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毕业调查报告5000字(14篇)【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3-05-17 17:55:09   来源:调查报告    点击:   
字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毕业调查报告5000字(14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毕业调查报告5000字(14篇)【精选推荐】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毕业调查报告5000字篇一

——以宁波地区网上银行使用情况为例

20xx年09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实体银行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经济以及人们的要求,网上银行顺应着时代的潮流顺势而上不断的发展与壮大,且已然称为了银行必须提供的金融服务之一。但随之而来的网上银行安全性问题也成为了大众的关注焦点。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各类问题的一些建议与策略。

信息化时代;
网上银行;
发展;
安全性

网上银行,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含义:一个是机构概念,指通过信息网络开办业务的银行;
另一个是业务概念,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传统银行业务和因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兴业务。它又称为网络银行、在线银行,它借助internet的优势,突破了传统银行的局限性,为客户提供综合和实时的金融服务,是在线的虚拟银行柜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提及网上银行,更多是第二层次的概念,即网上银行服务的概念。

网上银行是信息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渠道,是传统的实体银行业服务在互联网上的延伸。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实体银行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门的要求,因此网上银行顺势而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性问题也成为了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

本次调查的调查时间为20xx年9月,调查地点是宁波天一、万达等几个人口聚集地,调查对象是普通居民,调查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调查了解宁波地区网上银行的使用情况,并通过调查结果来分析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在此次调查中,我采用的方式是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最后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但是,问卷调查随机性较大,因此,我还通过查阅各种的相关文字资料了解到如今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查询资料以及各类书籍给出了针对所存在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与策略。

3.1 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

网络渠道的发展,绝不仅仅是银行业务的网络化,它将会引发商业银行一系列在实务领域的深层次变革。我通过搜集到的问卷调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

3.1.1 网上银行的客户规模

网上银行用户以25-35的青年人群为主

图3.1.1 宁波地区网上银行用户年龄分布情况

从上图中我们能够看出,宁波地区网上银行的用户主要为25-35岁的青年人群,其占比均超过50%。而形成该特点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网上银行的用户主要是广大网民,而我国网民存在群体偏年轻化的特点,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更习惯于这个网络环境。

网上银行用户的收入或可支配零用钱水平较高

图3.1.2 宁波地区网上银行用户收入水平情况

图3.1.3 宁波地区网上银行学生用户可支配零用钱水平情况

从上面两图中可以看出,宁波地区网上银行用户收入水平主要集中在20xx-5000元,两者占比均超过50%。网上银行学生用户的可支配零用钱水平主要集中在1500-3000元,其占比均超过50%。我认为形成该特点的原因主要是,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对于网上购物、转账或者是代缴费的需求相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较高,而且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往往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类人群对于网络计算机较为熟悉,相对与收入较低的

人群更习惯于网络环境,并且更能够接受新事物。对于网上银行学生用户而言,学生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可支配的零用钱主要来源于家长,可支配零用钱越多也就意味着家庭经济水平越高,拥有的网络条件较好,对网上银行的使用率也就越高。

3.1.2 网上银行的业务规模

我通过走访宁波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如今网上银行的主要业务还是查询、转账、代缴费等。在产品创新方面,多家商业银行已开始发展活期存款资金的理财服务,意欲在互联网金融的格局下,携手基金公司,通过网银、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电商等平台,实现消费、流动资金管理和理财增值业务的无缝对接,连接消费、货币基金投资与信用卡还款业务。

图3.1.4 宁波地区网上银行用户业务办理情况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人是将网上银行用于购物、转账、缴费这三类。这也同时可以看出,各大银行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创新以及推广不够。

3.2 网上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十年来,随着网上银行的迅速发展,人们能够足不出户的处理自己的金融业务,如转账、购物、缴费等一系列网上金融服务。但是随之而来的,遍布网络与新闻的网上银行安全问题以及功能因素,也让一部分人对网上银行望而却步。我通过对搜集来的调查问卷的研究,将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

毕业调查报告5000字篇二

题目: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二级学院 专业名称班 级

20xx年xx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整体上稳步增长,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研究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先分别从发展、改革、教育、政策四个方面的一般性分析考察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又从经济发展、教育发展、国家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因素几个方面选取了13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试图从多因素角度分析影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
体制转型

长时期以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分配不公现象趋于严重,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普遍不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意在有效缓解当前的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这些措施对于缓解低收入居民的困难产生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种种迹象也说明,仅仅依靠扩大对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转移支付的收入再分配机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问题。导致目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很多。

从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看,影响收入分配差异的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生决定收入因素,即人力资本等内生变量决定了个人收入并影响收入差异,人力资本理论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人力投资与未来收入能力的联系,几乎所有研究都以教育作为核心变量;
另一是外生决定因素,即制度和宏观变量对收入分配差异的外生决定,收入再分配主要涉及税收和公共支出两个方面。发达国家的再分配主要讨论福利过度化问题,发展中国家再分配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再分配制度,包括贫困资助、社会转移支付等。

国内学者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起步比较晚。80年代以前,分配的平均主义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但随着改革过程中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学者们越来越关注不平等问题,特别是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多数学者从三方面分析影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经济增长或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变迁以及政府政策。

收入差距不仅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还影响着该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本文试图从经济发展、教育、政府政策及其他宏观经济因素四个方面就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现阶段中国经济的最主要特征是转型与发展。分析这样一个转型经济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收入差距,不仅应当考虑内生决定收入分配的因素、市场导向的因素,而且各种外生影响因素、非市场导向因素也应当纳入分析框架,尤其是转型经济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发展、改革、教育、政策这四个方面考察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2.1 经济发展方面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工业化过程。对一般发展中国家而言,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紧密相连的过程,中国的经济发展既是城市化过程又是工业化过程。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二元经济结构逐步向现代化经济结构转型,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特别是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有学者用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将城市化进程与居民收入差距联系起来。根据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我国大部分年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大于0.5,也就是说农村居民收入不到城镇居民收入一半,属于二元结构的收入差距性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

其次,产业结构升级过程。国内外很多学者的横截面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已经证实:产业结构升级与收入水平之间有着规律性的联系,各产业从业人员收入与该产业的发展有直接联系。无论从绝对量还是从相对量分析,第一产业职工收入明显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三大产业间存在不小收入差距,而且这种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第一产业的主力军农民,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非农民职工收入差距将更加明显。

2.2 体制转型方面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非国有部门得到快速发展。由于非国有部门内部分配机制以效率为主导,具有很大灵活性,其内部收入差距往往会高于国有部门。

鉴于数据资料所限,以不同所有制职工的平均工资反映其收入水平。1995年至20xx年间,国有单位职工收入与其他单位1职工收入的最大比值达到1.11,两者的最大差额达到2562元;
与城镇集体单位职工收入的最大比值为1.71,两者的差额最大为8030元(见表2.1)。

其他单位包括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商投资单位以及外商投资单位等其他登记注册类型单位。

表2.1 不同所有制职工收入比较 单位: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xx年。

分别对国有企业职工收入与其他单位职工收入的比重、国有企业职工收入与城镇集体单位职工收入的比重做折线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出不同所有制职工的收入差距不断增大,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来,不同所有制职工收入差距又有缩小的趋势。

图2.1 不同所有制职工平均收入比重的折线图

2.3 教育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核心指标教育水平与收入差距的联系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一般认为,教育的普及可以使工资收入的分配趋于平等化。我国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基础教育发展缓慢。无论就学校数而言还是学生人数而言,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明显领先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优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2.4 政府政策方面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首先,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福利保障政策显得不足,尤其是农村地区,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基本没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财政对部分地区实施的扶贫计划和紧急救灾、少量救济互助、民间的社会救助相对于农村所需要的社会保障而言作用甚微。

其次是税收政策。目前我国个人税收的再分配效应不仅很微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扩大收入差距的负面作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收入分配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无论从纳税额占收入比重来看,还是从纳税方式和减免政策来看,农村居民交纳的税费远高于城镇居民,而且农村贫困人口承担相对更高的税费率。所以税收政策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

2.5 影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其他因素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明显因素。失业者失去了工作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与在职者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本文认为广义的失业应该包括失业和待业。

毕业调查报告5000字篇三

每年八月,都有许多大学生们唱完骊歌,告别校园,大多数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开始新的生活。不过,网络上不时有大学生抱怨:“工资太低,还不如保姆,大学四年白读了。”这样的抱怨有些悲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毕业大学生的工资。

近日,100位20xx-20xx6年毕业的大学本科生成了我的调查的样本:潭门参加工作候的第一个月工是多少?工作几年、几个月之后,现在的工资是多少?这几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第一个月的薪酬走向如何?通过这次调查的数据,我为以后的入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职业包括:公务员,教师,助理,文秘,业务员,技术员,财务,广告策划,护士,金融顾问,记者等。

数据:第一个月平局工资:2800元

根据统计,这100名大学生工作第一个月平均工资位2800元,其中,20xx—3000元这个档次占了七成多。

调查发现,第一个月收入低于20xx元的相对较少,且多是公务员。20xx5年毕业的小李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主要业务是营销。“名片上印着销售代表,实际工作是拉业务。底薪1800元,靠其他业务提成。不过第二个月及拿到了5000元,他拉到了第一笔业务,从中的提成就成为了他的奖金。

不过,也有不少从事销售业务的大学生,第一个月就拿到了高薪。20xx3年毕业的小王,在一家电子企业上班,第一个月工资5000元。别的同事大概在20xx元。他因为具有语言优势,待遇比其他人高些。

