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五篇】(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3-08-02 08:10:25   来源:工作总结    点击:   
字号: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全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关于印发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1〕4号)要求,结合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五篇】

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全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关于印发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1〕4号)要求,结合宁夏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会议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康复服务,减轻家庭社会疾病负担。

二、工作目标

坚持中西医结合,补齐中医康复服务能力短板,将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作为主要路径,逐步建成纵向到底区、市、县、乡、村五级,横向覆盖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养老院(中心)等基础完备、功能完善、运行规范的中医康复服务体系,构建住院康复、门诊康复、居家康复紧密结合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搭建精准、规范、科学的中医康复服务平台,促进预防、治疗、康复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中医康复医疗服务。

到2025年,依托现有资源布局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二级及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达到100%,康复医院全部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医药康复服务条件显著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范围得到拓展,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技术人员数量明显增长,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全区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提供机构建设和管理。

1.加强中医康复中心和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建设。依托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强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等机构,布局建设6-9个中医康复中心,提供高水平中医康复服务,开展高水平中医康复人才培养和临床科研。力争通过改建、扩建等形式,依托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康复基础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或康复医院建设1所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力争达到三级以上康复医院水平。

2.加强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建设。按照《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加强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推动二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加强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合理配备科室人员、科学划分服务区域、规范服务流程、配置基本康复治疗设备等。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按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要求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完善传统康复治疗设备等。康复医院应按照《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要求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提供中医药服务,有条件的康复医院应设置中医科。康复医疗中心应按照《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要求提供中医康复治疗服务。

3.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服务供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等机构推广适宜中医康复服务技术,配置适宜基层的小型化、专业化中医康复设备,扩大康复教育、辅具指导、居家康复训练指导的覆盖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

(二)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

1.发挥中医特色,广泛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医特色康复医院能够提供全面、专业化的中医康复服务,发挥中医康复特色优势,开展亚专科细化的康复诊断、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康复随访、康复教育、心理疏导等系统性服务。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康复技术,并和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具备常见疾病的康复诊疗能力,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点开展中医药特色突出、临床疗效确切的疑难病症的康复诊疗工作,积极探索中医康复特色诊疗新技术。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以及残疾人康复中心应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开展康复服务,加强中医科、传统康复治疗室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扩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康复服务范围,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推广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动中医康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在养老、护理机构和儿童福利院提供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

2.坚持中西结合,探索中医药康复服务新模式。积极开展康复领域的中西医协作,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医药技术方法、现代康复技术和康复设备的应用。鼓励开展中医康复单元的建设,整合多学科资源,提供便利的、综合性、一体化中医康复服务。要总结中医康复经验,推广应用成熟的中医康复方案,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探索中医药康复服务新模式。

3.加强质量管理,保障康复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中医康复中心要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服务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开展中医康复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规范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探索建立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控制工作,保障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

4.完善信息服务,拓展中医药康复服务空间。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完善中医药康复服务信息,鼓励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中医康复服务空间,创新服务运营理念和流程,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展中医康复结局评价和管理。

(三)加强中医药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中医康复高素质人才培养。支持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中医康复学专业,培养中医康复专业高级人才。加强中医康复重点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带动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中医康复专业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队伍、基层实用型人才建设等。强化中医康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医教融合育人,培养中医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急需的高素质中医药康复技能人才。

2.加强中医康复基层人才培训。在开展社区、乡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康复服务人员培训中,增加中医康复课程,突出中医康复技术内容,提升日常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能力。

3.加强中医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教育创新改革发展,促进中医康复和现代康复医学交叉融合,加大中医康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以中医康复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基础理论,吸收现代康复医学学术理论和技术方法,熟练运用传统中药、针灸、推拿、养生和现代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功能训练、心理治疗、健康宣教等综合诊疗手段和方法的康复人才队伍。

(四)提升中医药康复传承创新能力。

1.加强中医康复技术收集整理。结合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项目,采用文献整理、数据挖掘等方法收集整理古今中医康复文献、学术研究、传统技术等。

