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内部审计信息化论文【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05 15:10:18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和社会投入的办学经费日益增加,高校经济活动的增多,更加突出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等领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内部审计信息化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内部审计信息化论文【五篇】

内部审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和社会投入的办学经费日益增加,高校经济活动的增多,更加突出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等领域,这也为高校内部审计提供了新的环境、技术与方法。

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

相对于政府、社会审计工作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仍处于滞后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的审计方式模式根深蒂固,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但是高校具备拥有人才资源的优势,推动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总结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审计部门及信息化人员队伍建设方面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主要有几种形式:隶属纪委或财务部门管理,由校长直接负责的独立机构,由主管院长负责的独立机构,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已经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其中部分高校建立了校长负责制,管理级别越高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越强,审计效果越好。同时管理者信息化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信息化发展水平,随着社会信息技术发展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普及,目前高校领导者信息化意识也在逐渐增强,高校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领导重视与支持。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配置中注意引进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信息化人才,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中开设信息化课程,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信息化培训等措施极大提升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整体素质,是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途径。

(二)硬件系统建设方面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及审计工作重要性的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从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向现代化审计方式转变,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逐步引入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高校各级领导不仅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而且注重改善工作条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交换机等硬件设备,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软件及网络建设方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具备自己的校园网,实现了各部门间的网络互连,方便了内外部的联络沟通,高校审计部门网站也是高校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高校在校园网中建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网站,对审计知识进行宣传,对审计工作进行公示,促进了审计工作的发展。大部分高校的审计部门配备了专门的财务审计软件(如神机妙算)及工程审计软件(如广联达),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高校内部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不强,思想落后

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不仅仅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审计人员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近年来,有些高校审计部门领导在信息化建设上面思想落后,观念不强,投入不足,忽视改革与创新,导致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困难。

(二)人才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

虽然各高校在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业务培训,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仍停滞不前。一方面部分审计人员是由财务部门转调来,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思想落后,整体综合业务能力偏低,缺少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部分审计工作人员认为配备了电脑、搭建了校园网络,安装了审计软件就意味着实现了审计信息化,忽视了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同时具备较高计算机水平及审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不足,很多高校都出现空有一套设备和软件却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复合型审计人员的缺乏直接制约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研发滞后,专有软件缺乏

目前,许多高校审计部门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更新维护落后。绝大多数高校都已实现了全校联网,很多高校甚至拥有自己的校园网络,审计部门只是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却没有实现与财务、基建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联网,同时目前针对高校单位的审计软件仍然不够成熟。即使有些高校已经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审计工作,但是由于使用单机版本的审计软件,致使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并且浪费人力物力。开发具有高效特色的审计软件,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我们目前当务之急。

(四)高成本投入

一方面,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产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也紧随其后走上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经济活动的增加必然导致审计任务的加重;
另一方面,多数高校具有庞杂的职能部门,且形式各异,有纯事业性质的、有校企合办的产业部门等,因此造成审计对象差异大,范围广,审计对象、标准、方法多元化的特点,很难有一套完全适合高校通用的软件。高校自主开发的软件往往由于资金、技术、稳定性及后期的升级服务上跟不上难以推广;
软件开发商虽然可以提供很好的技术和服务上的支持,但缺少对高校内部审计的深入了解。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成本高,制约信息化建设前进的步伐。

三、关于加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一)转变观念,加强认识

高校审计部门领导应从管理上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部门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做好内部审计的培训工作,提供经费上的支持。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数据接口及相关的技术支持,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各高校间的审计部门也应增强交流,转变观念,互取长处,努力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模式向现代信息化审计模式转变,适应时展的要求。

(二)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推动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不仅要依靠软硬件设备的投入,更重要的是组建综合业务能力高素质人才队伍。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缺乏相应的培训成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瓶颈。通过引进拥有全面知识结构的人员或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吸取社会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及专业财务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根据不同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重点性强的培训计划,将信息技术与审计专业知识相结合,完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三)扩大硬件投入,加速软件开发

推进信息化建设,配置审计工作中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是基础条件。一方面,配置审计机构必备的电脑及其他办公辅助设备,搭建配套的网络平台;
另一方面,配置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的专业软件,或积极配合软件公司开发、定制适合本高校的信息化平台。目前,高校审计中常用的软件一种是高校自主开发的,针对性强但投入大,后期维护难;
另一种是软件开发商设计的审计软件,通用性强但常存在数据接口不一致,业务系统难对接的问题。相对于硬件的配置,建立专有的软件系统及更新维护显得更为的复杂和重要。虽然现在市场已开发出相对成熟的审计软件,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和本高校经济活动不相一致的地方,成为影响信息化建设因素之一。只有使审计软件与高校日常经济活动、审计业务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提高办事的效率。

