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

发布时间:2022-05-28 16:10:08   来源:调查报告    点击:   
字号:

【摘 要】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建筑地基基础涉及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在保证外业准确可靠,要重视现场编录工作。对于内室试验的程序和资料的整理要规范,指标统计要有代表性。图表的制作应全面,涉及的内容应准确且有依据。文字部分应清晰、明确,不含糊,并作出合理的评价建议。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浅谈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由于建筑物用途不同、建筑规模有大有小、地层结构有异、基础形式有别,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所以,不同的工程项目,图通道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

一、 野外作业阶段

一项勘察的野外任务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等阶段。野外作业阶段是取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需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阶段,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由此可知,现场勘察和实验资料的质量好坏,对报告的编写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而钻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资料的重点。为此,报告的编写者,必须常到现场掌握有关的勘察情况,最好是参与现场的地质编录工作。而为了取得一份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钻探、井探、槽探、洞探底原始记录,均应在勘探过程中及时整理及校对,严禁离开现场追记及补记。

2、钻探原始资料的整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按岩芯盒的留样校核原始记录;整理岩样、需保存的土样及需送试验室试验的试样,列表登记;绘制野外柱状图或分层表,绘制探井、探槽展示图;必要时应照像或录像。

3、在检查、整理勘探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应结合测绘与调查资料、试验室和原位测试成果,进行岩土分层,确定层及亚层的名称和编号。

岩土分层时,应首先将不同地质时代或不同地质成因的岩土划分为一级单元,再按一级单元的岩性细分为二级单元,如: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等。分层编号方法。常见三种编号法:第一,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这种方法一目了然,但在分层太多而有的层位分布不连续时,编号太多显得冗繁;第二,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1、Ⅰ-2、Ⅰ-3……;岩层Ⅱ-1、Ⅱ-2、Ⅱ-3……;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工地填土1;冲积粘土2-1、冲积粉质粘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粘土3-1、残积硬塑状粉质粘土3-2;强风化花岗岩4-1,中风化花岗岩4-2,微风花岗岩4-3。第二、三种编法有了分类的概念,特别是第三种方法,符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而且各土层层次一目了然,是顺德地区广泛采用的一种分层方法。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此外,详勘和初勘,在同一场地的分层和编号应尽量一致,以便参照对比。

4、地球物理探测原始资料的整理,应按照有关的标准执行。

二、室内试验及指标统计与选用

与原位试验不同,室内土工试验的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土样的本质特点,可以验证野外编录时对土层的定名与状态的准确性,并且通过部分指标可以计算土层的力学指标,因此,室内试验数据也是作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重要一部分,其统计及选用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室内试验取得数据的准确性,应做到以下几点:

1、岩样、土样应密封,不能及时送往实验室的试样,应整理存放并列表登记,避免暴晒及浸水。

2、各种室内试验,均应按有关标准程序进行试验,不得擅自更改。

3、各种室内试验,均应按有关标准进行记录、计算、制图。当采用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时候,应打印文件。

4、对于试验完毕的测试仪器,应及时清洗,整理干净。仪器应定期维护,并认真做好每次的仪器检定工作。

在土工试验完成并取得数据后,岩土勘察报告应按岩土单元提供各项统计指标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及数据的数量,统计的对象主要有:岩土的天然密度、岩土的天然含水率、粉土及粘性土的液塑限及塑性指数、粘性土的液性指数、砂土的相对密实度、岩石的吸水率、岩土的各种力学特征指标、特殊性岩土的各种特征指标、各种原位测试指标进行统计。统计前应对各项指标逐一检查核对。

对于统计后岩土性质指标的选用主要注意一下几点:

1)评价岩土性状的指标,如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饱和度、相对密实度、吸水率等,应选用指标的平均值。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需要的岩土参数指标,如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渗透系数等,宜选用指标的平均值,当变异性较大时,可根据经验作适当调整。

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需要的岩土参数,如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静力荷载试验的极限承载力等,应选用指标的标准值。

4)容许应力法计算需要的岩土指标,应根据计算和评价的方法选的,可选用平均值,并作适当的经验调整。

5)根据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规定“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而如果指标的统计数量少于6个时,可根据指标的范围值,结合地区经验,给出经验值。

三、图表的制作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附有:拟建工程位置示意图;建筑物与勘探点的平面位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各钻孔地质综合柱状图;原位测试成果表;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表;