2.开展中医康复方案和新技术推广应用。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骨伤等慢性病和伤残,梳理优化相关中医康复方案并推广应用。支持中医康复器具研发,加强康复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使用。

3.建设中医康复数据库。在自治区中医药数据中心逐步建立全区中医康复数据库,为进一步完善全区中医康复服务体系、优化中医康复诊疗技术方案、进行康复医疗决策和医保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四、重点项目

(一)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一是依托三级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4-6所、二级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2-3所中医康复中心,统一建设标准,经申报筛选、考核评估,最终确定。使其成为区域中医药康复医疗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技术推广中心、科学研究中心,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在提供综合性、较高水平的康复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承担康复培训任务,开展康复技术研究,对下级康复服务机构进行指导。二是依托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康复基础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等,争取建设1所中医康复医院或中医特色康复医院,达到三级以上康复医院建设标准,配置一批中医康复设备。三是遴选15-20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和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医院中医科、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推广应用中医康复技术,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中医药康复人才培养项目。

一是将中医康复(医学)科列为自治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范围,在全区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4-6个中医康复重点专科,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二是在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京宁中医药合作人才培养项目中增加中医药康复人才比重,培养一批中医康复人才。开展基层医疗和康复服务人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突出中医康复技术培训内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人员中医康复技能和水平。三是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等契机,联合有关部门,结合养老、助残等工作,开展康复宣传培训、义诊咨询活动,推动中医康复技术和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

(三)建设自治区中医康复指导中心。

深化自治区中医康复示范中心建设,在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成立自治区中医康复指导中心,针对康复服务重点人群,开展中医康复临床服务技术和方法研究,加强中医康复服务流程优化和质量管理,大力推进中医康复医疗服务信息化及规范化建设,形成有利于中医药传承、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中医康复创新体系,促进宁夏中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

五、组织实施

(一)启动阶段(2021年4月-2021年5月)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体育局、医疗保障局、残联,宁夏军区保障局联合印发《宁夏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动员部署全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

(二)实施阶段(2021年6月-2025年12月)

根据《宁夏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各地区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各部门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措施,研究提出各项工作任务的分年度目标,推进实施当地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三)总结评估

1.年度总结(每年度11-12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按年度对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2.总结评估(2025年10-12月):按照工作要求和目标,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对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交流工作经验,发现和推广典型。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结合本地实际,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或年度工作计划,并做好沟通协调,认真组织实施。各相关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提升中医康复服务能力。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进展。医保部门要按照国家要求,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康复项目按程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体育部门要大力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各级残联要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研究制定针对伤残的中医康复技术和方案;
支持指导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探索残疾康复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新模式,充分利用并优化现有康复资源,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宁夏军区保障局负责统筹军队医院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解放军第九四二医院、武警宁夏总队医院按照实施方案做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要充分发挥宁夏康复医学会、宁夏中医药学会、宁夏残疾人康复协会等专业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学术交流,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三)完善投入机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育、医保、残联、武警宁夏总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有利于中医康复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合理安排对中医康复服务提供机构的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中医康复医疗服务,拓展中医康复服务领域,推动康复与功能状态检测、养老、护理、体育、健康保险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巩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认真贯彻实施中医药管理法规和中医药政策,加快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着力中医药学术的继承与创新,全面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我县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县农村卫生和中医药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建设中医药强县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内涵,巩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确保通过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

三、工作任务

按照《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检查评估细则》、《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以县中医院为龙头,积极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县中医院要以二甲医院复审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院管理内涵,打造中医医院文化特色,建成门诊、病房一体化、多功能、全方位服务体系。

县人民医院要对照《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标准》和《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评估细则》,完善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引进,推进中医、中西医结合门急诊工作,加强中医、康复病区建设,提升中医服务理念和内涵,2015年前创建成“省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

县中西医结合医院要根据《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打造医院文化、完善人员配比、强化专科建设、提升服务内涵,形成全县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领域新龙头。

