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活满分作文【五篇】【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3-08-03 14:15:14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内涵入手,明确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意义,并进一步论析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与精益建造思想的互促性,预期“绿色”和“精益”的良性循环。2008北京奥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色生活满分作文【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绿色生活满分作文【五篇】

绿色生活满分作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内涵入手,明确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意义,并进一步论析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与精益建造思想的互促性,预期“绿色”和“精益”的良性循环。

2008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后,当前的当务之急是推广北京奥运会中成功的理念和方法并灵活应用于各行各业。正值全球对“绿色”的呼声越来越大之际,本文拟针对08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内涵,论析08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与精益建造思想的互促性,试图将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引入我国建筑业,并力达以“绿色”促“精益”、以“精益”促“绿色”的目的。

l 2008年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内涵

2008年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不同于一般的“绿色理念”,而是系统、完整、科学的“绿色理念”,包涵了“生态绿色”、“意识绿色”、“经费绿色”和“管理绿色”四大方面。

1.1生态绿色

生态绿色是指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绿色”,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要求。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必须达到“绿色”标准,这是主办奥运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2意识绿色

奥运会筹办者、奥运会建设者、奥运会举办地居民、奥运会参与者等都必须具备“绿色”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等“绿色”观念,并坚定不移地将“绿色”观念贯彻落实下去。例如:奥运场馆的设计和建设除应独具匠心、美观实用之外,还应充分利用环保、节能技术,做到科学文明、经济化及和谐化,并于奥运会后可持续使用。

1.3经费绿色

每一届奥运会的投资都是巨大的,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就因为投资过大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奥运会的经费也应该是“绿色”的,即要求奥运会的每项投资都是必需的、应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以最少的资源办好奥运会。

1.4管理绿色

举办奥运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管理十分复杂。如果事先没有确立科学的管理原则,就很难于实践中做到科学管理、有效管理。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理念,也包涵了“绿色管理”理念,即精简管理机构、形成高素质管理组织、充分协调和优化资源配置、在做好计划和控制工作基础上灵活应对各种临时情况。

2建筑业引人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意义

2.1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评价项目价值的重要指标。客户满意度与客户需求息息相关,因此,要提升客户满意度,首先必须了解客户的最新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有层次之分,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有可能产生较高层次的需求。生产力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使绝大多数人对居住、工作处所的主导需求从“遮风挡雨,安全实用”转变为“安全实用+美观舒适+居住健康(绿色环保)”。如此一来,“绿色”就成为大多数客户的需求倾向,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无疑将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为企业的持续生存及发展奠基。

2.2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降低成本

奥运“绿色理念”包涵“经费绿色”,提倡节俭、节能及消除一切浪费,毫无疑问,建筑业引入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及项目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2.3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提升质量

奥运“绿色理念”包涵“管理绿色”,提倡科学管理、高效管理,充分协调和优化组合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柔性应对突发事件,取得高质量的管理成果,并对环境造成最小影响。因此,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将有力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和项目质量。

2.4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缩短项目进度

奥运“绿色理念”的“管理绿色”提倡科学高效的管理,计划和控制系统完善,合理搭接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资源,有效保证了奥运项目进度,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将其所倡导的“管理绿色”柔性应用于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项目进度。

3精益建造思想的内涵

精益建造思想最初源于精益生产思想,是指通过多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激励和动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消除一切浪费”为核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根本,追求“零浪费”,不断改进和完善建造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目标的一种先进、高效的建造思想。

精益建造思想具有传统建造思想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实践证明:精益建造思想在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三大目标管理中都具有卓越的贡献。目前,精益建造的建筑管理模式已在国外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丰硕成果,该模式不仅可以降低项目成本,而且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工期、提高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例如:据有关资料显示,丹麦大建造商MTHoejgaard属下一建筑公司成功应用精益建造的建筑管理模式,公司利润及员工收入增长10%一20%,施工现场安全和工程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了10%以上。

4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与精益建造思想互促互进

4.1“绿色”促“精益”

推广应用精益建造思想是我国建筑业降耗提效、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建筑业对精益建造思想尚欠足够的重视,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可以有效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4.1.1“生态绿色”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传统建造思想对客户的“绿色”需求重视不足,“绿色”措施难以充分落实,“生态锰色”往往不到位,客户满意度较低;
精益建造思想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充分重视并满足客户的“绿色”需求,实现生态绿色。我国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后,势必要求充分重视“生态绿色”并将“生态绿色”做到位,传统建造难以让人满意,精益建造思想的应用和落实成为必然趋势。

4.1.2“意识绿色”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传统建造思想观念落后,强调眼前利益,忽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绿色”意识薄弱,环境污染、能源浪费、质量缺陷等现象屡见不鲜;
精益建造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建造全过程与环境视为系统,强调“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等“绿色”观念,降低成本、保证建筑物经济实用的同时,有效降低环境污染、节约物质及能源、提高建筑质量和可持续性。随着我国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其“意识绿色”要求必与传统建造思想相冲突,建筑业的意识革新呼唤先进的精益建造思想。

