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重症麻疹患儿使用呼吸机治疗护理体会

发布时间:2022-05-13 15:40:06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临床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科普利克斑(Koplik’s spots)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疹退后留下棕色色素沉着,并有糠麸样脱屑。麻疹合并较严重的并发症如重症肺炎、心力衰竭、超高热、中毒性脑病、脑炎、消化道出血等时称为重症麻疹。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4期: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说话时飞沫直接传播。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人群普遍易感,但病后能获持久免疫。我院于2010年1月27日收治1例重症麻疹病儿,先后合并重症肺炎、呼吸衰竭、ARDS等,严重危及患儿生命。经院专家组及请市儿童医院专家会诊,制定治疗方案,医护人员科学诊治,精心护理,于2010年2月15日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儿,男,27个月,因“发热、咳嗽六天,出疹二天”入院,查体:体温39℃,脉搏150次/min,呼吸38次/min,体重14KG。患儿六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39.5℃,伴咳嗽为干咳,畏光、流泪、流涕,于当地医院予退热对证治疗后病情好转,昨日患儿颜面及躯干部出现皮疹,于市儿童医院就诊,摄胸片示“支气管肺炎”,予住院治疗并请我院会诊,考虑“麻疹”转我院进一步治疗。患儿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急,无腹痛腹泻,食纳、睡眠尚可,二便正常,否认麻疹史、水痘史。神清,精神萎,急性面容,全身皮肤可见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眼结膜充血,咽红,口腔柯氏斑(+),两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湿罗音。患儿未注射麻疹疫苗。入院后即给予降温、吸氧、补液、抗炎、抗病毒等支持对症治疗。但病情日益加重,入院2~5天持续高温(39.5℃―40℃),1月31日,患儿出现嗜睡,呼之有反应,疼痛刺激有反应,双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湿罗音,呼吸60次/min—70次/min,,脉搏172次/min,SPO2为92%,CT示双肺重症肺炎,脑脊液常规示白细胞0.002*109/L,潘氏实验阴性,透明度清,颜色无色。脑脊液生化示:糖5.67↑(5.18)、氯化物107.6↓。口腔霉菌找到。血气示:Pco2为35mmHg,Po2为37mmHg,BE为11,PH为7.49。诊断为麻疹合并重症肺炎、中毒性脑病、Ⅰ型呼衰。即(1)用甲强龙减少肺部渗出,(2)急查血常规,生化及电解质,(3)患儿存在碱中毒使用乳酸钠,(4)加大氧流量治疗,(5)心率快予西地兰强心治疗。经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患儿出现口唇紫绀,面色青紫,呼吸急促,SPO2为80%,脉搏160次/min,呼吸62次/min,于入院第5天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PC即压力控制模式),参数为:O2为100%,PEEP为8cmH2O,RR为30次/min,Peak为25cmH2O,VT为90ml,I:E为1:1.2。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下调吸氧浓度及各参数,呼吸机辅助呼吸后,SPO2为94%,脉搏136次/min。美罗培南抗炎,加大甲强龙用量减少肺部炎症渗出,加大静脉丙种球蛋白用量加强支持,果糖加强用量保护心肌,预防应急性溃疡,控制每日补液量。入院第10天,呼吸机模式改为Psv即压力支持模式,氧浓度为30%,自主呼吸为30次/min,SPO2为99%~100%。(1)停用万可松、咪达唑伦肌松药和镇静药后呼吸循环稳定,无呼吸困难,呼吸音正常,肌张力正常。(2)呼吸频率30次/min。(3)潮气量:90ML~100ML。(4)吸气压力为15cmH2O,Pao2/Fio2>200.(5)Pco2为46.2mmHg脱机指正明确,于2月5日09:30脱离呼吸机,脱机过程顺利,脱机时予吸痰及面罩吸氧SPO2保持在98~99%,拔除气管插管,患儿咳嗽反应良好,头罩吸氧5L/分开两孔下脉氧维持在98~99%,生命体征平稳。在整个住院期间,进行了数次全院大会诊,对用药反复进行改进,加之精心护理,皮肤暗红色充血斑逐渐消退,各种症状、体征得到改善。于2010年2月15日康复出院。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因家属对此病的严重性知之甚少,护理人员耐心讲解该病的有关知识,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家属安慰,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以防家人被感染。

