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例题讲解(合集)(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3-07-01 19:50:09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例题讲解(合集)(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政治例题讲解(合集)(范文推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政治例题讲解篇一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3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5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6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力。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8消费方式主要分为钱货两清和信贷消费。

9科学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统筹兼顾,合理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0企业是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题供商品的经济组织。

11按所有制形式划分:我国的企业可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

12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13怎样成为高素质劳动者:1确立职业理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2培养道德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4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5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

14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5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行式。

16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17税收性质:取之民,用之于民。

18储蓄特点:存取自由、安全性高、收益稳定。

19商业银行是金融活动的主体,主要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

20商业保险一般分为财产,人生保险。

2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2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3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4市场调节的缺陷:盲目性,滞后性,自发性。

25市场经济的规则主要包括:自愿交易,平等竞争,诚实守信,等价有偿。

26新型工业化道路包括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社会化和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27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货物,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28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29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技术,资源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资本全球化。

30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一系列政治制度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1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我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表现为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3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35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6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37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8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39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冶,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41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自治权主要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它自治权。

42我国已经建立了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制体系。

4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确保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要求。

44人大代表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

45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46党的十五大中,首次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的文明的主张。党的十七中强调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第一次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科学内涵。科学内涵: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7我果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8国家政治权的稳定性,全国政策的连续性,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

49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

50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51实行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1通过信件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2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行使监督权。3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52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53政府主要职能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3文化职能。4公共服务职能。

54政府职能核心:管理与服务。

55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56依法治国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57以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58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59宗教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宗教独立的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60全面贯彻党宗教信仰的意义:1有利于正确认识处理我国宗教问题。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62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国家安全。

63谋求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64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6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合作的发展。

67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

68社会保险主要有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

6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70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7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成。

7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成。

7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7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质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5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76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是平等互尊,诚实守信,团结有爱,互利互助。核心:尊重和友好。

77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仪容端庄,语言文明。

78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捡自强,敬业奉献。

79家庭美德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80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尊纪守法。

81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82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各行各业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敬业,诚信是职业道德规范的重点。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精业是爱岗敬业的高层次展现。

83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业人员的首要素质。

84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即使独自一个人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

85内省,即通过内心省察,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符合道德标准的要求。

86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87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88法律特征:1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征实施,具有强制性。3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定具有普通约束力。4是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89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90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行依法治国,9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92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

93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

93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94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公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权力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

95必须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96人权:人身人格权利,政治权利与自由,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

97诉讼,俗称“打官司”。它是指人民法院对在当事人之间争议的事实,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并解决争议的活动。1分类:邢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2刑事诉讼程序分为立案,侦察,起诉,审判和执行。3民事诉讼程序包括:民事审判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民事诉讼附属程序。

98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行政机关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99司法公正分为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100公正:是司法工作的根本要求。

101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努力发展社会经济。为实现更高水准的社会公平尊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102凡是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不履行规定的义务,都是违法行为。

103违法行为可分为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104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可分为:1警告。2罚款。3行政拘留。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105犯罪是指违法情节特别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06刑罚又叫刑事处分或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依照刑法对犯罪分子实行的强制处罚。

107我国刑法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三种。

108我国刑法的根本任务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109我国民法调整的民事关系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02自然人要的为民事主体,必须以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为前提。

11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大类。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3无民事行为能力。

112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权利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

113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

114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肖像及隐私权。

115人身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

116广义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权,狭义的财产权通常指物权。

117侵害财产权所适用的民事责任方式,主要有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118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19履行的原则:实际履行,诚实信用,权面履行及情事变更原则。120我国合同法规定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

12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径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122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循合法,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和诚实信用的原则。123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力,休息休假的权力。124法律帮助主要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125保护环境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可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必须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

4要走好人生路,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体质,学业基础,家庭等客观情况的特点,而且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性格和能力等特点。

5人生选择的含义:人生选择就是人们在生历程中,根据一定的主观条件,在追求人生价值中,在多种可能性中所作的选择和确定的活动。

6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7人生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生命运动过程,人生的存在和发展则是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改造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动地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8人生行动是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实现目的和理想的过程。

9人生的行动不只是受人自身的体力,智力的制约,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10人生行动是现实的物质力量过程。

11人生行动的基本要素有:行动的主体,行动的对象和行动的手段。

12人生行动的主体是人自身。

13人生行动既是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也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展现过程。

14人的行动8不仅是物质力量的外化过程,也是人的内在精神,道德力量的展示过程。

15人生的行动不只是受人自身的体力,智力的制约,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16人生行动是现实的物质力量过程。

17人生行动的基本要素有:行动的主体,行动的对象和行动的手段。人生行动的主体是人自身。

18人的行动不仅是物质力量的外化过程,也是人的内在精神,道德力量的展示过程。

19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20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21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

22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23如何善于行动: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

24最后,要有始有终。

25自觉能动性又称为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指的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既包括把客观的东西能动反映于主观,也包括把主观的能动地见之于客观。

26人改造世界的能力,就是指人可以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改造客观世界,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

