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读书调查报告【五篇】(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3-08-14 14:00:06   来源:调查报告    点击:   
字号: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想探究的问题。请你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收集相关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根据手中的调查资料,撰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习作指导】老师:我们每个人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读书调查报告【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读书调查报告【五篇】

大学生读书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想探究的问题。请你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收集相关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根据手中的调查资料,撰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

【习作指导】

老师: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想探究的问题,如我们家生活环境的变化,本班同学近视情况的调查及其原因的分析,同学们最喜欢看的课外书或者最经常写的错别字及其原因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有的同学通过上网搜索、查找书报、找长辈了解过去的情况,自己寻找身边的素材等途径进行研究。做完了研究工作,还要进行归纳整理,写出研究报告。这次习作,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研究报告吧!首先让我们回读一下《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这两篇研究报告,说说什么是研究报告。

小丫:通过回读这两篇研究报告,我发现了研究报告在表达形式上有它的独特之处,像调查过程用表格式填写,方法简便,语言比较简练,内容归类清楚。

毛豆:我也发现了,研究报告的撰写有一个大体的结构,如《奇怪的东南风》这份研究报告是由“调查研究的原因、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的结论、应对办法”这四部分组成;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这个研究报告是由“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四部分组成。

老师:同学们的发现真了不起,老师也发现了:这两篇研究报告,作者都是围绕问题先深入地调查研究,然后再搜集资料,最后在分析处理资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出结论的。同学们在写自己的研究报告时,可以好好借鉴一下。

小丫:我明白了,要想写好研究报告,得先理清写作思路,清楚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写研究报告?写研究报告的目的在于对自己发现探究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观察社会,发现问题,选择好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大胆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毛豆:老师,我已经选好的话题——调查一下同学们课外的阅读状况,那么下一步该如何做呢?

老师:确定好选题后,要学会拟定调查的提纲。可以就你调查的话题想一想,你想了解这个话题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毛豆:听您这么一说,我真是茅塞顿开呀!我可以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a.你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吗,为什么?b.你通常阅读哪些课外书?c.你通常在什么时间阅读课外书籍?d.你进行课外阅读是自己主动进行的还是被家长逼的?……

老师:你的思路清楚了。调查结束后,要学会整理资料,并从资料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把握的。

大学生读书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本次调查的目标总体是该学院本科二年级四个专业的学生,人数为287人。调查采用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以调查问卷为主,焦点小组访谈、个案研究为辅,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调查对象。即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将总体抽样单元分层,然后按照不同的比例(针对在校学生的特殊性)在各层抽样框架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按照设计共发放问卷92份,占目标总人数的32%,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7.8%,推算本次调查误差为0.5%-1.5%。鉴于大学生群体同质性较高,实际误差应更接近于0.5%。

第一部分 分析结果

表现一: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目的单一,相对缺乏学习热情和创造能力

数据报告显示,4个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科知识和应对期末考试。其中,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期末考试看的比较重,缺乏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大大抑制了学习的创造力。相对而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浓厚,以丰富学科知识为主要目的。广告学专业占72.4%的学生认为完成老师作业是专业学习的主要目的,显然这与专业要求培养具备创造性、实践能力强的广告人才的目标不一致。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是比较灵活、随性,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喜欢从兴趣爱好出发,占42%的学生认为学习专业知识也是一种休息娱乐。

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二:一是学生头脑中普遍有着比较清晰、现实的考虑。丰富学科专业知识是为了期末可以得到理想的成绩,顺利毕业。二是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心态,缺少学习热情。多数学生以完成老师作业、顺利通过期末考试为学习的主要目的,不能真正意识到专业知识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造成走出校门后的眼高手低现象。如何引导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正确、清晰地认识专业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合理、有效地利用学院的学习资源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表现二: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宏观上具有同一性、趋近性、集中性特点,微观上凸显性别差异

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主要包括:图书馆借阅书籍,期刊阅览室阅读专业期刊、报纸,课堂内外与老师、同学间的交流讨论,浏览阅读相关网站信息,听取学术报告等。通过调查发现,专业并不是影响学生做出选择的主要因素,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从宏观角度来讲,具有同一性、趋近性、集中性特点;从微观角度来讲,明确凸显出性别的差异。

数据调查显示,新闻学专业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借阅专业图书占59.7%,浏览相关网站占47.2%,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占45.85%。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排序的优先顺序依次为,借阅专业图书占55.6%,阅读专业期刊占46.1%,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占45.1%。广告学专业的多数学生选择借阅专业图书的比例占到74.1%,其次是浏览相关网站占58.4%,阅读专业期刊占56%。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选择略有不同,依次是浏览相关网站占51.2%,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占38.5%,听学术报告占31.4%。

