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事实读后感汇编9篇【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3-09-09 15:40:12   来源:读后感    点击:   
字号:

事实读后感第1篇《事实》这本书确实让我惊叹,写的非常好,非常值得推荐,近期看的很好的一本书,示例非常真,绝对不是论文那种凑数,所有示例都是亲身经历,作者真正做到了周游世界,开阔眼界,我以前知道出国为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事实读后感汇编9篇,供大家参考。

事实读后感汇编9篇

事实读后感 第1篇

《事实》这本书确实让我惊叹,写的非常好,非常值得推荐,近期看的很好的一本书,示例非常真,绝对不是论文那种凑数,所有示例都是亲身经历,作者真正做到了周游世界,开阔眼界,我以前知道出国为了开阔眼界,但是大多数出国就是为了散心,对自己眼界没有任何开阔。

作者深入世界各个地方的平民生活,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医生)来接触人来开阔自己的眼界。作者确实善于思考,勇于冒险,精力旺盛,保持好奇心。后面两点确实极少人可以做到,以前上学时候觉得保持好奇心很简单,就是不懂那道题就探索,可是工作结婚后,好奇心几乎没有了,变成了油腻的中年人了,所以说保持好奇心真的是一种天赋,还有精力旺盛,这个我也觉得很难,几百万中有一个,这个天赋更难,《成事》这本书中间对旺盛精力的推崇,说成大事者寥寥无几,而他们的核心素质就是旺盛的精力,哪怕80岁,而现在年轻人死宅闷闷不乐,很抑郁成了一种大多数。

这本书也是外国人写的,但是作者是行万里路,才写出来的,很多作者是读万卷书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希望把这句话写进宪法,作者写的每个文字都是用生命去写,因为作者完成这本书后就去世了,这让人感动。

读完这本书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世界主义者,心怀人类,真的是超级英雄那种胸怀,不是一种片面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这确实是值得敬佩的作者。

下来说说书的内容,作者通过自己亲身事例,总结了十条人类容易犯的错误,当然这类书穷查理宝典里面也有类似的,但是芒格显然不是为了别人生存发展,而是一种炫耀科教般的演讲稿的集合,并且他只是搞金融投资,在自己专业的一些深刻总结,总的来说,《事实》这本书的事例是丰富而又生动的,让你印象深刻。书里面的事例都是那种比较开阔的,没有自己狭义人生感悟的矫情,是一种特别开阔的对人类的思考。道理都一样,可是事例不一样,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仿佛一种升华。

事实读后感 第2篇

作为一个天生的就很“独”的人,既不想被他人管束,也没有要去管束他人的野心,所以开始对于沟通、交流的各种书籍、方法是很不屑的,觉得就是教做老好人、当马屁精。长大后慢慢发现会讲话的孩子从小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糖果,长大后也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才明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

有时候“你说的都对,但是别人就是不想听”的情形比比皆是:伽利略被罗马教廷审判三百年后才得到道歉,诺贝尔奖得主马歇尔以身试菌都未得到当时的认可,被尊为“母亲救星”的塞麦尔维斯47岁惨死精神病院......人们回避真相的原因也无非无知自信、感知差异、心理抵触、利益抵触。

逃避事实会带来不良后果,陈述事实却容易遭到排斥,印证了《少帅》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怎么学会聚焦事实,掌握倾听技巧,抓住谈话要义,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女生,我常常是感性大于理性,棉花糖思维作祟导致不能很客观的分析事情,如果在遇到问题能自我抽离,聚焦事实更利于问题的解决。不过女生的感性更容易有同理心,用心去倾听对方的谈话有助于使对方敞开心扉,谈话更有成效。

有效的目标是一次高质量谈话的基础,沟通不是为了争辩谁对对错,更不是要让对方感到不爽,而是要得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工作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沟通跑偏或者一方太过强势而导致谈话质量不佳。对话并非是对抗,双方应基于坦诚、尊重的态度就目标问题开展。

