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学习材料【五篇】(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3-08-21 19:45:03   来源:对照材料    点击:   
字号:

目前,我国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以能够提高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准确性和适宜性,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二、区域材料概述1.什么是区域活动区域活动,又称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安全学习材料【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安全学习材料【五篇】

幼儿园安全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区域材料 投放 适宜性

一、前言

目前,我国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以能够提高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准确性和适宜性,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

二、区域材料概述

1.什么是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又称活动区活动,指的是这样一种活动形式:教育者以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化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

2.什么是区域材料

区域活动材料,简言之,就是投放在活动区的各种材料,它承载着教育功能。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生活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源泉,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宝贵资源和教育契机,寓教育于生活之中。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正是通过各种游戏进行学习和获得发展的。成人要为幼儿创造游戏的物质环境和条件,支持幼儿与伙伴的共同游戏,亲身参与幼儿的游戏,引导在游戏中学习。因此,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游戏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很重要的教育作用。

三、区域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分析

1.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必要的保护措施,保护儿童的生命安全。”“结合生活实际,随时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这充分表明了安全工作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程度。所以,制作和投放区域材料也应该重视安全性。教师给幼儿园提供的活动材料必须是安全的,必须是没有毒性、没有味道、不会对幼儿产生危害的原材料。在发放之前,要对材料进行消毒。同时,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也应该具有艺术性的,将一些比较没有艺术性的材料进行加工,比如,可以将易拉罐的外表加工成有彩纸和丝带的材料。在加工材料的时候,最好选用质量比较柔和的绒布和包装纸之类的材料,以便于保护孩童的健康和身体。通过这些有艺术性的改造,能够让幼儿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也更加有利于教师的参与,更加有利于教师展开各种的区域活动。

2.材料的目标性和探究性

教师要明确,区域材料投放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尽可能地提高幼儿的自主性,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这是幼儿早期教育中的最为根本和重要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举办《欢欢喜喜过新年》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被老师带领着感受过年的气氛,活动可以模拟超市,让幼儿在“超市”里面面对各种的材质、卡片和礼盒来加工各种物品,然后,将各种物品进行互赠。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实现幼儿认识社会的一个目的,而材料的制作则能够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在互相之间的配合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探究性就是要让老师指导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激发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利用和老师提供的各种材料,幼儿在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情况下,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思考和动手操作。探究作为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手段,幼儿园的教师应该重视在投放材料中添加有益的探究性的材料,引导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社会的观察能力。由此来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水平,为幼儿的成长和智力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3.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社会性区域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大班,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开展。

四、材料投放适宜性中的变化

区域活动中的游戏材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长时间的没有改变,幼儿有厌烦感,从而不去活动区活动。

1.可以对材料进行添加,以达到材料搭配的多重性。如在语言区加上几张新颖的图片,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图片来编故事,甚至可以举行一场故事大赛;
在科学区增加放大镜、彩色染料来研究色彩的混合和凸透镜的作用等等。

2.对材料进行组合,将不同的区域材料合并到一起,已达到活动的延伸。如在科学区有过的彩色染料可以拿到美工区,美工区做好的物品可以拿到娃娃家和表演区等等。

3.当幼儿完成区域活动后,会留下很多的作品,我们可以将这些作品重新的整理、分配,用来进行环境创设。如在美工区做的布娃娃,可以拿到娃娃家重新利用。

4.可以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包装,让它在视觉上变得不同,如为娃娃换一件衣。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今后幼儿园区域材料的投放过程中,要更加地注重材料投放的适宜性,考虑到幼儿园儿童的特殊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稳步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幼儿园安全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数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提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学具,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数学区域活动能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操作活动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成为连接幼儿发展的一条纽带。

以往常规的数学区域活动都在自己班单独开展,区域的场地也只是一小部分,现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六幼儿园打破班与班之间的界限,利用所有的空间,实行同年龄段进行数学区域活动,以发现比起传统的数学区域活动,能否促进孩子之间的交往能力?能否培养出良好的常规习惯?能否帮助老师形成新的一套教学体系?

