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内涵视角下对《饮膳正要》的研究回顾与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2-03-26 10:17:45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要] 半个世纪以来,对《饮膳正要》的研究多以史料文献和民族文化等方向为主,大多涉及药膳食疗和养生保健,而对其中医学内涵的挖掘研究却较少。本文从《饮膳正要》的既有研究出发,在中医学内涵视角下,讨论、思考并总结其中医药方面的研究成就,希望对挖掘民族中医药宝贵信息与促进民族中医药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饮膳正要;中医学内涵;民族中医药;蒙医学

[中图分类号] R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6(c)-0124-03

[Abstract] Throughout the past half century, the study about Yin Shang Zheng Yao is mainly 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and ethnic culture, and the most of them involved medicated food, diet therapy and health care. 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article bases on the present researches on Yin Shang Zheng Yao, and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scusses, thinks and summarizes its achievements, that hopes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to discovery precious information of ethn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Yin Shan Zheng Yao;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thn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ngolian medicine

元代是我國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以汉蒙两族为主的民族文化融合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一时期由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编写的营养保健学专著——《饮膳正要》在研究元代文化和中医史料等方面体现了极高的价值,它集蒙汉两族医学精华于一体,创造了蒙汉食疗学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的典范。其书中对《内经》中“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对饮食禁忌的明确提出、重视脾胃气机的思想,都具有高度的中医学内涵学术价值。同时,由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蒙古族民族中医学的许多特点也在其中有所体现,比如在重视饮食的中医疗法,多使用禽兽牛羊肉类和奶制品等。除此之外,本书还收录了大量前代本草所没有的具有蒙医学特色的药物,尤其还收录了许多动物类中药材。《饮膳正要》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颇有价值的饮食卫生与营养保健学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对于研究我国的医药和蒙古民族的医药科技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研究大多是从营养保健角度出发的,而对其中医学内涵的挖掘研究却较少,因此,本文着重从中医学内涵视角下对《饮膳正要》进行研究回顾,挖掘其中蕴含的蒙古族民族中医药宝贵信息,以促进民族中医药发展。

1 《饮膳正要》介绍

《饮膳正要》是元代太医忽思慧编写的一部记载元代宫廷药膳和民间饮食疗法的书籍。《饮膳正要》共分三卷。卷一主要记录饮食禁忌和聚珍异馔,饮食禁忌包括了养生、饮酒和妇女妊娠、哺乳期间的禁忌,而聚珍异馔则主要收录了宫廷中的各种珍奇食品95条,尤以肉制品和面食为多。卷二主要记录养生保健的各种食疗滋补药膳,包括诸般汤煎56条、神仙服饵24条、食疗诸病61条等。卷三主要以本草的形式收录了各种药食同源的食材,分为米谷品、兽品、禽品、鱼品、果品、菜品、料物性味七个部分,并附插图。书前有进书表、自序、虞序、御制《饮膳正要》序四篇文稿,对其成书和历史背景的考证有重要作用。书后附《四部丛刊》本跋,为民国年间张元济刊刻时所作题跋[1]。

2 《饮膳正要》研究回顾

对CNKI期刊论文进行检索,从1959年到2017年,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有关《饮膳正要》的论文仅有212篇,历年来有关《饮膳正要》的研究论文发表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饮膳正要》的研究,年论文发表量一直在个位数字,在2012年达到了一个小高峰,有17篇论文发表,究其原因,是因为2012年中医养生开始在国内流行。而近五年来,对《饮膳正要》的研究热度正在渐减,年论文发表量又回复到10篇以内。在这200多篇论文中,诸学者、专家对《饮膳正要》的诠释、研究,大致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古代营养学、药膳食疗方面:1995年,漆浩教授撰文总结《饮膳正要》的成就为如下5个方面:食药同源,以食为养;发展动物药性味,阐述药膳配伍理论;丰富食禁理论,健全饮食制度;讲究食物营养,食用方法;吸收民族医药,反映元代饮膳特点。客观地来讲,应当是首篇系统总结《饮膳正要》在传统营养学方面成就的文章[2]。2006年,李丽艳等[3]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发表文章,简要阐释了其对传统营养学的贡献。此后,郭殿彬等[4]从营养学方面研究本书并取得较高成就。②药物学、本草方面:漆浩教授1987年和1989年分别撰文,先后从元代少数民族的药学成就[5]和药物产地[6]两方面对《饮膳正要》的药物学成就进行论述。而2008年,陈晓迪[7]再次从食疗类本草古籍的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③其他方面:刘学锋等[8]、任存霞[9]、鄂兰秀等[10]从民族医药的角度进行阐释。张工彧等[11]、靳萱等[12]从治未病、预防医学、养生康复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3 《饮膳正要》的中医学内涵学术思想

