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智慧水务行业市场研究与前景预测报告

发布时间:2022-06-15 18:55:08   来源:党团工作    点击:   
字号:

 2015- -0 2020 年智慧水务行业市场研究与前景预测报告

  图表目录................................................................................................................ 8

 第一章

 智慧水务的概念与发展背景分析.................................................. 11

 第一节

 智慧水务的概念....................................................................... 11

 一、

 智慧水务的定义....................................................................... 11

 二、

 智慧水务的特征....................................................................... 11

 三、

 智慧水务的优势....................................................................... 12

 第二节

 智慧水务的发展背景............................................................... 14

 一、

 政策背景................................................................................... 14

 二、

 环境背景................................................................................... 62

 三、

 技术背景................................................................................... 71

 第二章

 中国智慧水务发展基础与推动因素分析...................................... 77

 第一节

 发展智慧水务的必要性分析................................................... 77

 一、

 中国水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7

 二、

 中国水务管理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分析............................... 81

 第二节

 中国智慧水务的发展基础....................................................... 82

 一、

 水务信息化发展情况............................................................... 82

 二、

 水务管网建设情况分析........................................................... 83

 三、

 ICT 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状况 .................................................... 88

 第三章

 国外智慧水务建设典型案例及实践经验.................................... 102

 第一节

 美国智能水网建设发展分析................................................. 102

 一、

 美国智能水网项目背景......................................................... 102

 二、

 美国智能水网示范项目分析................................................. 106

 三、

 美国智能水网建设的启示..................................................... 113

 第二节

 澳大利亚智慧水务发展分析................................................. 113

 一、

 澳大利亚智能水网项目背景................................................. 113

 二、

 澳大利亚智能水网示范项目分析......................................... 113

 三、

 澳大利亚智能水网建设的启示............................................. 118

 第三节

 以色列国家水网工程建设实践经验..................................... 118

 一、

 以色列国家水网工程项目背景............................................. 118

 二、

 以色列国家水网工程系统框架............................................. 118

 三、

 以色列国家水资源统一调配与管理..................................... 119

 四、

 以色列国家水网工程的基本特点......................................... 120

 第四节

 国际领先跨国公司智慧水务建设案例分析......................... 121

 一、

 IBM 公司:水信息智能感知网建设案例 ............................. 121

 二、

 通用公司:城市供水网络智能化管理案例......................... 127

 三、

 日立公司:智能水系统实践案例......................................... 129

 四、

 施耐德公司: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案例............................. 132

 五、

 其他国家及企业智慧水务领域投资情况............................. 134

 六、

 国际智慧水务实践经验总结................................................. 136

 第四章

 智慧水务系统总体架构与应用需求分析.................................... 140

 第一节

 智慧水务系统总体架构分析................................................. 140

 一、

 智慧水务系统概况................................................................. 140

 二、

 智慧水务系统的总体架构分析............................................. 141

 三、

 智慧水务系统的业务架构分析............................................. 143

 四、

 智慧水务系统的功能架构分析............................................. 145

 第二节

 水务主管部门智慧水务系统应用需求分析......................... 149

 一、

 水务主管部门进行智慧水务建设的驱动因素分析............. 149

 二、

 水务主管部门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功能分析......................... 150

 三、

 水务主管部门智慧水务建设案例分析................................. 152

 第三节

 水务企业智慧水务系统应用需求分析................................. 155

 一、

 水务企业进行智慧水务建设的驱动因素分析..................... 155

 二、

 水务企业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功能分析................................. 157

