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学生村官聘期工作【五篇】【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3-07-18 08:50:09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大学生村官聘期工作范文第1篇二、大学生村官选聘对象范围和条件三、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程序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由省里统一安排,每年集中开展一次。每年选聘工作意见和公告在安徽大学生村官园地网和安徽省大中专毕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大学生村官聘期工作【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村官聘期工作【五篇】

大学生村官聘期工作范文第1篇

二、大学生“村官”选聘对象范围和条件

三、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程序

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由省里统一安排,每年集中开展一次。每年选聘工作意见和公告在“安徽大学生‘村官’园地网”和“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严格按照公告、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公示、决定聘用和培训上岗等程序进行。选聘对象确定后,由县(市、区)委组织部与其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聘用关系,聘期一般为3年。

四、大学生“村官”任职规定

大学生“村官”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原则上回原籍所在县(市、区)的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
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
是共青团员的,可兼任村团组织书记或副书记职务。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党员预备期满转正后,可改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表现优秀、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可通过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两委”成员。

五、安徽省大学生“村官”基本经济待遇 2、在村任职期间,以县(市、区)为单位,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直至聘期结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以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缴费,由县(市、区)财政承担;
个人缴纳部分由负责发放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在个人补贴中代扣代缴。

3、对大学生“村官”国家助学贷款实行财政代偿。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国家助学贷款和学费,由中央财政代偿和补偿。地方所属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金由省财政承担。其中,对任职满2年、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代偿资助贷款本金的60%;
任职满3年、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代偿资助全部贷款余额和全部个人自付利息。

六、安徽省大学生“村官”六项规定职责

七、大学生“村官”聘期期满后“五条”出路

中组部提出,要通过激励和竞争机制,不断充实新鲜血液,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村官”队伍。并明确大学生“村官”聘期期满后“五条出路”为: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和继续学习。

1、鼓励留村任职工作。对实际工作中表现优秀、党员群众认可的党员大学生“村官”,通过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乡镇党委推荐等方式,参加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选举。到村任职1年以上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可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参加村委会主任、副主任选举。期满留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的,任职期间继续纳入大学生“村官”名额,保留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同时可享受同级村干部补贴和相应待遇。聘用期满、聘期考核称职的大学生“村官”,本人提出续聘申请,经乡镇党委初审,县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定,可签订续聘合同继续留村工作,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一个续聘期限为3年,续聘次数原则上为1次。续聘的大学生“村官”纳入当年大学生“村官”选聘计划。

4、扶持自主创业。各地制定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计划,把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农村实用技能、企业经营管理等知识作为创业培训的主要内容,定期举办创业专题培训班。各级农业部门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和“阳光培训”计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共青团组织优先把大学生“村官”纳入SYB培训范围。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采取担保、贴息、补助等方式,帮扶大学生“村官”创业。将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工作纳入全省“万名农村青年创业信贷扶持计划”,协调省农村信用联社、省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安徽分行等金融机构,为大学生“村官”优先提供创业贷款;
依托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地区发展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专项贴息资金,优先对大学生“村官”申请的创业小额贷款进行贴息。通过开展创建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点、举办创业项目设计大赛、召开创业推进会、评选表彰创业先进典型等活动,推动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工作的深入开展。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村官”,聘用期满后未续聘、创业项目尚在初创阶段的,可在5年内继续享受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政策。

5、支持继续学习深造。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研究生招考,对在村工作表现良好、连续3年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大学生“村官”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大学生村官聘期工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现状调查;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11-0035-03

选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海市青浦区自开展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以来,始终把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重要工作,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确保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一、大学生村官队伍基本状况分析

自2006年以来上海市青浦区共选聘大学生村官(包括市选聘和区选聘大学生村官)250名,分别到全区11个街镇担任村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目前仍在职的125名,离职的125名。全区选聘大学生村官队伍中共有党员172名,现在职的95名。在职村官中担任团干部职务的共60名。全区历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中男性为106名,女性为144名。

2006年以来,区大学生村官共离职125名,其中考取公务员36人,参公人员2人,事业人员41人,集体人员16人,自主择业20人,其他10人(派遣2人、社工7人、区级公司1人)。

离职人员中,区选聘大学生村官共离职83人。其中有5人通过公开选拔和提拔分别担任镇办公室副主任、镇文明办主任助理、镇社会党委委员、镇团委书记和区级公司总经理助理。市选聘大学生村官共离职42人,其中考取公务员(含参公)26人(内招6人)、事业人员10人、自主择业6人。

