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发布时间:2022-07-02 08:40:06   来源:工作计划    点击:   
字号: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打算项目

  “农业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课题

  申

 报

 指

 南

  农业部、国家林业局

 二○○六年十月

  第一部分

  申报须知

 一.项目组织部门和实施年限 本项目由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实施。实施期为 5 年,2006年 1 月 1 日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

 二.总体目标 农业基因资源是农业科学及其产业的全然和基础,是实现农业连续和跨过式进展,爱护国家粮食、生态安全和农村稳固的战略性资源。本项目以科学进展观和自主创新为指导,依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进展规划纲要》精神,针对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等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关键功能新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滞后、突破性新种质缺乏、特有基因资源流失严峻等问题,从国家科技进展总体布局动身,紧密结合经济进展和国家安全的需求,以农业优异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为主攻方向,开展了我国特有农林动植物基因资源分子身份证构建、优异基因源分析和突破性新种质制造及农业基因资源安全评判储存评判技术体系构建等方面的联合攻关。通过项目实施,解决农业基因资源利用中的关键问题,为农业基础研究和动植物育种提供科技支撑。

 三.申报课题 课题 1:水稻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课题 2:麦类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课题 3:玉米、高粱、粟类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课题 4:棉花、麻类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课题 5:豆类、油料、糖料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课题 6:园艺作物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课题 7:林木、花卉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课题 8:畜禽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评判利用研究; 课题 9:水产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评判利用研究; 课题 10:农作物基因资源安全储存评判关键技术研究。

 四.承担单位选择 按照公平、公平的原则,以“公布申报、评审择优”的方式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五.资金来源 本项目国家拨款 2800 万元。

 六.申报资格和要求 (一)申报单位的条件 1. 具有坚实的工作基础和较强的技术优势; 2. 拥有承担本项目研究任务的学科带头人和相对稳固的技术队伍,学科与梯队结构合理; 3. 具有开展此项工作所必需的资源材料、仪器设备、科研设施条件及运行治理体会

 (二)申请负责人的条件 1.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并有固定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年龄不超过 60 周岁(截止到 2006 年 10 月),无不良

 科研行为,从事相关研究或技术开发五年以上。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刻许多于本人工作时刻的 60%,国内工作时刻许多于 9 个月。

 2.所有课题申请人均不得参与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的申报,且只能主持申报一项本项目课题。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要紧申报人,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

 3.中央和地点各级政府公务员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事业单位(含研究机构)的专职治理人员参与课题研究时刻低于工作时刻60%的均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

 (三)申报要求 本项目要求以课题为单元进行申报。每份申报书要包含所申报课题的全部研究内容,并完成其所有技术经济指标。鼓舞跨部门、跨单位、多学科联合申请,联合申报单位总数不得超过 6 个。

 经形式审查,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专家评审。

 七.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申请文件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申请文件构成:

 (1)申请函

 (2)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3)课题申报书

 (4)课题预算书

  (5)附件(申请单位承诺函、联合申请合作协议、配套经费承诺函)

 3.课题预算书须单独装订,与申报书一并提交。编制要求参照《关于 2006 年国家科技打算项目(课题)预算治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财函[2006]12 号)(见科技部网站

 most.gov.cn)。

 4.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必须依照《申报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

 5.申报材料一式 15 份,要用 A4 纸、4 号仿宋字体打印、双面印刷,统一采纳羊皮纸(皮纹纸)封皮进行胶订,请勿用塑料封皮等其它装订方法。

 6.报送申请文件的截止日期:请各申报单位于 2006 年 10 月 30日 16 点前,将申报文件(包括申报文件电子版)报送到农业部科技进展中心项目治理处,以签收时刻为准,过时不再受理。受理单位对申报文件在邮寄过程中显现的遗失、延误或损坏不承担任何责任。

 联系人:林友华

  张新明

 电

 话:010—64195092

 65085602

 传

 真:010—65085602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 18 号楼 501 室 邮政编码:100026 电子信箱:kjzxxmch@agri.gov.cn

 第二部分

 申报课题的要紧研究内容与目标 题 课题 1 :水稻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研究内容: 1.水稻基因资源“分子身份证”构建:在“十五”攻关所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已通过表现型鉴定评判证明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虫、抗逆等特性且在水稻育种中有重要利用价值和前景的我国特有的水稻优异基因资源为研究对象,开展简单重复序列(SSR)等分子标记鉴定,构建“分子身份证”,并在 DNA 水平上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变异。

 2.水稻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对从我国特有和优异的地点品种、遗传材料、突变体等种质中挖掘的大粒、穗着粒密度(密、稀)、分蘖力(多蘖、少蘖)、低垩白、高直链淀粉、低直链淀粉、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抗条纹叶枯病、抗纹枯病、抗灰飞虱、抗褐飞虱、抗旱、耐冷、耐盐、耐碱、氮高效、磷高效、高复原力、高蛋白、高微量元素等优异水稻基因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阐明相应功能基因的遗传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价值,从中挖掘新基因,并进行定位和分子标记。

 3.水稻优异种质创新利用:利用常规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手段,以优异野生资源、地点品种、突变体等为供体,制造具有大穗、大粒、优质(低直链淀粉、低垩白、低糊化温度、软胶稠度)、抗病(稻瘟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纹枯病)、抗虫(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稻纵卷叶螟)、抗逆(旱、冷、盐、碱、酸、热)、土壤养分高效利用(N、P)、抗衰老、谷秆两用、高蛋白、高赖氨酸、

 高微量元素(Fe、Zn、Se 等)、功能性(高γ-氨基丁酸、低谷蛋白等)等优异性状中至少 2 个优异性状的原始材料、基础研究材料和可为育种家利用的水稻新基因资源。对挖掘的新基因和制造的优异新种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登记爱护。

 研究目标及要紧经济指标:

 1.利用 72 个以上微卫星标记(在每个连锁群选择 6~8 个标记),构建 330 份水稻基因资源“分子身份证”,并在 DNA 水平上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变异。

