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动物学教学课堂问卷引发对当前动物学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3-03 09:57:12   来源:教学考试    点击:   
字号:

摘要:高等院校本科阶段的教学关系到学生专业的发展方向,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石。动物学作为传统的专业基础学科,在目前学科飞速发展下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施教的本科学生,通过课堂问卷形式在动物学教学队伍、教学内容以及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具体的动物学教学改革建议,为新型动物学教学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学教学;课堂问卷;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11-03

在目前科技飞速发展的趋势下,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一个国家经济跨越式发展尤为重要。高等院校是各类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教育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1]。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笔者自从2002年开始讲授这门课以来,体会到其内容的庞杂及授课方式的重要性。在适应现阶段本科教学的发展态势下,为了提高动物学教学效果,专门针对施教学生进行了动物学教学的问卷调查,探索动物学教学发展思路,以为铸造本专业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授课教师专业水平

1.在乎授课教师知识背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大批优秀的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目前,在本科授课队伍中,授课教师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一般情况下,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原则上每学年至少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2]。问卷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不介意授课教师的年龄、职位等。但对于授课老师而言,学生偏爱于直接传授知识的教师。由于笔者目前是讲师身份,有45%的学生赞同讲师上课。同时也发现,除讲师外,教授上课明显受到学生的青睐,因为40%左右的学生喜欢教授执教。这些奋斗在科研一线的高等学校的精英,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具有丰富的知识阅历,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甚为重要。但对于新晋教工,没有学生愿意让他们执教自己,原因可能是新晋教工没有教学经验,对本课程还不是深入了解,教学效果偏低不得学生之心。

2.希望具有科研的教师多加入教学。随着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以生物为主题的研究方向,以细胞、分子研究成为了此领域的主角,并发展出了许多新型学科,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等。这些站立在传统课之上的学科诱发了学生的兴趣,并成为了目前科研的主攻方向,承担这些科研任务的教师无疑是本学科的佼佼者。如今,处在“985”科研高校的学生,以锻造科研能力为重任,不同程度地接受着科研知识,在科研环境的渲染中立志科研领域,期望能得到科研阅历丰富的老师的教诲。通过调查,我们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对科研的渴望。问卷调查显示,约50%的学生喜欢专任教师完成课程全部传授;但是,当多个教师参与授课时,40%以上的学生喜欢有科研背景的老师,这说明学生对科研的向往,也暗示学生的兴趣所在。

二、教学内容

1.尽可能加入相关科研内容引深教学。教学内容的设定对学生掌握本课程是很重要的。动物学旨在使学生认识动物、掌握动物的结构,以理顺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动物。笔者在讲授这些内容时,依据动物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路线,将各门动物的特征展示给学生。学生在理解一门动物的特征后,基本掌握了处于该进化地位的动物。由于近年来生物科技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干细胞等学科领域兴起,涌现出大量的新理论、新知识,使许多传统学科尤其是动物学老枝开新花,对此授课教师应及时把它们充实到动物学的教学内容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最原始的原生动物,由单一细胞形成的动物,不仅具有动物的特征,而且呈现细胞的特征;在传授基本知识后可进行拓展学习,从细胞的观点认识这些动物,将目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渗透,启发学生对生命领域研究的兴趣。通过问卷调查,55%的学生赞同这种授课,这说明必要的内容拓展是正确的,可使学生将书本呈现的知识能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的热情。

2.重难点问题要仔细分析。动物学中有许多内容对于刚接触专业的学生很难理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障碍。如何将这些知识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应是重要的。作为授课教师,首先要仔细讲解,对其中的关键词逐一分析,通过举例、对比等手段,使学生弄清内涵;同时,设置相应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对这些内容深入了解,这样可简易教学。如果简单讲解,不能使学生吃透内容,学生掌握知识是很困难的。因此,问卷调查发现,约47%的学生赞同授课教师认真讲解并与学生互动,仅5%的学生同意简单讲解。