对于争论点可以采取很多沟通书籍中讲的创造文字画面的方法。“你对我不好”、“你工作不认真”可能在个体认为是基于了“事实”,但是需要更加具体化才能帮助解决问题,比如改成“每个纪念日送我一束花”、“要保证今日事今日毕”等,有了具体的标的才能更好达成一致。

就像刘墉在《我不是教你诈》中所说,它不是“厚黑学”,而是“成功术”。同样的“用事实说话”不是教你少年老成,而是为了更好的沟通。愿你用事实说话,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事实读后感 第3篇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总会有不愿意面对现实的时候,有些观点自己执着起来,不管别人怎么纠正,就是听不进去。这本书就是叫我们怎么样正面的接受事实,或者如果遇到不愿意面对事实的事情或者人的时候,如何用正确的事实去劝说。

人们不能接受事实真相有四种原因:

1、无知自信(对正确的事实没有反应,缺乏知识和训练)。

2、感知差异(不同人看同个事实评价不一样)。

3、心里抵触(明知道真相,单没法接受,找借口抵触真相)。

4、利益抵触(真相跟利益相冲

如何解决:

1、聚焦事实。使用FIRE模型:事实、解读、反应和结果。用结构化方式来画图和解答

2、换位思考。我知道结果使你感到意外,但是我想这不是你期望。要做到情感共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3、设定有效目标。争执、报复、要求对方道歉这些谈话目标都是无效目标的设定。“6个月之后原则”启动时间距离降低自己的压力。

4、对话而不是对抗。IDEAS模型:

1)邀请对方参与谈话(你愿意跟我就什么什么事情进行谈话吗?)。

2)解除对方防备(我不是想职责你任何事,我是想跟你讨论一下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3)消除责备(如果我们之间对这个事情看法不同,我们可以讨论)

4)承认对方的权利(你认为可以吗?)

5)设备时间(你想现在谈,还是什么时候谈?)这段话需要30秒之内说完。如果别人说我不想谈,可以再加一句我能问为什么吗?

5、创造文字画面。至少给出三个要素对事实进行解释。

6、谈话的技巧:学会倾听。学会结构化倾听

7、说出事实。创造纠正式的飞跃。

思路清晰沟通可以解决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除了遇到很多别人不能接受自己建议的事实,更多时候,自己也会不接收很多别人给以的建议。这要求我们一定要多学习,多接受不同人不同角度的建议,深度思考。不能盲目的无知自信。我觉得书中这个道理让我印象最深:在我们学习用事实交流时,如果对方不肯接受,不肯改变。怎么办?不用在意别人有无改变。自己的改变才是最大的受益。

事实读后感 第4篇

—与它的邂逅源于书友的引荐,看了书友写的《事实》的读后感,没有任何犹疑地买了回来,买回来后被搁置了一段时间才拿到手中,没想到,一开始阅读就是一个欲罢不能的投入,因为这本书很精彩。

—它是一本理论性的,可以颠覆思维的非叙述性文体,从这一方面说,全书应该是略显枯燥的,可是,读完本书,好像去了趟奇趣无比的乐园转了一圈,全身心都是安静的愉悦感和振奋感,还有莫名的激动。因为书中所呈现给读者的思维太精彩了,每一种思维都不是泛泛而谈的,每一种思维的背后都有大量的数据以及科学的研究调查在支撑。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会感到非常庆幸,能遇到这些思维。书中的任何一段内容的可读性都很高,叙述的内容和文体非常地平易近人。

—读完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第一个影响是:在处理家庭、工作、还有其它一切的过程中,所有的事情不管它多么地紧急(在其它人看来),并不真的是表面上这样地紧急,所以需要一个缓冲期,在这个缓冲期里,我会冷静下来,进行更深入地思考和解决办法,而且在这个缓冲期里,我需要真正地沉入下来,包容这一切;
第二个影响是:接纳不同的人、事、物,尤其是不同的思想,不做评判,去感受它们,和它们友好地相处,和它们讲和。