第一个月5000元以上的相对较少,不到一成。从职业上看,主要是it行业技术人员,媒体从事人员,垄断性行业等。

郑梦怡。桥西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她说:“据我了解,大学本科毕业生工作工资地区集中在20xx—3000元之间,并且2200—2800元之家最为集中。”有人抱怨20xx多元的工资还不如保姆,保姆还包吃住,其实两者没有什么好比较的。保姆做的活,许多大学生不一定做的来。另一方面,大学生将来的工资收入根据能力,资历还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师保姆的空间却很小。有关专家还表示,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低于20xx的很少,除了业务员,还有一小小部分是在私企上班的。

第一个月就能拿到7000元的很少,it行业的是其中一类。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使得it行业的人员工资暴涨,同时专业人员也变得需求热十分紧俏。

根据统计,这100名大学生目前的工资平均为5658元/月,其中,4000—5000元这个档为多数,占了四成。和前面数据比较可以发现,大学生工作几年后,随着经验,资历,业绩的增加,工资普遍大幅上涨,工资在3000元以下的比例下降到必达一成。并且,在我统计中发现,工资低于2400元的已经没有了。第一个月工资在5000元以上的不到一成,但是工作几年后,高收入者逐渐增加,5000元以上的已经占了1/4,其中不乏月薪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这些高收入者的职务很大一部分和刚工作时有了变化,从原来的支援,技术员变成了部门经理,组长,主管等。

绝大多数毕业生工作几年后,工资都会有一定的提升。在一些专业性强的岗位,如果能力强,提升的会更快一些。一些文职类的岗位,提升的相对要少一些。现在许多单位,特别是企业,用人机制非常灵活,只要有能力,两三年就被提升为中层的很多。

数据显示,近5年石家庄地区大学毕业生首月工资为:20xx年:2275元;20xx3年:2492元;20xx4年:2492元;20xx5年:3038元20xx6年:2698元。

感想:通过此次调查,大致了解了毕业生的工资,为自己将来步入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好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毕业调查报告5000字篇四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前言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

2.试点专业开设情况

3.试点招生规模情况

4.毕业生情况

5.其它

1.通过追踪毕业生的质量,检查是否达到培养目标

2.通过毕业生的单位调查,了解社会对电大的评价和培养人才的需求

3.通过调查,了解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等各方面的意见

4.深入教学改革,调整教学方案,逐步达到试点项目的目标

5.其它

1. 组织、人员、经费的落实

2. 实施方案

3. 实施过程

4. 调查表数据处理

5. 座谈记录的整理

6. 抽样方案

7. 实施中的调整

8. 抽样调查实施情况

(一) 中央电大要求调查专业的分析

1.调查统计数据表

2.每一级数据的分析

3.专业比较分析

4.地区比较分析

5.毕业年度比较分析

6.其它

(二) 自行组织调查专业的分析

1.调查统计数据表

2.每一级数据的分析

3.专业比较分析

4.地区比较分析

5.毕业年度比较分析

6.其它

(三)访谈等活动分析

(四)本省办学特点、特色的分析

1.毕业生不同背景情况的分析

2.教学改革与毕业生评价的分析

3.培养人才与毕业生质量的分析

4.其它

(一)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是否成功

(二)远程开放教育能否持续开展

1.培养出的毕业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

2.培养出的毕业生是否适应社会需要

3.教学改革的效果和问题

1.用人单位意见

2.毕业生自评意见

3.毕业生对学校的意见

4.本省电大特点

5.信度、效度检验

毕业调查报告5000字篇五

一、调查概况

我于xx年xx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

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

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毕业调查报告5000字篇六

近几年随着国家劳动就业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使毕业生承担了选择主体的巨大压力和竞争的严峻挑战。“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学校、家长及学者关注的话题,并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也是较复杂的,而大学生的就业去向、择业标准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了解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就业,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近期,我系组建了“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小组”,在南京市人才市场对前往应聘的1000名大学生就业行为和意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1)外企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

(2)大学生期望收益越高就业概率越低。

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回收率为94%。

针对毕业生就业的主动性、依据、态度、所需信息等方面,共设24个选择题。(见附: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对象为10届毕业生。

通过调查的结果,经过详细的分析发现,影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因素可以分为五类:

因素一: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影响大学生择业取向

为了了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调查小组在问卷中设计了以下一个问题:你意向就业的地区是哪里。调查结果发现,将近八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部分学生愿意去西部就业;大中城市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相比较国有企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倾向于外资企业。

%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就业,而%的学生不愿意去,也就是说有将近八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从性别来看,男生愿意去农村工作的比例比女生高出5个百分点。%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去西部工作,这比一般人想象的比例要更高些,因为西部地区并不等于农村地区,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国家西部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显得落后,因此,65%的毕业生最愿意到沿海地区工作。由于学生最看重的是发展前景,而沿海地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市场化程度,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沿海地区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首选。

相比较国有企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倾向于外资企业。调查小组将单位划分为8类,即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外企、乡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学校和其他。调查结果显示:“外企”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单位,占近30%。实际上,最近十几年来,外企一直受到学子们的青睐。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消融,“党政机关”的吸引力较以前相比减弱,但仍有近1/5的学生选择了党政机关。究其原因,调查小组分析认为,除工作相对稳定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公务员是个非常体面的职业。“高新技术企业”排在了第三位,超过“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与我国近年来重视科技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密切相关,也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待遇有关。尽管近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仅排在第四位,但仍然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力量之一。

调查小组分析认为,择业取向的形成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受到个人因素如偏好、理想、能力等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因素比如父母职业、家庭收入等的影响,更受到社会因素比如劳动力市场状况、经济景气程度等的影响。如果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取向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则可以说个体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如果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取向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则可以说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大。从调查统计可知,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比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可以推断社会经济环境对他们的择业意识和择业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调查小组认为,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着明显的倾向性:大部分同学更看重未来的发展前景,愿意到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工作,愿意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和单位工作。从大学毕业生就业倾向的普遍性可以看出,一种大的经济环境背景在制约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

因素二:家庭经济状况,是择业时形成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

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约束下,大学生以职业价值最大化为择业目标。大学生择业时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多,选择更具风险性职业的可能性增加。调查小组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毕业生对待职业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外企和高新技术企业收入相对较高,风险较大,富裕群体在择业时更倾向于“外企”、“高新技术企业”,比其他群体高出3个百分点。而其他群体对收入一般、风险较小的职业选择概率较大,如党政机关、学校和科研部门等。

因素三:联系单位个数越多,就业概率越高;期望收益越高,就业概率越低

从工作搜寻的角度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是调查小组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另一个切入点。调查小组通过“信息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期望工资水平和搜寻成本”和“搜寻密度和搜寻广度”这三个方面,将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细化和量化,研究结果发现,性别、专业属性的不同,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比如,男生的搜寻努力程度要比女生高,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的搜寻努力程度要比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高;学校所在不同地区的毕业生其工作搜寻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毕业生的搜寻努力程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的毕业生期望收益过高是就业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调查小组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大学毕业生联系单位个数每增加一个,其接受工作的概率就能提高2%,大学毕业生着重联系单位个数每增加一个,其接受工作的概率将提高%。从“第一年期望的月工资水平”的系数符号和“搜寻成本”的系数符号反映期望工资越高,搜寻成本越大,接受工作的概率就越低。

因此,调查小组建议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工作搜寻的主动性,具备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尽可能地挖掘劳动力市场中的有效信息,在找寻的过程中把个人的基本信息更多地反映给用人单位,减少用人单位的筛选成本。同时应制定与自身水平相适合的期望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定得过高,将会影响就业效率。工资攀比和“漫天要价”以及不切实际的工资要求,往往使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望而却步。

因素四:社会资本影响就业意向和求职行为

目前,大学生毕业时主要面临三种选择:就业、继续上学(包括在国内和国外上研究生)或不就业。调查数据显示,打算就业的毕业生占大多数,决定继续深造的学生也占据相当的份额,在做出这种选择前途的决策时,毕业生的父母及其家庭的情况对其选择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职业等级越高,毕业生往往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也就是说,积累了一定社会资本的家庭,有能力为子女继续求学提供稳定的经济资助。

调查小组同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而更加偏好去企业单位。其中,父母职业等级和收入的影响作用相当显著,而母亲的学历和职业对毕业生这一选择的影响比父亲更为突出。可见,家庭状况较好的学生比较偏好去机制相对灵活的企业单位求发展,而家庭状况越差即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少的学生,选择去稳定的党政机关单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就业意向关系到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持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心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毕业生所掌握和了解的信息量多少的影响,而社会资本是开拓信息渠道的重要工具,可以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竞争实力,增加求职的“砝码”。调查小组在研究中发现,有%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仅次于招聘会(%)和网络媒体(%);%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仅次于招聘会(%),排在第二位;认为社会资本是自身竞争优势的学生占%,而%的学生可能由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而意识到社会资本是自己在求职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由此调查小组得出结论:社会资本的影响,使得大学毕业生对“前途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在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做出的集体决策。

因素五: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大学毕业生极化现象

在调查研究中,调查小组还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大学毕业生就业极化现象加剧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区域和城乡分布不均衡,短期内有利于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减弱了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能力,但从全局来看,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从微观角度来看,它提高了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回报率,也对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市场机制已经成为我国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大学毕业生就业极化现象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极化现象,加剧了高素质劳动力的地区分布和城乡分布的偏斜,进一步加大了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我国已采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自主创业等5项政策来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

一、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政府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募志愿者,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一级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单位服务两年。

