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工业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专业完整范文)

发布时间:2022-06-29 17:20:07   来源:党团工作    点击:   
字号:

 X XX 市 工业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工业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现代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目前,工业遗产保护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XX 市是宁夏煤炭工业的摇篮,为宁夏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保护不同时期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已引起我市的重视, 2007 年我市就着手对辖区工业遗产资源进行摸底调查,截止 2010 年普查到的工业遗址有 7处(惠农二矿旧址、石炭井三矿工业遗址、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造纸厂、石炭井代开煤窑遗址、石炭井矿务局李家沟(四矿)煤矿旧址、宁夏光华瓷厂遗址、西北轴承厂遗址)。为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提供依据,2014 年,市文物管理所会同县区文物管理部门再次对辖区工业遗产进行了调查,现就我市工业遗产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保护利用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XX 市工业遗产的形成及特点 XX 具有悠久的煤炭开采历史,远在明清时期就已在汝箕沟地区进行煤炭开采,但由于生产条件原始落后,产量很低,不具备规模,1949 年煤炭产量只有 1.75 万吨。解放初期,百业凋敝,百废待兴,煤炭作为“工业的粮食”必须先行,XX 成为西北煤炭基地,担负着供给酒泉钢铁厂、包头钢铁厂以及西北各省(区)工

 业及城乡居民的用煤任务。1958 年先后建立起两大矿务局,煤炭开采得以快速发展。围绕煤炭生产,XX 成为宁夏煤炭、机械制造、化工产业的聚集地。经过 50 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工业形成了新材料、煤基碳材、化工、机械制造、建材、轻工等门类的工业体系,作为我国重要煤炭生产及加工基地,以煤炭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煤基碳材和新材料产业群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是国家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生产和研发基地。随着社会及经济形式的发展,工业建筑物、工厂车间、机械等已成为有特定价值的工业遗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地域特色。

 二、XX 市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XX 市共登记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 余处,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最近几年,我市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不断加强,但因政策、资金、保护措施不到位,也造成了一定的遗憾。如石炭井三矿,位于 XX 市大武口区(原石炭井区)北端, 分布面积 672400平方米。于 1968 年 10 月 1 日正式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 75 万吨。35 年中,石炭井三矿共生产原煤 2400 多万吨,1978 年与 1979 年连续两年创原煤生产 88 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创造了宁夏井矿连续安全生产 3084 天的最长周期。是原煤炭工业部首批“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自治区一级优秀企业、全国煤炭工业行业二级企业、全国先进集体“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获全国环境保护和绿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先后有 39 名先进职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成为宁夏乃至全国煤炭工业的一面旗帜。2003 年 12 月 3

 日,随着最后一个井口(2 号)的“关井闭坑”,这个曾为全国煤业创下辉煌业绩的煤炭企业从此结束了 35 年的历史使命。在 2010年三普时一些老厂房、井口等设施还存在,近年来因厂区位置地下还存有大量煤炭,在采煤过程中一些井口、厂房已被掩埋,曾经的辉煌在只剩下厚厚的土堆,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再如西北轴承厂旧址,位于贺兰山东麓大水沟,分沟内和沟外两块,沟内面积 6 万平方米,沟外面积 2 万多平方米。1965 年西轴人从辽宁瓦房店搬至大水沟,期间 20 年,主要生产铁路轴承主导产品,年产轴承 3000—4000 万套,1982 年整体搬迁至银川。现存遗址大水沟沟口公路两侧分布有五七车间、特大型车间、单身楼、食堂、家属楼、招待所、办公楼、商店等。沟外建筑设施部分已毁损仅存基址,部分仍保持原样存在。沟内分布有办公大楼、劳保库、锻工车间、动力车间、精密车间等十五个大小车间。所有建筑设施全部被毁,连基址也被翻挖,仅存两个语录牌完好保存。这些工业遗址被破坏的现状,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而与前面两处旧址不同的是惠农二矿二号井旧址。二号井位于神华宁煤集团 XX 金能煤业公司院内,为斜井矿,1958 年 6 月15 日开工建设,井筒全长 380 米,断面 11.5 米,年设计运输提升能力为 100 万吨。经过建设者艰苦卓越的不懈努力,上组煤段于1960 年 7 月投产,全部工程于 1962 年完工交付生产使用,上世纪70 年代中随着矿井技改主立井,该井停止使用。该井的成功建设标志着 XX 矿区乃至宁夏煤炭工业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二号

 井于上世纪70年代停止使用,该井口现仍在金能公司办公场所内,井入口用围栏围起,保存完好。

 近年来,随着 XX 市工业转型的大背景以及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化,工业遗产的保护一方面在旧城改造的热潮中,一些尚未进行界定、未受到重视的工业建筑和旧址,正急速从城市的界面消失;另一方面,在工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工业遗产又面临着技术不断更新或更替所带来的冲击。面对“内外夹击”,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一) ) 重视不够。

