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财务核算部【五篇】(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3-07-17 13:25:07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财务核算部范文第1篇一、气象部门财务集中核算体制运行特点与作用气象部门专业性很强,各级单位的机构、岗位和职责设置以气象观测、预报和服务为主。长期以来,由于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的限制,基层气象部门一般不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财务核算部【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财务核算部【五篇】

财务核算部范文第1篇

一、气象部门财务集中核算体制运行特点与作用

气象部门专业性很强,各级单位的机构、岗位和职责设置以气象观测、预报和服务为主。长期以来,由于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的限制,基层气象部门一般不设财务管理机构和岗位,财务工作基本上由气象业务人员兼任,财务管理工作相对较为薄弱。随着国家财政体制的改革和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财务工作需要。为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各类资金的统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防范财务舞弊和不正之风,气象部门部分基层单位开始了会计委派制的试点改革。

所谓气象部门财务集中核算,就是按照单位资金管理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基本原则,建立具有气象部门特色的财务核算中心(以下简称核算中心),实行“会计集中管理、单位分账核算”办法,集中办理所有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的财务核算体制。由此,各单位设联络员,不再建账记账,只负责定期报账对账,所有经济业务全部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管理。自2000年起,全国气象部门进行了财务集中核算探索和实践,这一财务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已经显示出在规范核算、透明管理、实时监督,有效的堵塞财务管理漏洞等方面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奠定了基础。具体表现在:

(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工作效率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选配了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手段,严格按财经制度进行帐务处理,方便、快捷的为各部门提供会计信息资料,从而有效的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二)加强会计监督,减少单位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由于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发生了改变,其独立性会大大增强,在执行财经法律法规方面能够做到不受外界干扰。核算中心能够对单位的支出事项和原始凭证进行合理性、合法性的审查,对不符合政策、法规规定的支出凭证,要求单位及时纠正或补办手续。

(三)确保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与绩效考评等财政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在清理银行账户,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完整编报部门预算并严格预算执行,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模式改革、政府采购范围的扩展、公务卡的使用和绩效考评的试点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全面掌握资金收支情况,提高资金的统筹集约能力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统一监督、管理单位的各项收支,这将有利于上一级部门对所属单位的各类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综合管理,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并能够配合和支持上级部门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压缩一般经费开支,能够集中部门财力办大事,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营运的效益。

二、气象部门财务集中核算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集中核算体制的施行和核算中心的成立,对于加强被单位的支出管理,提高各类资金的统筹使用效益,规范所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导致联络员的职责不清 财务集中核算前,大多数被单位实行领导“一支笔”的签报制度。财务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核算中心主办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因此,部分单位领导认为会计日常的核算、支付工作都移到了核算中心,单位就不再履行会计职能,发生财务违法违纪行为不再承担法律责任,于是放松了对单位财务的监督与管理,从而削弱对本单位联络员的管理。一方面有些单位领导认为联络员是打打杂、跑跑腿的,有无会计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随意指派联络员,导致联络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被单位的会计机构撤消后,联络员的待遇地位得不到单位领导的肯定,联络员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二)会计信息不对称, 影响会计反映和监督职能的实现效果

财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致力于不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核算中心人员一般不直接参与被单位的经济活动,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核算中心会计在审核被单位支出时,只能就票据是否合法,填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经办人和单位领导的签字等事项进行简单的审核,对被单位采取诸如隐匿或篡改原始凭证、使用违规违纪的变通票据、采用现金交易掩盖经济业务真相的识别能力大大下降。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给了会计人员“自由身份”的同时,也使得会计人员被所单位孤立,无法掌握被单位实际的经济活动情况,最终沦为一个机械“簿记员”,影响了对被单位活动进行客观反映和有效监督的效果。