(四)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审计标准准则

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应加速制定针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准则,尤其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工作,确保审计机制安全、有效运行。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下,传统的审计方法、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审计要求,审计部门应结合信息化审计具体要求,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办法,确保审计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科学性,避免审计重可能出现的风险。综上所述,受单位特点的影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审计、财务、各审计对象、相关软件开发公司等多方的配合。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工作效率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校应该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推动内部审计向着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为高校审计工作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邓敬萍 单位:郑州大学 新乡医学院

参考文献:

[1]蔡毓瑾.浅谈内部审计信息化[J].财经界:学术版,2012(02):255-257.

[2]董洁,姜文华.论高校管理审计[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3.

内部审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2篇

1.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企业管理者和内部审计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缺乏必要的认识,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不愿投资,另一方面,由于参与内部审计的人受工作年龄等实际情况的影响,很多从业者仍局限于审计理念的思想和传统的审计,内部审计方法的理解还不够,不知道会计信息的实施不只是解放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财务管理深层次变化的信息时代,缺乏内部审计信息的理解也阻碍了内部审计的信息化进程。

2.内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也不长,社会需求量处于正在增加的状态,真正的内审专业人员比例不高,很多内审人员都是财会人员兼职,难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难以胜任高科技和新业务的审计项目。大部分内审人员都是通过培训学习才开始从事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这些培训大多是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由于受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培训后,仍然不能熟练开展计算机审计。再加上我国目前已有的审计软件虽然较多,但软件的用法上还存在大大小小的差异,如果只培训而不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培训过的知识将逐步被遗忘,这些都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

3.计算机软硬件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但内部审计方面还不能及时与会计信息化保持高度的适应性。内部审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仍然处在摸索阶段,存在功能简单,数据分析方法和风险管理不足,实时审计系统不健全等问题。通常情况下,只是一台计算机作为一个审计信息平台,不能实现审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造成在线审计很难得到实现。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和开发相关软件的投入资金不足,企业在开发符合实际工作的审计软件方面也遇到了难题。不少企业硬件配置精良,却没有合适的软件资源可用,使设备形同虚设。

二、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高相关人员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

内部审计师应该改变传统观念,通过报纸,专业杂志,各种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内部审计人员应意识到,如果不利用内部审计信息化,不将计算机与内部审计工作相结合,就会失去审计资格。审计信息化在于领导,如果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将信息化工作放在首位,充分了解目标和信息技术概念和内部审计方法的含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自身的素质,重视对来自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层面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要从战略规划的层面上高度重视信息化内部审计建设,采取有力的措施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解决。提倡灵活应用基本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信息技术审计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于信息技术引入审计走高科技,以提高效率和促进建设和发展的内部审计信息。

2.注重内审人员专业素质培养

为了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加大信息技术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内部审计部门,各级内审部门也应与实际相结合,开展灵活培训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信息知识的审计水平,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培养一批掌握信息技术和管理审计,具有信息化思维能力的审计人才。首先,高校会计和审计专业应把审计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为必修课程,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其次,后续教育要有保障,保证后续教育时间,加大信息化技术培训的内容和力度。通过现有的在线审计监督平台,培训审计信息化人才,建设复合型骨干队伍,为审计信息化技术深化应用提供人才储备。

3.推进审计软件的开发和普及

要加强内部审计软件的研发力度,除了继续完善内部审计软件在信息处理、数据查询、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功能外,还要在内部审计软件的智能化方面有所创新,如数据分析、问题判断和内部控制弊端等。我们要把业务创新和信息技术创新结合起来,要开发和使用优秀的内部审计软件。在保证电子证据安全性的前提下,未来的计算机审计要向分析型方向发展,各级内审机构要建成各类审计数据分析平台,积极开发和完善内部审计软件,创新软件技术,通过软件的可视化、自动化、协作化等方式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使计算机辅助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智能化,从而大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三、结语