二、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

三、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提供税费优惠和小额贷款,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和跟踪辅导等服务。

四、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五、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

以上一些大的方面,就本次调查看到的具体情况,调查小组提出如下具体性的建议:

建议一: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障碍;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整个就业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调查小组建议,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虽然目前我国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都已取消了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的限制,但对于已经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流动则远非是无限制的,特别是对那些已去农村和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若要再回到城市工作,则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不仅要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而且要为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转换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另外,要降低大学生毕业生的创业门槛,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这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加就业。

建议二: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加速培养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正逐渐增强。对于“大学生应该何时考虑就业”问题,有%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应在四年级,%认为应在三年级,%和%的学生分别认为应在一二年级。而对于就业指导来说,%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应在四年级开始。由此看来,就业指导工作并非只是针对毕业生的,应该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列入高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调查中,大学生基本上能够适应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转变,但仍有16%的“不知道如何适应”或“不能适应”。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直接,大学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的特色,要求指导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调查小组建议充分利用高校的知识资源,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加强就业指导的学科建设。

建议三: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尽快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给自己的将来定位,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家用人单位的老板公然声称:坚决不用大学刚毕业的人。在他看来,刚毕业的大学生身上“毛病”太多,几乎不可用,以下是这位老板从应届毕业生身上挑出的主要问题,看法未免偏激,仅供参考:

①期望值过高;

②心理不稳定;

③耐挫能力差这山望着那山高;

④不愿踏实做事高骛远,不切实际。这个事例说明大学生还应该从自身入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的调整自己以尽快适应工作单位的需求,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

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考大学靠压;
报志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大学生完全独立完成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的在被调查的群体中占很小比例。

大学生应该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路子。有人认为,现在的创业大环境对大学毕业生愈来愈有利。从20xx年起,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同时社会上也启动了创业激励机制和创业教育,各类创业大赛竞相举办,也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就业找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有创业的条件,当然会选择出来“搏一搏”,但是从普遍意义上看,创业仍不是大学生的主流选择。“这是因为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创业资金缺乏,社会经验不足。”一招聘单位的老总这样分析,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仍不够成熟,各种措施仍不能够配套完善,启动资金不足,注册、税收的繁杂,使一些创业者望而却步。

建议四: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工作搜寻的主动性,具备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尽可能地挖掘劳动力市场中的有效信息,在找寻的过程中把个人的基本信息更多地反映给用人单位,减少用人单位的筛选成本。同时应制定与自身水平相适合的期望工资水平,工资攀比和“漫天要价”以及不切实际的工资要求,往往使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望而却步。

建议五:高校对就业不理想专业“动刀”、专业设置要有前瞻性 今年江苏高校增设的专业中,多数是新面孔。譬如江南大学的动画、信息安全,中国药科大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南京财经大学的资产评估等等,这些专业基本是为应对社会需求而增加的。此外,电子、计算机科学、自动化、土木工程等多年来持续热门的专业也备受高校青睐,原因是它们的高就业率。据一些高校招生负责人分析,今年各高校新增的专业主要有两大趋势。一是仍然追逐热门专业,另外,就是专业进一步细化。

高校新增专业要有超前意识,别跟热门专业“凑热闹”一段时间,南京部分高校相继传出将在今年“砍掉”一些就业不理想专业的消息,这其中包括一些往年招生火爆的专业。大多数的基础学科专业就业率都偏低,但不能说明它们不重要。在对市场信息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做到专业设置“提前半拍”,才能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合拍。

高校应该正面面对来自就业和招生的双重压力,因此让专业设置和就业状况挂钩,将有助于激励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做到围绕社会需求来培养学生。任何一所高校都不愿意让一小部分就业形势不太理想的专业影响到学校在就业市场上的口碑,因此,高校针对市场需要,主动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是必然行为。

毕业调查报告5000字篇七

自1980年初以来,妇女就业人数增加了290万人,男人的就业人数只增加了20万。就业妇女占就业人口的47%(25年前为41%),在第三产业职业中,妇女明显占多数。

总体来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了480万人,增达1950万人,占就业人口的76%(25年前为65%),这主要归功于与卫生保健、社会-文化-体育活动、个人服务以及地方行政单位有关的就业发展。

与此相反,工业部门的就业人数在25年内减少了15%,从25年前的400万人减到339万人,减少了61.4万人。

但工业部门专业职业(工程师、技术白领)的就业人数则增加了一倍多,从10.5万人增加到22.7万人。工业部门中不具专业的工人则减少了一半多,从130万减到57.9万人。调查指出,工业就业岗位主要在1980年初至1990年代中期蚀损,总共减少了68万个就业岗位,这是工业部门进行大整顿的时期。

在农业-畜牧饲养-渔业职业中蚀损的就业岗位最多,其就业人口减少了一半,减到94.9万人。这些职业的就业蚀损的现象直到1990年代中期非常严重(减少了81.8万就业岗位),随后减缓了速度(-25.2万),但仍继续蚀损。

房屋建筑与公共工程业的就业人数保持稳定(维持在180万人,占就业人口的7%),同时其专业水平提高了。

另外,在行政部门、银行、保险公司,妇女的人数明显更多。但某些职业,譬如家庭帮佣、秘书职业,仍有95%由女性独揽。

50岁以上银发族的就业比例增加了,占就业人口的25%,5年前为20%。

就业者的文凭水平大幅提高,只有24%的领薪职工不拥有比职业教育毕业证书(cep)或初中毕业证书更高的任何文凭,25年前的比例为50%。

领薪职工的人数增加了,占就业人口的89%,25年前为83%。自由业的就业人数则减少了。打半工的就业人数大幅增加,占就业人口的17%,25年接近10%。最后,55%的就业者的工作时间“异常”(偶尔工作或习惯于周末或夜间工作)。

毕业调查报告5000字篇八

调查的时间: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调查的地点:重庆市九龙坡区百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调查的目的:做为一名大学生,我当过班长,进过社团,社会实践也参加过不少,在成长的道路中这些可以给我不少的经验。但是实习对我来说更是一次考验,在考验中摸索,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这是一次必要的人生经历。离开学校出来实习,我选择了一个接触面比较广的职位——项目专员,这个职位接触面比较广,实践能力强。从这个岗位实习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一) 接触社会、了解企业

从出生到上大学,我们没少接触社会,但是以一个打工者的身份接触社会学到的会更多。这个职位能让我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企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企业的认识,了解公司部门的构成和职能,整个工作流程;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企业中去,缩短我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思想距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锻炼我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积累经验

在工作中要遇到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在工作中,做很多不同的事情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办事能力。增强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增强做人的才干,积累经验.。

(三) 锻炼我的心理承受能力

虽然我对工资待遇和“打杂儿”的身份抱有消极情绪,但是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实习更能便于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让自己的求职简历变得充实生动。并且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锻炼了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利于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也是为毕业后的正式就业铺路。

二、 公司的概况与岗位分析

(一) 公司概况

重庆市百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在整合原有20余年历史的安华集团基础上,于20xx年重组再造的综合性企业,注册资金20xx万元。公司以事业投资为主,业务范围涉及软件开发、轻纺加工、地产开发、酒店经营、汽车销售、汽车维修、物业管理、咨询服务等领域。公司还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先后在九龙坡区陶家镇投资4亿元,建成占地面积为765亩的九龙坡区百亿级城乡统筹标杆园区——陶家都市工业园区,以自身为典范,将“科技引领,创新为先”的理念传递给了数百家企业,引导更多的企业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现有员工385人,大专以上学历职工205人。

公司历年来以诚信守法经营为本,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建立了明确的组织章程、技术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在科技投入的驱动下,公司经济效益持续良好,20xx年度公司总资产超过3.5亿元,销售收入达14182万元,实现利润2348万元。公司的发展收到了国家、重庆市、九龙坡区各级领导的重视,中央统战部、重庆市、九龙坡区领导先后前往企业指导工作。公司也先后获得“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城乡就业工作企业”、“重庆市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等多项殊荣。

(二) 调查公司企发中心的专员工作流程

企业发展中心是公司的重要职能部门,负责企业政策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融资担保服务,创新平台建设等相关工作,旨在协政扶企谋发展,联企辅政促和谐。很高兴,还没毕业就可以到公司的管理层工作,做为一个什么都还不懂,思想也不成熟的学生,我做什么都非常小心。我知道慢慢学习,积累经验就能变得强大。下面介绍一下我的具体工作:

1. 政策咨询

(1) 每天及时从各大政府、新闻网站收集有关宏观经济、政策法规信息,

(2) 对内深入分析研究其对公司的影响,建议应该采取的对策和措施,研究项目申报方向,

(3) 对外根据客户条件和需求进行项目咨询、策划、包装、申报、验收指导

(4) 准备和报送项目申报材料,

(5) 跟进项目落实和资金到位,组织完成项目验收结题。

2. 管理咨询

(1)每天及时收集先进管理方式、产业规划、招商信息

(2)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三、 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

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各种章程、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看似日趋健全,但躯体变得庞大、体制变得复杂、部门变得众多,出现了很多问题,总结起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公司对高新科技技术提高不在意

目前行业领先企业已经引进全自动生产设备,我公司生产设备沿用老一套生产设备,有些还是半人工操作,不舍得花高价钱引进先进全自动生产设备,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下降,产品附加值低。

