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项目勘察设计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发布时间:2022-06-20 17:30:09   来源:党团工作    点击:   
字号:

 小南海地块周边市政道路项目勘察设计

 桥梁 施工图设计说明1 1 、概述

 1 1.1 设计依据

 1)与业主签定的设计合同。

 2)业主提供的现状 1:500 实测管线及地形资料。

 3)小南海地块周边市政道路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察阶段(一次性勘察)。(2019 年 09 月)

 4)《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年)》(2011 年修订)。

 5)《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11-2020 年)》。

 6)规划提供的道路周边地块发件情况。

 7)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

 8)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

 1.2 2 工程概 况

 项目共含 3 条道路,分别为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其中一号路与二号路为城市次干路,主要服务于地块居民出行,三号路为城市主干路,主要用于加强对外联系,是联系鱼洞、龙洲湾和华侨城的快捷通道的一部分,也是巴南区综合交通规划中打造“内通外畅”道路网体系,提升骨架路网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二号路 K0+333.777~ K0+400.777 为一座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径为 2x30m,长 67m,宽度 22m。

 设计桥梁整幅设计,起终点桩号:K0+333.777~ K0+400.777,桥跨布置形式为:2x30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最高点高程 269.124 m,最低点高程 268.754 m,桥下最大净空约为 7.6m。

 本工程桥梁主要控制因素:

 (1 1 )

 本次桥梁跨越现状明晨大道,采用现浇箱梁的方案,为减少对现状交通的影响,建议该段采取贝雷梁的形式跨越现状明晨大道。

 (2 2 )本次设计在桥下明晨大道中分带设置了桥墩,考虑到桥下防撞的要求,在桥墩周边设置了 S SS 级防撞护栏。

 (3 3 )根据建办质( 2018 )1 31 号文件,本次桥梁工程中的“危大工程”风险点为:

 a.照 本次桥台基础开挖,需注意基坑边坡按照 2 1:2 的坡率进行放坡,并做好基坑 的防排水措施。

 b. 现浇箱梁采用满堂落地 与贝雷梁 支架就地浇筑的方法,支架架设前应对支架基础进行处理。支架应选用刚度较大的材料,支架架设好后应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不得小于施工重量(结构恒载与钢管支架、模板重量之和)的 120 %,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支架施工前,承包商应根据桥跨结构对支架进行设计及必要的验算,以保证箱梁的浇筑质量。

 支架的搭设是工程施工中一项重要的施工工序,施工方在施工之前,应编制施工专项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后方可进行施工。

 c. 应严格控制箱梁的轮廓尺寸,施工误差应限制在施工规范容许范围之内 。为防止箱梁混凝土开裂和棱边碰损,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有关要求时方可拆模。

 d. 箱梁施工中因施工所需开设的孔洞,均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所有施工预埋件,在施工完后应予割除,恢复原状,并注意防锈和美观。

 e. 箱梁可分两次浇筑,先底板、腹板、后顶板和翼板。梁体外模须用大块定型钢模板,尺寸准确、表面平整、涂刷正规的脱模剂。

 f. 待混凝土强度及混凝土弹模达到设计强度 100 %时,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方可拆架,拆架应先跨中,并逐步往两侧支点拆除。

 g. 模板及支架的拆除期限、拆除程序均应严格根据施工图和 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应根据结构特点、模板位置及混凝土强度所应达到的强度要求确

 定。

 h h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 2.5MPa ,并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破坏是方可拆除;同时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及支架应在预应力张拉完毕,孔道灌浆同时浆体达到设计强度、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方可拆除;

 i i 、模板及支架的拆除应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原则顺序进行。拆除梁、板结构的承重模板时,在横向应同时、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连续梁的模板宜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

 j j 、在低温、干燥或 大风环境下拆除模板是,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k k 、拆除模板时,不得损伤混凝土结构。

 l l 、支架的拆除是一项高风险的施工作业,必须引起重视。施工方编制的支架搭设专项方案除应包含支架搭设、支架受力、支架施工等专项内容外,还应包含支架拆除内容,并应同步通过专家评审后方可进行施工。

 m m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建办质【 2018 】1 31 号文的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审核、签字盖章后方可实施,超过一定规模的,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进行论证,并通过后方可实施。

 3 1.3 上阶段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

 暂无。

  2 2 、 工程场地地质条件 (地勘报告摘录)

 2 2. .1 1 地形地貌

 二号路 K0+400~K1+300 段西侧及北侧正在修建房屋及土石方作业,原始地貌基本被破坏,挖方区放坡坡率基岩 1:0.65~1:0.80,填土 1:1.50,地形坡角变化较大,主要呈缓坡状,地形坡角 0~15°,陡坡状地形坡角 30~56°;原始地貌区地形坡度变化较小,地形坡角 5~20°,局部达 27°。二号路K1+300~K1+529.164 段主要为原始地貌区,地形坡角变化较小,一般 2~17°,局部呈陡坡状,坡角 40~65°。

 道路区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路线区整体地形东高西低。其地貌形态及特征受地质构造和岩性制约。部份地段砂泥岩出露形成陡坎。

 2 2. .2 2 气象水文

 (1)气温 路线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早秋迟,夏热冬暖,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绵雨,冬季多云雾,霜雪甚少,无霜期长,日照少,风力小,湿度大。年日均气温 18.7℃,极值气温-1℃-40.8℃;总降水量1000-1200 毫米,主要集中在 5-7 月;雾期 60-90 天,日照 1100-1300 小时; 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 85%,月际变化不大,阴天年平均有 200 多 d,无霜期在300 天以上。年平均风速为 1.5m/s,年最大风速为 26.6m/s。主导风向为北风。

