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传播【五篇】(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3-07-31 13:45:07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红色文化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开展缅怀学习的主题性旅游活动①。红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文化传播【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红色文化传播【五篇】

红色文化传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边境红色文化旅游 跨文化传播 意义 途径

红色文化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开展缅怀学习的主题性旅游活动①。红色旅游由于其经济价值及德育教育价值在国内日益获得肯定及青睐,“红色旅游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生动活泼的游乐形式结合起来。”②一方面,红色旅游的开发将带动旅游地的经济开发,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调整,给旅游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包含了众多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及战斗历程,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凝结③,这对于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是极其珍贵的教育素材。同时,红色文化的兴起是发自人们内心的渴望和心灵的呼唤④。

国内红色旅游开发已有许多成功典范,例如江西井冈山红色文化旅游开发,重庆红岩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等等。国内红色旅游持续升温,中共中央宣传部先后公布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达200多处。许多地方政府根据当前红色旅游发展的需要,将革命圣地、重要革命纪念地和革命纪念设施的保护、建设、宣传,以及交通、接待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列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精心规划,在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保障,有力地促进了红色旅游的开发。⑤然而综观国内的旅游开发研究,却较少有涉足边境红色旅游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本文拟通过分析边境红色文化旅游的特点,探讨其跨文化传播的意义及途径。

边境红色文化旅游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向世界传播中国红色文化。中国的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人类的先进文明成果,是中国当前的核心价值体系,然而长期以来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排斥与蔑视,在西方国家机器的宣传下,西方许多人谈“红”色变。边境红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通过大量的革命文物及图文并茂的文字说明,向游客展示了真正的中国红色文化。直观可视的实物及图片展览具有高度的说服力,让参观者直面红色文化的精髓,给予中国红色文化公正的判断。边境红色旅游的跨文化传播,将把中国的红色文化推向世界。

加深边境各国人民情谊。边境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文化互相影响,在长期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例如越南在历史上曾作为我国的一个郡存在,越南的文庙中甚至还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与我国一样尊崇儒家文化。边境红色文化旅游跨文化传播,以旅游为契机,充分考虑两国文化,尊重两国文化差异及心理差异,在赏心悦目的旅途中共同缅怀两国先辈事迹,共同品味两国友好交往及并肩战斗的历史,将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的情谊,构建和谐安宁的和平环境。

实现旅游地经济利益最大化。一方面由于具有边陲优势,更利于境外游客入境旅游,直接增加旅游收入;
另一方面,边境红色旅游的跨文化传播,为红色文化的交流沟通提供了渠道与便利,可以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扩大旅游客源,在吸引国内游客的同时,吸引边境另一侧及其它海外游客来华旅游,助推红色旅游的发展。同时,以旅游为契机,还能带动旅游地其它产业的发展。综上所述,边境红色旅游的跨文化传播有助力于实现旅游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有利于树立旅游品牌形象。边境红色旅游由于地域特征,其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异国特征,例如广西龙州不仅是国内领导人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及龙州起义的革命圣地,也是越南共产党的海外基地,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黄文树、黎红风等40多人,在龙州地区进行革命活动前后长达18年,在龙州留下了大量的革命足迹及革命传说。当地红色旅游如能充分利用这一极具特色的优势进行红色旅游开发,将大大提高当地红色旅游知名度,从而把边境红色旅游推向世界,树立起别具特色的边境红色旅游品牌。

边境红色文化旅游跨文化传播的途径

西方传播学巨人麦克卢汉认为,迄今为止,人类文化传播途径大致经历了4个基本阶段,分别为口耳传播期(距今约两千年)、文字传播期(迄于16世纪)、印刷传播期(始于16世纪)和电子媒介传播期(起于20世纪60年代)。⑥边境红色旅游的跨文化传播不仅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介,也要注重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的综合运用。

放眼世界,开发立足两个市场。边境红色旅游要面向世界,在开发设计之初即考虑到其跨文化传播的需要。首先,展品及景观的介绍说明要具有跨文化传播意识。其次,边境红色旅游应重点突出其异国特色。在旅游景观的外形设计上,在旅游展品的设计收藏上,都应重点加入异国元素,这样既能满足国内游客的猎奇心理,又能增加边境另一侧游客的认同感,有利于旅游企业的壮大及旅游景点的成功开发。

