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05 20:20:03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选择是确保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许多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科研特别是本科生的科研氛围不太浓,学生们常常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清楚不同研究方法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五篇】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选择是确保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许多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科研特别是本科生的科研氛围不太浓,学生们常常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清楚不同研究方法的特色、差异及适用条件,更不熟悉这些方法的运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现实中,由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缺失、错用或乱用等导致相当数量毕业论文的结论难以成立。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也都有过深入的研究,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早就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给出了“标准化”建议。本文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为研究样本,分析这些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研究背景

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迅速,毕业生数量增长很快。现有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类型繁多,主要包括管理学院双学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以及国际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和国际学院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等多个层次。2010届毕业生183人,2011届毕业生130人,2012届毕业生234人,2013届毕业生212人,2014届毕业生211人,2015届毕业生219人。六届合计1189人。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指导教师只有23人(含3名双肩挑人员,还有一些教师出国深造、外出学习),教师年人均指导学生8.62人,论文指导的工作量较重。由于毕业生在毕业前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考会计证、考驾照等社会活动,大多心神不宁,难以全副身心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更遑论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了。到来年春天,只有短短八周时间,要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十分困难的。

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该选择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色和适用条件?本文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试图发现其中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研究方法和目标

在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0-2015届1189名毕业生中,由于部分同学毕业论文的电子档案未能找到或者不全,本文只找到598篇资料齐全的毕业论文。因此本文只对这598篇有效论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不同研究方法的使用频率中,试图发现毕业生选择不同研究方法的差异,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基础

1.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在具体实证分析之前,本文先确定本科毕业论文有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知网”输入“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等关键词,获取相关文献20余篇。删除一些级别不高、不太相关的文献,余下有近10篇重要论文(见文后参考文献)。在这些论文中,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在《管理世界》杂志发表的论文《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与学位论文评判标准》最为经典。虽然该文主要是针对管理类(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谈研究方法的,但其基点高、立论准,能够为本文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庆国(2004)认为,从内部理性(logos,人的思维、推理、分析)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来看,主要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如下四个大类别(称为四类研究方式):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数理分析为核心的演绎方式、实证研究方式和实验研究方式。“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和“数理分析的方式”本质上是演绎式的。在管理科学中,一时还找不到“从理论到理论”的事例。以数理分析为核心的演绎方式,是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实证研究方式,即从现实出发,通过调查,获取数据,通过以统计分析为主的对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被研究对象的演变规律,或者相应的结论、理论。这是管理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是国际通用的研究方法,也是相关结论被承认的基础,是研究论文的通用语言。这也是学位论文所要使用的主流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式,也就是从现实世界中,提炼前提,用实验方法研究变量间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的研究方式,也是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流研究方式之一。它突出的是管理科学结论的可重复性。

欧阳桃花(2004)提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等。

李仁意(2010)将国外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假设法、实验法和模型分析法。国内营销研究方法分为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评估法。

经过小组研讨并请教相关专家,本文将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划分为5大类:描述性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对比法)、定量分析法(实验法、调查法、实证法)、案例分析法(兼具定性和定量研究特色)、研究方法不明。

2.主要研究方法的特征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上述研究方法的概念和特征如下:

(1)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
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
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2)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参与式观察研究,是指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的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其优点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其缺点是: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访谈法(interview)又称晤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据访谈进程的标准化程度,可将它分为结构型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访谈法运用面广,能够简单而叙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对比研究法,作为几个基本的科学探索方法之一,是把一组具有一定相似因素的不同性质物体或对象,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通过综合比较它们在构造方面的差异(因),在性质方面的不同(果),得出这种物体或对象某性质(果)是由什么、哪些因素(因)造成的。

(3)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市场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4)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结合市场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人们进入特定的营销情景和营销过程,建立真实的营销感受和寻求解决营销问题的方案。

三、实证分析

1.统计结果

本文主要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598篇有效毕业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的频率进行统计,以反映大学生使用不同研究方法的选择差异(见表1) 。

本文发现,案例分析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首先的研究方法,占一半以上。其次是定量分析方法,达到四分之一。排名第三的是描述性研究方法,不足一成。定性分析排名第四,不足4%。研究方法不明的毕业论文将近一成。在定性研究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是访谈法,其次是对比法。在定量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是实证研究方法,其次是调查法,运用最少的方法是实验法。

