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五篇】

发布时间:2023-07-26 08:50:09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范文第1篇摘要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独立性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特征;审计的主体是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机构或专职的人员,是独立的第三者。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五篇】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独立性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特征;
审计的主体是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机构或专职的人员,是独立的第三者。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变化,在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审计风险。在此,本文对会计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 会计事务所 审计风险 防范措施

注册会计师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的直接承担者。注册会计师该如何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避免造成审计损失?对此,本以下几方面的论述。

一、接受委托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

客户在选择被审计单位时,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在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的进行选择。其理由如下:首先客户的经营成果以及经营行为,将直接影响着审计风险的产生。能否对其进行及时的防范与控制,则需客户与会计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双方的沟通与交流。由此,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及时的与客户保持沟通,准确的掌握客户的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以便能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其次,会计事务所在工作的过程中,应从自身的实际能力出发,对于风险过大的业务不予轻易承接。与此同时,在选择客户的过程中,并非只是针对新客户进行的,当现有的客户出现更换管理层,陷入财务困境等影响审计风险的事项时,需要重新评估其风险,然后考虑是否继续接受委托。

二、注册会计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审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及谨慎的职业态度。因而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而在其提高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

(一)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首先,会计事务所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并以此来提高执业人员的执业水平。在日常生活中,会计事务所应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风险意识。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及时的端正工作态度,同时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以便在今后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

(二)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报表的可靠性发表审计意见。这说明审计的结果是要做出判断。这种判断能力来自于审计人员的经验积累和专业能力。判断贯穿了审计过程的始终,因此,审计人员不仅具有执业所需的会计、审计、法律、税务、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还需有实务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遵守职业道德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在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职业标准。审计人员一定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并在执业时严格遵守,这样才有可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一般不会发生过失,至少不会发生重大审计风险损失。

三、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健全全面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对外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质量控制是会计事务所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要全面加强会计事务所的质量控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一些会计事务所在接受客户时,由于没能仔细地评价事务所自身的实力,因而在承接业务时,比较容易造成审计风险。由此,就需要事务所在承接业务时,能从自身的实际水平出发,同时加强与客户间的沟通,以便从根本上避免风险的产生。

其次,为了防止审计风险化提取职业风险基金或投保责任保险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在西方国家投保充分的责任保险是会计师事务所一项极为重要的保护措施,尽管不能免除可能受到的法律诉讼,但能防止和减少诉讼失败是会计师事务所发生的财务损失。我国也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按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

再次,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法规和准则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监督注册会计师执行行为的能力。同时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将注册会计师的弄虚作假行为曝光,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舆论监督。

最后,在审计工作结束后,还应注重审计报告的质量。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要求审计人员能通过认真仔细的调查、核对,准确的反映注册会计师的观点,同时能将相关信息保存完整,按照相关法律的要求,从工作的底稿做起。同时在填写的过程中,还应确保填写的真实性。

四、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惩处力度

在审计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审核会计师则是整个审核活动的操作者,因而在审核活动中属于核心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个别审核人员受经济利益的诱惑,不仅肆意侵吞客户的私有财产,同时还利用职位之便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由此,不仅触犯了法律,同时还严重影响了会计事务所的市场信誉。因此,就需要在完善审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完善的惩处条例。而在其制定的过程中,首先,应从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完善已有的法律条例,同时将相应的惩处措施添加到法律条例中,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例如:将一些会计师的违法犯罪行为以电子档案的形势记录在其会计档案中。除了公安部门外,任何人不得泄露。其次,在会计师注册的过程中,也应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注册,同时还应对自身的行为负法律责任。最后,在审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应的制度将责任进行划分,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做到“谁出错,谁负责”,如此,则有效避免了审计人员互推责任的现象。

五、总结

综上所述,审计风险的防范,离不开审计人员与客户的沟通努力。因此,就需要审计人员能从自己的审计水平出发,能及时的与客户保持沟通。除此之外,审计人员还应加强自己的学习力,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山不断的提高,同时还应在工作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今后的审计工作中,才能真正的对审计风险有所防范。

参考文献:

[1]姜春碧,隋玉明,刘文峰.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商业经济.2007(10).