3.1 首次系统明确提出饮食禁忌,尤其是妇女妊娠、哺乳,并专项论述

在《自序》中,作者明确提出:如妊妇不慎行,乳母不忌口,则子受患。若贪爽口而忘避忌,则疾病潜生[13]。以这一点作为纲领,在后文第一卷的“妊娠食忌”和“乳母食忌”中,专门论述了妇女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各种注意事项。文中强调:“上古圣人有胎教之法,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普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故太任生文王,聪明圣哲,闻一而知百,皆胎教之能也。”[13]

事实上这一段文字让人非常熟悉。通过检索不难发现,此处引文化用自西汉刘向的《列女传》。通过阅读和查阅文献,可以发现文中还有多处对前代饮食禁忌的总结和归纳。比如原文第一卷妊娠食忌所述忌兔肉等,均可在比本书更早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找到出处。

3.2 继承并发展了《内经》的治未病思想、重脾胃思想

“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14]

回到《饮膳正要》来看,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其对《内经》思想的继承。如《自序》当中的原文:“夫上古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13]。以及其在《卷一·养生避忌》中所化用的原文:“夫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而能寿。今时之人不然也,起居无常,饮食不知忌避,亦不慎节,多嗜欲,厚滋味,不能守中,不知持满,故半百衰者多矣。”[13]不难看出,这一段是对《素问·上古天真论》的直接化用。

至于重脾胃的思想,自《内经》以来就得到各家重视。《素问·太阴阳明论》这样论述脾胃的重要意义:“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14]

在中医学此后的发展中,各家均对其进行了不同的阐发,尤其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著《脾胃论》,成书于其晚年,约公元1249年,早于《饮膳正要》成书的1330年。关于重脾胃的思想,在《饮膳正要》中通过对其药膳所用药物的总结和归纳,可以看出这一思想的应用。

在《卷一·聚珍异馔》中,共记载95则药膳,其中记载了功效的有51则。在这51则中,明确功效为“补中”的有7则,“温中”的有4则,“补脾胃”的有2则,“补中益气”的有27则,合计40则,占到记载了功效药膳的78%。在本书的其他部分中,也能看到其药膳多用生姜或甘味药物,滋补中焦。显然,这也是其重脾胃思想的一个表现。

3.3 保留大量民族医药的内容,体现蒙医学特色

蒙医是蒙古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是一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医学科学。而蒙古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其饮食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如喜食牛羊肉类及奶制品。其中,酸马奶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例如,《卷二·诸般汤煎》中所记载的“酥油”一条:“牛乳中取净凝,熬而为酥。”还有“马思哥油”一条:“取净牛奶子,不住手用阿赤,打取浮凝者为马思哥油。”[4]

事实上这都是蒙族医药和食疗保健的特色与精华。在《饮膳正要》中不乏这样富有民族特色的蒙族医药记载。如,《卷一·聚珍异馔》中所记载的95则药膳,有78则用到了羊肉或羊的内脏等,占到了全部95则的82.10%,剩下的17则药膳中,用到鹿肉1则,狼肉1则,牛蹄1则,猪头1则,马肚盘1则,兔1则,鸡、雁、鹌鹑各1则,鱼3则,即非羊肉的禽兽肉类计11则;又有2则用到了牛奶子和酥油,仅有两则未使用肉类、奶类食材。