 2.对 21 份我国特有和优异的地点品种、遗传材料、突变体等种质进行基因源分析,阐明相应功能基因的遗传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价值,从中挖掘新基因 3~5 个,并进行定位和分子标记。

 3.制造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虫、抗逆、土壤养分高效利用、抗衰老、谷秆两用、高蛋白、高赖氨酸、高微量元素、功能性等优异性状中至少 2 个优异性状的原始材料、基础研究材料和可为育种家利用的水稻新种质 24 份。其中,每份新种质所携带的优异基因中至少有 1 个未被或专门少被育种家所利用;同时,对所有创新种质在适当的地点进行集中展现,并由有关育种和资源方面的专家进行现场验收。

 4.申报成果 1~2 项和专利 1~2 项。

 5.发表学术论文 15 篇以上,培养研究生 10 名以上。

 经费安排

 本课题安排国家科技支撑打算经费 410 万元。

  题 课题 2 :麦类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研究内容:

 1.小麦基因资源“分子身份证”构建。在“十五”攻关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通过表现型评判证明具有重要价值且为我国特有和优异的地点品种、稀有种等小麦基因资源为对象,通过蛋白质电泳和简单重复序列(SSR)等分析,建立“分子身份证”,并在蛋白质和 DNA 水平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变异。

 2.小麦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对从我国特有和优异的地点品种、稀有种与创新种质中挖掘的多花多粒、优异谷蛋白亚基、抗蚜虫、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优异小麦基因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阐明相应功能基因的遗传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价值,从中挖掘新基因,并进行定位和分子标记。

 3.小麦种质创新利用研究。通过向栽培种转移野生种的外源优异基因、分子检测等,今后自冰草(丰产、抗白粉病和抗旱基因)、野生二粒小麦(高蛋白质含量、抗白粉病和条锈病基因)、黑麦(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基因)、中间偃麦草(矮秆、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基因)等物种中的优异基因转入一般小麦,制造具有高产、专用(如面包、面条、馒头、糕点的品质达到 GB/T17320 标准)、抗病、抗逆等优异性状中至少 2 个优异性状的原始材料、基础研究材料和可为育种家利用的小麦新种质。对挖掘的新基因和制造的优异新种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登记爱护。

 4.大麦种质创新利用研究。采取物理诱变和外源(玉米)DNA

 无载体直截了当导入的方法,产生矮秆、高蛋白质、高β-葡聚糖和大穗分枝等各种特异突变体,通过进一步对突变基因实施遗传背景改良,制造大麦新优异种质。

 研究目标及要紧经济指标:

 1.构建 330 份我国特有和优异的地点品种、稀有种等小麦基因资源“分子身份证”,并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变异。

 2.对 21 份我国特有和优异的小麦地点品种、稀有种与创新种质基因源进行分析,阐明相应功能基因的遗传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价值,从中挖掘多花多粒、优异谷蛋白亚基、抗蚜虫、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新基因 3~5 个,并进行定位和分子标记。

 3.制造具有高产、专用、抗病、抗逆等优异性状中至少 2 个优异性状的原始材料、基础研究材料和可为育种家利用的小麦新种质 24份。其中,每份新种质所携带的优异基因中至少有 1 个未被或专门少被育种家利用;同时,对所有创新种质在适当的地点进行集中展现,由有关育种和资源方面的专家进行现场验收。

 4.创新下列大麦优异种质 3 份:高蛋白、高赖氨酸、高β-葡聚糖种质(蛋白质含量≥16%,赖氨酸含量≥0.5%,β-葡聚糖含量≥8%);分枝特大穗种质(穗分枝、穗粒数 150-200 粒,单穗粒重 3-5克);高浸出率啤酒大麦优异种质(无水麦芽浸出率≥80%)。

 5.申报成果 1~2 项和专利 1~2 项。

 6.发表论文 10 篇以上,培养研究生 10 名以上。

 经费安排

 本课题安排国家科技支撑打算经费 430 万元。

  题 课题 3 :玉米、高粱、粟类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研究 内容:

 1.玉米优异基因资源“分子身份证”构建。在“十五”攻关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已通过表现型评判证明具有重要价值自交系和我国特有的优异、稀有地点品种等玉米基因资源为对象,利用 SSR 分子标记等技术,建立“分子身份证”,并在 DNA 水平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变异。

 2.玉米、高粱、粟类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在分子上对已选择出的表现突出或具有专门用途的玉米、高粱、谷子优异种质资源进行分析,阐明相应功能基因的遗传特性以及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价值,并进行定位和分子标记,挖掘新基因。

 3.前瞻性玉米、粟类种质创新。针对育种与生产进展需求,玉米方面,通过热带野生种质基因导入、玉米近等基因导入、诱变、分子标记辅助等技术相结合,在高配合力的前提下,创新具有高度抗逆(抗病虫、耐密、氮磷高效利用)、优质、专用或产量相关性状优异(大粒、高容重)等两个以上优异性状、并能为育种利用的新种质。粟类方面通过向栽培种转移野生种的外源优异基因、分子检测等,今后自狗尾草(抗除草剂基因、耐旱基因)、野糜子(耐旱、大粒新基因)物种中的优异基因转入谷子与粟稷,并通过与已选择获得的抗黑穗病、白发病等优异基因进行整合,制造具有专门多抗等优异性状的原始材料、基础研究材料和可为育种家利用的粟类新种质。对挖掘的新基因和制造的优异新种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登记爱护。

 研究目标及要紧经济指标:

 1.构建 270 份玉米基因资源“分子身份证”,建立其相应的指纹图谱,并在 DNA 水平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变异。

 2.对“十五”攻关选择出的被证明是表现突出或具有专门用途的15 份玉米优异基因资源(高抗青枯病、丝黑穗病、褐斑病、具有与产量性状紧密相关性状等)、1 份高粱高抗丝黑穗病优异基因资源、2 份谷子优异基因资源(1 份显性不育材料、1 份显性雄性不育上位复原材料)的进行基因型检测,阐明相应功能基因的遗传和生理生化特性,并进行定位或分子标记,挖掘新基因 3~5 个。