充分利用游客媒介,加强文化传播。游客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传送者,既承载着自身所在地(即客源地)的语言、服饰、行为方式等文化价值观,也将传送旅游目的地的语言、服饰、行为方式等文化价值观,以一系列的旅游活动(如在目的地居留、游览等)作为桥梁,在两种地域文化碰撞中发生了跨文化传播⑦。在红色文化旅游中的跨文化传播充分利用游客媒介,就是要把红色旅游地的各项服务设施做强做足,就是要把红色文化的内涵表露的淋漓尽致。因为游客的跨文化传播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⑧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文化。在红色文化旅游中的跨文化传播充分利用游客媒介,就是要针对游客做足充分的宣传活动。这种活动可以是印制精美的宣传资料,它们将会随游客回到旅游出发地;
也可以是在当地设置多媒体场馆介绍,以图文并茂、直观易懂的方式强化游客的印象。

综合利用各种媒介,加强品牌宣传。在边境红色旅游的跨文化传播中,宣传极为重要。今天的世界是信息的世界,红色旅游文化的宣传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发挥现代媒介信息容量大、传输快捷,受众多的特点。一方面,旅游企业要在互联网、电视等现代媒体上制作精美的广告及资料,进行大力宣传,将红色旅游的相关信息散播全球。另一方面,旅游企业还应利用传统媒介,积极参加甚至是组织各类艺术活动,提高企业及项目在民众心中的认可度。例如在中越边境红色旅游的跨文化传播上,旅游企业既可以通过参加每年在广西南宁由官方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也可以参加在龙州举行的非官方性质的“天琴艺术节”。通过这些艺术活动充分展示自身特色,加深民众对红色文化及企业的认识,通过口耳传播、文字传播等方式传播边境红色文化旅游信息,以使边境红色旅游吸引更多世人的关注。

面向未来,培养红色旅游跨文化传播人才。边境红色旅游的跨文化传播,人才是决定因素。边境红色旅游需要的不仅是具有旅游专业知识的人才,而且是具有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与世界接轨,有利于将旅游产品推向世界。例如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只有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会具有跨文化传播意识,从而在旅游开发设计上瞄准世界。在跨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上,企业可以跟高校合作,让高校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培养“订单式人才”。而各人才培养单位也应立足企业所需,转变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出社会及企业真正需要的一专多能的跨文化复合型旅游人才。

结语

红色文化旅游由于其蕴含的物质价值与精神内涵日益受到重视和欢迎,边境红色旅游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域特征使其具有别样的异国风情。边境红色旅游的跨文化传播将能助推中国红色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增进边境各国人民的情谊,有助于旅游地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有助于其旅游品牌形象的树立。在边境红色旅游的跨文化传播上,可以通过“放眼世界,开发立足两个市场”,“充分利用游客媒介,加强文化传播”,“综合利用各种媒介,加强宣传,”及“面向未来,大力培养红色文化传播人才”等途径进行。

【作者为广西艺术学院外语教研室副教授;
本文系2011年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项目“中越边境红色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付修勇,李连璞,高岩:“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选择研究”,《聊城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第65页。

②⑤胡国铤:“红色旅游,大有可为”,《求是》,2005年第18期,第50页。

③霞,文玉忠:“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思考”,《理论学习》,2011年第7期,第52页。

④许静,罗素兰:“红色文化热的兴起价值功能”,《江西日报》,2008年10月13日。

⑥[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23页。

⑦李蕾蕾:“跨文化传播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地方文化认同的影响”,《深圳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4期,第95页。

红色文化传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网络传播 问题 对策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数革命先烈在民族存亡之际用鲜血和生命铸造、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凝聚和积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红色文化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新时期开展资政育人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资源。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开放性、迅捷性等特点,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与网络传播有机结合,为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和形式。

一、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特征和优势

1、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信息展示的多样性。在传播红色文化时,网络可以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直播、论坛、博客、播客、FLASH、手机报、手机电视等多种传播手段进行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在“红土魂――江西英烈网”中,采用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直播、论坛等多种手段展示红色文化。如笔者所在学校主办的“铁军纵横――新四军网上纪念馆”用滚动式的文字给人最直接的感官享受。站内包括人物传记和友情链接、新闻动态、新四军历史文献、新四军回忆与研究、网上祭奠区、革命烈士图片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信息。在音像资料栏目中,网民还可以点击视频按钮,观看视频红色文化信息。

2、红色文化网络信息的永久性、多样化。红色文化网络信息具有可存储性、易复制性等特点,这为红色网络信息保存的永久性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在一般情况下,信息可以做到永久性保存。在红色网络中,由于网络的可存储量大,信息交流面广,网络红色文化信息可以随时添加和补充,从而为红色文化网络的大量化提供了保证。在“红土魂――江西英烈网”中,储存有25万烈士的近千万字的文字资料、400多张烈士图片。同时,还可利用网络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使得红色文化网络呈现多样化。如在“红土魂――江西英烈网”中,设有英烈名录、英雄事迹、县市纪念馆、声像资料、本馆介绍、新闻动态、馆长信箱等多个栏目。

