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母亲河诗歌【五篇】(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3-08-12 12:40:05   来源:诗歌鉴赏    点击:   
字号:

余光中常说自己是闽南人也是江南人。自幼年起,余光中就受到阳刚和阴柔两种截然不同气质的熏陶和冲击,在幼年余光中的心里,永春是黑白肃穆的,没有江南的色彩缤纷;永春只有阳刚严肃的男性宗亲长辈,江南才有俊逸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母亲河诗歌【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有关母亲河诗歌【五篇】

有关母亲河的诗歌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母性;
回归意识;
余光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001-01

一、母性意识

余光中常说自己是闽南人也是江南人。自幼年起,余光中就受到阳刚和阴柔两种截然不同气质的熏陶和冲击,在幼年余光中的心里,永春是黑白肃穆的,没有江南的色彩缤纷;
永春只有阳刚严肃的男性宗亲长辈,江南才有俊逸轻盈的姑姨姐妹,所以这种母性意识是潜伏在少年余光中生活中的。

就文学艺术创造主体的心理成长而言,丰润的“母性哺育”在最初的心灵成长期是必不可少的,大多数文学家在童年时期都有一位优秀的成熟女性引导,这是中外文学史上常见的现象。而少年余光中在不幸之中也的确万幸,从逃难到寻亲,举目无亲之际,母亲始终占据其心灵一角。

在余光中的诗歌中,母亲这一意象大量出现,就足见他对母亲的感情之深、之重。母亲不仅把母性的关怀给了他,还在心灵与灵魂上引导着他。在《母与子》中,他说:小时候,在多风的甲板上/母亲指着东方对我说/风浪的那一头就是台湾……切断从前风浪过海峡/和母亲一起东望的童年。这首诗不仅提到了抗战次年,作者随同母亲过台湾海峡去四川会合父亲的场景,也暗含了母亲对少年余光中精神上的启迪。也正因为如此,母亲的早逝给余光中极大的打击,他的那些悼念母亲的作品写得痛彻心扉。《招魂的短笛》中,四次招魂,魂兮归来,告诉母亲东方、南方、北方和异国皆不可留。“当清明的路上,母亲啊,我的足印将深深/柳树的长发上滴着雨,母亲啊,滴着我的回忆/魂兮归来,母亲啊,来守这四方的空城。作者流着泪,回忆起与母亲共同走过的岁月,希望死去母亲的魂灵永远守护在自己的身边。而组诗《母难日》读来就更让人肝肠寸断“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第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第二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二、回归,回乡

如果说大陆作家对彼岸有着拯救与统一的愿望,那么像余光中这样的台湾家更多的是倾诉刻骨铭心的漂泊与皈依感,这样一种情感在余光中笔下被概括为“中国结”或“中国情结”。而余光中文学意义的凸现,恰恰是与两岸分离所形成的地理与人文障碍联系在一起的。

诗人在《中国结》中苦吟道:“你问我会打中国结吗?我的回答是摇头/梗在喉头跟在心头/这结啊已经够紧的了/我要的只是放松/却不知该怎么下手,线太多,太乱了/该怎么去寻找线头。”诗中所说的“梗在喉头跟在心头”的感觉是余光中乡愁诗文中最基本的情感状态。这根“中国结”的线头在近而又远的中国大陆,即余光中诗文中的“旧大陆”。新大陆不可久留,旧大陆不能归是诗人的真正痛苦所在。而这种“中国结”常表现为诗文中的地理意向,尤为明显的是诗人的“江河意识”,在大量的作品中,诗人喜欢提“黄河和长江”。这一方面是由于它们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另一方面,也与诗人自小在长江边长大的自身经历有关。“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唱歌……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从A 型到B 型/哭 也听见/笑 也听见。”(《民歌》);
另外,也表现在诗人对“人文中国”的怀恋,也正是在营造“人文中国”的宏大意象中,余光中塑造并且提升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灵魂。