幼儿学习与发展现状、需要

区域活动是当前各级各类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教师在活动室中划分若干区域,创设尊重个体差异,关怀每个孩子的环境,通过提供、控制材料,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主自发地开展亲身体验的活动。班际间数学区域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形式,它适合幼儿学习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并能关注到每一个幼儿活动过程的差异,发现每一个幼儿的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需要。儿童对这类知识的获得,不是从客体本身,而是通过摆弄它们,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也就是说幼儿学习数学是通过对事物的反复操作,从中抽象认出事物的“数”“形”“序”等结构关系,儿童对数概念的学习和掌握,主要是依靠儿童本身的建构,即数概念是每个儿童自己从物体的各种关系中建立起来的,是思维的产物。《纲要》中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而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儿童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的环境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就显得相当重要。

游戏环境创设

保证一定的空间范围 班际间数学区域活动的活动内容一般都是需要运用思维、安静进行操作的活动,所以需要在一些相对封闭、安静的场地进行。由于幼儿园进行数学区域活动时是全园进行的,老师们把幼儿园里所有的功能室、走廊、操场等全都利用起来,并且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自己安静地选择材料,避免相互干扰。可以利用矮柜、架子、桌子、屏风等在教室中分割出一块独立的、比较宽敞的空间,便于幼儿摆放操作材料、进行独立思考,同时也能满足小组学习和互动交流的需要。

提供桌子、地毯等设施 在数学区里有很多活动内容都是和书写、记录有关的,因此需要提供一些桌子给幼儿使用,养成幼儿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书写姿势。最好这些桌子是方便拆分的,可以根据需要在小组活动或个别学习时进行组装。另外,需要提供一些操作毯,便于操作材料较多时能清楚地展现操作过程,也避免互相干扰或同伴之间拿错材料。

操作材料有意义的摆放 数学区的区域材料摆法以简洁、能引起幼儿操作兴趣为主。重点是要突出所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开放式的探究。从材料摆放上体现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如建立一一对应、分类、排序等概念。同时还可以在旁边提供与最近学习活动相关的参考书或操作指引图,让幼儿自己探索不同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使用情况及其效果

首先,班际间数学区域活动是打破班与班之间的距离、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它既不同于正规教育活动的严谨,又不同于其他活动的分散,班际间数学区域活动是参照儿童发展及其特征做出的渐进式安排的一种学习途健K能提供适当的环境刺激,让幼儿有机会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操作、摆弄,发现新知识,巩固已有的经验,并主动学习它,此形式也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自然提高了孩子之间的交往能力,对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幼儿园安全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
材料;
互动;
创设

1教育与环境相结合

在我园开展实施石化园本课程主题活动“热闹的小区”中,我们根据主题目标,要求幼儿知道:社区的名称及了解小区里各种设施的位置和功用,老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了许多的相关资料,布置主题环境“热闹的小区”。幼儿参与到主题环境布置,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显示出幼儿在主题环境布置中的主体作用,主题环境布置中,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为幼儿积累了经验,感受到环境带来的快乐,从而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区角中,教师也投设了许多相关的材料,如:在“美吧”中,让幼儿了解小区中有理发店,了解小区理发店的作用、了解大人工作的辛苦及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在“小画神”美工区中,让幼儿利用各种色彩描绘自己所住的小区及未来的小区等。丰富的环境,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幼儿,使得幼儿积极参与到环境创设中,使我们的环境布置更加生动多彩,因此,幼儿园教育要想取得更好的成效,除了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应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特点外,还应使环境的布置、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教育的任务、内容相结合,促进幼儿语言、思维、情感和动作的发展。