二、大学生村官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依然薄弱,村官队伍缺口较大。自2006年以来,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为解决青浦区农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等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得到了基层党组织的普遍欢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基层干部和党员群众的广泛认可。但从村居干部队伍现状来看,形势依然严峻。目前,青浦区899名村居党组织班子成员中,50岁以上的占35.3%,444名村居党政正职中,45岁以下的仅占38.2%。随着相当一部分村居干部面临退休,到明后年的村居党组织和村居委员会换届时,需要大量的村居后备干部补充进入村居“两委”班子。今后的农村干部队伍的缺口依然会比较大。

(二)大学生村官流动性大,与农村需求不匹配。青浦区区一级选聘大学生村官都为本区户籍,而市一级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来自五湖四海。综合来看,市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流动性要大于区选聘大学生村官。通过座谈调查,村干部总体对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是欢迎的,但是也有一些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有些负面的看法,尤其体现在非本地户籍的市选聘大学生村官上,由于语言不通、对当地情况不了解以及天然的群众基础优势缺失等,使一些村干部产生了一种习惯性思维,认为这些大学生是来过渡的,因此,也不再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致使这些大学生在基层得不到锻炼,也造成了一些想留在农村干事的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受挫,选择了离开,同时村里也没有解决“接班人”的问题。

(三)发展渠道较多,但村官创业意愿较为薄弱。根据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对于市、区选聘大学生村官来说共有五大出路:创业、考录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留村任职、继续深造、自主择业。从青浦区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渠道来看,离职中考取公务员36人,参公人员2人,事业人员41人,集体人员16人,自主择业20人,其他10人(派遣2人、社工7人、区级公司1人)。流出体制外的20人,不到离职人员的六分之一,其他均留在体制内,成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集体人员等,创业人员为零。因此,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也将成为青浦区今后几年工作的重心之一。

(四)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较难。全国已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30万名,目前在岗21.2万名,有8.2万名担任村“两委”干部,占38.7%,5000多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上海共选聘963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截至2012年10月,在442名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中,进入村“两委”班子的122人,占28%,其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的41人;
目前青浦区在村“两委”换届中共有18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2006年区选聘17人,2008年区选聘1人,其中村居正职1人),仅占在职大学生村官的14.4%。由于青浦区村党组织换届采用的是公推直选、村委会换届采用的是海选,要推动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五)选拔任用通道还须明确,编制问题依然是个难题。大学生村官文件中提到,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每个街镇至少有一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或一名科级干部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
优秀大学生村官可通过规定程序选为镇团委、街道团工委书记或副书记,镇、街道妇联主席或副主席,镇、街道总工会副主席,任满一个聘期、考核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可通过竞争性选拔担任镇、街道科级干部,其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为镇、街道科级正职干部;
符合镇领导班子换届提名人选条件的,可按程序推荐作为换届提名人选。目前,青浦区仅有3名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达到正科级,其中有事业编制的仅1名,另两名为集体人员,由于受编制的制约,要实现这一目标,区级层面操作存在着较大的难度,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求凡进必考,而单独针对大学生村官采取竞争性选拔考试势必会引起社会的不公平。

三、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选聘力度,壮实新农村储备干部队伍。去年,青浦区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中发现,青浦区农村干部队伍中存在着青黄不接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班长工程”建设,着力解决青浦区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这一问题。今年4月,区委组织部联合区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目标规划、工作措施、发展方向和组织保障等。结合实际,青浦区在开展市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同时,又重新启动了区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预计将合计招聘市、区两级大学生村官84名。通过努力,至2015年使全区191个建制村(含涉农居)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区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主要采取街镇定向推荐和公开选拔考试各50%的比例进行,街镇定向推荐的目的是将具有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才吸纳进来,为他们提供一个自我提升的平台。

(二)加强培养关爱,确保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青浦区的大学生村官队伍有“年纪轻、女性多、理论水平高、文科专业多、干事创业热情高”的特点,因此在工作中,区委组织部要求各基层单位在村官的培养方案设计上要按照以下五个特点,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工作:一要按照村官年轻的特点,安排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团支部和街镇团方面的工作;
二要把握村官中女村官多的特点,和妇联、卫生、计生、文体等部门的农村条线工作做好衔接;
三要利用村官理论水平高的特点,多组织开展适合他们的活动,如普法、宣讲等;
四要根据村官各自专业不同,安排能发挥他们自身专业优势的具体工作;
五要对于有创业设想的大学生村官,在项目论证、技术指导、信息服务、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帮助。