3、红色文化网络信息的方便性、快捷性、及时性。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突破了时间界限、传播方式界限、互动界限和信息量限制。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网络向任何接收信息的任何人传播红色文化知识,红色文化的接收者方便、快捷、及时地关注、浏览网上的红色文化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反馈。另外,红色网站网络管理员可对新时代的网络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从而保证信息的时效性。汶川大地震后,我们很快就在“铁军纵横――新四军网上纪念馆”上看到关于抗震救灾、支援灾区的信息。红色文化网络信息的及时传播,保证了广大师生的关怀及时送达灾区。

4、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绿色性。清明节期间,从各地辗转到烈士陵园的祭奠者们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为烈士们烧纸、上香、献花等,以缅怀先烈。但缅怀的同时,祭奠者不知到处飞舞、烟雾缭绕的上香、烧纸不但影响空气质量而且还造成火灾隐患。随着红色文化网站的出现,网上祭奠英烈渐渐兴起,清明节也更加“清明”。“红土魂――江西英烈网”开通之际,江西青年学生在清明节采用网上祭奠方式用鼠标点击自己要祭奠的人,通过留言表达自己的哀思。这种祭奠方式既避免了花重金购置祭奠物品的浪费行为,同时又让文明祭祀的新风尚吹遍了赣鄱大地。

二、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不足

1、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中前期投入大,网络技术水平有局限。根据社会和网民对一个优秀网站的标准评定,其必须具备九个特点:①页面下载速度快。②使用方便。③保持系统正常运行。④无错误链接。⑤联系信息方便多样。⑥保护个人信息。⑦不同浏览器兼容性。⑧符合网络伦理。⑨其他(根据不同的网站需求设定)。然而,在许多高校的网站建设中都很难达到这个标准。特别是在校园红色网站建设上,技术人员欠缺,技术水平有限,无法达到高标准。以“红土魂――江西英烈网“的制作为例,在“红土魂――江西英烈网”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技术都是通过自学掌握的,遇到的问题也都是在边学边干中解决。这些要求不但需要过硬的技术,而且还需要先进设备支持。在红色网站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据调查,华东交通大学“铁军纵横――新四军网”仅曙光天阔4000服务器就需要60万元。此外,购买国际域名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中网络法规不健全,红色文化品位被人为降低。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和威胁。首先表现在网络法规的不健全。在宏观层面上,政策法规不健全、标准不统一导致我国网络事业发展缺乏统一的指导方针、发展规划和实施战略。此外,由于大多数思想教育者对计算机知识特别是网络知识和技能知之甚少,心有余而力不足;
当前网络法制相对滞后,低水平的网络管理与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运用不相适应;
红色网络的信息容量之大、内容之广泛、层次之复杂等原因导致一些虚假、低级、庸俗的“红色信息”流露于网络之中,严重地损毁了红色文化的高雅品质。

3、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关注程度低。由于宣传力度太小和红色文化引导教育方式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青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有一种漠视的态度。据对笔者所在学校的调查显示,在学习生活中,只有10.14%的学生经常会在红色网站上浏览红色文化。在进红色文化网站的同学中,有53.62%的同学是为了查找论文资料,17.39%的同学是随意链接进入,只有10.14%是因为兴趣爱好进入红色文化网站。

4、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内容有局限。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内容局限表现在不能随着新时代和生活的发展而向网民呈现更加具有时代感的精神。在“红土魂――江西英烈网中”,只有2006年《“红土魂――江西英烈网”简介》、《共青团江西省委祝贺网站开通》、《江西省民政厅祝贺网站开通》等五篇祝贺开通方面的相关新闻播报,对于一些日常工作中的红色文化活动未给予内容上的丰富,如高校学生到陵园祭奠、红色图片展、红歌会走进大学校园等未及时添加到红色网站中。另外,红色网站的网站宣传栏主题也受到一定的局限。在“红土魂――江西英烈网”中,除了英雄事迹、学术交流、县市纪念馆、声像资料、观众留言等栏目外,未能及时增加一些与红色文化有关的主题,如红色风景区、红色经济、红色文物等。

三、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对策

1、开辟红色文化网传播资金来源的渠道,发挥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作用。红色文化网络的开发利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开发的初期阶段投入的资金较大。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多方筹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企业、社会参与共同建设的格局。同时,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为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加快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在高校红色文化网络的建设中,要充分利用高校网络技术专业、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2、健全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相关法规和政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网络媒体诞生至今,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但是,我国立法的力度还不够,多停留在部门规章的层面上,缺乏一部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媒体的根本大法,对社会生活中许多网络违法违纪现象很难得到制止惩罚的效果。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应该继续加强网络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网络文化传播制度、网站建设制度,严肃网络法律法纪,加强网络法律执法力度,全面提高社会的网络法律意识,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拓展清理前进阻碍。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将红色文化网络课堂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将红色文化纳入网络课堂,借助网络传播的优势,更深层次、更广泛地进行红色文化传播教育,对于思想上普遍具有叛逆性和主观武断性的80、90后大学生具有很好的重塑作用。红色文化网络课堂将红色文化的文字、图片等进行加工处理,制作成图、文、声、像信息,增强了红色文化的的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沉浸于红色文化的学习中。

