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大学生教育辩证智慧

发布时间:2022-03-16 10:06:52   来源:主题教育    点击:   
字号:

摘要:本论文以事实、案例为基础展开疑难问题的研究分析和反思,以全新视角有创见地挖掘育人的“教育辩证智慧”,凝聚思维和智慧,以亲和力走进教育的“田野”,以凝聚力走进学生的“心田”,在“田野”里催生教育辩证智慧,具有科学性和可参考性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教育智慧 辩证 生命

1 研究的现实意义

高扬功利主义让教育的目的产生异化,湮没了教育的育人功能;人文教育退居教育的边缘,教育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等生存,忽略了现代人性的和谐和德行的完善,人们意识到教育智慧的缺失,教育智慧正越来越受关注。

教育界倡导生命教育理念,有的学校也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但是大学生自杀、出走以及校园暴力不断发生,追寻、探索其深层的原因是:缺乏辩证智慧造成教育没有实效。

教育辩证智慧,即运用辩证方法和理念去办智慧的教育,注重教育者的智慧内化,了解生命、尊重生命,并遵循自然生长规律,有系统、全局和长远眼光的教育智慧。

用教育辩证智慧作为一种力量去支撑世界发展唤醒人类觉悟,教育才有大智慧、大境界;寻回辩证智慧,带您揭开人杰地灵的谜底,助您冲开现今社会的藩篱;在家庭、校园以及城市环境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孕育滋养大地万物的生命要素,为了人的身心和谐健康,绽放生命的光彩。

2 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对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教育智慧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的分析,本人发现一些特点,教育智慧的研究大致归纳为三大类:教育方法类智慧,教育艺术类智慧,教育魅力类智慧。

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就教育智慧论教育智慧,未能将教师教育智慧和人生智慧的关系加以研究,没有将教育本身智慧与人类智慧的关系加以研究,注重在具体教育活动中体现教育智慧的研究,缺少作为内隐层面的教育智慧的研究。

本人认为针对教育智慧研究中的欠缺,研究教育辩证智慧,应会通其他学科智慧来丰富教育智慧,更具有现实意义。

3 他为何出走——探讨用教育辩证智慧治疗自闭症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家莱奥·坎纳于1943年首次提出的。2009年4月2日是第二个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作为精神心理上的疾病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3.1 认识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症状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语言交往障碍,以及兴趣和行为的异常。

自闭症有内外综合的起因,有可能源于脑部的生理问题,也源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精神刺激。

自闭症的治疗,主要通过监督、督促、鼓励系统的训练,以及以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手段来治疗。单纯的教育训练、训导效果往往令人失望,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强。

3.2 案例——他为何出走

下述案例是本人在教育实践中成功治疗自闭症中的一个,学生“王某某”,在念大专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时,有一天他出走了,系领导以及辅导员联合系心理工作小组开会,希望大家能群策群力一起疏导“王某某”。

“王某某”得自闭症已经两年,心理咨询人员、辅导员、系领导以及任课老师不下几十个人做他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但是没有效果。

本人经过细心观察,发现“王某某”有以下症状:

经常长时间呆在室内,整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有失眠和偏食的现象;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胡子长至脖子(留了半年不理);学科兴趣狭窄,不参加文体活动;精神萎靡不振,与领导或辅导员谈话时总是低头,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

3.3 自闭症的案例分析与治疗——精神疾病:智慧的痛苦

3.3.1 “王某某”长时间呆在室内,不到户外活动,没有做到“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容易引起脑部疲劳;过于沉溺自我世界,会出现自闭倾向。

如果了解了诸般环境与每一个生命都是息息相关的,那么长期不与阳光与新鲜空气接触的人,他的健康状况就可想而知。

3.3.2 “王某某”睡眠烦躁,难以入睡,易引起失眠、神经衰弱症。没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人体的生物钟被打乱,白天没精打采,从而逐渐地阴阳颠倒,不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伤及精气神,进入“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恶性循环后,精神萎靡甚至胡言乱语,这是严重的浪费生命现象。

人要与自然环境协调方可健康,应该顺应自然、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阴和阳互补、平衡、循环人体就健康,阴阳不辩证、不平衡便破坏了生态平衡。

3.3.3 如何驱散“阴沉之气”

“王某某”自身自卑,加上周围的鄙视的目光,再加上宿舍光线较不明亮,更加重了“阴沉之气”,就像一个溺水者,越陷越深,若没有人扶他一把,病情加重恐怕要送精神病院治疗了。

虽然是疑难杂症,想到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强,想到药物不可能根治甚至会带来更加的不平衡—影响智力和生存能力,想到众生平等,决定去帮助他。

本人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与他很自然的认识了。认识他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安排人到他宿舍安装上窗帘,告诉他晚上拉上窗帘可静心入睡,白天拉开窗帘迎接阳光,可能这拉上拉开无形中暗示了生活的自然规律。

3.3.4 “接近阳光”

