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读后感11篇【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7 20:55:05   来源:读后感    点击:   
字号:

包身工读后感第1篇夏衍的《包身工》。文章写于1936年,背景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勾结的时候,引用文章的话说:“在这千万的被饲养者的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包身工读后感11篇,供大家参考。

包身工读后感11篇

包身工读后感 第1篇

夏衍的《包身工》。文章写于1936年,背景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勾结的时候,引用文章的话说:“在这千万的被饲养者的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制度,和对这种制度忠实地服务着的十五六世纪封建制下的奴隶!”这篇文章是作者对上海工厂进行两个月实地调查之后写成的,全文深深地渗透着作者的血与泪,也深深地渗透着旧中国劳工的血与泪,真实反映了“包身工”惨绝人寰的遭遇。我对书中的一个人物“芦柴棒”印象很深,当时我上完课文时,心里充满了对日本人的憎恨与愤怒,他们在中国的地方肆意欺诈盘剥中国人;
同时又为旧中国的软弱而感到痛心疾首。文章具有很强烈的社会意义,作者的笔法很冷峻,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而且加入了自己的评论。特别是结尾那句话:“不过,黎明的到来还是没法可抗拒的;
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骸,我也想警告这些殖民主义者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由于对历史背景了解得不透,我对这句话当时不能很好的理解开来。现在来看,这句话应该是文章的主旨,道出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夏衍就是想通过事实向人们昭示:人类社会最终是向前发展的,任何违背人性的行为最终都会被历史的车轮给无情地碾碎!

包身工读后感 第2篇

记得在师范的时候学过一篇报告文学,是夏衍的《包身工》。文章写于1936年,背景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勾结的时候,引用文章的话说:“在这千万的被饲养者的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制度,和对这种制度忠实地服务着的十五六世纪封建制下的奴隶!”这篇文章是作者对上海工厂进行两个月实地调查之后写成的,全文深深地渗透着作者的血与泪,也深深地渗透着旧中国劳工的血与泪,真实反映了“包身工”惨绝人寰的遭遇。我对书中的一个人物“芦柴棒”印象很深,当时我上完课文时,心里充满了对日本人的憎恨与愤怒,他们在中国的地方肆意欺诈盘剥中国人;
同时又为旧中国的软弱而感到痛心疾首。文章具有很强烈的社会意义,作者的笔法很冷峻,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而且加入了自己的评论。

特别是结尾那句话:“不过,黎明的到来还是没法可抗拒的;
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骸,我也想警告这些殖民主义者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由于对历史背景了解得不透,我对这句话当时不能很好的理解开来。现在来看,这句话应该是文章的主旨,道出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夏衍就是想通过事实向人们昭示:人类社会最终是向前发展的,任何违背人性的行为最终都会被历史的车轮给无情地碾碎!

现在回过头看看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不错,中国奴隶早已觉醒,这缕缕冤魂早已凝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就是这股力量,使得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在中国已经不复存在。我不知道《包身工》第一次发表时给中国人带来怎样的冲击,现在看文章,我们放佛可以置身事外,除了愤怒,我们还可以滋生一种庆幸。是啊,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可以将《包身工》放进文学作品集里,将它当成一篇文章去欣赏;
我们也可以将“芦柴棒”放在记忆里。将她当成人物形象去分析;
我们还可以将上海杨树浦福临路的那家东洋纱厂放进历史里,将它当成一个典型去分析其存在的意义,然后一起去谴责它;
我们更可以将整个中国近代史放进教科书里,正视它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当初愤怒与憎恨的感觉没有了,但绝不是说我们可以麻木!落后就会被挨打!这是我们用一百多年的耻辱换来的结论。面对落后,愤怒与憎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必须自食其力,必须强大起来。鲁迅当年弃医从文,是想从精神的层面去唤醒人的灵魂。在任何一个圈子里,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不会将人性放在首要位置。自然界“弱肉强食”的规则在人类社会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愈演愈烈,只不过多了一件华丽的外衣罢了。马克思那句经典的话在任何一个社会都可以推广:“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
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之险。”

但是,如果有1000%的利润呢?人还会考虑什么?

包身工读后感 第3篇

小时候我也读过《包身工》,那是老师让我们从中了解,旧社会纺织女工被资本家压榨的血淋淋的悲惨史,从而增强阶级感情,提高阶级觉悟。今又重读这篇小说感慨万千,那些管"包身工"的包工头们好象又复活了一样,在黑砖窑、黑煤窑中依然挥舞着大棒,躯赶着窑工干活,只是场所变了,但那凶煞恶神的样子没有变。

当年夏衍先生深入到纱厂数月,了解包身工的苦难的生活和悲惨的境遇,无情的揭露那吃人的资本家和包工头们的罪恶,为苦难的女工们呐喊,现今真没有多少作家和学者能像夏衍先生那样深入了解民众,为苦难的女工疾呼了。他们或走上讲台以古为戏,随意编排历史;或阳春白雪写出一部部叫座的后宫史;或精心描绘着一穷群饱汉贵妇们的纸醉金迷、尔虞我诈......