2引发幼儿对环境创设的积极性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参与环境创设离不开物质材料,选择使用材料的多样化,提高了幼儿创造表现的积极性。如果活动室环境一成不变,幼儿就会失去好奇心,降低幼儿环境创设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主题教育中活动室环境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时更换,以引发幼儿的愿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适合年龄发展的动态环境。如:石化园本课程“小区旅行记”主题活动中,教师为孩子提供了商量、交流、合作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在“旅行”中发现、感受小区人们的热情、助人、文明礼貌,感受石化城美丽的小区,感受自己居住的小区是多么温馨、美好。这样 的活动,有利于养成孩子谦虚好问、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的良好的生活品质。我们还根据主题的变化随时和幼儿起更换活动室的环境,以创设和主题教育相应的环境,一个创造性学习的环境带给幼儿和教师的收益将是无穷的。在环境布置和投放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幼儿,环境和材料要满足幼儿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环境和材料。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班级环境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使幼儿体验设计与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效挖掘环境的教育价值, 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查、问等途径获得信息和材料,积极让幼儿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适应、满足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3让孩子作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在环境中,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参与环境创设,充分发挥环境教育价值,让幼儿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体验到平等快乐,培养幼儿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通过幼儿的参与环境的创设,深化主题内容,使幼儿的语言、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发展,让幼儿在创设环境前讨论,在创设环境后,进行观赏交流,促进了师幼、幼幼之间的情感交往,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石化园本课程“爸爸、妈妈倒班忙”主题活动中,让幼儿了解父母工作的特点及他们工作的辛苦,培养幼儿对父母、长辈的情感,幼儿在观看石化城夜景的图片后参与讨论,知道石化城里的人们工作是不一样的,有的小朋友的爸妈还要上夜班,非常辛苦,幼儿了解父母的工作后,很想把对父母说感激的话,并和父母一起把它写出来,还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夸起自己的爸爸和妈妈来。老师和幼儿利用这一个个环节一起去布置了主题环境,这样主题活动的内容就在幼儿的参与创设中变得极为丰富。活动室的环境美化了,同时幼儿的观察、思维、情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幼儿从中获得了知识技能,增长了生活经验。使幼儿在自然之美的熏陶下和愉快的参与中,培育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园共同努力,与幼儿一起创设环境

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资源,我们合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环境中,开放、互动的教育环境,能引起幼儿及家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促使幼儿知识、经验、习惯、品质等各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幼儿、家长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开放的教育环境,尊重幼儿、家长、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发挥幼儿园与家庭信息与资源,知识与经验。如:在石化园本课程“消防叔叔本领大”的活动中,让幼儿知道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到处充满着不安全的因素、培养幼儿的自救能力,我园特请幼儿家长向老师和幼儿讲解了消防安全知识,使幼儿了解火灾的严重危害和防火知识,让幼儿尽量避免受到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尽早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认识消防员的工作,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通过消防安全演练、紧急疏散演习,学习安全逃生的技能,懂得遇到火灾等突发灾害时不慌张,冷静应对,培养幼儿安全自救的综合素质。

幼儿园安全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区域活动 自主学习 投放材料 信息反馈

区域活动,是幼儿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之一。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玩游戏”,而不是“要我玩”。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区域活动符合幼儿生理发育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并且有效地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而广为运用于幼儿教学实践。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幼儿园区域活动只是一种形式,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笔者以为,幼儿园要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合理设置活动区域

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是设立活动区,区域的设计要动静结合,在布置区域活动时要注意灵活把握,便于教学管理。

1.各区域之间要互不干扰。

有些区需要安静,有些区比较热闹,设置时尽量将这些区分开,以减少相互干扰。例如图书区要和表演区分开。

2.充分利用活动室原有条件,使活动区固定下来,便于幼儿随时参加活动。

例如,利用图书柜玩具柜布置成相对安静,封闭的图书区,幼儿可随时进区看书。

3.活动区的划分有利于教师照顾全局。

区与区之间保持相对畅通的过道,且没有教师观察不到的盲区,这样教师在指导某区活动时可兼顾到其他区的幼儿活动情况,如建构区和手工区最好半封闭而且相对畅通,有利于随时相互观察和学习。

4.场地选择符合各区特点。

如绘画区、手工区安排在光线明亮的地方;
数学区由于活动内容多,则安排在根据幼儿人数可随时扩充桌子的地方;
观察区、实验区则安排在离水源近、有阳光的地方。

5.相对扩大积木区,表演区的空间。

大的空间能促使幼儿进行表演,让幼儿玩得更尽力,积木具有高度的可索塑性和无限的可组合性。因此需要扩大积木区、表演区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6.创设无班界区域活动,达到资源共享。

首先,无班界区域活动能使幼儿的自主性和交往能力得到有益的发展。其实,幼儿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幼儿同伴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每个班都有各自的区域设置特色,打破班级界限可以开阔幼儿眼界,让幼儿有机会进入更多的区域,接触更多的材料,并从不同环境却有关联的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打破班级界限能充分发挥区域的教育功能,提高材料的使用率实现资源共享,并有利于园所区域活动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区域活动的材料要“活”