27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人的自觉能动性还表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8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一要很好地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必须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第二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还要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第三要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必须自觉地总结经验,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29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30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1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

32人生意义也是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中实现的。

33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所具有的现实力量持积极肯定的心理状态。

35自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36怎样做到自强不息: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不断自我激励。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战胜自我,克服自卑。

37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是客观的。

38联系的特征:可变的,客观的,有条件的普遍的,多样的。

39联系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然界中物与物之间的联系,第二类是人与物之间的联系,第三类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40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41第二,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第三,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区分多样性联系的不同特点,提高认识事物的洞察力。

42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3积极的态度表现为接纳,合作,和睦,和谐。

44消极的态度则表现为:冷漠,自闭,排斥,对抗。

45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

46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47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

48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特征: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

49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际和谐是每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人际和谐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

50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其中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前题,人际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基础。

51发展是什么?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5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53矛盾的含义: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政治例题讲解篇二

乡村振兴战略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陕西某社区注重传承农耕文化,建设文明家园,取得明显成效,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典型。该社区围绕“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文化内涵,建成二十四节气桥、五行八卦桂花园、农耕文化雕塑、农耕文化展示馆和放心农产品体验馆。深挖当地乡村文化内蕴,弘扬传统孝德,继承和发扬传统村规民约、祖训家规等特色文化,建起村史馆、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提升了乡村的内在品质和独特魅力。该社区是著名生猪养殖专业村,他们把农耕文化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引入循环农业发展中,全面推行“猪—沼—菜(茶、果、粮)”生态养殖模式,生猪养殖、沼气工程供应、生物有机肥生产、花卉蔬菜、水产种植等多种产业相互依托共同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观光农业景点。游客纷至沓来,休闲旅游,体验农耕文化。大量本村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纷纷返乡就业创业。

如今,该社区松林环抱,郁郁葱葱,各类企业集结成群,厂房林立,文化设施齐全,人居环境静宜祥和,成为民富村强、远近闻名的明星社区。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并结合材料分析该社区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启示。(1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10分)

(3)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不少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请你为他们返乡创业提出两条建议。(4分)参考答案:

(1)重要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2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4分)

启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宜居乡村。(2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循环经济,提高农产品质量。(2分)坚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2分)充分挖掘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吸引人才、资金等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分)(2)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根基,顺应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3分)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的根和魂。(1分)传承优秀农耕文化,能够延续文化血脉,丰富人们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精神需求;
能够教化群众,形成良好家风、民风、乡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能够引领社会价值取向,规范村民行为,促进乡村有效治理;
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6分)

(3)示例:更新观念,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适应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选准创业方向;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业能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建议要有针对性。回答2条即可,每条2分,满分4分)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天乡路社区是成都市最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革的社区。该区实施的“两股一改”,即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集体土地股权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几年前,通过清产核资,该区将清理核实的集体资产1921.22万元、集体土地2298.37亩、商业铺面3.6万平方米量化成股权,分到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头上,通过该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如今,该区集体资产不断增值,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547.6万元,集体资产增加到6200余万元,实现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32元,社区数千位农民也住进了漂亮的新居,钱袋子越来越鼓„„社区经济活力大增,集体经济年收入是9年前的12.87倍。近两年,该区不断创新,依托全国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契机,最终实现了就地城镇化,社区整体实现了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进步,基本形成“产城共生、城富生态、乡具现代”的新型城乡形态,从“兼田园之美、具城市之利”到“重构乡村的美与生活”,一个新型社区呈现在人们眼前。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地“两股一改”做法对天乡路社区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2)结合材料,说明天乡路社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革的经济意义。参考答案:(1)启示:

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②坚持和完善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三权分置,进行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发展农业生产力。(2)意义:

①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探索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②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有利于发挥集体的优越性,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发展。③有利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④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公平)。

宪法修改,依法治国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首次以24个字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先后出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全过程,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201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明确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宗旨之一,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坚持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针对盗取、泄露公民个人信息,个人隐私得不到尊重的情况,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针对近些年来见义勇为者受伤后无人问津甚至反遭索赔的现象,对保护见义勇为作出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在各地陆续出台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的基础上,公安部已制定全国统一的《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当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意义。(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应如何提高立法质量。参考答案: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
有利于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引导社会崇德向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有利于提升公民和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必须遵循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规律、适应社会和时代进步要求,科学立法;
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广泛听取民意,坚持民主立法,做到以民为本、立法为民。2.(2018年•衡阳质检)阅读材料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在全国成立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

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独立于国家司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立法机关。组建后的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监察委员会在行使职权时,重要事项由同级党委批准,监察委员会履行监督、调查、处理职责是依据法律的授权,行政机关、社会国体和个人无权干涉,在履职的过程中,监察委员会也要严格接照程序规定,加强与有关机构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强对监察人员执行职务遵守法律情况的监督。监察委员会按照管理权限,对本地区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实施监察,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移送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结合材料,说明监察委员会与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并说明各级监察委员会应如何履行其职责。参考答案:监察委员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监察委员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的监督;
监察委员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各级监察委员会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如何履职:为了提高各级监察委员会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加强反腐力度,监察委员会要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行使监察权;
与其它机关形成反腐合力;
接受外部监督,完善内部监督;
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18-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张德江就《建议(草案》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认为,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 全会认为,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而深远。要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注重从政治上、大局上、战略上分析问题,注重从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上思考问题,维护宪法权威性。(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修改宪法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在宪法修改中如何更好地维护宪法权威性。参考答案:

(1)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修改宪法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②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修改宪法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宪执政是依法执政的前提和基础。修改宪法有利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把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④修改宪法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若考生从“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等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2)①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宪法的修改要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维护宪法权威性。②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宪法的修改要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符合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宪法的修改必须充分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当前,一些领域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够健全有力,保障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党、政府、人大、政协、群团等机构改革进行全面系统部署,把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设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财经、审计、外事工作等主要战线和主要领域的领导委员会,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并强化了党的组织在同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等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结合材料,说明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依据及其意义。(12分)【参考答案】

(1)依据: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4分)说明:如果学生从党的全面领导现状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2)意义:有利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2分)有利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各领域和各环节,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利益;
(2分)有利于从制度上保证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2分)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方面机构职能不断优化,逐步规范,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向导,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意义。(2)结合材料,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①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有利于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②有利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
③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提高宪法意识;
④有利于推动地方因地制宜运用立法手段解决本地具体问题;
⑤有利于推动“一府两院”、“监察机关”依法行使权力。⑥有利于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看问题。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坚持以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整体目标,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③在优化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的同时,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制度保障。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12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率先在北京、山西、浙江三个省市展开试点,3个试点地区在一年的先行试点过程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监察体制改革的具体路径,始终坚持审慎稳妥推进试点工作,圆满完成试点任务,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在全国推开试点提供了示范样本和实践经验。

2017年11月,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有序推开;
今年2月,随着广西大新县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全国省、市、县三级监督委员会全部完成组建„„伴随实践脚步,立法工作亦同步推进、稳步开展。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修改宪法,赋予国家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用一节五条的篇幅规定国家监察机关的产生、性质、组成、体制、权限和程序等重大问题,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就是为了确保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于宪有源、于法有据,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指出监察委员会与人大的关系,分析制定国家监察法的意义。(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进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并推广的过程中所坚持的方法论。参考答案:

(1)关系: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监察机关,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
监察委员会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意义:①制定监察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
②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
③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④有利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丰富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⑤有利于创新和完善国家监察制度,实现立法与改革相衔接,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反腐败工作;
⑥有利于公职人员依法履职,廉洁从政,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2)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这一过程着眼于事物的整体进行顶层设计,有利于形成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完整准确认识;
②坚持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进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并进行推广,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坚持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健全党国家监督体系,推进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期,大型记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院线公映,并以票房口碑的双高引起各方关注。该影片首次以新闻纪录片的形式,全方位呈现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中国这五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一个个大国重器是中国科研领域硕果累累的真实反映;
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大飞机、深潜、航天等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对国家实力的极佳写照。影片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将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驻村干部、电网工人、登门为患者办理服务的健康管理员等,一个个非凡工程背后的平凡人,汇聚成一个个奋斗者的故事,体现出国家建设者们坚守梦想、不辞艰辛、埋头苦千、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才得以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

《厉害了,我的国》引发现众热议。有网友表示“祖国的强大,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而且这种震撼是无与伦比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也有许多人看到“也门撤侨”的真实片段时热泪盈眶,真切地感受到每个中国公民身后都是强大的祖国,并由衷地感叹“我庆幸,我是中国人!”更有许多人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新时代,为了我的国更厉害,为了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1)对于《厉害了,我的国》这样的影片来说,其成功体现的不是经济效益而是社会效益。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其社会效益。

(2)结合材抖,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谈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国更厉害。

(3)某校开展了以“我奋斗我幸福”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每条限14字以内。参考答案

(1)①《厉害了,我的国》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和革命文化,有利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②《厉害了,我的国》对中国辉煌成就的文化表达,让人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唤起了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③《厉害了,我的国》用一个个奋斗者的故事,激励每一个普通公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实现祖国的强大团结奋斗。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使我们的国更厉害,必须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②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为了人民的幸福努力奋斗。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埋头苦干,为创造“中国奇迹”贡献力量。

(3)答案示例:自立自强走出幸福人生路;
坐享难成,奋斗得福;
人生出彩靠奋斗,梦想成真靠拼搏;
读书改变命运奋斗幸福人生。(每条2分,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例2.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首播,节目以“和诗以歌”的艺术形式,邀请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力压同天播出的各大一线卫视春晚,占据当晚同时段实时收视第一位置,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节目。网上好评如潮!网评一 诗言志,歌咏言。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的内涵从未改变。如何让经典流行?这个节目在诗词与音乐之间找到了答案。

孤独了300年的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词对生命的礼赞也让网友感动。

网评二 一首诗何以唱哭人?因为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普通人可以伟大。(1)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阐释网评一中所说的“答案”。

(2)结合你对小诗《苔》的理解,请从价值观的角度,说明普通人何以伟大?