通过这项调查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时,首先是考虑从传统图书中去获得。其次是不经常性的阅读专业期刊、浏览专业网站、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听取学术报告等。这样容易导致三个问题的出现:一是较易造成专业书籍集中借阅、专业图书需求紧张、图书流动人群有限。二是造成其它学习资源的冗余和浪费。三是容易导致学生养成不科学、不协调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平日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尤其是学院的权威教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和不良学习习惯及时发现,给予指导和纠正。通过自身权威性的解读与示范,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科学的学习方法问题。

从性别的角度来看,在同一选项中,男女选择结果的比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新闻学专业的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通过借阅图书的方式获取专业知识,两者相差了30个百分点。而广告学专业的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通过借阅图书的方式学习专业知识,两者相差了33个百分点。广播电视新闻学的男生比女生更喜欢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而新闻学和广告学的女生比男生更喜欢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通过听学术报告方式学习专业知识的学生中,女生表现更为积极。这说明,性别是影响学生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现三:学生思想存在误区,专业素养欠缺,理论基础不实

关于“您在利用专业出版物(图书、报纸、期刊)学习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哪些问题”的调查,在回收的90份问卷中,有72个人回答了这个开放性问题。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4个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晦涩难懂,包括专有名词看不懂,专业术语不理解,并且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缺少解决问题、交流沟通的对象和渠道。其中以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告学的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表现的较为突出。新闻学专业的部分学生认为,新闻学应该是偏重业务实践的,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枯燥无味,没有多大阅读价值。他们忽视了自身专业理论素养的提高,在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从访谈中可以发现,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性格外向活泼、耐性不足、学习喜欢从个人兴趣出发,理论基础薄弱。部分学生认为专业出版物的内容具有散、杂的特点,学习时会产生迷茫心态,没有耐心和兴趣阅读。

同时,4个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缺乏有针对性的寻找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多数学生反映专业学习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自己不懂也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即便找到了答案,也不能准确地把握和理解。专业知识学习经常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朦胧状态。因此,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没有兴趣阅读,还不如亲身实践能够学习到的东西多。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理论基础学习不足,形成了流于浮躁、急于求成、迫于实践的心态。

表现四:学生阅读量有限,文化视野不宽广

关于学生专业知识阅读量的问题,本研究从学生每学期阅读专业书籍情况、阅读专业期刊情况(学术期刊,专业类杂志)、读报情况3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

⒈学生每学期阅读专业书籍情况

4个专业中的大多数学生每学期平均阅读1-3本专业书籍,只有少数学生会阅读4-8本,还有部分学生根本不读任何专业书。其中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出现不读书的情况明显多于其它3个专业。

调查分析,多数学生每学期平均阅读专业书籍在1-3本,大学4年共8个学期,排除1个学期的校外实习时间,因此大学4年共7个学期在校学习时间,每个学生平均阅读专业书籍量在7-21本之间。一般意义上讲,每一名学生在4年大学期间,至少应该阅读50本专业书籍。从调研的实际情况看,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据了解,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推荐给学生阅读的基础参考书目为50本,他们的学生基本能达到这个数量。

⒉学生阅读专业期刊情况(学术期刊,专业类杂志)

4个专业的学生,平均有近50%选择偶尔接触专业期刊(学术期刊、专业类杂志),近50%的学生选择几乎不读,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占41.7%的学生选择不读,只有广告学10.3%的学生选择经常阅读。

联系前边对学生获取专业知识途径的调查结果:多数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时,首先是考虑从传统图书中去获得。以及对学生在利用专业出版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的调查结果: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没有兴趣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固有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专业期刊(学术期刊、专业类杂志)的阅读量,限制了学生的专业视野,限制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构成。

⒊学生读报情况

4个专业的学生几乎表现出共同的读报习惯。近25%的学生每周读报1-2次,近20%的学生每月读报1-2次,近25%的学生半年读报1-2次,少数学生从来不读报。接近半数的学生每月甚至半年才有1-2次的读报习惯,学生平日接触报纸媒介的频度由此可见一斑。

综合以上3个方面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普遍不具有高频度的接触专业出版物(图书、期刊、报纸)的习惯,学生的阅读量有限,文化视野不宽广。那么学生业余时间是如何利用的呢?结合调查问卷中相关问题的结果显示,业余时间男生普遍喜欢上网、运动;女生普遍喜欢上网、逛街、打电话等。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在专业学习上面并没有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脉络框架、知识点、学习方法等问题迷茫不清,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更是疑惑不解,不知从何下手。由此,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现在部分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能力不能与新闻事业的高速发展相适应了。