 (2)水文 根据现场调查,勘察场地内无大的溪沟、河流。场地拟建二号路东侧分布 7 条季节性冲沟,多呈“U”形,主要受降雨补给,流量变化大,一般流量为0.01m3/S~0.10m3/S。在场地西北侧约1.9km为长江,拟建场地高程在243m以上,场地不会受到长江水位的影响。场地水文条件总体较为简单。

 2 2. .3 3 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地质构造上处于南温泉背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次级构造不发育,无断层和褶皱。拟建场地岩层产状为 256~277°∠47~58°,优势产状为 268°∠57°,层面平直、闭合,未见填充,无胶结,层间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

 据野外调查,地表地层层序正常,无地层缺失和重复现象,未见断层破碎带出露;钻探深度范围内基岩地层层序正常,岩芯中所见岩层倾角与区域地层产状基本协调一致,无突变现象。岩心采取率一般较高,无断层破碎带

 显示,总之,无论地表和钻探深度控制范围内,均无断层破碎带显示。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内及附近无断层通过。

 在场地基岩出露处测得两组裂隙,其特征如下:

 ①裂隙 LX1:产状为 73~95°∠3~8°,优势产状为 88°∠8°,裂隙面平直、平整,局部光滑,张开 1~3mm,粘性土充填,结合差,属扭张裂隙,硬性结构面,裂隙间距 0.5~0.3m,延伸远,贯通性较好; ②裂隙 LX2:产状为 164~189°∠75~86°,优势产状为 175°∠86°,裂隙面平直、粗糙、张开 0.5~1mm,无充填,结合差,属剪张裂隙,硬性结构面,裂隙间距 0.5~2m,延伸 2~3m,贯通性一般。

 2 24 .4 地层岩性

 在本次勘察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的素填土、粉质粘土和下伏侏罗系上统遂宁组的泥岩和砂岩组成。现将各岩土层工程特征自上而下(从新到老)分述如下:

 素填土(Q4ml):杂色,由砂岩、泥岩碎块石及粉质粘土组成,局部夹建筑垃圾。硬质物粒径 2~190mm,含量 25~45%,局部夹砂泥岩块石,粒径 200~520mm,含量 5~20%,局部夹砂岩孤石,块度 0.8~2.5m,分布不均,结构松散,稍湿,南侧施工区为近期机械抛填形成,居住区及公路回填 5~10 年。钻探揭露厚度为 0.43m(ZK110)~22.68m(ZK176),该层分布范围广。

 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主要由粘粒、粉粒组成,土质均匀性差,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可塑状。钻探揭露厚度为 0.26m(ZK209)~13.46 m(ZK49 ),该层分布范围较广。

 泥岩(J3sn):紫红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局部砂质含量较高,局部夹砂岩薄层,局部夹砂质条纹。强风化岩体风化裂隙发育,岩石质软,岩芯破碎,呈碎碎块状,钻探揭露厚度为 0.30m(LZK52)~2.55 m (ZK10);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岩石质较硬,岩芯呈柱状,局部较破碎,钻探揭露厚度为 2.02m(ZK10)~42.28(ZK118)m。该层分布范围较广。

 砂岩(J3sn):浅灰色,由长石、石英、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中粒结构,薄层状~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局部泥质含量较高,局部夹泥岩薄层。强风化带岩石质较软,强度较低,岩体破碎,呈碎块状,钻探揭露厚度为1.13m(ZK131)~2.08(ZK2)m;中等风化岩石质硬,岩体较完整,岩芯呈柱状, 钻探揭露厚度为 1.30m(ZK239)~11.99m(ZK230)。该层分布范围广。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BJ50-174-2014 表 3.1.2 将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

 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多呈块状、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各孔均有揭露。

 中等风化带:岩芯多呈柱状,少数呈碎块状,岩体较完整。

 2 25 .5 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内素填土属透(含)水层,粉质粘土属隔水层,泥岩为粘土岩,属相对隔水层,砂岩岩体较完整,裂隙较发育,属相对含水层。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结合含水介质的组合状况,将地下水类型主要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类裂隙水两种类型。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中,水流径流方式为大气降雨后向洼地地带汇聚储存,水量受气候影响波动大。主要赋存于低洼的槽沟内的填土层中。该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地表水体渗漏、基岩裂隙水等补给,以蒸发、侧向迳流等方式排泄。

 基岩裂隙水:为赋存于岩层中的裂隙水及浅层风化带网状裂隙水,裂隙水的埋藏条件受基岩面形态、岩性、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风化等因素的控制,因此富水性不均一。由于区内地下水接受补给的来源单一,主要为大气降水,故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同大气降水密切相关,一般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受大气降水控制显著。总之,地下水流量动态变化大。

 建筑场地整体上东高西低。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向地势低洼处排泄,结合区内地貌、岩性、岩层产状、地质构造分析,区内富水性差、地下水较贫乏,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由于建筑场地部分地段回填土层较厚,接受大气降水后少部分形成地表径流向地势低洼处排泄,大部分下渗赋存于第四系土层。有形成滞水条件,在地势低洼处应作好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疏排水工作,并备好必要的排水设备。

