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支部【五篇】(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3-07-16 19:10:11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农村基层党支部范文第1篇一、农村党支部建设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从我们调查和掌握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党支部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一)一些长期积淀的问题并没有因党支部换届而得到解决。这种情况主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基层党支部【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农村基层党支部【五篇】

农村基层党支部范文第1篇

一、农村党支部建设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我们调查和掌握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党支部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一)一些长期积淀的问题并没有因党支部换届而得到解决。这种情况主要反映在家族矛盾突出、积累问题比较深的农村党支部班子。在这类班子特别是新任的干部中,存在这样几种思想倾向:有的感到原班子的问题与自己关系不大,可管可不管;
有的觉得刚上任要“多栽花、少栽刺”,害怕解决问题得罪人,影响以后工作的开展;
有的觉得与其耗费精力去解决老问题,不如腾出时间去开创新局面;
有的想解决问题,思路也可行,但得不到镇党委的支持,由此造成一些农村党支部班子作了个别或局部调整后,只是暂时地、表面上缓解了某些矛盾和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农村党支部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仍比较薄弱。一些农村党支部书记思想仍然比较保守,观念比较陈旧,封闭意识和小农意识还比较浓厚。满足于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尽管当前开展的学教活动使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了洗涤,但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和冲击下,在部分农村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理想信念淡薄、奉献精神不强,自身要求不严等问题。

(三)一些新任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工作热情背后,潜伏着消极因素。部分新上任的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愿意干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出名”的“面子”工作,不愿意干那些为群众提供服务、劳神费力的基础性工作;
愿意多往上跑,多往外走,打通关节,疏通关系,不愿意抽出更多的时间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愿意做既能体现政绩又可以为个人带来实惠的工作,不愿意干那些既吃苦受累又得不到多少好处的事情。

二、加强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的思考

(一)着力提高农村党支部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一是抓好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召开会议、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确立两种意识,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
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二是抓好学习培训。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加强对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培训教育。建立健全以县委党校、镇委党校、村党员活动室为阵地的三级培训网络。县委党校每年要对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轮训;
镇委党校每年对党支部班子成员和党员进行一次轮训,镇委党校每年还要结合不同时期思想教育要求,组织宣讲组到村进行巡回宣讲,加强对干部、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
各村党支部要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的作用,借助党员电化教育的设备,组织党员观看电教专题片。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三是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提高干部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完善“两议五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管理机制,做到按章办事,依法治村。要着力提高村党支部班子的“三种能力”,即协调处理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关系的能力;
根据市场经济变化和各方面情况作出决策的能力;
带领广大群众建设小康农村的能力。

(二)解决党支部班子在磨合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闹不团结的班子,主要问题是工作上通气不够,关系上协调不够,思想上沟通不够。对这类班子,要着重进行党性教育和民主集中制教育,使他们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化解矛盾,形成合力;
风气不正的班子,主要问题是放松学习、疏于管理和监督,要着重对他们进行党风党纪、廉政勤政教育,促进班子成员转变作风;
工作不力的班子,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拼劲和锐气,对这类班子,要着重进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教育,促其敢想敢干,勇于开拓。总之,在新时期加强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要抓住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诱发矛盾的起因,做到该讲的早提醒,该帮的早介入,尽量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农村基层党支部范文第2篇

--__区__乡__洲党支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做法

__乡__洲村地处__区南郊,共8个自然村429户家庭,总人口1671人,其中党员34名,党员干部5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86.6亩,20__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超过4000元。近年来,我们__洲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新农村为导向,扎实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班子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织就一张密不可钻的廉网

近年来,我们加强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选准、配强“领头雁”,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口碑较好、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政、务实清廉、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增强了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根据乡党委的指导意见,从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入手,调整充实了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并选配5名党员和群众代表参与村务监督,在班子内外建立了工作分工责任制、廉政把关制度、财经审批制度等相关的组织决策和监督制约机制,构筑起了反腐倡廉的坚固防线,为形成有效的村务管理提供了保障。村班子成员一致认为,当村干部就是要带头,要带干事的头,带吃亏的头,不能带占便宜的头。思想工作做好了,一个能顶十个;
思想工作做不好,十个也顶不了一个。班子成员要清正廉洁,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心中有数。村干部相互在一起共事,总免不了磕碰事,会有意见和分歧。每当这时,村班子成员都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沟通。长此以往,多年来,我们村班子从不把意见分歧放在肚里,总能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长期的心心相印,使班子成员间消除了思想隔阂,编成了感情之结,党支部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由此增强了。

抓学习,促提高,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前提。我们利用各种时机,采取观看电教片、组织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学习,深化对村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一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教育。村党支部班子定期召开专题会,突出抓好党的宗旨、政策法规和党纪条规等教育。组织村干部观看了《深渊之路》、《亲情错位》等党风廉政建设电教片,通过学习教育,筑牢村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常敲“警示钟”。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大力宣传基层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的先进典型,比如我们分批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前往白塘街道石溪头村委会、年丰村委会学习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先进经验做法等,注重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
并以区里个别村委会少数主要村干部违纪违规等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警示党员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同时,将廉政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廉政文化、“八荣八耻”等内容制作成精美的展板悬挂在村落社区的墙头,使群众时刻受教育,并对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健全规章制度,努力构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让腐败失去生存的土壤