(3)在传承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校应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请你写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参考答案

(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经典诗词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内涵经得起时代发展的考验,得以流传至今,能引起人的共鸣。②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发展的实质是创新。节目用现代音乐、流行唱法演绎经典诗词,并通过大众传媒来传播,实现了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让经典得以流行。③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包括经典的和流行的、传统的和时尚的。经典的诗词通过与流行音乐结合,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经典的可以流行,传统的也可以时尚。

(2)①苔,虽“白日不到”,“花如米小”,也不甘平庸,尽情绽放。作为普通人,主客观条件往往都不优越,但要不负青春,积极向上,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作为普通人,社会给我们提供的客观条件有限,但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条件,并努力创造条件来实现人生价值。③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作为普通人,我们的主观条件也不优越,但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成就伟大。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虽然我们平凡,只要我们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尽己所能,也能在平凡的事业中成就伟大。

(3)示例:①开展经典晨读或夜读。②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

例3.2018年2月26号,电影《红海行动》在中国内地首映,《红海行动》其票房超出同期档电影《空天猎》、《捉妖记2》、《祖宗十八代》、《唐人街探案》、《西游记之女儿国》等一大截的事实,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国民众内心最深沉的精神基因,是流淌在国民血脉里的文化寄托。这再次说明,只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承“工匠精神”,在艺术性上、制作上精益求精,爱国主义等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一定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获得票房的回报。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辉煌的文明史,也有100多年受屈辱、受压迫的历史。在国人心中,爱国主义情感难以磨灭。今日之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央;
今天的中国人,正前所未有地把自己的足迹留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国家、民族依然是世界交往主体的今天,高扬爱国主义既顺应了国民的历史情怀,也回应了国民的现实关切。(1)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电影《红海行动》成功击败其他几部新春大片的原因。(2)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工匠精神在电影《红海行动》等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中的作用。

(3)请你为宣传和推广爱国主义等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撰写两条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

参考答案:(1)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民众内心最深沉的精神基因,是流淌在国民血脉里的文化寄托。电影《红海行动》高扬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②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电影《红海行动》唱响了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强音,契合了中国以大国形象走上国际舞台这一特定历 史时期的国民求强大、求自信、求安全、求和平的心理。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国家、民族依然是世界交往主体的今天,电影《红海行动》高扬爱国主义,既顺应了国民的历史情怀,也回应了国民的现实关切。

(2)①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工匠精神是激励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者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的强大精神动力。③工匠精神能够激发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者的热情,坚定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的信心,不断对作品进行精雕细琢。

(3)示例: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③高奏爱国主义主旋律,唱响文化自信凯旋歌。(写出两点即可)例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南湖革命纪念馆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设载体,创建基地,努力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党的十九大后,南湖革命纪念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讲好革命故事,宣传党的精神。在依托基本陈列展览讲好红船故事的同时,突破地域限制,精心设计制作流动展板,积极主动地走出去,策划举办临展、巡展活动,把“红船精神”送往全国各地,用“红船精神”来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

2017年10月,习近平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追寻党的根脉。习近平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时指出:“红船精神”作为党的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承载。我们要扬起红船的风帆,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阐释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的原因。(12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南湖革命纪念馆是如何讲好红船故事的。(10分)(3)请你就如何推动“红船精神”走进校园提出两条建议。(4分)

参考答案(1)①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弘扬“红船精神”,能够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够引导人们在面对价值冲突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弘扬“红船精神”,有助于激励和引导人们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有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③创新红船故事的传播形式和手段,弘扬“红船精神”。

(3)答案示例:①为学生开展“红船精神”辅导讲座,引导师生深入学习“红船精神”内涵。②构建“颂红船、践价值、尚美育”红色德育课程体系和红色德育经典活动项目。

例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着眼于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它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自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更有坚定的行动和成果。目前,全球已有 146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525 所孔子学院和 1113个孔子课堂,近年在校学习汉语的美国中小学生人数出现“爆炸性增长”,汉语成为美国中小学生的第四大外语,使凝聚了千年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不断吸引着世人追随的脚步。近十几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和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我们的文化自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中国主流电影的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二,总票房从10 亿元左右攀升至 500 亿元以上。2017 年,创造了 56 亿元票房神话的《战狼 ii》,更是将成绩推向高峰。它将个人英勇战斗与国家撤侨行动相结合,通过“破坏性”创新—— 把主旋律置于商业大片的外衣之下,借鉴好莱坞电影商业模式,实现了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和愛国主义情怀的融合,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眼,实现了市场与口碑双丰收。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坚定文化自信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2)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电影《战狼ii》是如何实现市场与口碑双丰收的。(3)请就进一步提升我囯国民的文化自信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1)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坚定文化自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持久与强劲的动力和精神支持。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在对外交流和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确保文化安全。③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④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繁荣。