(三)片面追求会计反映与监督职能的实现,导致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职能弱化 会计作为单位整体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特殊子系统,不仅具有对外报告、对内监督的职能,还应该具有对内管理职能,并且对内管理应是会计更加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将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的关系简单的独立开来,片面追求会计外部监督的作用,从而忽视了会计管理职能的作用。而现阶段随着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精细化的要求。财务集中核算作为财政体制改革初期推崇的加强部门财务管理的改革措施,在许多管理方面已经落后于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速度。主要表现在:(1)注重会计程序和处理方法的合理,忽视支出内容的真实,影响了部门预算支出定额测算的准确性、科学性。部门预算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和改进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2)强调资金的规范运作,忽略资产管理,部门预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3)重视经费的投入控制,缺乏对支出效果的考评管理。(4)财务管理职能定位不清,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矛盾冲突不断,单位间协调成本加大。

三、气象部门财务集中核算体制完善建议

财务集中核算达到一个阶段后,如何改变财务管理工作中迅速呈现出的空心化、形式化的趋向,使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与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目标趋向一致,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也是完善财务集中核算的重要环节。

(一)统一认识、完善机构 气象部门财务集中核算中,首先是领导干部和财会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部门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必要性。建立和完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不仅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有效监督、加强部门财务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提高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把完善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和落实国家财政各项配套改革措施联系在一起的主要举措。为此,也应该充分理解财务集中核算改革的目标,准确定位核算中心的功能,纠正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能解决当前财务管理中所有矛盾的错误观念。

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核算中心。将核算中心定位于融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财务服务于一体的一种财务管理形式。即财务集中核算应体现在不改变被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及财务自的前提下,以“大厅”形式集中办理单位收支结算、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等工作特点;
完善会计业务处理工作流程,重点解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问题;
建立新型会计人员管理机制,努力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
明确职能定位,切实负起责任,将财务管理工作寓于财务核算与监督的过程之中,努力改变只核算、“不管理”的状况。

(二)明确职责、理顺关系 财务集中核算与财政体制改革一样是一个新生事物,其运行过程注定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改革的过程。要真正地、彻底地解决好目前财务集中核算中出现的管理矛盾,不仅要求每个单位都要顾全大局,支持改革,消除改革中的“权利”思想,最关键的是合理界定各单位财权与事权,明确财务管理职责;
正确处理好核算中心与上级主管部门及各单位间的关系等。

首先,准确定位各单位的财务职责,避免核算中心对所有不相容财务事项大包大揽。被单位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要发挥好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具有相应的最基本的权利――财权。因此,笔者认为,被单位会计工作必须更多的体现出会计的管理职能。诸如部门预算的编报,国库集中支付用款计划的编报,政府采购计划的编报,部门预算绩效考评目标的制定,资产的更新计划编报等。凡是加强部门内部管理的措施明确由被单位组织实施,确认被单位自主理财的主体地位,这不仅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单位开展事业的能动性。而核算中心作为重要的财务服务部门,必须切实发挥“规范核算、财务监督、综合分析”的作用,主要体现会计工作的反映和监督职能。

其次,理顺核算中心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笔者认为,核算中心最好直接隶属于上级计划财务管理部门,在业务上接受上级计划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与指导,在为被单位提供资金管理服务的同时,一方面强化了对各被单位的财务监督,另一方面在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站在整个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全局出发筹划与安排有限资金,为管理部门宏观统筹决策夯实基础。

最后,还必须处理好核算中心与被单位之间的关系。核算中心在为被单位提供优质的会计核算服务的同时,严格监督被单位各项管理措施的实际执行情况,如部门预算执行是否科学合理,资产更新计划是否符合规定的,是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计划等等。通过核算与监督活动,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有效的经济活动运行情况监测资料,当好被单位的决策参谋。同时,核算中心还有义务针对某些财务问题对被单位联络员实施必要财务培训工作。而被单位则有责任和义务定期组织核算中心会计人员深入工作一线,使其了解本单位事业开展情况。

