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音乐老师教育实习自我【五篇】(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3-07-19 08:10:14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音乐老师教育实习自我范文第1篇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幼儿期的音乐教育对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究竟怎样做才能使音乐教学富有实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音乐老师教育实习自我【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音乐老师教育实习自我【五篇】

音乐老师教育实习自我范文第1篇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幼儿期的音乐教育对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究竟怎样做才能使音乐教学富有实效、真正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这成为了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难题。

教研地点:大班办公室

教研形式:小组参与式教研

教研对象:大班语言组教师

教研目的:

1.通过学习讨论交流掌握音乐教育的现状和教师音乐教育理论的指导;

2.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优化音乐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研记录:

第一环节学习文章《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

第二环节教师相互研讨:主持人:音乐是幼儿最好的启蒙教育。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
音乐有审美功能,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如何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几年的音乐教育实践,我深深感到发挥音乐教育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问题。通过刚才学习活动,相信大家一定有感而发,请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我们的音乐教育。

胡老师:陈鹤琴先生认为“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感的活动,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在儿童的音乐活动中,我无论是唱歌还是欣赏都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如《动物的叫声》,让孩子模仿动物的叫声、走路的姿势,使他们有兴趣按音乐的节奏合拍地做游戏。引导幼儿准确地随音乐变化做游戏,使他们感受动中的欢乐、静中的优美。幼儿在听听、动动、玩玩中培养和发展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但通过今天的学习也发现自己的一个错误认识那就是重表演轻表现,关注的是幼儿的音乐表演,而忽略了幼儿的表现。

彭老师:正如《纲要》在艺术教育的内容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过去只认为音乐表演的重要,今天通过学习明白了幼儿的表演和表现有着不同,表演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机械模仿和技能训练,而表现却是高层次、高水平的艺术创造,蕴含了幼儿个人的感彩和情感体悟。我在《胆小鬼》唱歌教学时,感觉贴进幼儿生活、能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绪,在教学中幼儿比较难掌握的符点音、音的跨度以及歌唱时的感情,因幼儿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便迎刃而解了。所以应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

赵老师:我认为快乐是孩子学习、探究、尝试的原动力,孩子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快乐。作为教师我觉得有责任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在活动中多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
多给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分享快乐。

主持人:音乐作为精神产品,它以旋律、节奏、和声构成声音形象,表达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情绪。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位,音乐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它是根据幼儿发展需要的特点,通过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音乐艺术熏陶,帮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建立起初步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提高其审美的素质,促进其人格完善。

王老师:是的,在实践中,我们老师过分强调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只重视幼儿唱歌的音调是否准确、舞蹈动作是否标准、节奏乐敲击得是否整齐,因而形成了音乐活动突出技巧训练的局面。孩子们在反复、枯燥的练习中慢慢失去了感受音乐的机会,只能被老师安排着、按老师的意愿表现着音乐,实际是在表达着成人对音乐的理解,而艺术活动的根髓――感受,特别是幼儿自己的对音乐的感受被老师们“挤压”得几乎没有了。

温老师:我认为必须改变现在单纯的我教你学的现状,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操作艺术材料,并在主动参与听辨、唱歌、韵律、敲击、欣赏等的活动中去体验、去实践,从而获得有关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师不是简单地教歌与动作,应重视调动幼儿的情感与生活的积累,引导其主动、愉悦地体验音乐艺术的美,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内心的体验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审美能力及情趣的培养,是通过具体的音乐教育活动实现的,只有掌握了粗浅的音乐知识技能、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与能力,幼儿才能在具体的音乐活动中运用学过的音乐技能表现自己的感受。

主持人: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着忽略音乐教育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偏重学科知识性教学,注重语言、计算、外语教学,简单地认为音乐教育只是唱唱跳跳。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注重唱歌、跳舞技能技巧教学,忽略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充分利用身体各种感官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的现象,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专业化”、“技能化”、“工艺化”的倾向。这样,严重阻碍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张老师:我认为在教学中幼儿音乐能力的形成、音乐教育的成功不可能是一蹴而蹴的,而是在一次次音乐教育活动中,通过音乐教材,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的。

彭老师:我也是这样认为。以前只有在音乐表演课时让幼儿学用歌唱的形式和老师问好,现在组织教育活动我也如此,感觉幼儿在教育活动准备时不需要太多的话语,随着音乐老师便准备好了,哪怕在这过程中有个别幼儿注意力不是很好,但老师一举手一点头就明白了,不需要太多的语言。