—总之,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它对读者的影响并不像家长劝说自己的孩子那样“语重心长”,而像一个非常强大而有趣的发光体,慢慢地,读者被情不自禁地吸引,而后被更新、被改变。建议所有的人都来读一读这本书。

事实读后感 第5篇

这两天利用在路上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其实之前有看到比尔盖茨的推荐,但并没有及时看,以为是类似《批判性思维》、《超越智商》、《思辨与立场》、《直觉泵》和《思考快与慢》之类的书,然而并不完全是,很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这五本书都是比较学术的,读起来稍显枯燥。而这本书读起来却很轻松愉快,因为作者三人都具有极强的沟通能力,且本书所涉及到的案例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

这本书相当严谨,当然不是百分百,但作者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事实错误,每个数据的引用都小心谨慎,做到有据可查,因此它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通过大量数据和事实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与媒体或政客所宣传的,以及我们所深信的世界大有不同。很多事情我们并不了解,可是却不知道自己不了解。正如很多媒体基本上只关心那些极端的、吸引眼球的事件,而非真正客观的反映现实。而人天生就不是理性的,我们本能的就有着很多意识形态上的弱点,比如负面思维、直线思维、恐惧本能、以偏概全、单一视角等等,让我们很难对世界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这就势必会引起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从而影响我们的判断。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其实并不知道。

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战胜世界范围内的无知的武器,养成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

最后顺便推荐大家看一下《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或者前面说到的五本书中的任何一本。

事实读后感 第6篇

作为一个天生的就很“独”的人,既不想被他人管束,也没有要去管束他人的野心,所以开始对于沟通、交流的各种书籍、方法是很不屑的,觉得就是教做老好人、当马屁精。长大后慢慢发现会讲话的孩子从小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糖果,长大后也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才明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

有时候“你说的都对,但是别人就是不想听”的情形比比皆是:伽利略被罗马教廷审判三百年后才得到道歉,诺贝尔奖得主马歇尔以身试菌都未得到当时的认可,被尊为“母亲救星”的塞麦尔维斯47岁惨死精神病院。人们回避真相的原因也无非无知自信、感知差异、心理抵触、利益抵触。

逃避事实会带来不良后果,陈述事实却容易遭到排斥,印证了《少帅》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怎么学会聚焦事实,掌握倾听技巧,抓住谈话要义,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女生,我常常是感性大于理性,棉花糖思维作祟导致不能很客观的分析事情,如果在遇到问题能自我抽离,聚焦事实更利于问题的解决。不过女生的感性更容易有同理心,用心去倾听对方的谈话有助于使对方敞开心扉,谈话更有成效。

有效的目标是一次高质量谈话的基础,沟通不是为了争辩谁对对错,更不是要让对方感到不爽,而是要得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工作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沟通跑偏或者一方太过强势而导致谈话质量不佳。对话并非是对抗,双方应基于坦诚、尊重的态度就目标问题开展。

对于争论点可以采取很多沟通书籍中讲的创造文字画面的方法。“你对我不好”、“你工作不认真”可能在个体认为是基于了“事实”,但是需要更加具体化才能帮助解决问题,比如改成“每个纪念日送我一束花”、“要保证今日事今日毕”等,有了具体的标的才能更好达成一致。

就像刘墉在《我不是教你诈》中所说,它不是“厚黑学”,而是“成功术”。同样的“用事实说话”不是教你少年老成,而是为了更好的沟通。愿你用事实说话,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事实读后感 第7篇

本书的作者是马克·墨菲,书中通过了许多例子来详细地阐述了为什么忠言逆耳、为什么在沟通中会情绪化以及如何聚焦事实更好地解决问题。本书教会了我两点:

如何利用FIRE模型认清事实。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并解决问题

在职场工作中,我们都曾在沟通中责难过别人或者被别人责难,这时候往往会带有情绪上头、心情低落或内心抵触等心理活动,等到沟通结束却忘记了最初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在讨论或宣泄一些边边角角。解决问题时,情绪化、逃避或说谎都没用,反而可能让问题恶化。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会情绪化,或者说会控制不住自己?因为有时真相会刺痛内心,为了保护自己免于疼痛,我们会想办法终止对话,拒绝倾听,甚至抵制真相,但我们的所作所为并非总是有意识的。要解决这一沟通障碍,作者的建议是:用事实说话。