近年来,我村全面推行了村务公开,把班子成员的工作任务完成和群众测评情况、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事项都纳入公开内容。在积极推行村务公开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了财务公开,并从源头上实现了村级事务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使村民真正体会到了当家作主的感觉,受到广泛欢迎。凡村级经济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公益事业兴办、宅基地规划审批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通过提出议题、征求民意、确定议案、组织把关、民主决议、组织实施这六个程序办理。尤其在确定议案这一环节,初步决策议案须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率和表决率均须达到80%方可形成村务决策议案,否则初步议案就只能停留在“初步”,不能付诸实施。虽然程序复杂了,但村干部对此却干劲十足。因为这是村民自己作主拿出的方案,是真正符合民意的方案,只有这样的方案才会有畅通无阻的实施环境,才会让群众享受真正的实惠。

“明人不做暗事” 。村干部敢于亮“箱底”,使得老百姓有了“心底”。近年来,我村加大公开力度、实行“阳光作业”成为搞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制胜法宝。对涉及群众利益的村级财务开支、经济发展、公益事业等村级重大事务及时公开,在公开程序上求严、方式上求活、制度上求实,真正把事情做得明明白白,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财务管理是村务管理中的核心工作,也是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和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健全制度,民主理财,有力的推进了村级党风廉政建设。一是严格公开程序。我村专门成立了理财小组,并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参加上级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培训,参与审查本村各项财务收支,否定不合理开支,监督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监督村务、财务公开工作。并对村委会本级财务开支情况定期张榜公布。凡属重大事项,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都一一细化成“规定动作”,尤其是财务收支、土地征用和宅基地分配、基建项目投资等事项,都坚持每双月定期在公开栏内公布一次,及时解答村民的疑难问题,接受群众的监督,真正让群众信服、心里亮堂。二是创新公开形式。我们村里还将公开内容印成“明白纸”发到每家每户,“明白纸”上的财务收支情况,不仅精确到几角几分,而且取消了支出部分的“其他”栏,杜绝遮遮掩掩搞公开。在公开前,邀请乡镇经管站对村里的财务进行审计,村民主理财小组对村务公开内容,特别是村级财务进行审核签字。从而确保各项工作合乎规范,科学健康。三是制定细致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村里统一印制了劳动用工登记簿、库存物资登记簿等,日常经济往来都进行了详细登记造册,坚持经办人注明

资金支出用途,并与证明人、审批人三人签字方可入账的规定,推行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

为建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我村从教育、制度、监督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举措、新途径。一方面是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试行村干部“述职述廉”和村民评“村官”制度。我村把党员干部遵守农村党员干部“十不准”制度情况纳入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二是推行和完善财务审批、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等 10余项廉政制度;
通过配备村级纪检委员、村小组廉政监督员、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构建了有效廉政监督网络,使制度在预防和惩治腐败问题中发挥了保障作用,从而着力构建了反腐制度体系,让腐败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三、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不断强化村级“两委”班子的监督制约机制,筑牢不敢腐败的监督防线

监督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为了强化监督管理,我村积极从监督检查上探索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监管。一是建立组织网络。在村级党组织中配备村级纪检委员1名,村民小组廉政监督员8名,对村干部的工作特别是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二是加强督促检查。今年,对执行“村帐乡代管”情况开展自查外,在理财小组的监督下开展了村级财务状况专项清理活动,对党员干部赠送、收受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情况进行了专项整治。三是强化民主监督,加大公开力度。实行“村帐乡代管”制度以来,我村的财务收支情况必须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才能向乡镇经管站报帐,民主理财小组较好的发挥了管理本村各项财务收支,否定不合理开支,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作用。同时,我村把党员干部遵守农村党员干部“十不准”制度情况纳入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首先是实行承诺践诺考核制。村“两委”班子必须就遵章守纪、办事原则、联系群众、工作效率、工作实绩等方面要达到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向全体村民作出公开承诺,年终进行践诺交账,乡党委、政府和村民代表对我村“两委”班子践诺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检查。目前我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承诺兑现率达95%以上;
其次是实行村民议事日制度,每逢有重大事务不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土地出让、项目引进、公益事业建设等重大事项。每半年组织一次村民议事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再次是实行违纪责任追究制。责任追究是党风廉政责任制的核心。我们通过严格的考核检查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认真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保证了廉政责任制的落实。例如,我村在20__年村级班子换届中,严格执行群众监督制,在选举村委会主任时,群众提出质疑,曾在村里任会计的侯选干部一直拖欠村里的两万元公款。当事人在群众的监督下,立即将两万元欠款补清。我们村也对当事人进行了教育并要其做出了深刻的检查。在对此类违纪违规现象的处理上,我们都坚持会议通报,按照制度规定集体决议、进行民主公开处理,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农村基层党支部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村民小组;
党支部;
党组织设置;
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7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7)06―0031―06

