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材料整理合编(4)

发布时间:2022-06-25 08:20:22   来源:党团工作    点击:   
字号:

 最新党课材料 4 篇整理合编(4)

 目

 录

 1、专题党课: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党课宣讲提纲:爱党信党跟党走 立足本职有担当 3、党课教案: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质量 4、专题党课:传承革命精神,筑牢信仰之基 5、专题党课:如何抓好政治建设

  专题党课: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的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战斗力的源泉、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对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下面结合实际,就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这一课题,谈一下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认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极端重要性

 基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那么,我们党为什么把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一)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光荣传统。回首九十几年的风雨历程,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模范共产党们用星星之火燃起民族复兴的火炬、前赴后继,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发挥着先锋模范的作用,如革命初期的李大钊、杨靖宇、董存瑞以及现代的雷锋、李向群,这些大家有可能感到有点久远,那我们就说说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优秀共产党员扫雷英雄杜富国,一句‚你退后,让我来‛,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 他们是我们党光荣传统的直接体现,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的本色,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没有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

 (二)身先士卒是发挥先锋模范的 具体体现。我们党在短短 90几年的时间里,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这些惊人的成绩,绝不是一帆风顺取得了,而是无数共产党人身先士卒、摸爬滚打,发动和带领人民群众一点一滴铸就的。

 在困难面前,人们之所以要看党员怎么做,就是因为他们把党员看成社会的先进份子,看作是自己行动的楷模。党员的一举一动,直

 接影响到群众的行动。因此,作为一名党员时刻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而是要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做群众的楷模,自觉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

 。

 (三)与时俱进是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国内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如何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共产党员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能否在形势和任务上,取得思想上的高度一致。

 广大党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开拓新思路、投入新实践、尽快提高素质,提高我们党员知识素质,技术素质、理论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驾驭能力,才能提高竞争力,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前途,人民才有幸福,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

 (四)严以律己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广大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国家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员干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糖衣炮弹‛。一些党员淡忘了初心,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不仅严重的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的形象,影响了党的先进性,而且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些问题于在新时期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是格格不入的。

 二、不断增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不容乐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认清形势,时可做好‚敢打必胜‛的思想准备。

 (一)要认清形势。从国际看:一是少数国家、地区的局部战争一直没有停止;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的‚西化、分化‛活动一刻也没停止,亡我之心不死;三是朝韩联络办公室被炸,朝韩关系紧张。从国内看:一是我国周边部分国家、地区的不安定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台独‛活动日益加剧,且活动形式多样,越来越开化。

 (二)要认清使命。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束的;中国人民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才挺起腰杆的;几代人‚丰衣足食‛的梦想和‚富国强兵‛的夙愿,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变成现实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人民的一切。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选择,也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卫领土完整,实现国家长治

 久安,对党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信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忠贞不渝的履行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职能,永远做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忠诚卫士。

 要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同一切民族分裂势力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是我们肩负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在国际敌对势力的怂恿和支持下,不断策划和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不断策动暴力恐怖事件,有时甚至发展成为一定范围内的骚乱。我们始终站在反对民族分裂斗争的第一线,坚决打击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所以我们全体党员要清醒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时刻保持警惕,做好战斗准备,一旦有分裂势力制造事端,就要站在一线,坚决予以打击,全力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以及领土完整。

 (三)要无私奉献。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的本质特征。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决不能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奉献的是最珍贵的青春与生命。到了和平发展时期,因为特殊情况需要牺牲和奉献的事情仍然可能发生,这就更需要共产党员当好‚无私奉献‛的先锋模范。

 说到这里,大家就不约而同的想到了‚雷锋‛同志。有一次,雷锋腹疼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本溪路小学的大楼正在施工,

 便推起一辆小车帮着运砖。当市二建公司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时,部队领导才知道这件好事。雷锋是孤儿又是单身汉,在工厂有工资,入伍时有 200 元的积蓄。后来,他把 100 元钱捐献给公社,辽阳地区遭受水灾时,他又将 100 元寄给了辽阳市委。雷锋入伍每年有 6 元钱的津贴,全用于做好事。自己的袜子补了又补,平时舍不得喝一瓶汽水。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不只在于危难关头,也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每一位党员都要正确认识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无私奉献间的辩证关系,倡导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倡导一种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精神,倡导一种对待利益矛盾、甘于舍弃的精神,倡导一种身体力行、从我做起的精神,从而当好‚无私奉献‛的先锋模范。