表1 2012-2014届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使用情况

研究方法 使用数量/百分比

描述性研究方法 37/6.19

定性分析法 对比法 7/1.17 20/3.34

参与观察法 0/0

访谈法 13/2.17

定量分析法 调查法 74/12.37 152/25.42

实验法 1/0.17

实证研究法 77/12.88

案例分析法 336/56.19

研究方法不明 53/8.86

合计 598/100

2.运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原因分析

案例研究方法,即运用大学生身边、所处城市或地区、亲友所在的企业或行业的具体案例,去印证某一营销理论或策略,这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在大二、大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习中,类似的训练已在开展,只是规模小些。这也是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选择此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

在学位论文中使用调查法、实证研究方法和实验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次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毕业论文选择这类研究方法,这说明相当部分高校已经将“科学研究方法”当作“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内容,也说明相当部分大学生已经较为熟练地使用了这类研究方法。这中间,选择调查法和实证研究的比例大抵相当。而选择实验方法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比例甚少,说明高校在这方面的教学和训练不足。

描述性研究方法,亦即仅仅使用基本的经济管理理论,进行逻辑推理。具有一定难度,对于逻辑推理程度不强的学生来说,选择这种方法的可能性较小。使用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理论积淀,需要长期的理论关注,更需要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并非短期内能够养成。在具体运作时也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本科生较难掌握。

在定性研究中,大学生较多地选择了访谈法和对比研究法,没有人选择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

访谈法要求大学生与相关企业和行业人士就某一个营销问题进行深度访谈和交流,这种研究方法对于一些演讲能力强,与人交流畅通的大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应该承认,仍有部分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较弱,特别是与企业和行业高层,就一个专业问题进行深度交流的能力较弱,这也是这些学生没有选择这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

做对比性研究,需要依靠科学的指导,精细的规划,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如果仅仅做表面的比照,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就难以得出创新性的结论。大学生在这方面还是需要训练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

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看似简单,容易操作。但它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还需要与被观察对象的深度沟通,赢得他们的信任,并与他们较长时间的相处。这对于处于毕业季、人心惶惶、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操作起来就较为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成的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不明。也就是说,从网上拼凑一些资料,没有做深入的鉴别,没有做深入的分析,就得出一些看似“合理的”结论,仍是一部分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广场做法。如果毕业论文体现不出“论”,说服力也就大打折扣。态度不端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学校相关部门把关不严也会助长这种风气。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案例研究法、定量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法和调查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较多使用的方法,而描述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中的访谈法、对比研究法和参与观察法,定量研究中的实验法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较少使用。

造成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同研究方法使用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与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条件和难易程度有关的,另一方面是与当前高校对本科生科研的重视程度、本科生的科研氛围有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与大学生对待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和投入程度有关的。

2.建议

(1)进一步营造高校本科生科研氛围

本科生是高校的主体。本科生科研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石。具备了良好科研能力的本科生是更高层人才的前提。高校要加强对本科生科研氛围的营造,鼓励学术研究,讲究大胆创新。特别是要把“毕业论文写作”当成一门必修课,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设。尽量让每一个本科生都懂得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同时,要严把毕业论文的质量关,不让学生浑水摸鱼。要降低毕业论文的过关率,迫使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把毕业论文撰写当成本科生毕业前的一项重要业务活动来看待,与学分挂钩,与学位挂钩,与毕业证挂钩。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CIPP评价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本科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编号:粤教高函〔2016〕236号);
广州医科大学2015年度教育改革课题: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3A088):医学院校人文社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优化及评价研究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一直较高,但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跳槽或者转岗现象也较普遍。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不能胜任市场营销工作,从而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乃至社会的需求,高校有必要不断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前,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校较多,以广东省为例,包括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深圳大学在内的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校不少于15所。各高校在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上采用的方法并不一致,所以无法直接比较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但各高校应该建立自己的评价模型,这样有利于不断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构建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高校来说意义重大。

1.CIPP评价模型

1967年,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提出了CIPP评估模型(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由四项评估活动组成:(1)背景评估(Context evaluation);
(2)输入评估(Input evaluation);
(3)过程评估(Process evaluation);
(4)成果评估(Product evaluation)。CIPP评估模型有着全程性、过程性和反馈性等特点,突破了泰勒行为目标模式的评价框架,整合了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从而使评估的内容和范围都得到拓宽。该模型在企业决策过程中得到较多应用。当前,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面也得到较广泛应用。

2.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始建于2003年,2015年进行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实施工作,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提出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总体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营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营销人才,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医药生产流通企业从事营销管理、市场开拓、营销策划和商贸业务等相关工作。

3.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在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关键环节。所选取指标的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测量性等特征决定了评价工作质量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另外,所选取的评价指标直接指导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1 背景评估