完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体制、优化党组织设置,是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需要。2006年以来,杭州市江干区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通过在村民小组建立党支部,在农村基层形成了镇、村、组三级组织网络格局。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一年多米,已经初显成效,颇具实践和理论意义。

一、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的背景

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如何调动党员参与村庄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一直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我国利。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村务最后要由经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近十年来,随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利’民代表会议的地位越来越凸现出来,村民代表的作用也随之提高,而党员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和功能逐渐由“决策”转向“议班”,加上村党组织自身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使党组织和党员在村务的决策、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陷入了“边缘化”的尴尬境遇。由于不少地方村民代表中党员比例下降,尤其是一些村大部分村民代表不是党员,使党员如何在村务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问题更加突出。,杭州市江干区的一些村庄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大部分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不是党员。由于党员大多缺乏村庄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同时也由于一些党员自身素质上存在的问题,导致相当部分党员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进而影响到党组织在村民中的形象。

江干区地处杭州市东部。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杭州市提出了“城市东扩”的战略决策,许多大项目建在江=F区,所有的镇和相当部分村都面临拆迁征地、安置村民的繁重任务。拆迁征地、安置村民是一项政策性、时间性都很强的工作,又面临着许多复杂的利益问题,极易引发社会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并进而影响城市建设的发展。如何在推进这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成为江干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同时,由于江干区属于城乡结合地带,外来创业人员特别多。在一些村庄,外来人口超过了村民。很多村民小组本地人口100到150人,租住的外来人口有500到1000人,相当于一个行政村的管理任务,特别是在城市化的急速推进中,治安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在管理好本地村民的同时,加强对外来创业人员的管理对村、村民小组两级而言,任务都非常重。

多年的实践表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紧密地结合起来,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大量新情况和新问题,又要求推进党的基层组织体制的创新。2006年初,江干区农村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这年6月,江干区在九堡镇率先实施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的举措。为了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指示精神,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江干区总结了九堡镇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的经验,并将这一经验在全区进行了推广。

二、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创新实践

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组织建设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江于区在组织设置、管理机制、组织定位、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1、创新党的组织设置,抓好村民小组党支部的组建。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首先是对各村党组织设置采取“上提”的方法。党员人数在80人以上,且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好的12个村党总支升格为党委;
党员人数40人以上,且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好的5个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为成立村民小组党支部打下了基础。目前,江干区四个镇下辖46个村中,建立了26个村党委、20个村党总支。其次是对各村党员采取“下分”的方法。充分考虑地域因素,把党员按照居住村组进行划分,在有3铝及以上党员的村民小组单独建立党支部227个;
列。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村民小组,按照“便于管理、便于组织、便于活动”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72个。这样,江干区共建立起村民小组党支部299个,在村民小组中覆盖率达100%,在农村基层形成了镇、村、组三级党组织网络格局。再次是对都分企业党员采取了“双管”的方法。随着就业渠道的多样化,部分村原村属企业比较多,许多村民在就近的企业工作,而这些企业的党组织直接隶属于村党组织管理。对于这部分党员,采取了“双管”的方法,即凡符合有3名及以上党员条件的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重点做好“8小时内”的党员教育和管理;
同时,通过村党组织的统一协调,这些企业的党员同时隶属村民小组党支部管理,履行村民党员的义务和权利。

2.创新支部选人渠道,选好村民小组党支部领导班子。要发挥村民小组党支部的作用,首先要选好党支部班子,尤其是党支部书记。江干区本着“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原则,采取了“三先”的选人用人方法:一是党员组长优先。村民小组组长是由本组村民民主推选产生的,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在本组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因此,在选人时,凡村民小组组长是党员的,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就由村民小组组长担任。目前全区有81名村民小组组长兼任了党支部书记。二是本组能人优先。如果本村民小组组长不足党员,由上级党组织、本组党员、本组组长和本组村民代表进行推荐,通过全组党员会议选举,使思想政治素质好、热心为群众服务,在党员和群众中威望较高的党员出任支部书记。目前全区有100名各方面素质较好的普通党员担任了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三是村“两委会”班子成员优先。对一时无合适人选的村民小组党支部,由村“两委会”班子中的党员干部到其属地村民小组兼职任党支部书记,确保党支部活动的开展。月前全区有118名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兼任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

3、创新支部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村民小组党支部的作用,一年多来,江干区各镇在实践、探索、创新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村民小组党支部“三化”的管理模式。

一是在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定位上,强调核心化:制定了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列席对“两委会”会议 制度、对党组织与村民小组党支部联席会议制度和村、组事务党员“三先”制度(关于村和组的事务,由党员先知、党员先议、党员先带头)等。