 三、如何提高党员先锋的积极性 党员是构成党的组织的细胞,党对于各项事业的领导作用要通过每一个党员的模范作用来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员先锋模范的积极性,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的向往、寄托和追求。理想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体活动的精神力量。没有理想,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也是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只有树立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才能由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献身精神。

 坚定 理想信念,首要前提是加强理论武装。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就会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来源于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只有把理论学习搞好了,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提高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有坚持的根基。因此,理论武装极为重要,必须摆在首位。

 坚定理想信念,关键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党性是党员的灵魂,是党员素质的根本,决定着党员的风貌,反映着党员的形象,关系着党的兴衰成败。党性越强,理想信念就越坚定,先进性就越鲜明。加强党性修养,就是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完善,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升华。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立足于当前的本职岗位。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没有远大理想,就不是合格党员;离不开本职岗位而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党员。我们的强国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追梦人持续不断的努力奋斗。为了最终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我们党员必须坚守在自身的岗位上,为强国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薄力。

 二要增强责任意识。责任是一种职责,是与身份地位相对应的义

 务。它是恪尽职守、完成使命的动力之源。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容。

 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必须要强调责任。一个人申请入党,不能把升官发财当做最终目的,而应该作为党的一员履行执政职责,努力做到为党尽心、为国尽力、为民尽责。从这一意思上讲,共产党员的职责,往往要同风险和牺牲联系在一起。

 增强责任,必须做好本职工作。责任总是于岗位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处在什么岗位,就有什么样的首要的、基本的、具体的责任。这就是所谓的职责,有职必然有责。一名党员的作用,对于党的事业来说,就像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作用却不可低估。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经常思想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党员,我应该为党、为人民做点什么?许多党员和领导干部深有体会的说,共产党员应该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同党和强国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工作业绩。

 。

 三要提高工作能力。能力是本领和才干,是实现理想、落实责任,塑造形象的条件和保障。一个共产党员能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他是否具备出色的能力和过硬的本领,是否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回顾我们党 90 多年的改革、建设、改革历程,正是因为高度重视能力建设,才保持了持久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四要树立良好形象。形象是对一个人的言行做出的整体评价,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包括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的理想信念、思想作风、知识能力、心里气质等等。树立形象,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经过反复锤炼锻造出来的精神品质,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是对党员队伍良好形象的高度概括。靠作风正、形象好赢得民心、凝聚力量,已经成为我们党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处在新的时代、新的环境中,但是党的基本经验不能丢,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忘。作为共产党员,无论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务必牢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牢记艰苦奋斗的作风。

 同志们,我们是新时代的党员,让我们永远秉承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时刻不忘党员特殊身份,牢记入党的初心使命,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课宣讲提纲:爱党信党跟党走

 立足本职有担当

  同志们:

 按照安排,今天由我来跟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再过几天就是祖国母亲71岁华诞。回望祖国71载发展壮大的历程,我们由衷地感慨,我们的党是多么的伟大,我们的人民是多么的伟大,我们的制度是多么的伟大。今年是建党 99 周年,前段时间,我们深入开展了‚四史‛学习活动,重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对于我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加强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从党走过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才能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一、重温党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我们深刻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随着封建集权加强,到了清朝雍正时期达到了极致,封建制度已走向腐朽没落。而此时的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西班牙、英国等国家政治上已完成君主立宪,成为了现代国家;经济上已完成工业革命,走殖民道路。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西方列强不断发动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一大批仁人志士们进行了奋勇的斗争,如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也进行了一系列改良运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不论是革命斗争还是改良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没有完成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历史重

 任。归根到底,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来领导。在这样大背景下,中国爆发了新文化运动,以 1915 年9 月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为标志,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思想、反对旧思想,首次提出以科学与民主为目标。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919 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思想上作了准备。1920 年陈独秀和李大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党的纲领,把党的名称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阶段有几个重要事件:‚1927 年 8 月 1 日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 年 8 月 7 日八七会议‛,创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革命根据地;‚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遵义会议‛,独立自主解决