 3.种质创新 21 份。包括在高配合力的前提下,制造具有玉米高产、专用、抗病、抗逆等优异性状中至少两个优异性状的原始材料、基础研究材料和可为育种家利用的玉米新基因资源 18 份;创新高度抗旱、耐密(HR)谷子种质 1 份和具有高配合力、携带显性抗除草剂基因、黑穗病的优良复原系 1 份;创新出抗旱(R)、大粒高蛋白(千粒重 7 克,蛋白质 15%以上)适合旱地黍稷育种利用的种质材料 1 份。要求创新的新种质所携带的优异基因中至少有 1 个未被或专门少被育种家利用,同时,对所有创新种质在适当的地点进行集中展现,由有关育种和资源方面的专家进行现场验收。

 4.申报成果 1~2 项和专利 1~2 项。

 5.发表论文 10 篇以上,培养研究生 10 名以上。

 经费安排

 本课题安排国家科技支撑打算经费 320 万元。

 题 课题 4 :棉花、麻类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研究内容:

 1.棉花、麻类基因资源“分子身份证”构建。在“十五”攻关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通过表现型评判证明具有重要价值且为我国特有的陆地棉地点品种、近年创新的优质纤维和大铃棉等优异基因资源为对象,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等分析技术,建立“分子身份证”,在 DNA 水平阐明其遗传多样性特点,并建立棉花、麻类基因资源的分子身份证构建技术体系。

 2.棉花、麻类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对从我国特有的栽培种与野生棉血缘种质中挖掘的大铃、纤维细、比强度高、纤维长度长、棕色纤维、抗病虫性、抗盐碱等优异基因资源,以及从红麻和苎麻种质中挖掘的高抗红麻炭疽病、高抗青枯病、高抗苎麻根腐线虫病等优异基因资源,进行农艺经济性状、遗传、分子生物特性等分析,阐明相应功能基因的遗传和生理生化特性,明确每份种质的目标性状及其基因源;同时从中挖掘与优质、抗病虫、棕色纤维、大铃、高衣分等紧密连锁的新基因,并进行定位和分子标记。

 3.棉花、麻类种质创新。综合应用远缘杂交、细胞工程、转基因技术、诱变等技术手段,对种间杂交材料和转基因抗虫棉进一步改造加工,制造具有抗棉铃虫、优质(纤维长、强度高、细度好)、抗黄萎病、抗逆(旱、盐)、早熟、高衣分、大铃和特用(如有色棉、鸡脚叶、矮杆)等性状中至少 2 个优异性状的棉花新种质;制造优质(束纤维支数高、单纤维支数高、长麻率高)、抗病(红麻炭疽病、红麻

 根结线虫病、黄麻黑点炭疽病、苎麻花叶病、亚麻立枯病)等性状的红麻、苎麻、亚麻、黄麻新种质。

 研究目标及要紧经济指标:

 1.构建 100 份我国特有陆地棉地点品种、近年创新的优质纤维和大铃棉等优异基因资源和 30 份我国特有麻类基因资源“分子身份证”,并使多样性的等位基因位点尽可能覆盖所有连锁群,以保证其成为每份种质分子身份证的特性。

 2、阐明具有优异性状的我国特有 8 份棉花和 2 份麻类作物的功能基因的遗传和生理生化特性,评判其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价值;从中挖掘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基因 3~5 个,明确每份种质的目标性状及其基因源,并进行定位和分子标记。棉花优异性状包括大铃、矮杆、高衣分、纤维细、比强度高、纤维长度长、棕色纤维、抗黄萎病、抗盐碱、早熟等。麻类优异性状包括高抗炭疽病(红麻)、抗倒伏(红麻)、高抗青枯病(苎麻)、高抗根腐线虫病(苎麻)等。

 3、创新种质 12 份。其中棉花创新种质 8 份、麻类作物创新种质4 份。棉花、麻类作物创新种质的优质、抗病、抗逆、特用等性状指标应高于目前大面积栽培品种的 15%以上,每份新种质所携带的优异基因中至少有 1 个未被或专门少被育种家利用;同时,对所有创新种质在适当的地点进行集中展现,由有关专家进行现场验收。各种作物创新种质具体指标:

 棉花创新种质至少具有下述优异性状中的 2 个。高抗棉铃虫(蕾铃受害减退率80%)、优质(HVICC 标准:纤维长度 32mm,纤维强度33.6cN/tex)、长纤维(长度 33mm 以上)、高强纤维强度(比强度

 37cN/tex(HVICC 标准)左右)、矮杆(株高 60 厘米左右)、抗病(黄萎病病指 15%以下)、抗旱(土壤含水量 3%时棉花成活率 90%左右)、耐盐碱(土壤含盐量 0.4%时出苗率 85%以上)、早熟(生育期 100 天以内)、大铃(铃重8 克)、高衣分(43.0%以上)、有色棉(纤维为棕色或绿色,且纤维色泽稳固),优质棕色彩色棉(HVICC 标准:纤维长度30mm,强度 32cN/tex 左右)等。

 红麻创新种质应具有优质(纤维支数>300 支, 纤维长>2.9mm)、抗病、光钝感、高产等特点; 黄麻创新种质应具有特优质(纤维支数>450 支)、高抗黄麻炭疽病或黑点炭疽病的圆果种; 亚麻创新种质应具有纤维强力高、抗病、光钝感等 3 种突出性状; 苎麻创新种质应具有超细度、高产、抗病等 3 种突出性状。

 4、申报成果 1~2 项和专利 1~2 项。

 5、发表学术论文 10 篇以上,培养人才 10 名以上。

 经费安排

 本课题安排国家科技支撑打算经费 220 万元。

 题 课题 5 :豆类、油料、糖料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研究内容:

 1、大豆基因资源“分子身份证”构建。在“十五”攻关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通过表现型评判证明具有重要价值且为我国特有和优异的地点品种、野生种等大豆基因资源为对象,利用蛋白质

 或 DNA 等分析技术,建立“分子身份证”,并在蛋白质和 DNA 水平阐明其遗传多样性特点。

 2、大豆和油菜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对我国特有和优异的栽培种与野生种中挖掘的抗病(抗大豆胞囊线虫病、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等)、耐逆(大豆耐盐、大豆耐旱)、优质(大豆高蛋白、大豆高油、油菜高油、油菜低粗纤维等)等优异基因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阐明相应功能基因的遗传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价值;对挖掘的优异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和定位。

 3、豆类、油料、糖料种质创新研究。

 大豆种质创新研究:利用诱变、种间杂交等技术,将未被利用的野生种(高蛋白质含量、耐旱、耐盐、抗大豆胞囊线虫病、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栽培种(高油、耐盐、耐旱、高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等)的优异基因转入育成品种中,建立优异基因转移的技术体系,制造含有优质、抗病、耐逆等优异性状的原始材料、基础研究材料和可为育种家利用的大豆新种质。制造的新种质,将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登记爱护。

 食用豆类种质创新研究:利用诱变、远缘杂交等技术,培养兼抗病虫害、株型合理等优异性状突出的食用豆类新种质。制造的优异新种质,将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登记爱护。

 油菜种质创新研究:综合利用物理和化学诱变、细胞工程等技术,制造油菜育种和生产急需的优质(高油、低纤维、新型黄籽)、多抗(高抗菌核病、抗倒伏、耐裂角、耐迟播和免耕、耐储藏)、营养高效(水

 高效、肥高效)、新型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等优异性状新种质。对挖掘的新基因和制造的优异新种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登记爱护。

 花生种质创新利用研究:制造具有优质、抗病、耐贮型花生新种质。

 芝麻种质创新研究:将常规杂交转育与细胞工程、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制造育种上可利用的有价值的优质、抗病、抗逆等优异新种质。

 蓖麻种质创新研究:制造优质、抗病、耐逆蓖麻优异新种。

 甜菜种质创新研究:制造优质、抗病的甜菜新种质。

 甘蔗种质创新研究:创制含有新的野生血缘的抗锈病甘蔗新种质。

 研究目标及要紧经济指标:

 1、构建 270 份我国特有和优异的地点品种、野生种等大豆基因资源“分子身份证”,并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变异。

 2、对我国特有和优异的栽培种与野生种的 18 份大豆和 2 份油菜种质进行基因源分析,阐明其优异性状的的功能基因的遗传和生理生化特性,评判其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价值;从中挖掘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基因 3~5 个,并进行定位和分子标记。大豆优异性状包括优质(油分含量>23%、蛋白质含量>46%、蛋白和脂肪双高蛋白质与油分总量>64%、蛋白质亚基缺失、不含过敏蛋白、不含脂肪氧化酶等)、抗病虫(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流行株系和强毒株系、高抗大豆胞囊线虫病不同生理小种、抗大豆锈病≤2 级、抗大豆菌核病≤2 级、抗大豆食心虫 1 级、抗大豆蚜虫 1 级、抗大豆烟粉虱≤2 级等)、耐逆(耐

 旱 1 级、耐盐 1 级)、高产相关性状(矮杆(株高<60cm)、大粒(百粒重>30 克)等)。油菜的优异性状包括高油(含油量>50%)和低纤维(粗纤维<7%)。

 3、制造具有优质、抗病(虫)、抗逆、高产、高效、专用等优异性状中至少 2 个优异性状的原始材料、基础研究材料和可为育种家利用的大豆新种质 18 份、食用豆新种质 7 份、油菜新种质 4 份、花生新种质 3 份、芝麻新种质 2 份、蓖麻新种质 1 份、甜菜新种质 1 份、甘蔗新种质 1 份。每份新种质所携带的优异基因中至少有 1 个未被或专门少被育种家利用。所有创新种质需在适当的地点进行集中展现,由有关育种和资源方面的专家进行现场验收。

 各作物具体指标如下:

 大豆:优质包括高油(油分含量>23%)、高蛋白(蛋白质含量>46%)、蛋白和脂肪双高(蛋白质与油分总量>64%,不含胰蛋白酶抑制剂、不含过敏蛋白、不含脂肪氧化酶等。抗病虫包括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流行株系和强毒株系、高抗大豆胞囊线虫病不同生理小种、抗大豆锈病(1 级)、抗大豆菌核病(1 级)、抗大豆食心虫(1 级)、抗大豆蚜虫(1 级)、抗大豆烟粉虱(1 级)等。耐逆包括耐旱(1 级)、耐盐(1级)等。

 食用豆类(蚕豆、豌豆、绿豆、小豆、菜豆、木豆):抗锈病、籽粒性状优良、株型紧凑且小叶窄椭圆的蚕豆新种质 1 份;高抗白粉病、籽粒性状优良、硬秆半无叶株型的豌豆新种质 1 份;抗碳疽病、籽粒性状优良、矮秆直立的菜豆 1 份;抗豆象、直立且单株荚果成熟一致的绿豆新种质;抗锈病、籽粒性状优良、矮秆直立的小豆新种质

 1 份;木豆 CMS 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复原系 1 套;食用豆雄性不育系 1 份。

 油菜:优异性状包括优质(含油量>50%、类胡萝卜素总量>8.5mg/100g、粗纤维含量<6.5%、油酸含量>75%、亚麻酸<3%、芥酸<1%、硫苷<20μmol/g)、抗病虫(高抗菌核病、高抗病毒病、高抗霜霉病、高抗菜青虫、高抗小菜蛾)、耐寒、耐储藏(60℃高温储存 120 天,发芽率>60%)、雄性不育(具有 moricandia 等异源细胞质,不育性完全)、适合机械化栽培(耐迟播 15-30 天、中矮杆(株高 160厘米左右)、高抗倒伏、高耐裂角)。

