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文档

发布时间:2022-06-20 16:30:09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杨燕强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嘛,就是让学生学学玩玩,课堂热热闹闹,于是我绞尽脑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手段、教具全部用上,到处搜罗资料,课堂上热闹非凡,学生兴趣盎然,课后找我“探讨”历史问题的大有人在,我飘飘然了,以为这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就在我欣欣然时,两次考试的成绩让我大跌眼镜,平时课堂上回答起问题来似乎头头是道,写在试卷上就截然不同了,成绩惨不忍睹。

 面对这样一个结果,我迷惘了,到底我错在什么地方?静下心来,仔细再次翻阅了学生的试卷,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平时我那些花里胡哨的教学方法只是流于一种形式,让学生眼花缭乱,并没有让学生真正掌握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没有找到学习历史的方法,而是把它当成了一种游戏或者说当成了听故事课,停留于历史课堂的表面,而没有达到深层次的教学目的。

 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把以前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甄别。痛定思痛,开卷考试下,初中历史教学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深挖教材,寻找历史现象下的真相与规律。

 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应该有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应该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但是不能够哗众取宠、喧宾夺主。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做一个历史知识的传声筒,也应该是德育教育、能力培养的桥梁,并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是不要查找资料了,而是在查找资料时正确地筛选,适合教学内容的就用,不适合的坚决不用,不要做知识的罗列师,而应做知识的整理师,“眉毛胡子一把梳”的结果是学生找不到重点,突破不了难点,知识点零碎;不是不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了,而是要适时适度地使用。记得有一次我使用了几十张图片、几段影像资料,还有歌曲、诗文等,一节课下来,学生看书的时间几乎没有,下课时学生茫茫然问我:老师,这节课到底讲什么? 一堂历史课也如同一首歌,抑扬顿挫、有舒缓、有高潮,这样的课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应有的效果。于是我在备课时首先理清重点和难点,把它们设计成高潮,让学生能在情感上有所触动,理解上有所突破。比如在讲岳飞抗金时,因为主人公同学们都熟悉,所以在讲授时,我没有长时间纠缠在“岳母刺字”等故事上,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简单带过,随后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正当岳飞抗金取得重大胜利时,朝廷却下令班师,岳飞痛心疾首,泪流满面,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最终班师回朝。你支持岳飞的做法吗?倘若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一下,教室里炸开了锅,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我再稍微引导要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特征来分析,学生在争辩、讨论中渐渐明白了岳飞的做法。

 教材所写的都是一些历史事件、现象等,这些事件和现象的后面蕴涵着什么样的规律、经验、教训是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去挖掘的,而且也应该去挖掘的。以前的我在挖掘教材时局限于只挖掘教材中“有什么”、“是什么”,也就是历史事件

 或现象的内容、表现、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特征等。我意识到这远远不够,还要挖掘“为什么”,即历史事件和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背景、条件、目的等,还可具体分为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等多种角度。实际上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挖掘“还有什么”、“说明了什么”、“认识到了什么”,要让学生去评价某一历史事件,得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启示。在讲秦始皇兵马佣时,学生被兵马佣壮观的规模、恢弘的气势、精湛的工艺所震撼,我因势利导,要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大多是用“磅礴”、“壮观”、“宏伟”等词语,我追问还有没有,有学生思索,答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很不错,我再追问还有没有,并且补充“秦始皇从 13 岁继承王位起,就开始为自己修陵造墓,修建时间长达 39 年,动用民力最多时达 70 余万人”,学生有答“是劳动人民汗水和血肉建成的,也可以看出秦始皇多么的残暴和奢侈”。

 二、深思熟虑,教会学生探究历史的方法和技巧。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深思熟虑后,我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如下的方法和技巧。

 (一)、阅读的方法。历史是开卷考试,考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对教材的熟悉度就十分重要了。历史教材的阅读、预习也是有方法的,掌握了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学生喜欢看历史书,但往往是流连于图片、故事,囫囵吞枣,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预习效果。

 要阅读目录。这是学生了解历史、熟悉历史的宏观学习方法。目录会把整册课文分成几个单元,这些单元的标题往往就归纳了本单元的内容和特点,能让学生形成一个总体历史知识网络,心中有数、思路清晰,学习某历史时期,学生对所学内容会先有大概了解,如将学些什么,重点内容有哪些。如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史的学期目录后,学生可了解到,中国社会形态是由原始社会进步到奴隶社会再进步到封建社会的。还有些知识点的考察也能在目录中找到答案。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是( ):A、战乱不断;B、和平统一;C、政权分立、民族融合。这道题的答案就含在单元标题中。

 要精读宋体字。教材有几种字体,字体较大的,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应该精读,而且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预习时要划记好重要历史事实的时间、地点、经过、性质、意义等,并且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或疑问。同时其他字体的内容也要熟悉一下,包括图片资料以及史海拾贝,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特别是图片资料,还要指导学生读图、识图、解图和用图,要求学生学会看标题、指方位、讲事件、懂符号、记地名,把地理概念和历史知识结合起来。