2.各镇区(中心)卫生院完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2013年年底前,建制镇卫生院要集中设置凸显中医特色的中医小区(馆),其余单位2014年前完成设置,同时完善中药房、中药库房和煎药室等“三室”建设。2015年前,所有单位完成中医康复病区建设。每年创建成功“省级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1-2个。

3.所有村卫生室均能运用中医药技术为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门诊人次占比不低于40%。

(二)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加快中医药人才引进。每年引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康复)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1-3名,中医临床本科生、大专生5-10名,中医药学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3-5名,切实提升全县中医药人员比例,优化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结构。

2.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县卫生局要针对不同机构、不同类别人员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巩固和提高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县中医院要科学制定基层指导规划和中医药人员培训计划,定期开展中医药人才培训工作。

3.积极参与省、市名中医选评活动,开展县名中医评审工作;
积极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推进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鼓励在职中医药人员提升学历,鼓励中医药,每年中医药论文占比不低于25%;
鼓励西医学中医,每年举办西学中培训班1-2次。

(三)加强中医药质量和服务能力建设

1.各医疗机构要健全中医科室、中药房(库)规章制度,门诊、住院病历、中医处方等医疗文书书写规范。

2.要加大中医药临床科室建设,加强中医药在常见疾病诊疗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工作数量和质量。中医门诊人次占比逐年提高,到2017年,各级医疗机构中医门急诊人次占比,高于《检查评估细则》规定比例30%以上。

3.继续开展省、市、县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工作。县中医院要加强脑病科、针灸推拿科建设,2015年前,完成部级农村中医特色专科创建;
加强糖尿病科、肝病科建设,积极争创省级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各镇区(中心)卫生院要在现有市级农村中医特色专科的基础上,选取针灸推拿、康复、中医骨伤科、中医妇科等基础较好的学科,积极参与农村中医特色专科评审。

4.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每年向村级推广4-5项,提高中医药在疾病诊疗中的参与率,不低于审评要求。

5.强化中医科研创新工作,积极组织申报中医药科研课题,引进中医药新项目、新技术,每年中医药类获奖占比不低于20%。

6.发挥特色和优势,提高县中医医院、县级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完善相关制度和考核机制。

(四)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1.各医疗机构要积极利用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开展防病治病,定期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和宣传咨询活动,提高城乡居民中医药预防保健能力。

2.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的要求,加强应用中医药对慢病防治的积极作用,针对慢病患者制定个性化中医药治疗方案。

3.各镇区(中心)卫生院在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中,要运用中医理论开展居民体质辨识、中医养生保健和中医康复指导工作。

4.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五)突出中医药文化建设

结合中医药“名院、名科、名医”和“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建设,加大对中医药文化总结、整理、宣传的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体系建设。各医疗机构要从建设中医特色诊疗区域、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特点。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中医药宣传工作,使群众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认同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感受中医药文化。

四、职责分工

县发改委:在编制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时,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和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农村中医药服务需求纳入全县发展规划。

县财政局:将中医药事业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财政预算单列,占全县卫生总事业费11%以上,并高于卫生事业费的增长比例;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落实一定比例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县人社局:要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力度,制定中医药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降低招聘需求,减少招聘程序。依照国务院关于扶持中医药的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将中医药服务项目(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报销比例提高10%以上。制订促进参保人员到提供中医药服务医疗机构就诊及中医药服务项目比其他服务项目自付比例低的优惠政策,降幅不得低于30%。

县药监局:要加强医疗机构和药品市场的中药质量监管,鼓励基层医疗机构运用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

县文广新局:加强中医药知识宣传,利用一切有用的宣传工具开辟中医药知识宣传。每年摄制中医药专题片一部。

县林牧局:鼓励、支持中草药自种、自用,收集统计县内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产量情况。对现有的沟墩、芦蒲两个中药材种植区域,予以政策扶持,鼓励扩大规模,形成种植基地。