二是在村民小组党支部的管理上,强调规范化具体采取了“两册一考核”的方法,确保村民小组党支部管理的规范化。“两册”即党支部工作手册和党支部书记工作手册。党支部工作手册由各镇统一制作,下发到各村民小组党支部,包括学习活动记录、党费收缴记录等等;
党支部书记工作手册由各村党组织统一制作,下发到各村民小组党支部,包折党支部书记职责、如何开展“”、如何发展党员等等。“一考核”,即把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纳入到区、镇、村三级党建目标考核网络。通过量化工作指标,采用百分制计分方法,对村民小组党支部工作进行综合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党支部进行奖励。同时、加强培训,提升村民小组党支部成员的素质。针对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务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2007年6-7月,江干区在区委党校对全区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轮训。九堡镇党委结合2007年“作风建设年”活动,采取“联大项目、联村社、联企业、联组织支部、联群众”的“五联”方式,组织镇、村干部指导村民小组党支部开展活动。

三是在发挥党员的作用上,强调本土化。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党员教育活动,发挥党员的作用,体现每个村民小组党支部的特色。如笕桥镇俞章村在清沽村庄活动时,采取村民小组党支部包干一个垃圾箱、一个公厕、一个公园、一条路等方法,充分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又如九堡镇九堡村在大项目征地拆辽工作中,村民小组党支部采取党员联户的形式,通过一名党员联系一户群众家庭进行形势和政策宣传;
确保了大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完成。

4、创新工作保障机制,确保村民小组党支部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江区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了“三有”的村民小组党支部工作保障机制。

一是有场地,保障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有序开展。通过整合各村的党建活动资源,采取“挂靠、联建、共建”的形式,充分发挥“一心两室”,即镇党员活动中心、村党建活动室、村老年活动室的功能,确保每个村民小组党支部都有明确的活动场所。同叫,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为避免各党支部活动“碰头”,采取了“错时、交叉”的方法,通过明确各党支部每月的组织生活日,保证各活动场所正常、有序。

二是有指导,保障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规范运行。针对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务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江干区在每年分层轮训的基础上,采取区联镇、镇进村、村人组的方式,建立了区、镇、村二三级指导员队伍,帮助指导村民小组党支部开展活动,有力地保障了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的规范运行。

三是有经费,保障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重点建立了区、镇、村三级负责的对民小组党支部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同时,对于非村下部兼职的村民小组党支部负责人,给予一定的误工补贴,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三、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的成效与意义

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是江干区在新形势下完善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利,尝试和创新,颇具实践和理论意义。

1、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是对农村基层传统建党模式的突破,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建设理念和机制。长期以来,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在党员和村民的教育及管理、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把党支部建立在村级这一传统的农村基层建党模式,在一些地方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急需创新。例如,在村民自治条件下,村里的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出于不少党员不是村民代表,不参与村庄和本村民小组各项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对村庄和组内事务缺乏必要的了解,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又如,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村干部的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在发挥村民代表会议作用的同时,需要解决党员未能充分发挥在村务决策和管理方面的作州,不同程度地被“边缘化”的问题。同时,在不少村庄,村民小组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江干区有的镇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仍实行三级所有的经济体制,组级经济事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的村民小组的资金多达上千万元。如何进一步发展组级经济和规范组级资金管理,既需要强化村“两委会”的管理,又需要进一步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然而,由于一个村人口多,范围大,利级组织精力不够,村民代表分散在不同的村民小组,平时又大多忙于自己的各种事务,难以对各村民小组的具体情况及时了解和充分掌握。这就需要通过发挥各个村民小组党员的作用,进一步管好本组的各项事务。再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郊村”村民,包括党员,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情况更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江干区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使村民小组党支部成为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无疑是对传统的以村为最基层单位建党模式的突破,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党的基层组织没置的创新。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建立,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设置上更加“细分化”,支部、总支、党委的结构组成更“扁平化”。在村民小组中建立党支部后,坚持“三先”原则,村和组事务党员先知、党员先议、各项行动党员先带头,从而使党的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格局基本形成。同时,也为新时期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具体的模式。党员的荣誉感更强,党群关系更加密切,许多矛盾也在村民小组中得到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2、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网络,夯实了村庄党建工作的基础。多年来,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虽然不断创新,但一直以村党支部为最小基层单位的架构模式使党组织的活力一直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和强化。由于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事务越来越多,村干部的工作精力相对不足,容易忽视党组织的活动,进而影响党员作用的发挥。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后,村党委(总支)注意发挥村民小组党支部在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村民小组党支部的活动由支部书记牵头,党员共同出主意、想办法;
村党委(总支)负责定期的检查和指导,村民小组党支部负责具体实施,职责明确。由此,村庄党组织的工作,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也不再是少数人员大多数人,而是大多数人为更多人的奉献。同时,通过每月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的例会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一方面使党组织的民主渠道更加畅通,于保障党员的 民利,更好地组织党员参与村庄事务,另一方面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干好干坏大不一样。不少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是从原任党小组长转过来的,过去主要是收党费、通知党员参加村里的会议,而现在他们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了。