(二) 领导对人才的流失不作为

公司虽然经常对外开展招聘,也注重培养人才。但是后期管理漏洞,薪金不吸引,开出条件不够高,有些主要人员认为“干得越多,问题越多,犯的错就越多,还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其他公司挖人等方面因素导致职员往往学到了技术跳槽到了其他公司,人才的流失十分明显。而领导层的人往往不注意,任意让人才流失,觉得走了可以再找。

(三) 公司对资金的管理只注重开源不注重节流

公司有一个能干的资金管理公司,对内可以提供强大的融资服务,对外可以提供担保服务。但是会拿钱不会用钱,管理层每天大吃大喝,职员常常吃不到自己满意的菜;领导经常开公司车出去游玩,购物回来报账导致管理费用往往居高不下。

(四) 公司的管理模式错综复杂

公司的管理层错综复杂,往往走一个流程需要很多个部门审批之后才能完成。而管理人员不是经常都在公司,导致事情因为一个简单的流程没走完而办不成。

我在单位工作了三个月了,对公司也有一定深刻地认识,我认为制约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技术、二是人才、三是资金、四是模式。

(一) 要注重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1. 当代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取得竞争优势,一是要发掘市场,二是要降低成本

2. 从发掘市场来说,发掘消费者需求,同过科技创新,打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占领市场;

3. 从降低成本来说,通过科技创新,改进工艺等,降低企业的制造成本。

4. 科技创新涉及到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力。对企业来说,在税收等方面可以享受企业对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

5. 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的企业,能够调动广大知识性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且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二) 要立足长远,系统规划, 内外兼修,注重平衡

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队伍建设并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一方面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另一方面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2. 要做好长期的人才发展工作,必须在针对性规划的基础上将机制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3. 如果说校园招聘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储备人才,那么在面对现实的业务需求时,我们也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社会招聘,特别是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企业更是如此,外部成熟人才的进入可以起到很好的“鲶鱼效应”,带来很多新的思想,为企业注入活力,避免很多企业存在的人才同质化现象。

4. 据企业自身特点,建立较为完善的专业和管理培训课程体系,并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诊断、培训过程管理和培训效果评估工作,实现从粗放式培训运作向集约式培训管理的根本模式转变。

(三) 企业生财有道,还需理财有方,用财得当。

1. 为了适合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公司系统内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润率,保证资金安全,降低企业的成本。

2. 企业的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要各部门配合才

行.---由花钱部门和赚钱部门分别做资金支出和收入的初步预算,财务部综合整理出财务的资金预算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控制资金流量及成本计划的支出,做到事先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核算,考核评估,分析,总结。

(四) 企业要想站稳脚步就必须扎扎实实地从管理上下功夫

1. 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不断的进行思索;由于人们需要公平,

需要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人们所承认,所以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奖罚制度、按劳分配、计件制度、计时制度等;为了增强人们的凝聚力,创造力,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多开一些例会,加强彼此沟通。

2. 选取优秀人才,建立全新的财务制度,简化组织机构,使自己的

企业达到少而精,富于竞争力,当要与别人竞争时,必须增强自己的实力,此时就必须采用量、本、利的方法,减少成本,提高销售,同时,要密切注意对方的行动,善于捕捉对方的失误,只有在竞争中不断地思索,时刻保持竞争的心态,才能战胜对方。

3. 在学习别人企业和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要根据时代的变迁,环境的改变,对象的改变,随时调整自己的部署,这样使自己始终如一,保持领先优势,在企业的决策过程中,要将“战略”这一词深深印入脑海中,使管理者从全局、从长远的角度分析思索问题。

五、 心得及体会

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现在上班近三个月了,在这短短几个月时间中,曾有几次想过干完这个月不干了。也许我是刚开始工作,有时受不了经理给的“气”,自己心里很不舒服,就想辞职再重新换个工作得了。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再换个工作也是这样的,在别人手底下工作不都是这样么?

刚开始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的工作,毕竟又没有工作经验,现在有机会了就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不然,想念以后干什么都会干不好的。

我现在的工作,相比其他人来说待遇挺不错的了,也不是和其他人比,工作也不是很难,很容易进入工作,关键是学习对人怎么说话、态度及其处事。由于经验少,我现在这方面还有欠缺。现在才明白,在校做一名学生,是多么的好啊!早晚要工作,早晚要步入社会,早晚要面对这些避免不了的事。

所以,现在我很珍惜学习的机会,多学一点总比没有学的好,花同样的时间,还不如多学,对以后择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毕业调查报告5000字篇九

一、大学生创业动因与创业困难

“获得更多成长和发展机会”“获得更多财富”是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主要动因。在8个创业动因选项中,选择“获得更多成长和发展机会”的比例最高,占35.5%;其次是“获得更多财富”,占22.0%;选择“挑战自我”的占14.3%;选择“兴趣所在”的占10.3%;而选择“找不到工作”“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受创业政策或创业服务吸引”的所占比重较低,分别为6.1%、4.5%、1.5%。与xx届毕业生相比,xx届毕业生选择“找不到工作”“挑战自我”“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创业动因的比例有所上升。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首次创业选择行业的主要依据是“个人兴趣”和“市场需求”,而对“风险收益”和“政策优惠与扶持”的考虑较少。具体来看,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创业行业的占30.4%,根据“市场需求”的占22.6%,根据“所学专业”的占12.7%,根据“行业准入门槛”的占6.9%,而根据“资金规模”“风险收益”“政策优惠与扶持”选择创业行业的则分别占4.7%、4.1%、3.0%。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首次创业选择行业的主要依据为“个人兴趣”“资金规模”“政策优惠与扶持”的比例有所上升,分别上升了2.6个、0.7个、0.4个百分点;选择“市场需求”“所学专业”“行业准入门槛”“风险收益”的比例都出现了下降,分别下降了1.1个、3.0个、0.8个、1.6个百分点。

“资金短缺”是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初次创业时面临的最大困难,而生活和商务条件不理想及税费负担并不是创业的主要障碍。在xx届大学毕业生初次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中,选择频次居首位的是“资金短缺”,占61.9%;其次是“市场营销不够”(30.5%)、“自身素质能力不足”(25.5%)、“创业支持服务不够”(24.3%)、“创业团队不理想”(23.4%)、“内部管理不善”(17.3%)、“产品缺乏竞争力”(15.2%)等内部因素;而“税费过重”、“日常生活条件不理想”和“商务活动条件不理想”等外部因素仅分别占9.3%、6.3%和5.8%。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面临的“产品缺乏竞争力”“日常生活条件不理想”“税费过重”“资金短缺”“商务活动条件不理想”的困难程度加大,其选择占比分别提升了2.5个、1.4个、1.1个、1.0个、0.7个百分点;而在“市场营销不够”“创业支持服务不够”“自身素质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困难减轻,其选择占比分别下降了6.9个、2.1个、1.6个百分点。

在被调查的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中,有接近一半的人选择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和“泛渤海区域”创业,在“西部区域”和“泛东北区域”创业的人则较少。具体而言,“泛长江三角洲区域”(29.0%)是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地的首要选择,其他地区依次是“泛渤海区域”(20.4%)、“泛珠江三角洲区域”(16.7%)、“西南区域”(13.6%)、“中原区域”(8.7%)、“陕甘宁青区域”(5.0%)、“泛东北区域”(3.8%)、“西部区域”(2.8%)。与xx届相比,聚集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较多的前三个区域和排名均发生了变化。从xx届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27.8%)、“泛长江三角洲区域”(21.6%)、“中原区域”(17.3%)变为xx届的“泛长江三角洲区域”(29.0%)、“泛渤海区域”(20.4%)、“泛珠江三角洲区域”(16.7%)。“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由xx届的第二位上升为xx届的第一位,提高了7.4个百分点;“泛渤海区域”由xx届的第五位上升为xx届的第二位,提高了7.7个百分点;“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由xx届的第一位下降为xx届的第三位,下降了11.1个百分点;“中原区域”由xx届的第三位下降为xx届的第五位,下降了8.6个百分点。

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区域分布呈现一定的差异加剧态势,在8个经济区域中,第一位的“泛长江三角洲区域”(29.0%)与第五位的“中原区域”(8.7%)相差20.3个百分点,而xx届处于第一位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27.8%)与处于第五位的“泛渤海区域”(12.7%)相差15.1个百分点。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主要来自“泛长江三角洲区域”“泛渤海区域”“西南区域”,而来自“陕甘宁青区域”“泛东北区域”和“西部区域”的较少。具体而言,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来自“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占29.7%;来自“泛渤海区域”的占20.6%;来自“西南区域”的占14.4%;来自“陕甘宁青区域”“泛东北区域”和“西部区域”的较少,分别占5.5%、4.2%和2.4%。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的户籍区域分布总体格局发生了较大改变。来自“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和“泛渤海区域”的创业者占比明显上升,而来自“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和“中原区域”的创业者占比则明显下降。其中,xx届来自“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创业者比xx届上升了7.2个百分点,“泛渤海区域”上升了5.7个百分点;xx届来自“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创业者比xx届下降了7.2个百分点,“中原区域”下降了10.3个百分点。

户籍所在地是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首选的创业地点。被调查对象中,选择“在户籍地非毕业地创业”的占44.6%,“在户籍地也是毕业地创业”的占22.9%,“在非户籍地非毕业地创业”的占20.0%,“在毕业地非户籍地创业”的占12.6%。因此,“在户籍地创业”的大学生占67.5%,“在毕业院校所在地创业”的大学生占35.5%。由此可以看出,熟悉和了解环境是创业者选择创业地点的重要因素。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选择“在户籍地(非毕业地)创业”的倾向有明显上升。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在户籍地(非毕业地)创业”的比例增加了7.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户籍地和毕业地同为创业地”“在非户籍地创业”的比例比xx届均有所下降。“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是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初次创业地比较集中的选择地点。在被调查对象中,在4个“直辖市”创业的占11.1%,在15个“副省级城市”创业的占20.1%,其余68.8%的人则分散在其他230多个大中小城市创业。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选择到“其他城市创业”的倾向有所上升。xx届大学生创业者在“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创业的比例提高了6.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直辖市”创业的比例比xx届提高了2个百分点。

