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舞蹈期中考试总结【五篇】(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3-07-30 16:05:07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业余时间不断丰富,体育舞蹈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锻炼方式。随着人们对体育舞蹈的不断了解,社会成人健身、少儿艺术培养等不断在各个城市开设。安徽体育舞蹈正处于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舞蹈期中考试总结【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舞蹈期中考试总结【五篇】

舞蹈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安徽省;
体育舞蹈;
课程体系;
考核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2.008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业余时间不断丰富,体育舞蹈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锻炼方式。随着人们对体育舞蹈的不断了解,社会成人健身、少儿艺术培养等不断在各个城市开设。

安徽体育舞蹈正处于发展阶段,已有部分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表演专业,但是每所高校开设该专业的相关课程并不一样,课程设置的内容和开设不同课的课时及每种科目所占总课时比重都大不一样,在此希望针对各所高校对于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课时的安排,及考核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对于该专业发展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分析,希望对高校该专业课程的开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他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表演专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推动体育舞蹈在安徽省的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各高校的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课程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艺术职业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五所学校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的使用主要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网络资源库搜索了相关的文献以及期刊,并参考相关的书籍,杂志,报刊等资料收集有用材料,对本次课题的研究和分析总结打下理论基础。

2.2.2 调查法

主要通过访谈法和网络咨询法与教授、专家以及体舞蹈表演专业的知名人士进行与本次研究方向有关的内容的探讨和交流,了解各个学校体育舞蹈表演专业的开设情况以及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体育舞蹈表演专业是怎样的课程体系,毕业学生考核的方式,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2.3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的结果进行逻辑推理和归纳分析从而得出结果的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安徽省体育舞蹈及体育舞蹈表演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3.1.1 安徽省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省各个地区都陆续开设了不同级别和程度的体育舞蹈培训班,这些培训班里老师的教学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和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联,一个地区经济水平是吸引专业人才的有力条件,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体育舞蹈发展的规模较大,影响较为广泛。所以不管是体育舞蹈的水平还是体育舞蹈发展的规模都存在着地区差异,在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靠前的城市如合肥、芜湖、马鞍山、阜阳、安庆等城市,体育舞蹈发展相对来说就比较迅速,因为这些地区有吸引人才的条件和学习体育舞蹈的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来发展体育舞蹈,开设不同的体育舞蹈培训班,并不断地扩大规模。安徽省十六个市都成立了体育舞蹈协会,经济发达的城市相继举办了体育舞蹈比赛或是交流赛。

在我省已有少数的中小学开设了与体育舞蹈有关课程,部分高中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在我省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体育舞蹈选修课程,部分开设了体育舞蹈专修课程。如今体育舞蹈课程在学校开设正处于发展阶段,必须不断地改善,才能促进体育舞蹈在我省的发展。

3.1.2 安徽省体育舞蹈表演专业发展的现状

从安徽省高校开设的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课程的大学来看,合肥占两个,分别是安徽工程大学和安徽省艺术职业学院,芜湖占一个是安徽师范学院,阜阳占一个是阜阳师范学院,安庆占一个是安庆师范学院,可以看出这几个地区都是安徽省经济发展靠前的地区,这也说明体育舞蹈在学校课程的开设也受到经济的制约。而这些地区之所以能开设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还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地区有优秀的体育舞蹈教师,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学校也是很难成立体育舞蹈表演专业的。

3.2 安徽省高校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课程的开设情况分析

3.2.1 教学内容

体育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我省五所高校中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如表1。各高校虽然在课程类型的表述上不一样,但是在课程内容上基本是相同的,如安徽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与安徽工程大学的公共基础课内容基本相同。目前,对于体育表演专业课程设置上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文件进行指导,不同的高校在不同课程的命名上也并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所以各个高校在课程类别设置时都想体现本校特点从而出现内容相同名称不同的情况。

根据表1,可以看出我省对于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正处于探索阶段,现在还没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以上五所高校开设的课程大体相同,但是由于每学期课时有限,所以在选择科目上还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导致每所高校培养的体育舞蹈人才的水平不同。

3.2.2 学时安排分析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体育类课程指导纲要的基本内容,从而对我省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课程中的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教育实践课的学时进行统计(见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高校的课时总数,及各科的课时分配,从而发现专业课的课时明显高于选修课的课时。