(2)①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思想观念。②《战狼ii》着眼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把主旋律置于商业大片的外衣之下,在内容形式上积极创新。③注重研究新情况,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④影片将个人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结合,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向世界传播中国主流价值观,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答案示例: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主流媒体继续举办类似“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
在全社会开展国学阅读及体验活动;
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保持文化独立。(4分,答出两条即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当前,一些领域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够健全有力,保障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党、政府、人大、政协、群团等机构改革进行全面系统部署,把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设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财经、审计、外事工作等主要战线和主要领域的领导委员会,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并强化了党的组织在同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等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结合材料,说明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依据及其意义。(12分)

【参考答案】(1)依据: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4分)说明:如果学生从党的全面领导现状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2)意义:有利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2分)有利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各领域和各环节,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利益;
(2分)有利于从制度上保证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2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盼环保、求生态的强烈愿望,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

根据中央有关部署,国务院陆续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2015年开始实施。从环保部公开约谈,到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再到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一系列环保重拳出击,一系列举措抓铁有痕,生态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空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绿色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会首次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参考答案】制定目标和规划,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通过支持立法、加强执法监管和环保督查,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盼环保,求生态需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勇于担当,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力度大、举措实、效果好。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法治已经成为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同题的决定》,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
从竞的十九大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再到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均表明法治中国建设已进入“快车道”。彰显了中国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新组建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职责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等。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并分析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对建设法治中国的意义。(12分)【参考答案】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系统推进依法治国的落实;
完善党的组织机构,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6分)有利于强化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协调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法治关系,充分调动法治建设的资源和力量推进法治建设;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6分)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决定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下列为我国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部分重大事记。

2016年1月,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家监察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国家监察法。

2017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法(草案)》在全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18年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监察法,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结合材料,说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并分析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意义。(12 【参考答案】(1)必要性: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党是领导一切的;
(2分)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2分)(若答出“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2)意义:①完善监督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②党坚持以人民作为中心,确保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用来为人民谋福利。③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④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促进其依法履职,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⑤有利于深入推进反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若答出其中任意4条,得8分,但总分不超过8分)

政治例题讲解篇三

39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 失意会经常伴随着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希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的动力。40奉献是爱心,勇于付出,你一定会收到意外之外的馈赠。政治哲学古诗文

巧解诗文名言型选择题

【题型概述】

近年来,以古诗文为命题切入点的政治选择题频频出现在高考试题中,丰富了政治试题的内容。诗文名言是人们生活实践的结晶,语言精炼,内涵深刻,蕴含哲理,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它的存在,增加了试题的灵性,给高考政治试题平添了几分文学魅力,也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高考能力立意的特色。

诗文名言选择题的题干一般设置为成语典故、诗词文论等,所选素材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政治方面的原理,多为哲学道理。题肢则是从政治理论角度设置。从命题形式看,题干多用“体现”、“说明”、“揭示”等词语连接;
从考查的内容看,以哲学常识为主体,在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主也零星可见;
从考试方式分析,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为次;
从切入点分析,为了加强试题的效度和区分度,在哲学试题中常常直接考查诗文名言所蕴含的哲理,而在经济学或者政治学中,则多以诗文名言为引子,考查相关经济常识或政治常识的理论知识;
从考试目的分析,以综合考查学生运用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诗文名言进行鉴赏和 领悟的能力,体现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从试题特色看,测试内容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侧重考核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技巧点拨】

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双向理解与把握:一是对诗文名言的理解把握应结合语文知识,借助文言文阅读,提高古文阅读、诗文名言鉴赏能力;
二是对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原理的熟练理解和把握能力。

1.读懂诗文名言材料。解诗文名言材料题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把材料翻译成白

话文。翻译古文不是为了获取语文知识,而是为了进一步弄懂原文的意思,从而为概括

材料的中心意思及将其与政治原理联系起来分析奠定基础。【例1】《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b.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c.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d.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处处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寡与众是矛盾的双方,在“处处防备”和“迫使敌人分兵防我”的条件下,寡与众的位置可以相互转化。故选d项。

2.概括材料中心意思。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解古文材料题的重要环节。只有弄清材料的中心意思,才有可能将其与该材料相关的政治道理联系起来分析。【例2】(2009江苏启东中学月考,27)“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

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矛盾具有同一性 b.矛盾具有斗争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

【解析】这是一题典型的古诗词型哲学选择题。做题时尽量弄懂古诗词的寓意。本题的寓意是,越是在石头遍布危险的小河上行船,由于人谨慎反而能平安无事,而越是在一帆风顺的河流上行船,反而经常发生翻船事故。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故选a。3.干肢对照确定选项。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意思后,应把材料的中心意思与题肢中的政治观

点联系起来思考,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3】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w.w.w.k.s.5.u.c.o.m a.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初期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

b.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c.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予重视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解析】这首诗通过对小松不气馁,继续向上生长的描述,说明了有因必有果,在积累“因”的过程中,“果”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只是由于一时机缘未到,“果”尚未被人发觉而已。解答本题关键是要读懂诗的意思,联系所学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b项符合题意

