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法论文【五篇】(2023年)

发布时间:2023-08-03 15:20:19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商务英语课程通常是在第5或第6学期针对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目前来讲,当今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商务英语背景积累不足。商务英语翻译植根于商务背景,离开商务知识谈翻译犹如纸上谈兵。而很多开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翻译教学法论文【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翻译教学法论文【五篇】

翻译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商务英语课程通常是在第5或第6学期针对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目前来讲,当今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商务英语背景积累不足。商务英语翻译植根于商务背景,离开商务知识谈翻译犹如纸上谈兵。而很多开设此门课程的院校,并未在开课前学习相关商务英语课程,即便开设相关课程,商务背景专业性较强,学生学习理解起来较为吃力,相关的背景知识积累不到位。例如,学生对国际贸易知之甚少,在进行信用证翻译时感到非常困难。

(1)学生翻译策略缺乏。传统的翻译课堂教授方法诸如直译、意译、拆译、分译等,而商务题材语言形式有新的变化,常常需要调整翻译技巧。而课堂上沿袭的老方法,却难以在新题材上施展,方法和文章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

(2)教材陈旧。商务翻译是立足于新经济潮流下的学科,应当不断保持变化。然而目前所用教材无较大变化,章节设置僵化不合理。若不推陈出新,一味地照搬教材,势必脱离实际。商务英语翻译有别于普通英语翻译,其严谨性、规范性、专业性都要求译者具备相当强的实践水平。在有限的学期内,只有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演练场景,模拟任务完成过程,方可促进学生掌握技能,培养出合格的商务翻译人才。

2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笔者近年来在课堂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参与热情高、学习效果良好。有别于传统的讲授教学,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学习者主动认知的能力,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做”中学,“用”中学,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准备阶段、任务实施阶段、任务强化阶段。其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1)强调目的语的输入来完成任务;

2)创设真实任务场景,注重任务完成过程;

3)注重学生的合作、讨论等探究性学习形式。在这样的商务英语翻译课堂上,学生主动去分析文章,推敲字句,总结翻译技巧。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发现、分析、最后解决问题的环节,学生建立了成就感,激发了学习的热情。笔者现通过具体步骤来说明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以下是产品说明书汉译为例谈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任务准备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分配小组任务,小组拿到任务后开始搜索资料,初步探究。笔者将选取的材料“欧莱雅纷莹专业染发组英文说明书”(约450英文)发给小组(开学时学生自行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5~6人)因此,在课前的3~4天,班上每个同学都已经拿到产品说明书,并且明确自己所在的小组任务:搜索相关资料,完成本篇翻译,下节课之前进行课堂讨论。为了完成任务,学生需要调动一切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借鉴平行文本,得出译文。这一过程中,得出的译文不一定理想,但学生对于此类文本特点、所用方法已经有了探究,若在下一阶段加以点播、归纳,便可以进一步完善任务。值得注意的是,提前发给学生的任务,难度应稍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选取的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增强趣味性。同时,介绍给学生一些资料检索方法如Google通配符搜索,以及一些电子资源诸如Answer(shttp://)、联译网以及巴比伦、灵格斯字典等。