 钻探施工完毕后提干钻孔孔内循环水后观测孔内水位不恢复或恢复缓慢,说明勘察期在钻孔深度范围内地下水量小。场区无污染源、土层未受污染,填土来源于就近开挖回填。

 2 26 .6 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

 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表明:本建筑场地在勘察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无防空洞、墓穴、河道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2 2. .7 7 设计参数取值原则及设计参数建议值

 岩性 指标 素填土 粉质粘土 泥岩 砂岩 强风化 中风化 强风化 中风化 重度(kN/m3 ) 天然 19.5* 18.95 / 25.06 / 24.96 饱和 20.5* 19.17 / 25.12 / 25.22 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天然 / / / 6.76 / 28.88 饱和 / / / 4.25 / 21.34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150 200* 2453 300* 7746 岩体抗拉强度建议值 (KPa) / / / 117 / 539 岩(土)体抗剪内聚力(KPa) 0*(天然) 0*(饱和) 25.83(天然) 18.56(饱和) / 470 / 1923 岩(土)体抗剪内摩擦角(°) 28*(天然) 23*(饱和) 11.92(天然) 9.65(饱和) / 32.23 / 33.65 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 )

 6* 15* / / / / 岩性 指标 素填土 粉质粘土 泥岩 砂岩 强风化 中风化 强风化 中风化 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 )

 / / / 65* / 350* 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 / / / / / / 基底摩擦系数 / 0.25* 0.40* 0.45* 0.40* 0.50* 负摩阻力系数 / / / / / / 变形模量 MPa / / / 797 / 3256 弹性模量 MPa / / / / / / 泊松比μ / / / 0.33 / 0.14

  3 3 、设计技术标准和主要参数

 3 31 .1 主要技术标准

 1 桥梁分类 重要中桥 2 设计荷载 汽车荷载:城-A 级 3 桥梁净高 净高≥5.0m 4 桥梁纵坡 ≤1.48% 5 标准路幅 22.0m=3.0m 人行道+16m 车行道+3.0m 人行道 6 温度荷载 箱梁体系温度升温取 30°,降温取 20°,箱梁混凝土浇筑、伸缩缝安装等施工温度取 20°,日照温差按 JTG3362-2015 规定的温度场计算 7 风荷载 重庆地区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ω0=0.45kN/m2

 8 地震设防类别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 6°,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按 7°构造设防。

 9 设计基准期 100 年 10 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 11 设计安全等级 一级

 12 环境类别 Ⅰ类 13 最大裂缝宽度 W max =0.2mm 3 32 .2 采用或参考的设计规范

 (1)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3)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

 (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

 (6)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

 (7)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9)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

 (10)

 《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

 3 33 .3 其他 设计依据

 (1)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1 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17)

 (2)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18) (3)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3 部分:钢筋焊接网》(GB 1499.3-2010) (4)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6)

 (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

 (6)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14)

 (7)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2015)

 (8)

 《 重 庆 市 市 政 基 础 设 施 工 程 预 应 力 施 工 质 量 验 收 规 范 》(DBJ50-134-2012)

 (9)

 《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39-2010) (10)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 327-2016)

 (11)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 -2019)

 (12)

 《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 391-2019)

 (1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 版)(GB50010-2010)

 (14)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4 4 、桥梁工程设计

 桥梁根据道路设计确定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图进行设计。上部结构设计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型式。

 具体设计内容包括:桥梁上部、桥墩、承台、桩基、全桥的伸缩缝、支座、人行道栏杆、桥面铺装、桥面排水及防撞栏杆。

 4 41 .1 主要材料

 4 4 .11 .1 混凝土

 C50 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封锚混凝土、支座垫石、支座垫平块等; C50 钢纤维砼:伸缩缝; C40 混凝土:桥台帽梁、桥墩墩柱、桥面铺装整浇层; C35 混凝土:桩基; C30 混凝土:人行道支墩及挂板、人行道栏杆立柱基础、人行道板; C25 混凝土:人行道栏杆踢脚。

 4 4 .12 .2 普通钢筋

 设计采用 HPB300、HRB400 钢筋。HPB300 钢筋材料和连接应满足《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1 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17)的规定;HRB400钢筋材料和连接应满足《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18)的要求。除特别说明外直径≥16mm 的钢筋均采用机械连接,接头连接等级为 I 级,连接区段内的接头率不大于 50%,并满足《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6)要求。

 钢筋焊接网:设计主要采用 D10 规格的钢筋焊接网,其材料应满足相关现行规范的要求。

 4 4 .13 .3 预应力材料

 (1)预应力钢绞线采用高强度低松弛(Ⅱ级松弛)七股型钢绞线,公称直径 15.2mm,公称面积 140mm2,标准强度 fpk=1860MPa,弹性模量 E=1.95×105 MPa。其应符合图纸要求及《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14)的有关规定。

 (2)预应力锚具采用φs15.2 规格的群锚体系。锚具应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和足够的承载能力,锚具产品的检验应按相关规定进行。

 (3)预应力管道采用与锚具对应的塑料波纹管道,并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以保证压浆质量,提高预应力钢束的耐久性。

 (4)预应力管道压浆材料采用性能稳定、强度等级为 M50 的纯水泥浆,必须保证压浆饱满密实。为满足压浆质量的要求,压浆浆体可以加入部分的外加剂,以改善浆体的性能。外加剂应与水泥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不得含有氯盐、亚硝酸盐或其他对预应力筋有腐蚀作用的成分。

 4 4 .1.4 4 桥面铺装材料

 桥面铺装采用 18cm 等厚铺装,上层为 4cmSMA-13+下层 40cmAC-16)+10cmC40 钢筋混凝土整浇层。

 在箱梁与整浇层间设置柔性防水粘结材料,材料各项指标满足《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39-2010)的要求。桥面防水施工工艺与防水材料要求相匹配。