3.引深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专业基础课,整体来看主要给学生灌输理论基本知识。简单的概念、简单的动物结构以及简单的生理特征等,这些知识的讲授是非常枯燥的,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知识传授对授课教师很重要。如果能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会使学生感到自己已亲临其境,掌握这些知识并不困难。那么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对以上知识的传授应灵活使用教学方式,不能干巴巴地简单讲解,须将这些知识进行拓展,利用学生已知感兴趣的话题传述,或者进行课堂议论,让学生对其中的内涵进行挖掘,这样对于学生掌握起来就较为容易。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学生喜欢老师对知识的拓展或课堂讨论。另外,不到20%的学生赞同课外讨论,因此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也可适当要求学生组织课外讨论,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在教学中科研的应用

1.适时地掺入科研。科学研究通过探索、认识未知领域问题而揭露其内在原理,可极大推动学科及社会经济等发展。这些研究课题,一般来源于人类生活,但又与各种学科知识息息相关。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门基础课,它的内容非常庞杂,涉及到基本知识的介绍,也可联系到目前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传授时应将动物学基本理论知识与科研结合起来。通常情况下,授课教师偏向于先讲理论,通过学生接受一定知识后再引申到科研上来,这种做法基本是好的,但不要刻板。问卷调查发现,在知识传授时,约60%的学生喜欢授课教师将科研与理论随机结合。因此,当授课教师针对某个问题讲述时,首先应深入了解理论,再寻找相关科研成果,将二者糅合成一体后展现给学生。

2.注意科研在教学中的比例。虽说将科研运用到教学中能促进教学效果,但是也要讲究个“度”。那么,掺入多少科研内容是最好的?为此,我们将科研内容列出5个等级:授课时掺入比例依次为<5%、10%、15%、20%、30%。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0%~20%之间的科研内容较好,<5%或30%均不受到学生的欢迎。深入分析,动物学是以传授基本知识为主的,理论内容的讲述应占绝大部分,在渗透科研内容时要适度,不能引申太多,这样占据了大量时间而缩减了传授理论,学生就感到有些“空中楼阁”。当然,掺入科研内容也不能轻描淡写,蜻蜓点水,应把所要讲的内容精练地讲透,使学生接受到一个完整的轮廓,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被激发。

3.建立与科研相关的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是以学科为基础对相关知识的一个实践拓展学习,从中可以培养学生科研方法和创新意识。由于基础课涉及面广,对刚接触的学生是一种新的渴求,渴望获得更深入的学习。问卷调查的学生全部同意这种做法。为此,授课教师应结合相应的学科知识进行组织实施,使学生有可探索的必要,这样对学生建立兴趣小组也是一个促进。比如,每年举办《动物保护展览》一次,由学生负责组织和讲解,学生通过宣传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解说词的准备,掌握了动物分类、动物保护等方面的课外知识[3]。但作为科研问题,不能太大,也不应太狭小,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目的,使他们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教师应在学生开展试验中跟踪及指导,使学生顺利完成课题研究。

本次课堂问卷从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及科研的掺入等方面详细分析并评价了目前动物学的课堂教学。作为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目前生物科技飞速发展下,动物学教学应从教学队伍到教学内容上大幅度提高与凝练。授课教师需历练自身素质,成为一个确确实实能担当教学重任的教育工作者,在科研日趋盛行的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工应虚心向老前辈们学习充实自己,处在科研一线的教授仍需参与教学活动。将一定比例的科研内容掺入教学启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建立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兴趣小组。总之,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合理实施,将会极力推进动物学教学效果,并为本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秀云“互动式”教学模式探析[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20(1):22-24.

[2]宋海农,王双飞,黄显南.高校本科教育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高教论坛,2004,(1):45-48.

[3]邹佩贞,温彩燕,陈建荣,黄红英.动物学教学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12):108-111.

基金项目:201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改项目“《动物学》三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模式探索”(JY1102029)

通讯作者:史怀平(1974.05-),男,陕西宝鸡人,现任职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动物学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