在具体培养工作上,按照“量体裁衣”的培养思路,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实施轮训计划。每年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全面提升大学生村官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2012年,还探索开展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新增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通过培训,让大学生村官对自我有个清晰的认识,对今后的发展有个正确的规划。二是实施帮教计划。对新任村官明确一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村干部进行一对一帮带,每名大学生村官至少有一名街镇领导干部和一名村“两委”班子成员联系帮带,使村官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联系人和带教老师每年至少与大学生村官开展两次谈心谈话活动,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心理变化,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三是实施岗位锻炼计划。安排村官到政府职能部门短期实践、分管村条线工作、兼任村团组织书记等多种方式,加强岗位锻炼和培养。安排村官列席村“两委”会议,参与研究村“两委”工作,不断熟悉村务工作。四是实施调研计划。为大学生村官设计调研课题,让村官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村情概况,学习群众语言,了解熟悉村民生活,为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三)搭建展示舞台,让大学生村官亮出风采。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由于刚从学校毕业,要用大学的管理方式引导大学生村官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尤其要注重以建立社会组织等方式搭建平台,通过活动的开展,锻炼他们的能力、增长他们的才干、展现他们的风采。为此,区委组织部牵头组建了大学生村官“新青社”信息员队伍、“青青”舞蹈队和“快乐园”创业联盟三支队伍,以及和团区委一起组建了大学生村官团工委。同时,探索各支队伍为解决村官工作中的不同问题提供解决途径,大学生村官团工委体现了组织管理的功能,“新青社”体现了自我宣传的功能,“青青”舞蹈队体现了展示才艺的功能,“快乐园”创业联盟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了环境基础,并通过工作职能下放,让大学生村官参与自身建设,如由“新青社”负责村官工作相关的培训和调研,让创业联盟负责挂职锻炼、创业培训和建创业基地等工作,让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真正沉下去,更好地为大学生村官自己服务。其中“青青”舞蹈队表演的“秧苗青青”舞蹈节目先后在去年上海市大学生村官工作会议和今年区春节团拜会上汇报演出,新青社的多篇文章在《东方城乡报》上发表。各街镇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练塘镇成立的大学生村官宣讲团,被团市委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学习型组织”;
白鹤镇成立了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利用QQ群、微博等现代网络媒介,搭建了大学生村官沟通交流平台等。事实证明,通过大学生村官社会组织的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这些方面进行探索,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用。

(四)冲破发展瓶颈,力求大学生村官人人出彩。要帮助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村官形成“只要想干事、人人都能放光彩”的理念,在政策、机制等方面入手,打通限制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瓶颈,使大学生村官在基层脱颖而出,通过选树不同大学生村官的典型,充分调动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一是积极扶持创业。通过党委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扶持、市场运作相结合,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鼓励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等组织和实体。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继续探索“快乐园”创业联盟为平台、创业培训为抓手的“启发式”创业计划。政策支持上继续探索与银行的合作,通过推出金融贷款产品、设立专项扶持基金等,重点扶持一批“起点高、效果佳”的科技创业项目。

二是鼓励留村任职。引导和支持优秀大学生村官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参加村居组织换届选举。探索大学生村官交流制度,通过交流回原籍村任职为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班子创造条件;
同时,在近五年内的2014年、2017年的村居党组织换届和2015年的村居委会换届中,明确大学生村官进入“两委”班子的具体要求;
根据青浦区女村官多的特点,鼓励女村官担任专职妇女委员;
对于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探索采取任命为村居副书记的方式,让他们尽快成长;
对任满两个聘期未担任村“两委”干部的优秀大学生村官,鼓励和支持其继续留村任职。

三是完善招考制度。在区和街镇公开招聘中优先聘用大学生村官,逐步提高面向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比例。除市选聘村官可参加公务员定向招录外,任满一个聘期、考核称职以上的市和区选聘大学生村官均可参加面向大学生村官的区和街镇事业单位定向招录。

大学生村官聘期工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对策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国家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对于缓冲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强新农村建设和巩固基层政权,起到了双赢的效果。2001年以来,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进行了大学生村官实践探索。国家于2008年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计划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2010年6月,国家将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列入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到2020年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核心环节,其工作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