当前,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市场营销人才的渴求度较高,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供应充足,但学校人才供应和单位需求之间并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和平衡。表现为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们的实际营销技能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以至于一些用人单位招聘市场营销岗位时并不要求应聘人员所学专业是市场营销专业;
另一方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与市场营销岗位紧密结合的对口工作,而去报考公务员、教师或者其他职业从业资格。

由于全国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校众多,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们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是较大的。因此,学校所培养的市场营销毕业生的社会知名度、社会认可度对于毕业生们的顺利就业创业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各高校需认真做好市场营销专业招生与就业工作。具体来说,在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时,一定要考虑所招学生将来毕业时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而不能只考虑学校的发展需要。换句话说,每一届招生要紧密联系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度,各高校之间应该多沟通,从总量上做好招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对接。

广州医科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全日制高校,也是广东省第一批次招生和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半个多世纪的薪火相传,学校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确立了“德术兼修,医文相融,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在钟南山院士为首的“广医人”的共同努力下,广州医科大学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社会知名度、社会认可度和社会美誉度都大幅提高。借此,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成立较晚,所培养的毕业生总数还不多,所以毕业生们的社会知名度相对较低。自办学以来,市场营销系多措并举,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人才培养过程实施及促进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做了大量较有成效的工作,毕业生们“上手快、后劲足”的工作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其社会认可度逐年提高。

在招生形势方面,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是广东省第一批招生专业,无论在省内招生还是省外招生,近几年招生形势较好。这与该专业制定的招生计划人数相对其他院校同专业较少也有关。

综上,在背景评估方面,所选取评估指标为专业社会认可度、专业社会知名度、招生状况、专业人才供求比率。

3.2 输入评估

输入评估是对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办学的投入状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财务投入评估、教师队伍评估、教学工具评估、服务评估。

3.2.1 财务投入评估

财务投入主要指学校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向市场营销专业提供的财务资金支持,包括各类基金资助。

广州医科大学是一所以医学为主攻方向的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人文类学科之一,在该校并不是重点建设专业,因此,学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上的财务投入力度比不上在医学学科方向上。但是,学校每年都能拿出一定的财务经费用于市场营销专业发展建设上。近年来,学校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市场营销专业建设。

尽管财务投入的多少并不能直接决定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但财务投入是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应持续为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提供财务投入支持,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专业发展角度上,专业老师和学生都能广泛申报各类符合专业学科建设之需的基金项目,从而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资金资助。不难理解,对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来说,再好的发展规划、发展思路,如果没有资金资助的话,很多项目是很难落实的。

当然财务投入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要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发展实际需要,保障专业建设所需,在评估时要从财务投入绩效角度入手,做到财务资金投入不浪费、不闲置等。

3.2.2 教师队伍建设评估

当前,尽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多渠道获取知识,但教师之于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教师秉承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其肩负的重担也在与时俱进。因此,对高校专业建设来说,教师队伍发展水平至关重要。广州医科大学要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打造一支政治思想觉悟高、业务水平能力强、人员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校内专业教师的发展,也要重视校外外聘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实践外聘指导教师。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正在进行课程学习“1+1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理论课+实践课”教学模式,理论课任课教师来自校内,实践课任课教师来自校外。

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每年招生规模约60人,目前专业教师7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4人,获博士学位4人。外聘教师数量较多,根据课程需要确定具体人选担任某课程教师,主要是实践课程教师。

总体上看,当前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着数量不足的问题,学校正在积极招聘符合条件的博士来校工作。师资队伍结构上较合理,业务质量水平较高。

3.2.3 教学工具评估

教学工具包括教学基础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实训材料、图书信息资料等,是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完成教W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成立了医学人文实验中心,该中心直接领导市场营销专业的实习实训工作。该中心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包括3个计算机机房和18个实验室。目前拥有NeuroScan 64导EEG/ERP、Infiniti多参数生物反馈仪、智能身心反馈训练系统等实验设备,心理实验教学系统、健康档案管理教学系统、公共关系案例分析教学软件、经济管理大型案例实验平台、网络营销模拟教学实验系统、法律实训软件等实验教学软件系统,固定资产800余万元。可以开展心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卫生法学、医学伦理等相关的医学人文实验教学。医学人文实验中心致力于将不同专业同学融入于共同的实践实训模块当中,这一全新实践教学方式正在积极探索中。也就是说,将来市场营销专业同学可以充分利用心理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不同专业的实践实训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4 服务评估