(2)任务实施阶段。在这一环节,笔者要求学生通过答疑的方式来检验小组任务完成成果。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概括背景知识、累计词汇、掌握翻译策略。比如笔者提出问题1):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产品说明书?学生会结合实际回答诸如化妆品、电器等。这时候给出问题2):根据平时经验以及本篇任务可以总结一些产品说明书的特点吗?对于产品说书的特点规范性(formality)、专业性(technicality)、简洁性(conciseness)、说服性(persuasiveness)。学生在任务初探中对于说明书已经进行了大量搜索或翻译工作,对此已有所了解,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特点并给出相应的原文句子。问题3):各小组有哪些疑难句子或词汇短语等,哪个小组又能解答?这时一个小组抛出的问题是短句1applicatorbottlecontainingthedeveloper中的developer的含义如何确定。其他小组给出的解答包括发展瓶、开发商瓶、敷用瓶等。这时候,笔者将先前介绍过的信息搜索法演示给学生,跟学生一起找到最好的译法为敷用瓶。此时,笔者引导学生找出本文中其他的专业词汇如operatingmanual、instruction、directionforuse一并积累。学生找出的疑难句子包括shakevigorouslytoobtainanevenmixture(.用力摇晃使其充分混合),此处将名词mixture翻译成混合,用到“词性转换法”这一翻译策略,此时补充更多句子如Therewasasuddenfallinthetemperature.Thisisanovelofplotandstructureandcommitment。当小组之间讨论完毕,一位同学自愿做最后的总结,总结该篇文章的难点以及所用到的翻译策略。笔者做补充并且点评小组表现。

(3)任务强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选取同一类型、所用策略相似的平行文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规定时间内交至教师邮箱,并且在译文后附上翻译总结。比如本次染发说明书任务后笔者布置了简易衣橱的说明书翻译,内容安排主要侧重训练学生专业词义检索、词性转换翻译策略。任务后笔者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2篇译文在课前作简短总结。

3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在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计划、组织、监督、评审的重要作用。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在于教师计划是否科学、组织是否有效、评判是否公平。合理地选择资料,提前布置好任务,周密地组织讨论,整个活动才能保证有序开展。事实上相较于传统课堂,这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平时要广泛涉猎寻找任务素材,多研究班级讨论案例,寻求更好的方案。

(2)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是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参与、体验,获得经历,提高应用能力是任务型教学的意义所在。通过分小组讨论、小组互评、个人总结等方式,学生能积极投入到任务型课堂的建设中来,主动而非被动地、探究式而非填鸭式地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学生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巡视,对于羞涩、不愿开口的学生积极鼓励,引导启发学生投身任务写作。在这里,笔者发现适当地开展小组竞赛,根据小组表现,给予个体一定的奖励,是进一步巩固激发成果有效办法。

(3)任务的合理性。任务型教学的实质在于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而任务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既定目标能否达成。任务最好立足于当下,关乎学生实际生活。如果能关注当下资讯,细心观察,能得到不少启示。比如笔者本文中所选的“纷莹专业染发组”,源于对班上女生染发的观察;
又比如说,在合同翻译时,选取雇佣合同范本来作为任务,契合学生当下实习找工作所需。课后,有学生笑称翻译文章后自己成了染发小能手。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任务便有了生命力,学生便有了动力,事半功倍。

4结语

翻译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将翻译作为外语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促进英语学习、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首先论述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状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及策略,提高翻译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各类专业翻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更是对听、说、写、译等能力分三个层次(一般、较高、更高)做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没有设置专门的翻译课程,没有适合公共外语的翻译教材,平时也没有检测学生翻译能力的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便成为许多英语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需要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试图讨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以飨同行。

二、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努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翻译课程设置;
也没有专门的非英语专业翻译教材;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倾向,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普遍问题,有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意见,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修订、为非英专业学生增设翻译课等。为了改变大学英语翻译课不受重视的状况,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增加了句子内部汉译英考试题项,这一改革措施对重视翻译教学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笔者的工作单位在每一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中都设置了翻译试题。然而,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从学生的平时翻译作业和多次翻译考试结果来看,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翻译能力存在不足,如语篇缺乏连贯性、搭配错误、语法不通、逻辑混乱或严重存在中式表达等等,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深究起来,笔者发现,主要是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技巧欠缺造成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英语教学中,本科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培养之间缺乏协调,需要总体规划的全方位教学指导思想。此外,由于一些高校压缩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客观条件难以保证将翻译能力培养融入总体教学过程中。最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学校又不断强调科研工作,往往批改学生的翻译作业是只提供标准答案,没有试着去进一步启发学生就翻译答案的非唯一性进行辩论。