地基岩土层厚度;层顶面埋深及岩土性质、特征表;地基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分层统计表;液化分析成果表及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并且各图表应按有关规定及当地习惯,进行详细及全面的绘制。以下为本人根据工作中的经验,对几个主要的图件绘制作出几点建议:

1、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表示的主要内容:①建筑平面轮廓;②钻孔类别、编号、深度和孔口标高;应区分出技术孔、鉴别孔、抽水试验孔、取水样孔、地下水动态观测孔、专门试验孔(如孔隙水压力测试孔);③剖面线和编号:剖面线应沿建筑周边,中轴线、柱列线、建筑群布设;较大的工地,应布设纵横剖面线;④地质界线和地貌界线;⑤不良地质现象、特征性地貌点;⑥测量用的坐标点、水准点或特征地物;⑦地理方位。对于较小的场地,一般仅表示①、②、③、⑥、⑦五项内容。标注地理方位的最大优点在于文中叙述有关位置时方便。此图一般在甲方提供的建筑平面图上补充内容而成。

2、各钻孔地质综合柱状图

钻孔柱状图的内容主要有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顶深度、层顶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地质柱状图上,第四系与下伏基岩应表示出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柱状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或1∶200。

3、工程地质剖面图

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关于剖面线的布设和地基岩土分层原则,此前已论及,不再赘述。倘若分层正确,一般来说分层线的连接就会自然平顺,而不致将产状平缓的第四系尤其是全新统的土层画成陡斜状,或出现新老层位之间的互相穿插等不合理现象。同一层位间的相变,要用岩性渐变线表示清楚。透镜状分层和同一层位中的透镜状夹层,在不同的剖面线上要互相照应,显示其分布范围。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一般横比例尺采用(1∶200)~(1∶500),纵比例尺采用(1∶100)~(1∶200)。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1-1′或A-A′。剖面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如标贯锤击数、分层承载力建议值)。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4、地基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分层统计

按岩、土分别分层,每一分层之后列出统计值,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变异系数、标准差、修正值等。

5、原位测试成果表

应分层按层号编制,要列出试验次数、实测试验值、实测平均值、标注差、变异系数、修正系数、标准值、修正值、修正值的平均值等。

四、文字报告部分

文字报告的内容,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等情况确定。根据本人工作经验一般分为工程概况、勘察工作、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结论和建议几个部分:

以下分别对上述五点进行简要说明:

1、工程概况:主要阐明拟建建筑的性质、结构,所处位置,场地周围环境等。便于及时了解报告针对的对象与现场大概现状。

2、勘察工作:主要阐明勘察的目的、任务及依据,并且根据甲方要求,对勘察工作进行规划,阐明勘察方法与工作布置及预计工程时间等内容。

3、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该部分是对各岩、土层分层论述。应根据现场资料、室内试验资料、原位测试资料及规制的相关图表对各层的状态、分布及所处深度及各项室内试验统计成果和原位测试试验成果进行描述并对地下水的类型、含水层的分布状况、埋深、补给、水质指标等进行论述与分析。

4、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该部分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字报告部分的核心部分。所有按图勘察报告均应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分析评价应符合以下要求:

(1)了解工程的结构类型、特点、荷载分布及对变形的要求;

(2)掌握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背景,考虑岩土材料的非均匀性、各项异性、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岩土性质和地质条件随时间的变化;

(3)参考类似工程的实践经验;

(4)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对理论依据不足,实践经验不多的工程,可通过现场模型试验或足尺试验进行分析评价,必要时可根据施工监测信息反馈,建议调整或修改设计及施工方案

5、结论和建议 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它不是前文已论述的重复归纳,而是简明扼要的评价和建议。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对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的评价

(2)结合建筑物的类型及荷载要求,论述各层地基岩土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可能性和适宜性。

(1)选择持力层,建议基础形式和埋深。

(3)若采用桩基础,应建议桩型、桩径、桩长、桩周土摩擦力和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

(4)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和防护措施。

(5)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6)建筑是否作抗震设防。

(7)其它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

以上7个方面的内容,并非所有的勘察报告都要面面俱到,一一罗列。

五、结论

本文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作出简单的论述,基于编写一份岩土勘察报告,不仅涉及水文地质、结构、建筑等专业知识,也要求具备一定的数理统计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计算机软件应用等。所以除了提高综合知识技能除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特别是现场地质编录的综合判定能力。

参考文献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 《建筑基桩检测规范》(JGJ 106-2003)

[4]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