调研基本情况

2013年12月,课题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高校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现状调查研究,主要的调研对象是各高校就业服务中心村官选聘工作负责同志。根据大学生村官政策在高校层面所涉及的基本面,课题组重点从高校的政策认识、工作评价、执行状况、政策配套、项目比较和满意度测评等6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组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5份,回收有效率96.8%,在155个高校样本中,涵盖了一本、二本、三本和专科等类型,在地域分布上,从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广东等11个省份抽选了81所高校,占样本总量的52.3%;
从中部地区的山西、河南、湖北等6个省份抽选了41所高校,占样本总量的26.5%;
从西部地区的四川、广西、内蒙古自治区等8个省份抽选了33所高校,占样本总量的21.3%。(见表1)

高校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现状

60%的受访高校开设有农业相关、或者基层管理服务相关专业。89.7%的高校对“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十

表1 样本高校抽样情况

地区 抽样个数 比例(%) 省份 抽样个数 比例(%)

东部 81 52.3 北京 20 12.9

辽宁 7 4.5

福建 4 2.6

浙江 3 2.6

山东 10 1.9

河北 8 9.7

广东 3 6.5

江苏 9 5.2

上海 10 3.2

天津 4 1.9

海南 3 5.8

中部 41 26.5 山西 15 1.9

吉林 5 6.5

江西 4 2.6

河南 4 2.6

黑龙江 8 2.6

湖北 5 2.6

西部 33 21.3 重庆 4 4.5

广西 3 3.2

陕西 4 1.9

甘肃 7 1.9

四川 5 5.2

内蒙古 3 1.9

新疆 3 2.6

云南 4 3.2

分重视或比较重视。78.1%的高校对国家和各地区的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认识程度高;
在对政策了解程度较低的二次调查中,受访者希望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省市层面和任职单位层面政策的解读。

2.大学生村官政策吸引力调查

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认为现行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吸引力比较好(42.6%)或者一般(40%);
认为现行政策“非常吸引人,能够对大学生起到引导和鼓励作用”的仅有13.5%。高校认为,大学生关注“大学生村官”项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到基层锻炼自我”(72.9%)、“考研、考公务员等相关优惠政策”(66.5%)和“工作不好找”(45.2%),说明目前大学生村官政策对于大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引导和激励作用不突出。大学生之所以选择到农村任村官,更多的是出于“就业的压力”及“任职期满后的优惠政策”。大学生村官选聘受地缘因素影响较大,大部分学生选择“家乡所在地”(63.2%)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偏远地区存在“选人难、留人难”的现象。

3.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评价

在高校对大学生村官面临主要问题的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自身定位不明确”,占61.9%,说明高校判断大学生对于村官角色认同感偏弱。“后续发展乏力”,排在第二位,占60.6%;
“工作保障机制不健全”排在第三位,占56.8%。这表明经过几年的政策实践,大学生在选择应聘村官的过程中趋于理性,更加注重在实际工作中角色定位及村官职业的后期发展方向,并对于现行的大学生村官工作保障机制政策评价不高。超过半数的高校认为大学生村官政策应该在工作考核、工资待遇、法律保障、社会宣传、培养培训、监督落实等方面尽快完善实施。

4.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执行情况

在受访高校中,每年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数量多在50人以下,仅13所高校每年村官人数超过100人。目前而言,60.6%的高校仅承担1个~2个省份的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同时承担7个以上省份村官选聘工作的仅为11.6%,且集中在“985工程”“211工程”等重点高校。接近半数高校大学生村官的报名比例占毕业生人数的5%以下,仅有9所高校报名比例能够超过20%。81.9%的高校认为,参与大学生村官项目的毕业生整体素质要高于同届整体水平。

高校认为,开展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主要困难是“专业设置与农村基层实际需求有差距”(56.1%)、“政策吸引力有限”(49.7%)、“学生参与热情不高”(49.7%)。78.7%的高校认为,大学生不愿参与大学生村官项目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的保障力度不够,村官的再次就业存在问题”;
41.9%的高校认为“选聘时间太晚,错过了就业黄金期”。(见图1)

图1:高校认为开展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主要困难

在政策配套方面,21.9%的高校制定了本校大学生村官选聘的工作制度;
在后续跟踪与服务方面,有43.9%的高校落实较好,主要涉及“村官间的交流”“培训讲座”等方面。

5.大学生村官政策与其他基层就业项目的比较

调查显示,除大学生村官项目外,在基层就业项目中,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的高校最多,约为27%;
三支一扶项目位列第二,约为24%;
各省市的选调生项目位列第三,约为19%。基层就业项目的比较中,高校认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是选调生项目,其次是大学生村官项目,第三位的是西部计划项目,最后是社区工作者项目和农村中小学“特岗计划”项目。这表明,同是基层就业项目,具备稳定就业机遇和后续发展渠道且拥有“国家干部”身份的选调生项目更受大学生的欢迎。在国家政策宣传和配套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官政策成为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6.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满意度评价