(三)变联络员为管理会计 财务集中核算后,被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没有发生改变。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要做好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联络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财务知识的具备情况是强化本单位财务管理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财务联络员不再是可有可无,谁都能够胜任的岗位,而是在核算中心和所单位共同领导下的全面负责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管理岗位,即管理会计岗。被单位管理会计岗位主要职责应包括:(1)参与拟订所在单位的部门预算方案;
(2)参与拟定所在单位的资产更新及监管方案,对国有资产的流失承担相应责任;
(3)参与拟订所在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规定,监督检查各项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
(4)拟定和审核所在单位的新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和重大经济合同;
(5)根据经费预算和单位工作计划,编制好本单位基本运转的年度用款计划和政府采购计划。(6)监督所在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对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7)负责定期组织安排核算中心会计人员深入到业务一线了解情况等等。

(四)财务标准化改造 核算中心应该实施财务标准化改造,这不仅有利于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夯实会计基础工作,还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推进依法理财,规避违法违纪风险。实施财务标准化改造,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有利于提升会计人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实施财务标准化改造,奉行所有单位一视同仁原则,能够杜绝双重标准下的人情报账现象。为此,气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可行的单位财务开支标准和财务监管流程,实施核算中心财务标准化工作。首先必须全面面梳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管内容,细化岗位并制定相应工作标准,明确工作流程并制定相应管理标准,努力做到业务流程和管理标准科学化、合法合规化。其次,把员工的优秀工作方法、工作经验以标准的形式予以总结、保存,一切工作按标准化程序进行。

(五)会计监督常态化、形式多样化 构建新型的内部稽查监督机制,即建立核算中心内部稽查、内部审计与上级计划财务管理部门检查相结合的会计监督机制。核算中心不仅会计核算要严格按规定执行,还要严把资金出口关,严格支出管理,变预算额度控制为预算支出内容控制,没有具体预算支出内容的开支一律不得核销支出,建立起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实现支出与预算统一,确保预算统筹集约作用的充分发挥,最终实现各项资源的统筹集约。

财务工作坚持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是了解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有效手段,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达到上述目标,一方面,要进一步研究财务检查的方式、方法、范围等具体问题,针对部门特点,积极推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利用计算机网络对财务进行日常远程监控,发现违轨问题的苗头及时提醒,及时派出财务检查组,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检查评价奖惩体系,使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化,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好的做法和问题失误要有最后的追踪问效奖惩措施。最后,积极开展民主理财活动。通过财务公开,加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核算中心定期与被单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成员组成民主理财小组,进行民主理财。理财结果对不涉及单位财务信息秘密的,则做到详细公布于众。

(六)多层次开展业务培训 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财务工作领导干部的财务管理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国家的财经政策,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基本财务知识。当前,要将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最新精神作为对领导干部财务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各级领导干部熟悉了解财务管理规定,自觉贯彻执行财务管理规定。加强对会计人员,特别是被单位财务联络员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教育财务人员自觉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把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为自己的生命线,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廉洁自律。其次,加强财务知识培训,使各单位财务联络员能够及时掌握国家财政改革的新要求、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方式,成为依法理财的行家里手,在加强基层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七)引入竞争,完善激励机制 引入竞争机制,明确各个岗位会计人员的权、责、利。为防止会计人员在新的环境中滋生安逸思想和新的腐败行为,对聘用人员要按公平、公开、竞争、择优、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录用、竞争上岗。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会计整体工资水平和级次的公平合理。同时制订具体、明细的考核目标,实行年度考核,把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和会计人员的工作结果挂钩,从而形成积极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张静:《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2008年第5期。

[2]高文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财经界学术》2007年12期。

[3]范国欣:《浅议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改革 》,《时代经贸》2007年12月。

财务核算部范文第2篇

会计核算作用的发挥是实现内部财务监督的基础,会计核算在实际的工作中,其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向以及各种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细化管理,开展此类工作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减少企业内部出现的违法犯忌现象,从而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而要想使得会计核算的作用可以真正的得到发挥,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