 桥梁 整浇层 施工应 严格控制其 平整度。

 整浇层浇注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表面凿毛 处理 ,将混凝土表层浮浆清除,同时须保证其 平整、粗糙、清洁,以 保证混凝土和沥青之间的有效衔接。

 4 4 .15 .5 伸缩缝

 桥梁采用 GQF-C-80 型钢伸缩缝,伸缩缝的材料及其成品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交通行业标准《高速公路桥梁伸缩缝维修与更换技术规程》(DB34/T 2396-2015)的有关规定。伸缩缝的初始缝宽需根据安装时的常温进行反算及预设固定。

 4 4 .16 .6 支座

 预制箱梁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应采用氯丁橡胶(CR)生产,其材料和力学性能均应符合《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的规定,支座安装应按厂家要求进行。

 4 4 .17 .7 钢板

 桥梁预埋件采用 Q235-B.Z 钢。Q235 钢其化学成份及力学性能应符合(GB/T700-1998)标准中有关的规定。

 4 4 .1 .8 涂装

 根据《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条件》(JT/T 695-2007),选用涂层体系。对主桥桥墩、主梁、人行道支墩、防撞栏杆支墩外露部分进行涂装。首先应对结构进行冲洗,清除杂物并局部坑洞进行填补,然后对桥梁外露混凝土结构进行打磨光面处理,使其外观平整、无毛刺、无渣块、无蜂窝麻面,方可进行涂装。

 混 凝 土 外 面 表 涂 装 颜 色 统 一 采 用 《 建 筑 颜 色 的 表 示 方 法 》( GB/T18922- - 2008 )中的 4 1374 号饰面。

 混凝土外表面采用的涂装体系如下表所示:

 混凝土结构外露面防护涂层厚度表 位

 置 涂层编号 配套涂料名称 涂层厚度 备

 注 混凝土结构原始表面 S2.08 环氧封闭漆 50μm 工地涂装 表面涂层 底层 环氧树脂漆 100μm 工地涂装 面层 氟碳漆 60μm 工地涂装 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1)基层清理(高压淡水冲洗、清除油污);

 (2)基层打磨,缺陷处理,待干燥后刮涂腻子两道; (3)待腻子层干燥后,打磨平整; (4)环氧封闭底漆 1~2 道; (5)油性氟碳漆面层两道; (6)须对各涂层进行检查、检测、检验。涂层的各项性能检验,性能测试、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应符合《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条件》(JT/T695-2007)。

 4 42 .2 桥梁工程 设计

 4 41 .2.1 桥型布置及跨径的划分

 桥面宽度 22.0m,桥梁设置为一联,跨度布置为:2x30= 60m,设置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4 42 .2.2 桥梁横截面布置(与道路中线垂直方向)

 梁上部结构采用斜腹式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单箱四室断面,桥梁梁宽为 22.0m;梁高 1.7m,翼缘悬挑长度为 2.0m,翼缘端部厚 0.2m,根部0.5m,与箱梁腹板倒角半径 0.5m,;箱梁顶板厚 0.25m、底板厚 0.25m,腹板跨中厚 0.5m,为增强支点处箱梁的抗剪能力,支点附近腹板宽度渐变为 0.9m。

 4 43 .2.3 桥面坡度

 本工程桥梁桥面纵坡采用墩身标高、支座垫平块高度调整,以满足路线纵坡变化的要求。桥面横坡通过结构找坡。在支承处箱梁梁底设置垫平块,构造上确保主梁的横截面为等高和箱梁支座水平设置。

 4 4 .2.4 4 桥墩及 基础

 (1)墩身 桥墩均设计为 1.4x1.4m 的矩形墩。

 (2)基础 桥墩基础均采用直径 2.0m 的机械成孔桩,经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嵌岩深度,具体请详设计图。

 0#及 2#桥台均设计为机械成孔的基础形式,桩基直径 1.3m。

 根据桥墩桩位处钻孔资料及《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第 5.3.4 条、第 5.3.5 条的要求,本设计对桥墩桩基嵌岩要求如下:

 桩基础:一般情况下,桥墩桩基均置于完整中风化基岩中,嵌岩深度不小于 3 倍桩径,嵌岩段基岩单轴抗压强度(砂岩取饱和值,泥岩取天然值)不小于 6.0MPa; 扩大基础: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 1.0MPa。

 桩基嵌岩起算点至斜坡面完整岩石的水平距离应大于 5.0m,桩底桩基外边缘至斜坡面完整岩石的水平距离应大于 9.0m。

 桩基施工开挖时,基底标高的确定应由勘察单位及设计单位人员到场确认。基坑需作综合验收,岩石试块的强度、桩基嵌入岩层的岩面走向、嵌岩深度等指标均需有正式的文字报告方可进行桩基验收。

 4 4 .2.5 5 截面配筋设计

 (1)钢筋混凝土结构 上部结构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2)、《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B02-01-2008)的要求进行设计。桥墩的设计主要验算截面强度、应力和裂缝宽度。桩的设计按嵌岩桩计算承载力,并验算截面强度。

 除特殊注明外,钢筋最小净保护层厚度按以下数值采用:

 桩基:主筋净保护层厚度 70mm; 桥墩:主筋净保护层厚度 40mm; 梁体:主筋净保护层厚度 30mm; 人行道构件、栏杆:主筋净保护层厚度 30mm; 箍筋:钢筋净保护层厚度 25mm; 其他表层钢筋:钢筋净保护层厚度 20mm (2)预应力混凝土

 钢束布置有竖弯、平弯形式,所有弯曲均采用圆弧曲线。预应力连续箱梁按部分预应力 A 类构件设计。

 4 4 .2.6 6 桥面系及附属工程设计

 (1)桥面铺装 桥面铺装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总铺装厚度 180mm。

 (2)桥面排水 桥面排水孔沿道路两侧车行道边线进行布设,每 5.0m 设置一个,平面布置可适当调整纵桥向间距,积水口高度 80mm,与排水口对应设置,积水口口沿采用花岗石,并应在沥青混凝土铺装之后再进行安装,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平整度。横向排水管的水接入纵向排水管中,落水管采用Ф300PVC 管从桥墩位置处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3)伸缩缝 本桥均采用 80 型钢伸缩缝,缝宽 100mm。

 伸缩缝伸缩量由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量和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伸缩量两部分组成。设计时假设伸缩装置的安装温度为最高有效温度 Tmax(44℃)和最低有效温度 Tmin(-2.5℃)的中间值,但实际安装温度往往与设计假定值不同,此时,应根据实际安装温度对伸缩装置的预压量作相应调整。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选择伸缩装置规格时,按基本伸缩量取 30%的富裕度,根据确定的伸缩长度和以上计算原则,设计选用符合交通行业标准 JT/T327-1997 的型钢伸缩缝,型钢材料不低于 Q345B 钢材强度,型钢应采用热浸锌防腐处理,其保护膜厚度不小于 0.8mm。伸缩装置中防尘、防水所使用橡胶材料为氯丁橡胶,严禁使用再生橡胶。

 (4)支座 现浇箱梁采用 GPZ(Ⅱ)型盆式橡胶支座。盆式支座的选用应满足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 391-2019)的要求。盆式支座底盆横向沿桥墩轴线设置,盆塞及上支座板纵向沿桥轴线方向设置。上支座板中心相对于盆底中心间水平距离,应根据浇筑箱梁混凝土时的温度与+10°的差值加以调整,并通过梁底垫平块保证支座水平,其安装应按厂家要求进行。

 4 4 .2.7 7 抗震设计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 6°(7°构造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本次初步设计拟定采用以下结构抗震措施:

 (1)尽量采用连续结构,加强结构整体性; (2)适当加大桥墩间横向间距,增大桥梁整体抗震能力; (3)适当加大桥墩及桩基截面,加强墩柱与桩基的钢筋构造,增加其刚度及抗弯惯性矩; (4)适当加强墩桩结合部位潜在塑性铰区域的钢筋构造,增强抗震能力。

 4 4 .2.8 8 预拱度设计

 上部箱梁为预应力结构,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梁体上拱,为此,上部梁体不需专门设置预拱度,但施工单位应考虑因地基沉降及支架变形对梁体的影响。

 4 4 .2.9 9 耐久性设计

 结构耐久性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设计方式、施工质量、监理控制及管理部门后期对结构的养护维修措施等各方面。

 本项目结构耐久性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 CCES 01-200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2005年修订版)提出的标准、要求进行设计。

 设计基本要求如下:

 (1)本项目桥梁结构所处环境类别按Ⅰ类考虑; (2)桥梁工程设计基准期为 100 年;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水灰比和原材料的选用,加强配合比设计,控制混凝土的指标,尤其是最大碱含量的控制,同时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塌落度、均匀性、保水性能; (4)控制混凝土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5)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增加配筋、增大截面尺寸等措施限制裂缝宽度; (6)支座的耐久性对结构的耐久性也是很重要的,设计从支座的结构、材料、防腐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墩顶预留足够的起顶位置和高度,定时检查,必要时更换支座,确保结构的安全。

 5 5 、施工要点

 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和《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的要求。施工放样时,需注意衔接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了解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熟悉场地工程地质状况,更好地组织施工。

 5 51 .1 混凝土

 施工前必须做好配合比试验(强度、弹性模量、收缩率、初凝时间等),综合考虑施工程序、工期安排、环境影响等各种因素,通过试验,保证混凝土强度,减小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不良影响。

 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进度和振捣密实,所有工作缝应认真凿毛清洁,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并应注意混凝土的养生。所有外表面均应达到平整、光洁。

 5 51 .1.1 配合比

 (1)所有的混凝土配合比均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的规定。

 (2)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确保结构设计使用年限,防止混凝土开裂,混凝土中应通过配合比试验掺入适量的优质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收缩。混凝土的收缩率需控制在 2×10-4 以下,对于桩基混凝土,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率为 2×10-4~4×10-4,具体设置部位为桩基、桥墩、盖梁、混凝土箱梁等重要的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对于一般的挡护结构则可以不设置。

 (3)养护要求:砼硬化后要进行专人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14 天,冬季施工浇注砼要采取保湿保温养护措施。

 (4)混凝土的指标规定:C40 及 C40 以上混凝土以上最大水胶比≤0.42,其它最大水胶比≤0.42,最小胶凝材料≥30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 2‰,最大碱含量 3kg/m3(或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最小胶凝材料≥350kg/m3,最大氯粒子含量 0.6‰。当采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的含碱量最大限值同时应符合《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的规定要求。

 (5)混凝土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采用发热量较低的水泥,加大骨料粒径增加碎石用量,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化热,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 25℃以下。