第二部分分析建议

诚然,为了培养社会认可度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各地方高校的新闻教学单位一直在不断地努力探索与提高。但结合上述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毅力、耐力、能力、魄力。存在学习目的单一、学习热情不高、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论学习存在误区、阅读量有限、专业素养欠缺、文化视野狭窄等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首先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现阶段,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简单化,就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讲,基本上是一种口径,即“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闻、宣传领域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分别在新闻、出版与宣传单位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实际上,这样的目标定位具有强烈的“工具性”特征,而忽视了对人才的“人性”培养,大学的任务实际是培养“人”,提高人素质的。就任何一种专业而言,都要有它自己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个目标不能简单化和笼统化,更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一定要符合专业的特点,也要符合现实社会的实际需要。

从高校教育的角度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帮助学生能够洞察人的知悉欲望和行为之间的关联;识别新闻文化表征和新闻文化观念的联系;把握政治和市场脉动之间的关联;掌握语言表达和受众之间的关系;理解媒体环境和社会建构之间的关联,从而全面理解新闻与媒介。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把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四基”并重,突出特色。“四基”即“基本素质的提高、基础知识的夯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基本技能的训练”。其中基本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基础知识的夯实是前提,基本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基本技能的训练是特色。据此,我们结合本学院现状与特点,做到合理利用教师、设备等现有资源。

其次是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具体的思路,要让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具体思路如:(1)在育人指导思想上要做到“通”与“专”结合――即让学生在学习上符合“四基”的要求。(2)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宽”与“窄”结合――即“新闻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由通识和“专业”结合,还要突出专业性,不能和其他相关专业混淆。(3)在教学方法上做到“死”与“活”结合――让学生处处有课堂、时时有老师。课堂教学要严格,即所谓的“死”;实践能力培养和课外活动要“活”。二者结合,让学生始终处在紧张与活泼的学习和实践当中。教师必须参与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将上课教授内容与学生活动相融合。(4)学生技能培训做到“软”与“硬”结合――所谓“软”,就是在职业道德、综合素质上要进行“软”性管理与考核。所谓“硬”就是在专业学习上必须达到专业技能过硬。(5)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做到“试”与“查”结合。学位课和专业基础课必须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其中试卷考试成绩占70%,30%做日常考查(包括学生出席5%、读书报告或笔记10%、课堂讨论5%、参与相关课程的课外活动10%,共计30%)。选修课采取考查的方式,可以采用论文和口试、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考试,可以通过经专家组考核打分获得证书的形式(证书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标准,并记录成绩)。以上各种考核不合格者必须采取相对应的补考、重修的形式以达到毕业的要求。

第三,教师除了正常授课以外,要充分利用有效时间与学生多方面接触,形成有效的互动。这样通过循循善诱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打破学生对专业产生的隔膜,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从心理上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认同感、接近感、自豪感。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重视人际传播效果。多数学生做出决策的依据来自于人际传播下的相互影响。教师应该善于通过利用自身的权威性来有效影响人际传播的效果,对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人物重点施加影响。同时,要加强人文关怀,从文化视野下重新审视新闻传播教育。加强培养学生的传播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能力、重视社会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

总之,重点打造理论广、技能精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改良理论教学思路和方法、加大教学实践环节,改变办学理念、创立新型办学特色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注释

①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2009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战略报告》

大学生读书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文系 专业素质 综合训练

一、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的教育背景

198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要求新生一年内读100本书,写出读书笔记;
到1986年,又做出一个令全国高校同行都为之震惊的硬性规定——所有入学新生在一年级期间必须写150篇题材自由的作文。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该系开始逐步形成一个贯穿大学4年的强化基本功系统——一年级100篇作文,二年级8篇读书报告,三年级写学年论文,四年级写毕业论文(后来还增加了一项内容——要求全体学生精读100篇古文,背诵其中的50篇,并列入学习考核内容。)。为配合学生基本功强化训练,中大中文系在近二十年前就同时推出另一项在全国上下引起更大震动的创举——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一二年级,导师和学生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关系,每个学生都有固定的导师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个别辅导,三年级以后则由学生自己选导师。这项在全国大学中从没有过的制度,彻底改变了老师们的教学观念。这种专业素质强化训练带给老师们的是成倍增长的工作量,也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再认识。在与学生的互相交流中,老师们受益无穷,有助于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例如中大中文系的萧德明教授在指导十几届学生100篇作文的基础上,就写下《大学生写作》这样一本深受好评的专著(参见薛晓峰、秦晖、邱瑞贤《大学生要补“童子功”,成才先打国学基础》一文及中山大学中文系网站相关文章介绍。)。