会计核算是以原始凭证为基础,原始凭证是保障企业可以顺利开展内部财务监督的有效依据,因此要重视对原始凭证的管理和审核。相关的会计人员要尽可能的获取到准确的原始凭证,依据准确的原始凭证来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核算,这样可以使得企业内部的资金交易更加的规范化和合法化,从而使得企业可以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会计核算人员要注意区分原始凭证的真伪,在对一些数据不明以及内容模糊的原始凭证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受理的方法来防止伪原始凭证对核算工作的影响。同时,要求上报凭证的人员必须将原始凭证中的模糊内容进行重新的修改和整理,并且经由会计人员的审查之后,才能够对原始凭证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核算。一般来说,原始凭证因其形式的不同,其所具有的本质也会有所不同,在原始凭证中,会存在一些违法以及不真实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在对这些原始凭证进行核损评断的过程中,主要依据的评断标准是对提交后的原始凭证的相关调查,在调查时,如果发现原始凭证中的信息与实际的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应用状况不想符合,这时候就要停止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并要求相关的上报人员对原始凭证进行修正后,才可以对其进行受理。而一些违法的原始凭证,其会与实际的经济活动相一致,但是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违法的活动,这样所上报的原始平衡虽然与经济活动相一致,但是相关的会计核算人员也不能够对其进行受理,如果受理,就会使得企业蒙受损失,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由上述观点可以看出,会计核算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相关的企业管理者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规避不真实以及不合法的原始凭证的受理,在审核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的发现原始凭证中存在的问题,以防止企业蒙受经济损失。发挥会计核算作用,还能够有效的依据法律效力来对违法犯罪分子进行强力的打击,从而保障原始凭证审核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核监督

财务收支审核监督是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也需要对财务收支进行有效的核算和管理。在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的过程中,主要要对企业活动资金的来源、资金管理的渠道以及资金的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督。针对违法的收支吗,相关的会计人员以及会计机构不能够予以受理,对财务收支监督的重点是合法性问题。

二、结语

财务核算部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财政部门在建设新的信息化系统,其中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是本次建设的重点,久其公司根据在全国多个财政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此类系统的建设思路,希望为更多财政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字:财政部门;
集中核算;
系统建设思路

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并且要求各级财政及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因此,建设以财政业务及其相关数据的集聚、共享和利用为核心的一体化财政,是财政管理模式实现“三大转变”的必然选择。

一是财政理念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需要通过打造面向预算单位、社会公众的财政服务平台,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统一,提升公共财政服务水平;
二是财政决策要从经验与科学并重型向以科学决策为主型转变,需要通过打造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仓库,实现数据收集与决策运用的统一,推动财政科学决策;
三是财政管理要从静态型向动态型转变,需要通过打造专业化、数字化、系统化的运行体系,实现业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实现预算收支的动态执行、动态监控,促进财政动态管理。因此,财政一体化建设既源自于财政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财政管理转型的必然选择。

财政部门为更好的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及时规范财务记账标准,并监控各单位的资金使用状况,展开了新一轮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其中由财政部门牵头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系统已成为本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全国部分省市财政部门已经开始进行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久其公司作为全国各级财政部门的长期合作伙伴,在财政一体化信息化建设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下面我们将根据实际项目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概要的介绍一下财政部门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希望能够为财政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一、前期准备工作

在信息化建设圈子里,有句老话“三分软件,七分管理,十二分的数据”,对于这种由财政部门牵头,覆盖各级各类单位(行政、事业、科研、高校、中小学等)的信息化系统,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各单位的会计核算规范不同,使用的软件不同,管理颗粒度不同,导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强行推进集中核算软件的使用将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因此,我们建议在系统建设之前,需要先做好统一的数据规范,具体包括:会计科目体系、功能分类、经济分类、资金类型、项目信息等,对于各个单位来说,还包括部门、人员、往来等信息。其中,会计科目体系是工作中的重点,应根据《行政单位会计轨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标准规范,结合新《预算法》的相关要求,充分考虑到预算、资金使用、日常核算管理及决算报表管理要求,建设全面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及辅助核算科目体系。并且,对于较大规模的行政事业单位,建议推进内部精细化管理,应做到按部门核算,加强预算管理力度。

