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22-03-23 11:19:51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11月4-6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本次研讨会主题为“新形势下的少数民族典籍英译:机遇、挑战与未来”。来自全国65所参会单位的130余参会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共同研讨新时期环境下我国少数民族典籍对外翻译工作的若干重大课题。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张立玉院长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辞。她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民族典籍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此次研讨会为之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希望与会者会议期间能够充分交流,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事业的纵深发展。

随后,中南民族大学李金林校长致欢迎辞。他表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对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典籍英译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必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民族典籍英译的实践与研究,繁荣我国的典籍英译事业。

之后,大连民族大学外语学院院长王维波教授宣读了我国著名英语教育家汪榕培教授专门为本次研讨会发来的贺辞,传达了上一辈翻译家对民族典籍英译事业发展的热切希望。最后,王宏印教授致辞并宣布大会正式开幕。

接下来,与会专家围绕大会主题做了探讨了交流。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会长王宏印教授表示,我们讨论的基点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他以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文化历程和文化本体论的立场,探讨了少数民族之间出现的四大落差:时间时代落差、文明文化落差、文本文学落差、翻译传播落差。关于少数民族典籍翻译的研究思路,王宏印提出如下几个观点:第一、要考虑少数民族典籍起步、形成与传播较晚的事实与特点;第二、要重视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传统;第三、在任何时候都要考虑不同民族的特殊性,尊重每个民族的地方性的知识和民族文化典籍分类的特点以及其传统的学科归宿;第四、重视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第五、要增强国际化合作,与国际接轨。

中国英汉对比研究学会中国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郭尚兴教授认为,民族典籍在某种意义上实际讲述的就是民族的历史,民族的人文,是民族生活的文本化,是群体的生存历史——困境、奋斗与追问之路,是民族思想的体现。他强调典籍翻译的历史语义场问题。他认为,首先语义核的翻译是否准确是一个关键,如一些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的翻译,例如不同民族对世界本原的认识问题的翻译;其次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民族的差异性;再次是要回到历史的理解中去,回到对民族文化的体会中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从规划优选论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民族典籍如何走出去、在哪些领域着力、在外译历程中是否发生了历时性变化、外译时大致要遵循什么样的先后顺序等宏观问题。他认为,民族典籍外译主要有“直径”(民族语——外语)和“曲径”(民族语——中介语——外语)两种途径,并分析了不同路径的具体模型及优劣,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对民族典籍外译进行顶层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华先发教授认为,我国典籍英译研究带动了民族典籍英译研究,后者也为前者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他从古代佛典翻译的角度探讨了少数民族典籍翻译问题。他指出,古代佛典的翻译观是强调文质相符的,即佛典汉译既要忠实于原著的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又要符合异域的规范和习惯。这对于我们今日传承传译少数民族典籍主要具有两点启示:首先,好的译文应该是文质相符的,而且源文本资源应具备多个译文版本;其次,解读源文本时重视中外语言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进行翻译;另外,翻译工作应强调译者的素质、专业精神、业务水平、自身品行、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等。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李正栓教授认为,民族典籍翻译是传播中国文化、文学和文明的重要途径,民族典籍英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中国文化是国家战略,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在文化交流和文明建设的过程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他看来,重视少数民族典籍的翻译和研究,就是保护少数民族的文明,就是增强民族团结,就是为建设文化自信和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做贡献。他表示,民族典籍英译的题材逐渐扩大,除了诗歌、神话、传奇之外,民族戏曲也纳入研究视野,少数民族非文学领域的典籍也可以被翻译和推荐。

下午,分会场讨论分别在三间会议室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现状、机遇与挑战”、“少数民族典籍英译‘走出去’路径研究”、“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标准、策略与方法”、“少数民族典籍英译中的翻译批评研究”、“跨学科视阈下的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等议题展开热烈研讨,充分交流观点,增进了学术互动与彼此认知。

闭幕式上,李正栓教授用“准备充分、交流充分、成果丰富”等词语形容本次大会。下届会议承办单位西藏民族学院赵长江教授也上台介绍了本校基本情况,承诺举全院之力筹备下届会议。最后,王宏印会长致闭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