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厂区文明创建工作计划【五篇】【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3-07-24 17:25:06   来源:工作计划    点击:   
字号:

厂区文明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一、精神文明建设总体目标继续保持“江津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严格执行重庆市委、市府印发的《重庆市文明建设与管理办法》规定,扎实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计划2002、200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厂区文明创建工作计划【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厂区文明创建工作计划【五篇】

厂区文明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精神文明建设总体目标

继续保持“江津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严格执行重庆市委、市府印发的《重庆市文明建设与管理办法》规定,扎实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计划2002、2003年创建重庆市级文明单位,2004、2005年争创重庆市级最佳文明单位;
促进工厂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不断壮大企业经济实力,提高职工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升企业形象。

二、精神文明指导思想及要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坚持以工厂生产经营工作为中心,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树立“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完成工厂“十五”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生产经营目标,把工厂建设成为机制灵活、管理科学、设施精良、技术领先、环境优美、产品优质、职工满意、顾客称心的西南地区集印染、服装为一体的龙头企业。

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工作任务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围绕工厂“十五”生产经营目标,认真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经济实力,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

1、加快技改步伐和新产品开发,调整产品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五”期间,工厂将坚持高起点与量力而行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招商引资、利润投入等方式,筹资6000万元进行技改。主要项目有:投资250万元建针织印染线,到2002年形成年印染3000吨针织产品的生产能力;
2002年投资1900万元,建180cm幅宽印染及后整理生产线,形成年产2000万米、新增产值1.7亿元的生产能力;
2003年投资3000万元,引进280cm幅宽印染及后整理生产线,形成年产1000万米、新增产值1.84亿元的生产能力;
从“十五”中期开始,投资300万元引进磨毛机、轧光机等设备,完善产品后整理能力;
投资200万元扩建污水处理站,形成日处理3000吨污水的能力;
投资100万元进行电力改造,保证生产、生活电力供应;
投资250万元新建20吨锅炉,解决生产供能的瓶颈问题。

2、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01年,工厂将进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十五”中期,建立企业内部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开发中心和结算中心;
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2002年末2003年初实行公司制改造,2003年末成立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以贯彻ISO9002标准为基础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化、科学化;
“十五”前期,对重庆服装厂进行股份制改造,依照《公司法》规范运作,巩固和扩大制式服装市场,创立区域服装名牌。

3、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完善工厂规章制度,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和岗位工作职责。2002年制订工厂“质量法”和“安全法”,到“十五”中期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建立生产集散控制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市场快速反应系统等;
2002年投资20万,建立企业局域网,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
不断完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4、拓展营销网络,完善售后服务

加强销售队伍建设,坚持“做好顾客要求做好的事”的经营理念;
2002、2003年,在华东、华北、华南设立销售网点,完善立足西南、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

5、加强技术交流、合作与科技成果的转化

2001年建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
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努力开发新型高档印染产品,“十五”期末新增产值占总产值的70%。

6、研究绿色印染工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跟踪国内外绿色、低污染印染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计划2002、2003年筹资500万元扩建污水处理站。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职工队伍

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坚持并完善政治学习制度,加强中层以上干部、党委中心组要坚持每月一次理论学习制度,理论学习应联系工厂生产经营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力求实效;
利用多种形式向职工广泛宣传特色理论基础知识和党的基本路线。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努力营造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工作氛围,增强职工投身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2、在职工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育职工爱厂爱岗、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观念

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以增强集体主义思想为原则,以“热爱工厂、敬业爱岗、团结奉献、尊重知识、支持并积极参与工厂建设和改革”为基本要求,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处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
建立并完善工厂各部门(单位)、岗位(工种)行为道德规范;
培育具有“三三”特色的“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做合格劳动者、当称职主人翁”的义利观;
“厂兴我富我荣、厂衰我穷我耻”的荣辱观;
“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是非观;
弘扬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的时代正气,反对弄虚作假、拉帮结派、投机钻营、损公肥私的歪风邪气。引导职工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长远和眼前利益关系,把个人的理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工厂“十五”规划的实践和促进工厂兴旺和发展的工作中。

3、加强国情、厂情和革命传统教育,树立和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认真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基本国情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国防知识的教育,引导职工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宏伟目标的道理;
加强青年职工厂情厂史教育,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兴厂责任感;
做好厂情、厂史读本的编撰工作,印刷装订成书后,发到每位职工手中,让职工了解工厂,热爱工厂;大力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建厂的工作精神,让职工明白“省一分钱比挣一分钱容易”的道理,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思想;
反对粗制滥造、浪费铺张。

4、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多形式、多层次、有计划、有重点、分期分批地对职工进行培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引进大专院校各专业毕业生充实到生产和管理岗位,为工厂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计划2001年引进大中专毕业生20名,2002年计划引进25名。到2005年,使具备大专学历以上的职工占职工总人数的25%;
探索企业与院校联合办学的道路,为工厂培养印染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计划2001年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联办染整专业函授班,为工厂培养生产技术人才;
2002年与西南师大联合办学,为工厂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

鼓励职工自学成才,通过参加自考、成考等渠道接受高等教育。至2005年,自学成才并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职工总人数的20%;
利用生产淡季和业余时间,对各工种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鼓励职工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认证、专业技术等级考评,逐步提高职工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重视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级工和工人技师。技术工人是产品的制造者,设备运转正常与否、产品质量好坏和生产成本高低与他们工作责任心的强弱和业务水平的高低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要逐步提高高级技工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到2005年达到20%;
根据职工的要求和爱好,结合工厂生产实际,举办各种基础知识短期培训班;
组织职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拓展职工知识面;
坚持“以会代培”,加强对班组长、职工代表等班组骨干的培训;
工厂计划2002、2003年,投资30万元建多功能职工培训中心并完善科技图书资料。