高等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服务,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社会。这既是衡量一所高校能否发展成为“双一流”高校的关键一项,也是衡量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过程中在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社会方面工作水平如何,首先取决于其是否有服务意识。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是将学生当作被管理对象,而新时期要求学校不做管理者,而做服务提供者。如果学校教师们不能从内心树立服务意识的话,其所做所为更可能如同传统师生管理关系那样。当然服务学生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一切要求都要满足,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要考虑教育学生、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在服务方面,广州医科大学做的工作较多,成效明显。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问题都有专职教师及时处理,学校对学生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尽可能满足。在服务社会方面,学校也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医疗救助类工作,如医疗志愿服务等。

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每学期召开两次以上学生意见交流会,由各班级学生代表负责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方面意见或建议带到交流会上来,市场营销专业相关教师收集并负责意见建议处理。同学们对这种交流形式比较满意。学生日常遇到的任何问题,市场营销系都有教师能够及时提供帮助或处理。学生对专业教师的满意度达到98.6%。

3.3 过程评估

过程评估是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教学过程管理评估、课程建设评估和专业建设评估三个方面内容的评估。

3.3.1 教学过程管理评估

教学过程管理是学校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教学过程所进行的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协调、教学指挥、教学控制和教学创新等管理活动。

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系在学校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部门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章制度进行教学工作。教学总计划由教务处负责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由课程负责人制定。教师们在学期期末就要做好下学期所开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包括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等,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比如教师生病等,可以对教学计划进行微调。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系按学校要求制定了严密地教学控制工作,每学期系部配合学校都会进行至少三次以上的全面教学检查,包括学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的教学检查。检查内容涉及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教学文件的归档状况、课程教学课堂情况、试卷批阅情况等。学校设有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教学督导组每学期都会深入课堂进行现场听课,并及时反馈有关教学问题。市场营销系建立了内部教师互听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听其他所有老师的课,至少听两个课时,并对听课情况进行反馈,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每学期市场营销系都会组织同学们进行两次以上的学习交流会,学生根据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以便改进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方面,市场营销系工作抓的较全面。如:建立教师说课制度,不定期要求教师针对下一讲内容进行说课,以此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
系领导随时走进课堂或在课堂外进行教学观察,以了解教学状况;
每学期进行教案质量评比等。

3.3.2 课程建设评估

对于本科生来说,课程学习仍然是其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及可发展性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课程培养目标紧密配合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同学们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打造“上手快、后劲足”的优质毕业生。

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过程中,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突出医药市场营销领域专业知识,形成自身特色化,与其他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差异化的课程风格。如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将药学作为核心课程之一,开设有医学概论、药品商品学、药事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等必修课程,这些课程是一般综合类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所不能开设的。

除理论课程外,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同样重视实践课程建设。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广泛开设“1+1课程”,即一门课程由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共同授课,实践教师主要来自于校外企业。构建了包括企业市场(医院)认识实习、市场调查和预测实习、公共关系与广告策划实习、商务谈判与推销技能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等实习实训课程体系。

3.3.3 专业建设评估

专业建设是高校发展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准确进行专业定位、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以便发挥好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的作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015年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系在充分征集包括企业、医院、同行专家、学生、社会等多方意见,多次讨论论证后确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特色鲜明,风格独特,深受学生喜爱。市场营销专业多项专业建设改革课题获得立项,正全力冲刺省级重点专业。

3.4 输出评估

输出评估主要是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基本素质及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基本素质体现在毕业生的身体素质、知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
综合能力体现在毕业生就业力、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毕业生职业发展潜力等方面。

从事市场营销类工作需要较高的身体素质,因此,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系特别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培养,从大一到大四,都要求同学们每周进行至少三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并经常组织学生体育项目比赛。

知识素质及政治思想素质是所有大学本科生必须提升的内容,上文在课程建设及专业建设上都有提及,在此不再赘述。心理素质上重点对同学们进行挫折教育,提升同学们的抗压能力。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市场营销类岗位工作的特殊性,如对人才的心理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3.4.1 毕业生就业力

就业力是指大学生在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或自主创业的能力。主要包括:沟通能力、计划和组织能力、团工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学习能力、主动性与事业心。

相较于普通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拥有更强的就业力。该专业同学不仅具备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素养,还具备医学专业背景知识,因此,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更广,就业机会更多,就业力更强。特别是进入医药企业从事市场营销类岗位工作,他们的知识背景优势更加明显,深受该类企业欢迎和好评。从近几年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经历看,那些在医药企业工作的同学获晋升的机会更多。

3.4.2 毕业生就业率

毕业生就业率反映的是毕业生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该指标作为衡量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重要参数,得到教育部权威部门的统计认可。尽管现实当中,有些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结果有水分,但该指标还是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并近而影响到高校专业招生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