三、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翻译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翻译教学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到位,进而解难释疑。因为翻译的实质是两门语言代码的转换,其过程有理解、表达、校对三步,尤其需要调动译者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只有正确理解原文,才能谈得上表达、校对。要取得正确理解,就必须对文章的语言现象(词汇、含义、句法结构、习惯用法)、文章内容、上下段落的逻辑关系有个全面的把握。在做翻译练习时,要求对原文的理解达到90%乃至1OO%,而在一般阅读中,正确理解的要求只要达到70%就可以了。因此,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首先,重视翻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割裂的,学生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练习获得语言知识,认识到英汉的不同表达习惯,并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规律,增强英语思维表达意识。其次,全面培养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非翻译的其他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对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提高翻译能力也是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再次,从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说明及编写内容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课后附有大量的句子汉英互译练习,更加重视将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训练进行有机结合,注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注意语言知识与翻译能力的关系。此外,各种各样的四级、六级模拟试卷也或多或少地提供一些翻译习题。笔者认为,适当做些翻译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的生词、固定表达、句子结构等的理解能力和句法表达及语法规律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策略

学生翻译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如何。教师首先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实践,通晓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打好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翻译兴趣。

1.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单纯的翻译实践课受到理论的指导。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法、增译法、删略法、省略法、词类转换法、正反和反正法、长句拆译法、替代法等。英译汉时,注意被动语态、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及状语从句的特殊译法。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翻译教学必须重视中外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如直译、意译、可译度等概念导入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和掌握翻译原则和技巧是非常有益的。教授翻译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翻译问题,自觉监督具体的实践活动。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一方面来自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更加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
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适当介入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彼此互相沟通。受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比如说课时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人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独特的文化知识总是代表某一民族的基本特点,是该民族语言得以传延的沃土。这就是说,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当今世界,虽然各种文化日渐趋同,但是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就难以避免文化冲撞和心理不适,从而给语言的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难怪,有人说翻译活动就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因此,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尤其是差异之处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十分重要。这些差异包括英汉词汇知识、中西思维模式、民族历史及心理文化等各个方面。

3.进一步增加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时,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比较的认识,常常以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他们对两种语言不同的地方,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翻译教学中,对比翻译是常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内容、含义和形式的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两种语言的内涵和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审美观,相对准确地译出异域文化中人们容易接受的语言,而整个貌似简单的翻译过程,却是在知识记忆网络图的作用下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对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以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认识到英汉语言除了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引导其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的翻译技巧。通过练习翻译作业,学生呵以达到自觉培养翻译意识,遵循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尽量减少汉语的负面影响,选择英语中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文信息,提高译文质量,从而提高对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认识水平。

4.利用精读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课前预习一教师课堂讲解一学生课后做习题一教师对答案。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加大语言输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教师一个人讲解,缺少自由表达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不太有利。由于增设翻译课受到课时、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利用精读课教学时间进行翻译教学,既达到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目的,又达到了全面学习英语的教学终极目标。《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是进行翻译训练的绝好材料。因为翻译能力的获得离不开一定量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减少英语语言点的讲解,让学生在课外利用课文辅导材料自学,充分利用课堂授课时间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技巧训练。

翻译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翻译批评;
高校英语;
BTI翻译教学

一、翻译批评概述

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翻译批评是翻译学科建立、发展、成熟的三大重要支柱,而翻译批评作为连接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桥梁,是翻译研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离不开翻译批评这个中介来完成,而翻译批评对翻译实践的研究反过来能够不断验证和丰富翻译理论体系。许钧认为:“翻译批评是对翻译活动的理性反思与评价,既包括对翻译现象、翻译文本的具体评价,也包括对翻译本质、过程、技巧、手段、作用、影响的总体评析。”翻译批评既要分析译文的不足之处,也需指出译文的精妙之处,并非单单是批评。总之,翻译批评必须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采取科学地分析方法对译文进行客观地评价。