4.1.3“经费绿色”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传统建造浪费现象严重,例如:流程安排不科学;
返工;
错误的操作;
资源配置不合理;
计划和控制不力;
等等。精益建造思想以“消除一切浪费”为核心,通过识别和分析价值流,精细判断增值活动与非增值活动,消除所有不能创造价值、却必需花费成本的活动(即浪费),精简管理组织并系统设计施工过程和管理程序,优化人、资金、材料、土地、时间等各种资源的配置,利用专门方法和工具(如:最后计划者体系)制定精细计划并实施动态控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使项目成本较传统建造大幅度下降。“经费绿色”要求下,传统建造方式必将因为经费过高而遭受淘汰。

4.1.4“管理绿色”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传统建造思想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难以正确处理项目成本、项目质量及项目进度三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结果往往是: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就难免降低工程项目质量;
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就难免提高工程项目成本、延长工程项目工期;
精益建造思想以其全方位、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和控制,实现了“低成本、高质量、短工期、少污染、无浪费、高客户满意度”的理想目标。我国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后,其“管理绿色”要求势必对我国建筑建设全过程的系统化和科学化管理有更高更新的要求。也对精益建造思想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2“精益”促“绿色”

我国目前虽有不少建筑业企业认识到“绿色”的重要性,但真能如北京奥运会那样从“生态绿色”、“意识绿色”、“经费绿色”、“管理绿色”四大方面系统实施“绿色理念”的建筑业企业很少。精益建造思想与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相辅相成,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并系统实现“绿色”理想。

4.2.1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绿色”

精益建造思想的出发点是客户价值最大化,从项目设计到项目交付使用全过程,始终将客户需求放于首位,通过加强沟通、直接与客户对话等途径及时了解客户的意图,采取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提高设计与现场实情、客户需求的符合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多数客户追求舒适健康、“绿色”的生活,相应地,在精益建造客户价值最大化思想指导下,实现“生态绿色”势在必行。

4.2.2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意识绿色”

精益建造突出“精”字,要求建造全过程,从设计、到生产准备、生产全过程、乃至竣工交付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相应地,建造全过程的管理意识也必须与时俱进、紧紧跟上其“精”。因此,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和意识更新是互为基础的,意识更新是应用精益建造思想的基础,而应用精益建造思想也是意识进一步更新的基础。顺应社会这个大客户对“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益建造思想很在乎建筑产品是否满足“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的社会要求,也不断推动着“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等“绿色”意识的形成。

4.2.3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经费绿色”

“消除一切浪费”是精益建造思想的核心,精益建造思想在成本管理方面的贡献格外卓越。由于精益建造以先进的精益建造思想为基础,以价值管理、并行工程、最后计划者体系、流程管理等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为工具,使其得以实现在保证质量、缩短工期、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的理想目标,有力地促进了“经费绿色”。

4.2.4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管理绿色”

建筑业企业传统管理浪费现象较严重,无法适应以“消除一切浪费”为核心的精益建造思想,因此,精益建造思想的应用必推动管理改良。例如:臃肿的管理机构首先必须精简——低素质、无效益的管理人员也是一种浪费现象,必须马上淘汰;
人、资金、材料、时间、机械等资源必须充分调动起来,并且优化配置到项目的各个环节;
传统的计划和控制往往由上层管理人员来制定和实施,结果经常因为“计划不如变化快”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造成计划不实、控制不力等不良现象,必须通过精益建造最后计划者体系做好可靠的计划和控制;
等等。这一系列管理改良有效促进了“管理绿色”,促进高效、科学的管理。

绿色生活满分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发展绿色商业 对策 思考

绿色商业的内涵及特征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在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物质满足的同时,也感受着地球资源日益减少、社会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存环境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于是引起了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为宗旨的环保运动在全球蓬勃兴起,进而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最终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绿色营销和绿色商业的观念与理论。

我国在长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受到束缚。在商品极度匮乏的经济条件下,绿色商业无从谈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意到环保问题,但终究还是重蹈了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覆辙,出现了生态恶化、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物种消失、SARS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的灾害以及那些斥诸于媒体频频曝光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和破坏自然环境的恶性商业营销事件,这些既在不断地侵蚀着人们的既得利益,又不断地侵蚀着人们长远的根本利益。因而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义重大、刻不容缓。中央就2006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明确指出:“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更是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任务之一。要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的目标,必然要发展绿色商业。

所谓绿色商业是指企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分体现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以科学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文化性。绿色商业的文化性首先表现为一种商业经营哲学,是指导商业企业从事市场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企业在绿色商业观念指导下,必然会积极开发和自觉组织绿色产品营销,采用绿色包装,提倡绿色消费,进行绿色市场定位,树立绿色企业形象。其次是彻底改变传统商业文化。传统的商业文化在本质上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竞争文化,绿色商业要求实施绿色文化,即要求企业更多地注意“人”的导向和价值、“人”的安全、健康和发展,企业应把竞争对手更多地看作伙伴,尤其是环境合作的伙伴,重塑富有绿色商业特征和共处共赢、和谐发展的商业文化。