张老师: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3~7岁幼儿情商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提高幼儿情商,培养良好的性格。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建辉煌的人生,情商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我们要懂得提高情商的重要,一点一滴地去塑造幼儿的素质和灵魂,培养幼儿快乐的性格基础,注重提高他们的情商。我现在养成的习惯是每天在幼儿等待早饭时间和家长接幼儿离园时放开音乐为幼儿创设愉悦的氛围,让幼儿跟着音乐或歌曲自由的表现,他们的创造能力往往超出了教师的估计和想象。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不断增强、提高,在探索和创造活动中获得美的培养。

主持人小结:大家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学习了的内容作了很好的理论结合实际的阐释,可以看出来老师们做了充分的准备,象彭老师、张老师都把自己平常认为好的做法和大家分享。每天早晨来园我就发现大三班小朋友的音乐活动很快乐,有时这些快乐情绪感染着我和家长,从而也认识到幼儿音乐教育不单单是课堂的,而是随时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并的得以健康成长。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全面、健康地发展。其实音乐教育为幼儿的创造、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幼儿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活动效果: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任务、手段和形式,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音乐教育课程,一句话:就是正确把握《规程》的精神实质。

(2)加强理论学习。缺少理论指导的实践,只是处于低层次循环的实践,而缺乏实践的理论只是纸上谈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教育研究必须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将正确的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注重寻找理依据解决教师实践中的共同问题,帮助教师形成和实现教育行动策略。

(3)教研后有几位教师(彭海虹、张月玲、赵小芳、王蕊)挑战自我又进行了以大班组活动的音乐活动观摩课,大家交流、切磋、反思、提升。许多参与活动的教师深有感触:只要我们把幼儿真正作为音乐审美的主体,并且用恰当的艺术手段展示给幼儿,那么,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就能有效地得到提高。

教研反思:

(1)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美化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心灵。

音乐老师教育实习自我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 快乐 教材 生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名言说明了学习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学海无涯为什么一定要“苦”作舟呢?假如每个老师把“学海无涯‘乐’作舟”奉为教学宗旨,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愉快遨游,学习将变成一件美好的事情。

“乐(音乐)即是乐(快乐)”,音乐教育专家吴斌在解读音乐新课标“愉悦性原则”时这样说道:“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愉悦,以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那么,如何使我们的教学充满趣味,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享受到快乐呢?我认为应该在选材上多下功夫。

一、选取校本教材

新课标指出:“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的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依据这一要求,教师就必须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和利用各种音乐课程资源,进行后续选材,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

音乐教育呼唤与生活、心理、德育相衔接、相融合的教学内容来充实课堂,适度联系相关学科知识也是音乐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音乐课应当结合其他相关文化和姊妹艺术,使之成为一门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课程。例如:当我们在音乐课中讲到歌剧时,免不了要联系文学;
讲到民歌、民乐时,免不了要联系民族历史、民俗、民风。这一系列相关材料的引用,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选择,合理安排。

我所说的选材,还包括音乐课中常用的网络教学资源的选择。例如教师在介绍中外乐器和乐队编制的时候,按传统的方法是:一张教学挂图 +教师逐一介绍,假如教师能拿出几样乐器实物来就算是很棒了。现在教师只要上互联网查一下资料,轻易就能找到所需要的相关课件或FLASH,不仅实现了视听结合,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课堂上现场操作,感受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及不同乐器组合而成的音响效果,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选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常因学生不认真听讲而苦恼,形容我们的音乐课堂是“对牛弹琴”。其实,“对牛弹琴”的典故并非只是在指责“牛”的愚蠢,同时也是在说弹琴的人缺少对牛的必要了解,错在选曲不当。对牛弹琴必须“合其耳”、“顺其义”而用之。如果老师能够首先反省自己,及时了解教育对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还会出现“对牛弹琴”的尴尬吗!记得我曾听过一节物理课,虽然授课的是位特级教师,语调铿锵有力,可我还是听得一头雾水。我努力控制自己不许“开小差”,要做学生们的表率,结果还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在煎熬中度过了45分钟。对于听不懂又不感兴趣的知识,我作为控制能力很强的成年人都无法做到钻心听讲,何况未成年的孩子。以上事例,说明了课堂教学中选材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必须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如果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学生听不懂,那一切教学目的都不可能实现。因此老师们在选择教材时首先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认知能力,绝不能让我们的教材成为看不懂的“天书”。