[2]康绍大,马葵.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07).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法制建设的加强,我国的经济环境和法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审计风险仍是在所难免。由于审计机关要对其作出的审计结果及审计处理意见的客观性、公正性负责,所以,如果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结论有失公允,就必然要求承担相应的审计风险。因此,防范审计风险是每个审计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基本前提所谓工作环境,是指影响审计工作开展和对其产生作用的外部条件,它是与审计实施程序、审计方法、审计步骤以及审计法规法律不同的因素。要科学地处理好这些因素,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之前,要客观、全面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不仅要了解该单位财务状况,而且要了解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甚至了解人事管理、人员配备的情况;
同时,要特别注意了解该单位以前的法律诉讼情况和原因,从而对该单位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以便准确确定适用的行业制度、法律法规,研究减少审计风险的办法和措施,使审计工作做到有备无患。

(二)科学借鉴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无论是政府审计还是社会审计,其审计的业务、方法是相似的。所以,科学借鉴以前审计人员的审计文书,从中分析审计问题的内容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实施审计工作界定范围、判断重点,同时,也为合理配备审计人员和合理分布审计力量做好准备,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和避免审计风险。

(三)实施“承诺书”制度,划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会计和审计工作是性质不同的两项工作,因此,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各自所负的责任也不尽相同。会计人员应对其报告的财务信息负责。审计人员负责审查财务信息的处理和报告是否符合既定准则,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与财务相关的各种情况,而对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不负责任。因此,为避免审计风险,在审计组正式审计前,应由被审计单位对其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做出承诺。对是否存在“未决诉讼”和是否为别的单位进行供款担保等情况做出说明,并加盖被审计单位公章、法人代表章、财务负责人章,填制“承诺书”,以明确划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四)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避免来自方方面面的干预“独立性”是审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基础,也是避免审计风险的根本前提。如果审计的各项工作从一开始就无法保证其独立性,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有的让“关照”,有的让“照顾”,那么可想而知,最后的审计结论只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另外,要严格执行审计回避制度,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审计风险。在做好以上重点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两点:一是对陷入财务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特别注意;
二是要与熟悉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律师建立长久的关系,经常交流经验,以避免审计风险和法律责任。

二、严格审计程序,依法实施审计工作,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审计工作有一套严格、完善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步骤,不能按主观臆断去随意操作和评价。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认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三十八个审计工作规范去执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具体来说应搞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快速

(一)周密制定审计方案,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在拟定审计方案时,除按照审计方案编制的一般方法将此项目应当审计的主要内容写进去外,还必须将审计风险的控制点找出来。这要充分引用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结果去做。要认真执行审计程序,特别是注意执行审计文书的送达、审计报告当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和审计处罚听证等程序。

(二)依法实施审计、准确恰当定位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要尽量掌握完整的财务资料,同时也应当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审查和核实,要注重对审计风险控制点的审查和分析。对每个审计事项从实际出发、选用适当的审计依据,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定性。定性依据要特别注意依据适用的范围、时效、内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三)评价客观公正、处理处罚适用审计评价要在内容、方式、标准和用词方面的准确规范,防止主观臆断、任意褒贬,隔离客观事实。评价要有合法、充分的依据,对涉及的具体事项如果证据不足,法规依据或业务标准不明确,不要轻易作出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处理处罚要客观公正,事实要清楚明确。另外,在审计报告出具前,要求被审计单位拿出审计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整改与纠正的书面承诺,避免审计报告发出后长期不能落实或不落实无从追究的现象,以减少审计风险。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制定职责明确的管理制度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审计风险,必须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作为根本点,并配合必要的职责分工,提高大家的风险意识,才能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主要应加强以下几点工作:

(一)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增强防范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首要手段,这就要求逐步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因为所有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以及审计法规都要靠审计人员去执行、去落实。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增强审计人员的防范审计风险意识,可以增加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有利于审计人员自觉执行审计操作规范,准确选用审计依据,更加适当地进行审计处理和审计处罚。同时,审计人员要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审计署制定的“八不准”审计纪律,这些对防范审计风险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审计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风险问题,对于审计工作质量以及目标的实现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审计风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审计风险产生的成因,并提出了我国企业防范审计风险的完善对策建议,旨在提升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管理与控制能力。

关键词 :审计风险;
原因;
防范管理;
控制对策

审计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我国逐渐出台各项政策,为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审计制造合适的政策环境。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的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新进展,同时在审计过程中也存在了更多的风险,如何在新环境下防范审计风险也成为了各个事务所等企业的重要内容。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

(一)涵义理解

近年来,我国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审计风险的涵义。

不同的学者对审计风险的定义各不相同。比较有权威的,就是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 年公布的著作中指出的,审计风险指的就是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这个涵义将审计风险概括为了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可是在实际的会计实务中却是不对的。也就是说,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可能性;
第二个方面就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审计风险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要素构成,即审计的固有风险、审计的控制风险以及审计的检查风险三个要素。审计的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审计的控制风险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而审计的检查风险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环境和国家新政策的日益复杂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国家推出了新的会计准则,这些都使得审计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政策日益复杂化。新的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技术能力都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新的会计准则中增加了会计核算的自由裁量权,这导致财务数据更容易被操控,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将面临更大的难度。

(二)企业的审计机制不够合理,基础比较薄弱

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机构并没有明确审计机构要如何设置,导致我国一些企业只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和经验来设置审计机构,并没有构建合理的审计机制,导致审计的基础比较薄弱。这可能会对审计的检查、评价等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审计职能的发挥遇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产生一定的审计风险。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激烈竞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展,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纷纷在中国开展业务,另外大量的中国本土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也不断涌现。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事务所为了承接更多的业务,不惜以降低审计质量为代价来为客户提供服务,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身的利益,甚至与企业之间勾结,帮助企业掩盖其财务造假的行为。

(四)注册会计师与我国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够对称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市场经济体系仍然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企业所有的财务信息都进行掌握和了解,企业管理者很容易隐藏或者修改会计信息,这会给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产生影响,进而提高了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管理与控制策略建议

(一)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以及专业技能建设

首先,要不断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同时加大对其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会计师事务所要构建一套控制和考核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的道德体系,并加强对其工作的监管力度。其次,要不断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熟练掌握和应用新的会计注册,从而避免客观出现的审计风险。

(二)拓宽科学审计的范围,更加合理地设置审计机构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逐渐从财务审计的狭窄范围拓宽到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内部控制等评审内容方面。同时,审计的方式也能够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以及审计软件的辅助,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于内部审计工作中。增强审计准确性,降低审计风险。所以,应该拓宽科学审计的范围,更加合理地设置审计机构制度。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先进的审计方法,其主要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分析作为导向来进行独立审计工作。这种方法的应用特点主要在于,企业要对审计工作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测算和风险评估。通过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有效的规避审计风险。

(三)明确审计目标,分析审计环境

事务所在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要结合企业的业务范围以及经营管理的实际状况来对审计环境进行分析,并明确审计目标,从而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难以控制以及不可控的审计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规避;
对于可控的审计风险,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和防范工作,例如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准备金或者风险保险的手段,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四)创新审计方法与手段

针对新形势下审计风险问题,事务所应该不断改革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结合审计中存在的不足和风险,寻找更高效率的审计方法,从而加强审计风险的防范能力。例如,国际公认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先进审计方法。另外,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不能仅仅通过分析财务数据来执行。财务数据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并不能通过财务数据呈现出来,因此一定要对企业财务数据之外的各种因素加强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五)事务所要健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

事务所要健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做好审计风险的评价和评估工作。首先,事务所内部控制部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即能够准确及时的对事务所未来可能发生的审计风险进行辨别,引导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事务所应该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在风险被识别之后要对其进行评估,衡量其对事务所未来发展的影响程度,并根据相关的数据和模型分析风险所处的级别和可能发来的损失程度,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风险防范和管理。另外,事务所应该针对风险选择科学的风险应对和防范策略,即结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对风险进行应对和防范,以最小的成本将风险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最后,在风险应对策略制定之后,还要大力强化执行力度,各个部门要加强沟通和信息共享,相互配合,将内部控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并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督促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执行。