 三、

 水务企业智慧水务建设案例分析......................................... 158

 第五章

 中国城市智慧水务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161

 第一节

 台州市智慧水务建设分析与经验借鉴................................. 161

 一、

 台州市智慧水务建设的背景分析......................................... 161

 二、

 台州市智慧水务建设的目标................................................. 163

 三、

 台州市智慧水务建设的总体架构......................................... 163

 四、

 台州市智慧水务建设的主要任务......................................... 164

 五、

 台州市智慧水务建设的实施路径......................................... 168

 六、

 台州市智慧水务建设的经验借鉴......................................... 169

 第二节

 大连市智慧水务建设分析与经验借鉴................................. 170

 一、

 大连市智慧水务建设的背景分析......................................... 170

 二、

 大连市智慧水务建设的目标................................................. 175

 三、

 大连市智慧水务建设的总体架构......................................... 175

 四、

 大连市智慧水务建设的主要任务......................................... 176

 五、

 大连市智慧水务建设的实施路径......................................... 176

 六、

 大连市智慧水务建设的经验借鉴......................................... 178

 第三节

 上海市智慧水务建设分析与经验借鉴................................. 179

 一、

 上海市智慧水务建设的背景分析......................................... 179

 二、

 上海市智慧水务建设的目标................................................. 181

 三、

 上海市智慧水务建设的总体架构......................................... 181

 四、

 上海市智慧水务建设的主要任务......................................... 181

 五、

 上海市智慧水务建设的实施路径......................................... 184

 六、

 上海市智慧水务建设的经验借鉴......................................... 184

 第六章

 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市场格局与领先企业经营分析.................... 186

 第一节

 智慧水务行业市场格局分析................................................. 186

 一、

 智慧水务市场规模分析......................................................... 186

 二、

 智慧水务市场主体竞争分析................................................. 186

 第二节

 智慧水务行业领先企业经营分析......................................... 187

 一、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87

 二、

 青岛积成电子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88

 三、

 汉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91

 四、

 新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93

 五、

 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96

 六、

 江西三川水表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98

 七、

 浙江和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01

 八、

 杭州领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03

 九、

 上海三高计算机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05

 十、

 青岛沈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12

 十一、

 深圳市华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13

 十二、

 深圳市东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14

 十三、

 杭州天创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14

 十四、

 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15

 十五、

 杭州山科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17

 十六、

 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18

 十七、

 北京金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18

 十八、

 江苏中科君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19

 十九、

 东蓝数码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20

 二十、

 上海昊沧系统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21

 二十一、

 江苏美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23

 二十二、

 北京力控元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24

 二十三、

 武汉华信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32

 第七章

 中国智慧水务发展前景及投融资分析........................................ 234

 第一节

 智慧水务发展前景分析......................................................... 234

 一、

 智慧水务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234

 二、

 智慧水务发展的驱动因素..................................................... 235

 三、

 智慧水务发展的主要威胁..................................................... 237

 四、

 智慧水务发展趋势分析......................................................... 237

 第二节

 智慧水务投资特性分析......................................................... 239

 一、

 智慧水务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239

 二、

 智慧水务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240

 三、

 智慧水务行业盈利因素分析................................................. 241

 四、

 智慧水务行业投资兼并分析................................................. 241

 第三节

 智慧水务项目融资分析......................................................... 245

 一、

 政府主导融资模式................................................................. 245

 二、

 企业融资模式分析................................................................. 248

 三、

 智慧水务项目融资模式分析................................................. 248

 四、

 智慧水务项目融资案例分析................................................. 251

 第四节

 智慧水务主要投融资建议..................................................... 252

 一、

 智慧水务投融资主要问题分析............................................. 252

 二、

 智慧水务投融资主要风险分析............................................. 253

 图表目录

 图表 1:智慧水务特征 ..................................................................................... 12

 图表 2:美国智能水网(降水量、最初建议管线)

 ................................... 108

 图表 3:最初建议管线与现有基础设施的结合 ........................................... 108

 图表 4:最终管线建设图 ............................................................................... 109

 图表 5:德克萨斯蒸散发(ET)信息动态发布网站 .................................... 112

 图表 6:美国国家 ET 监测校验网络节点(部分)

 ...................................... 112

 图表 7:昆士兰州智能水网示意图 ............................................................... 115

 图表 8:宽湾自来水公司服务范围 ............................................................... 117

 图表 9:以色列智能水网线路 ....................................................................... 119

 图表 10:IBM 公司构建的虚拟河流示意图 .................................................. 124

 图表 11:IBM 虚拟河流的应用演示 .............................................................. 124