三、母性回归意识的统一

余光中曾将自己的生命分为三个时期:旧大陆、新大陆、和一个岛屿。说旧大陆是他的母亲,新大陆是他的情人,岛屿是他的妻。余光中后期作品也的确印证了这一比喻,这时期在走过了长期的迷茫之后,诗人的母性意识与回归意识趋向统一。母亲成为乡愁与怀乡这些抽象名词在诗作中的具体化,乡愁不能说,母亲来传达“母亲指着东方对我说/风浪的那一头就是台湾/”;
乡愁化为乳汁,“我是在下游饮长江的孩子/黄河的奶水没吮过一滴/惯饮的嘴唇都说那母乳/那滔滔的浪涛是最甘,也最苦……”乡愁被缝进中国结“墙上有一串典雅的中国结/是她用触目的红丝带/一针一针委婉地钩成……”抽象与具体,把作者的一腔热忱和浓浓情丝巧妙的编织进作品中,含蓄委婉中不难看出作者的一颗赤子之心。1972年1月21日,余光中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多年了,在厦门街的旧居内,仅用二十分钟余光中便写出了《乡愁》。二十分钟对于时间的长河来说只是一瞬,但它凝聚了余光中一生的情感体验和一个民族一个世纪的血泪沧桑。在诗中,他对母亲的纪念扩大到一个民族的几年,乡愁是对整个中国的眷念,《乡愁》成了所有中国人的思乡曲。

有关母亲河的诗歌范文第2篇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下列对诗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会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

B.“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解析:要体会这首诗的情感,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1)这是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作者把自己假想为一只鸟,才能飞遍祖国的山河。(2)在那个时代,它也只能用“嘶哑的喉咙歌唱”。(3)鸟儿歌唱的四个意象(寄托了作者感情的外物)“土地”“河流”“风”“黎明”,各有很长的修饰语,表明了那个时代祖国的基本面貌――磨难、愤怒、抗争和信心。(4)这首诗有两个抒情层次:活着和死后。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据此,我们可知:这首诗前面是为了后面情感的爆发作铺垫。抒情主人公就是作者自己,所以选D。

【技法指津】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徜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所以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欣赏能力是语文阅读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众所周知,诗歌是通过抒发强烈真挚的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它要求作者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将生活中的事件、场面与作者的特定感受融为一体。还要求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采用分节分行的句式章法,同时还应有鲜明和谐的节奏、韵律。现代诗歌阅读最重要的就是体会情感和品味语言。同学们在阅读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分析:

1.注意作者经历、创作时间,真正的好诗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2.注意诗歌的结构。诗歌无论长短,都有结构技巧来突出中心:是对比衬托,是层层逼近,是异军突起,还是双峰对峙?把握了这方面的特点,往往能把握诗歌的抒情线索,从而发掘其情感内涵。

3.注意诗歌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无论怎样直抒胸臆,情感总是得寄寓在意象之中。我们可通过分析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意象,来深入体味诗人的情感内涵。

4.注意语言的感彩。诗歌的词语较之于散文不仅含义更为丰富,而且感情的寄寓更加深邃。不要孤立地就词论词,要综合起来注意作者在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解答情感体会和语言品味两方面的试题,具体梳理过程大致是这样:

1.注意作者是谁,诗歌写于什么年代,有无相关的历史背景。

2.通读全诗,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和风格。

3.划分诗歌的内在层次,分析层次间的关系,对诗歌内容有初步了解。

4.分析诗歌描写的形象,体会形象的内涵,初步把握诗歌的意象。

5.初读试题,明确题目的要求,使得思维有明确的定向。不必把全诗的方方面面都透彻弄懂。

6.确定答案后,回到诗中求“验证”。

【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狱中题壁

戴望舒

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

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选自《戴望舒诗全编》)

1.对诗歌内容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写给朋友的诗竟需要题壁, 表明了“我”身陷黑暗潮湿的囚狱中,失去自由的状况。

B.写给朋友的诗从自称“我”转而称呼“他”,表明已经超越个人情感,而具有民族大义。

C.“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是提请朋友要为他复仇。

D.土牢暗黑潮湿,而梦想太阳和飘风,境遇与心情的矛盾表现了民族的生存环境和抗争精神。

2.“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中,作者的“美梦”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

冰凉的夕阳

桑恒昌

断脐

从我的脚下

蜿蜒到母亲坟前

攥满满一把土

直至攥出我的体温

继而

攥出我的心跳

若掘地为井

一定会得到

母亲为我

积攒了四十年的乳汁

离墓地越来越远了

母亲怀中

从春抱到夏

从夏抱到秋的蒲公英

还翩翩地追在后面

后面的后面

伸手可及

是冰凉的夕阳

(选自《桑恒昌怀亲诗集》)

1.对诗歌内容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人到中年,却设想自己是一个“断脐”的婴儿,“断脐”延伸到母亲的坟前,减少了时空跨度,缩短了母子距离。