(六)改善我国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同时强化培训力度,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质

审计风险的防范还需要有着完善的外部环境作为支撑。首先,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使其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自我约束,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准则,杜绝主观的会计造假行为;
其次,要不断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企业会计人员要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相关的会计技能,并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避免客观上的会计信息失真。与此同时,强化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专业技能方面的实践能力,从源头上保障审计业务素质。也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审计工作者在审计工作的时候,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从思想上保证审计的质量,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率地完成审计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

四、总结

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的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新进展。本文作者结合我国审计风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审计风险产生的成因,并提出了我国企业防范审计风险的完善对策建议:通过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以及专业技能建设、拓宽科学审计的范围,更加合理地设置审计机构制度、明确审计目标、分析审计环境、创新审计方法与手段、健全事务所的审计风险防范体系,以及改善我国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同时强化培训力度,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质来提升我国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管理与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伟权,李珂.浅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

[2]马合木提·艾比不拉.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降低审计风险[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范文第4篇

(一)学校风险管理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根据以上定义,结合学校的特点,学校风险管理是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具体包括对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的可靠性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

(二)学校财务风险

不论学校规模大小,财务风险是学校风险中的重要风险,风险管理必须以财务风险为重点。学校财务风险的含义应该是广义的,是指导致学校发生资产损失、财务困境等不利财务事件的可能性。资产损失指资产被盗、贪污挪用、意外事故导致损失等,财务困境是指一个学校处于经常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例如银行借款本息、商业信用等),导致正常运转受到影响,而被迫采取改正行动的境况。财务困境可以通过若干方法解决,比如,(1)出售主要资产;
(2)减少资本支出及研究与开发费用;
(3)与银行和其他债权人谈判进行债务重组。学校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筹资、投资、资产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

(三)学校风险管理在防范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识别学校战略规划、业务运营中的各种财务风险,认识财务风险的性质和特征,为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应对奠定基础;
实施风险管理对学校财务风险采取定性、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可以合理判断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及发生后影响程度的大小;
实施风险管理,针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影响,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提出回避、接受、降低、分担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风险管理审计定义及其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一)风险管理审计定义

王晓霞在《企业风险审计》一书中,给出企业风险审计定义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RMIS)、各业务循环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计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审查和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风险管理包括组织整体及职能部门两个层面。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组织整体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对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综合以上观点,在内部审计中风险管理审计可定义为: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站在独立、客观的角度,围绕组织风险,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从组织整体层次到职能层次,对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风险管理审计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1.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可以协助学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能够从机制、制度方面强化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管理。目前学校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没有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对学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起到前瞻性作用,能够提出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的合理建议,使最高管理层认识到风险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促使其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对学校财务风险实施规范管理。当学校已经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和管理过程时,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监控、检查、评估、报告、提出建议,能够协助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完善,有利于财务风险管理。

2.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从学校整体出发,从全局考虑,从独立、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学校管理层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能以独特的身份调控学校的风险策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财务风险。

3.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采取独特的技术手段,检查、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调查、取证、分析等手段评价主要财务风险因素,测定关键风险点、风险度,以判断学校财务风险监控报告制度是否适当、监控报告是否充分有效,财务风险分析是否全面、防范措施是否完善;
对管理层自我评估进行测试,检查其依据是否准确;
评估与财务风险有关的薄弱环节并与有关管理层进行沟通;
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式与学校活动性质是否适当。

4.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客观的风险管理建议直接报告给学校最高决策层,能够引起高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

5.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对学校预算管理进行评估,促进学校严格执行预算,按预算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加强风险管理审计,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机制,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独立客观的监督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帮助学校实现财务目标,进而实现学校的终极目标。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以校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小规模学校(特别是公立中小学校)可以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对公立中小学校也可以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内审机构向学校(大规模)或乡镇(小规模学校)下派专职或兼职内部审计人员履行内审职责,实行对下进行监督评价,对上进行职能报告的内部审计机制,这种方式必须进一步提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内审机构的地位,确保独立性。