4、结合网络开展各种红色文化实践性、情景式、体验式教育活动。在继承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利用红色文化网站的资源数据库,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网络媒介作用,将发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中最深刻、最感人、最富有时代气息、最能把道理讲到大学生的心坎上的活动上升到网络世界中,让同学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体验红色文化。如笔者所在学校结合课堂、实践和活动,用本校及全国各大网络媒体将红色文化活动图文并茂地上传于网络,让再现实践活动场景的鲜活网络画面与校园活动共同成为提升和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载体,在形象生动的网络传播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参考文献:

[1]卢丽刚,方金珍.网络条件下英烈祭奠的创新[J].求索,2008,(12).

[2]林燕,陈玉民.探索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05).

红色文化传播范文第3篇

    人类传播的历史由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展到今天的信息时代。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传播学中所谓的符号是指抽象信息等的传播得以实现的可被感知的对象。要将抽象的信息通过传播的手段向公众传播,就必须使具有确切意义但又显得抽象的信息内容进行符号化。“任何事物只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②从传播学的角度讲,红船精神就是南湖革命纪念馆传播的符号信息,它的基本展陈信息可以符号化地概括为红船精神。因此,做好红色文化传播工作的基础工作就是科学地确定红船精神这一符号信息的确切意义。红船精神是在2005年全党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的诞生地之一浙江嘉兴广大党员群众开展大讨论时首先提出,经领导和专家概括并正式提出来的。它的深刻内涵可符号化地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③。由于对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辉煌革命业绩的广泛深入的研究宣传,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已家喻户晓。红船精神则由于提出较晚,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系统和深入的发掘研究与宣传还较为缺乏,因此世人所知不多。南湖革命纪念馆守护着红船,掌握着相关的史料和文物,必须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搜集有关红船史料和展开历史研究的使命。我们从发掘有关红船精神的史学内涵着手,梳理体现红船精神的史实并加以科学阐发,并从红船精神的命名特点,从历史外延角度窥探其修辞效果和历史方位,将之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进行比较研究,阐发其内涵的科学性,把握好这一信息符号的确切内涵。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内在的联系可以理解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坚定理想,百折不挠是红船精神的灵魂。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红船精神的根本”①。三者合起来共同构成了红船精神的完整科学的历史内涵,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伟大的发端。“20世纪,特别是其上叶,中国最主要的任务是救国救民,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舞台上,多少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并为之不懈努力,只有中国共产党最终走向了成功。因此可以说,中国革命精神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参与的20世纪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红船精神’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早期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实践,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宣传,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学习和实践,对列宁建党学说的学习和运用,以工人运动为主要形式,包括学生运动,农民运动的革命斗争等许多的历史史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全面完整的投身革命的实事求是的历史肯定。”②此外,要从红船精神的提出过程研究其时代价值,特别是要从嘉兴、浙江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弘扬红船精神的大量生动实践中概括展示其独特的时代意义,用于诠释红船精神对于推动当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对于推进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的重大意义,从而把握好符号信息的时代价值。另外,要充分搜集各级党委及其部门、有关高校、学术团体自觉开展红船精神研究活动的成果,注意集大成,不断丰富研究成果,从而形成有关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历史价值、现实意义、弘扬途径等系列成果,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好符号信息传达出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系统性意义。