近几年,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毕业当年就业率平均达98%,毕业次年就业率达100%。

3.4.3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主要反映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状况的满意程度。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较高,据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表现为毕业生对于自己所就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待遇等方面较满意。这反映出毕业生们对工作的期望和实际相差不大。同时,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同学的工作情况是比较满意的,毕业生们大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这说明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

3.4.4 毕业生职业发展潜力

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在毕业之前就已经确立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走上工作岗位后,毕业生们往往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设定。在企业工作的同学,其职业发展长期目标一般是CEO,中期目标是市场营销总监,短期目标根据岗位情况设定。

对近几年毕业生职业发展调查表明,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潜力大。

综上所述,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由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和输出评估四个方面构成,具体见表2。由毕业生、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市场营销系部、用人单位、家长共同组成的评价主体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各指标的具体分值及评分标准可以由高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加以设定。

结论

高校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方式较多,采用的指标类型也较多,但基于CIPP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出的广州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和输出评估四个方面全方位地监控人才培养过程,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地栋梁之材。该评价结果较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洁,刘秋华.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46-49.

[2]王宏运.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探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70-72.

[3]邵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中国治金教育,2015(06):28-31.

[4]张去凌.基于CIPP模型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国培训,2016(10):251.

[5]顾珊.基于CIPP模型的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5):144-145.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市场营销;
教学体系

引言

长期以来,在中国市场营销专业的高等教育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由于实验、实践环节的不足,学生难以在实验或实践中直接观察、体会到相应的科学规律,这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们对市场营销类科学的信心及学习热情。社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弱于工科专业毕业生,除了软科学自身的学科特征外,这也是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实践环节不足的后果。如果能在这个环节上得到加强,学生的知识结构将会更加完善,学校也将能够为社会、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多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是指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各省招生录取的批次安排在原本科第二批和专科之间,即本科第三批。独立学院虽然不可能像专科或技校那样仅仅突出一门专门技术的学习,但也不能像普通高校本科那样强调理论知识,因为招收的毕竟是“三本”学生。由于独立学院对学生在理论学习上的要求不同于普通高校,并且独立学院更迫切地需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客观上提出了加强实践环节引导的要求,迫使独立学院在实验、实践环节作出更多有益的思考与探索,争取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改进适应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方式,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问题分析

总的来看,目前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1.实践时间偏少。在一般的独立学院中,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其专业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普遍偏低。例如,在重庆邮电大学移动学院2007年培养方案中尽管加强了实践环节,增加了实践学时,但实践时间仍然偏少。市场营销专业修业总学分为172,而专业实践总共为24学分,只占13.95%,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市场营销专业来说,这个比例仍然偏低。

2.体系设置不完全合理,没有充分体现出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大多数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对于今后工作的意向就是想坐在办公室,做做报表,搞搞策划什么的,很少有人愿意从事一线营销工作。但实际上,独立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从历届学生就业岗位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都是一线销售工作,直接与形形色色的客户打交道,或者从事最基本的市场调查、信息反馈工作以及最简单的策划工作。虽然会计账务处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等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全面的学科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有必要设置,但实际上,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鲜有专业会计、财务或电子商务等领域。重庆邮电大学移动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会计账务处理、运筹学实验、专业统计软件应用、电子商务实习、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学时数为64,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实践学时数相同,没有充分体现出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

因此,应加大专业课程的实践学时,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增强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优势。如果总学时有一定的限制,则相应减少其他基础课程的实践学时。笔者认为,应将会计账务处理实习、运筹学实验、专业统计软件应用、电子商务实习、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等归为专业基础实践平台,营销策划课程设计、消费者行为学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设计、网络营销课程设计归为专业实践平台。

3.学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首先,学校很低的实习经费投入无法满足实习需要,不能保证系领导及老师在实习中进行必要次数的检查,不仅使实习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而且使学生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提高。第二,学校对营销教学实践环节的投入不足。主要是没有足够的投入建立营销实验室,完成营销教学的实践环节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4.实习单位落实困难。当前,许多企业不景气,普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习单位落实较困难,而很多企业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太了解,带有偏见和成见,不太欢迎独立学院的学生去实习、工作,这些致使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实习基地严重匮乏。

针对这些问题,市场营销类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在充分体现营销专业特色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予以修改和完善。

二、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类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一)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能以最小的成本模拟商业、经济生活的现实并剔除现实中的各种干扰因素,通过将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聚集于关键点的方式,达到引导学生理解、应用软科学理论的目的。但是,与传统案例教学略有不同的是,除了关注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授课教师还应该尝试将更多在学生身边发生的经济、商业事件做成案例,初步建立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案例教学库,引导学生对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看得见、听得着的事件进行理论思考与实践。

