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要点知识

发布时间:2022-06-25 13:20:03   来源:党团工作    点击:   
字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 要点知识

 一、应急处理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以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统一指挥为原则,坚持 救治和控制优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采取边抢救、边调查、边核实、边处理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二、早期处置 ( ( 一) ) 初步确认与报告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事件发生地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接到事件报告后,应及时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对事件进行初步核实、确认,并采取必要处置措施,同时,按要求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 二) ) 做好组织管理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事件性质和应对需求,按照应急预案要求,成立相应级别的政府主导的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可视情况专门成立现场指挥部),并下设各工作组,一般包括 综合协调组、信息组、医疗救治组、流行病学调查组处置组、实验室检测组、宣传组和后勤保障组等,各组指定工作组组长。可根据需要对各小组重新组合,要求各工作组职能、信息报送流程清晰,要建立信息报告、例会等工作机制。

 ( ( 三) ) 设立专家工作组

 可根据需要,成立专门的专家组,承担处置过程中重大技术问题的 专业咨询、实施方案的技术审定、形势判断和处置效果评估等,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需要,组

 织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赴现场指导处置工作,专家组应按照统一指挥的原则,在现场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技术指导工作。

 ( ( 四) ) 做好后勤保障

 各级政府应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交通工具、设备及意外伤害保险等。根据事件发展和应对需要,适时调集、调整人员和物资,协调有关部门开展现场处置,提供后勤保障。

 三、医疗救援 根据现场医疗救治需求,制订医疗救援方案,一指挥调动医疗资源,迅速开展现场医疗救援工作。对伤病员进行 检伤、分类、分级、分区急救处理,根据 就地救治与合理转运相结合的原则,做好伤员的转运工作。危险化学品、核和辐射事件的伤员应及时转运到专业医疗机构救治。医疗救援人员要注重自身安全与防护不做任何不科学的冒险救治,避免造成更多人员伤亡。

 四、现场调查 开展调查,核实事件,确定 病例定义搜索和鉴别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开展事件发生原因、影响因素等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调查、评估,收集、整理事件相关信息,对调查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科学分析,确定事件发生原因、高危地区和波及人群范围,对事态进行分析,提出、实施和不断补充完善控制措施,并对现场调查工作进行评估。

 五、样本采集与检测

 指定专业机构拟订标本采集检测计划,协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以及有关单位配合、协助采集相关标本,开展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在标本 采集、运输、保存和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循生物安全及其他安全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污染和污染源的扩散。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需要,按照有关尸检的规定,指定具有传染病患者尸体解剖查验资质的机构开展尸体解剖查验工作。从事甲类传染病和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其他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尸体解剖查验的机构,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六、防控措施 ( ( 一) ) 拟订方案

 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调查已获悉的病例分布和事件的特点、传染源、污染源等事件发生的原因、传播或危害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等,确定控制和预防措施,并拟订控制工作方案。

 ( ( 二) ) 采取措施

 根据控制工作方案,落实各项处置工作措施。在事发现场和可能波及的区域开展应急监测,必要时启动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及时通报情况,加强风险沟通,争取有关部门和社会配合和支持控制措施的落实;对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控制方案。当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时,根据专家组提出的事件处置终止建议,及时终止控制措施。

 七、风险评估和风险沟通

 ( ( 一) ) 风险评估

 1. 基本概念

 风险评估指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 风险评价的全过程,是系统地运用相关信息来确认风险的来源,并对风险进行估计,将 估计后的风险与给定的风险准则对比,来决定风险严重性的过程。风险评估是提高监测数据利用的有效途径,是及时、科学开展卫生应急和疾病防控的保证。

 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是指 利用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对疾病或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确定其公共卫生风险等级,指导公共卫生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2. 风险评估的分类

 根据风险分析方法,可将风险评估分为定性分析评估、定量分析评估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典型的定性分析方法有 专家会商法因素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历史比较法、德尔斐法等;优点是使 评估的结论更全面、更深刻;缺点是 主观性较强,对评估者本身的要求较高。典型的定量分析方法有 聚类分析法、时序模型、回归模型等;优点是 用直观的数据来表述评估的结果,看起来一目了然,而且比较客观;缺点是 量化过程中容易使本来比较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模糊化。

 按照实际工作,可将风险评估分为 日常风险评估和专题风险。

 评估。日常风险评估主要针对常规收集的各类疾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通过专家会商等方法识别潜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胁,进行初步、快速的风险分析和评价,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日常风险评估中发现重

 大公共卫生风险因素时,应提出开展专题评估的建议,以组织更具广泛代表性的专家对该风险因素进行全面深的分析和评估。

 3. 风险评估的步骤

 一般包括 计划和准备、风险评估的实施。

 以及撰写评估报告。风险评估的计划和准备主要包括 评估议题的确定、评估方法的选择和人员确定、评估数据资料和评估表单的准备等;风险评估的实施则包括 具体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提出风险管理( ( 预警、控制措施等) ) 建议的过程;最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撰写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报送相关部门。

 4. 专家会商法简介

 专家会商法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专家会商法是主要 依靠专家集体讨论的形式进行的评估,该评估方法依据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步骤,主要由参与会商的专家根据所评估的内容及相关信息,结合自身的学识、经验和判断力等进行充分讨论,提出风险判断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会商组织者根据专家意见归纳整理,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首先,由评估组织者或指定专家向参与评估专家介绍评估的议题及初步评估结果,并介绍必要的评估背景资料,如评估议题的基本情况、与评估议题相关的影响因素或历史数据、国内外进展,以及与评估对象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性以及系统承受能力相关的其他重要信息等。

 其次,由参与专家针对评估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并在初步评估结果基础上,综合分析风险的可能性、风险后果的严重性、风

 险承受能力与控制能力等,进一步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确认或修正,得出事件或风险的危险等级以及各种风险的优先顺序。

 最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一步对风险控制建议进行讨论和修正。应依据风险等级和可控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确定风险控制策略,依据可行性、有效性、针对性、全局性、符合成本效益等原则,提出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为了保证会商效果,实现评估目的,会商组织者应由评估议题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专业领导担任。会商组织者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应根据评估目的,事先就需要会商的要点进行梳理,如果讨论过程中有些要点始终没有讨论到,会商组织者应适当地加以引导;②要引导大家在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就会商的重点问题能达成一致性或倾向性的意见和结论;③会商会结束前,会商组织者应就会议主要的意见和结论进行小结,并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可。

 ( ( 二) ) 风险沟通

 提高应急风险沟通意识,建立风险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做好风险沟通信息准备,建立和完善沟通渠道,提高专家风险沟通技能,事件发生后,及时开展风险沟通工作,帮助人们正确认知风险,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和不安,指导公众采取正确个人防护措施,积极参与风险的应对;为媒体提供正确引导公众的舆论信息;增加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的信任;增加部门间、专家间的信息交流。事件处置结束后应开展风险沟通效果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