系统性。绿色商业的系统性是指企业的经营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施整体管理原则指导下,全面协调企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采取相应的经营行为。用系统论的观点把绿色商业贯穿于商业企业决策过程和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不仅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环保、健康”的绿色产品,确保商业经营场所与设施无污染,而且在商流和物流上坚持以绿色文明和环境保护为导向的绿色流通,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性。绿色商业的可持续发展性是指商业企业的经营在充分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争取适当利润和发展水平的同时,从充分满足子孙后代消费需求出发,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企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及长远发展。正如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在其所著的《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所指出的:“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

和谐性。安顺为和,协调为谐。绿色商业的和谐性是指商业企业经营过程始终重视规模、速度、效益的协调;
内部关系与资源配置的协调;
企业与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企业实施绿色商业,除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外,也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正面影响,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其他企业的导向作用,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和对健康的社会文化、伦理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推动作用等等。显然是企业与其他经济主体的共赢共兴、同存同荣的和谐之举。

发展绿色商业的必要性

(一)优化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产品都要经过流通领域才能成为实际的消费品。发展绿色商业,必然要经营绿色产品,从而促进生产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包括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资源节约的生产技术;
选用无公害、养护型新能源、新材料;
进行可拆卸、可分解,零部件可翻新、可重复利用,包装物可回收的产品设计;
组织清洁生产,防止生产过程造成环境恶化和资源的浪费等等。发展绿色商业是促进绿色生产,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和利用资源,把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运用于改善和提高消费者及人类社会福利的最有效的途径。

(二)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世纪80年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20世纪90年代人民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迅速提高,引起了消费领域的拓宽、消费结构的优化、消费质量的提升,于是“安全、环保、健康”成为消费主流。现阶段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在满足消费需要的过程中发展,是商业永恒的主题。绿色商业正是适应我国消费发展的趋势应运而生。发展绿色商业,实施绿色营销,引导和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营销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规模,促进企业发展。

(三)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这样美好的愿望,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采取切实可行的途径。而发展绿色商业,正是实现和谐社会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为绿色商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观念和营销方式,是建立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基础上,本着对消费者生存环境负责,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负责进行营销活动,最有效地减少商业行为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起了最重要的微观基础作用。如果商业行为不符合环保要求,也会引起其他种种的社会矛盾。因此可以说,绿色商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发展绿色商业的对策

(一)加大绿色商业理论研究和宣传力度

众所周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绿色商业,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绿色商业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绿色商业的实践。何为绿色商业,它的内涵、特征、功能、价值是什么,如何发展绿色商业,尚无比较清楚统一的认识。虽然也有一些绿色营销的研究,但它多半仍然停留在引进和比较肤浅的层次上,况且绿色营销只是绿色商业的一个部分,并不是绿色商业的全部。没有绿色商业的理论指导就没有科学的绿色商业的实践。因此,绿色商业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同时,要加大绿色商业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绿色商业的认识,并转化为人们内在的行为指导理念。这样,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就成为大势所趋,发展绿色商业便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加大政府推动的力度

发展绿色商业仰赖于良好的宏观环境。能够承担改善和优化发展绿色商业宏观环境责任的是政府。一是政府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对现行的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污染防治和环保行政等30多部法律法规进行认真的清理,并根据国际社会绿色商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现状,进行必要的填补和修订,形成完善的绿色商业法律法规体系,并督促各级执法部门加强执法监督与检查。对违反绿色商业法规行为严惩不怠。二是制定和完善发展绿色商业政策。目前我国政府应用优惠的政策引导和调动商业企业开展环境保护和绿色营销的积极性。三是加强绿色商业管理。商业管理部门要把绿色商业纳入商业发展规划,在商业网点布局、绿色商业设施、绿色产品、绿色渠道、绿色价格、绿色促销、绿色服务管理等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企业在经营战略上将企业、消费者和社会三方面利益有机统一和兼顾起来,在产品开发、加工、运输、宣传、促销分销、售后服务等方面注入环保因素,注重新的绿色策略。四是建立绿色商业评价体系。对绿色商业设施、绿色产品、绿色营销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正统一的评价标志体系,并通过定期与不定期评价,推动绿色商业的发展。五是通过绿色教育,传播绿色商业知识,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绿色生活满分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绿色语文 赵谦翔

绿色是草木的颜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更是生命之色。绿色是一抹让人清新的心灵的色彩,一股充满希望的生命活力,一种返朴归真的和谐境界。这里用“绿色”来形容语文课堂教学,旨在说明语文应追求浓浓“绿意”:和谐、健康,饱含情感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绿色课堂。

一、绿色语文的提出

清华附中赵谦翔老师在《用“绿色语文”救治“文字恐惧症”》一文中明确主张实行“绿色语文”教育。他认为“绿色语文”,不是“传教士”的语文,而是师生共建、共享的语文——它使师生在对话的互动中认识自我、表现自我、提升自我。这种语文,不是“唯科学主义”的语文,而是充满诗意的语文——它使课堂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个性。[1]赵老师指出,“绿色语文”的真谛是“纯天然”和“可持续发展”。语文的所谓“纯天然”是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属性。语文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不仅“为高考”学语文,更是“为人生”学语文。[2]