久其公司根据多年来的财政一体化建设经验,已经总结出一套规范标准的多维会计科目体系,该体系覆盖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且与决算体系完美结合,为推进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系统建设重点

作为财政统管的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核算系统,最重要的目标是加强财政部门对于各个单位核算情况的掌握,因此系统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财政的“规范化、科学化、透明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提高各级财政的财政管理水平。

(1)实现四个统一。大力推行“统一财务一体化管理平台、统一财务管理模式、统一财务标准规范、统一财务监督管理”四个统一管理,实现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一盘棋管理。

(2)实现信息共享。通过财务一体化建设,彻底解决过去存在的“流程不通、信息孤岛”问题,实现财政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财务一体化应用和数据共享。

三、系统建设原则

(1)开放性与先进性。基于开放式标准,遵循国际标准,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可以进行数据的导入和导出,实现系统间互连。

(2)规范性与标准化。严格执行财政统一的业务体系和其他各类编码标准,遵守行业数据标准。

(3)灵活性与可维护性。系统应易于扩展、升级和移植,具有灵活的、可进化的数据体系结构,允许任何数据被有序引入,并与原有的数据保持一致和集成。

(4)可扩展性与可伸缩性。具有开放的、可扩展的系统结构,允许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集成,新的功能模块可以被迅速增加或定制出来。具有平滑分布和升级、灵活的可伸缩能力,允许将不同的计算任务分布到不同的机器上去,而不妨碍其它部分的运行。

(5)安全性与可靠性。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基础,提供良好的数据安全可靠性策略,保证系统及数据的安全与可靠。通过良好的数据安全可靠性策略,保证系统及数据的安全与可靠。

(6)准确性与实时性。保证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提供多种数据审查手段,数据的传输要及时、准确、可靠和安全。

(7)易用性。系统设计面向最终用户,必须保证易操作、易理解、易控制,确保使用人员能够轻松的操作系统。

四、系统建设内容

按照目前全国财政部门实施集中核算系统的经验来看,此类系统的建设内容大体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模式是在财政部门成立财务数据中心,建立基于财政专网的集中核算系统。建设内容包括:凭证管理、账簿查询、会计报表、薪资管理。其中系统的基础数据由财政统一维护,各单位只需要在财政部门所搭建的平台之上进行日常的会计操作即可。财政管理人员也可以随时通过系统了解各单位的凭证录入情况,并且所有的报表取数均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完成,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加的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第二种模式,主要适用于财政专网尚未全面覆盖的地区。系统建设时除了做好财政端的集中核算系统之外,还需要使用单位版财务核算软件做补充,单位版核算中的参数从集中核算系统中直接获取,既做到了集中核算中的统一管理,也能够让没有网络条件的单位使用统一的系统进行财务管理。之后还需要做好单位版与网络版的衔接工作,保证及时将财务数据同步到财政端。

财务核算部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民银行;
内部审计;
财务预算

一、引言

1998年底,我国中央银行机构改革新设了内审部门,专司对人民银行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行属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这十年来,内审部门在促进中央银行自我约束、防范金融风险和内部管理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人民银行所执行的财务预算制度是一种独立的财务预算制度。从定义上看,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指预算管理上以总行年度财务收支差额纳入中央财政预算,不归入地方财政预算。从内容上看,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容包括预算的编制、核批、执行、考核和财务决算、财务检查、财务分析以及资金与财产多缺的处理。分支机构的财务预算由总行按“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办理,各项费用支出以核定指标的方式加以控制,不核拨资金,这些决定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编制的预算仅有费用支出,具有较大博弈弹性空间。