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相关教学成果《强化写作训练,着眼提高素质》获广东省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抓好教学实习,培养综合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全程导师制》、《加强科研训练,培养高素质的中文专业人才》分别获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四、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目前,中山大学的专业素质(专业基本功)强化训练做法为全国很多高校所采用。我系通过实地考察、当面访谈、电话咨询、网络查看等方式调研过全国十几所高校,了解到这些高校中文系早就开展一系列加强学生专业基础与综合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例如建立专业基本功强化训练系统、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等,并取得良好效果,我们需要向兄弟院校看齐。

二、我系为什么要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

1.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大都很早就会电脑打字,却写不好中国字,会上网聊天、打游戏,却写不好作文,对西方文化津津乐道,对中华文化却缺乏了解,热衷于感官刺激的网络读图,却冷待有思想艺术高度的名篇佳作。尽管他们有幸从高中考上大学,高考成绩及外语分数很高,但没看过或看不懂中外经典名著。以致有教育者戏称之为文化文盲,因为看起来实在不像是中文系的学生。

2.大学生在中学期间经历的基本上是应试教育,他们进入大学后松了一口气,学习与生活变得茫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成才观念。这些学生的知识结构普遍“虚弱”,只会应试做题,没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3.本系学生在社会活动和就业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专业基本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缺陷。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

三、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的大体做法

我系参考外院校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配合学校的素质拓展活动,制定了有自己特色的训练宗旨、训练目标和操作方式、操作程序,编成《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指导书》。大体内容如下:

1.中文系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使自己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2.本课程总任务:学生需在大学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及其他专业基本功的强化训练;
前三个学年内写作练量篇(首)数不得少于112篇(首),字数不得少于11万字;
精读专业著作总量不得少于38部著作(泛读要求见《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说明),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8万字;
背诵总量不得少于180篇(首)诗文(具体要求见《中文系学生背诵篇目》说明);
参加社会调查不得少于2次,调查报告总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
参加本系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不得少于6次。

3.本课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不同年级的若干学生编成同一训练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期(一般每两星期一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交流活动。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训练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应以写作讨论会、读书报告会、调研心得会、诗文朗诵会、时事评论会等活动形式,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思想人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训练。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举办各种讨论、交流、竞赛活动,必要时本系举办全系性的示范活动。

4.本系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搞教研、科研活动,欢迎老师和学生合作发表教研、科研成果。各指导老师在培养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特长生、优秀生并向系上推荐。本系可在特长生大四时继续为其提供导师或为其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经过前三年培养已具备考研潜力的优秀生,本系在其大四时为其配备考研导师(或由其自由选择导师)。

四、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取得的效果

本素质拓展综合训练活动遵循专业学习、素质拓展、考研升学和系务管理一体化的思路设计。其主要功能是为本系学生拓展专业素质提供思路和方法,为本系学生考研提供知识线索和学习指导,同时为改进本系教师的专业教学和本系的系务管理提供摸索途径。本活动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出发,以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为导向,以读书写作、调研交流、学行并进为方法,以学生自我引导、自我管理、自我促进为侧重,把中文系师生组织起来搞好教学工作,借此改变学生一味等待老师赐予的被动状态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一种新型的学风、教风和系风,尝试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师生双向交流大为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大为提高。

五、我系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的不足

1.教学、学习观念改变的问题: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仅仅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上,未能创造更广阔更自由的教学大平台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部分学生缺乏自觉的学习观念和成才观念,仍然处于一味等待老师赐予的被动状态而未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部分懒散畏难的学生,采用敷衍应付的态度对待训练活动,系里给出的训练要求和训练方式,到了他们手里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扭曲变形。

3.活动组织不力的问题:个别小组,由于组员们的素质的问题,也由于指导老师指导不到位的问题,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一盘散沙,活动难以高质量开展。

六、我系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需要解决的困难

1.活动地点、活动时间统筹安排的问题:希望学校能为中文系配备一间学生专业素质拓展活动工作间或实验室;
希望学校排课时能为本系专业素质拓展提供较为统一的活动时间。

2.学生活动经费和教师指导报酬的问题:希望学校能提供长远保障。

七、结论

在兄弟院校普遍进行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本系如果不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教学质量只会与兄弟院校拉开更大的距离。所以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势在必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出明显效果。我们应该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地推进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2010-10-30)

八、附《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方案》

1.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是本系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属必修课,学生须用三个学年完成本课程的修习。每学期计0.5学分,三个学年共计3学分。

2.中文系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使自己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有利于社会的人才。

3.本课程总任务:学生需在大学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及其他专业基本功的强化训练;
前三个学年内写作练量篇(首)数不得少于112篇(首),字数不得少于11万字;
精读专业著作总量不得少于38部著作(泛读要求见《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说明),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8万字;
背诵总量不得少于180篇(首)诗文(具体要求见《中文系学生背诵篇目》说明);
参加社会调查不得少于2次,调查报告总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
参加本系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不得少于6次。