 图表 12:GE 公司 SmartBay 项目示意图 ...................................................... 126

 图表 13:智慧水务逻辑构架图 ..................................................................... 143

 图表 14:2011-2014 年我国智慧水务行业市场规模变化 ........................... 186

 图表 15:青岛积成电子有限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万元 ................... 190

 图表 16:青岛积成电子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 190

 图表 17:青岛积成电子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 190

 图表 18:青岛积成电子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 ......................................... 190

 图表 19:青岛积成电子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 ......................................... 190

 图表 20:汉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万元 ........... 192

 图表 21:汉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 193

 图表 22:汉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 193

 图表 23:汉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 ................................. 193

 图表 24:汉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 ................................. 193

 图表 25:新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万元 ................... 195

 图表 26:新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 195

 图表 27:新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 195

 图表 28:新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 ......................................... 196

 图表 29:新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 ......................................... 196

 图表 30: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万元 ........... 197

 图表 31: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 198

 图表 32: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 198

 图表 33: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 ................................. 198

 图表 34: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 ................................. 198

 图表 35:江西三川水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万元 ........... 200

 图表 36:江西三川水表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 200

 图表 37:江西三川水表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 200

 图表 38:江西三川水表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 ................................. 200

 图表 39:江西三川水表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 ................................. 200

 图表 40:浙江和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万元 ........... 202

 图表 41:浙江和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 202

 图表 42:浙江和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 202

 图表 43:浙江和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 ................................. 203

 图表 44:浙江和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 ................................. 203

 图表 45:智慧水务应用领域 ......................................................................... 238

 第一章

  智慧水务的概念与发展背景分析 第一节

 智慧水务的概念 一、

 智慧水务的定义 智慧水务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排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并可将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

 二、

 智慧水务的特征 数据采集:采用 3G 移动网络技术,打破目前存在的“信息孤岛”,从水源地、取水口、生产水厂、泵站、管网、排水等实现各种传感设备(水质、压力、流量等)数据的动态采集。

 数据共享:数据中心是整个智慧水务的核心层,数据中心以数据为纽带连通各个应用体系,解决的核心任务是实现数据标准化,提升数据质量状况、规范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通过对各类系统数据源进行集中后形成企业完整的数据资产,并作为管理决策分析应用的统一数据来源。通过数据中心使各个应用体系在数据中心达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为各个智慧应用、企业门户集成提供了标准化的、完整的、一致的数据来源。

 智能融合:新天智慧水务是一个面向业务的基础架构应用平台,该应用平台构建了智慧水务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渠道,使其能够很好的融合。提供可随业务需求变化的管理平台,解决定制化软件信息包袱。

 智慧应用:平台的关键是应用,水务的业务流程和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

 是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新天采用“轻应用”架构技术解决业务需求变化系统无法升级或升级难的问题,将智慧生产、智慧管网、智慧调度、智慧营收、智慧服务和智慧办公系统作为“轻应用”部署在智慧水务平台,实现业务模块的快速升级部署。

 图表 1:智慧水务特征

 资料来源:汇智联恒 三、

 智慧水务的优势 水质安全 24 小时动态监控 和以往的技术手段相比,物联网智能水务示范项目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岷江水厂技术人员表示,物联网智能水务示范项目的子系统能直观地将制水过程,也就是净水过程展现出来。以前采用的方法是人工监控,现在则是自动化操作,方便技术人员随时掌握水质情况。

 在一个大屏幕画面中,记者看到地点显示为金马河取水口,清楚地显示了原水浊度、PH 值等技术参数,一旦这些参数出现异常,会第一时间反映在屏幕上,该系统可 24 小时动态监测全县居民饮用水质,确保市民饮用水安全。

 按需分配管网调度效率高 改变过去传统方法,物联网智能水务让管网调度更科学更高效。打开管网优化调度系统操作平台,就能清楚地看到全县各区域的供水和用水情况,它可以根据监测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对用水量进行预测,产生优化调度方案,辅助调度人员决策采用何种优化调度方案,保障用户用水。