 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1937 年 7 月 7 日至 1945 年 8 月1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在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下的全面抗战时期,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1945 年至 1949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经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

 第二件大事是创造性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着力恢复工业生产、建立国营经济、收回海关控制权、打击投机倒把行为,大力发展生产力,并重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大力发展政治、经济、交通、教育、科技、外交等方面。但在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上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阶级斗争扩大化导致频繁的政治运动,并酿成长达 10 年的‚文化大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第三件大事,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在南巡时,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到了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也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都是中国共

 产党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提出的发展方向和探索。

 二、坚持 ‚ 三力齐发 ‛ ,抓好城市党建 坚持‚区域统筹、多方联动、全域融合‛工作思路,建立‚三项机制‛、做实‚三张清单‛、推动‚三社联动‛,构建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功能优化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一是建立 ‚ 三项机制 ‛ ,提好 ‚ 主调 ‛ 。建立健全联动靠责、联动推进、联动考评等三项机制,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制,选聘驻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建立兼职委员责任清单管理和‚轮值主席‛制度,每月召开‚大党委‛会议,实现共建单位‚小系统‛有效融入城市‚大党建‛。全面推行联席会议机制,结合社区实际,组织驻区单位、小区楼院、物业公司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引导其献智献策、出资出力解决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全面推行‚三级联动‛考评机制,采取社区评议、乡镇党委评定、县级评审方式,每季度对驻区单位及相关组织进行考评,对考评结果靠后的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依据,相关组织由主管行业部门‚黄牌‛通报,构建了‚县级统揽、乡镇党委抓总、社区党组织负责、驻区单位配合、在职党员参与‛的城市基层党建责任体系。

 二是做实 ‚ 三张清单 ‛ ,唱好 ‚ 和声 ‛ 。坚持全域融合为导向,以做实用活‚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为抓,由社

 区党组织通过上门入户走访、召开居民代表会、居民小组会、网格会、院落楼幢会、微信群征求意见等方式收集群众需求,梳理形成‚需求清单‛,确保社区党组织和共建单位知道能做什么、该做什么。驻区单位坚持‚居民群众所盼、自身力所能及‛原则,结合本单位人才、资金、技术、场地、设施等资源优势和在职党员特长,通过与社区党组织协调对接,向社区党组织提供‚资源清单‛。同时,由社区党组织将需求清单与服务资源‚连连看‛,配对形成‚项目清单‛,并对服务项目、服务内容、认领单位、开展时间地点等内容进行明确,做到居民按需求‚点单‛、社区按地域‚派单‛、驻区单位按资源‚接单‛,实现了组织联建、和谐联创、服务联动、资源共享。

 三是推动 ‚ 三社联动 ‛ ,弹好 ‚ 和弦 ‛ 。按照‚分类管理、分类建设、整体提升‛思路,力促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互联、互动、互补‛。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管理服务网格,并在网格设置党组织、小区设置党小组、楼栋设立党员单元长,将‚条‛上、‚点‛上力量下沉融入网格,以‚小网格‛构筑‚大治理‛;深入实施开展‚党群连心线‛工程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在职党员利用特长优势帮助群众实做事、解难题,发挥‚八小时之外‛模范作用,实现社区服务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衔接。全面推行‚社区搭台、社会组织唱戏‛的治理服务模式,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物业活动中心引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并按照‚群众所需、自身所能‛开展‚居家便民‛‚幼苗呵护‛‚矛盾调解‛‚文化生活‛‚三留守关爱‛等‚零距离‛服务,

 实现社区服务治理‚大合唱‛。

 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 通过学习党史,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为党忠诚、为民服务的决心,也对我们作为一名农村共产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要找准个人定位。党员干部知道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历史,就能准确自己角色定位,找准前进方向,增强党员意识,这样才能形成高度自觉,经得起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拒腐防败和抵御风险。革命战争年代,有困难、风险,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我们要时时、处处明白自己是谁,从而严格遵守落实党章要求,否则就有可能会犯错误、甚至走上邪路。