5、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职工法律素质,为两个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深入宣传学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
宣传学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
学习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联系的法律法规。增强广大职工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提高企业管理人员法制理论水平和依法治企的能力;
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坚持法制教育与理论实践相结合,促进企业法治化、规范化管理;
坚持以法治厂与以德育人相结合,制裁和打击不法行为,营造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三)、加强企业党群工作,加强企业党委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1、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党员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大公无私,清政廉洁;
继续开展党内“创先争优”竞赛活动,赋予活动新内容、新形式,突出实效;
严格按要求,吸收优秀同志加入党组织,为党输送新鲜血液。

2、加强工会工作,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认真贯彻上级工会组织工作精神,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工厂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工会社会职能;
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好职代会各项职权;
坚持和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保持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3、加强共青团工作,带领工厂广大团员青年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发挥建设工厂生力军的作用

加强对青年职工的团结和教育工作,培养“四有”青年建设人才;
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等活动,调动青年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带领青年职工积极参与工厂两个文明建设。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爱国卫生、计划生育、居民委员会工作,形成精神文明建设齐抓共管的局面

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治理原则,认真落实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坚持保卫人员值班和巡逻制度,加强对生产区、家属区的安全巡逻,杜绝大案要案的发生;
维护工厂财物和职工群众的人身安全,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继续保持江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的荣誉称号。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劳动安全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加强职工劳动安全教育培训;
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工作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
经常开展群众性安全检查活动,消除劳动安全隐患,确保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设施建设,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权益。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加强职工健康教育,增强职工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加强环境卫生治理,美化厂区;
加强饮食卫生监督管理、灭病虫害和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工作;
搞好医疗卫生硬件、软件的建设,办好职工医院,服务职工群众;
继续保持重庆市卫生先进单位。

坚持“三为主、三结合”方针,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搞好孕情普查与监控工作,加强计生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积极调解职工家庭纠纷,维护职工家庭团结;
维护好女职工的特殊利益;
重视女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女职工的综合素质。

突出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加强社区建设。根据地方政府工作布置,贯彻落实《居委会组织法》,坚持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宗旨,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事业,繁荣社区文化,争创重庆市文明小区。

四、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新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举,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落到实处。工厂要结合实际,积极参加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小区的活动。

〔一〕、思想重视、组织落实、制度保证

党政领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两个指标一起下”、“两个成果”一起要,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动员广大职工积极自觉地投身到创建工作中去,努力营造“人人投身创建工人,人人争当文明职工”的良好氛围,增强创建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建立健全创建文明单位工作的组织和机构,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单位共同抓的局面。建立并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日常工作制度,促进创建工作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保证文明单位创建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二〕、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加强工厂环境和文化阵地的建设

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很难落到实处,要把创建工作与为职工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让大家感受到创建工作的好处。狠抓生产、生活环境整治,努力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整治生产现场,污水烟尘排放、噪声污染等有毒有害控制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改善办公和工作环境,计划2002、2003年对厂办公楼重新规划、装修;
改善环境卫生设施,搞好厂区绿化和美化工作。“十五”期间计划种植树苗2000株,花卉500盆,期末把工厂建设成为园林工厂;
努力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工厂地处山沟,职工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较差,相当一部分职工还居住在建厂初期修建的“干打垒”平房内,且职工生活购物、生病就医、子女就学诸多不便。“十五”期间,工厂将对家属区平房进行改造,分三批建设六幢职工住宅楼;
改造职工生活基础设施〔供水、供电、供气〕;
将职工医院修建成功能较全的定点医院;
创办社区超市,力所能及地办好子弟学校、幼儿园和职工食堂,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通过环境治理与建设,做到生产和生活区环境绿化、美化、净化,生产车间和办公场所做到整洁、规范、统一。

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统一规划、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突出的原则,加强工厂文体设施和场所的建设。坚持文化活动场所为职工服务、为生产服务,加强公共文体设施维护和管理工作;
抓好职工阅览室、工厂荣誉室和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室“三室”建设;
加强宣传设施建设,发挥好宣传部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基层细胞建设,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积极开展“文明车间(科室)”、“文明班组”、“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活动;
深入开展党内“创先争优”活动、“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活动;
配合生产经营工作,积极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小改小革及合理化建议活动;
搞好厂标兵、先进生产(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工作,培育典型,以典带面;
配合重大节日,开展庆祝与纪念活动;
组织职工经常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山沟业余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增强企业凝聚力。版权所有

〔四〕、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和宣传舆论工作,内聚人心、外塑形象

企业党委宣传部门具体负责工厂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实施,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宣传、文化教育队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党群部门要围绕工厂中心工作,围绕职工群众关心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起到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要发挥好现有的宣传教育设施和场所的作用,搞好厂内宣传和对外报道工作;
采取多渠道,通过社会传媒,努力扩大工厂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五〕、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软件建设

厂区文明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规划设计方法;

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工业建筑是专门提供工业生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最早出现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后来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也兴建了各种工业建筑,苏联在20世纪20~3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中国在50年代开始大量建造各种类型的工业建筑。近年随着工业生产技术和建筑科学的发展,工业建筑的理念和内涵发生了质的飞跃,现代工业建筑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1现代工业建筑的特点