B.诗人祭扫于坟前,“攥土”攥出体温和心跳,暗含诗人祭扫的时间很长更可见母子亲情。

C.长眠于地下的“乳汁”,夕阳下的“蒲公英”,把故去、现在的母子深情延伸到未来。

D.题目“冰凉的夕阳”是全诗抒情的线索,夕阳是冰凉的,诗人的心也是冰凉的,全诗感情的基调是哀婉悱恻的。

2.对诗歌写作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蜿蜒”一语双关,既是写地上的道路,也寓意人生的曲折。

B.“四十年的乳汁”是奇特的想象,表现母亲灵魂不灭。

有关母亲河的诗歌范文第3篇

“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祖国母亲,您还记得吗?这是《时局图》上饱含着辛酸和血泪的话啊。

掀开层层发黄的中国近代史,我们看到的是一堆堆的白骨,一摊摊的鲜血,那一张张狰狞的笑容。祖国啊,我的母亲,您已历尽沧桑、遍体鳞伤。但您不要悲伤:您的儿女们,在危难关头用一股股豪情、一腔腔热血,为了你甘愿将一切献上,即使那透着寒光的刺刀迎头劈下,也没有一个人退缩。我们知道,有国才有家,绝对不能再让祖国母亲受伤流血了。数十年的期待,数十年的煎熬,数十年的奋斗。终于,一幅崭新的图象定格在那天安门城楼上。这幅画中透着欢庆,散发出那惊天动地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知道,祖国母亲,您流泪了,可这是带笑的泪。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盎然的春色。啊——我们爱你啊,中国。”

祖国母亲,您还记得这首诗吗?它是在赞颂您的美丽。“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瞧,这就是我美丽富饶的祖国。“龙井茶的清香,茅台酒的纯美;
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景德镇陶瓷的巧夺天工。”看,这就是我幽深又神奇的祖国。“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富,则国富。”……自古到今,一首首诗,承载着多少人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
一首首诗,道出了多少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一首首诗,传递了祖国多少优秀的传统美德……我知道,祖国母亲也喜欢自己的美丽和博大,您总是笑眯眯的,不厌其烦的读着这一切。

“祖国祖国,多美丽,党的阳光照大地,我们茁壮生长在您的怀抱里……”

祖国母亲,您还记得吗?打小喜欢唱歌的我,感觉祖国母亲在我心中最像一支歌,时而深沉,时而欢快;
时而平缓悠扬,时而抑扬顿挫;
时而充满忧伤,时而充满趣味。

在您经历了那些痛苦的遭遇后,一个崭新的中国出现了。“一五”计划,恢复了联合国席位,改革开放,加入了世贸组织……我才发现,其实祖国母亲,也喜欢歌啊,好像还更喜欢自己谱曲。瞧,她把遭遇过的痛苦,当作了副歌,来警戒后人;
把成就当作主歌,来激励后人,祖国母亲,您还客观地把自己的错误——“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一一穿插进歌里,使歌曲跌宕起伏,温婉与豪迈相互辉映。这就是我伟大的祖国,我智慧的母亲!

“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自然灾害。”

祖国母亲,您还记得一年多前的那场汶川大地震吗?当8级强震猝然袭来时,大地颤抖,山河移位 ……“汶川告急!”“绵竹告急!”伴随着撕心裂肺的哭喊,那一张张曾经熟悉的面孔已不复存在。但您却坚定的说:“我们将尽百倍努力,绝不会放弃。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您是这样说的,更是做的很多很多。这是祖国母亲给儿女们最真挚的情感交流啊!

当发生雪灾、地震、禽流感时,当您的儿女处在困境中需要关怀、需要援助时……祖国母亲,您给您的儿女的是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您是多么爱您的儿女 ……

祖国啊!我的母亲,你用热血养育了儿女,用生命换来了和平,用勤劳带来了希望。

我要说,祖国在我心中,您是我心中永恒的画,完整的诗,不尽的歌。您又像母亲,把所有的爱都释放出来,没有一点点的保留,您是如此的爱我们。我要说:“祖国,我的母亲!我爱您!”

