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营养认知行为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27 09:40:41   来源:调查报告    点击:   
字号:

zoޛ)j馟vvivN9<m5MBMm5m7Ѩky计划(2017—2030年)》,计划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营养健康为重点,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加强营养人才培养,开展营养教育培训,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大学生是营养健康的重点人群,大学阶段是他们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知识,存在不合理饮食行为,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度的现象比较常见,学生的营养状况亟须改善,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任重道远。因此,笔者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生营养认知行为进行了调查,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良饮食认知和行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营养教育对策,为促进学生更快、更有效地知晓营养知识,养成良好饮食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甚至服务他人,达到营养教育的目标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2018年5月,以整群抽样方式选取北海职业学院大一班级,共203名学生,其中90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本文中称为专业学生), 已学习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113名为其他专业学生(本文中称为非专业学生),已学习包含营养健康内容的健康教育课程。

(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问卷内容主要围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平衡膳食宝塔》设计问题,包括食物营养的认识、选用的食物种类及数量等,主要调查学生的营养知识、饮食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人员经过培训,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营养知识知晓。调查结果表明,专业学生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率89%,非专业学生62%,专业学生对人体所需营养素食物来源的认识水平远高于非专业学生。说明营养知识知晓率与教学时间具正相关关系,专业学生学习了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课时较多,学习过程知识强化程度高于非专业学生,因此营养知识的知晓率高于非专业学生。

(二)主食的选择。对于主食的选择,专业学生与非专业学生没有明显差异性,主食种类选项包括面食、面包、米粉、米饭、粗杂粮等,早餐选择食物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面食、面包、米粉,中餐选择米饭的人数较多,5.4%的专业学生选择粗杂粮类主食,5.1%的非专业学生选择粗杂粮主食。这应与学生长期的生活饮食习惯和学校食堂提供的主食有关。

(三)鱼类、奶类、豆类食物的选择。鱼、大豆、奶类都是优质蛋白质,鱼的脂肪含量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奶类是补钙的良好食物来源,大豆含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发挥特殊的生理功能。膳食指南建议每一杯奶(300克)、每周摄入相当于105~175克大豆量的大豆制品,每周吃鱼280~525克。调查中发现,在对鱼、奶类、豆类等高蛋白食物选择方面,专业学生情况稍好,所有学生的大豆类食物、奶类、鱼类消费偏低,膳食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饮水习惯及饮料种类选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饮水1500~1700mL,主要来源普通水(白水)和各种饮料,提倡不喝或少喝茶饮料,调查显示,学生多选择纯净水/白开水,专业学生每天饮水量在750~1200 mL的人数比例为90%,非专业学生每天饮水量在750~1200 mL的人数比例为80%,专业学生在饮水和选择饮料方面的选择较为合理,较健康、经济、环保,但是两者在饮水量方面均没达要求,建议学生应多饮水,主动饮水,喝水应少量多次。

(五)饮食态度及行为。调查发现,52%的专业学生、42%的非专业选择食物时注重营养搭配合理,22%的专业学生、33%的非专业是随心所欲安排饮食,82%的专业学生、75%的非专业愿意改变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专业学生在选择食物的依据、调节自己的饮食等方面较非专业学生合理,说明行为的转变依赖于营养态度、营养知识,学生有良好的营养态度才去主动学习营养知识,具备了相应的营养知识后,不良饮食行为减少,但良好饮食行为养成需要一个较长时间,因此,需要进行长期、有效的营养健康教育,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三、结论及对策

本次膳食调查结果表明,专业学生接受了较多的营养教育,营养知识知晓率、良好膳食形成率均均高于非专业学生,被调查学生的营养知识、饮食态度及行为离国民营养要求目标仍有一定距离。针对目前大多数学生营养知识缺乏、饮食习惯不良的现状,学校应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加强营养,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良好的状态学习和成长。为了更好地达到营养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营养教育内容、形式等方面来尝试改革。

(一)精选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营养教育内容。高职生年龄多在20岁左右,基本上是寄宿生,在学校就餐者居多。高职学生的营养教育应满足个性化的营养需求、能实施自我营养干预要求,专业学生的营养教育还应达到指导他人合理膳食的目的。教育内容应具备系统性和实践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营养学基础知识,掌握七大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摄入量、主要的食物来源,能较熟练地说出日常食品的主要营养价值;食品营养评价和食品营养标签,根据营养信息和特性选择食物(包括零食);合理膳食,包括膳食指南、膳食宝塔知识,对自己和他人的膳食进行评价,制定饮食干预方案;营养膳食搭配,根据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及饮食喜好编制营养食谱;慢性疾病的营养防治,如营养与减肥、营养与美容等高职生关注的健康问题。

(二)运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营养学基础知识偏理论性,食谱编制需要用到较多的数学知识,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高职生,按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运用在营养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在科学性基础上,加强实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营养学基础教學过程中采用案例法,借助典型营养缺乏病案例来说明营养素的功效。食品营养标签的了解采用去超市调查预包装食品的调查法,调查各类营养标签的内容,引导学生合理选择食物。营养专家讲座、美食纪录片等视频资料的运用让学生感悟饮食文化、倡导的健康饮食理念。饮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变不良饮食行为需要坚持,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兴趣为引导,让学生学习营养知识、改变膳食态度、养成自觉进行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营养行为,终身受益。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营养教育活动。营养教育的教育时间和效果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目前,本院的营养健康教育内容没有单独的课程,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大学生健康教育(生理)课程中,共4个课时。由于课时少,很多营养健康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因此,建议学院增加营养健康公选课。另外,还可通过讲座、竞赛、宣传活动等形式来进行课外营养教育活动。

1.营养宣传、营养调查活动。近三年来,北海职业学院每年组织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和营养协会学生进行营养宣传活动。结合本地居民的健康现状和饮食习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要求编写营养宣传小册子,在学院周边社区、卫生部门下属社区医院进行营养宣传,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推广健康烹饪模式,营养均衡配餐技巧,提升居民营养素养。同时,在学院内以全民营养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为契机,开展食品营养、安全宣传活动,传播“吃动平衡”的健康生活理念。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促进自己养成良好的膳食行为。

2.食品安全、营养知识竞赛活动。举办食品安全、营养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观,养成时尚健康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

3.营养餐制作比赛活动。北海职业学院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承办了六届校园营养餐制作大赛,从原料使用、烹饪技法及口味、色彩及造型、营养搭配及数量、安全卫生等方面对参赛者的作品进行评比,评选出好看、好吃、有营养、安全卫生的营养餐。营养餐大赛活动渗入健康饮食理念,倡导全院师生用实际行动践行《国民营养计划》,引领健康中国新风尚。活动激发了学生对营养学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搭建了展示配餐技能应用能力的平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健康中国战略倡导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大营养、大公益观念,目前,营养教育在内容、形式等方面面临很多挑战,内容应集专业性、应用性一体,体现社会实用价值,实施方式适应时代需求。学校是开展营养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利用师资力量,对大学生普及营养知识,强化营养人才的专业教育,使学生成为健康生活的践行者、宣传者、引导者。

【参考文献】

[1]赵秉元.高校健康教育模式及优化对策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8(2)

[2]张雪茔.苏州市高职院校学生营养与膳食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学校,2015(9)

[3]康乐.浅谈高校营养健康现状及改进措施[J].营养与健康,2018(3)

[4]张作仁.“小营养师”实践课程群的区域构建[J].上海教育科研,2018(4)

[5]杨丽.营养健康教育对高职生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0)

[6]韩艳萍.营养与膳食课程的设置对护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5(8)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