要开展好区域活动,只是合理设置区域还远远不够,教师必须进一步深入探索分析各类材料的不同特点及其教育功能,尽可能探究和发掘每一种玩具或材料所具有的多方面教育功能,了解、掌握各种材料的多样化玩法,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变换和调整。陈鹤琴说:“玩具材料有‘活’的,有‘死’的,那些富有变化的玩具材料,它不仅可讨儿童的欢心,最要紧的是能激起儿童动手、动脑的愿望。”凡是幼儿可以玩的、看的、听的、触的东西都可以用于活动。例如,幼儿当马骑的棍子、拐杖、枕头,当枪的木棍等。

1.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活动。

区域中的玩具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和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区域中学习的。教师对玩具材料特点与玩法的探索分析不仅限于正规的专门化玩具,还要注意各种非正规废旧材料、半成品与辅助材料的作用。如幼儿园餐后留下的废旧蛋壳、包装纸、塑料袋;
生活中的废旧电池、饮料瓶、光盘、纸杯、一次性牙刷等。老师只需为幼儿提供剪刀、胶水、广告色及水彩笔,幼儿就可以不按照硬性规定,也不需要遵照何种步骤,自己选取所需材料,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制作自己最理想的“作品”。

2.定期更换,调整,补充活动区材料,使活动区保持动态,始终给幼儿新鲜感。

调整现有的活动区材料,使之更具有目的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注意每次投放新材料、出现新内容的量不宜过多。

三、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要“巧”

游戏专家苏塔玛指出:“游戏材料只是游戏的一个必要条件,在没有与游戏相关的直接和间接指导的情况下,游戏材料本身不会有教育意义和可解释性。”所以,要切实发挥材料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当幼儿在活动区中碰到困难时,教师要提出建议,鼓励并启发幼儿大胆尝试。在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少问题,教师应仔细观察,了解幼儿各自的水平和需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1.提供循序渐进的活动内容。

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我们在区域活动中需要提供循序渐进的内容。例如,美工区投放各色废旧纸若干,第一阶段重点学习用手撕纸条、撕纸片、玩纸;
第二阶段投放各色纸和剪刀,学习用剪刀剪纸条、剪纸片,学用剪刀;
第三段投放各色纸、剪刀和糨糊,学习剪后选择合适形状组合粘贴。

2.灵活把握活动要求的层次。

在要求的层次性上,首先要注意在同一活动中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例如,在科学的动物卡片活动中,我们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的图片种类多;
能力较差的幼儿提供的图片种类少,难度也较小。其次在同一材料的操作中针对不同幼儿的实际也要提出不同要求。

3.科学把握区域活动的时间。

各区域活动有着不同的特点,必须根据这些特点,选择符合幼儿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的活动时间。智力区、语言区、数学区中的大脑参与活动较多,可安排在上午;
美工区动手活动较多,可安排在下午。此外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例如,数学活动区中某些活动规则较简单,幼儿容易掌握,可以通过“滚雪球”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活动区域的评价要全面

幼儿活动后的种种反馈信息,不仅对幼儿活动方式有改进和调节作用,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活动的进行,对幼儿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而且能激起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在反馈评价中,通过讨论和分析可以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新颖等。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活动的评价。评价方式有很多,可以在全班进行,可以分组讨论,也以可让幼儿自己评价,让幼儿在集体交流、讨论中反馈活动信息,评价活动情况。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对活动开始的评价。

(1)是否制订适宜的活动计划。活动开始教师要启发引导幼儿学习制订活动计划。例如: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今天你想干什么?”“你想到哪里去制作?”等。引导帮助幼儿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活动,避免盲目性。

(2)是否自主地选择活动区域材料,并表现出积极性。

2.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1)围绕幼儿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组织幼儿讨论,教师对幼儿良好的行为,如谦让、合作、分享等进行表扬、鼓励;
对某些不良行为则应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寻求解决办法。

(2)对活动中幼儿是否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做法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大胆表述,积极交流,整理并分享经验。

3.对活动结束的评价。

(1)对收拾整理的评价。

(2)对作品的评价。

(3)对活动内容的评价。

(4)激发下次活动的欲望。

五、区域活动要确保安全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一个安全有成人有效支持的环境中,幼儿通过区域活动才有助于他们理解周围的环境。怎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呢?

