿化布局、生态环保、污染治理、会议培训、文化收藏、活动拓展、亲子教育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在满足游客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能满足游客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3 休闲农业与旅游发展转型探索 乡村旅游是长期生活在城市居民出外短暂休憩和休闲的一种方式,该方式中与农业相关产业的开发和资源整合,是旅游产业长足发展的趋势。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受益的不只是农业和农民。对于旅游业而言,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的内容,延伸了产业链条,更是在引领一种新的旅游理念——无景点旅游,而这也被认为是我国探索旅游产业转型的新方向。

 远离水泥森林,走进山水田园,感受自然生态,是绝大多数都市人的心愿。袁隆平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发展休闲农业应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如果搞大拆大建、大手大脚、挖山填水,也就违背了发展休闲农业的初衷。” 3.1 渤海镇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发展制约与对策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旅游消费需求在人们消费需求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渤海镇作为北京最先开发的京郊旅游点,人们对于传统的需求已经有所厌倦,吸引力逐渐疲软,而新生代对新的理念的兴起和个性化服务的要求更高,传统的放松方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新生代对乡村旅游的兴致,心理满足层面上显得不足。在这种状况下,渤海镇旅游产业也逐渐在转型和变化,逐步整合旅游资源,统一文化品牌,规划产业发展中心,逐渐形成拳头产品和品牌。在文化提升方面,逐步提升各级文化素养,统筹规划并设计布局,逐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带和独特的经济景观,依托自身的特色和自然资源,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布局,满足各种人群的不同需求,通过网络的宣传推广,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实现服务的精准化和实效性。

 除此之外,旅游业的发展还伴随着人口、环境、资源的匹配程度、道路交通条件、消费能力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在这种动态平衡中,要想做到长足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和单位个人齐心协力,规划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思路,在今年的疫情形势下,旅游业普遍受到重挫,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转型升级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是考验一个企业能否长久生存的基本准则。

 3.2 卧佛山庄在新形势下的转型探索 卧佛山庄从成立到现在,经历了 25 年,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在新的征程中逐渐发展壮大,在产业结构上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需求,在这些转变中,也承受了很多转型过程带来的阵痛。但是社会的发展并没有止步,只有不断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卧佛山庄从当初的以粗放型养殖,到后来的特种化养殖,再到后来的科技带头致富,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由第一产业为主的养殖模式逐渐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以第一、二产业为支撑的新型服务模式的转变又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伴随着互联网的鼎盛,互联互通概念已经深深渗透到第三产业的全产业链中,预约经济兴起,超前消费观念已经在新生代群体中崭露头角,卧佛山庄面临着第三次转型,每一次转型都伴随着消费理念的更新和重组,只有在不断更新和变化中,才能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具体来说,卧佛山庄有几次大的变革和转型,让企业在阵痛中不断成长和完善。

 3.2.1 从粗放型养殖到特种化养殖和繁育 公司自成立后近 10 年内,一直以养殖为主,最开始粗放型的养殖模式主要的利润来自养殖产品带来的收益,随着品种的增多,特种化养殖成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养殖效益的最直接手段。以虹鳟鱼和三文鱼的养殖为例,普通的虹鳟鱼生长速度和生产成本与三文鱼相差无几,但是三文鱼的价格却是普通虹鳟鱼的两倍以上,而且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从而实现产值的翻番。除了三文魚之外,大马哈鱼、哲罗鲑、娃娃鱼等新品种的引进也极大增加了产品附加值。除了新品种之外,苗种的繁育具有回报周期短、经济价值高、品牌效应好等优点,一个孵化车间创造的经济价值就能达到近百万元。

 3.2.2 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

 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服务业相比,具有投资大、风险高、生产周期长、回报率低等缺点,而第三产业的兴起正好弥补了种养殖等第一产业中的缺陷,极大实现了经济价值的提升。

 卧佛山庄从传统的养殖为主的企业逐渐转变为以餐饮和住宿为主体、种养殖为辅的经济模式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企业在不断摸索具有特色的餐饮文化,开发各种备受顾客青睐的美食,同时还根据人体营养需求和人们对饮食的偏好设计出不同的美食方案,其中药食同源食品的开发和运用,既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能满足人们对味蕾的追求。根据不同的饮食群体进行适当的组合,使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体会到健康带来的身心愉悦。

 3.2.3 从资源消耗型向经济环保型转变 卧佛山庄从成立之初就十分热衷于环保事业,随着养殖的风气渐浓,养殖规模和养殖量逐渐上升,养殖过程中的废弃物也逐年增多,特别是鱼类粪便的处理就是一件十分头痛的事情。

 为了更好履行社会职责,卧佛山庄用养殖面积的 1/3 以上来做环保净化工作,修建沉淀池、过滤池、人工浮岛、生物纳米吸附等,让排出的水达到一级饮用水标准,从而实现了零污染和排放。同时还联合北京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开展相关水体净化实验,探索在养殖规模不变的前提下,生态环境向着更加友好和可循环的方向发展的路径。甚至通过资源再生和利用,将有机物变废为宝,加以充分利用,实现生态再循环。

 3.2.4 从传统消费向预约经济转型 在消费领域中,传统的消费理念具有随意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会大大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体感。由于公司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远,交通方式较为单一,所以人们的出行常受到当日的车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