 (6)现浇砼若采用泵送砼,坍落度为 16~20cm。

 (7)在炎热天气,混凝土应在夜间浇注,入模温度应控制在 32℃以下。

 (8)砼试件应采用与结构相同的砼、相同的浇筑方法和养护条件。梁体砼试件应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小于 7~14 天,采用两次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时,先期浇筑部分终凝后必须将混凝土进行凿毛并清洗干净, 凿毛不得采用机械 或者电锤 (避免钢筋扰动),应采用人工凿打。必须保证两次混凝土的良好结合。

 对于桥梁等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应加强混凝土的初始保湿养护,可在浇筑完成后设置棚罩并在混凝土收浆后覆盖混凝土表面同时洒水养护。覆盖式注意不得损伤混凝土表面,也不得对钢筋等造成扰动。养护期间,应保证混凝土梁体(包括模板)的充分湿润。

 (9)除了施工单位提供试块实验报告外,监理单位依据工程具体要求,

 可采用随机无损检验,以确认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及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 5 .1.2 2 水泥

 (1)混凝土要求采用普硅水泥配制,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水泥等商品应具有专业部门的质量检验合格证)。

 (2)为了控制砼早期强度的过快发展,水泥中 C3A 含量不宜超过 8%,水泥细度(比表面积)不超过 380m2/kg,游离氧化钙不超过 1.5%。

 (3)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及《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等要求。

 5 5 .1.3 3 掺和料和外加剂

 (1)矿物掺和料必须品质稳定、来料均匀、来源稳定、统一牌号,应有相应的检验证明和生产厂家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书。

 (2)混凝土掺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的规定,添加外加剂均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膨胀率的前提下,通过砼配合比试验确定适应性和相应掺入量,试配报告单应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单位批准。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离析性能,保持其均匀性。早期强度不能通过添加早强剂来得到。

 (3)外加剂性能指标必须通过有关质检部门的鉴定。

 5 5 .1.4 4 骨料

 (1)应尽可能采用同一料场的石料、砂料,以保证结构外观色泽一致骨料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小。

 (2)粗骨料抗压强度应大于砼强度的 2 倍,压碎性指标<7%,空隙率<40%,骨料应选用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2.5cm,且不超过最小断面厚度的1/4,同时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 3/4;含泥量低于 0.5%,针状、片状颗粒含量<5%。不容许采用卵石或卵石破碎方法生产。

 (3)细骨料含泥量低于 1%。宜采用中粗砂,如果采用特细砂时,应满足有关规定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并能满足结构的抗裂和抗渗要求。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时的水化热,在使用特细砂时建议加入一定比例的机制砂或中粗砂。细度模数为 2.0~2.5,具体比例根据施工单位的配合比实验确定。

 5 55 .1.5 净保护层 垫块

 混凝土净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密实度和耐久性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绑扎垫块的铁丝头不得伸入净保护层内,不得使净保护层垫块成为钢筋腐蚀通道。垫块数量不应过少,应保证所有钢筋的净保护层均满足设计要求。

 5 52 .2 钢材

 (1)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材和锚具应按设计技术指标和型号进行采购,并按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禁止使用改制钢材。

 (2)凡因施工需要,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3)当钢筋和预应力管道在空间上发生干扰时,可适当移动普通钢筋的位置,以保证钢束管道位置的准确。钢束锚固处的普通钢筋如影响预应力施工时,可适当弯折,但待预应力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恢复原位。施工中如发生钢筋空间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其布置,但应确保钢筋的根数和净净保护层厚度。

 (4)如因浇筑或振捣混凝土需要,可对钢筋间距作适当调整。

 (5)施工时应结合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安排,尽量考虑先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钢筋网片,在现场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

 (6)如锚下螺旋筋与分布筋相干扰时,可适当移动分布钢筋或调整分布钢筋间距。

 (7)钢筋直径≥Ф20 时采用等强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等级 I 级。

 5 53 .3 下部 结构

 (1)

 各墩桩基础均未设置备用桩,施工单位应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 设计 桩长及桩底标高根据地质钻孔资料确定, 如 实际 地质情况与钻孔资料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通报设计单位 ,并根据地勘、监理及建设单位意见适当调整标高及桩长,以满足桩基 设计 承载力要求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并报各参建单位审查,确认后方可施工。

 (2)机械成孔成桩处,机械成孔需选择有同类型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施工时均不得搅动桩底基岩,另外相邻两孔不得同时成孔和浇注,以免搅动孔壁造成串孔或断桩,桩端沉渣厚度按一下要求:当桩直径 D=1.5m 时, 桩端沉渣厚不 得大于 50mm。

 (3)

 所有桩基长度应采用持力岩层强度和设计嵌岩深度指标双控,即桩孔施工至设计嵌岩起算点时取样做极限承载力试验,并在嵌岩底和嵌岩深度范围内再取一组,以确保基岩饱和状态下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4)桥墩挖孔桩轴线偏差应控制在容许范围(5cm)内,墩柱轴线应与桩轴线一致,以减小挖孔桩偏心弯矩。

 (5)墩柱采用整体定型钢模板。

 (6)墩身由于暴露在外,施工时要特别注意保持表面光洁度和颜色一致,处理好施工节段之间的连接。

 (7)于 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 1 1 / 500 ,同时墩身各截面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不得大于 10mm。