中央银行内审对象的客体多、内容广,其中财务审计在整个央行内审监督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预算监督与管理,是人民银行财务审计的主要职责,特别是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但实践证明,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仅是事后补救措施之一,财务审计的重心必须向事前控制,即财务预算审核转移。这不仅是服务于财务管理的需要,也是发挥预算监督和管理控制职责的要求。

二、对财务预算审核必要性的分析

(一)为什么要对财务预算进行审核。

1.从国家财经法规和观念更新看财务预算审核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国家财经法规逐步完善,制度要求越来越严格,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会计财务工作的法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银行财务制度由1993年以前的利润留成制度,改为1994年以后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方式从仅批复财务收支计划,变为了实行部门预算管理。人民银行开设银行账户,原先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开设,现在必须经过财政部门审批核准;
从过去可以自定津补贴,到现在必须严格清理规范津补贴;
公务接待、差旅费、会议费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这些变化进一步强化了财务约束。同时,监督检查不断加强,外部监督检查从过去单一年度预算检查发展到财政、审计的全方位监督检查。这就需要我们改变粗放管理甚至放任自由的心理,改变过去那种重预算分配、轻预算计划的观念,而这就需要内审部门加强事前监控,对财务预算编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审核。

2.从落实预算模式改革看财务预算审核的必要性

由于预算制度建设的缺失,各级分支机构站在各自既得利益的角度,为其辖内机构争资金,争项目。这样,经各级分支机构审核后初步汇总编制的资金预算往往虚高。同时,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有的地方上级预算机构采取老办法,即用“基数法”,根据各下级行上年分配资金额度的适当增长切块分配,以此方法来确保财政预算总额不突破。另外,各级分支机构在形成下一个预算年度的预算要求时,往往倾向于保护预算基数的完整性,主要通过在新增加的资金中增加和扩张份额来增大其预算基数。所以,尽管名义上央行的预算模式已改成零基预算,但预算过程中的基层央行预算参与者却不能彻底摆脱旧的预算编制观念,仍然用传统的预算模式来形成预算要求。

3.从规范项目资金预算看财务预算审核的必要性

随着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推进和对项目资金管理的严格,经批准的财务指标不仅在总量上不得有突破,而且在结构上也禁止相互挪用,因此,财务费用在总量上和结构上都具有严格规定性。当前,各个部门的预算内公用经费长期处于不足的状态。因此,支出部门为了确保部门的正常运转,通常会采取这样一些策略:挪用部分项目经费中来弥补公用经费的缺口等。因此,在“吃项目”的情况普遍存在的前提下,支出部门根据零基预算形成的预算要求中就有相当大的“水分”。另外,由于预算是自下而上地形成的,基层央行通常主要考虑自己单位的狭小利益,对项目优先顺序的排列常常是任意的和武断的。这样,预算实际上就不能真正做到对支出项目进行排序,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从信息论角度看财务预算审核的必要性

西方审计界认为,管理控制是将结果同标准计划作比较来解释出现的差异并且采取纠正措施。内部审计定义表明它只协助管理部门进行前两项工作,即作比较和解释差异,而采取纠正措施则是管理部门要做的事。从内审部门职能看内审部门可以根据会计部门编制的财务预算与其执行标准计划作比较来解释出现的差异,而不仅仅是对财务预算执行环节进行监督。

信息论认为审计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性,从而可以增进财务信息的价值(提高上级单位预算分配的准确程度)。而财务预算信息相对于传统财务信息而言,准确性与可靠性较低,影响了其在管理部门和上级单位的决策模型中的运用。因此更有必要对其进行鉴证。并发表意见。

5.从事前审计角度看财务预算审核的必要性。

长久以来,内审部门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重视事后审计,忽视事前审计。这样就使得一些不太合理的未来经济事项失去了被纠正、被防范的机会,增大了其实施的机率,并最终酿成过错。虽说这一过错可以通过事后审计予以校正,但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要好,不仅可以减少审计成本,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可以优化管理行为。