内部审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关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几点思考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08年“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现代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企事业组织的“免疫系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为己任财务论文,积极探索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这给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定下了基调。高校审计部门作为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高校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重要职责。目前,各高校审计部门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大都是“事后审计”、“秋后算账”,没有体现出审计监督所应有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高校内审工作需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审计观念,改变以往“要我审”的模式,将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提升高校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提出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性意见,为决策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财务论文,为学校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监督和服务。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内涵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注重预防”要求在审计工作的具体运用,是把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审计,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理解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内涵,本文认为可以结合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剖析。

(一)从系统论角度丰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内涵。

一个系统是由各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集合形成的整体。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前瞻性的系统工程。其一、从系统所处的环境出发,一个动态的系统必定与它所处的系统环境有着结构性的联系。刘家义审计长2008年3月提出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之后,全面审计系统积极响应,许多审计创新理念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种审计转型大趋势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践行审计“免疫系统”理念,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必要途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其二、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项目的各个侧面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进行系统化动态化研究分析财务论文,包括:审计的战略目标、影响审计项目的内外部关系、被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相互作用等。

(二)从控制论角度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监督。

控制论是信息交换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不断相互作用以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控制,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必须包括三个要素:导向器、检测器以及矫正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相当于导向器和检测器,侧重于事前、事中控制,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和揭示功能。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当控制主体(审计人员)将获取的控制信息(审计证据)传达给被控制对象(被审计项目或被审计部门)时,其实也就是起到了一个行为修正的作用,即相当于控制系统中的矫正器,同时也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抵御功能。

(三)从信息论角度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渠道。

为了全面清晰认识高校教育系统经济收支、专项资金管理、教育资产安全完整等情况,必须加大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改进审计手段和提升审计效能的基础上,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所必需的信息渠道财务论文,充分运用0A审计办公系统和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联动审查,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信息传输、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储存的动态高校内审路径。

二、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的主要制约因素

审计“关口前移”是审计方式创新的结果和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延伸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从工作实践上看,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取得了卓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会评价。但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建项目、维修改造项目明显增多,物资设备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等等,现有的审计理念、审计独立性、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以及审计范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高校快速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关口前移”的认识不足

高校内审人员树立“关口前移”审计意识淡薄,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办法财务论文,没有立足于促进机制建设,通过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管理学校。并且高校内审工作侧重于行政监督,“事后纠弊”或“事后问责”,没有真正担负起为高校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职责。目前,高校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和高校治理权力过分集中,客观上阻碍了高校内审工作“关口前移”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是:审计立项主观性较强,审计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不力,业务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随意性,缺乏各个环节规范的文本等等。

(二)内部审计范围比较狭窄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财务论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大都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效益审计基本上没有开展,影响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展。

(三)内部审计工作手段落后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活动记录已面向电子化、数字化和无纸化的方向发展,会计技术为了跟随市场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的步伐,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然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开发时代,我国的审计电算化却相对滞后,许多审计人员还停留在纸质账本审计阶段,对计算机审计技术掌握不够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尤为突出。

(四)内部审计人员质量不足

随着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快速建设和不断引进财务论文,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络一体化和,那么这就需要相配套的先进科学管理技术方法和高素质信息化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看,有很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从传统的审计手段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知识缺乏、跟不上高校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高校实行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定位上,实现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监督到注重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转变;
在审计内容上,实现由单纯财务领域的差错防弊到注重改善经营管理的转变;
在审计方式上,由单纯基建(修缮)工程结算审计到全过程跟踪审计、由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到任前或任中审计的转变;
在审计手段上,实现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网络实时审计的转变。

(一)加快审计理念转变速度

在审计中,既注意对结果的审计,更注重对过程的审计财务论文,实现由注重治标向重在治本的转变、由查错纠弊向风险型审计转变;
以加强控制、防范风险为目标,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审计和评价,查找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拓宽内部审计覆盖领域

除了开展基建(修缮)工程审计、财务收支和预决算审计,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外,每年可以按照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效益审计。同时,要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将高校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特别要注意从未审计或长期未审计的单位,做到不留死角。

(三)实施审计方式创新工作

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并重转变财务论文,建立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实现对审计项目的动态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积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比如,基建(修缮)工程领域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工程项目全程审计与建设工程同步,对工程建设的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和监督;
针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建立起“以任前、任中审计为主,兼顾离任审计”的审计模式,坚持有离必有审,先审后离,先审后任财务论文,把审计评价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加强审计手段创新能力