纵观中外翻译研究的理论成果,严复提出“信、达、雅”,林语堂提出“忠实、通顺、美”,钱钟书的“化境”之说,尤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纽马克提出“语义、交际”翻译等,翻译研究的标准从语言层次逐渐发展到更为细致多样的角度。翻译批评采用不同的翻译标准进行译作评析,从而检验这些标准对译文的影响,更以此为凭分析译作的优点与缺点。在进行翻译批评之前,必须对原作进行认真的阅读,包括原作的写作风格、写作意图、表达方式都应了解。此外,进行翻译批评之前要了解原文的读者和目的语的读者,预测目的语的读者反映,掌握译者的翻译意图。在开展翻译批评时,应当按照翻译标准分析译者如何处理原文,是否使译文达到或者未能达到翻译标准,进而做出公正、客观的判断和评价。

二、BTI翻译实践教学中翻译批评的应用

高校翻译教学主要以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为目标,通过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教学来训练学生的翻译技能和翻译素养。本科BTI翻译教学以翻译实践课程为主,向广大学生传授翻译技巧,并通过大量翻译实践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翻译的实践性决定了翻译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
翻译的艺术性又要求翻译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纽马克认为,翻译批评是联系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纽带。本科阶段学生初步接触翻译学科,缺乏翻译理论素养,同时翻译实践经验不足,若单纯讲解翻译技巧、进行大量翻译练习而不进行译文自省和讨论的话,学生的学习往往事倍功半,难有长进。因而借助翻译批评指导翻译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译文,展开讨论,互相评价,取长补短,进而深刻体会翻译技巧的奥秘,熟练掌握各种技巧的应用,同时增强翻译意识。

翻译批评在翻译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译文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提高对译文的赏析能力及翻译实践能力。BTI翻译实践课程开设于大二学年,学生刚刚结束一年级的翻译通识教育,初步接触翻译实践课程比较生疏,缺乏翻译理论指导。因而在开展翻译实践过程中,学生往往无法自然地使用翻译技巧。

翻译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转化到另一种语言,更应保持与原作思想内容以及风格等各方面的一致,即译文应当忠实于原文。在此情况下,引用“信”的翻译标准带领学生开展翻译实践的批评,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面对面进行批评,互相交流对原作的阐释、彼此译文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各抒己见,加深学生对于翻译理论的体会,加强其对翻译技巧的掌握和对好的译文的赏析。

如在翻译实践课上对散文进行翻译实践和批评,使学生掌握散文的翻译原则和方法。现举一例:

But I am convinced that men have their work chosen for them quite as often as they themselves choose it.

学生A:但我相信人们的工作一半是自己选的,一半是他人替你选的。

学生B:但是我确信有时人们被工作选择,有时他们自己选择工作。

学生C:但是我相信人们被动地接受工作和主动地选择工作的概率是差不多的。

学生在翻译实践之后,依照“信”的翻译标准互相进行热烈地翻译批评。在互相辩论的过程中,大家更加清楚地理解了原文的含义,本着忠实原文的态度对各自译文进行分析和评判。通过讨论大家发现多数同学误解了原文的意思,译文是错误的;
少数同学能够正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通过比较,大家一致得出结论,C同学的译文更加符合原文的意思。

在开展批判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掌握了翻译批评的第一个步骤,即正确理解原文。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批判,他们有了新的体会,即原文对读者起了什么样的影响,译作有没有传达这一影响,读者能否产生相同的反应呢?

又如:A partridge bursts away from the foot of a shrub oak like its own dry fruit, immortal bird!

学生A:一只山鸡从灌木橡树的下面飞出来,好像那是它的干果一样,不死鸟!

学生B:一只鹧鸪突然从橡树脚下飞了出来,像是树里长出的干果,神仙鸟!