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的创业时间主要集中在毕业当年和毕业次年。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初次创业时间在xx年即毕业当年的最多,占57.8%;其次是xx年即毕业次年,占20.2%;再次是xx年即毕业前一年,占13.6%。与xx届相比,各时段首次创业人员的分布基本一致,xx届大学毕业生当年创业的规模有所增大。

xx届大学生创业者初次创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亲友投资”和“个人积蓄”,“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在大学生创业筹资方面发挥的作用较小。在接受调查的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中,选择创业资金主要来自“亲友投资”的比例最高,占51.6%;其次是“个人积蓄”,占46.3%;其他选择比例均较低,其中,选择“银行贷款”的占8.1%,选择“信用卡透支”的占7.0%,选择“民间借贷”的占6.9%,选择“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创业基金支持”的占3.5%,选择“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的分别占0.8%和0.6%。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资金来源的总分布格局未发生变化,但个别资金来源的占比略有调整。例如,选择“亲友投资”的比例下降了3.1个百分点,选择“个人积蓄”的比例下降了1.4个百分点。同时,选择“银行贷款”的上升了1.2个百分点,选择“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创业基金支持”的上升了1.4个百分点,选择“信用卡透支”的上升了0.1个百分点,选择“民间借贷”的下降了1.7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学生创业的筹资方式日益多元化,市场和政府支持力量出现了提升迹象。

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聘用员工有多种来源渠道,其中,员工主要是“同学”的占比最大,是“亲友”和“未聘用员工”的占比分列第二位、第三位。具体而言,27.1%的创业者在初次创业时聘用“同学”为员工,20.0%的人聘用“亲友”,19.5%的人“未聘用员工”,17.7%的人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聘用员工,7.9%的人通过“熟人介绍”聘用员工。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聘用“亲友”的比例有大幅提高,增加了4.8个百分点。而选择“同学”“未聘用员工”“公开招聘”“熟人介绍”的比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在接受调查的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中,仅有不到两成的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在“创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产业园区”等创业载体中实现初次创业。具体而言,在各类创业载体中实现初次创业的大学生所占比重为15.4%,其中7.2%在“大学生创业园”中创业,4.1%在“产业园区”中创业,3.1%在“创业孵化器”中创业,1.0%在“大学科技园”中创业。而高达84.7%的大学生在这些载体之外实现初次创业。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在“大学生创业园”中创业的比例有明显提高,提高了2.5个百分点。这说明“大学生创业园”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关注,其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作用正在显现。

接受调查的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主要采取“个体工商户”的形式创业,创办公司的所占比例较小。其中选择“个体工商户”的占48.5%;创办“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分别占16.3%和15.4%;而创办“独资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4.1%和3.2%。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各种组织形式的占比分布在整体上维持不变,但其所占比重有一定变化。选择“个体工商户”的占比上升了3.8个百分点,选择创办“独资企业”的比重上升了1.2个百分点;而选择创办“有限责任公司”的比重则下降了1.9个百分点,选择创办“合伙企业”的比重下降了0.4个百分点。

在接受调查的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中,有半数左右的初次创业注册资金在“5万元及以下”,注册资金在“501万元及以上”的创业者规模较小。注册资金在“5万元及以下”的占50.1%;注册资金为“6万~10万元”和“11万~50万元”的,分别占22.9%和15.5%;而注册资金在“101万元及以上”的占比很小,仅为5.1%。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各类规模的注册资金总体排名分布没有变化,但其所占比重有一定变化。选择注册资金在“5万元及以下”的人员占比增加了0.8个百分点;选择“6万~10万元”的人员比例明显增加,增加了3.3个百分点;选择“51万元及以上”的人员占比总体上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选择“51万~100万元”的下降了2.7个百分点,但选择“101万~500万元”的人员占比增加了0.2个百分点。

在接受调查的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中,超过七成的创业者聘用员工的规模为“1~10人”,在“11人以上”的创业者数量不多。具体而言,在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中,创业当年,员工规模为“1~10人”的占76.7%,“11~20人”的占13.5%,“21人及以上”的占9.1%。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拥有员工的规模从整体上看略有增加。员工数量在“1~10人”的比xx届下降了2.6个百分点,但与此相反,员工在“11~20人”“21~50人”的创业者占比则均比xx届的增加了1.6个百分点。

在接受调查的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中,接近七成是初次创业者,具有“第三次及以上”创业经历的创业者较少。具体而言,属于“首次”创业的占68.1%;“第二次”创业的占15.6%;属于“第三次及以上”的创业者占3.4%;“没有创业”的占12.8%。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属于“首次”创业的比例明显下降,下降了6.4个百分点,而“第二次”创业和“第三次及以上”创业的分别增加了2.5个和0.2个百分点。同时,“没有创业”的人员占比增加了3.6个百分点。对“没有创业”的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来说,其主要去向是“到其他机构就职”或“寻找新的创业机会”,选择“继续上学”或“暂时休息”的人比例不高。有45.4%的创业者在接受调查时已经“到其他机构就职”;“寻找新的创业机会”“寻找就职单位”的分别占14.8%、10.2%;“同时在寻找创业机会和就职单位”的占18.5%;选择“暂时休息”和“继续上学”的均占2.8%。

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没有创业”者各种选择的排名分布基本没有变化,具体占比数量则有一定变化。选择“到其他机构就职”的比例下降了1.2个百分点,“寻找新的创业机会”的下降了1.6个百分点;同时,“寻找就职单位”和“暂时休息”的比例则分别提高了2.0个和1.4个百分点。

在接受调查的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中,有超过七成的人创业当年的营业收入在“50万元及以下”。具体来看,营业收入在“50万元及以下”的占73.4%,在“51万~100万元”的占12.2%,在“101万~500万元”的占10.2%,在“501万元以上”的占4.2%。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毕业当年营业收入在“51万~100万元”的占比提高了6.9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在“50万元及以下”的占比下降了3.8个百分点;同时,“101万~500万元”和“501万元以上”的占比分别下降了0.3个和3.8个百分点。

在接受调查的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中,有超过半数的人毕业当年处于少量盈利状态。具体而言,在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中,“有少量盈利”的占54.7%,“盈亏持平”的占13.9%,“利润丰厚”的占17.5%,而“有些亏损”和“亏损较大”的分别占8.8%和5.1%。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在处于亏损状态的占13.9%,比xx届提高了2.6个百分点;处于“盈亏持平”状态的比xx届减少了7.4个百分点;处于盈利状态的比xx届增加了4.8个百分点。

在接受调查的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中,首次创业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创业实践”“实习与兼职活动”“家庭成员、同学或朋友的介绍”获得的,而通过各类创业教育或培训获得创业知识的比例较少。具体来看,选择通过“创业实践”获得创业知识的占40.0%,通过“实习与兼职活动”获得的占37.8%,通过“家庭成员、同学或朋友的介绍”获得的占30.3%;而选择通过“大学课堂授课”“社会宣传”“学校创业模拟或推广活动”“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创业培训”“媒体创业教育与培训”“政府举办的创业培训”获得的占比都较少,分别为15.2%、7.7%、7.6%、5.5%、4.1%、2.8%。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首次创业知识的获得来源在分布格局上没有变化,但具体占比份额有一定的变化。通过“创业实践”“实习与兼职活动”“社会宣传”等获得创业知识的人员占比有所下降,而通过“家庭成员、同学或朋友的介绍”“学校创业模拟或推广活动”等获得创业知识的人员占比有所上升。

在接受调查的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中,最需要的创业教育与培训方式是“创业实践训练或模拟”,对“创业案例分析”“创业课题教育”等其他方式的需求较小。具体而言,选择“创业实践训练或模拟”的人员占比为42.2%,选择“创业案例分析”的人员占比为15.0%,选择“专业教师或专家的"创业课程教育”和“创业者创业课程教育”的人员占比均为11.5%。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对创业教育与培训方式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具体来看,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对“创业实践训练或模拟”的需求下降了5.8个百分点,对“创业案例分析”的需求下降了0.7个百分点,对“专业教师或专家的创业课程教育”“创业者创业课程教育”的需求分别提高了0.5个和1.6个百分点。接受调查的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认为,比较重要的学校创业教育内容是“市场营销知识与技术”“财税金融知识”“企业管理知识与技术”“创业能力开发”。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对“市场营销知识与技术”“财税金融知识”“创业能力开发”“法律与政策”等在学校创业教育内容中重要性的认可度有所提高,而对其他要素在学校创业教育内容中重要性的认可度均有所下降。接受调查的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认为,“市场营销知识与技术”“企业管理知识与技术”“法律与政策”是亟待加强的学校创业教育内容,其占比分别为33.3%、31.6%、27.9%。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对在创业教育中加强“财税金融知识”“创业实务辅导”“创业环境分析”“创业案例分析”紧迫性的认可度有所提高,而对其他内容紧迫性的认可度则有一定的下降,其中,选择“创业能力开发”的占比下降最为明显,下降了5.7个百分点。接受调查的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认为,比较重要的政府创业培训内容是“市场营销知识与技术”“财税金融知识”“企业管理知识与技术”。