【精题解析】

[例题1](2007年江苏政治卷第9题)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世界是永恒的活火”这一命题从立场上看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充分体现了世界的运动变化有其自身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题旨并未揭示人们可以认识“活火”燃烧和熄灭的分寸,应排除④。[答案] a [例题2](2007年广东政治卷第26题)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
壮年,我爱你的言谈;
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解析]本题借助歌德的诗歌,考查学生对矛盾的特殊性的理解。题中所示人在不同阶段的美好事物,体现了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的道理,d符合题意。a、b、c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d [例题3](2008年全国文综ⅱ卷第33题)恩格斯说:“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

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在君主制下差。”这句话的要义是

()

a.民主共和制和君主制在政体上没有本质区别 b.民主共和制与君主制在阶级属性上没有区别 c.任何一种类型的国家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国家的统治职能始终不会消亡

[解析]本题以名言为背景,考查国家的根本属性知识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国家具有阶级性,国家同时是一种历史现象,因此恩格斯的话侧重强调了国家的阶级性,c项符合题意。在当代民主共和制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分,因此,民主共和制和君主制在政体上和阶级属性上是有区别的,a、b两项表述错误;
国家的统治职能不是从来就要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d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答案] c [例题4](2008年海南政治卷第21题)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a.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蕴含的哲理的分析。“狂沙”经“千淘万漉”可得“金”,“金石”因不舍地锲刻而“可镂”,都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不选;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体现的是意识的差异性,c不选;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体现的是坚持适度原则,d不选。只有a项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故选a项。[答案] a w.w.w.k.s.5.u.c.o.m 【高考预测】

[预测1](2009江苏徐州摸底,26)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

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答案] 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诗的意思搞清楚,抓住诗中的“云不动”“云与我俱

东”,可以选出b。a正确,但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新事物;
c正确,但不为材料所反映,诗中没有涉及规律;
d说法本身是错误的。

[预测2](2009江苏盐城中学综合考试,1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句古语说明 a.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b.局部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 c.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新境界 d.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答案]d [解析]语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
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

义。”这句话体现的是树木的高大与根基,河流与源泉,国安与德义的联系,跟质变与量

变没多大关系。故选d。

[预测3](2009上海宝林中学期终,12)“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

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 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d [解析]此诗通过写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故选d。

[预测3](2009河北衡水四调考试,50)“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与

这一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a.黑夜与光明相互依存,双方互为前提

b.黑夜与光明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结的w

.[答案]c [解析]这首诗是朦胧诗人顾城的作品,是他经历过文革后写的,意思是经历过

文革那段黑暗的灾难之后,给了诗人明辩是非的能力,去寻找光明的明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有c项体现。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预测4]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

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

①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②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③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

④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华罗庚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节

和链条,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又推动了社

会的发展。所以,可以推出“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和“个人价值的

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明显错误,④应排除。

[预测5] 温总理在与同济大学的莘莘学子交谈时引用一句哲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总理希望大学生们“仰望天空”,就是要求他们要有远大理想,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仰望天空”其哲学寓意是:()

①理想对社会、对人生有促进作用 ②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③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④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本题以温总理与同济大学学生的谈话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崇高理想作用

理解。“仰望星空”强调的崇高理想的推动作用,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表述错误,只有正确的理想才对社会、人生有促进作用。故选d。

[预测6] 16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③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离可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④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题目中引言的含义是不能完全相信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还要重视直接

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反映了仅凭间接经验是不够的,还要重视直接经验,完整反映了题意;
“尽信书,不如无书”也是强调题中的思想;
“饱经风霜”是指直接

经验丰富,“缺乏阅历”则是指缺乏亲身经验,这二者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势必不同。③讲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和题意无关。故选c。

政治例题讲解篇四

初二政治总复习资料

重点考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第八课 消费者权益

老师还给了知识点给我们复习如下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

(期末复习用)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

(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
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

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有些超生的中国人口没有中国国籍,所以不能算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 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具体内容在课本上划记,共6条)

11、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p17)

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页)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1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d1)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
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14、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一、辨析题

1、“环境保护是国家、政府部门和大人的事,于我们青少年无关”

答:(1)在我国,环境保护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义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防止环境污染与破坏,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政府部门的责任,也不仅是大人的事,也是我们青少年应尽的义务。(2)当代中学生不仅要成为祖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而且应当成为现在和未来的合格的环境保护者。为了更好地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青少年学

生要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落实环保行动,同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因而,认为环保与青少年无关的说法是不对的。

2、“我不偷不抢,有一点违法行为不要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偷抢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固然不能去做,有一般违法行为不加以改正也是危险的;
(3)一般违法和犯罪虽然有区别,但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而且往往是从干一点违法的事开始的。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注意改正,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4)中学生要防止做出犯罪的事,一定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品德,发现有一般违法行为,要认真改正,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二、案例分析或分析说明题

1、正在读初中一年纪的小龙父母离婚后,其父一直不按离婚协议支付给儿子抚育费。经多次与父亲协商无效后,小龙依法状告其父。经法院审理,依法判决小龙的父亲须一次性支付给原告小龙5040元抚育费,另每月付给100元抚育费至小龙18岁为止。(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

(1)小龙为何可以状告父亲?(2)人民法院为什么要判决小龙的父亲承担小龙的抚育费?