三、选材要满足学生的快乐需求

为什么许多孩子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呢?有位中学生在网上发帖说:“我们班同学很不喜欢上音乐课,因为我们老师老教课本上的老掉牙的歌。还老讲专业知识,让我们摸不着头脑。”这位学生的话反映了当前中学生的普遍心理。在新课标中,艺术教育的愉悦性原则,决定了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快乐教育。所以音乐课选材既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必须符合学生的快乐需求。教师应积极挖掘教材本身的快乐元素,使学生们能在情绪盎然中接受音乐教育。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话表明了快乐教育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我们的先人所重视,以色列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伊扎克・帕尔曼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我的教学可以说是‘快乐教学’,因为音乐是使人快乐的,而我希望我的学生们在学习中也轻松快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使学生快乐”作为他们的从教原则,我们当然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快乐需求。我有一次在给初一年级学生介绍6/8拍节奏时,选用了“洪啸音乐工作站”的FLASH课件“圣诞老人指挥游戏”作为训练教材,学生们模仿圣诞老人的动作激情指挥,模仿各个小矮人的动作及拍点进行节奏训练,在愉悦中学习,在学习中愉悦,课堂练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选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薄薄的音乐课本并不能满足他们对音乐的需求,单从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关注度,对“超女”、“快男”的狂热追捧中已不难看出这一点。新课标提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就意味着:学校音乐教育不应拒绝社会,而要融入社会;
不应脱离时代,而要走进时代,音乐教学内容应该向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靠拢。新课标允许教师有目的地对教材进行重组,还可以选择课外的音乐作品来补充现有教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常常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把符合学生“胃口”的流行元素充实到我的课堂里。例如:在欣赏《天鹅湖》第二幕“场景”音乐时,我有意选择了台湾S.H.E组合演唱的《REMEMBER》和韩国神话组合演唱的《TOP》来与“场景”音乐作对比(这两首歌都是以“场景”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的),使学生们一下子就记住了它的旋律,还兴致勃勃地跟唱起来;
在学习《大海啊故乡》这课时,我想到,我们的家乡连云港也是座海滨城市,若能结合我们家乡的海、家乡的歌进行教学,那样就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了。于是我选用了《在海一方》歌曲作为拓展教材,通过《在海一方》的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深化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如果老师不善于挖掘和利用新材料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话,即使是质量再高的音乐,也无法实现它“快乐”的价值。其实音乐老师不该片面地考虑要学生学什么,而是应该多问问他们想学什么,想怎么学。看来,是否能实现音乐教育中的快乐愉悦氛围,关键还在于联系学生与音乐的这根纽带――音乐教师。

音乐老师教育实习自我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甘肃农村;
小学音乐课;
现状

[基金项目] 2012年度甘肃联合大学“双联”科研专项。代号:2012SL01

【中图分类号】 J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34-2

一、甘肃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国家新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实施多年,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新课标对音乐课的要求有以下几点: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3.面向全体学生4.注重个性发展5.重视音乐实践6.鼓励音乐创造7.提倡学科综合8.弘扬民族音乐9.理解多元文化10.完善评价机制。

在我国新课标实施多年的情况下,甘肃古浪县小学的音乐教育现状却令人深思。

甘肃古浪县小学是笔者“双联”项目的对点区域,通过对古浪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笔者深刻的认识到,甘肃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及迫切发展的需求已到了极点。