4.本课程分阶段任务:一年级学生上学期完成不少于16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例如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占50%,应用文类(例如新闻通讯稿、计划总结、对联、各种报告、各种公文等)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15000字以上;
精读(泛读另计,下同)专业著作不少于5部并写出5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5000字以上;
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
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一年级学生下学期完成不少于20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占50%,应用文类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20000字以上;
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7部并写出7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6000字以上;
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
参加本系学生社团举办的专业性课外活动至少1次。二年级学生上学期完成不少于20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含创作与评论)占50%,应用文类占30%,社会评论和其他类别占2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20000字以上;
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7部并写出7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6000字以上;
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
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二年级学生下学期的写作、阅读、背诵任务同上学期,另外应个人单独完成或多人合作完成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并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调查报告(多人合作完成的社会调查由各人单独执笔行文报告)。三年级学生上学期任务与二年级学生下学期同。三年级学生下学期完成不少于16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理论类(含文艺评论、文艺理论、社会评论和其他理论性文体)占50%,应用文类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15000字以上;
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5部并写出5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9000字以上;
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
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四年级学生在前三年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检验自己大学学习的最终成果。

5.本课程其他要求:学生的所有写作、阅读、背诵、社会调查、第二课堂活动等成果均需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点、检查(例如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复印好分发给同学们评点,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检查背诵和第二课堂活动情况)。学生的写作练习、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必须用钢笔、圆珠笔或毛笔书写,与三笔字(钢笔、毛笔、粉笔)训练相结合。学生应每学期把自己的写作练习、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编好目录、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学生应在《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指导书》上做好阅读书目和背诵篇目的记录以备同学、老师检查(建议每个学生在大学毕业前把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习作、各科目作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结集成自己的大学学习成果集。)。

6.本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是相互并立、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他专业课程的作业、练习不能计入本课程的写作、练量。各专业课任课老师应在课堂上高质量上好自己所任教的专业课程,为学生在课堂外完成专业基本功训练的各项任务打好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学生应认真学好老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到课堂外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中去,高质量完成本方案的各项任务。确有某方面写作特长或其他特长的同学,经指导老师同意,并经主管实训工作的系领导批准,可以在不违背本课程训练宗旨的前提下,对本课程训练方案作出改动,为自己制订特别的训练方案。

7.本课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不同年级的若干学生编成同一训练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期(一般每两星期一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交流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听、说、读写等专业基本功,训练办文、办事、办会等专业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拓展阅历等提升把握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就业或考研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训练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应以写作讨论、读书报告、调查研究、诗文朗诵、时事评论等活动形式,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思想人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训练。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举办各种讨论、交流、竞赛活动。必要时本系举办全系性的示范活动。

8.本课程实行如下考核办法:平时考查可通过导师检查、组长检查、组员自查、组员互查等方式进行。每学期末导师按写作占40%、读书报告占30%、背诵占10%(没有社会调查任务的学期,此项占20%)、社会调查占10%、课外活动占5%、考勤占5%的比例为学生评定综合成绩。任何一项缺成绩则整个课程考核不予通过,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一项须经有关活动组织者确认。

9.本系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搞教研、科研活动,欢迎老师和学生合作发表教研、科研成果。本系鼓励学生积极向报纸杂志投稿,争取习作公开发表。本系定期编辑学生优秀作品集出版发行。鼓励热心同学尤其是学生社团积极参与相关系务管理,担负起组织、督促、检查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的部分任务。本系学生应组织各种专业性社团并积极开展活动,为广大同学提供参与专业性课外活动以获得相应成绩的机会。

10.各导师、各小组、各学生社团应及时收集同学们专业基本功训练的成果和重要信息,例如公开发表的文章、各种获奖情况和有影响的活动等,向系上汇报以便汇总、公布、存档。

大学生读书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1高职院校图书馆微博建设及服务现状

1.1关注数和粉丝数分析关注他人或其他部门的微博,及时了解业内动态,有助于图书馆微博服务的开展。从本次调查可知,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微博关注数量偏少,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关注数达100个以上。其他图书馆关注数只有几十个。粉丝是图书馆微博的利用者,有9所图书馆的微博粉丝超过100个,但没有一所图书馆的微博粉丝达到1000个。从关注数和粉丝数可看出,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微博影响面窄,还没有吸引大量读者关注图书馆的微博服务,加入图书馆的微博,成为图书馆的粉丝。

1.2微博发表博文数量分析从调查结果看,各职业院校图书馆博文发文量不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图书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博文数量较多,而其他图书馆博文量较少。有的图书馆博文量太少,没有将微博作为服务平台,积极向读者推荐馆藏资源、图书馆活动信息,图书馆微博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1.3微博话题分析微博作为图书馆网络服务平台,具有书目推荐、知识推送、信息咨询等服务功能。笔者将图书馆微博服务话题分为新闻公告、书目推荐、资源推介、互动交流、知识推送、生活娱乐等内容,对各职业院校图书馆微博话题进行统计分析。

