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学生课堂心理因素的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27 14:40:08   来源:调查报告    点击:   
字号: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通过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弄清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问题,分析影响学生课堂心理的因素,以找出创设最优课堂心理环境的有效途径,很有必要。

关键词:课堂;心理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7-0008-06

课堂心理是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内心感受和自身体验,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影响教学的软环境。目前,中学生不健康学习心理反应明显,其表现是:状态懒惰、松散,厌烦学习,听课心浮躁,注意力不集中;听不进老师的批评意见,经不起学习困难的考验,耐性和自我控制力差,缺少自信、自强的精神等等。这些不仅对课堂教学活动起消极作用,更对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及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研究学生的课堂心理,分析影响学生课堂心理的因素,以找出一条创设最优课堂心理环境的有效途径,很有必要。

此项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弄清现在中学生课堂心理状况,分析影响其课堂心理的产生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寻求相应对策,消除对学生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各种因素,努力创设最优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都能以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去上课、学习,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研究方法和途径

此项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其研究程序如下:

(一)选取调查对象

此项研究以中学为研究对象,在全市198所初级中学中抽取12所学校为样本,它们是秦皇岛市第四中学、第八中学、第十三中学、姚周寨中学、拦马庄中学,山海关中学,北戴河二中,抚宁县杜庄中学、上庄坨中学,昌黎县虹桥中学,卢龙县大刘庄中学,青龙县安子岭中学。以上中学各抽取两个不同年级的教学班,即对28个教学班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二)组织实施

各中学凡是抽到班级的学生每人一份问卷,由学生自己如实填写,教师不作任何指导。

(三)对调查情况分析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及具体合理化建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抽取样本的12所中学中,涉及调查对象1209人,收回问卷1084份,调查结果城区、县区无显著差异,基本情况大体一致。归结起来,影响中学生课堂心理的因素主要有: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学校环境的因素和家庭的因素。现对诸多因素作大致的分析。

(一)教师的因素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师自身的学识、素质、修养、教学能力和艺术、课堂调控能力等,无疑是影响学生心理、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教师形象的影响。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其形象使他在学生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教师性别、年龄对学生课堂心理的影响,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一:教师性别、年龄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教师性别对学生心理影响不大,但年龄对学生课堂心理影响比较突出,有70℅学生喜欢年轻教师,这表明年轻教师有朝气活力、思想解放,其精神风貌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和学生沟通,同时也反映了学生的心理趋向:活泼向上,追求务实,崇尚发展。

其次,教师形象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二:教师形象、修养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喜欢穿着端庄朴实和对学生亲切的教师,喜欢幽默风趣、自然大方及精神饱满、有风度气质的教师,反对古板、毫无情趣的教师。这说明教师的形象对学生课堂心理有直接影响,教师如果不注意自身形象及内在气质修养,很可能给学生课堂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2.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艺术对学生的课堂心理产生重要影响。调查情况如下:

表三:教师教学能力、艺术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上表表明,教师如果注重讲课艺术,善于采用优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传递信息,就会吸引学生注意,激起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保持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最佳水平。否则,如果教学能力不强,缺乏感染力和艺术性,就会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造成消极、厌烦的课堂心理,影响学习效果。

3.教师管理方式的影响。教师不同的管理方式所产生的课堂心理是不同的。这方面的调查见下表:

表四:教师的管理方式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调查结果分析:民主型、理智的教师有利于形成愉快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心理氛围,学生喜欢;专制型教师容易导致课堂心理气氛压抑、紧张,学生对教师疏远、怀疑、惧怕,不喜欢。另外,以惩罚或强制为控制手段,往往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及个性的发展,学生反对;放任型教师则容易使学生情绪不稳定,纪律松弛,做事无目标,学生同样反对。

另外,70%的学生怕老师动怒,要求老师给学生留面子。还有40%的学生希望老师不要向家长告状。调查结果显示了中学生在这方面的心理倾向:喜欢宽松、乐于民主、反对强制。教师情绪的暴躁和过分严厉的处罚,往往使学生反感,甚至产生对抗心理,从而导致教育失败。

4.教师人格的影响。调查结果,80%的学生希望老师平易近人,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58%的学生希望老师能理解学生,待生公平,不偏心偏向。研究表明,学生喜欢心胸豁达,待人真诚,处事公正的教师。教师良好的人格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教师监控能力的影响。这是指教师对自己特定角色的一般性的知觉、体验和调控能力。是超越具体教学活动的,具有广泛概括性整体能力,包括对教学具体环节进行的积极主动的评价、反馈与调节能力。教师的课堂监控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要有较强的自我知觉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注意分配力等,才能使学生的课堂心理维持在最佳水平上。