 打个比方说,如某个区域在某时段的用水量大,而另一个区域在这个时段却用水量小,这套系统可清楚显示,并实现动态调度。这就大大提高了调度优化效率。管网优化调度系统为水的高效、科学调度提供技术支撑,为管网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此次实施的物联网智能水务示范项目,是“智慧双流”的结构体系下的功能模块之一,它包含水资源评价、水质监测与管理、供排水管理、防汛抗旱等。

 促使水务集团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 在“智慧水务”理念的引导下,水务集团的管理发生了变革,它们采用数据采集、传输等传感设备在线检测水务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设施,形成“水务物联网”。集团通过水务数字化管理平台将海量数据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即在各污水处理厂、泵站安装数据采集前置机或数据采集 DSP 模块,将自控系统中的生产运行数据通过 3G 网络实时传输到集团总部,进行集中存储和应用。通过对各类关键数据的实时监视和智能分析,再提供分类、分级预警,且利用短信、光、警报声等通知相关负责人,同时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运营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使之更加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

 第二节

 智慧水务的发展背景 一、

 政策背景 (1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 号)的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 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当前,全国上下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在此过程中,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判断未来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从有利条件看,我国工业化、城

 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严重缺乏,标准体系不健全;投融资体系、市场环境、体制机制政策等还不能完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以工程为依托,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抢占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针对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有效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

 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

 吸收再创新;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健全标准体系,加速产业化,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探索国际合作发展新模式,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道路。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持突出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选择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重点方向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明确阶段发展目标,集中优势资源,促进重点领域和优势区域率先发展。总体部署产业布局和相关领域发展,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适时动态调整,促进协调发展。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发展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行业,加快形成支柱产业。着眼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对重要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培育先导产业。

 (三)发展目标。

 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企业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掌握一批具有主导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发明专利质量数量和技术标准水平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 5%以上。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创业环境更加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发展新业态的市场准入条件,以及财税激励、投融资机制、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环境显著改善。

 国际分工地位稳步提高。涌现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开展高层次分工合作的国际化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份额大幅提高,在部分领域成为全球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

 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 20%以上,

 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到 2015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8%左右,对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加就业等的带动作用明显提高。

 到 2020 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15%,部分产业和关键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

 三、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一)节能环保产业。

 强化政策和标准的驱动作用,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成果,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产品;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能源管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鼓励绿色消费,加快形成支柱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高效节能产业。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高效储能、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等节能新技术和装备;鼓励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电器、高效照明等产品;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筑材料;加快发展节能交通工具;积极开发和推广用能系统优化技术,促进能源的梯次利用和高效利用;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新业态。

 2.先进环保产业。以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

 大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力度,推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有毒有害污染物防控、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减震降噪设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开发和产业化;推进高效膜材料及组件、生物环保技术工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及相关新材料和药剂的创新发展,提高环保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成套能力,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大力推进环保服务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运营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探索新型环保服务模式。

 3.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大力发展源头减量、资源化、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等新技术,推进产业化,提高资源产出率。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资源再生利用,以先进技术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餐厨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废旧纺织品和废旧塑料制品资源化利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把握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产业融合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物联网、云计算、数字虚拟、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创新、新兴应用拓展和网络建设的互动结合,创新产业组织模式,提高新型装备保障水平,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带动我国信息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十二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 20%以上。

 1.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宽带接入、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发和自主标准的推广应用,支持适应物联网、云计算和下一代网络架构的信息产品的研制和应用,带动新型网络设备、智能终端产业和

 新兴信息服务及其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发展宽带无线城市、家庭信息网络,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延伸覆盖,普及信息应用;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

 2.电子核心基础产业。围绕重点整机和战略领域需求,大力提升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突破先进和特色芯片制造工艺技术,先进封装、测试技术以及关键设备、仪器、材料核心技术,加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工艺技术研发,培育集成电路产业竞争新优势。积极有序发展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等离子显示(PDP)面板产业,完善产业链。加快推进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三维立体(3D)、激光显示等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攻克发光二极管(LED)、OLED 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材料,提高 LED、OLED 照明的经济性。掌握智能传感器和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系统的核心技术,提高新兴领域专用设备仪器保障和支撑能力,发展片式化、微型化、绿色化的新型元器件。