    二、根据时代要求,自觉接应现实党建

    在传播实践中,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的。红色文化传播当然也必须关注时代的要求,根据现实党的建设需要而开展工作。近年来,中共浙江省委、中共嘉兴市委提出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把嘉兴作为建党圣地而建设成为“党建高地”①。南湖革命纪念馆十分关注当地党委对于党建工作的这一要求,从纪念馆馆藏的实际、展陈的特色和优势出发自觉接应于把嘉兴建设成为党建高地的现实感召,自觉接应于浙江省委、嘉兴市委对于党建文化品牌建设的时代要求。第一,突出“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红色宣传主题。参与好“党的生日,党员的节日”相关活动,利用馆内红船纪念船、七一广场、新馆展厅、宣誓广场、红色影厅等设施自觉配合搞好“七一”红船节等特色党建文化活动,努力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从而激发传播的对象———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及奋发创先争优的热情。近年来先后开展了优秀党员看嘉兴、向困难党员献爱心、新党员游嘉兴等。第二,积极配合各基层党组织,新经济、新社会党组织开展“红色堡垒”建设和“发展强,党建强”的“双强争先”活动。切实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三服务”专项行动,促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扩面、提质与增效。充分利用纪念馆服务设施较为完备的优势,配合各级党组织来馆开展观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举行一次重温入党宣誓、开展一次党员服务系列活动,深化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一员双岗”活动,提升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组团帮扶水平,让纪念馆真正成为升华广大党员思想境界的圣地,努力使传播的符号信息———红船精神通过活动互动达到内化,积极提升传播的实际效果,不断进行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树立党员时代先锋新形象。第三,充分发挥纪念馆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作用。主动承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廉政教育活动,通过党的廉洁历史教育,举办廉政专项展览,特别是用革命先烈的廉洁历史故事教育党员干部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如2012年5月,中共嘉兴市纪委与中共南湖区委、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传承红色廉政文化”征文教育活动。活动参与者包括全国各地革命纪念馆的专家学者,主题为“红色文化中的廉洁思想研讨、不同时期红色廉政文化历史特点和价值内涵、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精神与红色廉政文化建设、新时期廉政文化传承与发扬等”。获奖者可参加在嘉兴举办的“南湖?红色”论坛并获表彰奖励。②活动主题鲜明,对红色文化挖掘有深度。南湖革命纪念馆利用2012年全国文博系统天津培训班的机会及时配合发起,并提供本馆和兄弟纪念馆相关研究成果,自觉服务于党的建设的时代要求。

    三、借助共建互动,致力双向提升效果

    “人类传播是一个综合系统,这个系统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播活动组成的……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①南湖革命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已和50多家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高校、中小学建立了广泛的共建关系,这是一项做好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工作。这些单位与学校大多是位于省域内或近域,来往方便,联系便捷,我们将这些共建单位结成有机的红色文化传播共同体,把它们看成是一个综合系统,在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中,在各种纪念日、学校寒暑假时,自觉联系这些单位,主动走进这些单位,根据它们的各自需求,根据它们不断变化的实际需要与它们一起共同探讨、共同策划共建活动,活动年年搞,年年出新意,致力于活动的“适销对路”,积极提升活动效果。根据传播学的原理,我们通过纪念馆讲解员的党史知识、红船精神的人内传播,努力提高讲解员的党史知识水平和传播水平,并建立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通过参观者学习体会信息的人际交流传播举行各种座谈会或沙龙;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的群体传播,党团队活动的组织传播,讲究方法,严格纪律,提升活动效果;通过广播、报刊、网站等各种媒体的大众传播精心策划、广泛发动、入耳入脑、心灵震撼等,在共建群体中构成一个红色文化的传播体系,在长年开展共建活动中不断互动、不断改进、不断优化。此过程中我们还适时融进青少年“志愿者”队伍建设、社会群众“红船之友”等纪念馆各种组织建设,在与他们一起计划与活动中不断提升纪念馆红色文化传播工作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把共建活动常态化、经常化、制度化,在不断与时俱进的共建活动中将革命英烈的精神发扬光大,推动红色文化传播不断结出新硕果。

红色文化传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摄影;
红色文化;
传播价值;
研究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030-02

在科技迅速发展和人们广泛接受知识的时代,摄影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热衷于摄影这门艺术。摄影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拍摄者通过拍摄不同形态的照片来表达个人的情感。而数字摄影是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下应运而生的,它的特点有照片的直观性、后期便于处理等。红色文化对于我国有着更为重要的含义,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江西,一个红色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闻名中外,有井冈山、瑞金、南昌、萍乡等革命圣地等,将这些革命胜地通过数字影像的形式转化为大家喜爱的作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这都很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

一、数字摄影的艺术特性

19世纪摄影术的发明影响和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人类历史的发展。现如今,数码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影响更大,它将数码摄影带进了千家万户,使摄影不再只是专业摄影师的专利。数字摄影的特点和优势有以下几点:

(一)创意手法更加便捷

数码摄影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数字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数码摄影后期制作用电脑图像处理系统代替了传统暗房,这一变革带来的不仅是摄影输出方式的改变,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摄影艺术的表现语言,拓展了摄影艺术的创作手法。数字摄影的即显性能在拍摄后马上看到照片拍摄的效果。数码相机的即显性可以让拍摄者立即知道对当时自己所拍的照片是否满意,不满意时能立刻删除重新拍摄直到满意为止,减少重拍和节约拍摄时间的长度。