有关母亲河的诗歌范文第4篇

新疆正处于一个异常艰难的时期。这时候读到谢冕先生的《到新疆看朋友》倍感欣慰。我们看到了他的思念、牵挂和忧心,然而更多是发自内心的祝福:“我们迷恋这和平安详的生活,我们不愿有人破坏这和睦安宁的一切。”“亲爱的朋友们,新疆是你们的故乡,新疆也使我们对它充满了乡情。”诗意的言说、关切的口吻,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位我们尊敬的长者对边疆的热爱和他广博的胸怀。浙江诗人伊甸的《我的黑色时代》和《人是多么脆弱的东西》是两篇写个人记忆的散文佳作。前者写工厂生活的压抑,劳动对人的异化,以及人无法突围“黑色车间”的绝望;
后者通过疾病体验,写出了关于人生和死亡的思考。(沈苇)

到新疆看朋友,这是我日夜萦心的愿望。在中国所有的省份中,新疆是我去的次数最多、而且是去了还想去的地方。特别是今年,此时,现在,这种愿望一直强烈地冲撞着我,我要到新疆看望我的朋友。他们安好吗?他们开心吗?我想念我的朋友,我的朋友一定也想念我。我要和他们一起吃香香的羊肉抓饭,吃烤得焦脆的烤包子,还要和他们彻夜痛饮伊犁大曲。对了,我没忘了要向陈柏中和沈苇他们爷仨“讨还”他们“欠”我的那一碗“欠了三代人”的羊杂碎汤![1]我还要找到那年一路陪我到南疆的尤鲁托孜・亚克亚,就是大家亲昵地叫她“星星”的那位新疆女子,我记得她优美的舞姿,我要向她表示我的怀念和谢意。

机会到了,束装即发,这次的目的地是伊犁。伊犁的朋友在等我。凌晨出发,乘机,转机,傍晚时分,到达伊宁。来到入住的“塞外明珠”,已是入夜时分。欢迎晚宴是当晚九点,北京入睡了,伊犁醒着,伊犁的夜晚依然悬挂着不知疲倦的明晃晃、亮晶晶的大太阳。朋友来自四方,主人感到友情的温暖,露出笑容。举杯,歌舞,酒情醉意,一切照旧。我告诉朋友,我怀念新疆,怀念新疆的朋友。此行是一个会议,但私心却是访友。

记得是前几年,在阿克苏,中亚腹地的正午时分,阿克苏的太阳透明,如一盏巨大的白炽灯。我们的朋友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篇被谱成了歌曲,新疆的馕是月亮,是太阳,唱遍了天山南北。他放下了繁忙的公务来陪我们。此刻他的作品不是诗歌,而是比诗歌还要美丽生动的他的实验田――几百亩的矮杆大枣(他是学农业的,农业是他的本行),和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长廊。成年的枣树也只有六、七十公分高,正在扬花。那枣园,望过去像是匍匐地面的棉花田。他邀请我们秋天来摘枣。我知道阿克苏和库尔勒的香梨很出名,现在是诗人的大枣了!想象着我们“俯身”摘枣的情景,仿佛已被盈袖的枣香蜜熏醉了。中午他陪我们喝酒,他的祝酒词是一首诗。我们在阿克苏访问了叶尔羌河边,听数十人合唱的多郎木卡姆,在热瓦普和艾捷克伴奏下和维吾尔族老爷子踏着鼓点共舞,他们长髯飘飘,极有韵致。

我们六月底离疆,回京不几天,《绿洲》的一位编辑就传来了充满血泪的短信,她亲历了乌鲁木齐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的阿克苏诗人临危受命,放下了他的大枣实验田,也暂时地放下了他的诗歌,他奉调到了乌鲁木齐,做着与诗歌、与阿克苏大枣完全不同的工作。我不知道诗人在新岗位是否发现了新的诗意――也许是没有、也不会有的。现在他身负重任,日夜悬心,我等闲散之人,不忍打扰他。朋友告诉我,他很好,为了舒缓紧张心情,他每晚十一点后读书、写诗,一般不理公务。我托朋友向他寄言致意:又是枣花时节了,再过月余,诗人的红枣将挂满田头,到处点亮了红彤彤的小灯笼。如果诗人来了兴致,相邀在阿克苏葡萄长廊共饮一杯,我会欣然赴约的。我们相会,当然是弹响热瓦普,痛饮慕萨莱斯,在叶尔羌河边通宵达旦。