 花生:具有抗病(按 5 级标准根腐病、抗茎腐病和青枯病抗性达“抗”以上,按 9 级标准锈病和叶斑病抗性达“抗”以上,黄曲霉侵染率低于 30%)、优质(油/亚比达 1.8、高含油量(达 56%以上)、高油酸含量(达 60%以上)、耐逆(耐贮型、耐旱)(高抗)、高经济性状(荚果大(百果重 250g 以上)、出仁率高(80%以上))等 2 个优异性状。

 芝麻:具有优质(含油量>57%、木酚素含量>1%)抗病(高抗茎点枯病、抗枯萎病)、高抗济性状(单株蒴果数>120 个,千粒重>3.0g)等 2 个优异性状。

 蓖麻:高含油量(种子含油量>52%)、抗灰霉病(发病率<10%)。

 甜菜:抗褐斑病和丛根病或根腐病。

 甘蔗:具有斑茅或滇蔗茅血缘并抗锈病。

 4、申报成果 1~2 项,申报专利 1~2 项。

 5、发表学术论文 10 篇以上,培养人才 10 名以上。

 经费安排

 本课题安排国家科技支撑打算经费 340 万元。

 题 课题 6 :园艺作物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研究内容:

 1、园艺作物基因资源“分子身份证”构建。在“十五”攻关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已通过表现型评判证明具有重要价值且为我国特有和优异的白菜、萝卜、黄瓜、梨、桃、茶的地点品种、稀有种等基因资源为对象,通过 SSR、SRAP 等指纹分析、图像识别和信息化处理,建立“分子身份证”,并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和特异性。

 2、园艺作物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对从我国特有和优异的地点品种与稀有种中挖掘出的抗小菜蛾小白菜、抗霜霉病大白菜、抗 TuMV甘蓝、抗 TuMV 萝卜、抗灰霉病番茄、具复原基因甜椒、抗青枯病茄子、抗黑星病黄瓜、高胡萝卜素胡萝卜、耐低温糖化马铃薯等优异基因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阐明相应功能基因的遗传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价值,从中挖掘新基因,进行定位或分子标记。

 3、园艺作物种质创新利用研究。综合应用远缘杂交、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诱变等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通过重要性状的外源优异基因转移、优异基因聚合等途径,制造适合鲜食、加工、出口或设施栽培要求,具有优质、抗病(虫)、抗逆、高产、高效、专用等至少 2 个优异性状突出的蔬菜、西瓜、薯类、果树、茶树、桑树原始

 材料、基础研究材料和可为育种家利用的新基因资源。对挖掘的新基因和制造的优异新种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登记爱护。

 研究目标及要紧经济指标:

 1、构建我国特有和优异的 40 份大白菜、40 份小白菜、20 份萝卜、20 份黄瓜、10 份梨、10 份桃、10 份茶基因资源“分子身份证”,并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和特异性。

 2、对 10 份新的蔬菜优异基因资源(抗小菜蛾小白菜、抗霜霉病大白菜、抗 TuMV 甘蓝、抗 TuMV 萝卜、抗灰霉病番茄、具复原基因甜椒、抗青枯病茄子、抗黑星病黄瓜、高胡萝卜素胡萝卜、耐低温糖化马铃薯各 1 份)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型检测,阐明相应功能基因的遗传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价值,进行定位或分子标记,挖掘新基因 3~5 个。

 3、制造具有优质、抗病(虫)、抗逆、高产、高效、专用等优异性状中至少 2 个优异性状的原始材料、基础研究材料和可为育种家利用的蔬菜创新种质 20 份、薯类创新种质 6 份、果树创新种质 7 份,茶树创新种质 2 份,桑树创新种质 1 份。其中,每份新种质所携带的优异基因中至少有 1 个未被或专门少被育种家利用;同时,对所有创新种质在适当的地点进行集中展现,由有关育种和资源方面的专家进行现场验收。

 各作物具体指标如下:

 小白菜新种质 2 份:低硝酸盐(对比耐热 605 和上海青,硝酸盐含量≤785mg/kg),具萝卜 CMS(不育性率和不育度 100%)、黄化和蜜腺正常。抗虫(苗期人工接种感虫指数≤40),耐热(田间 32℃以

 上无热害症状或苗期热害指数≤35.0),抗病毒(苗期人工接种 TuMV病情指数<25)或根肿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15)。

 大白菜新种质 1 份:具甘蓝 CMS(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达到 100%),抗病毒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抗 TuMV 病情指数<25)。

 甘蓝新种质 1 份:耐热(成株 32℃高温热害指数≤35.0,结球率≥90%),优质(叶球紧实度 0.6 以上,球内中心柱长少于球高的1/2),耐裂球(晚收 5 天裂球率低于 10%),抗黑腐病(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15)、抗 TuMV(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15)。

 青花菜新种质 1 份:优质(花球浓绿紧密、花蕾细且平均、茎实心、球内无荚叶),抗黑腐病(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15),耐贮(在0℃可贮藏 10~15 天)。

 萝卜新种质 3 份:高干物质(干物质含量≥8%鲜重),高糖(还原糖含量≥2.8%鲜重,优于“干理想大根”,适合腌制或糖制加工。耐低温(幼苗在短期-1~-2℃的温度下的寒害指数≤35),耐抽薹(长期 13℃条件下不抽薹),优质(还原糖≥2.5%鲜重),抗黑腐病(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15),适合鲜食。耐热(在 40℃温度下幼苗及肉质根膨大前的植株能正常生长、在 32℃温度下能正常形成肉质根,抗黑腐病(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15,田间病圃鉴定发病率≤30%,病情指数≤5%),适合鲜食。

 番茄新种质 1 份:抗细菌性斑点病(符合行业标准),抗枯萎病(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20),抗 ToMV(人工接种对 1、2 株系病情指数<10),抗叶霉病(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20)。