学生C:一只山鸡从灌木橡树的树根飞出来,就像看到口渴的干果一样,一只永生鸟!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思考和鉴赏,自己体会译文的好坏,进而得出改善的方法,成为翻译批评的主体,逐渐提高翻译实践能力。B同学的译文更符合“信”的翻译标准,学生们在开展批判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了各种翻译方法,避免了机械式的学习。

三、翻译批评在翻译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

BTI翻译教学离不开翻译批评的支持。教师在翻译实践课堂上必须帮助学生认识到译文的好坏,在点评不同学生的译文时得出结论,例如,某一译本相对突出,更加忠实原文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已然开始翻译批评。在引导低年级学生开展翻译实践批评时,应当以忠实原文作为最基本的批评标准,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化,对语言风格等进行锤炼。

综上所述,翻译批评在翻译教学中能够通过对译文的评价、批判和赏析,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翻译标准和判断能力,养成鉴别译作好坏的识别能力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翻译实践活动,避免死译和机械翻译。

翻译教学作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体现形式,与翻译批评密切联系,贯穿翻译教学始终。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引入翻译批评,使学生成为翻译批评主体,利用批评理论、方法对批评客体进行有效的批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逐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Newmark,Peter.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M].ertfordshire: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1998.

[2]吕俊.谈翻译批评标准的体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3):
52-55.

[3]穆雷.翻译批评与翻译标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45-47.

[4]杨晓荣.翻译批评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翻译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 翻译 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1-

一、引言

翻译理论界对文化翻译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文化因素如自然环境、传统习惯、、文化心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对翻译过程、译文和译语文化的影响在理论和个案层面都有了一定的研究。从所有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文化是影响翻译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中笔者认为文化翻译观研究同时也为翻译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支持。作为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新视角,文化翻译观研究把文化作为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引进到翻译理论中,它对翻译教学所产生的最直接的启示就是让我们认识到传统的重在讲授翻译技巧的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在翻译教学中我们有时发现学生翻译能力低下并非因为他们英语语言水平本身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纯语言形式的外语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翻译教学要想取得大的进展必须要把文化纳入教学过程中。

二、文化翻译观与翻译教学

文化,翻译研究及翻译教学之间关系密切,紧密相连。王克非指出,“文化既是人类创造的价值,又具有民族、地域、时代的特性,因此不同文化需要沟通。这种沟通离不开翻译,因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可见,文化及其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翻译的难与易、好与劣,与其说与语言有关,毋宁说主要与文化有关”。

翻译教学的普及推动了翻译研究,同时也带来了翻译教学思想的更新与发展。从翻译教育的思想来看,在 50 年代以前,翻译基本上被看成是一种技能,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从50年代早期到整个60年代,翻译被认为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翻译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待译文本中语言要素的意义,然后在目标文本中寻求最恰当的对等语言单位。到了 70 年代,特别是进入 80 年代以来,翻译研究从其他学科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中吸取了更多的营养”,如心理学、交际理论、文学理论、人类学、哲学、文化研究等等,功能主义的翻译教学方法因此逐渐兴起。人们认为,译文应该为“行为框架”中“特定语境下特定的接受者服务”。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语言单位的转换,而且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能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译文必须在目标文化中产生预期的作用,发挥相应的文化功能。

三、当前翻译教学中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欠缺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英语专业在翻译课的课程设置上基本是一致的。根据穆雷的调查,“基本上所有的外语院系都把翻译当作本科生高年级的一门必修课。以英语为例,课型主要有汉译英和英译汉……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分开上的学校多一些,但也有一些学校把英汉互译作为一门课来设置。”在授课方法上,大多数高校还是传统地把翻译教学看做从属于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在翻译课上一般是教师给出要翻译的原文,学生进行翻译,在做出译文之后,教师根据参考译文对学生的译文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和评价。其主要的目的是发现学生翻译过程中的错误并进行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然而这种“纠错”式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只集中于进行语言训练,而欠缺培养学生在文化信息的提取、选择、判断等方面的翻译能力的训练。在授课效果方面,传统方式的翻译教学方式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翻译课变为学生学习汉英双语的从属课程,而非提高整体翻译能力的专业课程。由于翻译这个行业对实践方面的要求非常高,所有尖端的翻译人才基本都经历了广泛而大量的翻译实践练习。然而这些人才却很少有从事翻译教学的,目前从事翻译教学的大都是各大高校翻译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这些教师理论水平很高却相对缺乏实践锻炼机会,因而在授课时一般是依靠参考译文,局限于分析评价学生在语言转换上的得失,使翻译课无意识之中变为学生深化语言学习的辅助工具。