1.3.1新闻公告新闻公告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馆开闭馆通知、讲座信息、学术报告及其他馆务信息,如图书馆馆情、馆讯、通知及服务活动预告报道宣传和介绍,各种招募活动,有关图书馆的一些政策法规宣传报道,业界动态的各种宣传报道等。从表2可看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图书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此类信息的最多。所调查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注重新闻公告的,此类信息在博文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如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微博中的新闻公告类信息占博文总数的66%以上。

1.3.2书目推荐书目推荐博文包含新书介绍、微书评、部分公开的书籍内容、图书借阅排行榜等。对到馆新书及经典书目进行推荐,对书目主要内容及索书号进行具体介绍,对书刊内容、书评等进行推介,为读者利用图书馆藏书起着导引的作用。从调查结果看,高职院校图书馆对书目推荐服务不太重视。有3所图书馆没有提供书目推荐博文,其他图书馆书目推荐博文仅占博文总数的21%以下。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图书馆没有充分利用微博平台开展书目推荐服务,这不利于读者对馆藏图书的利用。

1.3.3资源推介利用微博平台,向读者推荐各种数字资源,指导读者利用数字资源,是众多高校图书馆传播学术信息资源的一种手段。从本次调查可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了97条资源推介博文、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了18条资源推介博文,仅占博文总数的19%。其他图书馆资源推介博文条数较少,有3所图书馆没有在微博中向读者推荐各种数字资源。

1.3.4互动交流图书馆微博除了图书馆信息、宣传图书馆外,更重要的是与读者进行交流。“互动交流”话题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互动交流主要是馆员与读者进行沟通,解答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如何借阅图书、图书借还时间的规定,图书馆空调的开放、图书馆阅览座位的占用以及读书方法、资源检索、图书馆规章制度等问题是微博互动交流的主要内容。通过回复、评论和链接等互动形式,图书馆能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倾向,迅速洞察读者的阅读心理和最新的诉求,从而有效提高读者满意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注意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了116条互动交流博文,占总数的22%。有2所图书馆没有互动交流博文,其他图书馆互动交流博文内容较少。可见,高职院校图书馆不太重视利用微博与读者进行互动。

1.3.5知识推送知识的普及与传承是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微博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知识、名言名句赏析等宣传、推广,使读者在娱乐休闲时也能提升文化素养。根据表2可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积极利用微博平台,向读者推送各种知识,这些图书馆的知识推送博文占博文总数的32%以上。有2所图书馆没有这方面的博文。

1.3.6生活娱乐高校图书馆微博用户主要是学校师生,图书馆人性化的服务有助于提供图书馆粉丝关注度,从而使图书馆的粉丝队伍得以扩大,图书馆微博服务影响力逐渐提升。向粉丝推送生日祝福话语、提前公布天气情况、分享生活感悟、介绍各种习俗,能使粉丝体会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在所调查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中,有5所图书馆了生活娱乐方面的博文,占所调查图书馆总数的45%。虽然该类博文数量少,但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图书馆能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适时推出读者所需的图书馆服务内容。

1.4博文转发及评论数量分析图书馆微博是否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沟通效果,可以由微博评论数量和转发数量直观反映出来。笔者对11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微博转发和评论数量进行了统计。从图1、图2可看出,转发和评论量高的博文基本都集中在开闭馆通知、讲座信息、学术报告及其他馆务信息等新闻公告类话题。图书馆新闻、讲座信息、馆内重要通知的转发和评论量较多,说明读者对图书馆微博的该类信息比较关注。图书馆应多上述类型微博,使读者能及时获取公告类信息,从而选择参与图书馆举办的读者活动。通过图1、图2还可发现,书目推荐、互动交流、知识推送类微博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感兴趣的话题,与新闻公告微博相比,虽然该类微博的转发和评论数量不高,但至少说明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在注重阅读公告类微博的同时,对图书馆的书目微博、知识推送微博有一定的关注度,乐于通过微博与图书馆员进行交流互动,向馆员提交咨询问题,通过微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调查还发现,各高职院校图书馆微博的最高转发和评论的话题不一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新闻公告类微博转发和评论数最高。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知识推送类微博、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书目推荐微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互动交流类微博转发数较高,说明这几家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参与话题讨论的热情较高。其他高职院校图书馆微博转发和评论数大致相当。不同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的需求和关注点有所不同,要做好高职院校图书馆微博服务,需要考虑读者实际需求情况,以此提高图书馆微博服务质量。