(二)论文教学

论文教学包括市场营销类课程理论学习中的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撰写,这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形式。

撰写课程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目前社会营销热点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根据指导教师确定的题目要求,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这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这个环节应包括市场策划课程设计、消费者行为学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这三项实践内容主要是撰写与课程相关的综合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独立院校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毕业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能否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过程。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选题、教师指导、教师评阅、学生答辩等各环节中结合实践能力的运用和培养,促使指导教师和学生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去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以确保毕业设计更好地体现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社会实践

学生的市场意识及营销能力必须从学生入校之初就开始培养,并贯穿于培养全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营销能力。应该将大学期间四年的实践环节系统化,作为一个完整的培养过程,在头一年至头两年的实践中侧重于基础能力的培养,在后期则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弥补时间的不足,一方面在总体培养方案的时间安排上,对各次实习做出一定的倾斜;
另一方面,对四年中的寒暑假特别是三个暑假要利用起来,以保证实践环节的系统性、完整性,使每个阶段取得相应的效果。

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社会实践通常包括认识实习、企业调查和毕业实习,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在社会实践中还应增列市场营销的实践内容。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要的实践方式是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生在单位自行进行实践,而社会实践的内容并没有规定,多是由学生所在的实践单位根据需要而安排,学生是被动的。这种状况,导致了学生社会实践的盲目性。学生在实践单位被安排的岗位重要,收获就大一些,安排的岗位不重要,收获就小一些。而且,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进行企业实践,只是找自己父母单位盖章证明就了事。因此,应当在社会实践中增列市场营销的实践内容,要求学生对所在的实践单位的营销现状进行实际的分析和研究,并给所在的实践单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营销规划,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具体的操作实践,并对操作的效果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结束时,必须作出所在单位专门的市场营销实践内容报告,才能得到社会实践环节的学分。这样,学生在实习中目的更加清楚,任务更加明确,而且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具体的操作实务中,同时又有教师进行指导,将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转贴于

(四)建立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

市场营销模拟实验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教学,而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其最大特点是“在参与中学习”。营销模拟系统用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现实的商业环境中,通过模拟竞争的方式演练市场分析、营销战略发展和营销决策制定的持续的营销管理过程,帮助学生系统地实践、体验和学习完整的营销方法体系,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工具。市场营销实践、网络营销实践、国际市场营销实践、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践均可在此系统上进行。

但是,营销模拟系统提供的毕竟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侧重于营销决策,缺乏营销过程的实际操作。另外,它没有面对现实的风险,也无法获取实实在在的利润。要解决营销模拟系统的这些不足,就有必要建立一个实际的实践基地。

(五)建立实践基地

1.和企业合作建立观摩基地

由学院出面,选择企业单位,建立观摩基地。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利用周末或假期派往观摩基地进行实地观摩,要求学生将观摩内容进行记录,发现观摩企业营销工作的成功方面与不足方面,运用所学的市场营销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并写成报告。然后,先组织各组学生互相进行交流,由学生自己对观摩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评述,既分析观摩单位营销活动的经验与教训,同时也分析学生观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形成营销主体、学生、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再次深化学生对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让学生到公司跟班实训,场景是真实了,但只能随机见识一些东西,学校及其教师无法掌控实训内容的主动权,也不会有哪个公司会将调研、策划、实施、评估浓缩到一周内完成。因此,还有必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

2.和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

独立学院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独立学院一般都有地方政府、大企业、大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合作办学,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办学合作单位的资源,通过“订单培养”、共建实验室、共同研发新产品等,将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帮助学生跨出校门,接受社会和市场的考验。

实践基地对学生开放,学生根据教学进度以及自己的时间安排,进入基地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实践基地也对教师开放,为教师的科研开发工作提供研究条件和空间,积极鼓励教师从事实验和实训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不断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独立学院的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年轻,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只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知识,因此提供实践基地也是将教师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最佳方式。

3.学生创业公司

应打破在校学生不能经商的“禁区”,鼓励学生进行在校创业,但要相应地加强管理和引导,有步骤、有计划地合理进行。

学校也可设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中心下的创业公司应是学生理论与实践达到无缝连接的基地。把申请进入中心的学生按照“虚拟公司”的形式来组织,让他们负责组织、管理虚拟公司的运营,学生在虚拟公司中轮流担任不同角色。