高校对大学生村官政策非常满意的仅占1.9%,多数高校选择比较满意(62.6%)和一般(27.1%)。这一情况与在岗大学生群体对工作状况的满意度评价基本吻合。在对大学生村官培训的建议上,41%的高校认为,应加强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训;
30%的高校认为,应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20%的高校认为,文字写作能力在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多,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对策与建议

1.因地制宜是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关键所在,应建立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大部分高校认为,大学生村官政策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有限,报名比例不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关注、选择村官是因为就业困难。调查同时显示,多数高校只承担1省~2省的村官选拔工作,且大学生通常会选择家乡所在地、或者高校所在地从事村官工作。因而,各高校应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政策宣讲和就业引导,与各市、县、乡等服务地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实现有效对接;
与省、市组织、人事部门进行政策对接,共同选拔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大学生村官;
与当地村官办建立协同培养和培训的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

2.高校的配套政策和跟踪服务亟待加强,应建立健全培训和引导制度

调查表明,大学生村官政策已经在各级各类高校得到了良好的贯彻执行,每年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工作顺利开展,村官素质高于同届毕业生整体水平。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多数高校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未形成自身的工作制度和实施细则。在对本校大学生村官的跟踪服务上,高校的主动性不高,且多局限在村官交流和培训讲座方面,不能充分依托学校的学科、人才等优势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提供足够的保障,没有形成“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工作局面。针对多数大学生直接从校园到农村,缺少农村生产劳动经历,对农村的政策法规和民俗村情知之甚少的状况,建议各高校对大学生村官做好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工作。应建立县、乡、村三级“帮带引导”制度,结对培养;
三级领导为大学生村官传授经验、现场指导,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实际工作中尽快实现心态和角色适应。建议将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培训计划,统筹安排,强化培训,将培训教育情况作为考核指标计入大学生村官的考核评价档案,作为大学生村官保障政策兑现的重要依据之一。

3.选聘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

调查中,多数高校对大学生村官的整体评价不高,认为目前本校大学生村官群体的工作状况一般,不是毕业生就业的最佳选项。应尝试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体系,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强化工作纪律,实现规范管理。应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量化管理,建立服务村民和工作业绩档案,督促大学生村官进入角色,努力工作,敬业奉献。在生活和工作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能够安心、放心、舒心地工作,消除由于生活上的不习惯、不适应产生的消极情绪;
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表彰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长期扎根农村工作的持久性和创造性。

4.高校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存有疑虑,需逐步健全大学生村官保障机制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高校对村官选聘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且对大学生村官的选聘业务熟练。高校期望,能够加强对大学生村官二、三级政策的宣传和解读。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存有疑虑,认为目前大学生村官面临着自身定位不明确、保障不健全、发展后续乏力等问题,亟待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作体制机制,需要在岗位定性、工资待遇、后续发展等政策优惠上加快落实并实施。高校在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专业的不对口、政策的不完善、选聘节点的不适宜等不仅影响了毕业生的选择,而且也影响了工作的顺利推进。其中,政策的保障力度、村官的再就业问题、选聘时间的调整成为高校十分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建立完善大学生选聘的保障制度可以从财政投入支持、引导创业激情、提升政治地位、优惠政策兑现四方面着手。要加大各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及补贴实行年度递增的政策;
参照事业单位有关规定,参照公务员标准,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从政策上保证大学生村官福利待遇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创新创业,为他们提供空间和支持,让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施展抱负,体现自我价值;
各省组织部门应出台规范性文件,制定灵活的人才发现、培养和使用机制,对于部分政治素质高、工作业绩好、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实行破格提拔,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潜能和内在动力。

5.探讨“定向大学生村官”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调查显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逐步拓宽,呈现多元蓬勃发展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村官能否通过政策扶植和完善实现其预期目标和工作初衷,成为高校关心的问题。高校就业负责同志认为,就受欢迎程度而言,相较于大学生村官,选调生项目凭借其政策优势、待遇优势和就业身份的优势,得到了更多毕业生的青睐。为保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有效实施及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性,可考虑在广大偏远农村招收定向村官,通过高考加分政策培育一批新农村建设者,并针对定向大学生村官开设专门课程,从而解决大学生在校专业设置与农村基层实际需求有差距的根本矛盾,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农村的实际工作中找准定位,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生村官聘期工作范文第4篇