我还要看望我的更加年轻的一位朋友,他祖籍湖州,大学是在金华读的,环太湖周边是江南锦绣之地,他是被越剧和吴侬软语浸泡起来成长的。但他选择了新疆,也许是为了爱情,也许是为了诗歌。须知江南和塞外是完全不同的地域,前者的娟秀和后者的粗犷是截然不同的风格。如今,他在新疆已生活了近三十年,蓄着和维吾尔大叔一般的长须,他已自认为是新疆人了。他知道那里生存条件的严酷,曾有诗句说,“一个古尔班通古特,一个塔克拉玛干,那里的荒凉让人走投无路”。但他还是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这里的荒凉,他把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边疆。他很清醒:“故乡和他乡造成了我的分裂。但这种分裂并不可怕,有时还十分令人着迷”,“差异性构成了新疆的大美,抹去了这种差异性,新疆就不成为新疆了。”[2]他用青春丈量着这片土地的神奇和美丽,他发现了新疆的大美,雄浑而壮丽:

中亚的太阳。玫瑰。火

眺望北冰洋,那片白色的蓝

那人傍依着梦:一个深不可测的地区

鸟,一只,两只,三只,飞过午后的睡眠[3]

我记得当初读到此诗受到的感动,他只用短短四行、三十多个字,写出了一个令所有的人都感到震撼的特异的地区,那辽阔,那无边的寂静,中亚正午的太阳灼热如火,烘烤,炽烈,燃烧,他看到了一朵其大无比的玫瑰,玫瑰也在燃烧。惊人的新鲜,惊人的绮丽。据我推测,写此诗时他来新疆不会太久,但他对中亚风情的捕捉和概括却如神来之笔。那年我和他在叶尔羌河畔分手,之后无多时,乌鲁木齐有事发生。自此之后,诗人的诗中多了些忧郁和悲伤,我觉察到他内心的哀痛。在那年所写的一首诗中,他把这种心情表达得非常克制:

――你有什么悲伤?

“我没有自己的悲伤,

也没有历史的悲伤,

只有一座遗弃之城的悲伤。”

――你站在哪一边?

“我不站在这一边,

也不站在那一边,

只站在死者一边。”[4]

此刻,我仿佛依然与他站在叶尔羌河岸,河水在眼前缓缓流动,远处,塔里木河在闪闪发光。再远处,就是浩瀚无边的塔里木盆地了。从那里向前望去,东边是巴楚,西边是库尔勒。我想起当年同游的另一位诗人朋友,清晨,一个诗人站在克孜尔木扎特河畔,他沐浴着千佛洞山岗初起的一抹阳光,他看见一棵躺在沙地上的胡杨,年轮枯朽了,这些烈日下的墓园。[5]在新疆生活久了,人们都有一份这土地赋予的坚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尽情地享受着这片土地的神奇和美丽,以及它特有的雄浑和坚忍。

从此刻我们站立的河岸向着远处的再远处,塔克拉玛干遮天蔽日,黄沙迷漫,无边无际。开阔,旷远,地平线伸向遥远的远方。我的思念也如这地平线一样的漫长而悠远。犹记那年在吐鲁番,在葡萄沟畔与我合影的维吾尔小女孩,她该长得像一朵花了!我还记得诗人林子在舞会上认识的的干女儿阿依古丽,她好吗?快乐吗?我没有见过她,只是在林子的文章中感受到她的美丽和快乐,祝福阿依古丽,祝福吐鲁番小女孩。在我的想象中,你们一定摇曳着洒花的长裙,戴着你们的小花帽,穿着你们的高跟鞋,在泉水潺潺的葡萄架下无忧无虑地尽情歌舞!

思绪回到此刻的伊犁,这城市的美是如此难以言说。秀丽的伊犁河穿城而过,河谷地带穿天杨遮蔽了天空,这里是一片温湿的绿洲。我们去了那拉提,沿途是类似江南的河网,细流、浅滩、雪山,草地,青翠的山峰,火箭一般刺向天空的雪松。我们在草地上享受着那里的阳光和风,这里有着与瑞士的圣女峰毫不逊色的美景。在一个帐篷里,我们接受一对维吾尔母女热情的的款待。干果和馕,滚烫的奶茶,我们在地毯上盘腿而坐,享受着无拘束的民族友爱。女儿如花,短发,时尚装束,她在乌鲁木齐读高中,说着流利的汉语。她叫古丽米娅,她说她的目标是北京大学。青春的、美丽的古丽米娅,我祝你梦想成真!