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对“市场营销知识与技能”“财税金融知识”“企业管理知识与技术”“创业能力开发”等在政府创业培训内容中重要性的认可度有所提高,而对其他政府创业培训内容重要性的认可度则有所下降。

接受调查的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认为,“市场营销知识与技术”“企业管理知识与技术”“财税金融知识”是亟待加强的政府创业培训内容,其占比分别为32.0%、31.8%、30.2%。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对在创业培训中加强“市场营销知识与技术”“企业管理知识与技术”“财税金融知识”“创业素质培养”“创业能力开发”“具体产品技术”“创业案例分析”培训紧迫性的认可度有所提高,而对其他内容重要性的认可度有所下降,其中,选择“法律与政策”的占比下降最为明显,下降了12.2个百分点。

毕业调查报告5000字篇十

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xxx

20xx级

课题题目:滨州市未就业毕业生3、关于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基层团支部的成立,40%同学希望它能提供考研信息咨询,35%的同学希望它能提供推荐考研学校的帮助,20%的人希望它能提供住宿等生活帮助和心理压力疏导。此外,同学们建议基层团支部应分布在大中城市的人才交流中心附近,并加强对未就业毕业生的信息管理,随时了解未就业毕业生存在的困难,能够及时发布和提供良好的工作机会。

4、大部分未就业毕业生面对未来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找朋友倾诉和记日记、网络日志的方式缓解未就业带来的压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找到自己倾心的工作。

5、经调查统计,自己的性格和兴趣、薪酬与福利、个人发展机会是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前三位因素。对于自主创业,被采访者普遍认为最大的困难是财力不够和缺乏经验。关于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一方面是高校扩招造成的应届毕业生供给过多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是毕业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如50%的同学认为是自身专业专业知识不足,另外各有35%同学认为工作经验欠缺和无社会背景造成自身就业困难。

6、大部分未就业毕业生的生活水平处于中等,月消费在500元左右,由家里供给,主要作为基本生活费。

(二)面对面采访部分:

下面将逐个分析了解到的滨州医学院、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学院和滨州技师学院的就业情况及未就业毕业生的思想现状。

通过与这些大五的学生进行交谈,我们了解到,医学类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原因已经在前文中分析过了),大部分人选择考研。如该校一个70人的临床医学专业的班级会有50-60人选择考研,最终大约能考上20-30人,除此之外,还会有4-5人选择从事医药代表的行业,2-3人选择与公立医院签订五年工作合同的合同工(每月工资800-1000元),4-5人在个人诊所等地临时就业以及3-5人其它选择,也就是说未就业毕业生大约占45%的比率。这些未就业毕业生还会有一半选择继续考研,另外一半的同学通过降低对工作环境、薪水的要求(如选择在乡镇医院就业等)临时就业。据了解,私立医院对医学类毕业的同学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但考虑到其不稳定性且没有“五险一费”的劳动保障,因此,几乎没有同学选择去私立医院工作。择业时大部分人选择回家乡就业。就该校来说,影像专业和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能达到50%-60%。总的来说,与其他几所学校相比,滨州医学院的同学承受的就业压力最大。

谈到未就业毕业生,历史与社会学系的一名辅导员老师这样说:“就业目标偏高是造成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如通过与滨州交运集团的积极沟通,起初社会学专业的九名同学与此单位签订了有养老保险等就业保障的正式的就业合同,后来一名同学专升本成功,还有一名同学觉得在大厅工作比较底层也比较累就放弃了。还有几名在鲁滨金店工作的同学也是因为觉得工作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而离开。另外,毕业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进入工作单位后不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进入工作角色慢也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一大因素。”还有一名英语系的辅导员老师说:“专科学生的就业要求低,反而比本科的同学更好就业。”该系中分为商务英语(专科)和英语师范类(本科)两部分,据该老师说,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都在本地普通的外贸出口企业工作,就业率能达到95%,而英语师范类毕业生未就业率超过50%,这些同学大都因为本科学历对自己定位偏高,对一些普通的外贸公司看不上眼,中小学教师编制又基本处于饱和,少数同学因此选择在一些不知名的私立学校任教。

3、滨州职业学院和滨州技师学院:很遗憾没能联系到这两所学校的辅导员老师和未就业毕业生,我们仅通过该校就业处的老师了解到一些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技术类和高职类院校,这两所学校的就业率在这四所高校中位于前列,特别是滨州技师学院,未就业率最低,仅为4%-5%。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校进行定向培养、订单培养,专门面向有招工需求的企业工厂培养所需数量的技术人才且专门培训相关技术,基本做到毕业即就业;
另一方面,毕业生实践能力强,上岗后很快能适应环境完成相关工作,且这些毕业生就业目标要求较低,基本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如滨职的家纺专业、滨州技师学院的电气专业等。

二、反映出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

2、未就业毕业生普遍反映自身工作经验不足,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因此建议学校或者基层团支部与各地区人才服务中心或大型企业单位联合成立就业见习基地。如滨州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就与北京神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建立了就业实践基地,让毕业生就业前有机会根据需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工作素养,以达到“上手快”的目的。

3、若要减少未就业毕业生的数量特别是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学校的教育机制也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第一是学校开设的课程、专业与社会需求差别大,许多交叉学科师资不够,如据滨州学院计算机系的一名辅导员介绍说,工科类专业大都只是按照传统的培养模式毕业生数量够质量不够。去年中卡通公司来我校招聘同时具有卡通绘画基础和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的毕业生,结果没能招到。这也是需要学校思考和改进的地方。二是不同学校间重复设置相同的专业,比如说山大和滨州学院都设有计算机科学系,那相比较来说当然是山大的同学更容易就业。因此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面向社会需求多设置一些特色专业提高就业率,如滨州学院设置的航空专业,该专业的学生未毕业就被一抢而光,就业率高达100%。三是学校只是单纯的讲述理论知识,同学们缺少实践机会,到工作单位后“上手慢”,因此学校应该争取让教学实践相结合。

4、对于未就业毕业生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各地的就业招聘信息,因此基层团支部不仅要对本区域内的未就业团员进行档案化管理,跟踪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还要在网上及时提供各类有价值的招聘信息,还可以多举办几场可操作性强的招聘会。

5、未就业毕业生中几乎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除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外,资金不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基层团支部可以加强对未就业团员的政策扶持,如提供小额贷款担保等,鼓励同学们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解决就业问题。

6、基层团支部要加大对“三支一扶”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入伍预征、招考士官、支援西部等工作的号召力度,引导未就业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7、对于未就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悲观情绪等,基层团支部可组织心理咨询师定期给同学们提供咨询和辅导帮助。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调研和调查报告的总结能够基本反映出滨州市未就业毕业生的生活思想现状及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需求,希望这份调查报告能对我院的此次调研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未就业毕业生,帮助他们早日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为社会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毕业调查报告5000字篇十一

高校中,学生在公寓的时间有四年之久,是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学生的主要场所,不仅是一个学生住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这里可以对学生实行思想教育,对于公寓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公寓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安全,间接地关系到高校的教育质量,所以,我们学校的管理也要把公寓管理看得很重方可。高校对公寓的管理不可小视,我们在管理中,要注重对管理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并有效的开展工作。

高校的管理工作一直以来是学校教育的难题,很多学校对管理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机制

第一,管理人员参差不齐。我们发现,高校的管理人员除了分管的领导以外,具体管理人员都是物业雇用的管理人员,这些人员中年龄较大,工资较低,素质也不算高,他们都是一般对公寓进行卫生处理,但很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却没有考虑到管理效果。第二,虽然各个高校在学生公寓管理上也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而且会贴在公寓的大门口,但这些制作也不够完善,没有可操作性,学生对这个制度视而不见,或者不有效的去遵守,起不到对大学生的监管,对公寓内所住的学生没有约束力,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也没有严格的处罚,所以,这些制度只能成为一种摆设。

2、学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学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那是因为里面在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大学生公寓的管理人员没有很强的安全意识,没有到位的监管。学校对公寓内安全设施建设不到位,如灭火器的老化,没有很畅通的通道,学生经常使用大功率电器而得不到杜绝,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安全意识还没有形成,学校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学生的逃生技能不够。

3、没有形成浓厚的公寓文化

第一,公寓文化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很多高校对公寓的建设重在形式,只是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认为有床有空调、有卫生间等就可以了,但是没有精神文化的建设,这是一种缺失,在公寓张贴公益文明广告,布置精神文化环境等都会对学生起到品德教育作用,所以不能忽视。第二,没有高水平的服务,学生生活在公寓内却没有相应的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更新,他们的文化修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维权的意识也在提高,而落后的服务跟不上大学生的需要,比如,公寓管理人员的态度不好、服务水平不高,都给学生的文化生活带来不便。第三,没有完善的公寓文化。公寓是学生精神的场所,而在高校中,公寓里是死气沉沉的,除了睡觉,就是上网,甚至是打牌游戏等等,而很少有文化方面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不足,学校很少把学生精神教育与公寓联系在一起。

基于以上对高校学生公寓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对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势在必行。公寓管理也是高校管理的组成部分,搞好公寓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整体管理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从管理方法上入手,丰富工作,从制度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管理水平。那么,如果对高校学生公寓有效管理呢?