 茄子新种质 2 份:抗枯萎病(人工接种病情指数<45、耐黄萎病

 (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40)、耐低温(在短期最低温度 15℃能结实)。抗枯萎病(人工接种病情指数<45)、单性结实强(不授粉受精的座果率占正常授粉座果率的比率≥60%)。

 甜椒新种质 1 份:抗 TSWV(符合行业标准)、抗 TMV L4(人工接种病情指数<20)、中抗 CMV(人工接种病情指数≤25)或中抗疫病(人工接种病情指数≤25)。

 黄瓜新种质 2 份:高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含量高于 0.2mg/100g或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5mg/kg,抗枯萎病(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30)、抗细菌性角斑病(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35)、抗白粉病(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30%)、抗霜霉病(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30)。抗南方根结线虫(苗期人工接种病级指数≤2.0),抗蔓枯病(符合行业标准),抗霜霉病(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30),抗 CMS(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15)。

 西瓜新种质 1 份:高抗西瓜枯萎病(鉴定死苗率<30%),产量高(平均单瓜重≥5kg),品质优(果肉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

 胡萝卜新种质 2 份:雄性不育(不育率和不育度达 100%),高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含量 150mg/kg 鲜重以上),高总糖(8%以上)或高干物质(15%以上)。

 生姜新种质 1 份:抗叶斑病(符合行业标准)、耐姜瘟病(符合行业标准)、高产(较目前主栽品种增产 10%以上)。

 莲藕新种质 1 份:高淀粉(淀粉含量>13%鲜重)、高蛋白质(蛋白质含量>2.3%鲜重)。

 大蒜新种质 1 份:优质(鳞茎头结实饱满、鳞芽形状规则、大小

 平均),鳞茎大(直径≥5cm),抗叶枯病(符合行业标准)、锈病(符合行业标准)。

 木薯新种质 2 份:高淀粉(淀粉率>32%)、抗寒(抗寒性优于对比华南 124)、高抗叶斑病(病情指数小于 0.2)。糯性(直链淀粉含量≥8%,)、高淀粉(总淀粉率>32%)、抗寒(抗寒性优于对比华南 124)。

 甘薯新种质 2 份:优质(胡萝卜素含量≥8mg/100g 鲜薯),抗病毒病(符合行业标准)、根腐病(符合行业标准)、黑斑病(符合行业标准),产量不低于现有主栽品种。耐盐(田间耐盐性达 1%、在 1%含盐量的土壤中,鲜薯产量比对比品种徐薯 18 高 10%。),抗茎线虫病(相对病情指数<40%)。

 马铃薯新种质 2 份:炸条或炸片种质 1 份,耐低温糖化(薯块收成后还原糖含量低于 0.2%,4 度低温贮藏 3 个月还原糖含量低于0.25%),优质(油炸色泽和薯形符合炸片炸条要求,芽眼浅,薯肉白色。比重大于 1.080,淀粉分布平均),抗抗马铃薯 X 和 Y 病毒(温室接种鉴定病情指数<10)、田间兼抗晚疫病,产量比当地主栽品种高10%。抗病毒病、兼抗晚疫病、高产的食品加工用马铃薯新种质 1 份。淀粉加工用中早熟种质 1 份,淀粉含量 16%以上或晚熟种质淀粉含量18%以上,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小于 30%,粒径大于 35um,糊化温度低于 68℃,峰值粘度 1000BU 以上,芽眼浅,田间抗晚疫病(抗级为 1级),兼抗病毒病(PVX、PVY 及 PLRV)一种,淀粉产量比当地主栽品种高 10%或相当。

 苹果新种质 1 份:优质(果形指数≥0.85)、大果(平均单果重≥230g)、抗寒(超过元帅)、抗果实轮纹病(超过元帅)。

 梨新种质 2 份:株型矮化(株高相当于对比的 65%左右)、亲和性良好(作砧木与品种接口上下平滑,无大小脚现象)、抗盐碱(盐害指数≤49)、抗梨黑星病(较对比鸭梨)。大果(平均单果重≥350g),优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抗梨黑星病(较对比鸭梨)的三倍体。

 桃新种质 1 份:高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大果(平均单果重≥130g)、抗裂果(不裂果)油蟠。

 葡萄新种质 1 份:抗寒(抗寒性状超过对比砧木品种贝达和北醇)、耐瘠薄(抗旱性状与对比北醇相当)。

 柑橘新种质 1 份:优质(可溶性固形物 11.0%以上,酸 1.0%以下)、无核或少核(种子 0~3 粒/果)、易剥皮、丰产(成熟期在 12 月以后,平均单果重≥150g 以上)。

 杏新种质 1 份:硬肉(鲜食成熟期去皮硬度 3kg/cm2 以上)、味浓(具有中国华北杏品种群的浓郁香味特点)、耐贮藏(室温下可贮藏7 天以上)。

 茶新种质 2 份:低咖啡碱(咖啡碱含量≤1.0%)、高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含量达到 15%)。高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含量达到17%),制茶品质优(优于红茶对比英红 1 号或黔湄 419)。

 桑新种质 1 份:无籽(三倍体)、优质(可溶性固形物 10%以上,可溶性糖 8%以上)、高产(单果重比绿椹子提高 15%以上)红果果用桑 4、申报成果 1~2 项和专利 1~2 项。

 5、发表学术论文 10 篇以上,培养人才 10 名以上。

 经费安排

 本课题安排国家科技支撑打算经费 350 万元。

 题 课题 7 :林木、 花卉 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研究内容

 1、种质资源基因分布及频率模型研究。研究树种内群体间全域基因、广域基因、局域基因和特有基因的基因局域性分布及其频率和规律,指导林木树种遗传多样性评判及用于群体遗传标记性的识别。通过研究绘制枫香、白皮松、蒙古栎等树种群体 4 类基因分布及频率图式,指导遗传多样性储存及构建核心种质。