3.2.3 课程设置的数量及性质

课程的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分别对五所高校进行调查,如表3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安徽师范大学课程总门数是44,必修课占84%、选修占16%;
安徽工程大学课程总门数为49门,必修课占71%,选修课占29%;
安徽省艺术学院总门数为46门,必修课占85%,选修课占15%;
安庆师范学院课程总门数是50,必修课占66%、x修课占34%;
阜阳学院课程总门数为48门,必修课占73%,选修课占27%。

3.2.4 考核方式分析

在我省高校中对于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课考核方式大体相同,主要是在学期结束后采取理论课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察,从而评定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从而计划下学期的教学计划。对于体育舞蹈表演专业更加注重实践课考试,考试的形式主要有多个同学同时考试、学生分组集体考试、学生单独考试、课内比赛形式等等。

3.3 安徽省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因素

3.3.1 师资力量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师,他应该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职业修养,这样才具有适应和掌握学校实践工作的需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渴求。

调查显示:在我省高校现阶段体育舞蹈教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老教师通过学习考取体育舞蹈教师资格证,一部分是体育舞蹈专业毕业的硕士生,在我省受专业高等教育培养的专业教师相对较少,所以要发展高校体育舞蹈,使体育舞蹈课程体系更加全面,必须培养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师,只有具备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开展起高校体育舞蹈表演专业。

3.3.2 招生学生水平

新生招生时学生所具有的体育舞蹈水平也是开设体育舞蹈表演专业的影响因素之一,只有在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舞蹈基础才能开设体育舞蹈表演专业,所以学生具有的体育舞蹈水平决定体育舞蹈表演专业开设的可能性。

3.3.3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也是影响体育舞蹈发展的因素之一,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塑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学员。只有正规的舞蹈教室,才能开始相应的舞蹈教育课程。

3.3.4 教学资源与材料

根据调查显示,有体育舞蹈表演专业的高校,其硬件设施条件的好坏也是该校吸引更多学员的条件之一,拥有宽敞的舞蹈教室和性能优良的音响设备,可对平时上课和日常训练带来一定的优势。所以为体育舞蹈提供优良的教学资源和材料是促进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3.3.5 市场需求

调查表明:市场对体育舞蹈人才的需求,严重影响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设情况和学员在学习体育舞蹈时的质量。体育舞蹈课程体系的设置,受到市场需求影响,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舞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舞蹈人才,其课程体系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4 结束语

安徽省高校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是相对全面的,但也存在不足,比如有些学校的必修课程比选修课程多,这样明显的制约了学生对于个性的发展。课程设置方面并没有形成y一的认识,尤其在课程类别的命名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从课程的学时方面来看,根据国家课程指导纲领的基本要求,安庆师范学院的课时总数明显偏少,安徽工程大学理论课程较少,对于不同性质的高校课程设置的侧重点明显不一样,师范类主要培养师资力量,注重教师技能,工科院校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重点大学注重专业课程的掌握。对于体育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考核体系较传统,不能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和运用情况,考核体系走向多元化,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学雷.关于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新体系的研究[J].时 代教育,2011(6).

[2] 王伶俐.体育院校艺术类表演专业艺术课程设置的研 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 李娟,冯晓辉.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课程 体系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2006(5).

[4] 胡九霞.安徽省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学 现在的调查与研究[D].扬州大学,2011(5):56.

[5] 陈正晓.我国三所体育院校体育表演专业本科培养方 案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

舞蹈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能力 创编能力 培养目标 基本途径 艺术实践

从中小学反馈的信息表明,舞蹈教育虽没被纳入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正常轨道,但对于开展第二课堂,训练校内舞蹈队伍,丰富活跃学生的文娱活动,参与社会上的各种演出及舞蹈比赛,很需要具有音乐知识同时又具有舞蹈教学能力、创编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不能仅是单纯的传授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

一、根据培养目标,精选相应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针对性要强,要能体现舞蹈训练中的“教”与“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舞蹈教学中,要求老师不但会跳,还要会编,因此,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舞蹈风格种类要丰富多样,技能技巧难度适中即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进行形体基训,学习芭蕾舞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除此之外,还应学习现代舞,编舞基本技巧和中学生舞蹈。只有在广泛接触各种不同风格舞蹈,并对其有所了解和掌握,积累一定的舞蹈语汇,想象力才会丰富,创编起来才能融入贯通。因此,教学内容要围绕培养目标来选择,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如在第一学期基础训练中,除了基本功训练外,同时要学习风格不同的各种舞蹈组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合实际地精选好教材。在舞蹈教学中应以训练学生直、立、灵活、协调感觉为主,腰腿的软度和技能的练习为辅。实践证明,这样做使学不仅进行形体训练,又广泛接触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为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学期教学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师要从各种民间舞的实用性上来进行综合选择,使其对以后编舞具有很强的使用性。通过这些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灵活性、协调性并丰富了学生的舞蹈语汇,提高了表现力和鉴赏能力,为将来编、教舞蹈做好能力准备。