[关键词]闵行区;
大学生村官;
选用;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2)06-0055-04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一般被称为大学生村官。狭义层面上的大学生村官,即大学应届毕业生通过考核后到农村基层担任职务。具体来说,就是政府面向全社会通过严格考核考察程序,公开选拔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工作,出任村干部(一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协助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处理农村日常事务,从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为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200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也于2008年4月了《上海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公告》,正式启动上海市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闵行区根据上海市的统一安排,从2008年起选拔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任职。

一、上海市及闵行区选聘大学生村官的主要情况

(一)选聘大学生村官的背景

一是随着上海郊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比较匮乏,农村基层的干部队伍老化。如果从政策上支持受过多年教育的大学生去农村,将会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年轻的、有活力的血液。

二是宏观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大学生村官计划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就业压力的方法。

(二)上海市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发展历程

从1980年开始,中央就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2005年开始,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为标志,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进入大范围试验过程。2008年,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将大学生村官工作上升到全国高度,并对此作出了安排部署。

上海市比较大规模的大学生村基层干部选聘始于2006年的“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村官招募是2008年中组部等部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后开始的。上海市从本市高校毕业生和外省市高校上海生源毕业生中,按照坚持公开、平等的原则,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选拔优秀毕业生到郊区县的农村基层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

(三)上海市及闵行区对大学生村官的主要政策支持与待遇

(1)在村任职期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

(2)在村任职2年后经乡镇党委考核合格、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在年龄上、学历上、户籍上等方面放宽报名条件,并适当考虑加分。也可专门面向他们组织公务员招考,区县及以下机关公务员重点从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录。

(3)聘期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享受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4)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5)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符合进沪户籍人员条件的(即通过打分符合进上海户口条件),即可以办理进沪户籍手续;
暂不符合进沪户籍人员条件的,在其到村任职期间可办理上海市人才居住证。

大学生村官因类型不同而享受的工资待遇也有所不同。

二、闵行区对大学生村官的主要组织管理政策及其思想生活情况

(一)主要的组织管理政策

闵行区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由镇组织人事科及所在村负责。

(1)建立结对帮带机制。各村指定工作经验相对丰富、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综合素质相对较好的村干部进行结对。原则上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总支)书记助理的,由村党支部书记负责带教;
担任村主任助理的,由村主任负责带教,形成“一对一”带教对子或者多对一的帮教机制。

(2)强化教育培训机制。一是生活上帮助。及时落实大学生村官的住宿和办公地点,按照安全、便利的原则,帮助他们解决食宿、交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二是思想上关心。区委组织部、各基层单位安排专人经常与大学生村干部谈心交流,指导工作方法,帮助他们了解农村情况,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有的镇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走访,了解工作情况。三是注重实践,增长才干。实行书记、村长带、教、帮制度,向大学生“村官”传授当好“村官”之道。

(3)构建岗位成长机制。一是了解社情民意,不断增长才干。定期安排大学生村官到办进行岗位锻炼,协助干部和各部门负责人为群众解答疑难问题,在接待来信来访过程中了解社情民意。二是安排轮岗锻炼,掌握多岗技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结合大学生村官个人专业特长,在农村基层锻炼满一年之后,分批次安排他们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综合部门锻炼,时间为3个月左右,让他们熟悉村、镇两级工作环境,增强实际处事能力。三是“压担子”,要求村委给予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在本村各类材料撰写、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等方面,明确要求,落实责任,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

(二)闵行区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状况

(1)思想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大学生当初选择当村官是为了锻炼自己、为闵行区农村建设作贡献、体现个人价值,希望脚踏实地在农村干一番事业。从主观感受角度看,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感受较好,基本适应了农村的生活与工作。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工作有收获,有干劲,对自己在农村发挥作用的整体评价较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较乐观的生活与工作态度。

与此同时,也发现了思想不稳定,扎根农村的意识不够强的问题。比如有的2008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表示当初选择到农村工作,是迫于金融危机时就业压力的无奈选择,以及受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的吸引。在基层工作一段时间后,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表示不愿意继续留在基层,会尽快通过考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等方式尽快走出基层就业。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相当一部分是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吸引下作出的选择,村官岗位只是他们就业的一个缓冲地带。

(2)生活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状况较好,很多村干部认为本村的大学生村官过得较为开心,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有很好的交流。但调查中也发现,由于大学生村官多为独生子女,有一半上任前不了解农村情况,缺乏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另外,由于有一半大学生村官是外地生源,所以同本村村民交流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语言障碍。