1.材料的选择要安全。

如结构坚固耐用,造型、式样、色彩美观,大小适度,没有危险等。幼儿自选的和计划收集的废旧材料,一定要经过教师审查和安全,卫生处理后方可使用。

2.教师指导到位,安全时刻装在心中。

如孩子在玩泥玩沙后,注意活动的清洁卫生和场地清理。

3.教师要观察幼儿活动的全过程,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时告诉幼儿注意事项,适时告诉他们自我保护的方法。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最佳平台。要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使幼儿园区域活动真正“活”起来,除以上措施之外,教师还需要经常做到:活动前用心想一想、动手做一做;
幼儿活动中仔细看一看、记一记;
活动结束巧设问题问一问。

参考文献:

[1]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D].人民日报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育处.

[3]学前教育研究[J].2008(四).

幼儿园安全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念;
课程游戏化建设;
幼儿教育;
实践活动;
发展进步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石与精髓,主张教育源于生活,要密切联系社会,不能脱离生活。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幼儿园师资条件、硬件资源、周边环境等千差万别,课程游戏化建设很难做到整齐划一,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是课程游戏化项目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契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的要求。本文以淮安市延安路幼儿园为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进行探究。

一、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游戏化教育内容设计

1.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幼儿教师要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意识,使生活教育与日常活动相互渗透,结合“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主题设计框架,制定幼儿学习发展目标,设计适宜有趣的学习内容,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幼儿共同商讨和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一日教育活动和主题探究活动相互补充下,幼儿的发展更全面、更均衡,能独立完成一些复杂任务,遇到困难时能积极面对并寻找解决办法。2.围绕节日设计教育内容。我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教师可将课程内容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开展环境创设活动、游戏活动、家园互动活动,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活教育。节日的教育价值不仅表现在认知方面,还体现在情感方面,通过节日教育,能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3.围绕季节、节气变化设计教育内容。每个季节大自然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景致,二十四节气综合了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等多方面知识。教师应紧扣季节变化,设计具体生动的教育内容,如围绕二十四节气教育主题,可带领幼儿探索大自然,观察季节轮回、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让幼儿获得丰富的体验和认知。此外,教师可与幼儿协作,共同布置环境,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节气独特的文化内涵,提升幼儿审美能力。4.围绕民俗文化设计教育内容。教师应根据幼儿能力及兴趣点,把传统民俗文化内容融入教育活动,让民俗发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促进幼儿发展。如大班可开展“温馨茶社”生活教育,在活动中,幼儿既能学习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又能认识各种各样的茶,还能体验温杯、醒茶、冲泡、赏茶、饮茶等过程。

二、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

1.利用幼儿园内部环境开展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内部环境,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内部环境资源,开展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例如,可利用种植园开展种植课程主题探索实践活动,让幼儿一起参与“春天适合种什么”的讨论,开展“大家一起来种植”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参与选种、播种、肥、浇水,对植物生长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幼儿在观察中,能感知到植物的生长速度不一样,同一时期种下去的植物,有的长得高,有的长得矮。这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让幼儿从生活中、书本中寻找答案。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带领幼儿学习测量方面的知识。通过种植课程主题探索实践活动,幼儿不仅能了解种植方面的知识,还能提升综合能力。2.利用幼儿园周边环境开展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幼儿园周边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生活教育资源,是开展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的载体。幼儿园周边环境千差万别,为幼儿园开展个性化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如何适应幼儿发展、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如目前各幼儿园开展的远足活动,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欣赏美景”这一基本目标,还应该深入思考,科学设计活动方案,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例如,本园地处京杭大运河畔,幼儿园附近有所在地区的地标建筑———淮安市大运河桥。在远足活动前,教师可针对远足需要带什么发放调查表让幼儿说说和画画,家长帮助记录。远足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沿着大运河风光带一路观赏,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叫运河、为什么要修建运河、修建运河用什么工具”等一系列问题。幼儿在游览过程中,能观察到各式各样的货船,包括船的构造、船在码头如何停靠等。行至淮安市大运河桥,教师可引导幼儿了解桥的造型和结构,在建造中使用了哪些材料。远足活动后,教师将幼儿在远足活动中的直观经验带到游戏中,让幼儿绘画“我设计的大桥”,并把桥的设计图投放到建构区,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搭建。

三、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游戏化材料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