由于不直面他的问题,由于直面生命的环境“气场”,可能由于平等、平和感化了他,他在其班长的鼓励下愿意与本人沟通,并采纳了本人的建议,留了半年不理的长胡子理掉了。本人抓住契机鼓励班级同学及任课教师等给予赞赏的言语,大家都夸他有朝气、精神焕发。

被教育者需要“阳光”照耀,也需要“和风细雨”,“暴风雨式”的训导只会加重“阴沉之气”,“阳光照耀、和风细雨”是生命活力的“元气”。由于“阳光照耀、和风细雨”的培育,他开始主动接近“阳光”。一星期后不再有出走的现象,有时打手机主动联系本人,一个月后有与其他人交往的倾向。

3.3.5 动静平衡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也恒于动”。阳主动,阴主静,不可妄动,也不可不动,人的生理动静要相互协调。

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生理病变,都有可能引起心态消极变化。相反,任何过分的心理反应或异常的心态变化,也有可能导致生理病变,即心因性疾病。

自闭症大多属于情志受损,适当的户外活动可平衡脑神经。本人引导并鼓励他去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动静平衡,协调生理机能,使受损情志逐渐恢复。

3.3.6 自然辩证疗法唤醒潜能

教育者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体,应有整体辩证的理念,把生命机体当作一个整体结构来加以考虑,讲究合理调配饮食、环境,健益身心。

经过关心饮食和生活环境,潜移默化,使他形成“食物均衡”“注重养生”的理念,改变了偏食的习惯。由于注重营养的均衡和适当的户外活动,唤醒了潜能,体现出较好精神面貌和上进心,“王某某”还报考了专升本。

大约四个月后“王某某”会主动与人交往和沟通,并逐步把挂科的科目全部考过,顺利毕业,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至今表现比较稳定。

3.4 案例点评

此案例探讨了如何用教育辩证智慧治疗自闭症,其实用教育辩证智慧不仅体现在治疗自闭症,还可用来治疗忧郁症、强迫症、神经衰落症等心理障碍。

教育辩证智慧存在于教育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应关爱生命,细心体悟人们身心健康教育及健康生活的福祉,特别是环境的隐性因素中含有孕育着滋养生命的要素:空气、水,还有和整个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物链接。这些正是我们目前在校园环境规划建设的脚步中所最最忽视的要件。

在教育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处处都体现教育辩证智慧,如严慈相济的教育方法,张弛有度的课堂教学技巧,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艺术,无痕教育与有痕发展,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不言之教”与“言教”, “无为之治”与“有为之治”,劳逸结合的健康生活状态等等。

4 启示:关怀生命为育之本

教育人类学家认为教育惟一地属于人,教育与人的生命内在地融为一体。教育应该以生命为原点,用教育辩证智慧让生命教育落实到位。

“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其原因就是滋养生命的元素异也;山有性地有灵,周围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生命,于不知不觉中受到熏染;生命各异,需要教育者辩证对待、细心探究。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机器,关怀生命为育之本。育才需要辩证智慧,不了解生命的健康成长规律,如何培养身心和谐的现代人;不了解教育理论及学生身心规律,那只能是造成教育失败的庸师。

5 结语——无怨无悔地追寻教育辩证智慧

教育辩证智慧如阳光让每一个人都能够都能沐浴到她的光辉,让生命之树结出甜美的果实;如水能渗透每一个微小细胞之中,让每一个生命感受到生活的温馨,让生命之树健康快乐生长;如土壤给大地带来养分,让每一个生命感受生态的美好,滋润心灵时常常绽放的感悟的花朵;不能让正值花季的青少年在彷徨中浪费生命,还原教育者本该有的慧眼;借鉴教育辩证智慧来为生命进行理性的思索吧,去追寻教育的本真,回归生命的原点;凝结思维和智慧,以亲和力走进教育的“田野”,以凝聚力走进学生的“心田”,在“田野”里催生教育智慧;细心呵护,真心关爱,让教育辩证智慧育固生命之本,使生命教育落实到位。

教育是高度综合又分化的科学,要不断丰富、不断广博;要深入教育实践,多发现多思考多探索,用心倾听教育中蕴含的百惠千智;尽管“雄关漫道真如铁”,千万里,也要无怨无悔地去追寻!

参考文献:

[1]素问·上古天真论[M].

[2]周振甫,周易译注[M],中华书局,2001.

[3](台湾)韦政通,中国的智慧,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4](印度)雷蒙·潘尼卡著,王志成、思竹译,智慧的居所[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5]庞朴,(法)伊泽·达尔坦-马斯盖利耶著,高朋译,智慧[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6]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彭娟.教育智慧:为人师者的永恒追求——一则教育案例引发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3年05期.

[8]阮丽娜.三生教育:现代教育本质的回归[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08年第20期.

[9]吴丹洁.中医五色理论与整体自然疗法[J],健康大视野,200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