林丽霞老师则对语文模式赋予了绿色,她认为的语文“绿色模式”是通过开辟“自读自悟课”、“选读课文欣赏课”、“好书推荐课”、“收集资料汇报课”、“编辑自己的作文选课”等途径,开展绿色语文教学活动。这种语文教学是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师生共建、共享的语文教学,它使课堂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诗意、充满个性。这种语文良性循环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使语文教学这块园地生机勃勃,具有生命力,让学生呼吸到语文大观园清新的泥土芬芳气息而流连忘返,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3]

李晓芹在《新“课标”呼唤绿色评价》一文中提出绿色语文要进行“绿色评价”,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评价的目的要明确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不管是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还是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2)评价的观念要“刷新”,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由“重他评”走向“重自评”,实现评价主体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3)评价的方式要多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间相互评价。[4]

课堂教学是贯彻新课标的主阵地。语文作业作为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对于学生来说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对于教师来说是进行检查反馈,并据此调整、改善自己的教学。在教育改革呼唤生态语文课堂的今天,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绿”作业,让学生通过“绿色养料”的吸收,掌握和巩固知识,实现“生态”学习,应成为语文教师的孜孜追求。“绿色作业”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5]

二、绿色语文的界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反思。我们要正确认识语文,教学活动是生命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生命的关怀,是解放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色生态园”,让语文学习从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让语文的天空一片绿色,充满生机呢?这就需要我们从上面提出的“绿色阅读”、“绿色作文”、“绿色模式”、“绿色评价”、“绿色作业”等方面来发展丰富“绿色语文”。

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刘国正先生也强调:“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这生活,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语言产生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脱离了生活,就变成毫无生气的空壳。语文教学也要同生活相联系,脱离了生活,就会变得呆板枯燥。”[6]

所以,我认为“绿色语文”就是树立学生的绿色意识,开发利用社会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把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相结合的一种语文教学主张和教学模式。“绿色语文”的核心是对学习主体的尊重,是以教师高尚的人格为动力,以自然性、和谐性和人性化为主要内涵。它从学生的心灵出发,摒弃了“题海战术”的机械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然、和谐、平等和人性的成长环境,让学生愉快地去学习,轻松地去认知,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万物生命的绿色让人赞叹上帝的伟大,语文教学的绿色则让人敬畏文明的博大与精深。

三、绿色语文的特点

(一)人文性

钱理群先生曾这样描述语文课程:这门课程打破时空的界限,克服个人生命的有限范围,把同学引入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与百年之远、万仞之遥的大师巨匠,与古代最出色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与现代一流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你将触摸集中了人类大智大勇的高贵的头颅,融会了人间大欢喜、大悲悯、大憎恨的博大情怀的颗颗大心;
你将在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你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因此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从课程广度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从课程效度看,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养审美情趣,可启迪人生智慧,可丰富文化底蕴,以厚实的人文内涵为其底蕴的语文教学过程,因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可以这样说,“绿色语文”教学本质特点就是人文性。钱理群教授认为中学语文教育要打好两个底子,即“终身学习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而打好“精神的底子”就是为了“立人”,就是为了“在他们长大以后,真正面对社会与人生时,就能以从小奠定的内在生命中强大的光明面,来抗拒外在与内在的黑暗”。这就是语文“人文性”的根本所在。[7]

(二)体验性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是一种“文化·心理”的过程,符合教育教学的本真。“绿色语文”教学强调体验,主张教学应以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为核心,通过体验使学生感悟文本内涵,解读生命意义。具体而言,它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它以人的发展及对生命的关怀为本,以对文本、生活的体验及智慧的开启为目标。它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正如张敬义老师所说:“语文是一门充满感受和体验的学科,只有当学生的心灵为墨韵书香所浸染,与作品产生共鸣,对生活移情体验,才能获得人生的启迪,精神的丰富;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智慧、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既不是灌输的(灌输出力不讨好,是苍白无力的),又不是渗透的(渗透仍然有外力的作用),而是读中感悟的(感悟是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的,是内心生成的,是人脑人心的)。”而这种感悟也正是一种体验的方式。赵谦翔老师在其《绿色语文教学歌诀》中对此也作了表述:“咬文与嚼字,首贵推敲功”“含英咀华久,谈吐气自华”“品情与悟理,积久自雅儒”“熟读与精思,先哲有规律;
熟读得语感,精思悟文意”。其中所提到的“咬文嚼字”“推敲”“含英咀华”“品情悟理”及“熟读精思”等学习方式就是体验式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具体表现。