1.1工业建筑思想观念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工业建筑功能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建筑只是单纯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或者能够改善劳动条件,而现代工业建筑不仅要求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协调,而且要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和新型建筑材料,即对工业建筑的采光、通风、建筑造型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1.2工业建筑的节能及经济

据可靠调查,工业建筑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占绝大多数比例。当今社会提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工业建筑而言应更加注重节约成本、减少投资,杜绝一切不必要的能源、资源的浪费。工业建筑设计有着一个最为基本的要求,即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在此基础上力求在建筑设计实现利益最大化,也就是以最小的投资去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3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

对于内部空间环境首先须满足生产功能使用要求,在务需增加资金投入的前提下,统一考虑功能、技术、环保、安全等因素,尽量做到环境优美, 明确区分功能,内部空间色彩明快。合理的内部空间设计既有利于生产和安全,还便于科学管理,同时有助于美化室内空间,对提高企业的自身形象有很大的作用。

1.4工业建筑的造型设计

工业建筑造型设计作为艺术形象,表达工业企业抽象的思想内容。建筑造型的处理,如视觉与视差、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等均根据专业构图规律而来。形式美的规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日益变化的,因此建筑的造型设计需在创作中紧跟时代脉搏,及时加入新技术,新材料,对建筑造型不断突破创新,以展现出现代化的企业形象。

以上现代工业建筑的新特点使得工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工业建筑总体规划和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2现代工业建筑总体规划与设计的要求

现代工业建筑总体规划和设计应在满足生产工艺需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总图布局、建筑风格、环境保护、建筑节能、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总图布置方案、建筑方案及结构形式, 协调建筑、结构,水、热、电、气、通风等各专业,认真贯彻“坚固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设计原则,力求工业建筑的最大使用效率和灵活性。现代工业建筑总体规划与设计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2.1满足厂区总体规划的要求

根据全厂总体规划,从生产工艺、建筑造型、物流运输、环境绿化、生产生活配套等方面,统一规划厂区地上、地下的建筑物,保证各建筑物或构筑物塑造完整的建筑群体,达到厂区规划中的要求。

2.2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生产工艺是工业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生产工艺对建筑提出的要求是该建筑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在建筑面积、平面形状、柱距跨度、剖面形式、厂房高度以及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等方面必须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同时建筑设计还要满足厂房所需的机器设备的安装、操作、运转、检修等方面的要求。

2.3 满足建筑的技术要求

工业厂房的坚固性及耐久性应符合建筑的使用年限,由于厂房静荷载和动荷载比较大,建筑设计应合理选择厂房建筑参数(柱距、跨度、柱顶标高等),为结构设计的经济合理创造条件,使结构设计更利于满足坚固和耐久的要求,并且使厂房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改建扩建的可行性,同时应采用标准的通用的结构构件,使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从而提高厂房工业化水平。

2.4满足建筑的经济要求

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合理减少结构面积, 提高使用面积,在满足使用要求和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材料的消耗,从而降低建筑造价。同时设计方案应便于采用先进的配套结构体系及工业化施工方法。

2.5满足卫生及安全要求

工业建筑设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职业安全卫生及劳动保护的设计规范、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建筑物采光、通风、防日晒、隔音降噪及消防,保证厂房内部工作面满足职业安全及卫生要求,为生产人员提供舒适的生产工作环境。

3现代工业建筑的总体规划与设计

3.1 现代工业建筑的总体规划

现代工业的厂区规划不仅能描绘反映现实,又能给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是工厂建设所依据的蓝图。合理的规划不仅对初期建设投资及续建资金的准备与投入具有明显节约作用, 也对树立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产品可信度大有益处。

1) 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总平面布置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和最佳物流路线的前提下,结合场地特点力争做到布置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生产管理方便,并符合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节能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生产车间在符合防火、卫生的条件下,尽量组合为联合厂房以节约土地,并应考虑工厂有发展的余地。建筑大小体量搭配适宜,形成了一个高效的、高雅的、科技与人并重的现代工业建筑组群。竖向设计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土石方填挖平衡,降低工程造价,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 道路交通

道路是厂区交通的基本载体,路网规划应适应厂区发展的需要,路网布局的优劣是决定路网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厂区道路网布局时应有全局观念 ,路网结构要力求均衡,发挥整体效益。道路规划依据不同生产路线应能达到生产流程通畅,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搬运路线短捷和方便,避免频繁的货流和人流交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目前厂区路网规划中,存在主干道比例相对过大 ,支路比例不足干道交通难以迅速分流 ,而造成交通梗塞的现象。

3.2 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

为保证工业建筑的使用功能,工业建筑在设计建造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主要生产设备布置及生产所需水、电、气、风、动力的配套设计,由此增加了工业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及难度。目前工业建筑设计主要从建筑结构、采光通风、节能环保、安全防火、节约成本等方面考虑,对工业厂房展开优化设计。

1) 建筑结构

工业厂房内普遍生产设备多而且尺寸较大,并有多种起重运输设备,因而厂房内部大多具有较大的开敞空间。较大的开敞空间对厂房的结构形式提出了一定要求,大多数单层厂房采用多跨的平面结合形式,由于屋顶重量大,且多数吊车的荷载作用在骨架上,包括吊车制动的水平荷载和起吊荷载,因此要求厂房骨架的承载力较大。

2)采光通风

工业厂房长宽高尺寸较大,由此使得厂房的采光及通风效果较差。为提高厂房的内环境质量、改善操作人员的劳动条件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的能源消耗,工业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厂房的采光和通风。通常情况下,工业厂房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可通过设置组合式侧窗、天窗、屋顶采光带实现,自然通风可通过设置屋脊通风器和侧墙百叶窗实现,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要求时,可辅以机械排风。