(二)为什么由内审部门进行审核

内部审计的立足点应该是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帮助最高管理层更好地履行职责。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服务的内向性,它直接接受单位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干预。因此,内审部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不直接参与各项财务活动,内审部门可以以相对超然的立场,通过对本级及下属行的财务收支、财务管理和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保证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合规、合理和有效。同时,内审部门还可以充当会计、财务部门与行长的桥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沟通。因此,内审部门对财务预算审核能增加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从而减少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观随意性与“暗箱操作”,使预算编制更加规范、透明。

三、财务预算审核与传统财务审核的差异

内审部门为财务预算编报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不仅是管理当局要求,也是上级部门的需求。都是为了满足管理决策的需求,这与传统的财务审计是相同的。但是,内审部门在为财务预算提供审核方面与传统的财务审计仍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审核目的不同。传统会计信息以客观的交易事项为基础,而财务预算审核则建立在管理当局对未来业务发展的分析、计划和判断之上,主观影响因素较多,且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内审人员在审核中无法将目标定为传统审计中的“真实公允反映,而只能是通过对预算信息的基本假设编制基础与会计政策进行审验,并发表审核意见。

2.审核方法不同。传统财务审计中,内审人员可通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等审计方法,而财务预算审核的主要方法是分析、判断财务预算的基本假设是否合理,主要是审核预算编制程序的合法性和科学性、以及预算管理模式选择的适用性,预算项目控制指标体系制定和预算管理组织架构的合理性等。

3.审核责任不同。传统财务审计中,内审部门为财务规章制度建立情况、预算执行等的真实性提供鉴证;
而在财务预算审核中,内审部门不能保证财务预算的可实现程度,只能为其编制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提供鉴证。

四、政策建议

当前,为了规范财务预算编制过程,部分分支机构已经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预算编制的审核,如要求将会计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固定资产购建项目计划等资料抄送同级内审部门,下级行应同时抄送上级行内审部门。但以上措施只是起到告知作用,内审部门仍未从实质上对财务预算进行审核。对此,为了进一步规范预算审核工作,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笔者建议应加强以下方面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预算管理。总行1996年制定《中国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内涉及的财务检查无论从检查方法或内容上看,主要是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
因此,建议对办法进行修改,增加财务预算的审核要求,明确审核部门、程序和权责等。同时,根据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对收入和支出预算的程序、内容、方法等作进一步修改。这样,从政策制定和操作办法上为进一步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等,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2.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支出定额,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实行定员定额管理等。这就要求这不仅对会计部门科学测算各项费用预算的年度实际需求,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和预算分配的合理性起到积极作用,也有助于内审部门在评价会计部门预算编制时有个比较标准。

3.为了避免同级监督乏力,真正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应由上级派出内部审计部门对下级预算编制进行审核,因为上级派出的内审部门处于比较超然的地位,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4.规范财务预算审核审核内容。首先审核预算编制是否体现了“收支两条线”的原则,预算的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按照部门预算的原则,将人民银行的所有收入和支出统一纳入人民银行的部门预算;
其次审查编制预算的基础即清产核资情况是否准确;
最后审查定员定额的标准是否科学。

参考文献:

[1]贾国华,李向明.发挥央行财务审计的预算监督管理职责.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年7期.

[2]吴豪声,李奋强.强化中央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若干建议.金融与经济,2004年11期.