(二)学生的因素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动机与方式是影响其心理的主观因素。

1.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动机积极,有明确的目的,在课堂中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的探究行为,学习热情高涨。而动机消极或没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在课堂上就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学习不积极,烦躁,甚至不守纪律,影响自己也影响他人,造成课堂气氛混乱或压抑。

2.学习方式。这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形成的认知方式与学习倾向。学习方式很多,但每一种方式都有长处也有不足,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策略相适应时,学生才会迅速接受信息,反应积极主动,营造出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

(三)学校环境的影响

调查统计,80%以上的学生希望学校环境幽雅、清静,希望学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这充分表明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校园设计宁静、深邃、合理,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色彩可以影响人的喜怒哀乐,明快的色彩能引起心灵的反响与共鸣,使人心胸宽阔豁亮。校园绿化,可使人增添朝气,增强活力。此外,良好的教学设备,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

班级环境的优劣也直接地影响学生的课堂心理,这里首先是人际关系环境。调查中,75%的学生希望班级人与人之间团结友好,互相帮助。据心理学分析,精神振奋和团结一致的班级比涣散的班级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这样的集体中心情舒畅,乐于学习。特别是学生之间彼此了解和信任,师生之间有成效地沟通,他们互帮互学、平等相处,这些都是集体成员借以保持心理凝聚力之所在。其次,座次编排也影响学生心理,离教室中间行列愈远,沟通、交互的机会愈少,越是远离前面的位置,与教师接触的机会越少。最后,良好的纪律是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的基础,对于中学生来讲主要是自律和自制。

(四)家庭因素的影响

1.家庭物质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学生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家庭的经济收入、物质环境,刺激数量的性质与多少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调查中发现,有近50%的学生反映由于家长看电视、打麻将、打牌影响过他的学习。

2.家庭情绪、气氛的影响。这是指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互相尊敬、互相谦让、欢愉和睦,学生的心情就会愉快、舒畅,在课堂上也会积极进取,乐于上进,全身心地参与学习。如果家庭成员经常吵闹、打架,家庭气氛紧张,人与人之间总是笼罩着阴云,学生就会心理紧张、猜疑、心绪不宁、提心吊胆,害怕受到责骂与惩罚,导致厌烦、忧虑或暴躁,这样的心理带到课堂上,会严重影响听课情绪。

3.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影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倾向,在家庭中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教育,体罚、训斥、禁戒等,这些方式多在表面上有效,其实相反,它很容易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伤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再有说教,父母经常对子女造成强大压力,使之产生厌烦、心绪不安等不良反应,严重地影响课堂学习情绪。调查中有近60%的学生反映了这一现象。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影响中学生课堂心理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要消除这些影响因素,以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中学生都以良好健康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还需要学校、教师、家庭等多方面协调努力才能实现。

(一)教师方面

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整个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劣,学生课堂心理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作为主导因素,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有真本事:一要知识广博,不但精通本学科的系统知识,而且对相关学科内容也要熟悉并有所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不求旁征博引,但求运用自如;二要过好备课关,教师要精通教材,对教材的细枝末节都要认真钻研,掌握大量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料,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分析,理解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的语言和思路,编写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三要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情感要求,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和容量,教学内容和要求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其次是优化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获得新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如自学、讨论、读议、交流、答疑、表演、讲练等等,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一节课可以运用一种手段,也可以多种手段并用,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指导学法。再次是注意信息反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和运用各种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有效地调控。这里应注意三点:一是课堂上察言观色,学生的面部表情、言语神态就能反映其心理状态及学习情况,教师要明察秋毫,用自己的感官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以及时修正教学速度和方式。二是精心设计练习,练习内容不能全部照搬课本,做到不机械重复,力求少而精,而且形式要灵活多样,书写、朗读、观察、实践活动等等,难易、容量要适当。三是课外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反应,以便有效地调整教学。