答:(1)小龙作为未成年人,具有被抚养权,当这种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依法给予维护。他状告父亲,依法获得抚育费,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2)小龙的父亲作为小龙的监护人,有义务把小龙抚养成人,让小龙的生活有所保障。这种抚养义务是无条件的,不因离婚而消除。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小龙父亲承担小龙的抚育费,正是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王某,男25岁,曾因偷窃被两次送劳教。解除劳教后,他采取蒙面化装的手段,先后窜入居民住宅盗窃作案7次,盗窃财物价值人民币5000多元。1995年3月至8月,王犯携带水果刀等作案工具,拦路抢劫群众财物4次,刺伤事主3人,其中1人被刺成重伤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王某因犯抢劫、故意伤害罪、盗窃罪,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下面是王某临刑前写给弟弟的信的摘要:记得我第一次做的坏事,是在小摊贩那里偷了两个苹果,虽然心里很害怕,但没有被人发现,平安无事,心里觉得占了便宜,所以后来就不断地干些小偷小摸的事,别人不知道。岂知人的思想是很奇怪的东西,占了一点小便宜,慢慢地想占大一点的便宜。见了好的东西,眼睛就盯住不放,心里、手发痒总控制不住自己。偷多了,十次八次不被发现,但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为此,我两次被送劳教。本来,这是改掉坏毛病的好机会,好多象我这样的人都改好了,可我表面上装着改好了,但心里没改,出来后干得更厉害,心也变狠了,终有今日之结局。(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问题)

(1)结合案例,说明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2)上述案例给我们什么启迪?

答:(1)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明确的界限,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犯罪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但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处罚的方法不同。一般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而犯罪则依法判处刑罚;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①二者都是违法行为。②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一般违法与犯罪虽然有区别,但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许多犯罪是从犯小错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最终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②我们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3、一天深夜,在校住宿的初二学生小刚上厕所时,发现有人正在盗窃学校实验室的物品。假如你是小刚,你最好如何去做?(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答:(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青少年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但不能在违法犯罪行为面前畏首畏脚,袖手旁观。(2)如果小刚能制止盗窃者,就上前加以制止;
如果小刚一人难以制止,就记住盗窃者的相貌、去向,马上去告诉老师和同学(可以自己再发挥)

4、某校初二学生讨论青少年应有的公民意识时,同学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甲同学说:“当干部可以以权谋私,享有特权。”乙同学说:“权利我喜欢,义务我讨厌。”丙同学说:“义务如同河流的源头,权利如同河流中的水。”他们的观点对吗?为什么?(公民权利、义务意识问题)

答:(1)甲同学看到目前有些干部以权谋私,是符合实际的,但认为他们享有特权是错误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表现在: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法定的自由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义务,任何人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以权谋私、谋取特权是违法的行为。(2)乙同学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的观点也是错误的。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具有一致性,这要求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3)丙同学认识到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前提,这是对的。

5、初中生王某辍学在家,经老师多次劝说也不复学。他说:“上学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读不读书是我自己的事,谁也管不着。”请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王某这种说法的认识。(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的问题)

答:(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在某些条件下,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和一性,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体现了二者的一致性。受教育就是如此。(2)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物质力量,是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公民有责任通过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多作贡献。因此,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

基本义务。(3)从王某的说法中,可以看出他只想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而不想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这是错误的。

6、材料一:去年,浙江省金华四中一名17岁的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下降而使得家长不断地施加的压力,用榔头打死母亲。材料二:同年,浙江省永嘉县桥头镇中学两名学生因勒索钱财将一同学乱刀砍死。(法律意识、法制教育、家庭保护问题)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1)从我们青少年自身来说,①要自觉认真学法,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律己,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作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②要加强道德、心理品质的修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对待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对家长教育的良好动机应表示理解和感激,对其不当教法,应礼貌地提意见,不宜对抗。对侵权的不当教育,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绝不能用非法手段来报复。

(2)从家长角度讲,家长要更好地履行家庭保护的职责,必须认真学习和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可自己发挥)

7、某超市的保安人员宋某怀疑女青年张某将商品藏入内衣,遂将张某扭住,并叫两名女工作人员李某和王某将张某带入更衣室内。王某和李某强制张某脱衣搜身,但未发现所谓被窃物品。张某因此向法院提取诉讼,法院经审理,以非法搜查罪对宋某等3人处以刑罚,责令商场向张某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张某精神损失费3000元。(人身权利问题)

阅读上述案例后,请回答:(1)、此案中张某的哪些人身权利遭到侵害?