县残联:对中医传统康复设施、设备配备予以支持。

县卫生局: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落实政府对全县中医药发展予以倾斜的政策。建立好县、镇、村三级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大力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改善中医药服务环境,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规范中医药服务行为,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建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先进技术和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农合医疗中的作用,引导参合人员选择应用中医药服务。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面向群众的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和中医科研课题研究。完善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补偿机制。建立中医药服务工作考核机制,并纳入对其管理人员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各镇区:负责发展好本辖区中医药事业,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落实本辖区的中医药各项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文广新局、卫生局、药监局、林牧局、残联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巩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领导小组(详见附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农村中医药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各镇区、各相关责任部门要成立巩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员,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提高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县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精神,切实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统筹本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

(二)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各镇区、各相关责任部门要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巩固工作。县卫生局作为全县中医药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对巩固工作牵头抓总,经常性开展督促指导;
其他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三)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县卫生局要科学测算各项工作所需经费,会同财政等部门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保证在科室建设、人员培训、设施配备、工作宣传等方面达到评审标准要求。要不断总结全县在巩固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和效果,适时召开现场工作会等形式,统筹推进全县中医药工作。要将巩固工作与全县卫生工作同布置、同推进、同落实,全面提升整体卫生工作水平。

(四)严格自查,强化督导。各镇区、各相关责任部门要在巩固工作中定期不定期地开展自查自评工作,逐条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并限时整改到位。县卫生局要加强对全县整体工作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采取划片包干等方式,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环节的检查指导,保证全县整体巩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从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看医改基本目标

2008 年3 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08 年工作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及需要把握的原则时,就“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温家宝强调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人人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从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讲话看医改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

2008年1月8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2008 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作总结讲话。讲话中谈到关于医改的内容有: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二是立足中国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
三是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四大体系建设;

改革的主要政策措施,是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运行机制、政府主导的卫生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和健全完善的卫生法律制度体系。

三、从卫生部部长陈竺报告看医改总体框架和重点工作

2007 年12 月26 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做了《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透露了医改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二是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三是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实现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努力缓解城乡、地区、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完善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

第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第二,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第三,改革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四,加快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第五,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第六,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新医改,医改没有定论,我们还在期待!

新机遇,机遇大量存在,关键在于把握!

新营销,营销永无止境,突破需要创新!

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感谢**省委、省政府邀请我参加**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省政府制订实施纲要,并召开全省大会进行部署。这在全国还是第一次,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卫生部对这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表示衷心感谢!

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德江同志所作的重要讲话。讲话高屋建瓴、寓意深远、内涵丰富、发人深省。讲话从历史的高度,阐述了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和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人民强身健体、生息繁衍,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对于促进世界医药科学的发展创新,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讲话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客观分析了中医药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指明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向。讲话不仅对**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推动全国的中医药工作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深受鼓舞。