(三)开放性

与传统语文教学的“唯教材是教”不同,“绿色语文”教学强调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将语文教学的空间从教材与课堂拓展向生活,构建出无比广阔的教学空间,也开拓出无比丰富的教学资源。所以,开放性也是“绿色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在“绿色语文”教学的视野中,生活处处皆语文。如在生活交际中学习如何听话和如何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
在影视中学习人物表演与语言的艺术,了解服饰与历史的关系,了解社会万象,关注生活热点,拓宽知识视野;
在电脑网络中接受强大信息浪潮的冲击,感受网络语句的鲜活与另类。可以说,只要带着语文意识看生活,语文资源俯拾皆是,语文学习别有洞天。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教室的四壁不是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各种空道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这样,会使教学充满生气,使语文训练多趣而有效。”以上是对“绿色语文”教学主要特点的几点粗浅认识。此外,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如工具性、实践性、对话性及创新性等,也是“绿色语文”教学所必然具备的特性,这里不再赘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其具体的要求与“绿色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同时,“绿色语文”教学也具备了较为成功的实践基础,而不是仅限于空泛的理论探究,从这种意义上说,它对新课改的推进无疑更具备现实的指导意义,值得语文教育界同仁予以更多的关注与探讨。

四、绿色语文教学的实施

(一)确立绿色教学目标

自2001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新语文课程改革已陆续在各地展开。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而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关键。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只能流于形式。

以新课程标准的观点来看待“绿色”的语文课堂“生态环境”,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它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和谐的、生长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此生态环境的模式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各要素内部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沟通关系,四个要素整合在一起则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生长性的“绿色生态”的语文教学课堂环境。确立绿色教学目标,仍然要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进行。

(二)选择绿色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当下正值新课程改革,基于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人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

基于语文课程的特殊性,“绿色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绿色作文”。所谓“绿色作文”教学,是指“在作文教学中,使学生在写作中追求情感的真诚、思想的真实、个性的真切,使作文和做人协调发展的作文教学方法。”赵谦翔老师指出:“‘灰色作文’特产假、大、空、废‘四话’,其中尤以‘假话’最为厉害;
‘绿色作文’针锋相对,自然倡导‘真话’为其纲领。”(2)“绿色阅读”。“绿色阅读”要求学生读书要多。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读书好,利人;
读好书,养人;
读书好,成人。(3)“绿色文言”。绿色文言教学不再是那种单纯追求文白对译的教学,而是在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深思熟虑“文化”精华的教学。

(三)组织绿色教学活动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一份经典的活动方案,由不同的教师执教会产生不同的活动状态。由此可见,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除了要制定合适的目标,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外,教师在教学现场的互动水平、处理预设和生成的能力等,也是影响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绿色的语文活动,(1)从活动的外显和内隐上说,包括以听说读写为核心的语文外显活动与语文思维为核心的内隐言语心智活动;
(2)从学习领域上说,包括识字写字活动、口语交际活动、阅读活动、写作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
(3)从语文活动目的上说,包括基于阅读文本的活动、基于开发资源的活动、基于生活的语文活动;
(4)从学习方式方法上说,包括感知性活动,体验性活动,探究性活动,创造性活动,综合性活动,等等。

(四)使用绿色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最常见的就是讲授法,老师“一本书、一张嘴,45分钟讲到底”。这样的课堂永远是“灰色”的,没有“绿色”可言。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黑格尔说:“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可见方法是多么的重要。教学方法有很多,可分为:以语言传递为主(听)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以直观感知为主(看)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做)的教学方法,如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活动法;
以引导探究活动为主(研)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赏)的教学方法,如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综合交错(总)的方法,如综合性学习,等等。教学方法没有好坏,只要方法是基于学生兴趣,符合教学规律,课堂运用得当,就是“绿色”的方法。

(五)进行绿色教学评价

“绿色语文”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绿色的语文教学评价,首先,要“刷新”评价的观念,要重视发展与促进,淡化甄别与选拔,评价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其次,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社会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最后,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语文教学评价方法还包括:测验法、观察法、面谈法、自我评价法、问卷法、档案袋法和苏格拉底式研讨评价法(“班级参与”“课堂讨论”等作主要评价参考)等。

参考文献:

[1]赵谦翔.用“绿色语文”救治“文字恐惧症”[J].中国教育报,2004(5).

[2]赵谦翔.赵谦翔与绿色语文[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3]林丽霞.绿色语文教学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4]赵晓芹.新“课标”呼唤绿色评价——评析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J].山西教育教学,2010(3).

[5]陈伟.生态的语文,绿色的作业[J].考试周刊,2011(23).

绿色生活满分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营销;新农村;
绿色渠道

作者简介:张卫宾(1979-),男,郑州轻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4-0067-04

一、绿色营销

(一)绿色营销内涵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满足顾客需求、社会利益和自然可持续的营销活动,其特点是在满足顾客直接需求的同时还注重满足顾客的间接需求和未来需求。它是以顾客为导向的营销观念发展的产物,将成为新世纪企业营销发展的一种战略趋势。

1.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的产物。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一种全新的长远的发展观,而绿色营销正是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它注重产品在生产和使用中降低消耗、节约能源,以及废品的回收处理,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得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能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2.绿色营销强调产品供应全过程的绿色化。要实现绿色营销,企业必须从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资源的获得、进入市场载体的选择与包装宣传、广告策划直到售后服务、消费者的使用都必须注重对环境的影响,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