财务核算部范文第5篇

一、财务与会计分设的理论基础

作为企业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财务管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领域,而是与会计、经济都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的。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企业里各自负责不同的重要领域,财务管理在企业里的作用主要是负责管理一些财务方面的资产和一些实物资产,并且为这些资产进行融资。而会计核算则是作为了一个财务信息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工作者们会按照一定的工作准则来对企业的经济情况进行确定、区分、统计和记录,并且根据情况来编制财务报告,可以直接帮助到管理层面的工作者去对企业过去的业绩进行评比,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确立方向。所以会计工作者在企业里承担着明确公司各类责任的“记分员”一职。

在近现代,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机构的合并和分别设置是因为在根本上就被?烧咧?间的关系影响到了,在理论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有着明显不同的本质区别,其职能和本体是并列且不同的含义,这一点就为财务和会计的分离提供了在理论层面的支持。而这一点可分为以下关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几个重要区别:

(一)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上的差异

若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上来看,两者是具有明显的不同点的。会计核算是从人类社会活动之初就开始出现了的,它也随着人类的社会的进步逐渐具体化,如:早期的原始社会中,人类会通过一些计量方法来记下当天的狩猎情况,如最明显的“绳结计数”和“画一计数”,这些都可以归算到会计核算的范畴中来。而财务管理则是在经济货币的流通交易出现后才出现的一个大型经济范围,商品在市面上的流通和交易是财务管理产生的基础。其产生的过程是在公有财产的争斗之时与经济资源出现了少缺之时,所以财务出现的过程是和私有财产的产生过程相伴的,也可以称为私产制的表现。

(二)两者在本质上的基本区别

会计核算的本质取决于会计本身的理论依据和核心问题,而基于这些理论和核心问题产生了一个能表达出会计本质和目标的灵魂学说“受托责任”。这是一种观念,一种学说,一个灵魂,这也是一条概况了会计理论的主线。因此说“受托责任”是会计核算的本质意义,而会计核算的目标就是要确认和解除这种“受托责任”。

财务的本质则是由不同的观念和理论来组成的,比如:货币收支活动论、货币关系论、资金运动论、价值运动论、本金投入与收益论等这几种重要的理论和观念,这些理论和观念在不同层面映射出了财务的本质特性,但每一个理论都不能反映出完全的财务本质。伍中信教授根据以上的不同理论和观念结合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提出了“财权”的概念,并设定“财权流”为现代财务的本质。“财权流”一词的出现,明确了现代化财务的本质,是企业开展财务部门的依据,也是用于区分财务和会计的重要标准,所以说“财权流”是对现代财务本质的恰当描述。

(三)两者在主体上的差异

伴随着财务本质“财权流”的出现,不仅区分了财务与会计的本质,也让财务主体和会计主体的区别变得更加明显。财务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是反应在独立产权上的独立核算,是在已有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使其达到最大化的经济实体。会计所表现出来的主体则是在会计信息中所反映出的某些特定的单位和组织,这便规范了会计的空间范围。二者在联系上可表现为包含关系,即财务的主体肯定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财务的主体。但是对于那些并没有财权或是没有经济性的会计主体,就不能成为财务主体。财务的主体反应的是会计主体更大的职能,这样就可以将财务的两大职能划分出来,即:资源配置职能和财务监管职能。可以并行资源配置职能和财务监管职能是这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而在其中资源配置职能是财务的第一大职能。对于会计来说,核算职能和监管职能是其两个基本职能,但是会计和财务的各自侧重点不同,会计侧重于核算职能,而财务则是侧重于资源配置职能,这就是两者在主体上的明显差异。[1]

二、财务与会计的区别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由于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本质职能是不相同的,所以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中必须要分清财务和会计这两个概念,并且明确设立财务和会计各自的职责。比如在进行记账时,就必须区分会计机构和被机构各自的责任,并且要明确财务和会计之间的关系。现在正在广泛实行的以记账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核算,其必要的要求就是单位的理财自主权不能变更。会计核算在单位里实行后就会从单位里单独的独立出来,从核算中心变更为会计核算的工作。但是财务管理并不会单独的独立出来,其仍归于单位,单位里资金的统筹,分配和使用的管理权都是没有变的,但是单位中的一切开支还是需要经过单位同意,才能被会计核算处理。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在单位中的责任主体依旧是单位本身,而核算中心只是记账,也必须按照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管的规定来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