(二)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确保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内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水平高低,是保障内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学校高层管理者、内部审计机构要重视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为内审人员学习内审领域先进的审计理念、技术、方法提供各种保障,不断促进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只有永远保持专业水平的先进性,才能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才能不断改进完善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合理防范财务风险。

(三)使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保证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性。先进的审计技术已经得到实践证明是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能够从内审角度对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应对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可以使用的技术有:(1)风险控制自我评估(CSA)。CSA是一种预防性审计工具,即针对硬性控制也针对柔性控制,是针对内部控制进行的咨询业务,可以评估旨在减缓风险的各项控制以及有关政策和规程的全面遵循情况,可以采取协调性小组讨论会(专题研讨班)、问卷调查、管理人员分析三种方法。专题研讨班可以采取:“目标-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估”的形式,强调列举阻止实现目标的的壁垒、障碍、威胁和风险,接着对控制进行检查,以确定控制过程是否足以对关键风险进行管理,其目的是确定严重的剩余风险;
(2)头脑风暴法。针对问题,把能想到的一切主意集中起来,通过一群人的交流,来激发新思想产生;
(3)德尔菲法。采用函调方式,分别向有关专家提出问题,之后将专家的意见整理、归纳,并反馈给有关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次综合反馈,这样多次重复,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
(4)抽样技术;
(5)共同研讨法;
(6)系统分析法。

(四)确定财务风险重点领域,揭示风险暴露,加强风险预警

学校的财务风险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筹资、投资、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及使用。

1.筹资。学校应重点关注债务风险。吉林大学陷入30亿元债务困境,说明加强债务风险管理举足轻重。学校债务须经最高层批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分析学校的资产负债率、还本能力、还息能力,揭示债务风险是否达到警戒状态。对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既要看比率的大小,又要分析预期资产负债率的变化;
对于还本、还息能力分析应重点分析预期所有者(各级政府等投资者)是否不断增加偿还债务本息的投入;
可以分析利息保障倍数(预计不含利息费后的结余/利息),利息保障倍数至少为1,越高还息风险越小。

2.投资。应重点关注校办产业、工程建设、闲置资金的投资,应注重投资效益分析,如新建学生宿舍是否有效改善了学生住宿状况,筹办产业企业的未来收益如何。闲置资金应投资于国债等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项目,不要投资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天津大学发生违规挪用资金炒股,造成巨额损失3750万元就是巨大教训。高校依托先进技术筹办产业企业,内审人员必须对其风险评估进行审查评价,可以采取贴现现金流量等技术。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项目申请,是否进行招投标,是否纳入资本预算,在建工程支出控制是否完善。

3.固定资产管理。应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和使用。内审人员应重点审查评价资产采购的控制制度是否完善,采购是否进行竞价选择;
资产保管制度是否健全,记录是否规范;
哪些资产经常使用,哪些资产不需用,各类资产的年使用次数及使用效率。确定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控制、固定资产处理的控制是否恰当,以判断其是否足以防范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方面的财务风险。

4.资金管理及使用。应注意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等)实物接触控制不当、盗用及错误处理资金、潜在舞弊和违规、支出未经授权或审批、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等财务风险及暴露。如两免一补、中职、高教的助学金专款专用,内部审计人员应审查、评价风险管理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是否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效益如何。

5.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对重点风险领域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学校高层应授权内部审计机构参加重大财务事项的预测、规划等重要会议,使内审人员以独立的视野分析各种财务风险,提供合理建议。对重点风险领域应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防范,避免学校可能遭受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刘霄仑,朱军霞,李旭红译.CIA考试指南.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李海风,李媛媛译.CIA考试指南.实施内部审计业务(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5]沈征.内部审计禁忌120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内协网,2004.

[7]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内协网,2005.