(二)与网络媒体融合更加快速

互联网因其交互性、瞬时性、开放性、多媒体性己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第四传播媒体或称作新媒体形式。摄影与网络的结合,促进了摄影的发展,加大了影像的传播力度、拓展了视觉文化的深度,也使摄影艺术在网络时代获得了新的生机。在网络时代,几乎人人可以通过运用数字摄影技术再借助个人博客、QQ空间等网络技术手段随时所拍的照片。网络为摄影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其方便的交流互动平台,不同艺术风格、艺术思想的数字影像通过网络呈现在众人面前,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视觉盛宴。

二、数字摄影与红色文化的相互关系

红色文化在近些年随着红色旅游兴起、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红色资源利用的背景下发展迅速,在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红色产业甚至是当地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江西是重要的红色文化基地,革命时期的许多战争都发生在江西,迄今为止江西也遗留着很多革命时期的文物、建筑等供人们参观旅游、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

任何东西的宣传都需要媒介,而数字摄影在当代社会就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传播媒介,这取决于了数字摄影的受欢迎程度和宣传效果,所以在选择红色文化宣传的媒介是选择数字摄影的话,对于红色文化宣传只会有促进的作用。

(一)数字摄影使红色文化的宣传更具形象性

数字摄影可以帮助红色文化更好的进行宣传,一说到红色文化,我们只是会在脑海中形成一种抽象的概念,虽然能想到红色文化是有关革命的,能想到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一些遗址、纪念馆等,但对于红色文化的概念也只是大致的了解,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利用数字摄影将能联想到的与红色文化的相关的不同方面的事物拍摄记录下来,通过图片的组合形成相册,制作成作品,相册中包含红色文化各方面的内容,通过观看相册,我们就可以形象的了解到底什么是红色文化。

(二)数字摄影使红色文化的宣传更为直观

红色文化的宣传有对红色文化简介的宣传,也有对红色文化所包含的精神的宣传,还有对红色文化传承下来的物质遗产的宣传,无论是哪种宣传,都是希望人们对红色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直观就是能用眼睛看到的具体东西,红色文化的简介和精神都是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的,但红色文化传承下来的物质遗产是我们可以看到的,虽然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建筑遗址我们能够去看到,但是由于时间、地理位置等因素对于想要去了解红色文化的人们并不是很方便,但如果是有利用数字摄影将这些东西拍摄下来制作成了相册,通过观看相册来了解红色文化则更为方便。而且观看照片是一种对人们而言是一种视觉冲击,人们总是对于眼前看到的事物印象会深刻一些,记得也会更加清楚。

(三)红色文化为数字摄影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信息的传递需要媒介,现在的传播业很发达,同一种信息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进行传播,摄影也成为了一种传播方式。利用数字时代摄影艺术喜闻乐见、学习与制作门槛低的特点,结合江西省独特地红色文化资源,在弘扬红色文化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也能挖掘摄影艺术的独特传播价值。

摄影就是一门图像艺术,这让摄影成为了一种传播媒介。摄影在现代社会中是随处可见的,喜欢拍摄的人,懂得欣赏拍摄作品的人都体现了摄影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由于摄影学习操作简单的特点,只要能承受摄影费用的人都可以加入到摄影的行列中,使其拥有大量群众。特别是数字摄影的出现使得摄影艺术的传播价值更得以彰显,因此,充分利用摄影艺术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来宣传和弘扬江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才能争取更多地群众参与到摄影艺术的创作和鉴赏中来,使摄影艺术在普及层面的价值与意义得到充分地体现。

三、利用数字摄影艺术宣扬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

红色文化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红色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代意义,也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利用当代摄影艺术对红色文化有着积极的传播作用。

(一)运用摄影艺术传播红色文化促进经济建设

在红色文化被大家了解和懂得其重要性后,红色文化开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拍摄红色文化场所,影象记录红色文化活动,让人们对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充满向往。红色文化传承时可以通过数码影像吸引大家去了解红色文化,去纪念馆等地方去参观会促进红色旅游,反过来红色旅游也能让人们更好地去了解红色文化,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两者相辅相成。

(二)运用摄影艺术传播红色文化促进政治建设

红色文化是我国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所传承下来的精神和思想对于现代的我们而言都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影象的形式记录下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吸引人民群众参观游览,可以实现三个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也推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红色文化的不断传播和扩大,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对社会和政局起到了稳定的作用。

(三)运用摄影艺术传播红色文化促进文化建设

事物都是双面的,有正面的就有负面的,文化也是如此,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先进文化吸取了传统文化的优点和精华,能帮助人们使文化建设按照事物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断壮大。通过摄影艺术记录下红色经典,把红色建筑、文物、人物以图片的形式记录到书籍、资料、宣传册中,可以用于教育下一代的资料,也可以为红色旅游进行宣传,红色文化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又具有与时俱进的普遍意义,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以红色文化为依据建设我国先进的文化体系。