2.注意管理效应,做好情境调控。首先是注意管理效应,把握三点:一是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快乐的场所,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创造一种学生乐意接受的欢愉和谐的气氛。不要以师长的心态凌驾于学生之上,以强压来树自己的威信,死板面孔,当课堂上的“黑脸包公”、“抓贼的警察”,要和蔼亲切,把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解决困难作为主要任务。二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激怒,不应把消极情绪无端地向学生发泄;应努力消减纪律问题,多送他们一些和悦的眼光和微笑;遇事要冷静,课上问题课下谈,避免当众训斥,离题的说教;处理问题应心胸开阔,不要通过施加压力或不正当手段来强行控制学生。三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学生犯了错误,要给他认识反思的时间,处理要宽松。其次做好课堂情境调控,教学情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心理情绪,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做好自身心理调控,教师的心理外观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情绪,教师振奋则学生愉悦,教师消沉则学生萎靡,教师恼怒则学生畏惧,所以,教师要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出现在课堂上。二要注意自身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感染作用。教师完美的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求知的精神需求,因此,教师要善于进行印象管理。课堂上要仪表大方,衣着整齐,举止端庄,果敢自信,精神饱满,有风度气质。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尊重与好感,促使学生的心理情绪达到最佳状态。三要善于调整学生心态,控制学生情绪,如用不同的声调捕捉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过度兴奋、情绪过分高涨时运用短暂沉默并用疑问和期待的眼光望着学生,使课堂平静下来,在课堂气氛低落、学生精神不集中、情绪低迷时,用激情的语言来警醒,用幽默的故事唤起学生的兴趣,等等。四利用亲体效应调节课堂情境,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形象的动作和得体的手势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取知识。此外,还可用提问、对话、距离接近、目光凝视等引起学生注意,使教学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3.加强师德修养,发挥人格魅力。这里要做到三点:一用高尚的人格折服学生。首先要做到无私,一切以学生利益为重,不考虑个人的得失,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其次要公正,对学生一视同仁,面向全体,尤其关心学困生,要胸怀坦白,容人容事,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正直。二用满腔热情鼓励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其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用满腔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其学习欲望与动机,鼓励其不断进步。三用真诚的爱心感动学生,教师要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善于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信任、喜欢他们的,师生间热情、友好、融洽的关系是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保证。

(二)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方式直接影响其心理状态,但要消除本身的消极因素,除了学生本身的努力外,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来实现。首先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从主观上达到渴求知识的愿望。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手段,把教与学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学校方面

1.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环境育人是哲理,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活人的情趣,使人精神振奋,充满希望。首先,校园内布局要合理,色彩、格调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校园要整齐干净,给人洁净、清新之感,其次,校园建设要绿化、美化、花园化,青绿长存,芳香不败,给人以轻松、愉悦、畅快的心理感应。再次,校园文化要丰富多彩,强劲有力、具有号召性的校训校歌是催人奋进的动力;醒目的标语,光彩的图案创造出既轰轰烈烈又沉稳宁静的气氛,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团结友爱,共同进步”、“树立信心,努力向前”、“你就是希望,成功在等你”这样的标牌既约束人的行为又给人以鼓舞,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整个校园让人喜爱、流连又向往。

2.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良好的班级环境会增强学生学习情趣。这里要注意三个方面:一要有良好的卫生环境,教室窗明几净,地面清洁,布置合理。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同学之间的信任、友爱与帮助,师生之间平等、理解与沟通。三搞好班集体建设,学生要有集体观念,树立集体荣誉感,心向集体,心向教师,良好的班风是创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基础。

(四)家庭方面

家庭问题是复杂而艰难的问题,在家庭方面要消除影响学生课堂心理的消极因素需从两方面入手。

1.家校沟通。这里要求教师做出努力,要和家长勤沟通多联系,可建立家校联系卡,互通孩子的学习等各方面情况,对情绪不稳定、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经常家访,一是介绍学生心理表现和学习情况,以求双方配合教育;二了解家庭情况,向家长说明家庭中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情绪并要求家长消除不利因素。

2.提高家长育儿素质。通过家长学校或家长学习班进行培训,提高家长素质。学校要形成制度,落到实处。家长定期到学校学习,学习内容应为: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的有关内容及相关的其他知识,如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个性发展、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态度对学习的影响,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家庭对个体的影响,影响学习的各种家庭、社会因素等等。通过学习使家长明白家庭中哪些因素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消极影响,促使家长努力消除那些影响因素,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总之,影响中学生课堂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消除其影响因素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教师要注意把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结合起来,探讨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教育作用,以创设最优化的课堂心理环境,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课堂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