3)节能环保

工业建筑的能耗在整个工厂全部能耗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工业建筑的节能非常重要。工业建筑节能必须首先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做好建筑的布局、日照遮阳、自然通风等工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尽量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扩大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条块、多功能轻质墙板、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和新型墙体及屋面材料。

4)防火安全

建筑防火设计是工业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建筑师和项目审核人员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整个工程中都必须严格控制的内容。工业建筑的防火设计主要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正确定义建筑物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按要求确定建筑的耐火等级,合理划分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对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进行严格的控制,控制每个分区的疏散口数量及疏散距离大小,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防火技术,做到保障安全、方便使用、经济合理。

5)节约成本

在工业建筑设计阶段,合理的选择材料及结构类型可大大降低投资成本。工业建筑的造型结构对成本的影响主要包括:建筑的层高、面积、平面布置、外观和内部结构体系。建筑的层高增加不仅使内外墙的面积增大,同时基础设施随上部载荷的增加发生变化,使得工程总造价增加,建筑的平面设计和结构形式对成本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一般形状越复杂造价也就越高,因而在满足工业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注重建筑设计的简洁化、实现成本的降低。

4现代工业建筑总体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趋势

4.1工业建筑设计的高科技化趋势

工业建筑的发展本质上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工业建筑领域广泛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工业建筑环保、节能、经济等方面的要求,新结构的应用在满足现代生产工艺的同时,达到结构美和建筑与空间形象美的统一。同时,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可合理设计物流、人流及信息流。高新技术使工业建筑成为城市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科技化将成为工业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

4.2 工业建筑设计的人性化趋势

人性化设计的本质是将人类工程学引入现代工业建筑中去。一个工厂的“质量、品种、效益” 依靠工艺、设备、材料的先进程度,但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掌握工艺、设备、材料的人。人是生产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力。人性化设计必将要求建筑师将建筑设计的中心从以往的生产设备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重视并努力体现对人的关怀。在工业建筑空间设计上,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工作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目的。

4.3工业建筑设计的文化趋势

工业建筑在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的同时, 需要努力创造宜人、优美、时尚、有文化内涵的建筑空间及环境。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应充分发挥地区性的文化特点,将工业建筑的特点、功能与地域、民族、文化相结合, 充分发掘并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实现工业建筑与文化环境的整体协调,创造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工业建筑的新形象、新趋势。

4.4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

建筑业是耗能大户,全球能量的50% 消耗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工业厂区规划和工业建筑设计的主旋律。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厂房,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应摒弃盲目追求高科技的做法,强调高科技与适宜技术并举;
二、 节能设计,节能是可持续发展工业厂房的一个最普遍、最明显的特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营运的低能耗;
二是建造工业厂房过程本身的低能耗。这两点可以从一些工业厂房利用太阳能、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及新产品的运用中体现出来;
三、洁净设计,洁净设计是工业厂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强调对建设用地、建筑材料、采暖空调等资源、能源的节约、循环使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循环、再生使用。因此,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满足技术的有效性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造 “负责任的”、具有生态环境意识的工业建筑将成为必然。

结束语:工业建筑与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国家的兴旺与强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用地的迅速扩张,为使工业建筑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不断探索、创新、更新工业建筑设计思想与理念,以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工业建筑。

参考文献:[1] 江书瑭,付强.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思考[J]. 山西建筑. 2012(26)

厂区文明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遗产;
青岛;
再利用;
特征;
成因

一、引言

工业遗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一份价值丰厚的社会资源。对工业遗产开发再利用,是实现城市复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涉及规划定位、业态选择、多方参与、经营管理、改造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的探索越来越被学界重视。随着实践项目的增多,我国工业遗产再利用暴露出业态同质化、运营效益不佳、开发中二次破坏等问题,急需对既有实践进行总结。青岛作为中国近代以来重要的工业城市,不但拥有众多工业遗产,而且在开发再利用方面有诸多实践。文章基于实地调研,归纳出青岛工业遗产开发再利用在区位、建筑、业态、开发者、设计等方面的特征,分析其成因,旨在以青岛的经验为中国工业遗产再生模式的探索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一 青岛工业遗产概况

文章研究的青岛工业遗产,时间范畴为1 897年至20世纪90年代;
产业范畴为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下的工业遗存;
空间范畴限定为市南、 (原)市北、 (原)四方、李沧四区。首先,通过历史分期、产业类型、空间分布等特征,对青岛工业遗产做概括性描述(见图1、图2)。

德占时期(1897-1914年)。德国占领青岛后,首先将主要精力放在军事、交通设施建设上,工业类型以铁路、港口、造船、机车等为主;
后期为实现长期占领、满足殖民者生产生活的需要,又陆续兴建了啤酒厂、缫丝厂、屠宰场、发电厂、印刷厂、自来水厂等近代工业。这些企业起初主要集中在市南、市北两区,后逐渐沿铁路向四方、李沧一带发展。

日占及国民政府时期(1914-1949年)。工业以日本垄断企业为主,亦有民族工业的兴起。工业企业主要有日本的九大纱厂和中国的华新纱厂,青岛开始形成以棉纺、丝织、印染等纺织业为主,兼有面粉、冶金、化工、机械等轻重工业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形成了以四方、李沧为重心的工业聚集区。