 二要增进爱党之情。只有对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真知、真懂,才能对党有真感情,才能对党的事业有真热爱,才能自觉做一名合格党员。我们学习党史,就要铭记历史,增强看齐意识,自觉学习革命先烈为国家民族奋斗不息、敢于奉献和牺牲一切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带着感情和责任,怀着对党的感恩之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党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要提高责任能力。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因此,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我们要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进一步增强爱党护党的责任感。始终保

 持对人民的敬畏、对先辈先烈的敬畏、对党赋予我们责任的敬畏,自觉维护党的历史,维护我们的领袖人物,坚持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

 总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九十多年的奋斗,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实践成果,而且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就是要汲取党史、国史中蕴藏着丰富的营养,进一步提高我们干事创业的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谢谢大家!

 党课教案: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质量

 同志们:

 根据民主集中制专题教育的有关安排,结合我自身经历和个人体会,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一下基层党组织如何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

 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急剧爆发并持续蔓延,波及之广、危害之大、影响之深远,已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面对疫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习总书记亲自指挥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风雨同舟,

 经过‚抗疫‛鏖战,全国疫情形势已从高位运行期进入到中、低位运行期,我国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坐镇中央、统领四方的中枢大脑,是力挽狂澜、扶危济世的中流砥柱。在这场政治大考、生死考验当中,相对于西方个别国家疫情管控不力、治理能力羸弱,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优势和制度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些‚优势‛当中,我认为民主集中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最大限度保持了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大限度汇聚广大人民的智慧力量。

 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民主集中制,是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法宝‛之一。只有坚持用好这一‚重要法宝‛,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永葆党的肌体的生机与活力,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下面,围绕民主集中制这个课题,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剥丝抽茧‛——学会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程序方法 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1927 年 6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明确:‚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第一次把民主集中制写入《党章》。之后历次修改《党章》,都对这个原则作了强调和完善。90 多年来,我们党不断丰富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现在它不仅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而且运用于国家政权建设,推广到整个社会政治生活,成

 为我们党始终保持统一、团结、活力,我们国家始终保持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那么,如何理解、把握、贯彻民主集中制呢? (一)确定议题要在 ‚ 及时正确 ‛ 上尽心尽职。正确确定议题,是各级党组织议事决策的前提。如果议题不正确,议事决策就会偏离方向、失去意义。确定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环节。

 一是要弄清职责。有的同志觉得,党的会议就应该由书记来确定议题。是不是这样呢?‚党委会的议题由书记、副书记研究确定,确定议题应当事先征求意见。除特殊情况外,不得临时动议。‛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党委会的议题由书记、副书记共同研究,互相通气、商量确定。实际工作中,党委书记负责党委日常工作,对讨论决定什么问题,什么时候开会,要主动考虑和提出意见,与副书记商量,必要时征求其他委员的意见。副书记和其他委员也可以向书记提出议题的建议。无论是书记提出的建议,还是副书记和其他委员提出的建议,都要按照确定议题的职权来确定。

 二是要掌握时间。各级党组织研究决定问题的内容、时间,通常根据三种情况来定。其一,上级的要求;其二,例行会议;其三,本单位建设和遂行任务遇到的重大问题。党委书记要依据这些情况,及时提出召开会议的时间和议题,防止误事漏事。

 三是要把握原则。确定议题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和上级精神,这是个大前提;必须符合党组织议事决策的职权、职责范畴,搞清楚哪些是党的会议讨论决定的事,哪些是行政会议研究的事,这就是按责议事决策;必须符合本单位建设的实

 际,开会目的是为了研究工作、推动建设,议题一定要切合实际,解决问题,这就是有的放矢。

 四是要讲究方法。确定议题要注意效果,比如:议题要具体,讨论研究问题才能抓住中心和重点,避免大而空,不着边际;计划要合理,党委研究决定问题,要善于提前思考,统筹安排,不能说开会就开会;内容要相对集中,讨论研究的问题能合并的合并,该重点突出的要突出,防止零碎散乱。

