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教材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发布时间:2022-03-23 11:48:33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 要] 会计教材是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基础和依据。目前我国会计教材存在种种弊端,亟需进行改革,尤其是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更增加了会计教学的内容和难度。与时俱进,进行会计教材改革,使会计教材适应教学和培养会计人才的需要,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教材存在的问题和会计教材建设应持有的理念,探讨了国外会计教材的特色,最后提出我国会计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会计;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8)20-0108-03

一、会计教材存在的问题

1. 会计教材内容和结构体系千篇一律、缺乏独创性

我国会计教材种类、版本繁多。从会计教材体系上看,我国现已形成以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等教材为主干的会计系列教材。但是,从各门教材的内容上看,各个版本的教材内容和结构安排差别不大,几乎千篇一律,长期以来已经形成典型的超稳定的中国会计教材的“统一体系”。例如会计学基础,第一章是总论,最后一章是会计工作组织,中间各章节内容讲述会计核算方法,各个版本内容和结构安排大体相同,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现在,几十年基本没有变化。再如财务会计学,第一章是总论,最后一章是会计报表分析,中间各章节内容讲述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这种内容和结构安排主要是围绕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及应用进行阐述,这种内容和结构的教材,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建国初期引进我国的前苏联的会计教材内容和结构体系。我国会计教材缺乏独创性,没有形成我国会计教材独有的内容、结构特色。

2. 会计教材体例安排单调乏味、缺少新颖性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教材体例基本是以“正文+复习思考题+练习题”为统一规范的。虽然近年来,少数教材在体例上吸收了国外版本会计教材的优点,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会计教材体例仍然是按部就班,体例安排上并没有根本性的变革。就会计教材中的复习思考题来说,也都是就教材中固定内容的提问,回答则是教材中内容的复述,缺乏结合企业实际的联想、分析、评价等思考性内容。练习题也就是会计教材中内容和例题的照搬或者翻版,是教材编写者闭门造车,凭空编写,例题或练习题中不是A公司,就是B公司,不是甲材料,就是乙材料。会计教材脱离企业实际,缺少实地收集的企业经营实例和实际交易、事项。会计教材风格呆板,普遍缺乏新颖性、思考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实战性。

3. 会计教材内容安排不符合认知规律,难以掌握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管理科学,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范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的学生都是从校门到校门,很少接触实际,关于企业的知识很少,对企业交易和事项的理解更差,再遵循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按借贷记账法进行核算,就更难了。因此,会计教学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联系具体实际的交易和事项进行。但是,我国的会计教材对此考虑不够。比如,会计学专业学生入门课“会计学基础”内容顺序的安排上就存在很多问题。本来学生还没有企业经济活动等基础知识准备,缺乏对企业交易和事项的一定了解,还没有学习会计核算方法,但是在《会计学基础》第一章的总论部分,我国各个版本的会计教材都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6个会计要素,还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等会计基本前提和会计基础,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内容,在“会计学基础”开课的前两周左右时间,就统统阐述,尤其是会计假设及其作用以及权责发生制、实质重于形式等概念,一开始就讲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难以理解和掌握。

再如财务会计学内容阐述的安排,是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以上市公司为例,顺序阐述6个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也就是说,学生一开始面对的就是交易和事项非常复杂的上市公司会计,而不是比较通俗易懂、应用广泛的中小企业会计或者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会计。不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应付债券、所得税等难度较大的内容没有熟悉,而且可能喧宾夺主,影响对于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中大量的、基本的、经常性的经济活动内容的掌握。

4. 会计教材内容安排偏重于学科体系,相互融合不够

我国的会计教材内容阐述和结构安排的固有模式,排斥了各个会计教材之间的有机联系。尤其是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学等教材,固守已有的教材内容和结构体系,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内容的衔接不够,使得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学就是讲授如何进行会计账务处理,而经过会计处理所获得的财务会计信息如何与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等内容和方法有机结合加以利用,以便进行规划、控制和决策,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阐述不够,影响了财务会计信息的效用,财务会计信息用于决策的职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处理会计信息的方法和灵活运用会计信息的技能。

二、会计教材理念的辨析

我国会计教材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会计教材的指导思想或理念。面对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企业的激烈竞争,面对21世纪的知识经济和会计人才资源需求状况,我们应以什么样的观念,按照什么样的教育规律,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1. 坚持会计学科观,还是企业管理观

会计教材的内容是着眼于学科发展,还是着眼于企业管理,需要对会计教材建设的理念进行定位。在我国会计研究领域,曾出现一场关于会计与财务“谁包括谁”和“分与合”的争论。这场争论的结果是分别确立了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两个学科和相应专业的地位。在会计与财务分离的观念指导下,会计教材也遵循着严格的内容安排界限,互不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学教材只包括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内容,而没有结合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内容,反映如何运用已经获得的会计信息,进行企业的规划、控制和决策等。

以会计学科发展理念构建会计教材内容体系的结果是过于偏重财务会计内容,而不是以企业管理为目标,注重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应用,使会计和财务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缺乏以企业管理为中心的会计与财务内容的适当集成和有机融合。