第二,即使教师在理论基础之上也具备足够的翻译实践能力,这种重在改正学生错误的授课方式占去了有限课时的大部分时间,使得学生难以有充分的翻译练习实践机会,同时也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从另一方面来看,传统的翻译教学颇为零散,缺乏严密的体系和系统性,满足不了复杂的翻译实践活动对翻译教学的要求。笔者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翻译学科自身发展不够完善,翻译课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欠缺独立性。二是因为翻译活动的内涵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社会文化环境、译者、翻译目的等因素对翻译结果产生的影响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和目的性,致使翻译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简单化、机械化的教学方法。

因此,笔者以为若把培养文化能力作为翻译教学的重心,则能改进翻译教学的授课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兼顾翻译活动的方方面面,全面训练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四、翻译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文化能力的培养

(一)重新设置翻译课程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当今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的设置方式基本是一致的:一、二年级不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独立的翻译课一般安排开设在本科段的三、四年级,每周两节课。在第一、二学年中学生只有在精读课中才有机会接触少量的翻译练习,教师在讲解这些翻译练习时,也仅是将其作为精读教学的从属部分进行简单的讲解,很少顾及文化方面的因素。此外,最后一学年学生由于毕业实习和论文撰写等活动的冲击,上课一般不超过二十五周,也就是说翻译课最多不超过五十课时。可想而知,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既要了解必要的翻译理论,又要讲授并使学生熟练使用常用的翻译技巧是很困难的,更不用说将翻译能力提升到文化的层面了。因此,笔者认为重新设置翻译课程是极有必要的。当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适当增加课时,可以将现有的每周两个学时增加到三至四个课时,或是将现有的英译汉或和汉译英课程重新设置为翻译语言对比课与翻译文化对比课,将语言的对比研究逐渐过渡到文化的对比研究,从而整体掌握翻译这门学科。

(二)重新编写翻译教材

对于任何课程的教学,一本合适的教材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翻译课程的教材很难令人满意。当前的翻译教材要么拥有较新的译论和体系,运用当代翻译理论阐述翻译基本问题,然而却无一以文化交流为指导思想;要么把翻译看成是跨文化交际行为,考察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然而基本上未涉及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仅仅列举大量具有文化因素的英汉互译译例,这虽然能从某种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但却很难帮助他们掌握翻译技巧和提高翻译水平。因此,笔者强烈呼吁加紧编写新的、合理的翻译教材,它应该既要兼顾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又要注重文化传播,以文化双向交流为主导,完成整个翻译教材的编写。

(三)改革教学方法

按照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的规定,翻译课既要讲授翻译理论,总结常用的双语翻译技巧,又要有大量翻译实践;既要研究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又要进行汉英两种文化的比较。那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首先,笔者认为在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学习中,教师不应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词法和句法的层面,而应该引导学生对比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并用大量的翻译练习加以实践。其次,在整个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强烈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素养,不但要注意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的讲授,更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播,要时时牢记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要调动并提高译者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

(四)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虽然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承担着一个主导者的角色。但是正如笔者在前文中指出目前我国翻译教师缺乏足够的职业背景,在授课时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参考译文,限于评析语言转换的得失,这对于学生整体翻译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笔者最后强调在课堂上传播知识和技能,尤其是翻译课堂,对教师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教师必须时时刻刻努力提升自己在这双层面的综合能力,以满足学生方方面面的需求。