为了更好的巩固和加深学生学过的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原有的舞蹈基础上近一步提高,我在第二年开设舞蹈选修提高课,使一部分舞蹈基础好的学生在这一阶段进一步提高。扩展舞蹈教学内容,除了继续进行形体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和编舞技法课的学习外,外国代表性舞蹈,国际标准交舞以及爵士舞和现代舞均占一席之地,采取了这种扩大容量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能让学生有机会最大限度吸收各种不同风格舞蹈的精华,广收博采有利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适应时展的高质量的人才。

二、达到舞蹈教学能力培养和创编能力培养的预期目标的基本途径

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可以根据学生基本素质着重从舞蹈实践可行性角度考虑,确定几项必备能力作为舞蹈必修课教学过程中的未来舞蹈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从主要面向中小学从教的实际出发,音乐专业学生在舞蹈课学习时必须掌握基本能力是基本教学能力和编排舞蹈小节目能力。

下面我就这两方面最重要的能力培养,进一步阐述:

(一)基本教学能力培养

首先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舞蹈动作语言内涵的同时,培养教学口头表达能力,这主要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锻炼手段。促进学习思考、反复实践至成熟。课堂提问内容主要是舞蹈基本动作的要领、作用、目的、舞蹈术语等,以加强学生对舞蹈技术动作,规格动作要领的技巧语言传授给学生,懂得让学生不照搬教科书上内容的情形下,用自己的流利动作要领按顺序步骤讲解下来,同时要让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是对正确地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纠正错误的动作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中可选择几个典型的动作进行实分析比较,辩别异同。例如在中国古典舞动作时,可把已学过的芭蕾舞的基本手位、脚位和代表性动作的“迎风展翅”(Arabesqe)和“鹤立式”(Attitade)典型的动作和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和典型动作中的“顺风旗”“商羊脚”进行对比,可从两种手位、脚位、身体姿态、运动轨迹、内在气质、舞蹈风格上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芭蕾特点是“开、蹦、直、立”,舞姿长而舒展延伸,动作多表现在下肢,线条清新等,与之相比中国古典舞特点是“圆曲、圆弧”,还有回旋,舞姿婉转修长,上下身配合,线条曲折等,通过对不同风格认识更清晰,动作要领更准确,这样也就提高了自我纠错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舞蹈教学能力,同时充分利用课堂最后3—5分钟,对课堂学过的知识、动作技能、技巧让学生来进行总结。

(二)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动作和人体规律之后,接着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这时可以有侧重地培养学生舞蹈想象能力和舞蹈编排能力,鼓励和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尝试改进发展已掌握的技能,使自己从舞蹈基本能力向舞蹈编排能力方面发展。

在教东北秧歌手绢花动作时,学生学会了“里绕花”这一主要绕花后,不要按一般规律那样接着就教“双绕花”、“交替花“等动作,而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编舞发展动作技法去延伸想象,去进行空间节奏,力度等变化的想象。结果产生出比教材中更新颖、更独特的绕花动作,如“上下绕,左右绕,前后绕,站、跑、跳、坐绕,还有翻滚、仰、俯绕”等,然后再将即兴创造出来的动作进行评议总结,与教材中的手位动作相比,分析、培养学生的编舞创造能为。

在舞蹈整体组合教学时,结合讲授舞蹈构图和画面的基本规律进行教学,让一组人表演,另一组人进行观察评议,通过直观教学向学生讲解各种不同的舞蹈构图的动用和表现特点以及使用手,让学生明白舞蹈构图不在于有什么固定模式而在于运动中怎么变,在变化中寻找规律,在变化中创造美。

(三)改进考试方法,重视艺术实践,以利于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舞蹈考试是检验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考试可以采用课堂现场表演这一形式,同时也应进行笔试和口试,笔式可以考察学生对舞蹈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口试可以综合考察学生记忆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舞蹈评分期采取平时分和末考试分数两部分相结合的做法,有利检验学生综合舞蹈教学能力水平高低,激励他们达到预期培养目标。

在改进考试方法的同时,必须抓编舞、艺术实践,适当给学生创造一定的编排舞蹈,突出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舞蹈创编实践,通过学习自己习作的排练检验对学过的舞蹈理论与技法的理解相应用。