建立和完善党员议事会制度是保障党员民利的重要载体,也有利于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村民代表会议的质量。江干区的不少村庄,在村“两委会”联席会议初步作出村务决定后,通过村民小组党支部召开党员议事会征求意见,一是可以完善村“两委会”的决定,二是党员中的村民代表可以做好其他村民代表的工作,三是有利于发挥党员在村务决策和实施中的作用。党员议事会与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不同,行使的权利不同,但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党员议事会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完善:只有党内民主建设的加强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因此,江千区通过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和完善党员议事会制度的做法,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后,村党委(总支)不仅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村务的管理工作,而且通过进一步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和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升了村庄党建工作的水平。随着村民小组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村庄的党建工作更加规范、组织活动更加丰富、党员队伍更加壮大,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3、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有利于对党员进行细化管理,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之前,由于一些村庄党员人数较多,而村里没有相应的场地安排学习等活动,需要借用活动场所,而且时间也往往难以确定,这无疑给组织工作带来了一些麻烦;
又由于农村党员从事不同的职业,比较分散,因此由村党支部负责组织的全村党员活动往往难以达到好的效果,或者因为参加活动的党员不多,或者因为会议讨论涉及的只是某一个村民小组利益的事,其他村民小组的党员不感兴趣,从而造成了党员学习等活动大多流于形式。。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后,党员多的lO多人,少的不到lO人,实行“小班化”教育和管理,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开展党员活动。如果有党员感到白天没有时间参加支部活动,就安排在晚上进行;
如果有哪个党员感到身体不适,不便走动,支部活动就安排在他的家中进行,这种做法特别受到老年党员的欢迎,让一些长期卧病在床的党员也能及时参加组织生活。同时,由于现在是村民小组党支部组织的活动,党员之间非常熟悉,党组织学习活动的到会率也明显提高。一些党员说,过去村里组织的党员活动,去与不去、早去与迟去、开会时认真与不认真,感到无所谓,现在不行了,支部里的党员都是邻居,有的还是亲戚,不认真参加影响不好。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后,党员学习的方式也更加灵活,由于人少,可以边学习边讨论,也能够结合本组实际进行学习和讨论,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有利于形成共识,统一思想。

村民小组党支部对党员实行“小班化”教育和管理,便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村里有什么事及时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开会讨论,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回来后,及时传达给每位党员,需要党员讨论的也及时进行。由于村民小组党员比较少,党支部书记进行传达和组织讨论的方式就很灵活,可以把党员召集起来集体进行传达和讨论,也可以在回去的路上碰到某位党员时就向其传达。有的党员比较忙,支部书记就到其家中进行传达或征求意见。由于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后,支部及时进行了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使党员联系村务有了载体,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有了进一步的保障,有利于搞好各项村务工作,也强化了组内事务的管理和监督。

村民小组党支部对党员实行“小班化”教育和管理,便于对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如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是许多地方都在探讨的问题。一些地方对农村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但客观地说,大多流于形式。江干区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后,也对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一方面,能够根据党员自身的特点进行设岗定责,诸如设立了民事调解岗、帮扶救助岗、治安巡逻岗、卫生监督岗等,使党员找到了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设岗定责是在一个村民小组内进行,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非常熟悉,更有利于党员受到监督,促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笕桥镇俞章村等地村民小组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开展帮扶结对活动,党员与困难户结对子,解决他们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一些实际困难。由于是在本村民小组内进行,党员开展帮扶结对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后,村和组两级党组织都坚持“三先”原则,村里议事都会先征求村民小组党员的意见,党员能够更大程度上地畅所欲言,更好地为搞好村民小组事务:配合村里工作出谋划策,真正做到了“组织活、党员动”。在大项目拆迁征地工作中,许多村民小组党支部组织党员设立了动迁宣传组、动迁联户组、动迁帮扶组等岗位,通过党员认定责,促使党员带头签约、带头拆房,确保了大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后,由于进一步保障了党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党员的地位提高了,同时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多了,极大地增强了党员的党员意识、大局意识和先进性意识。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以后,如何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许多地方都在探索的问题。江干区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实践启发人们;
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必须以中央精神为指导,必须立足于本地实际,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形势的发展,积极为优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进行创新,为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从组织机制上打好基础;
二是结合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从有利于发挥党员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村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完成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入手,大胆创新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模式,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以此来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

4、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巩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江干区处于杭州城市东扩的前沿阵地,农村有相当部分党员和群众对城市化的推进有一个认识过程。各镇、村的工作任务相当艰巨,特别是涉及大项目建设任务较重的村,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而村民小组作为村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力量,对推进包括大项目征地拆迁等在内的各项建设任务、发展任务、稳定任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建立对于提升村民小组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都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