[8]孟焰,潘秀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审计研究,2006.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法制建设的加强,我国的经济环境和法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审计风险仍是在所难免。由于审计机关要对其作出的审计结果及审计处理意见的客观性、公正性负责,所以,如果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结论有失公允,就必然要求承担相应的审计风险。因此,防范审计风险是每个审计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基本前提所谓工作环境,是指影响审计工作开展和对其产生作用的外部条件,它是与审计实施程序、审计方法、审计步骤以及审计法规法律不同的因素。要科学地处理好这些因素,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之前,要客观、全面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不仅要了解该单位财务状况,而且要了解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甚至了解人事管理、人员配备的情况;
同时,要特别注意了解该单位以前的法律诉讼情况和原因,从而对该单位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以便准确确定适用的行业制度、法律法规,研究减少审计风险的办法和措施,使审计工作做到有备无患。

(二)科学借鉴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无论是政府审计还是社会审计,其审计的业务、方法是相似的。所以,科学借鉴以前审计人员的审计文书,从中分析审计问题的内容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实施审计工作界定范围、判断重点,同时,也为合理配备审计人员和合理分布审计力量做好准备,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和避免审计风险。

(三)实施“承诺书”制度,划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会计和审计工作是性质不同的两项工作,因此,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各自所负的责任也不尽相同。会计人员应对其报告的财务信息负责。审计人员负责审查财务信息的处理和报告是否符合既定准则,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与财务相关的各种情况,而对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不负责任。因此,为避免审计风险,在审计组正式审计前,应由被审计单位对其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做出承诺。对是否存在“未决诉讼”和是否为别的单位进行供款担保等情况做出说明,并加盖被审计单位公章、法人代表章、财务负责人章,填制“承诺书”,以明确划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四)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避免来自方方面面的干预“独立性”是审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基础,也是避免审计风险的根本前提。如果审计的各项工作从一开始就无法保证其独立性,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有的让“关照”,有的让“照顾”,那么可想而知,最后的审计结论只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另外,要严格执行审计回避制度,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审计风险。在做好以上重点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两点:一是对陷入财务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特别注意;
二是要与熟悉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律师建立长久的关系,经常交流经验,以避免审计风险和法律责任。

二、严格审计程序,依法实施审计工作,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审计工作有一套严格、完善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步骤,不能按主观臆断去随意操作和评价。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认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三十八个审计工作规范去执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具体来说应搞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周密制定审计方案,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在拟定审计方案时,除按照审计方案编制的一般方法将此项目应当审计的主要内容写进去外,还必须将审计风险的控制点找出来。这要充分引用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结果去做。要认真执行审计程序,特别是注意执行审计文书的送达、审计报告当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和审计处罚听证等程序。

(二)依法实施审计、准确恰当定位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要尽量掌握完整的财务资料,同时也应当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审查和核实,要注重对审计风险控制点的审查和分析。对每个审计事项从实际出发、选用适当的审计依据,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定性。定性依据要特别注意依据适用的范围、时效、内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三)评价客观公正、处理处罚适用审计评价要在内容、方式、标准和用词方面的准确规范,防止主观臆断、任意褒贬,隔离客观事实。评价要有合法、充分的依据,对涉及的具体事项如果证据不足,法规依据或业务标准不明确,不要轻易作出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处理处罚要客观公正,事实要清楚明确。另外,在审计报告出具前,要求被审计单位拿出审计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整改与纠正的书面承诺,避免审计报告发出后长期不能落实或不落实无从追究的现象,以减少审计风险。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制定职责明确的管理制度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审计风险,必须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作为根本点,并配合必要的职责分工,提高大家的风险意识,才能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主要应加强以下几点工作

(一)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增强防范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首要手段,这就要求逐步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因为所有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以及审计法规都要靠审计人员去执行、去落实。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增强审计人员的防范审计风险意识,可以增加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有利于审计人员自觉执行审计操作规范,准确选用审计依据,更加适当地进行审计处理和审计处罚。同时,审计人员要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审计署制定的“八不准”审计纪律,这些对防范审计风险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