2.2降温

2.2.1物理降温

因高热对大脑的损害较大,我们除了给该患者用温水全身擦浴外,还采用局部降温法,头枕冰帽,以降低脑部耗氧量,保护脑组织,将高热对神经系统的损害降至最低。

2.2.2药物降温

体温在39.5~40℃以上可酌情给予小剂量退热剂以防惊厥,烦躁不安者可酌情给予镇静剂。

2.3饮食护理

选择清淡、清凉、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遵医嘱静脉补液,并给予一定的营养、热量。在气管插管置胃管期间,鼻饲高营养流食,每2h1次,每次约60ML,灌注牛奶、鸡汤及温开水等。

2.4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勤整理床单元,减少磨擦,定时按摩受压部位。及时更换尿片,大便后清洗臀部会阴部,保持肛周及会阴部清洁。勤剪患儿指甲,以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出疹期和退疹后常有皮肤瘙痒,可搽炉甘石洗剂,退疹后皮肤干燥可涂润滑油。

2.5眼部护理

因患儿并发结膜炎,结膜充血,眼睛干涩,应避免强光刺激,晚间病房用暗光,用生理盐水浸湿的无菌纱布遮盖双眼。并用病毒唑、利巴韦林等滴眼液每日3次进行滴眼。

2.6口腔、鼻腔护理

因该患儿进食少及禁食,加之高热,口腔内大量细菌繁殖,易引起口腔霉菌感染,因此,我们用1%-3%碳酸氢钠每日两次口腔护理并涂氟康唑,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口唇或口角裂者,应局部涂以消毒石蜡油,口腔粘膜溃疡者,先以1%-3%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然后局部涂以西瓜霜或冰硼散。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后滴入1%麻黄素+呋喃西林液,每天3~4次。

2.7避免感染

安静卧床休息,病室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免对流风以防着凉,室内空气保持适宜的温度(22℃)和湿度(相对湿度50%~60%),根据病情变化遵医嘱应用新一代抗生素。并给予全身营养支持,输静脉丙种球蛋白、白蛋白等,增加机体抵抗力。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防止肺部充血和肺不张,移动病人头颈部时,须将通气连接管一起移动,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变化体位时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生命体征不稳应立即恢复原来的体位。

2.8留置导尿的护理

每日会阴护理bid,每日更换引流袋,并妥善固定,尿管不扭曲,保持通畅,引流管低于膀胱位。采用间歇夹管方式锻炼膀胱反射功能,观察尿液情况。

2.9胃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胃管,防止滑脱,并保持胃管的通畅。每次鼻饲前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鼻饲结束后应注入10ML温水冲洗胃管,并夹管30~60分钟,再接负压吸引器。

2.10气管插管的护理

2.10.1临床监护

要求护理人员,既要有儿科临床护理经验和一般护理技能,熟练掌握无创呼吸机的操作技能,掌握无创呼吸机性能、使用方法及检测标准,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学习参数调节及故障排除技能,综合观察病情变化,并定时记录。

(1)呼吸:呼吸是机械通气患儿重点观察的内容之一,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类型、胸廓的起伏运动、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辅助呼吸机参与呼吸运动的情况,以及观察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是否同步。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可对呼吸机通气效果作出正确评估。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患儿安静、面色红润、四肢温暖;自主呼吸无增快、辅助呼吸肌无剧烈收缩;胸廓起伏适中、左右对称、紫绀消失、动脉血气分压上升。

(2)皮肤:包括皮肤的颜色、弹性、湿度及完整性;四肢末梢有无发凉或发绀、皮肤有无花纹及黄疸。

(3)液体出入量:精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尤其是尿量的变化,对心衰、水肿患儿尤为重要,以便掌握液体量的耐受情况。静脉补液时,应注意静点速度不能快。