舞蹈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体育舞蹈选项课在我省大学普通高校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然而,我省与全国高校和南方的一些高校相比,却显得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文化大发展的情况下,还有待于不断的提高和完善。一是我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所设置的学时没有统一。由于各高校开设的学期各不相同,所以学时数也不同,有的学校为36学时,有的为72学时,还有的为144学时,比如我们学校则为144学时。二是体育舞蹈教师队伍建设尚需完善。目前在我省普通高校从事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的教师,90%以上不是正规的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毕业的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其他体育项目转过来的,如从艺术体操甚至是篮球等专业转过来的。因此,难以科学地掌握教学进度和保证教学质量。三是教学大纲和教材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都是各行其事,比较随意,或者是采用其他学校编的教材,这给教学带来较大混乱。四是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还在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老方法,没有利用多媒体教材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深化,教学手段单一。五是教学内容比较少。不少学校仅开设部分舞厅舞和少部分摩登舞,且芭蕾形体没有应用到教学当中。六是体育舞蹈教学体系还没有成型,大学生体育舞蹈协会、社团尚待进一步完善,体育舞蹈训练、竞赛零散、时有时无。总之,目前我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二、文化大发展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我们根据大学体育舞蹈课的培养目标和特点,进行了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参考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毛振明的《体育教学模式论》,方建新等的《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等。这些研究为我们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经历了传授动作技能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等过程,通过体育舞蹈的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深入学习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的决定,我们深刻的领会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体育舞蹈是文化的一部分,必须深化体育舞蹈教学的改革,体育舞蹈的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时俱进,要紧密地适应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体育舞蹈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并通过体育舞蹈选项课的省级立项的进一步探讨,我们认为合作成功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效果更好。

三、文化大发展背景下我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过去几年我们的体育舞蹈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就是部分摩登舞加部分拉丁舞的形式,内容略显单薄,形式也不够多样,学生学起来积极性也不够高,也感觉学习动作比较有难度。经过这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学习,认识有所提高,特别是当前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要不断的充实更新,我们认识到:体育舞蹈选项课程内容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重塑了的文化,所以体育舞蹈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就应该体现出体育舞蹈的文化特征和体育舞蹈的功能。既要充分体现体育舞蹈的健身性、娱乐性、艺术性、竞技性的特点,又要符合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
既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技能,又要注意吸收那些时代感较强的贴近生活的项目,从而丰富体育舞蹈选项课的教学内容,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着活跃的气氛,充分提高和发挥大学生的个性,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价值。因此,我们对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内容进行了改革,并且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86%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舞蹈课。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舞蹈的种类,在体育舞蹈的先后顺序上做了一定的调整,我们在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上以简单实用的交谊舞和学生喜爱的拉丁舞为主,摩登舞为次,芭蕾形体为辅,健身热舞、街舞等作为热身活动来调节课堂气氛,使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四、文化大发展背景下我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程考试的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舞蹈选项课一直大都采用传统式的考试办法,这种仅凭技能决定期末考试分数,把课堂表现和出勤及身体素质等都忽视的做法显然是不够全面的,这样有失客观、公正和公平。这样的考试不能够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和对体育舞蹈技能的理解掌握,体现不出他们思想变化的程度,也不能全面的体现出体育舞蹈选项课的目的与任务。这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对体育舞蹈课考核方法的束缚,它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亟待改革。特别是在文化大发展背景下,高校体育舞蹈课考试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因此,我们从2012年8月开始在部颁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高校大学生的生理和体能的具体情况,根据体育舞蹈运动的特点和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喜欢爱好程度及基础,针对黑龙江科技大学体育舞蹈教室的多媒体器材等条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体育舞蹈选项课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体育舞蹈选项课成绩采用教考分离综合评定法、即在考试内容上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舞蹈技术、技能、技巧与达标、体能、理论学习、速度滑冰、运动防护、学习态度、个性品德、运动精神、作风、平时表现、出勤和早操、课外锻炼以及健康标准的测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各占一定的比重。在形式上体育舞蹈专项采用统一组织、统一套路、统一技评和达标标准、统一评价。在方法上采用教考分离,教师考核的不是自己教的学生,学生按照选项班男女搭挡每次考核一对学生,其他学生监督。实践证明,这样的综合评价学生,能较全面反映学生体育舞蹈学习的情况和身体素质情况,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了学生体育运动和舞蹈的技能,调动了每个层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了体育的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和严肃性原则,改变了原有的考试无监督随意性太强的现象。从而达到更好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结论