3.绿色营销突出了“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层次的递进使得人们的健康意识、环保意识大大增强,这就促使他们在购买产品时不仅考虑对自身利益的影响,也考虑对生态环境甚至后代的影响。企业要想在新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迎合消费者这种更长远、更深层次的需求,才能让顾客真正地“满意”。

4.绿色营销对科学技术有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的运用不仅仅只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更应考虑有限资源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效率,生产技术、产品设计等对环境的影响,销售过程中渠道的选择、策略的运用是否有利于环保与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绿色营销的开展。

(二)绿色营销要素

1.绿色消费。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产品的需要。满足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的出发点。

2.绿色观念。随着循环经济的深入、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趋势的显著增加,企业从技术创新――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包装――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入手,研发减少污染和防止环境破坏的绿色产品,已成企业适应宏观形势,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选择。

3.绿色体制。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维护全社会的长远利益。

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然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障。

二、新农村

(一)新农村绿色消费基础

1.新农村消费品市场网络逐步形成。首先,农村消费品品种和档次相对齐全,基本上能够满足广大农村消费品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其次,农村消费品供应形成多家竞争格局。目前仍以家庭式门店为主,现代流通业态如超市、连锁分店、专卖店等新兴行业逐步延伸到农村消费品市场。农村消费品商品供需顺畅,品种互补率大大提高,已经自成体系。还有,农村消费品市场基本保持有序的经营和竞争。农村消费品市场相对于城镇来讲,农村消费群体需求商品低档次、低价格,购物货比三家,使得商家在商品价格和服务质量上展开竞争,市场相对活跃,流通秩序和交易环境都有所好转。可见,在新农村建设中逐步形成的消费网络,已经为实施绿色营销提供了网络基础。

2.新农村消费品市场呈现消费水平多层次性特征。大多数农村居民生活还处于温饱阶段,消费水平也处于较低层次,对商品的需求更注重价格便宜、经久耐用,例如,对家用电器等消费品,农村居民要求功能简单、操作方便、节能省钱。但也不乏中高层次的消费阶层,一些较富裕的地区,农民的消费已从基本生活保障层次向中高消费层次过渡。还有,农村中的一些工商大户、养殖专业户和建筑队等,收入水平大大高于农村整体消费水平,使得农村的消费品市场消费水平多层次性特征十分明显,为绿色营销在新农村推广实施开辟了广阔天地。

3.农民消费结构正在由温饱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7年的43.1%,正逐步接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的38.9%,表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正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在农村居民货币收入不断增多和购买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新农村食品消费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一般生活用品基本普及,中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迅速增加,医疗保健消费快速增长,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也逐步向健康、绿色、环保的消费方式转变。

4.道路交通、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新农村绿色营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据统计,我国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讯类支出由1995年的33.76元增加到2006年的289元,交通通讯类支出比重也由1995年的2.58%增长到2006年的10.22%。通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农民能够更为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外界的信息,交通的便利使绿色、环保型农产品精加工成为可能。

(二)新农村绿色营销优势

1. 绿色营销的环境基地。相对城市而言,农村是受污染和被破坏较轻的地方,离城镇工厂较远,不少地方的水质、空气、土壤污染程度小,农药残留含量低,为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我国农村具有开发绿色营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农业资源,都是开发绿色营销最佳的地区。在绿色消费中,其产品会更有市场,绿色消费将是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2.绿色营销的资源贮备。我国农村多在山区,山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由于多数山区尚未规模开发且多处河流上游,蕴藏大量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资源。例如,山区盛产名贵中药材,动植物种类繁多,病虫害较轻,农作物及畜禽品种抗病能力较强等等。因此,在山区积极发展绿色营销,可以将山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极大地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三、措施

(一)创新绿色战略

企业运用绿色营销开辟新农村市场,着眼点就在于创新,通过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引导农村消费新理念,把绿色的概念推广到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农民以往消费的产品是消费产品的当前核心价值,图的是经济实惠,而随着收入的提高,农民开始更加关注的是产品的未来预期价值高低。尤其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不少地区已经开始流行买健康、买环保,人们越来越注意生活饮食、房屋装修、家具配置、生产设施等方面的安全、环保等绿色问题。企业只有和这种农民潜在的需求相结合,才能够不断满足农村市场的需要。

创新不只来源于产品,也可能来源于经营方式。比如,不少企业看中庞大的农村绿色生产和消费市场,率先在农村投资,与当地结合开始兴建和开发新型高科技农业园,这些农业园综合开发项目集果菜种植、果树园、绿色食品加工厂、酿酒厂、度假村为一体,成为当地一个新兴的生态旅游点,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这种创新型的绿色营销模式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值得进一步总结和推广。

(二)开发绿色产品

绿色营销是以绿色产品为媒介,推广和传播绿色经营理念的。企业通过开发绿色产品,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而且可以及时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层次,增强同行业市场竞争力。

发展绿色产品,要以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片、产业带、产业区,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外向化方向发展为目标。如企业在水质较好的山区农村开发深水矿泉,在广阔的草原发展绿色畜牧或兴建奶制品基地等等,打造绿色产品品牌概念,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示范效应,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优化的绿色产业集群,强化绿色产品的品牌效应,推进企业及行业自身发展。