 (8)支座垫石表面应确保水平,同一垫石内任意点高差不得大于 2mm,为确保支座间的均匀受力,垫石顶面标高与设计标高误差亦不得大于 2mm。

 (9)在结构设有断缝处应认真处理,采用木板或其它材料隔断,确保结构不连为整体,缝隙表面 2cm 深度内用道路嵌缝胶填塞。

 (10)桥墩、支座位置及高程控制要求准确,支座水平安放,并应按厂家要求施工,墩梁固结的桥墩应预留足够长度的锚固长度。

 (11)桩基嵌岩深度范围内不得采用爆破施工。

 (12)当采用机械成孔在操作性、经济性等方面存在困难时, 施工机械不具 备作业平台的情况下 , 桥梁 桩基施工可采用人工挖孔,但必须以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为前提 ,同时应按照重庆市关于人工挖孔桩的相关要求进行专项评估 。

 桩基施工应 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 - 2011)执行 。

 本工程部分桩基深度较大,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做好基坑内的照明、通风以及井内和井外的安全保障工作,经参建各方同意后方可施工。

 具体的安全注意事项有(不限于):

  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和钢筋 点焊制作的钢筋爬梯上下。电葫芦宜用按钮式开关,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

  挖孔桩施工前,必须对地层中的有毒气体作充分的调研,尤其是甲烷、一氧化碳、煤气等有毒气体。每日开工前必须用动物或专业设备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 过 m 5m 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送风量应根据孔的容积及孔内工作人员数量确定,风量不宜少于 25L/ /s s ;鼓风机宜采用电动的,如采用柴油作动力,宜对送入孔内的空气予以过滤。

  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护栏高度宜为 1.1m ;孔内必须使用低压照明;

  挖出的土 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周边 m 1m 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 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遵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 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6 JGJ46 。

 的规定。

 所有构件的 绝缘性能应完好,电缆不应漏电,应经常检查是否被割破。

 (13)

 各桩施工完毕后应采用超声波检测桩基质量,检测频率为 100%。

 。

 桩基础采用机械成孔需注意如下问题:

 (14)桩基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范规定。

 5 54 .4 上部结构施工 (箱梁预制)

 (1)现浇箱梁采用 满堂落地 与贝 雷梁 支架就地浇筑的施工方法,支架架设前应对支架基础进行处理。支架应选用刚度较大的材料,支架架设好后应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不得小于施工重量(结构恒载与钢管支架、模板重量之和)的 120%,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支架施工前,承包商应根据桥跨结构对支架进行设计及必要的验算,以保证箱梁的浇筑质量。

 支架的搭设是 工程施工中一项重要的施工工序,施工方在施工之前,应编制施工专项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后方可进行施工。

 (2)应严格控制箱梁的轮廓尺寸,施工误差应限制在施工规范容许范围之内。为防止箱梁混凝土开裂和棱边碰损,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有关要求时方可拆模。

 (3)箱梁施工中因施工所需开设的孔洞,均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所有施工预埋件,在施工完后应予割除,恢复原状,并注意防锈和美观。

 (4)箱梁可分两次浇筑,先底板、腹板、后顶板和翼板。梁体外模须用大块定型钢模板,尺寸准确、表面平整、涂刷正规的脱模剂。

 (5)

 待混凝土强度 及混凝土弹模 达到设计强度 100 %时,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方可拆架,拆架应先跨中,并逐步往两侧支点拆除。

 (6)桥梁上部结构部分为等宽曲线箱梁,梁体按曲梁曲做布置,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平曲线要素进行梁体的空间放样,确保箱梁构造与设计保持一致。

 施工放线以道路轮廓线放线,并通过箱梁一般构造平面图校对,如两者有出入,查找原因,并通知设计处理;箱梁钢束要素以道路中线为基准,施工放样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几何要素表每隔 0.5m 计算出设计参考线处钢束坐标值,然后根据钢束在腹板中的相对位置 X坐标作相应投影,Y坐标保持不变;箱梁纵向钢筋沿腹板向两侧布置,桥面变宽时,钢筋平面间距大于 150mm 时,设置插筋,尽量控制插筋平面间距为 100mm, 同时插筋与通筋搭接长度不小于 800mm,同时下料时需根据箱梁实际尺寸进行控制,横向钢筋间距为道路中心线位置间距,施工时应根据径向方向增加或减小。

 5 55 .5 预应力施工

 (1)预应力钢材及预应力锚具进场后,应分批严格检验和验收,妥善保管。

 (2)预应力钢绞线应按有关规定对每批钢绞线抽检强度、硬度、弹性模量、截面积和延伸量,对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同时应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对计算引伸量作修正。

 (3)钢绞线运抵工地后应放置在室内并防止锈蚀。切割钢绞线不准采用电焊或气焊切割,应采用圆盘机械切割。

 (4)所有预应力钢材不许焊接,凡有接头的预应力钢绞线部位应予切除,不准使用。钢绞线使用前应作除锈处理。所有预应力张拉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认真进行标定。

 (5)预应力管道间及管道与喇叭管的连接应确保其密封性。所有管道沿长度方向按设计要求设井字形定位钢筋并点焊在主筋上,不容许铁丝定位,确保管道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上浮,不变位。管道位置的容许偏差纵向不得大于±1cm,横向不得大于 0.5cm。

 预应力管道定位筋应设置准确,管道位于曲线上时每隔 50cm 设一处,其余部分每隔 80cm 设一处,定位钢筋应与箱梁骨架筋绑扎或焊接牢靠。管道的连接必须保证质量,应杜绝因漏浆造成预应力管道堵塞。