(4)神经系统:观察患儿机械通气后的意识状态、前囟情况、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是否有变化,以及四肢张力、有无抽搐、震颤或激惹现象。若患儿神志转清晰、较为安静、瞳孔恢复正常、对光反射灵敏,提示机械通气治疗有效,通气得到改善。若患儿继续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则说明机械通气效果差,可能为呼吸机参数调节不当或机器故障。

2.10.2使用中的护理

(1)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机械通气是至关重要的。无创呼吸机是经患儿的呼吸道进行通气,当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导致呼吸不畅,仍可影响通气功能。应使患儿头稍向后仰,以有效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多、不宜咳出患儿可进行氧气动雾化吸入,也可以调节湿化器,增加气体温度,可有效减轻咽部不适,同时稀释了呼吸道分泌物,以利痰液排出,并可以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2)气道压力的观察与处理气道压力骤降时常提示脱管、管道泄露或气泵故障,气道压力升高及使用呼吸机后仍有严重缺氧者,应寻找原因,如痰栓、呼吸机对抗。

(3)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在使用蒸汽湿化时,湿化器需用蒸馏水,不能用生理盐水,以免水蒸发后形成沉淀。对吸入气体必须加湿加温再进入气道,以免影响体温,吸入气体温度应控制在35~37℃。经常观察湿化器的液体量,防止湿化器的水蒸干,造成气道损伤。同时防止水太多引起过度湿化。随时清理管路中的凝结水滴,注意管路勿积水,勿打折,扭曲及成角。注意凝结水积液瓶中的水勿>1/2,积液瓶永远处于整套管路的最低位置。

(4)机械通气患儿由于建立人工气道,咳嗽反射减弱,不能自行将痰液咳出,故需人工吸痰以保证呼吸道通畅,改善气体交换,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发现患儿突然发绀、呼吸急促、躁动不安,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对病情做出预见性的评估,考虑为痰液堵塞气道所致应及时吸痰。在患儿体位变化前后适时吸痰,准备吸痰前5min应给100%氧浓度吸入,待血氧饱和度达到97%以上后,在呼吸机接头处断开接于模肺上,用适当的吸痰管由内向外快速抽吸。吸痰时密切观察氧饱和度,低于87%应接上呼吸机接头,待氧饱和度升至97%以上再进行下一次的抽吸。吸痰最多连续抽吸3次,每次时间不超过10秒,果吸痰过于频繁或持续时间过长,氧饱和度会下降,甚至出现窒息和气道损伤。吸痰完毕后在给予病人吸纯氧,将氧浓度调至80%,2min后氧浓度调至吸痰前浓度。吸痰用物每日更换,吸痰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吸痰管每次更换,吸痰是先吸净气管内的痰液,再吸引口咽部、鼻腔的痰液,以预防肺部感染。若患儿气道分泌物粘稠,应湿化气道后再吸痰。随时吸痰每0.5~1h吸痰一次,选用适当的吸痰管,可降低气道损伤的发生率。吸痰管的直径应小于气管插管内径的一半,这样在吸痰时空气仍可进入肺部,大大减少窒息的可能,并防止负压过大引起肺不张,所以吸痰多选择有侧孔可控或透明硅胶吸痰管。吸痰方法是:吸痰前先用生理盐水润滑导管前端,置入吸痰管至最深处,上提1cm,再开负压旋转边吸引边退出,吸动作宜轻柔,避免在气管内反复上下提插。如果进管时施压可引起气道损伤。吸引器的负压250~300mmHg(0.033~0.04MPa),压力过高会导致严重的气道损伤、肺不张和低氧血症。气管内注药操作时,必须拔掉针头,否则可能意外脱落掉入气管。

2.11出院指导

适当活动,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加强营养摄入,增加机体抵抗力,定期来医院复查。口服抗生素。患儿免疫力低避免去公共场所。房间内注意开窗通风。

3小结

患者为小儿对病情表达的不是很清楚,家属也不了解如何观察病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随时观察病情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救治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对任何病人任何病情下都不能失去信心,全力以赴抢救生命,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用良好的医德、技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