 (二)会前准备要在 ‚ 全面充分 ‛ 上精耕细作。充分做好会前各项准备,是保证各级党组织议事决策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所以规定‚除特殊情况外,不得临时动议‛,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防止因准备不充分,出现议不透或议而不决等问题。从实践看,议事决策顺不顺利、成不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会前准备是否全面充分。会前要做哪些准备呢?我感到,主要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

 一是基本情况要准备 ‚ 实 ‛ 。主要包括相关政策法规、上级有关精神、议题相关内容的来龙去脉、群众的意见建议等。比如,研究中心工作时,不仅要了解上级重要工作会议精神,还有对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研究涉及党员切身利益的问题时,要事先广泛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研究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时,要注意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必要时还应听取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胸中有数、议事有底。

 二是讨论发言要准备 ‚ 细 ‛ 。一般应当在一天前把召开会议的时间、议题通知参会人员,参会的委员或列席人员应当认真准备意见。意见通常包括对讨论问题的认识、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需要决策事项的态度等方面。特殊情况需要紧急开会时,也要尽可能

 让委员有一定的思考和准备时间。有些议题,分管的委员应当重点准备,先行发言,以便其他同志多了解些情况。对其它委员,注意引导他们克服思想顾虑,理清发言要点,防止出现不想说、不敢说、说不到点子上等现象。

 三是统一认识要准备 ‚ 早 ‛。

 。毛泽东同志讲过:‚在会议之前,对于复杂有分歧意见的重大问题,必须有个人商谈,使委员们有思想准备,以免会议决定流于形式,或不能做出决定‛。这种‚个人商谈‛就是个别酝酿。十六字原则特别强调个别酝酿的重要性。实践证明,会前酝酿越充分、越透彻,会上就越便于达成一致,决策的质量就越高。因此,对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或敏感问题,书记、副书记之间,书记、副书记与委员之间,应当进行个别酝酿,相互交换看法,既听正面意见,也要听反面意见,在不同意见的商讨和比较中统一认识,为民主讨论、会议决定奠定基础。

 (三)民主讨论要在 ‚ 凝聚共识 ‛ 上集思广益。能不能进行正确深入的民主讨论,直接关系到议事决策的质量。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把握好三点:

 一是要议而有据。讨论发言要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据法规制度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做到言之有理。特别是讨论决定一些不好把握的问题时,应组织参会人员先学习有关政策规定,领会上级精神,结合实际确定应当把握的具体原则,防止跑偏走调、脱纲离谱。当发言出现错误的观点时,要及时提醒纠正,防止产生误导。

 二是要议得充分。从实际情况看,要让参会人员充分准备,有话可讲;要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让人敢讲愿讲;要有充足的时间,让人放开讲。作为书记、副书记来讲,关键是要搞好引导,做到放得开、

 收得住。放得开,就是要让大家畅所欲言,不能先入为主、抢先定调,更不能随意打断委员的发言,压制不同意见。收得住,就是要会适时、适当地进行引导,当讨论出现冷场时,要鼓励准备比较充分或思维比较敏捷、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同志先发言,给其他人一些启发;当讨论深不下去的时候,应及时对讨论的方向和要点加以提示。

 三是要议有质量。讨论发言要增强思想性,善于从思想上政治上、从事物的本质上分析问题、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简单化;要增强原则性,敢于讲真话、说实话,防止说虚话、套话、违心的话;要增强针对性,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和党员思想实际,防止大而空;要增强全局性,站在党委领导全局上思考和讨论问题,防止事不关己、少说为佳。

 (四)形成决议要在 ‚ 适时集中 ‛ 上把握好度。形成决议,是各级党组织议事决策程序中出结果的重要一环,是衡量集体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各级党组织书记的重要基本功。重点应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集中的火候。所谓火候,起码有三个标志,其一,每个同志的意见都充分表达,态度都很明朗;其二,对讨论的问题认识比较到位,议透议明;其三,大家意见一致或者多数人意见一致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就要及时集中,形成决议。这里面很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处理少数委员的不同意见。一般来讲,对合理的成分要加以吸收;对虽正确但和形成的决议无关的意见,要加以肯定;对属于不了解全局情况出现的不同意见,要加以解释;对明显不正确的意见,要加以引导,使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得到尊重和理解。对讨论的事项意见分歧较大难以统一时,应暂缓表决,会后进一步调查论证、交换意见。