五、结语

翻译教学是外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翻译并不只是“系统地研究双语转换规律”,也不只是研究以一种语言替换另一种语言的技巧,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具有最直接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意识到翻译的本质应该是把源语文化的内涵用适应于译入语文化和环境的语言完善地表现出来。文化因素应该是我们衡量作品翻译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翻译批评研究中文化因素应该成为翻译价值观论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翻译教学中,文化理念应作为学生翻译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培养和强化。

参考书目:

[1]Baker Mona.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3]张柏然、姜秋霞.对建立中国翻译学的一些思考.中国翻译.1997(2).

[4]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翻译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翻译教学 教学改革

一、调查

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笔译的能力,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其他参考资源,把外语中除专业性较强的文章以外的各类文章,包括文学作品,译成母语,并能把母语的一般性文章翻译成外语,掌握独立从事英汉互译工作所需的各种相关技巧和技能。那么,学生在学完一学期翻译课后,究竟有没有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对所带08级两个班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得到有效问卷98份,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学生在学习完一学期翻译课程后的掌握情况,借以了解教学效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以下为问卷题目和调查结果。

1.你现在能否借助词典对一般性题材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译文基本传达原文的意义,符合中英文表达习惯。

A.能 B.不能 C.勉强可以

2.你现在能否借助词典对介绍、提要、广告、产品说明书等特殊文体进行英汉互译。

A.能 B.不能 C.勉强可以

3.你现在能否借助词典将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翻译成中文,能基本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A.能 B.不能 C.勉强可以

4.你现在能否将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资料、文献等翻译为中文,译文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A.能 B.不能 C.勉强可以

5.你现在能否将与专业相关的中文报告、论文等文章译为英文,译文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A.能 B.不能 C.勉强可以

6.你现在能否借助词典熟练翻译英美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译文流畅。

A.能 B.不能 C.勉强可以

7.以下哪一项符合你的实际情况?

A.我知道基本的翻译技巧并能在翻译实践中运用技巧。

B.我知道基本的翻译技巧但不能在翻译实践中运用技巧。

C.我不了解基本的翻译技巧所以不会在翻译实践中运用技巧。

由上表可见,通过一学期翻译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相关的翻译技巧和理论,也能够基本从事难度较低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的英汉互译。但是,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专业领域的相关资料的翻译还存在困难,而且最令人担忧的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翻译技巧和理论的学习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并不能将其应用于实践,这和我们翻译课的最终目标,即通过系统地介绍翻译的基础理论、翻译方法和技巧,指导翻译实践,实践中证明和巩固所学理论,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表达能力,相去甚远。那么,如何解决翻译教学中的不足,是目前独立学院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的重心所在。

二、翻译教学理论的选择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究竟该选取哪些翻译理论来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是独立学院教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说,翻译理论要浅显易懂,能指导其翻译实践,因此翻译的基本理论应包括翻译的标准、直译和意译、中式英语的避免和翻译语病的辨别。这些理论旨在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忠实于原文,什么是可接受的译文,比较死译与直译、胡译与意译,改正学生译文中出现的洋化汉语、逻辑含混的各类翻译病,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有意识地避开这些误区。

三、翻译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讲解太多,很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即使上讲评课,也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争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和时间不多。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翻译课应精讲多练,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了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参与机会,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较大幅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可采取小组学习法。小组学习法就是在翻译课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完成翻译练习后继而对译文进行自我或相互间的评价和修改,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水平,培养其应变、创造及译文鉴赏能力。

总之,翻译教学要与时俱进,特别是在独立学院中,必须改革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不断求实和创新。惟有如此,独立学院的翻译教学才会培养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具有较强翻译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卢思源,吴启金.展望21世纪的翻译教学与研究[J].中国翻译,2000,(1).

[2]林克难.翻译教学在国外[J].中国翻译,2000,(2).

[3]王树槐.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J].中国翻译,2001.

[4]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