企业的绿色产品研发、生产需要专业技术支持,绿色产品的市场推广与促销更需要规范化的市场运作,因此,企业有必要与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加强沟通与合作,提高绿色科技创新能力。

企业应积极引进外资、合资进入绿色产业领域,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以提高产品市场组织化程度和绿色营销运作能力,使企业生产按照国际化、标准化的要求进行。

此外,政府职能部门也应该给予绿色产品企业以政策性支持,加强对绿色产品的保护,强化绿色产品认证,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为绿色产品顺利导入市场保驾护航。

(三)打造绿色渠道

传统的营销渠道在实现产品分销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污染和浪费现象的产生。绿色营销要求企业所构建的渠道体系,在满足消费者方便购物需求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其绿色问题。因此,打造绿色渠道才能够真正体现绿色营销的实质。

构建企业的绿色渠道可从正向和逆向两个方面加以建立,正向绿色渠道的构建包括绿色供应、绿色生产、绿色运输和绿色标准化三个子体系的建立构成;
逆向绿色渠道的构建则围绕旧产品的回收处理和产品再循环以及废物体系的建立进行。具体的说,绿色渠道都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销售渠道扁平化。减少传统金字塔式渠道的通路层次,降低多渠道转换带来的运输、存储等能源消耗及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污染物的排放。

(2)渠道运作绿色化。减少运输过程包装物的使用,强化使用可降解或重复使用率较高的包装物,增强渠道自身的回收、循环使用、翻新等清洁功能。

(3)绿色意识标准化。制定企业绿色工作标准,规范员工工作行为,严把流通过程中的每一个绿色环节。

(4)渠道信息电子化。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渠道电子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渠道信息电子化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信息跨时空、高效率、低污染传播和沟通,更能适应绿色营销对渠道信息的要求。

(四)拓展绿色促销

绿色促销是以高效低耗为终极目标达到推广企业产品的新型促销方式,绿色促销体现了一种新的营销观念,反映出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深层形象,是绿色营销的重要方面。

绿色促销不是不要宣传,而是更注重口头“口碑”宣传。一般而言,广告真正能产生作用的仅占全部广告的20%,因此,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必须从农村有效宣传着手,利用农户之间亲戚较多、相互较为熟识、跟风消费现象较为突出的特点,着力从培育村里有“影响力”的村民成为忠实顾客入手,利用村民间的口头宣传打开农村市场。如果一个“影响力”能成功说服10个潜在顾客成为企业用户,那么企业就间接减少了90%的广告支出,企业也有更多的利润空间可以让利给农民。因此,企业开展绿色营销只有以优质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赢得村民青睐,才能够使之主动为企业做义务宣传。

企业也可以通过公益化活动达到绿色促销的目的。如以企业命名捐助希望小学;
定期在乡镇举行产品义卖活动,义卖收益用于乡镇养老院或医疗所设施的购建;
组织企业文艺团体送文化下乡,和村民进行节日联欢并以企业产品为奖品,增添活动气氛;
包租电影播放队,企业冠名在各村镇播放电影;
奖励村中高考大学生,慰问军烈属等等。通过以上公益活动,既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又对企业进行了良好的形象宣传,且与电视广告等媒体促销相比,费用更为低廉,绿色促销对企业而言可谓经济实惠。

另外,企业通过调整服务方式也可以达到绿色促销的目的。通过合理化的服务策略,使村民与企业能够构建一种互助、互求的关系,把村民与企业联系在一起,从而减少了企业不断寻求顾客的盲目性。如企业与农民签订农副产品收购合同,定期聘请专业人员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既保障了企业初级产品来源数量和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科技水平,使农民丰产丰收,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再有,企业积极听从农民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实地调研,因地制宜地改造产品,为用户提供符合当地特点和个性的具有特色或独特性的优质产品或服务,才能使企业真正在新农村扎下根来。

(五)平衡绿色价格

绿色营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如何使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民接收绿色价格,笔者认为,应该考虑三方面的价格因素:

(1)成本因素。由于绿色产品在生产加工、质量认证、环境监测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绿色产品的研发、开发和运用绿色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需要较多投入,因此绿色产品成本较高也是自然的。但从长远看,由于绿色产品的潜在市场巨大,竞争优势明显,企业规模效益可观。同时,随着企业投入生产的资源可循环利用,原材料的使用减少和消除污染物的清理和排放成本等等都将使绿色企业处于有利地位,绿色产品与其他产品价格差异会逐渐缩小,甚至更为低廉。但鉴于我国农村消费者消费基础薄弱,绿色产品价格上扬幅度仍不宜过大,在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市场价格可略高些。

(2)需求因素。由于收入提高,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绿色消费意识提高,他们对价格的敏感性有所降低,购买目的不再是仅仅考虑满足生存的需要,而越来越多的是追求安全、健康、时尚、自尊,为此而愿意适当多支付费用。因此,从市场细分角度来看,这部分群体是绿色价格的首批接收者,也是拉动价格上涨的主导力量。企业在制定绿色价格时,应在考虑成本以外,还应根据他们的消费心理、购买能力来定价。

(3)其他因素。除成本因素和需求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对绿色产品价格起到一定引导作用。如政策因素,国家通过税收或补贴支持,完全可以使绿色产品价格控制在一定水平;
季节因素,重大节日、农村集会都会形成农村消费热潮,尤其秋收后农民手中较为富裕,此时走亲访友,新的绿色产品和价格更容易被农民接受等等。

参考文献:

[1] 成思危主编.中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分析与开拓[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2).