(四)运用摄影艺术传播红色文化促进社会建设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借助摄影艺术宣扬的红色文化为当代社会建设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舞台,也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方面的问题,如社会保障问题、人与自然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问题。红色文化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对社会的发展也具有许多的积极作用,如教化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向导作用,此外,还具有陶冶、审美、愉悦等功能和作用。红色文化这种先进文化的这些作用互相联系,具有强大的力量足以让人们团结起来,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四、结语

红色文化传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红色湖北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0-23 -03

近年来,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学习、研究、宣传红色文化的高潮。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湖北,更要注重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着力打造“红色湖北”名片,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

一、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一)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加强国家政治建设

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党革命历程的宝贵积淀。红色文化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积淀之中的先进文化,它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和争取民主、自由、独立、解放的斗争历史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由此形成的一种特定物质和精神总称。[1] 今天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使人们感悟红色历史、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牢固树立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有利于用崇高的理想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们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而不懈奋斗。

(二)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红色文化本身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其经济价值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展现。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精神的载体,深深的融入到人们的创造力、生命力之中,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2] 。例如“将军县”红安盛产一种全麻纺织的大布,当地政府便以红四军军装取材于当地大布为背景,努力创立品牌推销商品。既给本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外,又给周边城市的消费者带来精神和物质上双重收益。

(三)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后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正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要途径。第一,红色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来源。红色文化的每一历史阶段所反映的各种积极精神都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渊源、精神纽带和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红色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资源宝库。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步形成的过程,并且红色文化资源内在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部分内容。最后,红色文化资源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当代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优秀精神加以提炼、开发,不仅可以帮助人民坚定内心的信念,还可以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使人民爱党爱国,达到增强党的先进性、民族凝聚力、国家竞争力的作用。

二、湖北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几种错误思想

湖北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并呈现出分布广、种类多、影响大等突出特色,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下几种错误思想。

(一)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误区

红色文化资源是以红色文化的历史积淀作为基础的,但并不是冠之以红色文化命名就可以说是红色文化资源或者红色文化产业。现在国内包括省内过度滥用红色文化资源,导致了红色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的“虚热”,这种喧嚣一时的情况可能会遮蔽了我们对红色文化产业核心的忽略,最终导致红色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偏离主题。例如继黄山市某景区为吸引游客推出“鬼子进村”项目,游客扮日军抢“花姑娘”,曾是土匪盘踞的宝鸡某景区又推出土匪抢亲旅游项目。如此旅游项目是拿国耻来取乐,把耻辱当光荣。其打着发展“红色旅游”的旗号,却是着实在“恶搞” 红色文化,这就是典型的对红色文化开发存在认识误区。目前文化中流行着那种消解主流、娱乐至上、玩世不恭的轻佻作风;
那种讥讽主流价值、颠覆传统道德、戏谑民族英雄的论调常能博得掌声;
许多承载着正面道德教育的传统教材被改编得面目全非,《沙家浜》中智勇双全的阿庆嫂成了胡传魁的姘头,种种粗痞化的改编与戏说严重混淆了青少年的荣辱观。

(二)对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深度开发”理念

所谓深度开发就是文化产品是否包含民族特色、文化理念、思想气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红色文化作为特殊的文化消费品是因为其蕴含的丰厚文化区别于一般文化产品,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提醒湖北注意的不仅仅是要如何学会使用现成资源,更需要对现有红色资源进行“再创造”。 在思想观念上,发展红色文化资源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很少从弘扬社会主义事业的角度来看待开发红色文化资源;
在文物、景点、遗址的修缮过程中,很难达到“修旧如旧”的标准;
如果忽视“深度开发”理念,走“快餐文化”发展之路,那么可能导致红色文化产业化过程变成对文化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过程,那将是对我省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伤害而不是丰富和发展。

(三)对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整合观念

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并不意味着“大干快上”,红色文化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内部诸多元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首先意味着寻找红色文化和社会文化之间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才是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的“敲门砖”。其次,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必须有相匹配的文化制度改革。这类制度必须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一个自由、规范的平台,要统一协调管理隶属不同系统和职能部门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综合优势和整体价值。例如红安、麻城、监利等县市,既有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又有优美的生态旅游景点,但是由于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景区之间道路不畅,难以形成一个旅游整体,缺乏谋划运作。虽然单个拿出来都是“红色”、“生态”,但是不能构成旅游“盛宴”。

三、利用湖北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红色文化的基本路径和措施

(一)加强整合,打造若干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具体以整合湖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为例。在湖北省内,可开辟东西两方向红色旅游线,充分发挥“8+1”城市圈的交通优势,将鄂西、鄂东生态文化旅游圈同武汉城市经济圈的红色经典连线联动。实现“武汉—麻城—红安—新县—信阳”这一精品路线向东西两方面扩展。