1.甘肃古浪县小学的音乐课时间被各种各样的“正课”、“重要课”所占据,问及音乐课教师,他们都说“音乐课根本不被学校重视,能挤就挤掉(语数外课经常挤占音乐课),能不上就不上,这门课可有可无,上面查时我们有这门课的安排就可以了。”笔者对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务处长进行了采访,他们的回答也很让人无奈,“我们之所以有这些安排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农村的孩子本身在教育方面底子薄,家长的管理几乎没有(壮年男女大多数去大城市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的相当多,而老人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任何帮助和讲解),学生的教育重担基本上全压在学校身上,学生哪门课弱一些就需要时间来补习,课后又不能加补习时间,因此,作为学校,只好选择这些不被教育检查部门重视的科目时间去进行正课的补习,而且,如果我们学校的考试成绩(重要课考试成绩)在全县排名落后的话,还要直接影响老师们的工资,这样一来,我们不得不这么去做。”老师们和校长的话让人深思,那应该由谁来管理这样的事呢?老师们和校长们还告诉我“就算你去问县里,他们也会回答你,他们也是受上一级别的要求才这么做的。”从他们的话里,我得出了这样的结果,首先,作为每一位孩子的家长应该积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哪怕再苦再累不能让我们的孩子放任自流,只有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第一位老师;
其次,作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不能只看眼前的成绩,而要放眼未来,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知识,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2.甘肃古浪县小学的音乐教师几乎没有一位是专职音乐教师,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一位是从术科专业学校毕业的。这种教师结构如何能让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发展壮大呢?依笔者看,太难了!调查中,一位教师告诉笔者:“甘肃古浪县小学的音乐教师几乎全是其他课的教师,音乐课在这些地方的理解是,是个老师都能教音乐。而且,作为教师都不愿教音乐课,因为这门课不能显示自己教学的实力,不会被人重视,课也给排不上,就算排上也会给挤掉。从而也会影响自己的晋升,工资待遇等等,作为一个人,生存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要影响到生存,没有一位教师愿意去做。这是事实,也是现实!作为一个学校要养一位音乐专职教师是很难的。现在,有的学校里有些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会拉二胡和板胡,这样的老师在学校里就是很厉害的会音乐的老师了。八十年代的师范生还会一点,但也随着不在从事音乐课也荒废了。一位老师,领导安排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如果不会音乐就提录音机去给学生听音乐。这位教师亲口告诉我,‘我呼吁,给这些学校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和学习真正的音乐!’”另一位被采访的老师告诉我:“我们古浪县小学特别需要专业的音乐教师。”还有老师说:“我们也想向电视上,大城市那样,给学生们排一些节目,可是我们一没有老师,二没有条件,艺术是建立在经济之上的。教育部门给音乐教师编制少,是否能从政府的政策上给予调整。”“家长们也认为音乐课就是玩的,根本不重视,还建议学校不要上音乐课。”

3.甘肃古浪县小学的音乐设备极其落后,老师们告诉笔者:“他们上音乐课的主要教具就是录音机,因为它很便宜,而且是个老师就可以上音乐课。有些学校有简单的电子琴,但会操作的老师也不多。若是专业的音乐教师那更是没有。在音乐课程的安排上,原则上一、二年级每周两节课,三年级以上每周一节课,但是原则只是原则,事实上一个学期也上不了几节,2011年以前就没有上过音乐课。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为了给上面报几个节目,就临时让某位老师从碟上学一个舞蹈一排练就是了。说白了,我们的音乐教育只是个样子。”“只有一个乡镇的中心小学可以接受国家的检查,其他的都经不起检查,”

2013年11月7日,笔者在校长史百战带领下随兰州文理学院双联办赴古浪县直滩乡老城村文化广场进行老城村文化广场揭牌仪式及庆祝演出,随机采访了几位村民,村民们说:“这样好的音乐活动还是首次在我们这进行,真希望以后还能有。”听了乡亲们的一席话,让我们真正的感到音乐的发展在这里的贫瘠。

音乐老师教育实习自我范文第4篇

黄 斌

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宫

作为一名基层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声乐老师,带着平时声乐教学中的许多困惑,走进了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在福建举办的首届童声演唱技巧大师班。首先要感谢卢老师为我们一线的声乐教师搭建了这么好的交流平台,让我们认识了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的何琪傲娃老师、贺冰新老师,并聆听省内知名的少儿声乐教育家施爱华老师和徐玉萍老师的精彩分享。通过两天紧张的学习,我接受了全新的声乐理念和思想,为接下来的声乐教学和声乐表演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就谈谈几点感受。