新中国时期(1949年-20世纪90年代)。建国初,青岛“工业以纺织业、橡胶业、面粉业等轻工业为主并以纺织工业为中心,重工业主要有四方机车车辆厂和青岛纺织机械厂”。经过50多年的发展,青岛逐渐形成了以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等七大产业为支柱的发展模式。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市区工业企业开始向郊区迁移。

青岛工业遗产历史底蕴深厚、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独具特色,为多样化的开发再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表1)

三、开发再利用的特征

1.在市区由南向北扩展(区位特征)

从区位特征来看,再利用项目早期分布在市南、市北区,占据城市中心区位,靠近主干道,规模较小,主要项目有创意100产业园(以下简称创意100)、中联创意广场(以下简称中联广场)、中联U谷2.5产业园(以下简称中联U谷)、良友国宴厨房、青岛啤酒博物馆、天幕城等。2009年以后开发的项目沿胶济铁路线向四方、李沧一带扩展,规模增大,主要项目有“红锦坊”艺术工坊、青纺联都市工业园、M6虚拟现实创意产业园(以下简称M6创意产业园)、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红星印刷科技创意产业园等。这些项目在空间分布上均位于交通便利、市场基础好的地段(见图3)。

2.再利用对象的偏向性(建筑特征)

从再利用对象的建筑特征来看,占地面积较小、建筑质量及基础设施较好、建成年代较近的多层框架结构厂房更容易受到开发商的青睐,如电子类、服装类的轻工厂房;
占地面积较大、建筑质量及基础设施较差的单层砖混结构厂房,较难被开发利用,如在青岛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九大纱厂大部分被拆除。此外,再利用对象大部分没有保护等级。(表1)

前者的典型是中联广场和中联U谷。项目开发前是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青岛显像管厂和元通电子元件厂,这几个厂区具有许多相似性: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建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主要厂房为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质量良好,空间高大开敞,水电设备齐全。中联集团与青岛子岩空间合作,在保留大部分优质厂房的基础上改扩建,使老厂房成为新的办公空间。而后者的典型是国棉一厂地块的开发。2007年,国棉一厂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厂区被整体拆除,新建高档住宅社区,仅在东北角保留5座建筑,分别为礼堂、食堂、细纱车间、仓库和办公楼。根据规划,这5座建筑将被改造成特色商业街的一部分,拟打造青岛首个“纺织文化”风情商业街区。然而从2010年到2013年,保留建筑再度被拆除,仅存日式办公楼一座,具有很高遗产价值的国棉一厂旧址建筑就这样在商业开发中灰飞烟灭。

5.业态选择的多元化和特色化(业态特征)

从开发项目的业态来看,有工业博物馆、文化和商业混合街区、餐厅、家居广场、文化创意产业园、都市科技产业园等多种类型(表2),并且具有特色性。其中,青岛啤酒博物馆作为国内唯一的啤酒博物馆,发展体验式工业旅游;
中联广场是一个集商业休闲、创意文化于一体的混合社区;
红星印刷科技创意产业园、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等新项目更加偏向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100在开发再利用中就格外重视内容建设与业态选择。园区前身是青岛刺绣厂,占地面积不大,多层框架结构厂房,建筑质量较好。2006年,青岛麒龙文化有限公司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进行改造,在青岛率先“试水”工业遗产改造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开发商没有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选择简单的租金盈利模式,而是把发展的核心定位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整合与平台服务。经过8年的经营,园区形成了特色化的招商理念――“高门槛、低租金”、“蓄水养鱼”,特色化的运营模式――人才项目孵化平台、艺术品展示交易服务平台、原创礼品(线上线下)展示交易服务平台,以及特色化的品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智力服务输出。先进的经营理念为园区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推动了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再生。

4.企业与政府的协作和互动(开发者特征)

从开发主体及参与地位来看,早期开发主要是一种“企业主导,政府扶持”的模式;
近几年来,更多的是一种“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模式,政府通过规划、政策对开发再利用给予明确的导向。(表2)

前者的典型是青岛啤酒博物馆。2001年,为迎接青啤百年华诞,同时也是为了宣传企业品牌,青啤集团将废置多年的老酿造车间和办公楼改造为青岛啤酒博物馆,由集团下属青岛啤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博物馆建成后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2004年,国家旅游局将其公布为国家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4A级旅游景点;
2006年,“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宣传保护。后者的典型是M6创意产业园。为推动纺织业资产整合重组,配合青岛交通商务区的建设,政府规划对国棉六厂地块重新开发。2009年,由李沧区政府与青岛华通集团、青岛城投集团、青岛国信集团等大型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共同组建了青岛海创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国棉六厂及周边地块的土地整理与开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出“保护基础上的再利用”,保留厂房总面积将达到4.2万平方米,一期建设再利用老厂房2万多平方米。

5.改造设计中的承旧启新(设计特征)

从设计手法来看,有空间重新分隔、立面颜色调整、外部加建及环境设计等多种方式,但不同项目的改造效果良莠不齐。如创意100主要进行了楼顶加建、平面重新分隔,但缺乏立面改造和外部环境设计,导致园区建筑形象不佳、停车空间不足。青岛啤酒博物馆的特色在于室内设计较好体现了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天幕城、装饰城的室内装修则完全遮盖了原有厂房面貌。其中,中联广场和中联U谷的改造设计较好地体现了承旧启新的理念。

