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残疾人是社区工作的一部分

发布时间:2022-06-03 19:45:08   来源:工作计划    点击:   
字号: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共有常住人口31.35万人,其中残疾人7939人,占人口总数的2.53%。为了切实保障残疾人的正当利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这部分弱势人群中,这个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残疾人”的指导思想,把残疾人工作融入社区建设。很好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他们的经验是:

一、依托社区组织,建立社区残疾人协会。沧浪区在调整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同时,及时建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配强配齐协会负责人。会长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担任,副会长由分管残疾人工作的副主任、辖区内残疾人骨干和优秀残疾人担任,并吸收社区公安、卫生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以及残疾人代表和亲友参加。社区残疾人协会在街道残联和社区居委会的共同指导下做好本社区的残疾人工作。由此,形成了区残联——街道残联——社区残协——残疾人家庭四级工作网络,沟通了残联组织与广大残疾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创造了全新的助残模式。

二、依托社区服务,积极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沧浪区依托社区这一载体,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残疾人排忧解难。一是依托区、街道两级社区服务组织,开展以按比例就业为重点的残疾人服务。区、街道分别建立了残疾人劳动服务所(站),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现在,2967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中,287人就安排在福利厂集中就业,2109人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私企业分散就业。全区残疾人劳动就业率已达到85%以上,基本形成了分散就业、集中就业和扶助残疾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多渠道就业格局。至今年4月底,沧浪区250户残疾人特困家庭全部进入低保户,85%的特困家庭又通过结对方式找到帮困单位。二是通过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残疾人服务。他们根据行业特点和服务需求,组建了11支12000余名志愿者服务队伍,坚持把扶残助残作为活动的主要宗旨,为残疾人提供更换煤气、家电维修、开办各类学习班等形式多样的服务,千方百计为残疾人家庭提供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沧浪区为大力弘扬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对作出积极贡献的助残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进行表彰,促进了残疾人事业发展。

三、依托社区卫生,推进残疾人康复训练。这个区依托社区医疗机构、卫生保健网、社区服务网,广泛开展社区康复工作,使残疾人康复工作有了很大拓展。区、街道、社区居委会都建立了康复活动室,形成了三级康复训练和服务网络。他们在西门子听力集团和苏州市博爱医药公司的捐助下,创办了聋耳语培训部和博爱幼儿园,专门为听力障碍和脑性瘫痪、肢体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同时,还在区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的支持下,创办了低视力康复部。杨枝社区卫生服务站于去年建立以来,居民门诊数近8000人次,其中5%是残疾人。他们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挂号、免费咨询、免费上门服务等项目,并为残疾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与残疾人家庭签订服务公约,定期上门指导康复训练。几年来,全区共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50例,低视力配镜56例,肢残手术14例,肢残人功能训练120例,31名聋儿接收了语言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四、依托社区文化,活跃残疾人的文化生活。沧浪区在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中,紧紧依托社区文化,做到“一同乐、二融入、三结合”。即:残健同乐,把建设“社区残疾人康复活动站”融入社区居委会“优秀文化室”和“达标文化室”活动中;把开展“残疾人家庭风采展”融入“社区家庭文化建设促进会”的活动中;把社区文明宣传教育、青少年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和残疾人教育、扶残助残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社区妇女讲座、老年心声讲座、健康讲座和残疾人工作讲座紧密紧密结合起来;把社区书法组、歌咏组、拳操组、戏剧组等兴趣小组的活动和残疾人专门协会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近年来,这个区每年举办残疾人运动会、歌咏会等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一批残疾人文体人才由此脱颖而出,先后在全国和省市文体比赛中获得许多奖项,其中残疾人运动员刘兴国在澳门特澳运动会上获得4枚金牌。他们还组织90名残疾人自己写自己的故事,汇编成《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册子,在全区干部群众中产生了较大反响。

五、依托社区治安,积极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在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街道活动中,沧浪区建立了社会治安动态控制快速反应机制,为残疾人享受公正、平等的司法保护和合法权益创造了条件。区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机构逐步健全,目前已形成了三级服务网络,区司法局为残疾人提供了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服务。区、街道残联组织与区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建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站,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刑事辩护和刑事自诉,民事行政诉讼代理等无偿法律服务。几年来,无偿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千余人次,调解各类纠纷、法律援助30余起,尽可能地使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