(六)选择项目进行实际营销

选择项目进行实际营销,不是简单地搞一次促销活动,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真枪实弹地经历从市场调研、战略策划、产品策划、价格策划、促销策略的选择、营销方案的制作到广告的、实际销售、评估的市场营销全过程。这个实践环节具有很强的实战性、理论性和挑战性,可将“营销策划课程设计”与此环节有机结合。

市场营销课程实训可以安排一周,实习地点就放在校园内,目标市场是大学校园,因此销售的商品要适合大学生的需要和消费能力。实训的目的在于巩固市场营销学基本原理,熟悉市场营销的操作程序,提高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的理念、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用于实际销售训练的商品应该不要太完美。此外,专周实训没有经费,需要商家(或厂家)免费供货,大的知名企业可能不屑一顾。所以,作为实训对象的要求应该是:一个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
正好生产适合学生消费者的产品,但产品本身有许多尚待改进之处;
营销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甚至没有产品说明;
同类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作为学生进行方案设计的参照物。

综上所述,笔者对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类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如下表所示。

三、结束语

通过市场营销类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的修改和完善,基本能达到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会随之变化,市场营销实验与实践环节也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董希婢,王小宁.创办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基地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第23卷增刊.

[2]曹海英,李文生.高等院校建立营销实验室的必要性分析[J].实验室科学,2005,(4).

[3]柳荣,刘洋.加强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

[4]张弘.浅谈市场营销专业的基本功训练及考核办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管理机制

近年来,市场营销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高职院校相继开设。它一方面适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强大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逐步予以解决。本文就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方面的问题和对策作一探讨。

一、培养目标笼统、模糊,应具有明确性

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我国多数高职院校都有类似于“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和相关技能的,能使用计算机从事现代营销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表述。对于毕业去向,则有类似于“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从事商品推销、市场研究、营销策划、营销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经济管理部门或学校从事相关的教学工作”的表述。

上述表述虽然完整、概括,但其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并不明确具体,针对性也不强。笔者认为,应在市场营销专业总体培养目标相对不变的情况下,结合不同时期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培养目标方面突出四个特点:

1.立足企业。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以服务于企业为主的专业。因此,应从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营销问题出发,注重相应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使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能很快适应企业营销工作的需要。

2.突出重点。市场营销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商业学、社会学、统计学、会计学、物价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但限于课时有限,又不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不同时期的市场营销专业,结合相应时期人才市场对该专业的不同需求,确立相应的培养目标,调整课程内容,作到重点突出,相关内容兼顾。市场营销专业可设不同子专业,并以此为中心开设相关课程。

3.讲求实用。高职院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培养能从事市场营销活动的应用性人才。从这一任务出发,该专业的毕业生必须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包括市场预测能力,商品采购、保管、推销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为培养这些能力,就要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实践,不仅应通过理论授课使学生真正知道“为什么”,还必须通过专业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怎么做”。对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来讲,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4.区别对待。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生源不尽相同,有社招生、在职生、进修生等。其中,社招生中又分“新高职”和“老高职”。不同的生源,在文化水平、实践能力和心理特征诸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确立该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时应有所区别。如“老高职”以提高操作技能为主,“新高职”则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并重。当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等方面应是相同的。

二、课程设置呆扳,应具有适应性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过去一般是三段式:普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些课程之间,特别强调知识的衔接性与系统性。从传授知识的角度去讲,当然无可非议。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不仅应掌握必备的知识,更应提高相应的素质和能力。所以,就需要对原来的课程设置思路进行改革。应做到:

1.课程内容与用人岗位需求相结合。用人单位若侧重于招收商品推销人员,则相应的商品推销理论与技巧、商品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就应加大比重,理论与实践并重,使学生毕业后一上岗就能很快适应工作;
同样,用人单位若侧重于招收营销管理人员,则营销管理学、营销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所占比重应加大,以适应营销管理岗位的需求。至于其他课程,也应随之调整。

2.课程时间与用人单位需求相结合。按常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一般7月份毕业,并相应开始就业。而企业用人,不一定就在该月。从企业需要出发,学校应源源不断地随时为企业输送所需要的营销人员。这就需要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调整课程门类、课程顺序与课程进度: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来讲,可以进度快一些,使其早毕业、早就业;
对于某些主干专业课在用人单位急需人员的情况下,也可以先开,上岗后再补开其他课程;
对于可开可不开的课程,可以列为选修课或讲座课,供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学习。

3.课程深度与学生素质相结合。高职院校要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编写不同的教学计划。即使是开设同一门课程,由于生源不同,授课时间有限,侧重点和深度应有差异。若面对“新高职”,不仅应讲清“是什么”、 “怎么做”,还要讲清“为什么”;
而面对“老高职”时,重点说明“是什么”、“怎么做”就足以了。