许多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后,由于加强了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党员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还是在村务的日常管理中,许多党员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以九堡镇三卫村为例,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后,通过党员架起了村、组党组织联系群众、宣传群众、 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的桥梁。不少党员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学透一点”,带头宣讲政策和法规,带头为村、组工作出谋划策,带头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带头拆迁,起到了表率和示范作用。三卫村还以“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村”为目标,组织党员分块包干村民小组内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的管理,使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一些群众也纷纷要求加入到义务承包的队伍中,形成了党员和群众“能做事、做好事”的良好局面。又如九堡镇九堡村2006年在“决战服装交易中心”动迁工作中,注重发挥村民小组党支部的作用,在村内形成了全员动迁的良好氛围,仅用35天就完成了212户拆迁任务,确保了大项目建设任务的按时完成。

由于江干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治安问题比较突出。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后,协助镇、村加强了治安工作,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使大多数党员能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出租房子,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出租房的管理;
另一方面,许多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了党员义务治安巡逻队和党员治安岗,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赢得了群众的赞扬。

5、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有利于村级党组织提高化解村庄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更充分地发挥促进和谐的作用。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民形成了不同的阶层和利益群体。农村出现结构性的分化是必然现象。对于党来说,必须不断地发现新的整合因素并建立新的整合形式,以便解决社会分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和社会失范问题。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原有的整合模式受到冲击,因此如何加强党在村级治理中的整合功能是一个必须探索的现实问题。关键在于,要完善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群、干群关系的沟通机制。

江干区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为完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沟通机制,为村级党组织提高化解村庄内部矛盾的能力和充分发挥促进和谐的作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把党支部建立在村级这一传统的农村基层建党模式相比较,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后,党组织与群众的沟通途径更多,反映的渠道也更广,党群关系更加密切。虽然一个村民小组内也往往有不同的利益群体,但从一个村庄而言,一个村民小组又往往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村庄内部的矛盾,有些需要通过村级组织来协调和解决,而有些则需要通过村民小组来协调和解决。如果各村民小组都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其内部的矛盾,都能够从整个村庄的大局出发,那么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党在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如果村级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各村民小组内对待村务不同的意见或建议,村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水平就会提高,进而提高整个村务工作的水平。村民小组大多主要存在三种矛盾,一是组内矛盾,二是组与组之间的矛盾,三是组与村的矛盾,江干区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后,加强了村民小组内党员和村民的思想教育,组内的矛盾尽可能自己解决。组与组之间的矛盾,尽可能通过村民小组党支部来解决。至于组与村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由于村党组织加强对村民小组党支部成员的教育和管理,又通过村民小组党支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党员思想觉悟提高了;
另一方面,由于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后,可以通过村民小组党支部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政策法规也更快地通过村民小组党支部宣传到群众当中。不少党员发现不和谐的苗头会主动向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汇报,使许多矛盾在组内得到解决。如果村民小组党支部难以解决,就及时反映给村里。由于通过村民小组党支部能够及时了解一些不稳定因素,并解决在矛盾萌芽状态,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目标。通过加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党员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有了进一步的保障,党群、干群关系的沟通机制完善了。因而解决矛盾的难度降低了。有利于村庄的稳定和发展。

四、结语

目前,杭州市江干区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虽然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还有待于提升。最主要的是如何解决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的问题。按照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村务最后要由经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而不能由党员议事会讨论决定。这就要正确处理好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在充分保障党员民利的同时;
也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充分保障村民代表的权利,避免出现干涉村民组织民利的事情发生。镇、村、组三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员的民意基础,进而通过法定程序增加党员在村民代表中的一些。

农村基层党支部范文第4篇

第一,把思想建设摆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位置。在改革发展进程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农村的情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必须抛弃僵化思维和教条主义,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来研究和思考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都与干部的思想困惑密切相关,与干部的思想理论基础和科学文化基础薄弱密切相关。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抓住加强思想理论武装这个龙头,端正干部的思想认识,提高干部的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活力。农村干部要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学习,准确地领会和把握理论,不断更新理念。要积极运用信息化、全方位和开放式的培训方式方法,广开渠道,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要提倡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鼓励农村干部带着问题学,做到思想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把基层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要建立健全和严格遵守学习制度,落实检查监督措施,杜绝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对那些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中作出表率和贡献突出的先进人物,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调整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布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布局影响着农村党建工作效益,也决定着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否有效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因此,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布局,有助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当前,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布局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管党员。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担负起组织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和关怀党员的功能,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增强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从而保证农村基层党的基本力量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改革领导和管理方式。要求改变当前存在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行政化的倾向,把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务交给村委会和村民会议决定与管理,而基层党组织则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监督、保证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这就既使村民自治真正得以实施。同时又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影响力。三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整合作用。要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起关怀农村社会、服务农村社会和保障农村社会的功能。当前就是要支持共青团、妇联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各种农民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它们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的功能,绝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搞强迫命令。

第三,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创新。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推进制度创新。