 二

 是集中的要素。书记要根据大家的讨论,梳理归纳出意见,经表决后形成决议。决议通常包括是否赞成的意见,重要议题需要把握的原则、达到的目标、落实的责任和时间节点等。这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以书记个人的意见代替大家的意见,能用大家意见表述的要用大家意见来表述,切实体现大家的意志;要防止舍本求末,切实抓住带本质性的问题,体现把方向、抓大事;要防止没有抓手,切实好贯彻、好操作、好检查,体现刚性要求。这个环节十分重要,书记一定要高度负责,防止简单集中、草率集中。

 三是集中的原则。要严守政策规定,不能闯红灯、打擦边球;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不能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要按有关规定实施表决,该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保证决议不偏向不离谱。

 (五)分工落实要在 ‚ 高度负责 ‛ 上从严要求。对党委会(支委会)形成的决议,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一是要在态度上从严。党委定了的事,就要严格按照领导分工负责制去办。书记要对党委(党支部)负责,副书记和委员对书记负责。对分工负责的工作要雷厉风行,立说立行,不能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搞变通打折扣,消极应付、对付。个人对决议有不同意见,可以声明保留,并有权向上级反映,但在党委(党支部)决议未改变前,必须坚决执行,这是一条重要的组织纪律。

 二是要在督促上从严。书记、副书记要履行好‚检查督促上级决议、指示和党委决议的贯彻落实‛的重要职责,防止执行决议中出现本位主义、各取所需、各自为政、拖拉敷衍等问题,确保决议的贯彻按照时间节点和标准要求推进。要发挥好骨干作

 用,按照职责和分工,让他们主动负责地开展工作。一些重要工作、重要环节和重要时节,书记必须亲自抓,不能当甩手掌柜。

 三是要在落实上从严。落实党委(党支部)决议不能满足于自顾自,而是要积极地宣传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一道去抓落实。党委(党支部)讨论决定的一些问题,除不宜公开的外,都要及时向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群众通报,搞好宣传发动,把全体党员思想统一到决议上来,依靠整体力量把决议贯彻好、落实好。

 第二个问题,‚拨开云雾‛——把握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六对关系 贯彻民主集中制既要讲原则讲规范,也要讲艺术讲方法,就是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贯彻民主集中制中的各种关系做到正确理解、恰当把握和灵活处理,防止和纠正各种偏向。从实际情况看,需要重点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六对关系:

 (一)要处理好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集体领导是各级党组织领导的最高原则,分工负责是党委(党支部)决策的执行机制,两者不可偏废。没有集体领导,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领导核心;而没有分工负责,集体决策的贯彻落实就是一句空话。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把行政身份带进党内,习惯发号施令,把集体研究重大问题的会议,开成书记安排部署工作的行政会议;有的将分工看成是一种权力划分,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当成‚自留地‛、容不得别人涉及,而对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往往是不太上心;有的借口集体负责,议事随大流,遇事互相推脱,或者对自己有利的就态度积极,

 否则就被动消极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很重要的是要正确理解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

 一方面,要摆正个人位置,防止越权错位。集体领导,实际上分决策和落实两个阶段:决策阶段在党组织范围内进行,所有成员都是平等一员,都只有一票的权利,共同参与决策,集体讨论决定重大问题;落实阶段在行政范围内进行,书记分别就行政工作和政治工作抓好决议的贯彻执行,其他班子成员按照书记的安排,抓好所分工的工作,并对书记负责。党委(党支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任何人都要自觉服从和遵守集体领导这一最高原则,决不能把自己凌驾于集体领导之上。委员要有参与议事决策的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发挥好集体领导中一员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树立大局观念,防止分工分家。单位建设是个有机整体,各项工作都要协调开展、相互促进。书记既要各司其职,也不能搞各自为政。两名书记都在位时,要按照分工履行职责,密切协作,互相支持,互相补台,抓好落实。如果一名书记不在位时,除了副职履行相应职责外,另一名书记就要做到工作一把抓,主动担当起责任。当然,有些重大问题,书记之间要注意及时沟通。

