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校会计专业教学

发布时间:2022-03-25 09:40:07   来源:教学考试    点击:   
字号:

摘 要:伴随教育管理机制不断改革和发展,职校会计教育的弊端日益呈现。近年来,很多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明显“滞销”,而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会计人才。这一现象正在严重地警示我们,目前中、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严重地束缚了会计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职校教育 会计教学 校企交融 工学结合 实训基地 教学改革

引言

职校会计教育,应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众所周知,实践性教学是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离开了实践,学生的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又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职校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在动手实际操作方面与社会会计人才需求上仍相差甚远,毕业后难以适应岗位要求,实践技能较弱而导致明显“滞销”。当下教育革命中,教育者当务之急是要打破僵化、陈旧的教育观念,加快职校会计教育课程的改革,与企业、社会融会贯通,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重点在于改革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改变传统教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在社会、老师、同学等多维度的帮助关怀下,将所学内容真正转化为实践,同时,中职院校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与技能训练的基地,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积极运用在社會实践中。[1]

一、职校会计专业建设

1. 专业建设纲要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完善“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胆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以素质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按会计岗位流程组织学生顶岗实习、轮岗实习,达到实习与就业的无缝结合,使学校、企业、社会达到充分的对接。

(2)课程体系改革

竭力构建“两个层面、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两个层面”指学生素质层面和学生能力层面;“四个模块”指文化素养模块、岗位技能模块、职业道德模块、职业技能考证模块,新的课程体系将改变传统的中、高职会计课程体系中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术培养轻职业道德培养的弊端,创新课程体系,合理增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达到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的目标。[2]

(3)师资建设

通过“分层次、有重点、全方位”的培养形式着力培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名师”,创新会计专业师资建设举措,提高教师动手实践能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教学素质高、职业岗位能力突出、科研技术服务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实际建设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特色鲜明、满足教学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建设一定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打造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

(5)拓展培训

充分发挥会计师资、教研、场地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企业培训人员及进行各种技术培训。大幅度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积极参与会计行业的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 专业建设思路

(1)积极推行“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初级技能会计专业人才及高等职业学校会计相关专业的预备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以素质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按会计岗位流程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实训、顶岗实训、轮岗实训,提高会计学生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

针对职业院校所处地理位置,以广州周边郊区为例,伴随广州郊区经济的迅速崛起,学校周边众多的企业群及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公司等迅速发展,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形成了长期旺盛的需求,为会计类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市场,会计专业也得以迅速成长。学校可依托会计行业的发展,不断寻找校企合作的共赢空间,探索校企深度交融新模式,使学生分批分量地进行顶岗实训,着实增强学生的会计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2)寒暑假分批分量的顶岗实训,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职业院校应以树人为本,在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基础上,针对会计职业岗位及能力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为出发点,将专业单项实训、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贯穿整个专业教学始终,可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比例。

会计行业因其特殊性,对于学生顶岗实习,很多用人单位不便接受大范围的学生,只有找准校企合作的共赢空间才能争取更多的实习岗位。为此,学校可利用寒暑假将学生分散到不同的企业进行顶岗实训,这种分批分量的顶岗实训既弥补用人单位的“用工荒”,又为大多数学生赢得实训的机会,开创了校企深度合作新局面。学校可与企业开展面向企业的技术培训,与企业合作建立先进的会计仿真实验室,与事务所合作开展会计技能训练和模拟会计岗位的操作等。充分利用以上条件分批分量进行顶岗实训,定能大大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校企深度合作,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3]

(3)构建“两个层面、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

结合市场需求及行业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设置、调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围绕学校实际,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将岗位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体现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以“素质+能力”为培养目标,改变以往的三段式教学,按功能不同将专业分成四个模块:文化素养模块、岗位技能模块、职业道德模块和职业技能考证模块。每个模块之间并不相互独立,而是相辅相成,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文化素养模块”是基础,“岗位能力模块”是核心,“职业道德模块”是准绳,“职业技能考证模块”是纽带,模块教学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更加细化,并以此为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引导教学方法改革。“两个层面,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如下图:

“文化素养模块”包括语文、财经应用数学、英语、财经应用文写作、中国古代诗词创作与欣赏、社交礼仪、人文讲座等课程,加强文化素养模块学习既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具备知识更新能力,为进入高等职业学校会计相关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岗位能力模块”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市场营销、财政与金融、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财务管理等课程,着力强化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倡“乐中学,学中做,做中会”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操作,在操作中逐渐领会,结合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力为主线,按照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告的核算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分层次、有重点、全方位”培养教师,打造优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有一流的師资,才有一流的教学。而职业学校中既有理论又懂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比较短缺。会计专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和实践课一肩挑,缺乏实践经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书本,教学难免空洞枯燥。还有部分教师是“半路出家”,从其他专业转来,或者以前学的是其他专业,后通过函授取得学历后转而从事会计专业教学。加之学校不提供培训经费,如此环境下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在中职学校,理论型教师不缺乏,缺的是既有理论基础又懂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研工作,使之拥有“高素质”。

有针对性的师资培养为专业教学提供了保障,确保专业教学质量、教学科研稳步提高。一流的师资,定能造就一流的教学。

(5)创建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特色鲜明、满足教学需求的实训基地

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加深了校外实训的难度,从而使校内实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熟悉会计岗位的设置及其工作流程,并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可针对实际扩建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特色鲜明、能充分满足教学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会计手工仿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综合实习实训平台、企业纳税实训、ERP沙盘综合模拟实训、企业模拟电子沙盘应用协同平台、营销仿真模拟实训室组成。

校内会计实训基地主要可完成的实训项目有:点钞、票据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往来核算、经营成果核算、报表编制、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会计综合处理、银行业务、税收核算与缴纳等。

通过校内实训,强化会计实际技能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技巧,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为配合课程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可建设手工实验室、电算化会计实验室、仿真会计实训室、收银实训室、会计技能实训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室;积极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密切联系,在各单位的支持下,构建一定数量的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及毕业生就业,通过实训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流程的认识,提高会计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在现有校内、校外实训条件基础上,一方面建设一个开放式、综合性的“会计实训基地”。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更新会计模拟仿真软件,增加税务、ERP模拟仿真环境,将会计实训、技能鉴定、对内对外的会计培训相结合,为会计教学及社会服务。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进行深度合作,打破行业的限制,为工学交替、顶岗实训提供良好条件,推进“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语

职业学校教育的立足点在于社会需求,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也不例外。它必须以市场为向导,以社会需求为已任,通过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才能达到会计专业的预定培养目标——向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中初级应用型会计技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在职校会计教学中,要使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倍受社会的青睐,就要正视当前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作为会计教育基层——中职业学校来讲,这关系到整个专业发展和前途,如何进行会计教学改革是值得我们持续深入探索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王光远.陈汉文,林志毅;会计教育目标之我见[J];会计研究;2009(9).

[2]梁伟玲.浅谈中职财会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2007(30).

[3]晏利平.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构想[J];林区教学;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