伊犁有看不尽的美景,我们在那拉提一座非常大的休闲园和和哈萨克、维吾尔等各族市民一起度过周末。赛马,歌舞,丰盛的晚餐。我们迷恋这和平安详的生活,我们不愿有人破坏这和睦安宁的一切。随后的行程是霍尔果斯明亮的阳光,赛里木碧蓝的湖水,是可克达拉缠绵温柔的草原之夜,是悠远肃穆的惠远古城,是气壮山河的锡伯族大远征。更让人意外的是,伊犁有着可与普罗旺斯媲美的薰衣草场,无边的薰衣草一径向着国境线延伸。浸满花香的边界,紫色的象征着友谊和爱情的边界,这是花香装饰的和平安宁的、远离了猜疑和敌意的边界。

我们的聚会是美丽的,为此我要真诚地感谢诗人亚楠和《伊犁晚报》的同仁,是他们的友情把我们灌醉,是他们的爱心使我们一路充满了欢乐而忘记忧愁。记得离别的夜晚,我们唱歌,我们拥抱,我们不忍别离。亲爱的朋友们,新疆是你们的故乡,新疆也使我们对它充满了乡情。记得在离别的前夜,我给“塞外明珠”酒店题写临别留言“塞外江南有乡情”,指的就是此时的心境。我祝福我们共有的家园永远充满友情,永远充满信任与互敬,永远传唱着那婉转绵长的爱情之歌。我想念新疆,我想念我的新疆各族的朋友。亲爱的朋友们,我们的离别是暂时的,我还要回来看望你们。我期待着和你们一起吃羊肉抓饭――当然,我也不曾忘记我日思夜想的那一碗杂碎汤!

临了,我还要告诉你们,我最近结识了一位新朋友,一个维吾尔族的小伙,他的名字是麦麦提敏・阿卜力孜。他在镇江上学,放暑假了,他已回和田看望母亲,他带去了我对他家人的祝福。麦麦提敏是九零后,小小的年纪,用汉文写了许多诗,出过诗集,也把维文的诗翻译成汉文。麦麦提敏聪颖、沉稳、多思、有才华。他写的诗让我感动,为他的淡淡的忧郁,为他的深沉的孤独。[6]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他的诗是那样地让我感动,那里装着他的善良和友爱,为母亲,为大地,为心灵,为人类。我要引用他的《巴格达的星星》与你们共享,我要说的是,这样的诗,这里所展示的博大的爱心和襟怀,是我们更多的年长的诗人们所未曾、或未能写出的――

母亲

巴格达的星星在闪光

巴格达星星的闪光

在遥远的底格里斯河水上反射,微弱

母亲

那是曾被血液染红的河流

那是烈火曾燃烧的过的河流

那是星星曾发现自己的河流

那是流过婴儿、母亲的尸体的河流

那是深沉的河流,那是痛苦的河流

――河里,流的是泪水,是巴格达的 泪水

母亲

巴格达星星微弱的闪光

在深沉的、痛苦的河水上反射

这位年轻的歌者,我的可爱的维吾尔小兄弟,他在诗的最后代表巴格达的星星祈望:“停息吧,人类,放下武器,不要再流血了。没有战争,你们会更幸福;
没有战争,我会更明亮。”这是巴格达的星星在祈祷,其实是这位年轻诗人的心在为那片被战争的土地祈祷。麦麦提敏,我对你的怀念你听到了吗?我对你的妈妈和家人的祝福你带到了吗?回到北京,我得知你已被通过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我为你高兴,向着遥远而亲切的南疆为你祝贺。

有关母亲河的诗歌范文第5篇

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美好的历史文物之一,从古至今,历代诗人都借着诗来抒发感情,借着诗来吟诗作对,乐趣无穷!!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这首诗写的是对母亲无私地奉献而又不求回报的精神有所感悟,作为儿子的孟郊希望回报母亲的爱却又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就写了一首《游子吟》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这首诗是这样的: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非常有感情地表达了孟郊大诗人对母亲的那份浓浓的爱意,希望自己也能像母亲爱自己那样爱母亲,回报母亲,最后他决定写了一首歌颂母亲的诗。那就是——《游子吟》。

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歌颂母亲的诗,可我偏偏就对这首诗情有独钟,这一首诗表达了天下做儿女的对母亲那份浓浓的爱,每次读到这首诗,我的脑海里便立刻出现又是母亲对我的种种关爱和呵护备至的那种心态,我不由得又想起又是对母亲发脾气的那种种场景,心中羞愧不已!!

母爱在冬天给予了我们温暖,恰巧这首诗也告诉我们的是:母爱是无私的默默奉献的,如此的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