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两委关系的和谐。现有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两委的关系界定较为原则,而当前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划分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能与权限,明确各自的基本工作程序、议事规则,特别是要健全监督机制,将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活动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使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履行职责。制度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实践。面对村民自治实践中出现的党支部领导地位受到怀疑和两委关系不协调的现状,一些地方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入手,把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结合,相继创造出了“两票制”、“两推一选”、“两委合一”等农村党支部选人机制,其目的就是要实现党支部与村委会在权力来源和制度规范上的内在统一,使之更好地适应村民自治的需要。实践证明,这些有益探索,对于协调好两委关系发挥了巨大作用。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机构设置。计划经济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显著特点是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设置。随着农村经济成分和经济组织的多元化,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形式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完善“支部+协会”运作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适应现代化、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努力寻找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联结点。在条件成熟、农村产业化发展比较好的地方,试点探索打破原有行政规划的限制,撤销原有党支部,跨村联建农村党支部或联合支部,并根据当地产业、协会发展情况,分设养殖协会、劳务协会、老龄协会党支部。各党支部再按照科技推广、协调服务、营销服务等不同分工,设置党小组,最终形成“总支+支部+协会”的新型党组织设置模式。这种模式不仅符合农村产业结构明显的实际,又能有效加强党对协会的领导,同时也能巩固“支部+协会”的组织形式。

创新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机制。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就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而言,要树立全新的用人观念,坚持选拔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群众威信高、作风正派、公正廉洁、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热心为广大群众服务的优秀党员担任支部书记。要进一步推行“能人治村”,扩大选人、用人渠道,落实普通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围绕思想品质好、创新水平高、致富能力强等基本条件,重点从致富带头人、回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和企业骨干中选拔,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优秀人才的基地。就党员干部管理而言,要建立合理的干部运行机制、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和科学的干部考评与奖励机制。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农村党员的素质高低,决定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要通过建立党员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各方面的素质,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

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把党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推进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村级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等,应当向群众公开的必须公开,维护群众的知情权;
对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群众“一事一议”自筹资金、国家项目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必须全面公开,落实群众的监督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监督机构,继续推行村账乡管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的监督作用。

农村基层党支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村民自治农村党组织依法执政

与国外一些政党执政的情形不同,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一种从中央到地方的总体性执政,各级政权都由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掌握,并且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都在中国共产党执政范围之内。而象英国、美国这样的国家,执政党只是控制中央政府的权力,而对地方政府却无权插手,甚至在地方议会的选举中,这些执政党很可能落败,无法成为地方政治和基层政治的执政党。这样就提出一个问题,对于一个实施总体性执政的政党来说,中国共产党不应该忽视地方政治和基层政治的发展,相反,应该花大气力关注和重视地方政治和基层政治的发展,努力提高地方党组织对地方政治的执政能力,提高基层党组织驾驭基层政治的能力和水平。

接下来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村民自治获得长足发展,这是中国基层政治发展的新变化,它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提高了村民依法行使民利的意识和水平。与此同时,也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带来更高的要求,能不能适应基层民主的发展相应提高执政能力,是对基层党组织驾驭基层政治能力的考验。笔者认为,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村党组织应该树立依法执政的意识,在村民自治过程中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一、农村党组织依法执政的含义

在中国,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其执政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拥有一套由中央、地方、基层党组织构建起来的完整的组织体系。由于实行总体性执政,各级政权的执政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在乡村社会,执政的主体是农村党组织。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含总支、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发挥主要依赖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这样一来,我们对农村党组织依法执政的探讨实际上分两个层面进行。一是乡镇党委对乡镇政权的依法执政,另一层面是村级党支部(含总支、党委)对农村自治组织的依法执政。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村级党支部依法执政问题[①]。

笔者认为,农村党组织依法执政,是指农村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发挥执政党功能,以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为执政主体,依据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以及适合乡情村情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选派自己的代表依法进入基层政权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管理乡村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执政党在农村工作的意图和政策主张。

二、农村党组织依法执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依法执政的必要性

农村党组织依法执政的必要性在于:一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农村基层落实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强化执政意识,才能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二是获得长期执政合法性、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社会执政基础的客观要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共产党在基层社会的执政地位出现问题,就会动摇整个共产党执政大厦的坚实基础。执政基础的巩固和扩大,离不开民众对共产党执政的普遍认同和支持。农村党组织必须严格依法施政,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才能获得执政活动的公信力,获得基层群众的长期拥护。

(二)依法执政的紧迫性

依法执政的紧迫性主要来自于日渐成熟的村民自治活动。村民自治是由部分村民首创,然后得到国家宪法支持和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下,逐渐制度化、规范化的乡村民主化活动。经过十年试行,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以正式法的形式颁布,从此,村民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来保障自治活动。依法自治,依法行使村民自治权,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实践。