书中总结了4个人们回避真相的原因。

1)无知自信。也可以说是自以为是。这类人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对自己犯下的过错毫无意识而且坚信自己并没有犯错。这类情况是由于学习不足、缺乏知识、缺少信息反馈和达克效应引起。

2)感知差异。由于每个人的所在的环境不同,对同一件事情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从而不认同对方的观点。

3)心理抵触。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当别人怀疑你认知的"时候,会产生认知失调从而引起心理的不适,一个人的大脑中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个截然相反的认知。

4)利益抵触。这一点也是最常见的,有时候即使知道真相也不承认真相,因为承认意味着自己的利益将会损害,如金钱和权力等。

回到沟通问题,无论你处于谈话中的何种角色,分享真相时,你会发现其过程都可以大体分为4个步骤:Faces事实→Interpretations解读→Reactions反应→Ends结果,这就是FIRE模型。

事实: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有视频和详细记录吗?事实是具体、公正客观、不带感情色彩和及时的,及时是指当下发生的事情。

解读:如何去理解这个问题及解读这个事实?这一步往往会带有偏见,因为人是有认知差异的。

反应:通过大脑的解读,如果对事实有了错误的解读,会调起人的不同的情绪,可能是愤怒、急躁、自卑或抵触等。这时候有可能会做出一些偏激或不理智的行为。

结果:经历情绪反应后,我们会期望得到某种结果,这种期望往往是带有感情色彩的。

注意,此时只需要有意识地把后三步IRE与F分开,专注于F就可以聚焦于事实。在沟通中出现障碍时,要提醒自己,我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宣泄情绪或者要你的道歉或让你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爽,因为这些对解决问题将毫无意义。另外,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办法促使沟通更有效的进行,那就是预想未来自己期望会出现的情形:

在未来,我和谈话对象会发展成什么关系?

在未来,我希望和谈话对象都发生什么变化?

在未来,为解决问题双方都需要做出些什么努力?

在未来,问题是否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在事实的基础上,这样的沟通,双方就可以更容易达成共识。同样,在沟通时人们需要被尊重,我们要善于使用换位思考和自我抽离,即站在对方或第三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沟通,这样就可以避免过分的主观性色彩。人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动物,总是需要有被人理解的需求。有一句话是这样子的,“结果使你感到意外,我想这可能不是你所期望的”,说完这句话之后再说出真相,是不是会容易得多。

在沟通中,不要牟然说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因为在对方脑海中往往对好与不好不会有一个很清晰的界限,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认知差异,谁又会一字不差熟练地背诵员工守则呢?假如你每天上班八小时,都很认真的工作,你就敢说自己的工作就是好的或优秀的吗?书中针对这种情况给出了一个办法:创造文字画面(这就跟OKR很相似)。文字画面包括三个元素:差、好、优秀。通过给每一个元素提供例证,创立清晰的、可达成共识的定义。比如对“顾客服务”进行定义,包括差的服务、好的服务和优秀的服务都是哪种具体的服务情形。你要说服某个人改正问题时,至少先要让对方具体清晰地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最后我们还要善于倾听,倾听时尽量不要打断对方,只需要静静的竖起耳朵,然后使用FIRE模型分析对方的谈话,把事实梳理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原意。

总之,说话是我们生而有之的本能,但如何说话却需要学习。细数过往我们都曾因为不懂沟通,或伤人伤己,或激化矛盾。不过,我们得知道,世事绝少一劳永逸,和自我完善一样,学会怎么说话,亦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事实读后感 第8篇