舞蹈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材;
教学设计;
创新思维

一、教材选择结合实际学情

初中学生,年龄在12~15岁之间,生理和心理上已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他们在心理上逐渐产生鲜明的男女意识,并且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在男女同堂的舞蹈课上,在异性面前,经常会出现“不愿意表现”“不配合教学”的情况。而且,绝大多数学生的舞蹈基础相对薄弱,对于“学舞蹈”他们缺乏足够的自信。因此,传统的考级教材或者艺术学校舞蹈教材,并不一定适合普通中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尽量避免枯燥的“口传身授”教学模式,着重引导学生发掘舞蹈的魅力,享受舞蹈的乐趣。这个年龄的学生,又有好玩、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不断思考实践,开发出真正适合中学生的舞蹈教材。如,教师可以经常在课堂上构思一些生动有趣、参与性较强的舞蹈活动:用造型模仿英文字母,不出声用动作表现某位学生的名字,用身体的某一部位写数字等。根据观察,学生可以很积极乐意地投入到这些舞蹈活动中,并产生诸多富有创意的想法。通过这样的“舞蹈游戏”,让学生认识到舞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舞蹈就在身边,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舞蹈”,借助“身体运动”的手段,最终达到美育的目的。

据长期观察,很多学生有驼背、含胸的体态。因此,教师在舞蹈教材的选择上,要注意这个问题,选择合适的教材设计教学,逐渐改变学生的不良体态,引导其形成挺拔外展的体态习惯。比如,学习“蒙古舞”时,可以提示学生展开想象,站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目光远视,展胸开背,或者像鸿雁展开双翅,在天空翱翔;
又如,学习“华尔兹”,让学生去体会欧洲绅士那种的自信昂扬的气质。通过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启发学生的智慧,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树立他们的自信,塑造他们优美的体态和昂扬的精神面貌。

二、教学设计在传统中求变化

1.生动有趣的热身活动

活动热身,是舞蹈课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热身灵活身体、避免拉伤。传统的活动热身,常常以舞蹈组合的方式进行,极易在枯燥乏味的压腿和拉伸中消耗掉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中学舞蹈课堂中,活动与热身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舞蹈组合,尝试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完成热身活动。如,在“踢踏舞”课堂,着重于膝踝部位的活动,可以先带学生原地小跳,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怎么跳?你们能想出多少种跳跃方法?一人展示,全班模仿。再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模仿力,并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放松身心,灵活身体,达到热身的效果。

2.舞蹈学习结合生活经验

据长期观察,大部分中学生的舞蹈基础相对薄弱,身体表现力有限,舞蹈动作又大多是抽象的动作符号,因此,在学习舞蹈的初期,很多学生会出现“不理解,不适应”的情况。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新的舞蹈动作学习与已有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比如,在“蒙古舞”课堂上,学习“提压腕”,先让学生想象“骑马的动作”,然后再提动作要求;
“柔臂”的学习,结合草原上“鸟儿展翅高飞”的场景。这样的教学方式,避免了舞蹈语汇的生涩难懂,使枯燥的动作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舞蹈编创活动启发创新性思维

“舞蹈编创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是启发创新性思维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已经学习的基本动作元素,启发让学生展开联想,自由发挥,用舞蹈去表现思想。如,在“蒙古舞”课堂上,学生学习了提压腕、柔臂、柔腕三个基本动作,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地引出编创活动。教师问学生,提到“草原上的大雁”,学生的脑中还能浮现出什么场景?学生会回答出许多的答案,例如,“一群鸿雁在空中不断变化队形”“鸿雁飞累了停在湖边”等。让学生结合大雁飞的主题,自主创设情境,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动作元素,以6~8人的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编创一组小舞蹈,并分小组展示。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引导学生积极地将所学东西灵活运用。同时,通过共同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课后舞蹈知识的拓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舞蹈不仅仅是单纯的身体运动,它是有思想、有情感的身体符号。每一种舞蹈背后,总伴随着一段曲折的历史,或许多有趣的故事。尤其是民族舞蹈,多是该民族或地区传统文化的象征。因此,教师对舞蹈的教学不应仅局限在舞蹈动作的口传身授上,可以通过舞蹈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在课后能继续关注舞蹈,进一步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素养。如,学习蒙古族舞蹈《鸿雁》,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民族舞蹈中经常出现动物的形象,想一想其他民族舞蹈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形象,并思考其中的原因。很多学生会想到傣族的“孔雀舞”、汉族的“舞龙、舞狮”,并能以此为切入点,了解到民族舞蹈中的动物形象,大多源于该民族古老的图腾,表达了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如,在学习“爵士舞”时,教师让学生猜一猜风靡世界的“爵士舞”是源于哪个国家?让学生课后上网查资料,寻找爵士舞的故事,追溯爵士舞从非洲大陆走向世界的曲折历史。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舞蹈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席勒提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中学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在中学开展舞蹈美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12~15岁,也是身体发育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进行舞蹈训练,有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态及精神面貌。因此,如何将舞蹈教育更好地作用于素质教育,更有效地帮助孩子们成长,是需要我们舞蹈教育者去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走出一条真正属于我们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舞蹈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师范院校;
舞蹈教学;
幼师专业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214-01