随着村民自治活动的制度化水平逐渐提高,农村党组织在乡村社会的执政活动的合法性危机越来越突显出来。农村党支部越来越受到村民的质问-“村支书为什么是一把手”,“村支书为什么不选举产生”。农村党组织亟待补充新的合法性资源来巩固执政党在乡村社会的执政基础。目前农村党组织的一切活动依据的主要是党的政策、文件,随着村委会组织法、村委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进入乡村,党的制度规定和法律法规的权威谁大谁小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村民自治的权利救济活动中,一些村民拿着宪法、村委会组织法、村委会选举办法提出行政诉讼,以民告官的形式试图获得自治权利的救济。但党对基层组织在乡村社会的原则性规定由于缺乏操作性而日前受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党支部在支持和帮助村民自治过程中必须依法办事。

三、农村党组织依法执政的重点

在农村基层社会,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为了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农村党组织必须按照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当前农村党组织依法执政的重点主要是:依法进入村民自治组织,获得执政的合法性;
通过党员个人和党组织的活动,体现执政党的意图;
正确处理两委关系和乡村关系,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丰富农村党内民主的实践形式,以党内民主带动村民自治向良性健康方向发展。

(一)进入村民自治组织,获得执政的合法性

基层自治权力虽然不属于国家公共权力,不是由国家机关来行使,但由于它关系到乡村社会村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村民自治权的最终实现,因此掌握和控制基层自治权力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理所当然的。根据宪法和村委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村委会成员(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直接选举制的出现,使乡村基层自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可以说村级组织,不管是行政村、合作社、生产大队,其领导人都是由村党支部或者是上级党委任命;
而现在村委会的职位逐渐开放,那些村庄精英可以不必通过党支部的组织考察、培养、任命,就可以通过村民的选票进入村委会班子,成为自治性组织的领导成员。自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由党组织授权转变为村民群众的授权。这种根本变化导致农村社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村民群众越来越要求农村党组织给他们一个合法的理由。

依法进入村民自治组织,这是解决执政党权力合法性的首要问题。也就是说,农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必须参加村委会选举,接受农村选民的选票考验。如果获得多数选民的支持,他才能够合法地承担起农村治理的重任。当前部分农村进行的“一肩挑”的做法,就是要解决农村党支部在农村执政合法性的问题,农村党支部成员通过农村选举的途径,成为自治组织的领导成员。

(二)通过党员个人和党组织的活动,体现执政党的意图

通过选举使农村党支部的成员进入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这只是依法执政的第一步。因为村民自治不只是民主选举,还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自治活动中,党员个人和党组织应该发挥积极作用。比如,在村委会日常事务的管理过程中,农村党支部的成员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的意图通过村民自治活动得到体现。在村民代表会议以及村民理财小组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中,党员应该依据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规定,贯彻实现农村党支部的意图,根据法定程序行使自治权,努力将党组织的意图和主张转变为乡村社会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农村党组织支持和帮助村民开展自治活动过程中,支部书记承担着更大的政治责任,一方面他必须将上级党委的意图和指示精神贯彻下去,动员和支持党员干部群众实现上级意图;
另一方面他也必须将村民的利益要求反映上去,为上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只有这样,作为执政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其执政功能才能最终体现出来。

(三)正确处理两委关系和乡村关系,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两委关系和乡村关系是当前村民自治的两大难点问题,也是村民自治急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农村党组织依法执政必须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所谓两委关系是指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关系问题,所谓乡村关系是指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关系问题。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所以出现矛盾和争执,是因为关于村民自治的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支部有权“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村委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农村土地和财产又属于村中“重要问题”,谁来管理和决定这些“重要问题”就产生争执,引发农村两委矛盾。另外,在乡村关系问题上,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乡镇政府指导村委会工作,这只是原则性规定,如何指导并没有一个可操作性的规范性文件,因此导致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在一些农村比较紧张,有的村委会借口村民自治不理会不支持乡镇政府的工作;
有的乡镇借口行政管理肆意干涉村民自治事项。在两委关系和乡村关系的冲突中,农村党支部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两委矛盾的当事方之一,也是缓和乡村关系的调和剂。作为执政党在农村最基层的力量,农村党支部如何发挥执政党的功能,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乡镇政府、乡村党组织、村委会三者有机统一、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意义重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四)丰富农村党内民主的实践形式,以党内民主带动村民自治向良性健康方向发展

党内民主建设是执政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发展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在农村,通过“两票制”方式选举产生农村党支部是党内民主活动的新探索。“两票”指信任票(有些地方称之为提名票)和选举票。具体来说,首先由全体选民对村党支部所有党员投信任票,只有且必须过半数信任票的党员才有资格成为下一届村支委的候选人;
然后根据信任票的多少确定村党支部书记及委员候选人,最后由村党支部全体党员投票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党支部。通过这种形式的党内民主选举,可以吸收党外群众积极参与对党支部候选人的评判,将党外群众意见转化为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使群众的意愿充分得到表达,通过党内选举把群众意愿变为现实,实现党员意愿与群众意愿、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结合。同时也可以选举产生坚强有力的赢得广大村民群众拥护的农村党支部。农村基层党内选举方式改革的实践,也反过来推动基层群众自治活动的民主化、规范化水平的提高,使村民自治向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