 (二)要处理好书记与委员的关系。个别单位民主氛围不浓,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书记、副书记民主作风不好的问题,也有委员参与集体领导的积极性和素质不高的情况,但主要矛盾是书记、副书记不善于发扬民主,不能正确处理与委员的关系。有的把当‚班长‛当成了当‚家长‛,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委员;有的自觉不自觉把行政职务带进党内,往往以居高临下的心态行事;有的追求‚一锤定音‛

 的拍板权等等,这些都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书记与委员的关系, 一方面,要认清 ‚ 班长 ‛ 的含义。‚班长‛这个称谓出自毛泽东同志,他要求‚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并强调指出,‚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这同班长和战士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这里不过是一个比方。‛也就是说,书记和委员的关系并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彼此平等的关系。党委(党支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书记和委员都只有一票的权利,不存在权大权小、权重权轻的问题。同时也要看到,书记作为各级党组织日常工作的负责人,在自身建设和工作中担负着特殊的责任。比如开会前,书记要适时提出议题,与副书记或委员商量并做好有关准备;会议中,书记要适时引导委员紧紧围绕议题正确充分地开展民主讨论;大多数人意见达成一致时,书记要适时根据多数人的意见进行集中归纳,提议进行表决;会议结束后,书记要负责检查核对记录,并对决议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等等。这些都是书记的重要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讲,书记虽然只有一票的权利,但决不仅仅只是一票的责任。

 另一方面,要搞好 ‚ 角色 ‛ 的转换。班子成员一般都有行政职务,具有‚一身二任‛的显著特点。这就很容易使一些同志出现角色错位,把行政职务带入党内,以行政职务论高低,程度不同地存在谁的行政职务高谁说了算、谁任职时间长、资历老、态度横谁说话的分量就重,直接影响和损害党组织集体领导。班子成员在行政职务上有上下级之分,但在党内都是平等的,行政职务高的同志绝不能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行政职务低的同志也不能有人微言轻的想法,自觉以平等的身份讨论和决定问题

 (三)要处理好重大问题与行政事务的关系。关于这个问题不少同志都反映,对重大问题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这个原则是明确的,但哪些是重大问题不大好把握,以致有的党委(党支部)出现大事抓不住、小事议不完的现象,有的一年要开三、四十次会议,耗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处理好重大问题与行政事务的关系,要做到‚三清‛。

 一是要把 ‚ 界 限 ‛ 划清。邓小平同志曾讲:‚可以把问题大体上分两种性质:一种叫日常性质的问题;一种叫重大问题,或者是政策性质的、重大性质的问题‛。所谓重大问题,主要是指那些事关本单位建设方向、发展路子,影响全局、制约全局,事关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等方面的问题。所谓行政事务,则是业务、政治、后勤工作必须完成的一些具体任务,其特点是日常事务性、具体操作性。判断什么是重大问题,具体研究哪些重大问题,是书记的重要职责,要求书记要有比其他委员更强的政治意识、全局意识,这样才能把握住方向,抓住重大问题,正确确定议题。

 二是要把 ‚ 范围 ‛ 弄清 。党委会(支委会)的职责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涉及建设方向的问题,比如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决议命令指示、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等;②涉及敏感方面的问题,如干部提拔、奖励处分、重要经费开支等;③涉及中心工作和大项任务方面的问题;④涉及建设全局方面的问题,如单位发展规划、建设形势分析等;⑤涉及自身建设方面的问题,如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调整健全组织、吸收新党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⑥涉及上级明确要求讨论的其他重大事项。这六个方面,既是各级党组织履职的范围,又是议事决策应抓住的重大问

 题。

 三是要把 ‚ 区别 ‛ 分清。主要有‚三个不同‛:在性质上,党委会(支委会)是党的会议,办公会是行政会议。在职能上,党委会(支委会)负责讨论决定重要问题,办公会则是依据决议,讨论如何具体组织实施问题。在决定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上,党委会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办公会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既要防止事无巨细包揽过多,也要防止以政代党两种倾向。