 2、树种优异基因资源分析与挖掘。1)树种优异基因资源分析。运用枫香、紫荆、白皮松、粗枝云杉等典型树种做试材,研究(群体/个体的)表型、同工酶、DNA 标记等遗传差异与表征,并将三种方法耦合研究。剖析基因资源的遗传变异与模式,探究基因分析技术,选择不同类型的优异基因资源。应用统一的遗传多样性样本组合,三种方法测定分析和遗传多样性综合量化评判与模拟,进行树种遗传变异及其优异基因资源分析,用于优异基因资源选择评判。2)树种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在基因资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关联分析和测评,挖掘数个分别代表适应抗逆、速生丰产、环境复原和观赏价值高的基因资源。

 3、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研究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关键性技术,提高优异种质的繁育率,突破优异种质选择、扩繁、推广的关键技术环节。1)优异种质创新利用。测定评判举荐优异种质以

 及马尾松强化加密种子园,提高综合增益。直截了当为生态环境林、工业原料林、经济林、花卉等提供优异种质,用于林木育种或举荐于良种生产,促进林业可连续进展和生态环境治理。2)灌木树种种质资源储存技术创新研究。重点创新研究我国灌木种质资源的有效储存技术。选择代表性灌木树种,建立灌木树种种质资源的有用储存技术体系。

 4、中国名花基因资源“分子身份证”构建。在“十五”攻关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为我国特有的紫薇、菊花、梅花、百合等基因资源为对象,通过 SSR、SRAP 等指纹分析、图像识别和信息化处理,建立“分子身份证”,并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和特异性。

 5、花卉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对从我国特有和优异花卉种类如垂枝紫薇、香花紫薇、抗寒梅花、香花抗病百合、香型抗寒抗旱菊花等的优异基因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阐明相应功能基因的遗传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价值,从中挖掘新基因,进行定位或分子标记。

 6、花卉种质创新利用研究。综合应用远缘杂交、辐射诱变、化学诱变及生物工程等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通过重要性状的外源优异基因转移、优异基因聚合等途径,制造具有高观赏性、花期较长、抗性强、花色鲜艳、花具芳香紫薇、百合、菊花、梅花等的原始材料。对挖掘的新基因和制造的优异新种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登记爱护。

 研究目 标及要紧经济指标:

 1、选用枫香、紫荆、白皮松、粗枝云杉、蒙古栎等 4-5 个重点

 树种,每树种抽样全分布区 11(8-14)个群体,每群体抽样有效个体 30(27-33)株,或 30 个家系及其子代 24 个(22-28)个体,构建树种内遗传多样性样本。对应进行表型、同功酶、DNA 标记三种方法的测定:表型每性状重复测定 30 次,同功酶配合选择 10(7-13)个酶系统,DNA 标记有效谱带 27 个左右。平均每个树种采纳 3种方法获得 267 万个原始数据,经统计分析和模拟,获得捕捉曲线或数学模型。据此揭示重点树种种质资源基因分布及频率模型。通过研究绘制枫香、白皮松、蒙古栎等树种群体 4 类基因分布及频率图式,指导遗传多样性储存及构建核心种质。凭借基因局域性和基因频率操纵指标,探究研制 2 个树种至少 20 个群体的基因图谱。

 2、在林木种质资源以往近 20 年攻关积存基础上,通过对运用11 套储存模式建立的近 70 个树种 4000 亩储存林及马尾松强化加密种子园的动态测定与选择,初选优异种质 110 份,结合多地点的遗传多样性(G)与环境条件(E)交互作用(G×E)量化测定,评判与选择优异基因(型),显著地提高精度并减少误差。研究获得 3 个树种地理空间上的群体基因特有程度,标记出3个树种特有基因9个以上。

 3、将表型测定与基因(型)局域性对应分析。依照不同利用方向选择对应的表型评判指标,分别评判出适用于园林绿化、速生丰产造林及生态环境林建设的优异基因(型)。共获得优异基因(型)11份,其中丁香、紫荆等灌木优异基因(型)2-3 个,综合增益提高30%左右。据此将提高适应性与生产力二者配合选择的效率。

 4、研究攻克优异种质资源的繁育“瓶颈”,采纳微繁或及种子催熟等有用配套技术,提高优异种质增殖率或繁育率 50%以上。拟改善

 优异种质的适合度与稳固性优化效应。

 5、构建我国特有和优异的 25 份紫薇、50 份菊花、40 份梅花、40 份百合基因资源“分子身份证”,并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和特异性。

 6、对 6 份新的花卉优异基因资源(垂花紫薇、香花紫薇、芳香菊花、抗旱菊花、抗寒香花杏梅、抗病百合)进行遗传分析,阐明相应功能基因的遗传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价值,进行定位或分子标记,挖掘新基因 1-2 个。

 7、制造制造具有高观赏性、花期较长、抗性强、花色鲜艳、花具芳香紫薇、垂枝紫薇种、矮型紫薇种质;光周期不敏锐型菊花种质;能耐—25C香型杂种梅花及一年两次开花百合等的原始材料或可为育种家利用的花卉创新种质 23 份、紫薇创新种质 6 份、菊花创新种质8 质份,梅花创新种质 3 份,百合创新种 6 质份。其中,每份新种质所携带的优异基因中专门少被育种家利用。申请新品种爱护 4~5 个。

 8、申报成果 1~2 项。发表学术论文 10 篇以上,培养人才 10 名以上。

 经费安排

 本课题安排国家科技支撑打算经费 260 万元。

 题 课题 8 :畜禽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评判利用研究 研究内容: :

 1、畜禽基因资源“分子身份证”构建。以我国特异的猪、鸡和绵羊基因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 SSR 标记,进行分子检测,建立特异猪、鸡和绵羊基因资源的指纹图谱。