答:张某的人身权利中的人身自由权、名誉权、隐私权受到侵害。

(2)、该超市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侵犯顾客的权利,结果受到应有的惩处。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1)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2)公民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不得侵犯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8、材料一:上初一的磊磊的父母离异,谁也不愿承担抚养责任,对磊磊放任自流。时间一长,磊磊便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后又在别人的教唆、引诱下偷窃,被送进了少管所。

材料二:毛泽东同志讲:“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的意义)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制定未成年保护法的意义。

答:(1)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振兴,所以需要制定一部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2)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青少年要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有一部有效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3)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制定为保护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9、材料:个体运输户张某,少年丧失父母,成了一名孤儿,生活极其困难,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中学。随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部队当兵,因表现出色,多次受到上级表扬。退役后,他在政府帮助下,自己买了一辆卡车,当了个体运输户。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第二年就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先进工作者。后来,他又带领村民共同走上了富裕之路。他的主动得到了全体村民的好评,并当选为乡人民代表。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张某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基本权利?

(2)张某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基本义务?(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

(4)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

答:(1)他享受的基本权利有:受教育权、获得物质帮助权、劳动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

(2)他履行的义务有: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等。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二者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①二者的合一性;
②二者的对等性;
③二者的制约性。

答:①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②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③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④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总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依照法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政治例题讲解篇五

冲刺2010中考政治必备热点专题专题二

—— 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时政背景】

材料一:2007年6月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材料二:2007年7月9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材料三:200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材料四: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国资委、环保总局、广电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日前联合发出通知,定于今年6月10日至16日举办2007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减排、科学发展。

材料五:2007年6月25日,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知识点链接】

1、可持续发展战略。

2、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

4、科学发展观。

【考题预测】

1、为什么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或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理论依据)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人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现象比较严重。

(4)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5)是党和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2、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有什么意义?

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感,使其自觉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排放的良好社会氛围;
有利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
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我们国家为落实节能减排应采取哪些措施?(提建议、献计策)

①加快淘汰耗能严重的落后生产企业。

②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

③严格执法,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

④加强宣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⑤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奖惩政策。

4、作为青少年学生,你打算如何用实际行动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①积极宣传我国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严峻现实,营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②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关闭电器的同时拔掉插头、将灯泡换成节能灯、一水多用、送电子贺卡、双面用纸、垃圾分类和回收、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等。③积极创新实践,发明节能减排的金点子。

④积极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做坚决斗争。

5、你们学校采取了哪些节能减排的活动?这些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评选“青少年节能减排标兵”活动。②开展废旧物品创意大赛活动。

③倡议节日不送纸质贺卡、改送电子贺卡。④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活动。

⑤看节能减排宣传影片,增强节约意识。⑥学校采用主题班会、办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

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

(2)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请设计一条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语,向公众宣传节能减排的观念。

①全民动员节能减排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②科学节能,大有技巧,人人减排,贡献不小。

③落实节能减排行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7、请你为建设节能型校园提几条建议。

(1)采用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

(2)离开教室后,随手关灯;
洗完手后关闭水龙头;

(3)不乱扔垃圾,对垃圾分类摆放。

(4)禁止学校餐厅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方便袋;

8、在学校推行教材循环使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家庭负担;

(2)有利于提高国家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3)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9.从我国的国情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由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见问题1的(1)-(4)

10.从国家、企业、消费者角度,谈谈怎样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生态文明?

(1)国家部分见本专题问题3.(2)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11.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应坚持哪些战略和基本国策?作为青少年应如何做?

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我们青少年要努力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认识到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性;
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念,依照环保法律行事,积极组织、宣传环保活动,增强资源危机意识。

12.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说说怎样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生态文明?

立法机关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法律,使之有法可依;

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加大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监管力度;

司法机关要依法打击和制裁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13、如何解决我国能源消费过高过快的问题?

答: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宣传、教育,让节能降耗成为全民意识和自觉行动;
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
③建立健全有关节能降耗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抑制高能耗企业的发展;
④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中学生应树立节约光荣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节约用电、节约用水;
⑥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14、建设“生态文明”有什么意义?

答:①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②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5、我们中学生如何参与建设“生态文明”?(中学生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答:①我们中学生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保、资源意识;
③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社会上的一草一木等。

背景材料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明确,鉴于塑料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与教材基本知识结合点]

1、我国的资源国情

2、我国的环境国情

3、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4、可持续发展战略

5、科学发展观

常见问题:

1.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说明我国坚持怎样的国策、战略和发展观?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

2.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有什么现实意义?

这些规定和制度有利于引导、鼓励人们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从源头上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为了既减少“白色污染”、又方便人们购物,请你为商场(超市)提几点好的建议。如:免费为顾客提供布袋、纸袋或简易的竹篮。加强对塑料购物袋的循环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等。

4、为减少“白色污染”,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

(1)我们青少年要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要不用或少用塑料购物袋,不随意丢弃并积极回收废弃的塑料购物袋,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积极选用绿色、环保的购物袋;

(2)要向周围群众广泛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宣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重要意义,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5、我国为什么要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

(1)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资源浪费损失十分严重。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由于过量使用以及回收不到位因素,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2)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塑料袋难以分解,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6、保护资源环境,减少白色污染,我国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资源、环保意识,是不用或少用塑料购物袋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加大对废旧塑料的处理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对废旧塑料资源的利用水平。

(3)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