在审计手段上,广泛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多形式、全方位地发挥监督和服务作用。第一,实现由传统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科学化的审计手段转变,构建起集联网审计、实时审计、在线审计为一体的现代化审计平台,实现对重点项目资金实时的、动态的监控,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二,探索建立“两书、两报告”制度(“两书”即《管理建议书》和《审计建议书》,“两报告”即《审计专项调查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年度或半年度)》),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管理、服务领导决策方面的作用。第三,充分发挥审计专项调查作用财务论文,针对热点、重点问题积极开展审计调查,如开展教育收费专项审计调查、“小金库”清理、工程领域专项治理等工作,摸清家底,化解矛盾。

(五)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内部审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银行 内部审计 信息技术 运用

一、银行内部审计信息技术的评价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行业面临着更广阔的机遇和更严峻的挑战。从银行、金融行业来分析,内部审计领域同样需要进行信息化升级,从而迎合时展的需求。现阶段,银行内部审计领域数据采集和分析都依赖于信息技术予以足够的支持,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导致部分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较为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观方面,我国银行内部审计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审计人员信息技术掌握能力有限,虽然一些银行内部审计部门配有业务技术人员,但是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阻碍了银行内部审计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客观方面,目前,我国银行业务基本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但是在部分银行中,内部审计仍然处于手工处理的状态。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而且也违背了时展的趋势。尽管一些银行经过各方面协调和努力,为内部审计创造条件,建立审计管理信息平台,并且各级内审部门也加大了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研发力度,一些银行甚至通过购买国外标准审计软件,结合国内自行研发的专用审计软件,提升审计工作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但除个别银行的内审部门进行了信息技术升级尝试之外,其他银行内部审计的信息技术总体水平仍然不容乐观,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严重滞后,其次,由于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环境复杂,大多数银行业务系统采用的Windows NT、Windows XP以及UNIX操作系统平台,采用的INFORMIX、SYBASE、ACCESS数据库系统,以及采用的服务器/客户端模式、服务器/浏览器模式、服务器/前置机/客户端模式以及单机模式等服务模式。这些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处理模式的多样性无论是对内部审计软件的开发还是对银行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技能水平来说都是一项重大挑战。

二、内部审计领域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银行内部审计领域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是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审计环境与审计内容变化相互融合的一种重要体现。现阶段,我国银行大多数业务已经实现了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升级改造,这些业务处理方式的革新,已经使银行内部审计的环境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首先,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信息存储与处理的方式,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也同样改变了内部审计的整体环境,在电子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银行内部审计人员通过互联网进行业务处理,联机采集金融统计数据和查询进出口核销信息时,银行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对纸介质的输入资料进行核查,缺乏可见的纸介质输出资料,因此,只能通过计算机业务系统审查可读文件;

其次,银行业务信息化处理方式,使得内部审计的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在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当中,一旦应用程序出现错误或者遭到非法入侵,会引起金融统计数据失真,甚至造成宏观调控决策失误,这些后果将不堪设想。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改变银行内部审计数据的分析方式,增强内部审计结论的深度以及质量,通过开发银行内部审计数据分析软件对所有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再对其分析,从而提升内部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效率性。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大量繁杂审计数据的分析和计算,使内部审计分析由主观性定性分析转化为科学的客观性定量分析,通过将国外先进的成熟理论,借鉴融合到我国银行的内审审计分析系统中,运用科学有效的数据分析模型,对可疑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从而弥补我国现阶段银行内部审计分析技术的不足,以便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银行的业务基本实现了电子信息化运行,并且开始着手于研究业务系统的安全性测试和有效性测试,这些都成为了银行内部审计的主要课题。由于目前,我国银行对日常使用的业务系统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测试,势必会影响其正常业务的开展,因此,就需要建立测试平台对运行中的系统M行模拟和测试,从而确保银行正常业务的安全。介于此,本文以目前银行内部审计现状为切入点,对信息技术和应用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应用方法,为银行内部审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陈颖.浅析经济实体内控制度的审计[J].天津经济.2012(08)

[2]王西凤.论全球金融环境变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审计[J].经营管理者. 2016(31)

[3]刘志龙.Audit Snap系统在银行内部审计系统中的构建[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4)

[4]应里孟.计算机审计领域几个相关概念之辨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3(06)

内部审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5篇

信息化煤炭企业监察审计

一、监察审计信息化在煤炭企业应用现状

(一)现场监察审计实施系统的应用

1.监察审计前期资料准备的变化。传统的审计方式,是从纸质资料如报表、合同、账簿入手的。因此在到监察审计现场前,监察审计人员应通知被监察审计单位要将被监察审计年度的所有资料提前打印。而信息化条件下,被监察审计单位则无需提供纸质资料。监察审计人员直接从相关部门取得电子账套、合同、协议等,导入监察审计信息系统中,即可进行审计检查。