一个社会如果连知识者都不愿担负起为弱者呼喊的良知和责任,那么这个社会是很悲哀的。

包身工读后感 第4篇

《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写出了旧中国血泪斑斑史,写出了旧中国工人阶级的苦难和深仇。我初读此文后,浮想联翩,思绪千万,便写下些许感想。

《包身工》通过夏衍纪实包身工人一天的生活,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用包身工制度来榨取中国工人血汗的滔天罪行,预示着中国工人奋起斗争,摧毁包身制度的光明前景。这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做了大量的调查和观察,具体描述了包身工人的苦难生活。像鸽笼一样的住宿条件,像猪狗一样的恶劣饮食,像牛马一样的劳动强度。包身工的小弟小妹不是人,分明是猪猡。要打就狠狠地打,扣钱就一分不留的扣。任意奴辱,任意宰割,任意疯狂地掠夺。这是旧中国人的一大过错,也是侵略者在中国极恶不赦的行径。中国这颗东方明珠,受尽凌辱没有屈服,榨压了血汗没有低头。中国的斑斑血容历史为证。我们终于象一头沉睡的狮子猛然间醒来,推翻旧制度,赶走列强,包身工的事例不会再出现了。现在的工人,没有哪个是包身的,没有叫他们猪猡的了。吃穿住行已不是他们的眉头结了,真正做了社会主义时代的新主人。比如:在各地打工的少男少女,各个衣着华丽,风度翩翩的进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岂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天优越?

《包身工》这是历史的后页,使我们的教科书,。人们永远记住这种制度的罪恶,永远不会忘记列强对中国劳动者血腥迫害。当我们回顾历史,追思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倒行逆施,自然会想起想包身工这种丑恶制度下的劳动者。有了这个教训,中华民族的精神才会振兴,历史的车轮就不会倒转。

包身工读后感 第5篇

文章写于1936年,背景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勾结的时候,引用文章的话说:“在这千万的被饲养者的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制度,和对这种制度忠实地服务着的十五六世纪封建制下的奴隶!”这篇文章是作者对上海工厂进行两个月实地调查之后写成的,全文深深地渗透着作者的血与泪,也深深地渗透着旧中国劳工的血与泪,真实反映了“包身工”惨绝人寰的遭遇。

我对书中的一个人物“芦柴棒”印象很深,当时我上完课文时,心里充满了对日本人的憎恨与愤怒,他们在中国的地方肆意欺诈盘剥中国人;
同时又为旧中国的软弱而感到痛心疾首。文章具有很强烈的社会意义,作者的笔法很冷峻,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而且加入了自己的评论。特别是结尾那句话:“不过,黎明的到来还是没法可抗拒的;
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骸,我也想警告这些殖民主义者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由于对历史背景了解得不透,我对这句话当时不能很好的理解开来。现在来看,这句话应该是文章的主旨,道出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夏衍就是想通过事实向人们昭示:人类社会最终是向前发展的,任何违背人性的行为最终都会被历史的车轮给无情地碾碎!

包身工读后感 第6篇

这篇文章,让我感受真的颇深。

文章没有笼统的介绍、描述包身工所受的苦难,工头的邪恶与残忍,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描写突出了包工头不通人性的残忍和包身工的悲惨命运。就是这么一篇文章的出炉,花费了夏衍先生很长的时间,经历了种种困难,其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过去穷苦人民的生活是多么悲惨与不自由,同时告诫人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文章中的许多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包身工们,一天要工作十二个小时,而每天却只能有两粥一饭充饥,且粥竟然只是用籼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做成的!“慈善的”资本家老板去菜场里收集到莴苣叶用盐水一浸竟然就是包身工们难得的佳肴。况且,包身工们在这样食不果腹、劳动强度如此之大的情况下,还常常饱尝工头们的打骂,没有一点人生自由。看到这里,我不禁义愤填膺,热血沸腾。我实在不敢想象那种场面,我更不敢说带工头是人!这不是人类所能干出的事!为了日本人的厂子,居然要牺牲那么多同胞的幸福,太可怕了!太可悲了!

在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嘿!真是不知比她们要好多少倍!我们不用干重活,不用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我们有自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没有人会随便地揍我们。而且,我们可以吃好的、穿好的,好有娱乐的时间!可就是这么好的条件,也有人不知足!经常能听到有人抱怨午餐不好吃;
经常看到有些人浪费宝贵的资源;
经常看到有些人奢侈地买一些本不值得买或没有多大用处的奢侈品?这些行为,让我感到愤懑与不安。试想想,如果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国民就会堕落,那么那种奴隶生活又将离我们不远了。因为我们的国家拥有许多不支持国家和崇洋媚外的人。

只有一个国家拥有真真寻求真理的人,能独立思考的人,能记录真实的人,能不计利害而为这片用鲜血换来的土地付出的人,能去捍卫宪法和主权的人;
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的人民不会被外人奴役;
只有一个国家能尊重培养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美好!