经过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专业不同,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师范院校幼师专业学生学习掌握的教学技能。幼师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是做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而不是培养专业演员。因此,在舞蹈教学方面和舞蹈技艺内容尽可能体现多元性、综合性,更广、更新一些。以便学生通过舞蹈教学能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就业技能。

一、选好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学校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在16-20岁之间的中专女学生,所以教学内容既要学生不仅会跳、会说、会编、会排,而且还要掌握幼儿及幼儿舞蹈的原则与方法,并且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的共同特点,而且还要考虑到她们将来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幼儿园舞蹈教学大纲及幼儿舞蹈创作理论与方法,着重在幼儿舞蹈创作方法与实践上下功夫,对她们尝试了“语汇掌握-理论提高-指导实践-成果展示”的课堂模式,实行布置课后创作内容,课上检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学中应让学生做“教”与“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因此,我们的舞蹈教学内容就要围绕培养目标来选择,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如在教学中第二学年要求学生掌握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中就包括了幼儿舞蹈生理心理特点。舞蹈基本功训练,包括内容广、实用的幼儿动律、歌表演、集体舞及幼儿表演唱,并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民族民间舞,即汉族的东北秧歌和云南花灯、藏族、蒙古族、维族、朝鲜族。为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主要在最后一年从舞蹈教法及提高上,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生舞蹈表现能力,从动作准确、动律的理解、风格掌握、情感表达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她们能得到自身舞蹈素质的提高。

二、注重能力培养,达到预期目标

在教会学生学习舞蹈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编排组合和节目排演组织能力。

(一)培养学生舞蹈编排能力

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决定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天真、纯朴、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幼儿舞蹈应该以情节、立意、创意来感染幼儿,使孩子们感到高兴开心快乐。舞蹈教学中要做到:1.让学生了解掌握幼儿生理心理特点。2.抓住舞蹈形象、突出个性,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有趣的艺术形象。3.注重舞蹈自娱性、普及性、教育性。4.理解队形与画面设计是舞蹈情节、情绪变化的主要手法。

(二)培养学生基本教学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舞蹈动作语言内涵的同时,培养学生口头讲述动作能力。语言表达舞蹈情感能力,有些同学自己能将舞蹈跳的很好,但是当她面对孩子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才能让孩子们很快明白。因此做到能将意思表达尽量口语化、通俗化、简单易懂、适合幼儿语言习惯,就要求我们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为锻炼手段,促进学生思考,反复实践。2.判断动作能力。正确地观察、分析、判断、鉴赏舞蹈动作,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教学能力培养之一。纠正错误动作能力的培养,对动作要领要掌握准确,培养学生具有自我纠错能力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能力,这一点对教授幼儿舞蹈来说尤为重要,教授幼儿舞蹈时要求教师能模仿出他们的错误,让他们能直观看到自己的错误,才能纠正。3.组织教学能力。学生能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对孩子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排练方法来组织和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这是学生在教学中必须具备的组织教学的能力。

三、改进考试方法,增强艺术实践

打破传统考试方法,以学分(10%)、平时成绩考核(60%)、集体汇报交流表演(30%)的形式进行。传统的考试以集体或分组为主要形式,而“集体汇报交流表演”的考试方法,就是把相关专业或平行班同学集中在一起,相互观看教学汇报表演内容、形式,给学生以充分交流表演实践的机会,作用为:1.监督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2.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评价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表现组合动作内涵的能力。3.让学生找出别人和自身的不足之处以改正错误,起到“镜子”的作用。

总之,师范院校的舞蹈教学不仅让学生科学、正规、准确地掌握舞蹈基本技能,还要在教育教学能力等诸方面都给予训练、培养和提高,使学生能够成为综合性舞蹈教育人才,为我国的幼教事业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