在中联广场项目中,改造前的南侧厂区单调、空旷,在视觉上可达但却长期与城市生活隔离;
北侧的邮电仓库与农贸市场杂乱、拥挤,虽与市民生活联系紧密,但建筑破败,购物环境差。新的创意街区需要一个时尚、开放、更具人性化的办公空间和活动场所。建筑师基于原有架构,将既有建筑环境整合。南侧保留4栋多层厂房,与新建建筑一起强化了院落空间,打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内部庭院。北侧拆除无保留价值的建筑,新步行街尊重了原市场的购物流线,屋顶天街打造了立体化的都市休闲生活空间。

四、开发再利用特征的成因分析

1.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宏观影响

2001年后,在“退二进三”政策的影响下,青岛加快市区用地结构调整步伐,鼓励将破产、改制工业企业土地用于发展商业服务业。于是,商业服务业较发达的市南、市北两区率先出现了青岛啤酒博物馆、创意100、天幕城、良友国宴厨房等一批工业建筑改造项目。

2008年,青岛市提出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新一轮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环胶州湾产业格局中的东海岸以第三产业为主,将建成以金融、信息、商务商贸、旅游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地;
四方、李沧至城阳环湾区域,积极实施老工业区的产业转型和空间重组,建设以高端生活业、都市工业、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海上旅游为主体功能,集工、商、住一体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组团。新规划不仅引导工业遗产开发扩大到四方、李沧的工业区,而且使项目的业态选择更加偏向文化创意产业、都市工业等新内容。

2012年,青岛市政府印发《青岛市“千万平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方案》,提出建设工业设计产业园、红星印刷科技创意产业园、M6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新项目,开发规模进一步扩大。2013年出台的《青岛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从土地房屋、财税、投融资等多层面对利用工业遗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给予政策扶持。

2.经济性和实用性成为再利用的直接驱动力

工业遗产的开发再利用不同于静态式的保护,是开发商通过土地开发获取经济收益的市场行为。无论是政府、原工业企业,还是开发商,都把经济发展问题放在最根本的第一位。影响开发商选择工业遗产进行再利用的驱动力,在于能否以最小的投入在短期内获取最大的收益回报,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则势必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弥补这部分收益损失。以单层纺织车间与多层厂房的对比为例:单层车间可供使用的面积有限,无法比拟拆除后新建高层建筑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且占地面积越大,收益损失越多;
将纺织车间改为民用,需要解决采暖、通风、水电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改造、设计、维护方面的大量资金投入。而多层厂房良好的结构质量及水电基础节省了这部分费用,因而更受青睐。但如果能够通过政策补贴开发商的收益损失,如果能够通过合理运营创造充足的社会财富,开发利用国棉厂这种大型单层厂房仍有可能性。因此,经济性和实用性是开发再利用的直接驱动力。

5.多元化的开发主体和多方参与

多元化的开发主体和多方参与促成了开发模式和业态选择的多样化。一方面,开发主体的身份不同,直接影响了再利用的发展定位。例如,青岛啤酒博物馆是由青岛啤酒厂对自有资产进行开发,其目的是传播企业文化、带动产业升级。创意100的主导力量是一家富于创新精神的文化企业,关注于内容特色的发展。而M6创意产业园是典型的政府主导下的开发项目。国有资产投资公司作为开发商,体现了独特的优势:首先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大面积开发;
其次,在土地一级整理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护工业遗产;
再次,能够接受一个较长的土地收益期。另一方面,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在多方合作下往往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中联广场和中联U谷的成功,离不开开发商与建筑师的密切配合。青岛啤酒博物馆也离不开国家旅游局及市政府的支持。创意100得到了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专家贾斯汀・欧康纳、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专家马达等多位创意人才的策划支持。多方参与打开了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思维视野,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的想象,创造了多样的价值。

4.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法规与制度不足

目前,青岛的工业遗产再利用项目,除青岛啤酒博物馆外,绝大部分没有列入工业遗产保护等级,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工业遗产开发摆脱过度的束缚;
但同时,由于开发中缺乏对工业遗产的“身份认定”和必要保护,暴露出遗产调查与价值评估不足、空间再造与价值再现不足等问题,损害了工业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永续保护。再利用方面,由于缺乏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的行业规范和专项审批方法,使有些项目只能获得“临时建筑”的身份,或者只能改造成商业或办公功能,限制了建筑师在工业建筑改造中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总的来说,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缺乏一套从保护到开发的完整制度。

厂区文明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和设备制造、施工建筑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1]。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建筑界的主流趋势。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部崛起,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已全面启动,对照我国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积极尝试在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行中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建筑的环境性能,引领低碳的生活方式,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在湖南文达阀门厂设计中进行了下面的低碳探索。

2全新的规划理念

作为新型工业厂区,规划一开始注入低碳理念,突出“简洁清新、环保自然”的主题,最大限度地创造出人与自然沟通的绿色空间,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营造浓郁的工业文化,建设人文关怀的工人家园。规划中注重厂区的生态环境、功能质量、工业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营造适合的空间环境:

2.1尊重并利用环境,突出“生态优先”理念,营造可视、可达、可用的生态性工业环境。

2.2充分考虑厂房对办公区空间环境的公平共享,包括共享设施,共享服务,共享景观。

2.3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建设有弹性、有发展的工业厂区。

3注重朝向的总平面布局

建筑应该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跟其环境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要能体现出对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的尊重,而这些可以主要表示为保护历史人文景观、保持当地的文脉,地势的利用,结合气候的布局等[3];
设计中把住厂区分为南、北功能两大块。用地东西侧,结合东西向城市道路将厂区与外部相连,入口处的退让形成厂区景观中心,结合内部主路形成本项目的中心主轴线。主轴线主要为景观步行系统(为消防通道),使办公与生产厂房既完全分开又通过环境景观相互融合。办公楼与综合楼之间预留用地保证其弹性发展,体现可持续性的理念。建筑的布置做到完全南北向,自然采光通风。与外部交通的联系简单快捷,充分表达对场地的有效利用以减少工程量,对风向、光线的有效利用从而减少建筑在使用中的能耗。并且结合场地规划不同的集中绿地和广场,使建筑合理、有序地排列其中(如图1)。