[2] 郝继明.建设新农村的内涵、动力及阻力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2).

绿色生活满分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绿色设计 原则

一、绿色设计概述

绿色设计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是在美国兴起的一场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的生态平衡运动,随后引申到设计领域,宣扬不造成环境污染、不危害使用者健康的设计的为“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文化的注解,同时促进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说生态效益是产品开发的最终目标,那么绿色设计技术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

广义的绿色设计则是以产品制造为中心,延伸到与此相关的产品宣传、产品营销等各个环节,并扩展到全社会的绿色服务与绿色文化意识。绿色设计技术,是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而提出来的,并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设计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不仅要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还要满足将来的社会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世界企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就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效益的理念,这要求企业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以一定要满足人类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并在产品、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将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对天然资源的耗用,减少到最低。那么绿色设计具体包括哪些呢?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学习经验总结绿色设计的主要原则。

二、绿色设计原则

1.生态环保性原则

人类的生存发展,环保问题已经处于常重要的位置,这里我们所说的环保包括两方面,即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平面设计的绿色化,其主旨在于维护人和环境的和谐关系,但这个环境的含义很宽泛,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包括人自身的心理环境,但在实际设计中,心里环境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任何设计都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人的精神因素,人的精神变化受到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在于选择了合适的物质原料,设计者是否关心人的情感,是否巧妙地将物质原料进行合理的规划,是否使人产生归属感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这都在于在设计的过程中是否注入了人和环保的因素,将这些因素贴合设计对象审美化,能更符号人的情绪。

平面设计的绿色化,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宣扬和保护上。生态意识是生态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思想的先进观念,产生于 20 世纪后半叶,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主要是反映人、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2.人性化原则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关系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由于消费者的生活观念和心理状态在生存环境及社会进程中不断变化,而这种变化又直接影响消费者对视觉信息以及社会环境认知程度的变化,因此,平面设计的商业诉求信息也开始围绕消费者运行开展。

人是社会的主体和主宰,是平面设计研究的对象,在重视产品促销与品牌推广功能的前提下,绿色设计应将人性化作为当今新的研究课题,深层挖掘平面设计传播的人性化信息。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应首先考虑人的因素,设计作品应尊重人的需求,满足广大受众多方面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大众身心健康、对人们工作疲劳感起到减轻作用,不断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使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进入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活状态。

将人性化设计思想作为 21世纪绿色设计的原则是非常必要的,平面设计作为现代社会信息沟通的桥梁,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社会,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一定的视觉和心理慰籍,散发出亲切、自然的人性关怀。

3.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观

设计作品之美不同于纯艺术之美,它是一种与物品的实用功能相结合的美,不同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作品,而是一种存在于生活中能通过感观,例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来感受到的,具有综合形象的,对人们逐渐进行熏陶和教育。设计最终是要面向大众和服务于大众的,大众就是设计的消费对象,也是我们设计发育和生长的土壤。可以说,设计渗透到生活和人们活动的各个领域,对广泛的社会阶层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样,绿色设计也应该具有广泛社会性和持久性的特征,它推广的效果不应仅限于设计师本身,更应是广泛深入公众和消费者,得到大众的群体关注。

人们对于绿色设计理念的关注和绿色设计思想的培养,是要更多的依赖他们接触的设计产品上,这样就直接对他们的视觉发生影响,而不是更新他们的学习系统的设计理论,让他们都成为一名专业的设计评论家,通过更多的优秀设计作品能让他们对设计的判断具有直觉的能力。这也是人们设计美育,只有这样,人们的设计审美意识和绿色设计意识才能是深刻的。

4.可持续发展原则

今天,我们意识到环境问题是关系到地球与人类的发展未来。因此,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工作、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来寻找到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今天的世界到处都是“文明冲突”的产物,时代在向前发展,但这并不一定就代表着文明的进步,说明的是,很长时间以来自由经济所提供的利益追求是有限度的,仅仅主张自己的文化独特性这是无法与世界共存的。那种目的是要在世界各种关系中,取得平衡的理性理念已经在现代人的心中逐渐发挥作用了,这种精神也会取代小众群体的文化优先观念。因此,把绿色设计理念应用到企业文化中,使企业重视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效果,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样不仅能够取得社会和公众的好感,还有利于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这也是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总结

“绿色设计”虽然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却已成为当今平面设计发展极其重要的新趋势,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的健康设计理念。绿色设计理论在不断成熟和完善,先进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能给设计作品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特别是将绿色技术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融入到设计实践中,将会给人们提供适宜的绿色生态环境和视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