**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发祥之地。2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省委、省政府领导全省人民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国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省的卫生工作和中医药事业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和卫生事业发展,强调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严格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不仅提高了**的卫生工作水平,也为全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省的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快速增长,医疗保健服务逐步完善,现代化中药产业不断壮大,医药教育水平日益提高,中医药开发创新能力日趋增强,形成了比较发达的中医药科研、教育、临床、产业协同发展的体系。**省中医医疗服务量居全国第一,中药饮片、中成药销售收入居全国前列,在应对新发传染病和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治疗方面,中医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具有资源、科技、人才和服务优势的中医药大省,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部门单位支持,人民群众拥护,同心协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各级党政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卫生和中医药工作者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省委、省政府,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表示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显著增强,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素质逐步改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医疗卫生工作同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具体讲,存在六个不适应:一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与群众疾病谱的变化不适应,一些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缺乏有效预防控制手段,仍在不断发生;二是农村和社区卫生发展与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不适应,群众就医要跑大城市,挤大医院,看病困难,负担加重;三是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不适应。医院运转和发展主要依靠医疗收费,服务收入由医院自行支配,导致医疗机构过分追求经济收益,公益性质淡化;四是卫生监督能力和水平与医药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品的大量采用不适应,市场购销秩序较乱;五是中医药发展与党和人民的期望不适应,中医药的优势、特色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六是医疗卫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作风建设与医疗技术发展不适应,医疗服务中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就造成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需要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配合,需要各级卫生部门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团结奋斗,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办法。大力发展中医药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战略性措施。中医药服务贴近群众,深入人心,为我国人民喜闻乐见;中医药积数千年之经验,博大精深,善于治疗疑难杂症;中医药讲求辨证论治,平和中庸,较少医疗事故;中医药简便易行,价格低廉,为群众所接受。中医药的这些优势和特色,决定了它符合中国国情,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战略举措,符合弘扬振兴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要求,符合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我完全赞同,坚决支持。下面,我再与同志们交流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中医药在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在数千年的劳动、生活和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逐步总结、提炼形成的独特而系统的医学科学理论和诊疗方法,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学历史悠久,世代传承、日积月累、内涵丰富。中医药学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治疗方法、良好的治疗效果、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维护人民健康的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世界医学科学园地中发出绚丽的光彩,为世界人民所敬仰。我认为,中医和西医是我国医学体系的一体两翼,各有优势,互为补充,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中医药学不仅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中医药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要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同志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学,实行中西医并重,坚持中西医结合。党的二代、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对中医药工作作出过许多重要指示和论述,强调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不断继承和发扬,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家成立了专门的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机遇和挑战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挑战就会变成机遇,成为发展的动力;丧失机遇,错过机遇,机遇也会变成挑战,成为发展的障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中医药的服务领域在不断缩小,医疗服务功能在逐步削弱,特色和优势在逐渐淡化,某些中医药服务出现西医化倾向;中医药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不足,特别是治疗技术推广缺乏有效手段;对中医药发展缺乏危机感、紧迫感;中医药现代化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既要充分肯定中医药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振兴中医药事业充满信心;又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充分认识我们对继承、发展、振兴中医药所担负的重大历史责任。中医药传承数千年,经久不衰。如果我们不能振奋精神,团结一致,为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而顽强拼搏,努力奋斗,我们将愧对祖先,无颜子孙。

二、突出重点,实现中医药事业振兴与发展

中医药和西医药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发展中医药不能盲目照搬西医药的发展模式,也不能盲目攀比西医药的治疗方法,必须从中医药自身规律和人民需求出发,突出重点,实事求是,实现中医药的科学发展。

一是保持特色,发挥优势。这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生命和灵魂。我经常向有关专家请教,什么是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也请中医药管理局的同志认真研究中医药的特色是什么?优势在哪里?现状怎么样?如何发扬光大?去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作了研究和论证,总结概括为:中医药学不仅具有医学和自然科学属性,而且具有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底蕴和思维。这是中医药学的总体特色。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这个总结概括是否准确全面,还需要中医药界的同志们来评价。但是,中医药发展必须保持特色,发挥优势,这是中医药的生命和灵魂。失去特色,就不可能发挥优势;失去优势,就不可能保持特色。保持特色,就是要坚信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坚持用中医药的理论和技术从事医疗服务;
发挥优势,就是要发扬疗效快、副作用小、费用低,群众欢迎等特点,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慢性病、老年病以及西医难以攻克的疑难杂症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我认为,中医药发展的重点要突出两头:一方面要在农村和城市社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力争攻克一些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重大疾病和世界难题。

二是坚持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继承是发展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目的。没有继承,创新就是无本之木;没有创新,继承就是死水一潭。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学术本质和特色优势,务实牢固的理论基础,绝不能藐视前贤,妄自菲薄。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要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开阔思路,勇于探索,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治疗疾病的新技术、新方法,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绝不能作茧自缚,故步自封。有的同志提出,要“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我赞同这样的观点。按照吴仪副总理的要求,要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医药的理论创新,加强中医药预防保健理论、养生康复理论和技术的挖掘整理与推广运用。要努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加强对中医药现代化战略研究,制订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标准化带动现代化。要面向市场,面向临床,面向群众,面向生活,大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名厂、名店、名药”战略,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壮大中药产业。