此外,由于药食同源,在药膳食材选用上,也使用了许多蒙族食材。譬如在书中经常出现的“回回豆子”“咱夫兰”“回回青”等,均是汉族少见的药膳食材。而这些药膳食材都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我国民族中医药学的宝贵财富。

3.4 “守中”思想

《自序》中明确指出:“保养之法,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与不及之病。”[13]对于《饮膳正要》的“守中思想”,后世解读各有不同。部分学者引用《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并由此出发,将其解读为“中和”思想[4,15-17]。其余学者,多从“薄滋味,省思虑,节嗜欲”的角度解读为“继承中国传统养生观念,注重守中的养生特色”[18]。

事实上,从《内经》中焦脾胃的观点出发,结合《饮膳正要》对《内经》思想的继承,笔者认为,文中的“守中”应当是固守中焦,也即“重脾胃”思想的另一种解释和阐发[3]。

3.5 对前代本草,尤其是食疗本草的补充

如前文所述,本书卷三主要记载了各种药食同源的食材,分为米谷品(31种)、兽品(35种)、禽品(19种)、鱼品(22种)、果品(39种)、菜品(46)、料物性味(28)七个部分,并附插图[19]。共计收录了220种食材,并细述其性味、功效,对于一些兽品的药材还分述不同部位的功效和作用,如“兔”一条:“兔肉——味辛,平,无毒。补中益气。不宜多食,损阳事,绝血脉,令人痿黄。不可与姜、橘同食,令人患卒心痛。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二月不可食,伤神。兔肝——主明目。腊月兔头及皮毛——烧灰,酒调服之,治难产胞衣不出,余血不下。”[13]从上述引文不难看出,《饮膳正要》在中医药食疗本草方面也具有突出的贡献。

4 小结

综上,《饮膳正要》继承前代医学思想和成就,在古代食疗养生和中药本草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保留了大量民族特色医药的内容,其思想精髓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即便是在今天《饮膳正要》也仍然可以为营养学和养生康复的提供积极指导,此外,书中所包含的中医学内涵思想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于研究蒙族中医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希望后期能有更多的学者从中医药内涵角度关注与研究《饮膳正要》,促进民族中医药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芬妮,郭晶磊.从《饮膳正要》看元代民族融合的饮食文化特色——基于脾胃养治药膳的梳理分析[J].中医药文化,2016,11(4):50-55.

[2] 高皓彤.《饮膳正要》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3] 李丽艳,路新国.《饮膳正要》对中国传统营养学的贡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5):399-400.

[4] 郭殿彬,吴鸿洲.《饮膳正要》养生食药特色探析[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2(1):51-53.

[5] 漆浩.从《饮膳正要》看元代少数民族的药学成就[J].内蒙古中医药,1987(3):4-5.

[6] 漆浩.对《饮膳正要》所引部分药物产地的考证[J].内蒙古中医药,1989(3):34-35.

[7] 陈晓迪.食疗类本草古籍的历史考察[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

[8] 刘学锋,郑怀林.蒙汉合璧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J].陕西中医,1990(8):380-381.

[9] 任存霞.《饮膳正要》的中蒙医学术思想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4(1):80.

[10] 鄂兰秀,额尔德木图,程立新.《饮膳正要》蒙医学理念探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2,34(4):331-336.

[11] 张工彧,虞舜,陈仁寿.《饮膳正要》中养生康复思想述要[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144-146.

[12] 靳萱,宋丽.浅析治未病思想在《饮膳正要》中的体现[J].四川中医,2012,30(12):38-40.

[13] 忽思慧.《饮膳正要》[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16.

[14] 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

[15] 漆浩.试论《饮膳正要》的食疗学成就[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5):28-29.

[16] 邓淅.《黄帝内经》饮食养生与食疗的药膳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5):69-72.

[17] 周新建.《饮膳正要》的守中养生观[J].食品与生活,2005(4):38-39.

[18] 双金.元代宫廷饮食文化探秘—解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J].西北民族研究,2011(1):201-208.

[19] 崔晓飞.飲膳正要学术思想浅谈[J].国医论坛,2002,17(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