《事实》一书是我花了几个星期才看完的。在看完之后,脑海一片空白,并没有像之前读完书后有很深的感触,可能有些书中的观点和我原有的观点有点不太一样吧。

这本书主要思想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它主要的目的是写世界正在不断变好中,虽然这个世界仍然充斥着:全球变暖、经融危机、局部战争、极度贫困等等诸多变化,但是仍然不妨碍世界正在不断进步中的。这是用数据展示的。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这几种观点,这个世界不能简简单单的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他不是非黑即白,需要用实事求是的观点去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总是陷入负面思维中去,遇事之前先冷静思考,就算做不到冷静,也需要自己往好的方面去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书中还列出了诸如单一思维、以偏概全、情急生乱等等本能。情急生乱的本能我深有感触,最近很火的直播带货,在直播间里买东西的时候,就出现情急生乱的本能,在短短的几秒钟时间,脑海里出现不买就给人抢走直觉,在混乱中不自觉的买下了很多的东西。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说,这个世界都是在不断地进步,不断的变好。我们每个人在为生活奔波劳碌时候,在为生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结的时候,请对自己说一声:生活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事实读后感 第9篇

很多人都知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世界,更少有人知道这一千个世界其实都不是真实的世界,每一个都充斥着由文化、风俗、习惯、偏见、误读、误解所带来的扭曲画面。尽管事实如此,但是很少有人能觉察到这一点,绝大多数人认真地,同时也是真诚而自信地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由事实构筑的客观世界,自己掌握了事实,自己知道的都是现实的.,同时也是真实的。殊不知这种自以为是的生活状态,像极了沉浸在自己梦中一般,但又远不如沉浸在梦乡。如果仅仅是沉浸在梦乡,最坏的遭遇,不过是梦魇带来的一场心惊,而活在一个自以为是的世界,则要严重的多,简直是一名重度梦游症患者,很容易无知者无畏,因而为无知所生发出来的盲目自信买单,运气不好的话,小命搭上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说活在自己的扭曲的世界中,自以为是且不自知,是一种严重的病,而且需要治的话,那就得吃药,那么药在哪里呢?

这本书就是要提供这么一种药,希望能给读者一剂管用的专用药,能够治疗各种社会梦游症患者。

对于这种病,作者起初寄希望于教育、职业、成就,但是他失望地发现一个人无论有多高的社会地位,受到过多好的教育,从事什么职业,取得了多么丰硕的成果,他们还是会表现出无所不在的偏见、误解和错误,基本表现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也就是说这种病很难治,至少是高等教育、高水平成就、高尚职业等一般的药治不了。

作者归纳总结了十种病症、致病的主要机理,并为每一种病症提供了应对方法,但是我们很快会发现作为人类我们很尴尬,先看这十种病症,分别是一分为二、负面思维、直线思维、恐惧本能、规模错觉、以偏概全、命中注定、单一视角、归咎他人、情急生乱。不难发现,这十种病症都是人性中自带的属性,没有哪一条我们是可以轻易改变的,所以这种病简直就是不治之症。比如负面思维,所谓负面思维就是凡事容易往坏了想,更加关注坏的事情,或者是更加关注事物坏的方面。这一种心理特点,或者说思维特点是哪里来的呢?真实答案是,它是进化的结果,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时代,我们的先祖必须能够及时识别各种危险,一旦发现异常,马上意识到可能有危险,并立刻采取措施,或者战斗,或者逃跑,即使经常发现只是一场虚惊,但是这种思维模式在真有危险时保住了先祖的性命,也才有了今天的我们,所以这种负面思维是作为先祖赖以生存的保命思维遗传给我们的,只是世界变化快,我们与先祖生活在了不同的环境中,这种保命思维在今天却成了令我们困扰的负面思维。

其他的9个病症大抵也是这么一个逻辑,所以我们只能说这种病其实无法治愈。但是无法治愈,并不等于无法治疗,比如这本书至少是一剂很好的清醒剂,能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世界其实只是一个被自己扭曲的世界,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很可能是错误的、片面的、情绪化的,保持开放的、青春的心态,不断反思、更新和迭代自己的看法和观念。

所以这本书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读完,而在于读完以后能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