 。工业遗产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比例较低,对工业遗产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保护理念和经验严重匮乏。工业遗产多为近现代的产物,有些甚至是当代的,其代表的又往往是技术过时甚至是淘汰的产业,人们往往不将工业遗产和历史文化连系在一起。这种认识的不到位,导致一些珍贵的工业遗产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二)认识不足。认为原 XX 煤炭工业污染严重、技术落后,应退出历史舞台,而工业遗产保护涉及规划、发展改革、工业、建设、国土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保护与建设的矛盾时常出现。XX 市尚未颁布工业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由于缺少法律保护,致使有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遗产在城市广场建设、城市道路拓宽和城市旧城改造中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 三)

 )

 措施不力。

 。在旧城改造中对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偏差,使不少工业遗产首当其冲成为城市建设的牺牲品。虽然 XX 市在工

 业遗产保护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存在利用不够合理或无法利用的现象,甚至在利用过程中完全改变了工业遗产的历史原貌,造成工业遗产资源的浪费或贬值,与巨大的工业遗产存量相比,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还有很大空间。

 ( 四 )投入不足。对工业遗产的维修保护资金投入普遍不足是工业遗产保护的瓶颈,XX 市文物资源丰富,工业遗产更是面广量大,由于思想认识、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原因,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投入尚显不足,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投入更难落实。

 三、促进 XX 市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XX 市工业遗产的现状充分说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发掘和抢救处于严重濒危状态的工业遗产更是迫在眉睫。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保护工业遗产的重要意义。工业文明创造的财富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远远超过之前几千年的总和,工业遗产则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过程,具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留工业遗产的物质形态,弘扬工业遗存的文化精神,为后世留下曾经承托经济发展、社会成就和工程科技的历史形象记录,成为提升城市品位、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因此,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持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政

 府应尽快对第三次文物普查以来登记的工业遗产划定保护范围,埋设文物保护界碑,并积极申报批准为相应的市县级或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规划,已有破坏的工业遗产应尽快责令使用单位恢复原状,加强保护。

 (二)

 合理规划,认真做好工业遗产的保护 利用 。要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强化规划保护和整体保护。要结合实际,在制订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规划时制订工业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同时,要完善工业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建立专家质询、公众参与和听证程序,逐步形成完善、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体系。

 (三)拓宽思路,注重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结合。工业遗产保护只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融入城市建设之中,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工业遗产的保护应该和社会经济发展、产业更新、再就业等结合起来,在保护其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再利用。对于目前仍在生产的企业,被认定的工业遗产应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同时结合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予以保护,使其成为企业的形象。对于已经或将要搬迁改造的工业遗产,可以通过适度的改造和再利用,使工业建筑获得经济可行的保护。大多数的工业遗产可用于文化设施建设,保证其得以持续保存,实施可持续发展。

 (四)积极探索,形成工业遗产保护的投入与激励机制。保护和利用好工业遗产,是一个需要较大投入而产出缓慢的事业,

 惠农区矿山博物馆,就是保护利用工业遗产较好的做法。再如北京 798 艺术区,就是北京曾经的 718 联合厂,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许多关键元件、重要零部件就于此生产,因此这里被称为新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由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产品不能适销对路,这里的工人大批下岗,各厂均出租部分闲置厂房以渡过难关。工业厂房错落有致,砖墙斑驳,管道纵横,墙壁上还保留着“文革”时期的标语。这些破旧的厂房就成了艺术家聚会地,甚至一些荒废的旧管道被简单涂刷,被改造成了现成的展品。带有浓郁革命气氛的口号“毛主席万万岁”被保留下来,成为那个年代的见证。这里另类的当代艺术作品与过时的机械等历史痕迹相映成趣,仿佛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这个例子看,无论是博物馆的建设、创意园区的建设、旅游景点的打造,还是街区的整体保护和开发,都不像地产、商业和工业项目那样,能够在短时期内获得收益,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先导作用,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合力。鉴于工业遗产保护的公益事业性质,在实践中,要坚持以政府为主,积极探索全社会参与的新路子。应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设置工业遗产保护引导补贴专项资金。同时,除国家拨款支持外,还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和奖励等手段对保护措施予以鼓励,出台有利于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确保保护资金的落实。坚持“谁使用、谁保护”的原则、充分调动机关团体、部队和企事业单位保护工业遗产的积极性,实行产权拥有者或使用人

 保护。在利用方面,制定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对工业遗产实施功能改造,在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基础上,使工业遗产保护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同时注重引进和培养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性人才,使工业遗产得到持续有效的保护。

 ( 五)多管 齐下,加大工业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的兴趣以及对其价值的认同,是保护遗产最可靠的途径。要结合工业遗产保护与保存情况,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保护工业遗产的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展览、讲座、媒体宣传,整理出版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工业遗产书籍等,展示工业遗产的价值。建立专门的工业和技术展厅,解说工业技术传播与发展的途径。要重视对企业和企业职工的宣传教育,使之成为工业遗产保护的主体和重要力量。通过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的认识,使工业遗产保护的理念和意识深入人心,以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保护工业遗产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保护工业遗产的良好氛围,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