 2、畜禽基因资源挖掘。在对已知阻碍我国优良地点猪、鸡和绵羊品种矮小、肉质和风味、生长发育、繁育、抗病的活体、离体培养物基因资源进行验证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优异特性的猪、鸡和绵羊种质为基因源,进行基因型检测和等位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并进行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挖掘优良、抗逆和抗病等新基因,挖掘可利用于分子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

 3、优良畜禽遗传资源创新。优良性状、抗逆和抗病等基因与各类离体培养物有机结合,采纳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将已挖掘的优异猪、鸡和绵羊基因制备含有优良性状、抗逆和抗病等基因的各类克隆化离体培养物,获得具有在育种中有重要价值的新型畜禽基因资源。

 4、畜禽基因资源新型安全储存方法研究。以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为支撑,通过技术移植、改进、组装和创新等途径,在活体、各类离体培养物和分子等层面,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基因资源新型安全储存方法和核心技术。

 研究目标及要紧经济指标:

 1、以 7 个我国特有的猪、鸡和绵羊基因资源(包括五指山微型猪的矮小、北京油鸡的优质风味、藏鸡的抗病、滩羊的优良裘皮、多玛绵羊的耐高寒、乌珠穆沁绵羊的多脊椎、小尾寒羊的高繁育力等绵羊)为研究对象,利用 90 个 SSR 标记,进行相应的指纹图谱分析,阐明这些基因资源中 SSR 标记多态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基因多样性等,构建相应的遗传信息数据库。

 2、完成猪矮小、鸡优质风味、鸡抗病、绵羊优良裘皮、绵羊耐高寒、绵羊多脊椎、绵羊高繁育力等优异基因资源的基因型检测,阐

 明其遗传特性或生理生化特性,并进行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挖掘新基因 7~10 个,挖掘可利用于分子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 10~20 个。

 3、制备含有矮小猪、优质风味、抗病鸡、优良裘皮、绵羊耐高寒、绵羊多脊椎、高繁育力绵羊等基因的各类克隆化离体培养物,获得猪矮小新基因种质 1~2 个、鸡优质风味新基因种质 1~2 个、鸡抗病新基因种质 1~2 个、绵羊优良裘皮新基因种质 1~2 个、绵羊耐高寒新基因种质 1~2 个、绵羊多脊椎新基因种质 1~2 个、绵羊高繁育力新基因种质 1~2 个。

 4、研究提出畜禽基因资源体细胞、干细胞储存的关键技术和技术体系,提出畜禽基因资源储存有效性的评判指标。

 5、申报成果 1~2 项。发表论文 15~20 篇,其中 SCI 收录 4~5篇。

 经费安排

 本课题安排国家科技支撑打算经费 130 万元。

 题 课题 9 :水产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评判利用研究; 研究内容:

 1、鲤鱼、牙鲆等水产优异种质的基因资源指纹图谱构建。以我国特有的和长期培养获得的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 SSR 标记,进行多基因座的基因型分析,建立优异种质的指纹图谱。

 2.鲤鱼与牙鲆等水产优异基因资源挖掘。以鲤鱼和牙鲆的全国和各地点优良品种和各水域形成的优良野生种质为基因源,进行基因型检测和等位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并进行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的制

 备,挖掘新基因,挖掘可利用于分子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

 3.鲤鱼与牙鲆等水产优异种质创新:采纳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将前期研究中获得的具有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综合生产性能好等优良性状推广到主养品种当中,获得鲤鱼、牙鲆在抗病、抗寒、生长、综合品质等方面优良的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新种质。

 研究目标及要紧经济指标:

 1、利用表型评估与分子标记检测相结合手段,鉴定评判分析鲤鱼的 6 个国家级良种、8 个地点优质养殖品系或地点原种,鉴定出可在育种中加以利用的优良种质;利用遗传作图和 QTL 定位技术获得与抗寒、肉质、生长、氨基酸含量等经济性状紧密连锁的基因或标记30 个;利用 mRNA-cDNA 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及标记与表型相关分析的系统生物学技术获得 15-20 个功能基因和标记;在基因与标记的指导下建立具有育种潜力的优良种质 15~30 份。具体指标:

 鲤鱼抗寒种质 2 个,每个品系具有抗寒性状紧密连锁标记 1、2、3、4 中的最少 3 个,具有在黑龙江流域能安全越冬的抗寒能力; 镜鲤抗病种质 1 个,在网箱中生长良好,发病率低,具有抗病相关标记 2-3 个,在网箱养殖过程中的发病率较正常镜鲤低 15%以上; 镜鲤快速生长种质 3 个,每个品系具有与快速生长相关标记至少3 个,较正常镜鲤的生长速度提高 10%以上; 镜鲤鳞被优良种质 3 个,要求框镜鲤周边仅有单线鳞,背部中间无鳞; 散鳞镜鲤种质 1 个,要求三线鳞的每条鳞被线条笔直不弯曲,不偏出;

 抗寒荷包红鲤种质 1 个,抗寒能力达到在黑龙江水域越冬成活率达到 90%以上,具荷包红鲤体型; 荷包红鲤种质 1 个,要求体型高、体型厚,抗病能力强; 黑龙江鲤种质 1 个,流线型瘦长体型,耐低温能力强,生长速度快; 鲤鱼同源雌核发育种质 1 个,雌核发育种质 1 个,均具有快速生长特点,较一般鲤生长速度快 15%以。

 2、利用表型评估与分子标记检测(如 MHC 等基因)相结合手段,鉴定评判分析牙鲆的 4~8 个地点优质、抗病品系或地点原种,鉴定出可在育种中加以利用的抗病力强、生长良好的优良种质;通过遗传作图和 QTL 定位技术获得与抗病、生长等经济性状紧密连锁的基因或标记 10 个;利用 mRNA-cDNA 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及标记与表型相关分析的系统生物学技术获得 5~10 个功能基因和标记;在基因与标记的指导下建立具有育种潜力的优良种质 5~10 份。

 具体指标如下:

 牙鲆生长快速种质 2 个,具有与快速生长相关标记 3 个以上,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