 找规律、抓关键。历史知识的纷繁复杂,会让学生感觉到无所适从,到底我们要去掌握些什么,怎样去掌握,这时候,我教给他们六个字:找规律、抓关键!历史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比如历史事件要掌握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经过等;历史人物要掌握人物的功过、评价等;战争要掌握战争发生的原因、时间、交战双方、地点、领导者、经过、主要战役、结果以及胜败的原因、留给我们的启示等;条约要掌握签订条约的背景、时间、地点、签订双方、条约内容、影响等。

 (二)、答题的技巧。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测试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题型灵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归纳、综合能力,答题时,不分主次、不抓重点是肯定不行的。

 要善于归纳。有很多的历史题目我们掌握了它的答题思路、答题方向就可以把它们进行分类归纳,相类似的题目答法大同小异。

 例如分析某一历史时期文化繁荣的历史条件,综合归纳教材中各个时期文化繁荣的历史条件后,可以得出以下思路,从五方面着手解决这类问题:①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②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③经济因素:经济是否发展和繁荣;④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文化政策是否促进文化的发展;⑤文化交往因素:各民族之间、中外交往之间是否存在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分析唐朝或宋元时期或其他朝代的文化繁荣,都可以借鉴上述思路和技巧。

 再例如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短暂的朝代,但它的地位非常重要,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封建王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回答: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②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如行省制度,理藩院、澎湖巡检司的设立等;③经济因素:经济比前代有了较大发展,如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④民族关系: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现象,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⑤科技文化方面:元朝发明了木活字、锡活字,元曲是元朝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不仅仅是回答元朝,就是回答其他朝代时我们基本上都可以遵循这一条思路。

 要善于比较。“历史是今天与昨天永无休止的对话”。它虽不能循环,却反复再现许多惊人相似的历史现象。比较题是历史测试中最喜欢出的题型,也是学生感到非常困难的题型。我告诉学生把握几点:一是格式。比较题可以采用两种格式:①列表格,把要比较的要素列入表格中,一一对应进行比较;②用文字叙述,比较对象的比较要素逐一列出进行比较。二是找到可比的要素。对历史人物的比较一般要从社会背景、思想主张、实践活动、阶级立场、历史地位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要从他们发生的背景(原因)、经过概况(内容)、结果、性质(实质)、意义及影响诸方面去比较;朝代、国家类的比较,一般可以从社会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加以比较,还可以比较两个朝代或国家在相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各自的异同点。

 三、精心设计,适时适度开展历史活动。

 适时适度开展历史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历史活动随时展开于教学过程中。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恰如其分地穿插一些让学生思考、参与、设计的活动,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如讲《张骞出使西域》,书中有一幅《张骞拜别汉武帝》的插图,我就设计了一个情境:想像一下在这分别时刻张骞和汉武帝会有什么样的对话,每两个同学一组,假设自己是当时的张骞和汉武帝,把你们想像的对白表演出来。学生们很踊跃,也就在这个短暂的活动中,学生了解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还有一次,我布置学生课后作业为孔子设计一张名片,有学生的设计非常精美,把孔子的头衔、生平和著作写出来,而且还用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作为整个名片的背景,令我爱不释手。

 历史活动的设计要精致、出彩。如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我就设计了一个实战模拟的活动:了解了战国时期两次主要的战争,下面我们模拟一下桂陵之战的情景。(多媒体显示《战国时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形式图》)公元前354 年,魏伐赵,围魏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救赵。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设计出多种救赵方案,介绍方案特点,评价优劣。这个活动的设计,学生非常喜欢,个个都似乎成为了运筹帷幄的大将军,指点江山,也成就了课堂的高潮。

 历史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历史故事会、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手抄报、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再现等。但每一堂课活动不宜过多,精心设计,达到活动的目的即可,否则就会脱离主题,违背教学的初衷。

 经过这些调整和尝试,学生逐渐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而我也找到了历史教学的方向感,历史课堂既做到了活泼又不失稳重,轻松而又落到了实处,教学的效果也得以体现,再次测试的成绩让我找回了自信。

  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杨燕强 网络培训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手段,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通过收看视频,聆听专家和有经验的一线课改区教师们的讲析,使我感受很深,对课改中初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只是变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生方法。“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从而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二、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更新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都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对于学生而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法逐渐进入课堂,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主要有三种新型的学习方法,一是材料学习法,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能够形成有深度的历史认识。二是观察学习法,它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 “运用观察学习法的主要内容是对历史实物、历史图画、历史环境等的观察”。

 观察学习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深刻理解和认识历史的目的。三是实践学习法,是指“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境模仿和解释现实问题是等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初中历史课标解读对这种学习法的开展有明确的指示,我们可以以此作为指南,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

 三、教育理论、课改理念的培养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首先,在专业情意方面,教师要把“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变为实际的行动,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建立起专业自信,坚定自己适应新课程的信心。

 其次,教师不仅要不断地更新学科知识,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在教育理论知识方面要有更深入的学习

 再次,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地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变革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受益非浅。自己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同样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更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