4合理的交通组织

合理的交通组织可以减少员工消耗在交通上的时间,也可减少厂区内的迂回、拥堵,增强工作效率。每天上下班都会形成阵发式的瞬时高峰入厂人流,这就需要适当增加或扩大出入口,尽可能设置缓冲区,本项目结合东西侧出入口设置广场,形成入口的标志,同时起到人、物流分流的作用。整个厂区布置环形车道,东向结合工业园主要人流来向形成主入口,西侧次入口则为货流服务。通过步行道联系东西广场形成主轴线,同时也作消防通道。在入口广场处布置停车位,使整个厂区除必要时的车流外(进出货流),只允许人流进出,可减少不必要的交通意外,也尽量减少碳排放,为生产环境提供安静、环保的空间。

5低碳的建筑设计策略

5.1考虑地域特征的布局用地南北向短而东西向长,且市政道路在东西侧。常规的设计包括业主也想把办公东西向布置,结合东向入口设置入口广场,这样办公楼正对广场,大气且突出其形象。但考虑到湘潭的地域气候特征属于冬冷夏热地区,建筑南北向布局无疑是最佳选择,所以设计选用南北朝向的良好布局,双面采光、东西向设遮阳设施。并在东面设置办公的出入口,合理布置功能空间与流线组织,造型处理采用形体的虚实凹凸变化并结合遮阳设计以突出企业的形象(如图2)。

5.2新结构、新材料的运用轻钢结构是现代工业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它不仅充分反映先进技术和结构的美,且有利于加大厂房结构的跨度,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工艺的灵活性[4]。彩色钢板墙面和大面积玻璃墙面的运用,突出建筑立面的光影、凹凸、虚实等变化,体现了现代工业建筑的科技美,给工业建筑形象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其热工性能不好,夏季散热慢,冬季寒冷保温效果差。本厂房设计中主体采用框架结构,环保节能的轻质填充墙体,而屋顶因其大跨度并考虑屋架自重设计成钢结构屋面,加设保温隔热板,以改善热工性能,同时在屋面开设采光带,解决厂房进深大自然采光难的问题,从而真正体现低碳和节能理念。

5.3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车间办公与车间设置在一栋建筑内,联系方便、行路短捷,且易于管理。但建筑规范、消防等方面受到严格制约,另外还要考虑防护车间传出的热、气味、粉尘、噪声的影响。车间办公与车间分开设置,功能分区明确,且门窗开口自由,采光通风条件好,容易适合规范。但必须增设联廊以避免雨雪天气对内外联系的影响,这样占地较多,联系不紧密。设计把厂房办公与车间组合在一起,通过过道分隔(如图3),尽量利用土地,减少设施的重复建设,办公同时可照应生产,并及时处理临时问题。设计中注重空间的充分利用,通过空间组合及夹层设置,降低建造的能耗,减少交通长度,达到节省空间实现低碳节能的目的。根据厂房功能及实际要求把另一栋厂房设计成三层,一层因吊车梁的要求,层高9m,是主要生产场地;
二层是附属加工,层高5m;
三层组装,层高4m。一层9m层高和二层5m的高度均设计夹层以充分利用空间(如图4)。

5.4宽敞、明朗的室内环境良好的室内环境是以合理的建筑设计加以工艺、电气、空调、除尘等设备来实现的[5]。创造舒适的室内工作环境一直是设计的初衷,所以厂房内部的色彩处理,与天然采光及人工照明设计,与厂房内部机器色调相呼应,同时尽量自然采光通风,特别屋顶采光带使得室内光线充足、照度均匀,视觉条件良好,机器轮廊明显,工作面清晰,满足照度要求,且内部空间宽敞、明朗。

5.5现代的建筑形式中国文化非常关注自然之道,从气候因素出发确定建筑的形式。印度建筑师柯里亚的建筑形式往往随气候演变,在干旱地区采用水体院落,在湿热临海地区采用“管式”住宅把烟囱拔风原理应用于剖面设计中,实现对室内微气候的调节,并产生了直接反映气候性的建筑形象[6]。本设计为现代风格,简洁的造型,注重建筑造型设计的同时,选用低能耗护结构和节能门窗;
采用环保空调,采用热回收技术、自然通风与采光、空气净化、加湿除湿等技术;
东西向尽量少开窗户以减少阳光直射,即使东向主入口也结合造型处理采用遮阳设施,并选用绿色环保建材,确保室内环境质量。

6结语

厂区文明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门景;
雕塑;
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门景是反映城市核心特质,隐喻城镇精神的重点空间,其创作的核心在于切实的整理、了解所在城镇的各方面资料,深入进行项目用地的调查研究,缜密分析,选择最适合于具体基地条件的设计方向,确定项目的立意。笔者想探讨的重点即是以基于区位审视和文脉传承发展的城市设计观为指导,创作门景雕塑空间的理念与观点。

1、 项目背景

1.1 毛坦厂镇区位概况

毛坦厂镇隶属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位于金安区最南端,北临东河口镇,东连舒城县五显镇,南接舒城县晓天镇和霍山县真龙地乡,西边霍山县与儿街镇,是省级中心镇。