2. 遵循会计制度体系,还是教育规律

会计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我国目前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但是目前的会计学基础开篇就将学生带入一个系统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财务会计学则是以公司制企业复杂的经济业务活动为研究对象,讲授企业会计准则及其核算方法。由于缺乏企业及其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加之会计教学内容不符合教学规律的高起点、整体全面切入,学生一开始学习就觉得财务会计学十分遥远,深不可测,又比较枯燥,对会计的内容和方法很难理解与掌握,学习效果差,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会计教材过于注重内容体系的逻辑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尤其是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没有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理解能力出发,应该对财务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阶段设计,分阶段推进,前后衔接,稳扎稳打,逐步向纵深发展。

3. 进行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

无论是从学校的各门会计课程考试,还是社会的各项会计资格证书考试,都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现在的会计考试是围绕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应的会计教材内容体系进行的,会计考试缺乏思考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很少考核将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相结合,全面、综合运用会计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判断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应试教育为指导思想编写的会计教材本身就缺乏思考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会计教材紧紧跟随各类考试大纲,而考试大纲又是紧紧跟随会计准则。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只是单一的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制度,因此,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编写的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学教材只包括财务会计而没有以企业为中心,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内容有机结合,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进行规划、控制与决策。一直以来,我们强调教材应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阐述,但是忽略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忽略了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三、国外会计教材的特色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查尔斯·T·亨格瑞教授等编著的《会计学》(中译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公认的非常优秀的教材。通过这本教材,可以看出国外会计教材的特色,对于我们进行会计教材改革和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决策能力

国外的会计教材是以企业为对象,研究如何处理和运用会计及其他信息,进行核算、分析、规划、控制和决策等,因此非常重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内容的有机联系和综合运用。例如,亨格瑞教授等编著的《会计学》就是以阐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决策能力为目的,旨在帮助学生成为决策者,并将这一思想贯穿始终。《会计学》内容安排上,以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范例为引导,阐述各章主题,以企业实例、公司及产品的图片等项目,将会计和企业的实际决策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帮助学生将会计与相关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系统思考。

2. 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际应用

国外会计教材十分重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进行批判性思维,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全盘接受书本知识,而不知道如何加以应用。《会计学》每讲完一个重要问题,都安排了一个思考性问题,要求学生暂停阅读,而思考会计的具体应用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和思考判断能力。此外,还安排了综合练习题、案例分析,用真实的案例阐明会计在企业实务中的应用。

3. 注意培养学生的交流技巧和能力

积极培养学生的交流技巧,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是会计教育的目的之一。《会计学》善于利用各种形式促进学生交流技巧和能力的提高。如每章后的联系题,要求学生写出有关决策原理的备忘录,并说明如何管理企业或评估投资项目。《会计学》还安排了小组讨论方案,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交流,以便培养学生的交流技巧和能力。

4. 会计教学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是国外会计教材的一大特色。财务会计教材的内容,通常是先讲独资企业会计,然后讲合伙企业会计,再讲公司会计。随着不同企业类型经济活动的深入发展,有关交易和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方法程序以及有关的会计假设和会计准则,相应的财务分析与评价、计划与控制等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展延伸,环环相扣,脉络清楚,逐渐形成对于企业完整清晰的认识。例如,《会计学》在第三章“计量企业收益:调整过程”中,才结合具体内容讲授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会计期间、收入原则、配比原则、时间——期间概念和账户调整分录等;第四章“会计循环”,在完成一份实际的资产负债表之后,再讲授流动比率、负债比率等会计比率,用以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传授经济决策中会计信息的使用方法。

四、会计教材改革的思路

会计教材必须改革。考虑我国会计教育的特点,借鉴国外会计教材的经验,笔者认为,会计教材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企业为中心进行会计管理,按独资企业会计、合伙企业会计和公司会计为主线,分层次递进,培养具有决策能力的实用型高素质会计人才。

1. 以企业为中心,整合财务与会计为企业管理服务

在倡导相关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新学科观念指导下,本来就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更应该打破学科界限,破除教材内容设置壁垒,以企业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报告为基础,以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分析、评价、计划、决策为延伸,使会计与财务相互有机结合,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管理人才,以企业为中心,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服务,为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服务。

2. 将会计学基础与财务会计学合并为会计学

目前我国的会计学基础与财务会计学在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主要经济业务核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等内容上多有重复,又缺乏衔接。应考虑将会计学基础与财务会计学进行合并,编为《会计学》。通过介绍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小公司经济业务活动内容,以及大中型公司一般的经常性经济业务活动内容,全面熟悉小企业,一般熟悉大企业的经常性交易和事项,再讲授对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准则和规范,讲述如何运用借贷记账法对企业一般的经常性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及相应的会计循环,同时,适当讲授如何利用上述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评价、规划和决策,实现会计与财务的融合。这样安排,既可以避免重复,实现无缝连接,又做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夯实基础,理解、熟悉和掌握了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一般的经常性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及会计信息的应用以后,再阐述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应付债券、所得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现金流量表等难度较大的非经常性或特殊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法。

3. 教材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联系实际,具有思想性

会计教材应改变千篇一律的老面孔,提倡版本百花齐放。会计教材既要符合会计教学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又应实现多样化。会计教材的内容、结构、体例应当安排新颖、活泼、不拘一格,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思想性。充分利用企业实际经济活动情况作为例题、案例、集体讨论、练习题、思考题等,借以分析和理解相关的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以及会计准则规范和要求,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和会计管理活动,引导学生针对企业具体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和演练,能够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评价、规划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决策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美]查尔斯·T·享格瑞 等. 会计学[M]. 王化成译. 第3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