(3)工作状况

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当地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较高,整体上对大学生村官是比较满意的。而广大村民也表示对大学生村官的欢迎。通过调查也发现部分村领导干部反映大学生村官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想干事、更想干大事,但由于对村级班子的运行模式不了解,虽然经过各种培训,短期内面对盘根错节、琐碎繁杂的农村问题仍然无从下手,因此容易造成失落感,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和深入性。同时调查中还发现,有的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是镀金,过一段时间就会离开,不会在农村长期工作下去。

从大学生村官的角度调查显示,有的大学生村官认为,村民或村干部不把他们当村里人,对他们不信任或有所防备,认为他们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所以只是把他们当作客人,只安排一些临时性任务或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影响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一)提高了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大学生村官的加入,显著改善了闵行区村级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他们不仅从数字上改变了基层干部队伍的人才比例结构,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更加优良的文化氛围,给基层干部队伍带来了新的气息。有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素质高、劲头足的大学毕业生带来的撞击,或多或少地给原村干部带来危机感,形成一种向上的整体氛围。大学生村官计划对于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大学生的加入使该地区的基层组织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改变了原组织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其日常工作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一些民主的思想和处事方式被带入到工作中,民主的思想和宣传力度也在农村大为加强,农民参加基层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得到较大提高,使得基层组织更加具有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使我们党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

(二)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办事效能

大学生村官的到来,由于文字功底好,使得村级书面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如计划、总结、文书档案、上报材料等。进一步完善了村级各项规章制度。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相比以前,村级组织制度更健全,规划更科学,统计更准确,办事更规范,效率更高。

四、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问题,既有大学生本身的局限性,也有体制机制的不健全问题。

(一)自身能力与农村实际匹配的问题。大学生村官具备了较高的文化基础,但现有能力和农村实际需要有一定距离,他们所学专业有的远离农村实际工作需要,对农村工作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考。

(二)缺乏身份认同感。大学生初入社会,缺乏实际农村工作经验,由于村民不了解他们,所以他们要与村民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比较困难,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融入其中。对于非上海生源的大学生,语言不通也成为与村民沟通的障碍。

(三)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的思想形态还存在误区。部分大学生村官只是把村官一职作为一个跳板,积累点工作经验,为今后找工作或者考公务员积累资本,而没有真正想扎根农村,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四)选拔录用标准偏宽泛欠适用。大学生村干部的选拔标准并不限定申报者所学的专业是否适合农村、有无组织管理才能的潜质等,选拔录用标准的宽泛化,致使一些大学生村干部“英雄无用武之地”。

(五)后续保障制度还不到位。目前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均是合同制,服务期一般为3年,但对于服务期满后的人员流向、工资、待遇没有明确规定,虽然有考公务员加分、考研优惠等政策,但不是所有的大学生村干部都能考上。而且,从2010年起,中央及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不再规定大学生村官加分,而改由设置专门招聘大学生村官的岗位。后续保障制度的不明确也让大学生村干部对未来的发展有很大不确定感。

五、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大学生村官选聘制度

要在把好大学生村官的入口上,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扩大选聘主体。为使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更符合基层实际,在实施选聘工作的过程中,扩大基层的自主选择权,使农村的实际需求与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相对接。二是实行双向选择。把个人愿望与组织需求结合起来,实行大学生选择任职村与任职村选择大学生的双向选择,以免出现“选错村、来错人”的现象。三是实行定向选聘。在开展选聘工作之前,可根据各镇、村的实际需要实行“限专业选聘”;
为使大学生村官能尽快融入角色和当地工作,还可实行“限区域选聘”。目前各地所开展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主要是招募大学生,而在是否有农村背景、是否有在农村工作的经历上则没给予充分考虑。因此在以后的招募工作中,在同等条件下应该优先考虑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在分配上应该就近分配。这样这些大学生村干部熟悉本地风土人情,易于与当地村民沟通,开展工作也会得心应手。

要统筹考虑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进口、管理和出口机制,让“村官”们来得有条件,干得有舞台,留得有希望,走得有收获。一方面,着力抓好当前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长远统筹地考虑这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完善大学生村官工资递增机制;
探索改革村委会选举法,允许户籍不在当地的大学生村官参加村委主任的竞选;
探索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各级机关单位的途径和办法;
要把大学生村官工作一抓到底,形成一村一名乃至多名大学生村官的好局面,建立缺口递补、多需递增的长效机制,使这支队伍保持稳定、正常流动、逐步壮大。