1、完善机制,让学生公寓管理有法可依

(1)公寓管理人员与物业职责要明确。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有着主动权,对公寓的管理也要有法可依,这就要求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职责,落实到人,出现问题责任到人,处罚到人,有效的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让管理人员有法可依,管理起来也有法可依。

(2)先择有工作能力的人参与公寓管理。公寓管理人员对公寓的生活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文性的管理、细致化的管理都会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所以,公寓管理人员是公寓管理的主要力量,他们承担着公寓内各种设施的管理,还要承担对所住学生的管理,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只有具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能承担管理任务,才能把公寓管理好。

(3)辅导员轮流入住公寓。显然,只凭公寓的管理人员对宿舍管理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那就是大学生不大把管理人员放在眼里,对他们的管教也不服从,但是,如果是大学生的辅导员或者是班主任,就会起到震慑作用,所以,公寓管理如果能把辅导员安排进去,协助管理人员的管理,就可以让公寓的管理更有秩序。当然,辅导员及班主任进驻公寓需要有一定的奖励机制,把他们的工作效果也纳入到业绩来考核,这样,有利于他们细心的去管理公寓。

(4)建立对学生的考核制度。把学生在公寓内的表现如卫生等都算入学生的期末成绩,这对学生具有很大的约束力。

2、真实有效的做好公寓安全工作

(1)加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进入公寓以后,对规章制度还没有什么了解,也没有安全意识,所以,开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他们进行安全培训,可以采取安全知识讲座、消防演习等形式进行,还要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展板或者校园网等进行宣传,通过长期的宣传,学生的安全意识才会加强。

(2)对公寓的管理要规范。管理需要规范,而不是随意的,比如说,每晚按时锁门,要求学生出入要按时,水、电要大力检查,不规范的用电要及时拆除,并告知学生改正,下次再犯的学生要上报学校处理。

(3)有常规的突发事故处理办法。突发事件比较繁杂,很多意外,都使管理人员无法处理,这就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当有突发事件时,管理人员要果断而机敏的处理,让这件事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突发事件的处理培训,当遇到水灾、地震、火灾等意外时,能机敏的逃生。

3、发挥公寓文化建设的功能,提高育人能力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公寓文化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如果我们多开始一定的文化活动,将对学生的品德养成具有帮助作用。比如,可以开展集体性的,文艺性的、娱乐性的活动,要有一定的品位,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还可以锻炼身体,精神得到愉悦。

(2)完善公寓文化规章制度。制度体系在高校公寓建设中是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用制度来规范各种各样的关系,可以使所有的活动有法可依,有一定的制度可以去遵守,只有这样,学生公寓的服务质量才可以得到提高,学生的利益才可能最大程度的维护,学生在公寓里遵守制度,提高自己的行为规范,让自己做一名守法的好学生,从而形成对社会有利的行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毕业调查报告5000字篇十二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在我们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满足了,500寄家里,500自己用,500存起来。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但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我们在温州做调查的局限性:在温州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比重过高)。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与上面可以互相印证),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命运其实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经过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我从中体会到现在的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实践,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实践机会却是少之又少,而这恰恰说明了我国内地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现实高校教育体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现状下,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多多利用大学生活的空闲时间走进社会多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我们应该扎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与其他相关知识,为在踏入社会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前多做准暑期社会实践xx年的暑期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回顾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实践生活,大学生总会有很多感触。通过不同方式的暑期锻炼,大学生不仅认识了社会、锻炼了能力,而且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实践经历。

近年来,企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成为企业选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也主动走出象牙塔,参与到暑期实践中去。除了传统的实践途径外,今年的大学生暑期实践的途径还有很多,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以往总觉得暑期实习只是参加学校或者院里组织的一些服务团,今年突然发现身边的同学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多了,有的通过联系企业兼职去了,有的还到四川当志愿者了。王雪是重庆工商大学大三的学生,她所在的学院组织了18支暑期实践分队,带领着几百名学生分赴全国各地进行暑期调研并提供必要的服务。有的到贫困山区支教去了,有的深入农村了解民情,等等。

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罗辑这个暑假也忙得不亦乐乎。真没想到我也能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行使自己的否决权。挂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广电局局长助理的罗辑刚一上任,就连续参加了几次局里的高端会议,会上她还有否决的权利。今年暑假,重庆工商大学向邻水派遣16名研究生挂职邻水教育局、国土资源局等13个局局长助理以及邻水鼎屏镇等3个镇镇长助理。以挂职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这在重庆高校中还是第一次。

据了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网站上,一些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的知名企业都会发布实习兼职的信息,通过对应聘的大学生层层筛选,企业选择专业对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线。这也为大学生参加暑期实践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以往,大学生参与暑期实践存在不在乎具体的实践过程的现象,参加服务团只为了宣传、评奖,到企业也只是走个过场。今年,笔者发现,大学生开始转变观念,开始注重实习的质量,重视实际过程,切身参与其中,认知社会、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国人,也激发了大学生服务四川,为灾区尽一份力的决心。许多大学生放弃休假外出旅游、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积极加入到支援灾区的志愿者的行列中去。黄武强是一名支援四川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没到暑假,他就开始准备组建一个志愿者服务团。平时他通过网络和电视了解灾区的具体情况,并与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一起讨论,详细制定服务团的目标、服务对象以及实施步骤。在他的周密准备下,他的服务团最后得到审批通过。

到达灾区后,情况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灾区地形复杂闭塞、余震和暴雨接连不断,志愿者们的处境恶劣,生活艰难。但是他们还是与政府工作人员进入偏僻的山区了解情况,为灾民分发救灾物资。看着灾区人民艰难的生活,我每每独自落泪,他们的生活比新闻里报道的要困难得多,我和队员们尽力给每一个伤员、孩子带去一些帮助。回到学校我们发动同学和社会有心人继续为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黄武强回忆起灾区的一幕幕心里总有一种挥不去的责任感。

像黄武强这样的学生其实还有很多,他们完全出于一份赤子之心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中去。每年,社会都会对大学生的实践提出批评。其实,大学生已经开始变得成熟,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今年,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服务农村、服务基层,为灾区献一份力、为奥运喝彩的活动中去,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做一点事,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杨爱东老师是高校众多社会实践指导老师中的一员,他已经欣喜地看到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变得更加务实,更有奉献精神,在服务期间他们努力地工作,不求回报。对于他们,是不是应该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呢?

毕业调查报告5000字篇十三

以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技术进步过程中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的关键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新动力。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具活力、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要迈上新台阶,目标是要使网络规模、容量位居世界第一。网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显着增强,基本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普遍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和中低收入阶层参与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到“十五”末,计算机社会拥有量将越来越大,计算机技术的需求量将会随之增大,因而从总体来看,计算机方向的人才缺口较大。作为中职学校,必须了解市场、适应市场、依托市场和开发市场,才能培养出适应和满足计算机类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人才。目前在人才需求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根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关于计算机市场构成的报告,截至xx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777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0%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即将进入国内市场的国际软件外包、国外通信运营商来说,计算机类的人才将会是他们在国内发展的首要选择。

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除高精尖专家人才外,电子信息企业还需要大批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目前,我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
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
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调查数据显示,仅广东省技术工人缺口就有多万,全国的需求缺口更大。以软件企业为例,很多简单的编程工作,高中学历的人只要经过专业的软件职业培训,完全可以胜任。目前,我国基础程序员非常缺乏,一些基础性工作只能由本科生和硕士生完成,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这说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奇缺。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才需求量大大提升。网络技术持续稳定发展,网络设备的生产、检修、网络建设、网站设计等相关行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社会对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要求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1)被调查的企业近6家,其中有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单位(如电脑公司、软件公司)、服务类企业单位、制造业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及其它企业。从被调查企业的分布和性质来看,我们认为此次调查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主要企业人才分析

首先针对主要企业人才需求我们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网络公司的规模如何,主要的技术人员分为两类:网络工程设计人员和网络工程实施技术管理人员。一些规模较大的网络公司都是采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中学历的人才进行网络的设计工作,而聘用的中职生主要是进行网络工程的实施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而规模较小的网络公司则希望招聘的人才最好具有网络设计和网络实施管理双重能力。89。1%的企业认为聘用人才最优先考虑的因素需要团队意识、81%的认为需要职业道德、67。5%的认为需要专业知识;
56。7%的企业对it类就业市场信息的了解主要通过各种媒体;
70。2%的企业最希望的岗前培训方式是就地自己培训;
普遍企业认为毕业生必须具备网络设备集成能力、网站管理能力、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保障;
普遍企业认为计网中职专业课程至少应包括数据库开发、网页设计与开发、网络布线与工程、服务器配置、网络施工、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等课程;
62。1%的企业认为中职学生工作起薪1200—1500比较合适;
大部分企业认为有必要让员工继续学习,可不脱产培训。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是湖南省的大中型企业、计算机网络培训机构,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

(3)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一般企业认为毕业生在本专业知识方面知识基本恰当,能基本满足工作需要。但是对计算机类企业(如软件公司,电脑公司等)来说,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是有待加深加强的。另一方面沟通协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计算机公司非常注重合作意识培养,本专业毕业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此外,在创新能力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于发展迅速的计算机行业,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校期间需要加强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

(4)企业需求情况分析

①毕业生主要从事岗位

在调查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在网络系统平台搭建(windows,linux,unix)占10%,路由交换(网络设备)占15%,网络建设及管理约占20%,网络安全占15%,综合布线占10%,方案设计占10%,硬件维护、技术服务15%,有3%做普通技术工人。

②急需人才

目前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是(按先后顺序):网络系统平台搭建,网络设备,网络建设及管理管理,技术服务,硬件维护和产品开发。调研的这个结果对于我们以后开展教研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指导学生就业都有了明确的导向。

毕业调查报告5000字篇十四

xx年已尘埃落定,720万大学毕业生身在何处,其中100万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又如何?小编由于自身的职业特殊性,有机会接触大量高校毕业生,通过对这些高校毕业生的走访与调查,随机抽样了1000份继续选择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并通过这1000份数据分析覆盖了近5万人群,进而发表这份xx年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xx年,近百万it相关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都从事什么行业呢?据麦克斯xx年it专业毕业生从业调查数据显示,仅有约45%的毕业生找到it相关工作,那其余毕业生都从事什么行业呢?