三是加大中医药科技攻关力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攻关。要选择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如艾滋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非典、禽流感等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如果有所突破,那将是中医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也可以使中医药名扬世界。总理就中医药研究治疗艾滋病问题作出专门批示,吴仪副总理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中医药科学研究工作。总理和吴仪副总理对**中医药科研项目立项都作出了重要批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在国家的**规划中,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批中医药临床科研基地。集中一批有经验、有学识、有探索精神、有开拓能力、技术高超、医德高尚的中医药专家开展联合攻关,为争“**”期间在某些重点领域有所突破。

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卫生事业和中医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发展规划对卫生改革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进中医药现代化,都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工作和中医药工作。要从中医药事业千秋万代、永续利用的高度,认真研究和解决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实现中西医协调发展和中医中药协调发展。正确处理保护与规范、发展与管理、临床与科研、技术攻关与推广、人才利用与培养等各方面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构建不同层次中医药服务网络,努力为增进人民健康服务。

四、加强医疗服务作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医疗服务承担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崇高使命。医生和患者是共同战胜疾病的战友和同志。自古以来,中医药行业有着很高的职业道德标准,许多医学大家作过精辟的总结和阐述。“无德不成医”,“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大医精诚”,“杏林春暖”等,给后人留下无数佳话,流芳千古。但职业道德高尚并不取决于职业本身,而在于从业者的品德和言行。如果从医者无视职业道德和修养,收红包、吃回扣、乱收费、滥检查,不顾患者利益,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玷污医者的崇高形象,就会失去了从医的资格,就会为群众所谴责。医院是治病救人的神圣场所,医生承担着维护群众利益的责任,绝不能利欲熏心,金钱至上,更不能见死不救,丧失医德。

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机制

发展中医药事业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离不开有关部门的支持,离不开社会民众的关心。卫生部门要把支持中医药发展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根据中医药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制订积极的政策和措施。要加大政府投入,重点用于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攻关和转换医疗机构运行机制。要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建设一支思想端正、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爱岗敬业的中医药人才队伍。要大力整顿中医药医疗服务市场,打击非法行医活动,维护良好医疗秩序。

同志们,**省委、省政府加强对建设中医药强省工作的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把实施建设中医药强省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的一件大事。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全力配合和支持**的工作。希望**省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事业的领导,为口大支持力度,为中医药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全省中医药工作者团结一致,**的中医药事业将插上腾飞的翅膀,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医药也一定能够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卫生工作目标,以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轻群众负担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决治理药品回扣、开单提成、收受红包、乱收费、滥检查等行为,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减轻人民群众不合理的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纠风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我院卫生行业作风进一步好转。

二、工作任务

㈠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1.切实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大力推进医院廉洁文化建设,大力宣传表彰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促进广大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制不正之风的能力。按照医疗服务的质量、技术难度与风险、服务态度、数量等对科室和医务人员进行综合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医务人员队伍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落实医德考评制度,建立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档案,把医德医风状况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绩效工资、晋职晋级、评先评优、医师定期考核等直接挂钩,促进医德医风明显好转。

分管领导:

责任科室:党办、行风办。

㈡强化医疗管理,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1.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服务流程,促进医务人员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落实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制度,不得使用药品商品名开具处方。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对医生不当处方在院内版进行公示和点评。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前提下,推广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间医学检查、检验互认制度,减轻患者负担。

2.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医务人员收入不得与医疗服务收费直接挂钩。严禁向科室下达创收指标,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科室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坚决取缔科室承包、出租等违规行为。

3.认真落实处方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不当处方院内公示点评制度、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机制、同级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制度,积极探索实行医疗机构阳光用药,规范高值耗材、贵重药品和医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促进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4.加快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按照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大力推行电子病历管理。

5.按照卫生部《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方案》及有关文件,抓好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积累经验,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认真执行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的同时,积极探索按病种收费管理,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分管领导:

责任科室:医务科、药剂科、财务科、信息科。

6.落实收费责任,促进医疗收费规范。各科室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严禁自立项目、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等乱加价、乱收费违规行为。严格实行收费日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加强对收费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禁止将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处方和医疗服务收入直接挂钩,坚决禁止科室出租承包、开单提成等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实行单病种限价治疗工作,并适当扩大单病种限价范围,让老百姓感受到真正的实惠。

分管领导:

责任科室:财务科、药剂科、信息科。

㈢健全长效机制,巩固专项治理成果

严格规范医药广告,深入开展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要广泛开展治贿宣传教育、完善各项相关制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医药购销领域信用信息记录、公开、使用和奖惩制度。坚持对在容易滋生商业贿赂的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工作达到一定年限(按上级规定年限)的医务人员必须轮岗交流的制度,并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对行贿受贿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行贿企业和受贿人员要严肃查处,将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建设和落实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巩固和深化专项治理成果,防止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出现反弹。

分管领导:

任单位:院办、党办、行风办、医务科、财务科、药剂科、总务科。

㈣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医药采购行为

1.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医院要继续参加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加强对药品招标后采购、使用环节、让利等情况的监督管理,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加强指导培训和监督检查,规范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严格采购纪律,杜绝违规采购行为。严格执行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的规定,防止“统方”。

2.落实改善民生政策措施,有效维护群众利益。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措施,积极促进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医保、新农合结算办法,逐步实现“出院即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加强对各科室的监管,从严控制目录外药物和诊疗项目的费用比例。根据国务院的规定,购置第一类疫苗费用由省级财政承担,接种劳务费由县级财政予以保障,严禁接种科室接种第一类疫苗收取任何费用。

3.加强民评工作。改进并完善民主评议卫生行风活动的方式,努力使之成为广大群众对卫生行风进行监督和评价的平台。积极配合卫生局做好“健康同行”电视栏目,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分管领导:

责任科室:医务科、药剂科、党办、行风办。

㈤畅通投诉渠道,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按照《医院投诉管理办法》加强对医院投诉工作的管理,对医院投诉工作执行不力的科室及个人,按照院部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继续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有效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分管领导:

责任单位:院办、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财务科。

㈥认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根据卫生部《关于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精神及省市县卫生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内容的“三好一满意”活动,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一是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加大服务信息公开力度。依靠医院自身力量,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减少患者排队等候和重复排队现象,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候诊时间;
二是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和处方点评公示制度,加强对医院用药情况及医生处方的实行监管,坚持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制度,深入开展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加快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按照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大力推行电子病历管理;
三是认真落实国家物价制度和收费政策,严格实行费用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促进合理收费;
四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落实和完善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并运用好考评结果;
加大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明察暗访力度,建立多方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发现和树立医德医风先进典型;
五是加强对院务公开情况的检查,督促各医疗卫生单位提高院务公开的力度;
六是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开大处方、乱收费、滥检查、收受红包和回扣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是继续推进医患纠纷调处机制的完善。加强调研,及时总结经验,继续完善“五位一体”医患纠纷处置机制,深入推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分管领导:

责任单位:院办、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财务科、信息科、药剂科。

三、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6月)

根据纠风工作的精神,结合我院工作实际,要专题召开全院职工大会,进行广泛动员和部署,认真传达贯彻纠风有关工作精神,认真落实好各项纠风工作任务分解。利用标语、宣传栏、院内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今年纠风专项治理的目的、意义,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纠风专项治理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自查自纠,督导检查阶段(7-10月)

各科室要进行全面自查,对照纠风专项治理的有关要求,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完善规章制度,切实把行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院部将在各科室全面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通过专项督导,收集和总结在专项治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并进行推广;
对在治理工作中不落实工作部署,不落实治理措施,不积极开展工作的科室,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严格追究科室主要领导的责任。各科室要把本科室整改方案和整改结果于10月10日前报院办公室。

3.总结提高阶段(11-12月)

各科室要对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完善工作制度,逐步建立具有卫生行业特色惩防并重的纠正工作体系,形成行风建设良性运行机制。各科室要把本科室纠正工作总结于12月10日前报院办公室。

四、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