首先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贺冰新老师提倡的气息运用法。我们都知道气息是唱歌的命根子,要把一首作品诠释好首先必须要有科学的气息支撑。但提到气息,很多老师自己也说不清楚,给学生讲解时往往也含糊不清。是张两肋,横膈膜保持,还是收小腹等等问题都给平时自身的歌唱和教学带来困惑。大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支点在哪呢?平时我老反复琢磨,也常听大学林希老师讲起意大利声乐大师里奥·努奇唱歌也是强调小腹的支点,大师的小腹也是坚硬有力,甚至坚如钢铁。本次贺老师提到的“用肚脐下四指的地方向上弹动”这观点马上给气息的支点找到归处,让气息的深浅有了个明确的指向。结合平时自身的“狗喘气”教学法及“呵气”练习的强调运用,我更加坚定了近20年声乐教学实践的方向。上课时通过贺老师的讲解示范,让学员双手置于老师的小腹慢慢体验。再通过一天的慢慢实践、消化,我基本能领会贺老师讲的要点。在汇报表演舞台上我运用贺老师的理念来歌唱,虽然感觉声音没以前厚重,但声音的松弛、流动性较以前轻松、自如。我想这也正是贺老师全新理念的神奇之处吧!接下来的演唱和教学中我一定会遵循这个原则,不断练习,实践到位,运用到位。

音乐老师教育实习自我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尊重;
生活

人的素质和知识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基础教育是人生的通行证,不只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材的改革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改革的必要性;
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尊重学生个性,及"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

近期以来,音乐教育既抛弃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又没有真正落实音乐艺术陶冶人、塑造人、感染人的功能,忽视了"以人为本",以致割裂了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底蕴,抛开了学生,没有针对"人的发展",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突破。接下来就来谈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方向。

一、树立"尊重学生"的教育观念

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而另一目标则是"为了完善人的一切"。"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不会有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观。

自尊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人,也有个性有尊严,做为一名教师应是学生心灵的卫士,切不可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那样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奋发学习,还会使他失去对音乐的兴趣,甚至厌恶、憎恨音乐课。保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会给他们带来自信和成功感。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教育家铃木曾多次呼吁:"孩子的生命不是自己私有的,生命是大自然所赋予的美好力量。应该说,生命是崇高的、伟大的力量,作为教师应该怀着崇敬的心情,大自然给予孩子们这一美好的生命,如果把他变成’废料’那就太遗憾了。做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应该一样地’尊重’。"

二、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音乐是以情动人、潜移默化的,如果我们在孩子没有愿望的情况下强制他们去学习音乐,那将会产生逆反心理,使学生憎恶那些督促他们学习音乐的人。许多学生在一入学时,对于音乐课特别有热情,但是由于教学形式的陈旧老化,使他们渐渐的不喜欢音乐课,在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之前,就拒绝和放弃了学习音乐。

"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必须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学会自主性学习。关键是在教学中如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一)解放学生

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改变教学形式,把课堂变为舞台每个学生都是一名演员,都是节目的的编导者。同一内容在学生中就可能会创造出多种表演形式。教师也共同参与这将会使学生彻底从被动变为主动。

(二)提倡"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生的学习同样是一种发现,学习者自己发现的才是最重要的和富于个人特色的知识。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发现、弄懂的东西,要比老师教的印象深刻得多。在音乐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

(三)定位好教师的"位置"

音乐学习是表现个性、开发思维,注重情感体验的过程,由于音乐的形象是模糊的、非语义的,在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没有标准的答案。教师要与学生形成交流式教育,不仅是学生从老师那学到知识,老师也从学生那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都获得一些在他们身上都不曾拥有的东西,当老师和学生离开教室时,他们都得到了一些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

(四)科学运用教材

音乐艺术所涉及的内容繁多,教材提供的内容是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内容也并不一定能够适应学生的审美需求。作为音乐教师,要大胆改革与创新,不要被教材所束缚,寻找学生喜欢的内容与形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收集、去探索,寻找到"心平气定"、"轻微淡远"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通乎杳渺"、"物我两忘"的音乐至美境界。

三、让音乐课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许多的音乐磁带,买过许多的音乐书籍,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我们的音乐教育离生活太远了。一为哲人说过,"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时不在"。音乐既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音乐。音乐教育该有一种开放的态势,强调应用和生活。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的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那么,无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达到教育目的。音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内容,学会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教学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捕捉音乐的美;
让生活溶入音乐教学,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带领学生走出封闭教室,把大自然与社会作为音乐课堂,不拒绝社会,不脱离时代,设计出开放的、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音乐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在创造中理解音乐。

总之,音乐教育生活化,必然使音乐教学充满活力。让音乐教学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使孩子们真真切切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必顾及"五音不全",打开音响,充满生机的一切就开始了,因为音乐的一切在你的身上都是早已存在的,开放自己,慢慢去发现它、体验它。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探索精神乃至人的个性、人格的尊严为代价去实现某个确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文喆主编.《面向现代化的思考》,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探索,北京出版社.

[2]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3]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