包身工读后感 第7篇

“哎,又输了”妈妈又抱怨起来了。“您没有牌大过对方”可气的电脑又叫了起来,这是电脑常发出的声音。“哎,哎,我怎么又输了,你让我赢一盘好吗?”这是我妈“斗地主”的口头禅!你瞧,妈妈那不服输的脾气又上来了,摆开了不甩掉“包身工”的帽子决不罢休的阵势。可事与愿违,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啊!真是可悲又可气!

书房里传来了一席坚定而又愤怒的"话:“本大人已经一星期没‘斗地主了,今天,我要重出江湖!”。我妈“斗地主”的历史已经有一年半了,可还是“包身工”。我看着妈妈愁眉苦脸的样子并安慰着说:“就让你女儿帮你斗几盘吧,包你升为‘短工’。”经过几轮的撕杀,好不容易才提拨为“短工”。妈妈迫不急待地夺回鼠标继续战斗,可好景不长,又沦为“包身工”了。

又是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要出去,叮嘱妈妈:“锅里正熬着大骨头汤呢,别玩得太过火!”妈妈一边心不在焉地答应着,放心吧,一边在发誓:“今天我一定要成为短工否则我就不吃饭”。妈妈聚精会神地玩她的“斗地主”,将熬汤的事抛到九霄云外。等我和爸爸办完事回来,推开门,一股难闻的焦味扑鼻而来,爸爸赶紧看了看汤,汤都快烧干了,我们气冲冲地喊:“包身工”,“包身工”,汤都干了,妈妈不耐烦地说:“别急,马上就成为短工了”。爸爸无奈地摇着摇头。

妈妈,虽然一直在努力地拼搏可还是“包身工”,总是在“包身工”与“短工”之间交替。妈妈,你何时才能翻身做主啊!我真希望你有一天能成为“总督”!

包身工读后感 第8篇

看到“包身工”三个字,我畏惧得很,又有点似曾相识。

哦!原来现在这21世纪也有夏衍笔下的“包身工”。

21世纪的“包身工”出身并不低,他们有的是某名校大学生,有的是家庭条件不错的独生子女们,那这些人怎么会按上这“包身工”的名头呢?说好听也不好听啊,“包身工”可是被人称作是“猪猡”的人啊,怎么回事呢?

唉,21世纪的人忙于挣钱,便自然想出一些挣钱之道。这些道路会像黑猫白猫一样,只要是抓到老鼠就是好的?

传销来钱快吧!但你可知这传销毁了多少人?害了多少人?这传销的老板就是“带工”的老板,花言巧语骗同乡人,同学及亲戚加这榨取人血液的团伙。

诱惑的力量是不可估测的,有些人被黑心的“带工”老板一说心便涌动了,心动了,还有什么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了。所以,一个个纯洁的心灵被“带工”老板侵蚀了。一个个健壮的身体被“带工”老板摧毁了,倾注了一些白日做梦的妄想。

这些“包身工”呀,她们有安于现状,不想跳出也难又跳出这个“吸血鬼”的魔洞,继续为那“带工”老板卖命坑害我们这些单纯的人儿们。但是幸亏还有一些人想逃出来,不想去与那“带工老板”同流合污,也不甘受那打骂挨饿挨冻之苦,他们为了解救自己,宁愿从高层楼的传销点跳下来,等待社会上的人的救助。

啊,我们这世纪还算很好的,好人总是比坏人多,一大群一大群的人前来帮助她,社会也在打击这种事。唉!可惜呀!夏衍所写的包身工们不是生在我们这个年代,要不然我们就可以伸手解救她们了,可可惜呀,我们伸手过去,包身工们抓不到啊,但庆幸的是,我们的手拉过来了一大群受传销毒害的人!读《包身工》有感,包身工读后感

我们的手是温暖的,我们要伸向每个群体的人。

包身工读后感 第9篇

《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写出了旧中国血泪斑斑史,写出了旧中国工人阶级的苦难和深仇。我初读此文后,浮想联翩,思绪千万,便写下些许感想。