2高职院校图书馆微博服务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用微博开展信息服务还处于初始阶段,总体上在利用微博开展信息服务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不多,且微博数量少、更新频率不高、内容混乱、内容缺乏原创性及趣味性。微博博文数量、内容规范、粉丝数量等方面表现不一,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图书馆要进一步发挥微博在信息服务中的效用,应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2.1重视微博服务功能,大力推广图书馆微博服务从本次调查可知,建立微博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较少,且微博更新频率低。从微博的功能和价值来看,微博契合了图书馆的价值,即传播信息、分享沟通。应用微博开展服务,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创新服务新方式,是提升图书馆服务价值和影响力的有力途径。高职院校是承担着为国家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习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图书馆要转变与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在学校教科研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图书馆要适应网络时代读者需求的变化,建立图书馆微博,调查读者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微博服务。在制定详尽的微博开设计划和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图书馆微博的服务对象、微博功能及内容、微博服务质量要求,建立微博服务部门,统筹组织图书馆各部门相关人员共同管理微博,挑选有良好服务素质和技能的馆员担任微博服务人员,通过图书馆网站、发放小册子、举办讲座等形式,向读者推广图书馆的微博服务。运用注重效率的跨平台营销、即时的快讯式营销、运作热点的话题式营销、服务读者的互动式营销、传递理念的事件式营销、名人效应的借势式营销、沟通业界的互助式营销、媒介联动的整合式营销,再辅助相关推广策略,一定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用户关注。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主页上提供了微博服务的链接,有效地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微博服务。读者打开图书馆网站,便可登录图书馆微博,与馆员进行交流、了解图书馆服务动态信息。同时,图书馆在微博平台上应开展话题评论,让读者参与、创作感兴趣话题(如电影、音乐、考试等),关注热点话题动态,激发读者的参与热情,从而聚合粉丝。与学校团委、学生处等共同举办活动,宣传图书馆微博,提升图书馆微博服务影响力。

2.2调查读者需求,提供针对性强的微博服务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微博关注度不够,如微博粉丝数量少。图书馆微博粉丝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图书馆角度分析,微博服务宣传力度不够、微博服务内容不适合读者需求,是主因。从客观环境分析,网络互动平台的多元化以及读者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分散了图书馆的读者群,使图书馆的服务影响力在降低,图书馆微博服务没有引起读者的关注。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广泛听取读者意见,对读者微博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需求的新特点,把握他们的信息新需求,开发针对性强的微博服务内容,使图书馆微博真正成为读者互动交流、获取知识、分享体验的平台。一是多新闻公告类话题微博。图书馆除了本馆及本校举办的各种读书活动、资源推介活动、图书馆讲座活动等微博内容外,还可多转发其他图书馆以及与高职院校读者有关的内容微博,扩大图书馆微博内容范围,使读者通过新闻公告类微博,一站式地了解图书馆行业动态、高职院校发展情况、高职院校科研教学动态。二是根据高职院校办学方针,注重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素养的微博服务内容。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相对低些。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要配合学校对高职学生教育的要求,积极利用微博面向高职学生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培养高职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如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在其微博上经常一些名言、警句,这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他们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三是多书目推荐微博,指导大学生阅读。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认为,推荐书目有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政治功能和知识普及功能。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及时对到馆新书及经典书目进行推荐,书目推荐微博内容要全面,既提供书目基本信息,又要提供书籍馆藏地及索书号、书评内容,指引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藏书,提高读者阅读效果。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以“好书推荐”“新书推荐”“阅读推荐”为微博话题,为读者推荐馆藏新书,提供书名、内容简介、封面、作者信息、索书号等信息。同时,还转发其他微博的书目信息。该馆在2014年9月23日了“新浪中国好书榜”2014年8月榜上的10种好书。四是多职业信息类微博。高职学生关心自己的职业和就业信息,高职院校图书馆可利用微博平台,与学校其他部门合作,开展大学生就业观教育,通过就业信息,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信息。如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于2014年3月24日转发了人民日报的全国各地就业信息网站,使毕业生通过该条微博,快速找到各个就业网站网址、浏览就业信息。当然,在微博信息的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注意微博所的内容规范及格式,每一条博文要冠以话题标签,以方便读者查询。