小编从受访者中了解到,多数毕业生没有找到对口专业就业,一方面大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所需技能,另一方面是大学教育所教授的课程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进而不敢找相关工作。归根结底是传统应试教育与实际工作脱轨。传统教育中无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也没有公司真实工作环境流程模拟训练,这也是导致“转行”的主要因素。

近百万it相关毕业生,虽只有约45%的人从事it相关工作,但it产业的平均就业薪资已超过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成为就业薪资最高的行业。

是什么原因导致it行业的平均就业薪资超过金融、证券等热门行业呢?小编分析,xx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等行业发展迅猛,致使it相关人才缺口过大。这样的人才过度稀缺,是it行业薪资节节攀高的主要原因。

二、三线城市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如大连、苏州、成都、西安、沈阳、南京、济南、天津、武汉、重庆等城市都成为就业热点,随着“逃离北上广”呼声的高涨,是不是越来越多的it从业人员由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就业呢?本次抽样的1000名“csdn黑马程序员”调研结果否定了这个观点。数据显示超过60%的人仍希望留在一线城市长期发展。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那么多的人坚持留在一线城市发展呢?首先,从地理分布上来看,软件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产业集中的优势让毕业生在这些城市的就业难度大大降低。其次,一线城市良好的工作环境、易于短期迅速积累工作经验,另外一线城市较高的薪资水平也可以顺利地解决大学生毕业后遇到的实际难题。相反,二三线城市高级人才少,名气低,交流与探讨的视野受到限制,产业环境落后,公司不够规范,是大多数it人才不愿回到生活更舒适的二线城市长期发展的重要原因。

这些it相关从业者都从事哪些岗位呢?小编对“csdn黑马程序员”1000名软件开发人员,以及其周围继续从事it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调研分析。

调显示,有近30%的毕业生从事了软件开发工作。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选择从事软件开发行业呢?首先,软件开发工程师的职业特点是门槛低、就业薪资高、竞争少、需求旺、发展空间大。其次,作为大多数毕业生,大学期间总会学习几种语言,如c语言,c++,java,.net等,虽说不是精通,但总是有些基础,相对于如硬件、数据库等行业上手更快,学习难度更低。

大学毕业后究竟都从事什么语言的开发呢?四年时间里学习n种开发语言,到底哪个技能发展前景比较好、就业人数比较多呢?

java开发语言仍是众人追捧的第一开发语言,超过40%的毕业生从事java相关的开发。而c/c+、c#紧随其后成为从业者主要选择语言,占比分别为22.8%和17.8%。一门新的开发语言,从出现到被普遍被使用需要近xx年的时间,从近年来各语言的发展形式看,java语言仍将是未来几年的主流开发语言之一。

很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学员都比较迷茫?学习了那么多的语言,哪个语言就业薪资比较高呢呢?为进一步了解各种语言在就业后的薪资分布,小编对调查者从事语言的就业薪资进行调查。

java开发语言的从业者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薪资上都是最大的赢家,是当之无愧是最赚钱的编程语言,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ios,android等移动端开发迅猛发展,人才需求旺盛,就业薪资高涨,也是越来越多毕业学员从业的优先选择。

it从业者最想从事哪些行业,以及哪个行业发展比较好呢?小编针对“csdn黑马程序员”调查1000名样本显示,有超过80%的软件开发人员对未来有明确发展定位。

数据显示,有超过50%的受访者意向从事互联网和智能家居行业。xx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家居等新兴行业的异军突起、飞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新一轮的科技产业变革。互联网和智能家居的高速发展,吸引大量的人才选择也不足为奇了。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求职时空有文凭,在技能和经验上和企业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尤其像计算机这样的工科类专业,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对口工作。在此小编针对“csdn黑马程序员”毕业的1000名受访者,进行了培训前后的薪资对比分析。

it从业者培训前后薪资差距近3000块钱,对于这个结果,小编很是奇怪,短暂的几个月职业培训,为什么会让薪资提高那么多?为证实数据的可参考性,小编在受访者哪里了解培训界真实的“内幕”。

传统教育方式,以老师说学生听为主,这样的方式很难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加上传统应试教育中,几乎为零的实际动手操作训练,出现毕业生零基础现状也属正常。然而,职业培训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在于职业培训有较高的真实性与实用性,并且更加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以csdn黑马程序员为例,csdn黑马程序员教学方式主要以学员真实操作为主,提高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引进公司真实开发项目,按照公司标准流程进行开发,培养学员实际的开发能力。因此,相比传统的应试教育,职业培训专业性更为突出,大大缩短了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的距离。为更快更好的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参加职业培训将成为以后大学生择业的常态。

it行业的薪资让人如此羡慕,难道只有高学历才能成就高工资呢?黑马程序员xx年开发者生存调研报告再次给出了否定答案。报告指出,参与调研的1000名样本中,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为9.8%,平均薪资为6234.28元;专科学历占比为21.2%,平均薪资为7324.96元;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68.0%,平均薪资为8130.11元。学历虽说是企业的重要参考因素,但已不是决定性因素。从用人单位了解到,学历在软件开发行业的重要程度正在弱化。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计算机相关专业行业“不以学历论高低,只以技术论英雄”的现状呢?

小编认为,软件行业供需矛盾的不断激化,是软件公司们招聘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主要原因,因此软件公司最看中的不是他们学历已,而是程序员真实技术水平。

不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不能从事的软件开发吗?黑马程序员xx年开发者生存调研报告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该报告指出,90%的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学员确实拿到了8000元以上的薪资;但紧随其后的工商管理类、机电控制类、材料工程类等专业的学员,同样取得了80.05%、76.64%、74.99%高收入比例。

调研数据表明,高薪资并不是计算机科班或相关专业出身毕业生的专利,软件行业门槛低、竞争少、需求旺、发展空间大,也是越来越多的非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弃笔从戎”学习软件开发的主要原因。

是不是只有男生才可以从事软件开发行业呢?根据codeforge网站最新发布的xx程序员调查报告显示,程序媛比例高达20%,相比xx年有明显的增多。本次采样“csdn黑马程序员”样本中,女程序媛比例为13%。

程序媛数量不断增加,表面软件开发行业已不再只属于男生,并且调查中程序媛的薪资仅比程序猿少300元左右。小编从多家公司人力资源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公司相对程序猿更有意向招聘程序媛。主要原因是程序媛在开发过程中比程序猿更加认真仔细,有耐心,并且跳槽率比较低。并且许多公司入门级开发人员选取上更加倾心于程序媛,女程序媛攻城略地将势不可挡。

xx年careerbliss发布了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最具幸福感的职业榜单,开发员;2.嵌入式软件工程师;3..net开发员;4.医学检验师;5.品质控管工程师;6.信用分析师;7.管理顾问;8.网络工程师;9.数据分析师;开发员。

在这份调查中,位居榜首的是java开发员,此外,位列榜单的还有web开发员、软件开发员。it行业不仅是一个薪酬丰厚的领域,而且从xx年至20xx年该领域的就业人数预计将会惊人地增长22%,从而能够满足xx届大学毕业生的大量求职需求。小编在对“csdn黑马程序员”毕业的1000名学员进行调查他们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以及分析薪资对程序员幸福指数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仅有接近12%的程序员对现在生活不满意,这个数据相对于程序员枯燥无谓的生活大相径庭。“金钱的逐渐增长并不会带来幸福”,程序员的幸福不一定全部来自于其较高的收入。那究竟是什么让程序员感觉到幸福呢?小编对“csdn黑马程序员”受访者了解到,在工作幸福指标中,最重要的是员工与部门领导之间的关系。友好的团队关系,有助于成员相互传播“高兴”。另外,个人目标确定,并且可以为团队的“大目标做出贡献”。员工自主完成人物为的方式,以及部门经理即能和员工建立关系又懂技术的管理,都是程序员幸福指数的重要参考。

it涉及面较为宽泛,小编这里仅以程序员为例,分析一下程序员职业发展方向。

程序员发展主要有分为走业务+技术方向、管理+技术,或选择纯粹钻研技术方向。一般,程序员都会经历几条路:程序员→系统分析员→技术经理→cto,程序员→项目组长→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程序员→产品设计师→产品经理→cto。小编对随机抽样的1000名“csdn黑马程序员”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进行调查,发现超过30%的程序员发展方向是技术+管理。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多数程序员的目标发展方向还是以转管理为主,当然这也是目前软件开发行业的主要从业现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程序员多少选择技术管理岗位呢?小编任务,选择技术管理岗主要是一方面自己本身就懂技术,另一方面,和技术管理岗的人接触比较多,耳濡目染的会选择技术管理岗。

小结:

调查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it行业,it是目前中国发展最快,最有前景的产业。市场需求旺盛,国家扶持力度大是薪资涨幅一路走高的直接原因。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逐步深入和广泛应用,各类计算机相关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都呈上升态势。门槛低,薪资高,机会多,发展前景好,it行业将是你择业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