《包身工》通过夏衍纪实包身工人一天的生活,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用包身工制度来榨取中国工人血汗的滔天罪行,预示着中国工人奋起斗争,摧毁包身制度的光明前景。这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做了大量的调查和观察,具体描述了包身工人的苦难生活。像鸽笼一样的住宿条件,像猪狗一样的恶劣饮食,像牛马一样的劳动强度。包身工的小弟小妹不是人,分明是猪猡。要打就狠狠地打,扣钱就一分不留的扣。任意奴辱,任意宰割,任意疯狂地掠夺。这是旧中国人的一大过错,也是侵略者在中国极恶不赦的行径。中国这颗东方明珠,受尽凌辱没有屈服,榨压了血汗没有低头。中国的斑斑血容历史为证。我们终于象一头沉睡的狮子猛然间醒来,推翻旧制度,赶走列强,包身工的事例不会再出现了。现在的工人,没有哪个是包身的,没有叫他们猪猡的了。吃穿住行已不是他们的眉头结了,真正做了社会主义时代的新主人。比如:在各地打工的少男少女,各个衣着华丽,风度翩翩的进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岂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天优越?

《包身工》这是历史的后页,使我们的教科书,。人们永远记住这种制度的罪恶,永远不会忘记列强对中国劳动者血腥迫害。当我们回顾历史,追思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倒行逆施,自然会想起想包身工这种丑恶制度下的劳动者。有了这个教训,中华民族的精神才会振兴,历史的车轮就不会倒转。

包身工读后感 第10篇

在夏衍的《包身工》中,有许多艺术性很强的句子。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这个句子把几个描写包身工紧张,忙乱,邋遢的短语放在句首,比把它们放在主语后面要好得多。因为对“从楼上冲下来”的人,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只能是她们的“蓬头,赤脚”;
而且这几个短语节奏急促,正和“冲”的情景相符,若说成“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一边从楼上冲下来了”不但节奏变缓了,而且包身工们被奴役的形象特征也削弱了。这谓语前置的句子实在用得好,大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四点半之后,没有线条和影子的晨光胆怯地显出来的时候,水汀门路上和弄堂里面,已被这些赤脚的乡下姑娘挤满了……”,这个句子,妙就妙在“没有线条和影子的晨光”,使人展开想像,悟到这是早得不能再早的时间。更妙的是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指出:面对包身工们恶劣的生活环境和残酷的工作,晨光也“胆怯”,真使人读之心寒!句子的文学性的确非同一般。

“所有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包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这一句,也让我心动。作者用新颖、别致的比喻把包身工喻为罐里装的东西,被迫与外界隔绝,只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区间里,形象地突出了包身工毫无自由的悲惨遭遇。揭露资本家的残酷无情。

包身工读后感 第11篇

重温历史,振兴中华——读《包身工》有感

在充满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里,读一篇经典,让我感受中国历史的沧桑。我读完《包身工》之后,把现代社会和过去的封建社会相比,我是幸福的。在自由平等的今天,重读《包身工》,让我有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一.二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纱厂迅速膨大,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于是许多农村的女孩因家庭生活困难被迫卖身给老板,被带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工作。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勾结起来,压榨中国人民的血汗的罪行,唤醒工人阶级起来反抗,夏衍老师亲自深入东洋纱厂采访调查,于是,便有了《包身工》一文。

《包身工》里写的包身工从早上五点开始工作到傍晚六点,连续工作十二小时,他们生病了不能休息,若停止工作换来的只有拳头、棍棒或者冷水的残酷对待,他们被强制去做工。在这千万的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的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在东洋纱厂里的包身工他们没有代号,取而代之的只有侮辱人性的称号;包身工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取而代之的只会换来一顿毒打……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就的不一样。包身契上的三年期限,没有三分之二的人能够做满。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身体像芦柴棒一样的瘦,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还是被逼着做工。这些不仅是东洋纱厂里的包身工的真实写照,更是16世纪的中国人民受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残酷压榨和剥削的真实写照。那时候的包身工处于社会底层、受尽剥削、压榨,甚至丧失了做人的尊严。而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环境是如此优越。作为学生的我们,能够受到学校给我们的良好教育,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在成长路上,我们还能享受来自父母的呵护与关怀,我们也不必受到像包身工那样的歧视,我们还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炼就刚毅的性格,为中国的富强之路注入心血。

从《包身工》一文中,我也清楚地了解到,包身工制度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温床上,受到国民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滋生出来的毒瘤。读罢《包身工》,我的情绪随夏衍老师的描述而跌宕起伏,愤怒、同情、担心、伤心等情绪全都夹杂在一起。可是说,夏衍老师是流着泪写完的,我是流着泪读完的。幸运的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帝国主义势力、买办势力在中国垮了台,这颗毒瘤不复存在。

《包身工》作于1935年,至今已经有82年了,今天,我重读这篇文章,仍然能够感到深深的震撼。为什么时隔那么多年《包身工》还能够如此震撼我们呢?因为它不仅揭露了中国封建势力的丑陋罪行,而且也激发了新时代的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感恩现在的得到的生活,努力学习,壮大自己,长大以后报效祖国,献身于祖国,让包身工悲剧在新时代不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