鄂西地区是在革命时期属于湘鄂川革命根据地,是红军进军陕北的巡回地、穿插地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并且拥有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红色文化。其中重点城市宜昌应充分凭借三峡名胜、民俗风情、绿色生态、水利水电等旅游优势带动红色旅游,有重点的建设好一批红色旅游经典,使红色旅游参与多种专题旅游类型,形成互补互促。鄂西的恩施州一方面应加大发展红色旅游的速度、力度,将本区内符合连接条件的土家少数民族红色旅游线向省外扩展,如张家界旅游精品线路靠拢;
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三峡区域内的红色联动,尝试开辟鄂西新的红色旅游线路,如鹤峰—咸丰—恩施—万州和恩施—咸丰—鹤峰—五峰—长阳—宜昌。

鄂东地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鄂豫皖根据地之一,其不但是著名“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更是新中国数百名将领和领导人的故乡。鄂东红色旅游发展应该以黄冈地区为中心,实行“三色”旅游发展,即红色—绿色—古色。通过制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和要素整合方面的作用。并联合鄂州、黄石等地,形成如武汉—黄冈—鄂州—浠水—蕲春—阳新—武穴,沿长江的“鄂东大文化旅游带”这样的优势线路。

(二)立足产业,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

而若要把红色文化放在产业的高度上来看,其壮大产业规模、实现经济增长、树立品牌效应、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等特性是其他产业无可比拟的。

发展红色文化产业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可持续性原则 作为具有重大意义的红色文化产业,其可持续性原则决定了红色文化产业必须对人们的精神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否则就容易沦为异化思想的源泉;
二是开放原则 湖北省在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同时,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利用好省内资源,积极推进具有民族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红色文化产品打入国内市场;
同时要放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大胆吸收和借鉴一切有益文明成果、先进经验和科技手段,不断壮大湖北省红色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三是政府主导原则。各级地方政府也要不断给与指引,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红色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在社会功效,充分研究湖北当地的优质红色资源,加快发展红色文化事业和红色文化产业。

(三)大力宣传,打造“红色湖北”名片

要积极扩宽创新红色文化传播途径,营造“护红、传红、学红”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

一是主流公众媒体要充当传播红色文化的主平台。“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推广主流价值观念的主要渠道。”[3] 让媒体把红色文化的传播贯彻到日常报道当中去。从政治影响层面看,坚持以红色文化资源充实先进文化建设同时配合媒体报道,可达到以优秀的红色文化产品鼓舞人和引导人的效果。例如, 2011年6月由《楚天都市报》、《三湘都市报》、《江南都市报》共同举办的青年记者“红色三山行”活动,在活动中让青年记者重走革命路线,重温峥嵘岁月,一方面体现了传承革命精神的红色之旅,另一方面也是新闻行业中开展“学红”的重要举措。

二是文艺工作者要充当弘扬湖北红色文化的的主力军。要通过文艺创作来打造“红色湖北”名片。从文化产业层面看,除了公众媒体的传播外,可以把大量的红色文化经典进行创作和改编,拍摄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电影、电视;
可以把湖北红色旅游与当地风俗民情相结合,丰富产业的发展,例如鄂东的河湖港汊地貌、鄂西的少数名族风情同革命斗争时期的红色文化相结合;
可以把红色基地作为中小学假期活动的重要教育场所;
最后还要坚持红色文化资源下乡、进社区、进基层等传播形式,满足我省最基层劳动群众对先进文化的需求。

三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积极引导广大民众参与。红色文化是民众的文化,满足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受到人民的拥护和推崇。对湖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而言,有广大(下转第85页)(上接第24页)公众的积极响应,不但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对保护红色文化资源意义的认识程度,而且会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学习红色文化、传唱红色歌曲、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样不单起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而且也大大降低了我省政府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管理方面的成本。因此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文件 “护红、传红、学红”的重要性;
学校加强对学生关于红色文化的教育,使文化植根每个学生的心中;
社区则应加强把先进文化带入居民的生活当中,让红色文化走入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卢丽刚,时玉柱.弘扬红色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03)第14卷第2期.

[2]钟利民,曾敏.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浅析[J].企业家天地,2009,(01).

[3]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党建,2008,(05).

[4]王中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域中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J].山东社会科学,2010,(10).

[5]卢丽刚,时玉柱.弘扬红色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02).

[6]李平.弘扬红色文化 抵制“三俗”之风[N].光明日报,2010-09-03.

[7]尹慧.详细革命老去红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及应用策略[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8]刘兆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引导作用[J].青年学研究,2010,(0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