 3.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加强以网络化操作系统、海量数据处理软件等为代表的基础软件、云计算软件、工业软件、智能终端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关键软件的开发,推动大型信息资源库建设,积极培育云计算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促进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向产业链前后端延伸,推进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变革转型和信息服务的普及,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充分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继续扩大软件信息服务出口,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依托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层次和水平。

 (三)生物产业。

 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转基因、生物合成、抗体工程、生物反应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强生物安全研究和管理,建设国家基因资源信息库。着力提升生物医药研发能力,开发医药新产品,加快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产品,大力发展生物育种,推进生物制造规模化发展,加速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十二五”期间,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到 20%以上。

 1.生物医药产业。提高我国新药创制能力,开发生物技术药物、疫苗和特异性诊断试剂;推进化学创新药研发和产业化,提高通用名药物技术开发和规模化生产水平;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发展现代中药;开发先进制药工艺技术与装备,发展新药开发合同研究、健康管理等新业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

 2.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整合医产学研优势资源,推进医学与信息、材料等领域新技术的交叉融合,构建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开发能力。研究开发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卫生应急装备和新型生物医药材料的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形成一批适合大中型医院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诊疗产品;大力开发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临床诊断、治疗、康复产品,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发展数字医疗系统、远程医疗系统和家庭监测、社区护理、个人健康维护相关产品等。

 3.生物农业产业。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完善育种科学设施体系,加强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高产、优质、多抗、高效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及应用,推动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育种企业发展,着力提升种业竞争力。积极推进生物兽药及疫苗、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等绿色农用产品

 研发及产业化,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4.生物制造产业。以培育生物基材料、发展生物化工产业和做强现代发酵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酶工程、发酵工程技术和装备创新。突破非粮原料与纤维素转化关键技术,培育发展生物醇、酸、酯等生物基有机化工原材料,推进生物塑料、生物纤维等生物材料产业化。大力推动绿色生物工艺在化工、制浆、印染、制革等领域关键工艺环节的应用示范,积极推进工程微生物与清洁发酵技术应用,提升大宗发酵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面向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

 1.航空装备产业。统筹航空技术研发、产品研制与产业化、市场开拓及服务提供,加快研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客机,推进先进支线飞机系列化产业化发展,适时研发新型支线飞机;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通用飞机和直升机,构建通用航空产业体系;突破航空发动机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产业化;促进航空设备及系统、航空维修和服务业发展;提升航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化发展能力。

 2.卫星及应用产业。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相结合,以建立我国自主、安全可靠、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及其信息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地面与应用天地一体化系统建设,推进临近空间资源开发,促进卫星在气象、海洋、国土、测绘、

 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乡建设、环境减灾、广播电视、导航定位等方面的应用,建立健全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产业链。推进极地空间资源开发。

 3.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大力发展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轨道交通装备,建立健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验证、运用维护、监测维修和产品标准体系,完善认证认可体系等,提升牵引传动、列车控制、制动等关键系统及装备自主化能力。巩固和扩大国内市场,大力开展国际合作,推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面向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大力发展海洋油气开发装备,重点突破海洋深水勘探装备、钻井装备、生产装备、作业和辅助船舶的设计制造核心技术,全面提升自主研发设计、专业化制造、工程总包及设备配套能力,积极推动海洋风能利用工程建设装备、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装备产业化。促进产业体系化和规模化,增强国际竞争力。

 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功能的智能专用装备,突破新型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感知、控制装置及其伺服、执行、传动零部件等核心关键技术,提高成套系统集成能力,推进制造、使用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支撑先进制造、国防、交通、能源、农业、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发展和升级。

 (五)新能源产业。

 加快发展技术成熟、市场竞争力强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页岩气、生物质发电、地热和地温能、沼气等新能源,积极推进技术基本成熟、开发潜力大的新型太阳能光伏和热发电、生物质气化、生物燃料、海洋能等可再生