 (四)要处理好个别酝酿与会上讨论的关系。个别酝酿是各级党组织议事决策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方法,但在具体操作中容易被忽视或变味。有的觉得反正会上要讨论,个别酝酿可有可无;有的怕麻烦,不愿意搞个别酝酿;有的酝酿不充分,简单打个招呼了事;有的为了实现个人的意图,把酝酿变成了开会前‚定调‛、讨论前‚定音‛、决策前‚定局‛;还有的认为会前已经酝酿了、意见一致了,会上就不用讲了。这些都会影响议事决策的效果。在这个问题上,要防止‚三种倾向‛:

 一是防止把个别酝酿搞成个别授意。个别酝酿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应商量预案不拿定案、商量原则不定细则。书记与副书记之间、书记与委员之间要以交流式、探讨式、沟通式的方法交换意见,不能硬性压服,不能强求一致。

 二是防止用个别酝酿代替会议决定。个别酝酿重在沟通思想,是为民主讨论服务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更有效地作出正确的决定,而不能以个别酝酿代替民主讨论,更不能代替会议决定。会议决定才是集体领导的法定形式。即使个别酝酿再成熟、意见再一致,也必须经会议充分讨论形成决议,才具合法性和权威性。三是防止借个别酝酿之名搞私下交易。要坚持出以公心,真正从有利

 于单位建设出发交流意见,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或少数人的利益,私下搞小动作、拉‚小圈子‛、搞暗箱操作。

 ( 五)要处理好严格程序与注重效果的关系。一方面,要增强程序就是法规的意识,严格按程序规定规范各级党组织工作,靠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增强执行程序的质量。

 一是思想要正。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政绩观,真正解决好贯彻民主集中制为什么、图什么的基本问题,把有利于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增强单位凝聚力战斗力作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防止和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分散主义等不良倾向。

 二是把关要严。要把发扬较真精神贯穿执行程序的全过程,自觉做到违背原则的事不做,确保每一道程序都成为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关口。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两难‛的事,需要把握好度,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不管怎么处理,都要以不违反政策规定、不损害单位建设、不伤害单位风气为原则和前提。

 三是效果要实。衡量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好差,不能简单地看制度有没有落实,程序有没有走到,更重要的是看在落实制度和程序中有没有真正统一思想、真正解决问题、真正促进建设和推动工作落实,这才是求真务实的态度。

 (六)要处理好监督落实与修正偏差的关系。决策落实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完善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在我党的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

 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民主——再集中‛的辩证过程。这就告诫我们,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需要自觉地、主动地接受实践的检验、时间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决策加以修正和完善。要善于从推进过程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中反思决策。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决策落实起来比较顺畅,有的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比较大。当决策推进不太顺畅的时候,需要冷静地分析原因,属于宣传思想工作不到位的,要加大宣传力度,统一上下思想;属于脱离实际的,对矛盾和困难估计不足的,要及时加以调整和完善,不能一味地硬推。要善于从群众的反应中反思决策。一般来讲,群众普遍欢迎的事,就是党委应该办的事;群众不满意的事,就是党委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当一项决策作出后,特别是对一些涉及党员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要及时了解群众反应,对不同意见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正确的加以吸纳,认识不到位的加以引导,个别不正确的观点要加以教育,决策本身有问题的要及时矫正。要善于从形势任务发展变化中反思决策。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根据新的环境、新的任务和上级新的要求,适时调整工作安排部署,做出一些新的决定,切忌反应迟钝、墨守成规,真正实现决策的与时俱进。

 第三个问题,‚秉轴持钧‛——掌握民主集中制的核心要害 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既要解决好制度层面的规范性问题,又要重视解决好落实制度主体的思想、组织、能

 力、作风方面的问题。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正副书记,只有认真抓好自身的的思想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才能为贯彻民主集中制奠定坚实基础、进而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质量效果。

 攥紧一个关键:提高素质能力。素质能力强不强,直接决定着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作为班子成员,至少应该具备四种基本素质:一是较强的政治素质,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在讨论决策重大问题时头脑清醒、把好方向;二是较强的理论素质,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思维层次,这样研究讨论问题才能防止浅、偏、单等现象;三是较强的政策法规素质,对涉及基层的上级政策规定、规章制度等要熟知,这样议事决策才能遵规守纪;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