(二)努力解决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困境

根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规定,“到农村就业的,可通过法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应职务”,虽然把那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大学生称之为村官,但与村支书、村主任等村官相比还是有很大不同,“大学生村官”从本质上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也不是公务员,更不是党政系统内的领导干部。虽在农村,但又不是村民,其角色是非常模糊的。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探索,尽早给予大学生村官明确的角色定位,可以在不改变立法的前提下对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档案和户口可转至工作地,让大学生村官获得选举权,使参与村干部的竞选合法化,以尽快让大学生村官担任实职,给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

(三)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要实施大学生村官的培训计划,同时要在经费上给予支持,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

基层干部特别是镇村干部应切实认识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要意义,建立村级干部帮带、乡级干部帮教机制。基层干部和广大村民应该积极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支持他们在广阔的农村天地有所作为。由于大学生村官没有接触过社会,在他们上岗前政府应该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聘请农村基层干部作经验介绍。另外应该加强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多听取上一届做得比较好的大学生村官的先进经验介绍,使他们少走弯路。此外,政府部门应该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先进村进行“驻村培训”,由取得成就的大学生村官重点讲解“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听取新农村建设情况和乡风民俗,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帮助他们掌握与农民打交道、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四)切实关心爱护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是未来基层工作的希望。他们知识新,思想活,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以上种种特点给农村工作带来了新的起色。与此同时,大学生村官们也遇到了一些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从某些方面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情绪。所以我们要从方方面面去关心他们,让他们感觉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更好地服务农村。

(五)帮助大学生村官做好工作规划

帮助大学生村官做好工作规划,使其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应当加强对大学生村官能力、心态、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保证其更好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奉献基层。推动大学生村官做好工作规划甚至未来的职业规划,使其根据主客观条件,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性质、工作方向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工作规划应当包括两部分:聘期内的长期规划与一年内的短期规划。首先在大学生村官到村报到时就为其量身定做、系统设计三年的工作规划,提出每年的工作目标,以使大学生村官对今后三年的工作有一个整体认识,有一个长期的整体规划;
接着让大学生村官根据为其设计的长期整体规划,为自己具体设计每一年的短期规划。这样,既有利于大学生村官自己的发展,又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官的才能,促进农村的发展,从而形成“多赢”的局面。

(六)尽可能提供岗位锻炼机会

大学生村官聘期工作范文第5篇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秀青年骨干

北京市教委、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北京地区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总数约为1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很严峻。而另一方面,北京市现有近4000个行政村,整体上缺乏具有较高素质的综合管理人员,对各方面的人才也十分渴求。

为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满足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等10部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目标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在3年内确保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的目标。

根据《实施方案》,北京市计划3年内招聘8000名高校毕业生到远郊区县工作。首批2000名“大学生村官”面向2006届全国普通高校北京生源毕业生和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含定向、委培)的北京地区普通高校非北京生源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应届毕业生,报名条件最突出的一条是:热爱农村基层工作,具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表示,招聘大学生去农村做“村官”,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良性机制,为乡镇和村两级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后备力量。张建明说,我们希望通过构建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管理四位一体的机制,把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与服务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首都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示范工程和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持工程,为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留得注用得上、有作为的青年骨干。

多项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吸引大学生当“村官”

记者从北京市教委、农委等部门了解到,在工资待遇方面,被聘任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本科毕业生,第一年平均每人每月2000元,第二年为2500元,第三年为3000元,并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政策,由政府为其缴纳各类社会保险。

被聘“大学生村官”将与各区县有关乡镇政府签订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还可续聘。非北京生源北京高校毕业生,聘用两年连续考核合格的,经北京市人事局批准,可转为北京户口。被聘“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已经通过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的,笔试合格证书有效期可延长至其3年合同期满后的6个月。

年合同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具有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合格证书的,如北京市用人单位需要,经面试合格,可优先录用为北京市国家公务员。若工作满两年,经考核合格报考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总分加10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3年合同期满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可推荐免试入学。

“我想去农村锻炼锻炼,积累社会经验”

记者采访了多位报名当“村官”的大学生,他们表示,去农村当“村官”主要是想锻炼自己,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

今年将从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毕业的张晓娜家住北京城区,她说,到农村去当“村官”对自己是个机会,我今年才21岁,太年轻了,要学的东西很多,到农村去是一个锻炼的机会。虽然自己没在农村呆过,但我觉得自己能适应那里的环境,也做好了吃苦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