 (6)应抽样检查夹片硬度。

 (7)应逐个检查垫板喇叭管内有无毛刺,对有毛刺者应予退货,不准使用。

 (8)预应力张拉顺序:0-初始张拉吨位(0.1σk)-100%张拉吨位(或103%张拉吨位)-持荷 5 分钟-锚固。引伸量的量测应测定钢绞线直接伸长值,不宜测千斤顶油缸的变位;为此应将钢绞线伸出千斤顶尾端 10 厘米,直接测定钢绞线在张拉前、初始张拉吨位、张拉吨位及锚固后四种情况下的伸长值。如实际张拉引伸量与设计值相符,则可不进行超张拉,直接在控制应力锚固。预应力孔道灌浆由下向上进行,确保砂浆饱满。

 (9)主梁预应力钢束采用两端同时张拉,以对称于构件截面的中轴线、上下左右均衡为原则,同时考虑不使构件的上、下缘混凝土应力超过容许值。主梁正弯矩钢束张拉顺序为 N1→N3→N2→N5→N4。

 (10)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毕,严禁撞击锚头和钢束,钢绞线多余的长度应用切割机切割,切割方式和切割后留下的长度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

 (11)采用真空灌浆法施工。压浆嘴和排气孔可根据施工实际需要设置,压浆前应用压缩空气清除管道内杂质,然后压浆。管道压浆材料为 M50 纯水泥浆。要求灌浆密实,压浆配合比要仔细比选,采用最优配合比,水灰比不大于 0.4,不得掺入各种氯盐,可掺减水剂,其掺量由试验决定,为减少收缩可掺入优质膨胀剂,膨胀率为 1×10-4 ~2×10 -4 。

 (12)预应力的张拉班组必须固定,且应在有经验的预应力张拉工长的指导下进行,不允许临时工承担此项工作。

 (13)每次张拉应有完整的原始张拉记录,且应在监理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14)预应力采用引伸量与张拉力双控,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每一截面的断丝率、滑移率不得大于该截面总钢丝数的 1%,且每束钢绞线不得大于 1 丝。断丝是指锚具与锚具间或锚具与死锚端部之间,钢丝在张拉时或锚固时破断。

 (15)应根据每批钢绞线的实际直径随时调整千斤顶限位板的限位尺寸,最标准的限位板尺寸应使钢绞线只有夹片的牙痕而无刮伤,如钢绞线出现严重刮伤则限位板限位尺寸过小,如出现滑丝或无明显夹片牙痕则有可能是限位板限位尺寸大。

 (16)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应重新标定:

 a、三个月或张拉 50 次; b、漏油; c、部件损伤; d、延伸量出现系统性的偏大或偏小; e、千斤顶和油泵必须配套标定和配套使用; (17)张拉前应检查其内摩阻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否则应停止使用。

 (18)严禁将钢绞线作电焊机导线用,且钢铰线的放置应远离电焊地区。

 (19)绑扎普通钢筋时预应力钢束锚固端应严格按设计图纸所示位置及相应的倾角进行固定。

 5 56 .6 模板及支架拆除

 模板及支架的拆除期限及拆除程序应严格根据施工图和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应根据结构特点、模板位置及混凝土强度所应达到的强度要求确定。

 (1)、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并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破坏是方可拆除;同时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及支架应在预应力张拉完毕,孔道灌浆同时浆体达到设计强度、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方可拆除; (2)、模板及支架的拆除应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原则顺序进行。拆除梁、板结构的承重模板时,在横向应同时、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连续梁的模板宜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 (3)、在低温、干燥或大风环境下拆除模板是,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

 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4)、拆除模板时,不得损伤混凝土结构。

 (5 5 )、支架的拆除是一项高风险的施工作业,必须引起重视。施工方编制的支架搭设专项方案除应包含支架搭设、支架受力、支架施工等专项内容外,还应包含支架拆除内容,并应同步通过专家评审后方可进行 施工。

 5 5. .7 7 桥面系及附属工程

 5 5. .7 71 .1 桥面铺装

 本工程采用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铺装厚度为 180mm。在铺装层与整浇层间涂刷聚氨酯柔性防水材料作为桥面防水层。防水层的产品性能必须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 (JT/T535-2004)各项技术要求;同时,要求防水剂与混凝土的粘接强度≥1.0MPa。

 5 5. .7 72 .2 桥面系

 桥面系的安全、平顺、协调和高质量,是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舒适和良好景观的重要条件。因此桥面系工程必须做到精心施工,保证桥面系施工有足够的施工周期和周密的施工组织计划,切忌抢工赶时、粗制滥造。

 (1)桥面系工程应在主体工程完成后进行,在桥面系工程施工之前,应对主体工程进行阶段质量验评,对其影响桥面系施工的工程缺陷和遗漏的预埋件,要及时修补和补埋。特别是对桥面标高进行认真的测量核实。如桥面标高与设计值的高差在±2cm 内,则可局部调整桥面铺装中的找平层厚度,否则须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

 (2)为了确保桥面现浇混凝土与主梁混凝土之间的结合质量,所有的结合面必须按有关要求认真凿毛,并清洗干净。

 (3)桥面所有混凝土除内在质量必须符合规范和有关技术标准外,其外观质量尤为重要。特别是栏杆底座等的外露面,必须做到尺寸准确、线条顺适美观、表面光洁、色彩一致,无气泡无须抹面掩饰。为此必须事先做好施工划线放样,并采用具有足够刚度、加工精良的整体性钢模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震捣密实,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表面质量的缺陷。

 (4)桥面所有钢结构施工更应精细,它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