 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实施新能源集成利用示范重大工程。到 2015 年,新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提高到 4.5%,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 4 亿吨以上。

 1.核电技术产业。加强核电安全、核燃料后处理和废物处置等技术研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二代在运核电安全运行技术及延寿技术开发,加快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统筹开展第三代核电站建设。实施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科技重大专项,建设示范工程。研发快中子堆等第四代核反应堆和小型堆技术,适时启动示范工程。发展核电装备制造和核燃料产业链。到 2015 年,掌握先进核电技术,提高成套装备制造能力,实现核电发展自主化;核电运行装机达到 4000 万千瓦,包括三代在内的核电装备制造能力稳定在 1000万千瓦以上。到 2020 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万千瓦级核电先进技术开发、设计、装备制造能力。

 2.风能产业。加强风电装备研发,增强大型风电机组整机和控制系统设计能力,提高发电机、齿轮箱、叶片以及轴承、变流器等关键零部件开发能力,在风电运行控制、大规模并网、储能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建设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和沿海地区的八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内陆山地、河谷、湖泊等风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发挥距离电力负荷中心近、电网接入条件好的优势,因地制宜开发中小型风电项目,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建设。

 3.太阳能产业。以提高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器件使用寿命和降低光伏发电系统成本为目标,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生产制造新工艺和新装备;积极推动多元化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产业化及其商业化发电示范;建立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站,推进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应用,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太阳能发电产业体系。大规模推广应用高效、多功能太阳能热水器,推动太

 阳能在供暖、制冷和中高温工业领域的应用。建立促进光伏发电分布式应用的市场环境,推进以太阳能应用为主、综合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新能源城市建设。

 4.生物质能产业。统筹生物质能源发展,有序发展生物质直燃发电,积极推进生物质气化及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沼气等分布式生物质能应用。加强下一代生物燃料技术开发,推进纤维素制乙醇、微藻生物柴油产业化。开展重点地区生物质资源详查评价,鼓励利用边际性土地和近海海洋种植能源作物和能源植物。

 (六)新材料产业。

 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提高新材料工艺装备的保障能力;建设产学研结合紧密、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性能、轻量化、绿色化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新材料重点产品发展指导目录,建立新材料产业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到 2015 年,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到 2020 年,关键新材料自给率明显提高。

 1.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稀土永磁、发光、催化、储氢等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和稀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高纯稀有金属及靶材、原子能级锆材、高端钨钼材料及制品等,加快推进高纯硅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磁敏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等产业化。着力扩大丁基橡胶、丁腈橡胶、异戊橡胶、氟硅橡胶、乙丙橡胶等特种橡胶及高端热塑性弹性体生产规模,加快开发高端品种和专用助剂。大力发展低辐射镀膜玻璃、光伏超白玻璃、平板显示玻璃、新型陶瓷功能材料、压电材料等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纯石墨、人工晶体、超硬材料及制品。

 2.先进结构材料产业。以轻质、高强、大规格为重点,大力发展高强轻型合金,积极开发高性能铝合金,加快镁合金制备及深加工,发展高性能钛合金、大型钛板、带材和焊管等。以保障高端装备制造和重大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高品质特殊钢和高温合金材料。加强工程塑料改性及加工应用技术开发,大力发展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甲醛和特种环氧树脂等。

 3.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以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碳碳复合材料为重点,积极开发新型超大规格、特殊结构材料的一体化制备工艺,推进高性能复合材料低成本化、高端品种产业化和应用技术装备自主化。加快发展高性能纤维并提高规模化制备水平,重点围绕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配套原丝开展技术提升,着力实现千吨级装备稳定运转,积极开展高强、高模等系列碳纤维以及芳纶开发和产业化。着力提高专用助剂和树脂性能,大力开发高比模量、高稳定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品种。积极开发新型陶瓷基、金属基复合材料。加快推广高性能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风电设备、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

 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进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研究试验基地建设,研究开发新能源汽车专用平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破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大幅度提高动力电池和电机安全性与可靠性,降低成本;加强电制动等电动功能部件的研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