2.3充分应用微博管理工具,提高微博关注度完善、规范的资料,统一的形象风格,能增加粉丝对微博的信任感和认同感。那些资料欠缺,没有自己独特形象风格的图书馆微博应尽快完善资料,那些建立了微博但没有申请实名认证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尽快认证,以提高微博可信度。总之,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秉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理念,把图书馆微博打造成设计简洁、美观,服务快捷的微博平台。目前,微博平台有桌面客户端、聊天机器人、浏览器插件等多种微博工具。新浪微博有微博群、微访谈、微盘、微博秀等功能和工具。高职院校图书馆可利用微博桌面客户端、手机微博客户端、聊天机器人、博客挂接等方式,提高微博管理效率。利用新浪微博的功能,及时更新微博,提高微博活跃度。充分利用微博互动交流功能,加强与粉丝的互动交流,解答粉丝在利用图书馆资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调查中笔者发现有的图书馆微博未能及时回复读者提问,降低了读者关注及使用的可能性。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有效利用微博建立读者建议或评论的及时反馈机制,指定专人在最短时间内回复读者的疑问。博文用语要文明、亲切,使读者心理上产生被重视的感觉,从而建立读者对图书馆的信任,吸引读者持续关注图书馆微博。要建立与粉丝的互动机制。图书馆微博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双向动态的信息交流贯穿始终。图书馆要建立良好的交流互动机制,定期举行面向读者的微访谈,在微博上定期“意见征求帖”,聆听读者需求和建议,并及时予以互动,对读者建议进行甄别采纳。积极的读者互动体验可以提高图书馆信息使用的效益,有助于以较小的成本实现信息的增值。良好的互动沟通可以提升组织的工作协调程度以及馆员间、馆员读者间、粉丝间的信任感。广泛调动读者的参与积极性,积极开展话题讨论,使图书馆与读者形成一种深度的互动关系。

3结语

大学生读书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
文学作品阅读;
读书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英美文学史及选读,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美国文学的历史与特点、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课程。该课程将进一步打好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增加他们对英美国家历史、文学、文化及社会的了解,增强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与宽容性,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提高。然而课程的信息量大,学生需要理解和知记的内容较多,学起来感觉比较吃力,文学课外阅读活动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遭遇诸多尴尬。学生缺乏系统而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案,学生渴望提高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但是又不了解开展有效阅读的途径。

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考虑到了就业,更多地选择了实用技能的培养和商务英语等课程的学习,除去一些准备考研的学生,文学选读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传统文学课堂教学的弊端也是值得深思和改进的。教师将海量的文学作品的相关信息填鸭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英美文学教育发展趋势,英语专业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学习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家和作品,亲自参与课堂环节的设计和资料的搜索并展示给大家。有计划地、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课外开展文学作品阅读,读后进行思考并撰写读书报告,交流读书心得一项有益的尝试。

二、读书报告及其写作

依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所谓读书报告,简言之,就是读完书之后的心得报告,是阅读者系统的收集、统整、研读与创作主题相关的各种材料,经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活动,提出个人见解和观点的文字作品。写读书报告的目的在于增加新知、提升研究和表达能力。

1、读书报告的撰写

读书报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用体裁,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复习学过的知识并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读书报告一本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摘要式读书报告、简评式读书报告。摘要式读书报告(summarytape book report)就是只把原作的故事情节或论述要点简要复述一遍,不掺杂自己的看法,不能随心所欲的发挥,但是必须自己审题、构思、布局,按原文顺序,运用自己的话语将原著简述出来,简评式读书报告(brief-comment book report)要求不仅把一书的情节、要点复述一遍,而且要在简述原作的主要内容之外还必须表达自己对该书和作者的看法。也就是说,从自己的观点来写,必须包括虚实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记录原作的内容,虚的方面是表达自己的见解。

撰写读书报告时可首先在阅读之前准备做下笔记,例如:书名,包括其出版年月;
著作的种类,小说、传记、学习辅导还是专著等;
作者的姓名、国籍、出生年月;
创作的背景、时间、地点;
著作内的主要人物以及内容梗概,包括主要情节、论述要点等,最后要有一个初步印象式的简评,即对此著作的印象及评论。做好笔记之后。读书报告对于一本书的主要情节、论述要点等要写得少而精,要侧重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反应和评论,平时要求学生写作的也多为简评式读书报告。

2、教师的指导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图书馆或网上查阅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交流;
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制定了英美文学必读书目,并以读书报告和口头汇报的形式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阅读,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查资料的能力,为以后的论文写作打下基础,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作品时要特别考虑两个问题:(1)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阅读的目的是强化输入,增加语言输入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教师要认真筛选,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文学作品。也就是要保证学生语言输入的流畅性,争取尽可能大的输入量。(2)题材要尽量地广,使学生对英美国家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宗教、风土人情等有一个较全面的感知,扩大在这些领域的知识。在体裁E也要多样化,小说、散文、各类人物的传记等等,以接触多样的语言形式,理解各种语言材料,同时还要兼顾其知识性、趣味性和发展性,促进他们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定题目,鼓励他们运用基本的文学理论方法进行文本分析,要求学生按照学术规范撰写,体现他们对于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思潮、文学流派的掌握情况,不同的维度探究文本,激发自身学习潜能,有效地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