2.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一是数据筛查的快捷。二是数据统计的便利。三是数据的趋势分析。四是计算工具的使用。五是法规文件查询方式的变化。

(二)监察审计管理方式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转变

1.电子文档的使用。在电脑上采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撰写、修改,令监察审计文书的撰写工作变得不再繁琐,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还可以将监察审计底稿、监察审计报告等电子版的监察审计档案存储在电脑中,并随时从电脑中调用电子档案,使监察审计的信息资料从采集、整理、分析、使用到存储等形成一个综合数据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规范性。

2.网络的使用。监察审计部门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向监察审计人员下达监察审计计划、监察审计指导方案、上级文件等,监察审计人员也可以向管理人员上传监察审计报告、工作总结等。监察审计人员之间以及监察审计人员和被监察审计单位之间也可以相互传送监察审计文档,同时,还可加强与相关部门如纪委、财务、企管等部门的横向的部分数据共享,加强横向数据间的勾稽对比分析和成果线索利用,提高监察审计工作的准确性。

3.监察审计对外宣传的新途径。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设立监察审计部门网站来增加监察审计对外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干部职工了解煤炭企业内部监察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取得的成果,增加内部监察审计的影响力。

二、监察审计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不足

(一)实际工作中对监察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仅处于低层次

在实际的监察审计工作中,对于监察审计信息系统,部分监察审计人员还把它仅仅看作是在电脑上看账看资料,主观上不愿去使用监察审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丰富功能。客观上,由于被监察审计单位有各自的特点,系统部分功能不能全部适用。或者由于监察审计部门自身的特点,系统部分功能只有个别监察审计部门能够使用。

(二)监察审计信息系统软件的培训不及时

监察审计人员难以全面掌握系统功能。自从推广监察审计信息系统软件开始,相关的培训未能及时跟上。随着监察审计人员的新老交替,新加入监察审计队伍的人员不断增加。没有培训,也没有相应的指导书,仅靠自身摸索很难让新监察审计人员全面掌握监察审计信息系统的丰富功能。

(三)监察审计信息系统的后续更新处于停滞状态

监察审计信息系统在会计信息系统版本更新后进行过相应更新,但其他的后续更新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客观上看,由于监察审计信息系统是由监察审计部门和信息部门联合开发,软件开发完成以后,开发人员各自回到原岗位,进行后续更新确实有困难。

(四)监察审计管理系统未能建立

对于监察审计信息化来说,监察审计管理的信息化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目前陕西煤炭企行业还没有一个监察审计管理系统,也没有在监察审计信息系统当中设立相应的监察审计管理模块,对监察审计计划、监察审计电子档案、监察审计人员等的管理没有做到系统化。

三、提高信息化在监察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提高监察审计质量和水平

(一)完善和扩大信息化在监察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从信息化全覆盖,横向监察审计与纵向监察审计相结合入手建立一套完备的网络信息工作制度,制度是监察审计工作信息化运行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保证。。工作制度制定以后,各受控部门都要严格组织执行,并定期对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二)加强网站质量建设,统一内容和形式,发挥导向作用

监察审计信息网站是监察审计工作在网络上的信息库。一个网站就是一个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上的完整信息集合,它包含一个或多个网页,这些网页以一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监察审计信息网站的设计直接影响到网络的利用率。日常工作中,可将国家的监察审计制度、案例、单位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等相关信息在网上,充分发挥网络导向和宣传作用。

(三)搞好使用部门的培训,提高网络信息的使用效率

监察审计信息网络建成后,要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迅速掌握网络系统的使用,通过网络的宣传、警示、警戒,不断提高企业和职工学法、守法、懂法、敬法的自觉性,自觉维护经济次序,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

(四)注重信息开发队伍建设,强调监察审计信息理论研究

要加强信息开发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人才的质量有了保证,信息的质量和信息化的发展才有保障。监察审计工作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理论的牵引和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否,关系到监察审计工作信息化的发展动力、发展速度和未来走向。

总之,只要坚定的走信息化监察审计的道路,通过解决在推进监察审计信息化工作进程中的遇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监察审计信息化就一定能使煤炭企业内部监察审计工作更好地为正确决策和有效监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程艳.试论会计信息化监察审计模式的创新[J].网络财富,2009,(06) .

[2]王宏武.会计信息化监察审计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