1.2 城镇发展特质资源条件概况

1.2.1 历史沿革

毛坦厂于古英、六、舒、霍之间,并是四方交流的重要结点,夏商时期就比较繁华,毛坦厂在周、汉、元时也很兴盛。时至元末,义军四起,镇域成为重要战场。

明代朱元璋实行“马政”,明时称多面无墙的房子叫厂,此地渐为养马厂,谐音转字,遂叫毛坦厂。

1.2.2 毛坦厂明清老街

毛坦厂镇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毛坦厂镇保存完好的“三街”(上、中、下街)二厂(黄、何二茶厂)、“一祠“(光录祠)、“一校”(小学),是六安地区明清古建筑文化之大观。

1.2.3 红色记忆:张家店战役发生地

1947年9月9日、10日,刘邓大军第三纵队在皖西地方武装的配合和群众的支援下,在现今的金安区张家店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并取得胜利,这场战役被写入军史。

1.2.4 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东石笋景区

东石笋风景区位于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境内,是省级AAA风景名胜区,是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景区,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精品红色旅游景点。

1.3 总体规划对城镇发展定位

以毛坦厂镇明清老街为传承,建设安徽省的“名镇”;
以“名校”为依托,打造现代教育基地;
以独具特色的大别山地质公园、风景区和山城区域文化为背景,营造“名区”地域氛围,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2、基地分析

项目基地选址位于毛坦厂镇的北大门,迎宾大道、学府路两条重要道路相交处的重要三角地段,项目所处的位置可谓毛坦厂镇北部门户。为逐步落实相关建设,基地开发被分为两期,一期为门景雕塑区,二期为景观休憩区。

3、设计方向定位

经过现场地形调研,门景的实际用地被限定在一个底边38米,顶点距底边34米,顶角夹角角度约33°的狭长三角形内。由于基地地处两条重要对外通勤的道路的交汇处,研究对人处在交汇道路上对门景的视线感受与车行交通视距的分析是设计定位的重要环节:

由于基地为狭长三角形,底边是设计构筑物的延展面,而底边长度较三角形高度比例较小,因此,构筑物的设计不宜延底边方向做较大延伸,而是做门景构筑物竖向上的处理。

欣赏门景的线路与基地的三角型底边基本上为垂直关系,因此观察门景构筑物的路线是沿着此道路逐步接近的过程,而不是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可以围绕此门景做环绕式欣赏,所以门景构筑物在正对交汇道路方向的立面处理是重点。

4、门景雕塑创作

4.1 基于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命题确立

以城市设计观为指导,项目基地位于城镇的北大门,是外来人流、车流从北侧进入毛坦厂镇的第一核心空间,在此处的物质空间应向人们传达最具毛坦厂镇特色的相关内涵。

场地的条件限制以及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物质空间不能以延展面较长的构筑物或具有实体使用功能的建筑物来落实,而雕塑所具备的三维实体性、光影变幻性、永恒性、信息传递性的特点,在这个具体的基地内可以最好的突破条件的限制。

4.2 基于城镇特色的设计元素提取

毛坦厂镇具有许多能够反映城镇特色的历史,文化,自然的内容,选取哪些作为设计构筑的元素是构思的重点。考虑到从镇外进入毛坦厂镇人流的主要诉求,最重要的要数参观毛坦厂明清老街以及东石笋景区的相关人员。遂在设计元素的萃取上选择了明清老街,东石笋景区的作为构筑门景雕塑的重点元素。

4.3 设计构思整合

4.3.1 场地分析

基地形态为狭长的三角形地块,考虑到门景雕塑前的小型人流集散场地,所以把门景雕塑放在靠近底边的位置,前面腾出场地留作人们观赏、游憩的场所。

4.3.2 一期、二期场地联系分析

整个地块因建设时序被划分为二,但设计上应相互联系。门景雕塑的设计应当是通透的,在视线上具有贯穿性,能够建立起视觉联系。从二期侧向一期望去是门景雕塑的背面,同样也是景观面,在雕塑的具体处理上,应有主有从,但无论从哪个面望去,都应是符合审美的。

4.3.3 雕塑设计

毛坦厂镇建镇历史悠远,在整体的构思上,雕塑构思意在传达古朴、沧桑之感。在设计上参考了损毁后圆明园的斑驳现状,以柱式去传达设计的意图。

为提升雕塑的永恒感,特为雕塑的主体下设置了须弥座,须弥座采用断裂、交叉、高低错落的设计手法,意在创造不对称、玄幻、对比的视觉感受。

雕塑的主体部分,采用的由毛坦厂明清老街建筑元素提取的“柱式”构件,虽看似杂乱,但其中蕴含着深层的艺术构图和比例关系。中间是“”字形构筑物,体现门户之意。为突显毛坦厂镇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名镇的特质,在雕塑主体上以青铜材质立国家旅游文化名镇标志马踏飞燕铜像。这一点睛之笔标明的毛坦厂镇的发展前景。

5、 结语

门景雕塑的创作考虑的因素是综合的,设计应当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逐步推敲。宏观层面,从城市设计的角度从整个城市层面以致区域层面,定位项目的主题以及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中观层面,结合城市的历史沿革,文化脉络,自然条件,发展方向等提取设计元素,确定项目设计方向和构筑形式;
微观层面,以人欣赏的视角和具体雕塑的艺术形态推敲为研究重点,落实具体的设计意图。

参考文献

[1]刘宛.城市设计实践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尹稚.控规、修规及城市设计类优秀获奖项目点评[J].规划师,2011(2):21-26.

[3]王世福.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