4.课程街接与专业需求相结合。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十几门乃至几十门课程,这些课程之间应相互衔接。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侧重于向合格推销人员方面培养时,相关课程的开设就应从这一需要出发,列出教学大纲,提出某一学科应为推销人员提供的知识,并培养相应的能力,使推销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从各有关学科中获得。切不可不分专业、不分需求,只顾知识的完整性,忽略不同人才需求的特殊性。

三、教学模式滞后,应具有时代性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多借鉴于其他经济类专业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两段式教学模式:先进行理论课程学习,后进行实习。在教学实践中,又往往简化为学完全部理论课程后,于毕业前夕进行一次综合实习。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有三大弊端:一是市场营销理论实践结合周期长,不便学生学用及时结合;
二是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差;
三是过多地注重理论教学,忽略技能培养,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眼高手低”。为此,应参考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人才市场对营销人员的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

1.缩减理论授课时数,加大实践训练课时比重。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实践训练课一般占总课时的60%~70%,我国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的实践训练课时应不低于50%,至于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应高于此比例。

2.改先理论、后实习为边理论,边实习。这种做法的基本思路是学一门专业课,实习一.门专业课;
于毕业前夕在用人单位进行综合实习。它有利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把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融会贯通,达到知识与技能同步增长的目的。

3.加大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强化实习基地建设。为使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搞好实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就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谁来指导实习,二是在什么地方实习。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应该是专职与兼职结合;
校内与校外结合,实习与用人结合。

4.改进实习方法,强调循序渐进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习,要分三个层次进行:一是在讲授一门专业课过程中实习,重点是案例实习与模拟实习;
二是在讲授一门专业课后集中一段时间实习,重点是调查实习与操作实习;
三是学完所有专业课后实习,重点是综合实习与就业实习。三个层次的多种实习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现代化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四、管理机制不配套,应具有完善性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多采用相互照搬、借鉴的方式,自主创新的内容很少。究其原因,管理机制不配套是其重要原因。完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管理机制,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环境,促进这一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亟须建立起三种持久且有效的管理机制,即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

1.动力机制。动力机制是建立引导、推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机制。从我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角度进行分析,存在着市场营销专业与高职院校的关系、市场营销专业与师生的关系、市场营销专业与企业的关系等。在这些关系中,关键是市场营销专业与师生的关系。从教师与学生的需求角度看,教师要通过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满足生活和心理需求;
学生要通过获得优质营销教育服务,奠定顺利就业、继续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基础。在高职院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条件下,市场营销专业的师生既追求各自的价值目标,又以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为纽带,构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高职院校在进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时,不仅要考虑满足学院的需求,更要考虑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只有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才有动力。

2.运行机制。运行机制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机制。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时间和空间安排上的协调程度,是市场营销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的依据和安排教学活动的基础。特别是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上,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要服从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规律,教学实施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为此,从高职院校层面上讲,要建立一支合格的“双师型”市场营销教师队伍,签订高职院校与市场营销教师双方约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规定学院与市场营销教师双方的任务、权利、义务和争议仲裁办法,从而保证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稳定、有效的运行,实现高职院校与市场营销教师的“双赢”目标,这是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短效机制。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长效机制,是通过高职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市场营销专业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以符合人才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3.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检验与评估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情况的机制。如同其他各项工作一样,要保证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从现行的政策、法规来分析建立评价机制的可能性,目前具有较大的困难。但是,作为高职院校内部要推动这项工作,建立评价机制则势在必行。从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内涵与外延看,应建立两类指标:有“软”指标,包括培养人才的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程度等;
也有“硬”指标,如培养人才的数量、效益,结合的成本、收益等。目前在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评价方面主要利用“精品课程评估”、 “品牌专业评估”和“高职院校就业率排行榜”这些指标体系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够检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正确与否、效果好坏、效益高低及成熟度等,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与发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当前,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使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本文分析了在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大于需求、专业设置滞后、毕业生素质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形势下,高校如何从营销角度出发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以全面营销为指导,从内部营销、关系营销、社会责任营销和整合营销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面营销;
高校毕业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9-0041-03

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促进就业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统包统分”就业分配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但是,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政策造成了就业市场上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局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在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将全面营销理念引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有重要作用。

1 全面营销概述

全面营销(holistic marketing)的概念由菲利普·科特勒提出,注重将营销贯穿于“事情的各个方面”,并且要有广阔的、统一的视野。全面营销包括四个方面:内部营销、关系营销、社会责任营销和整合营销。内部营销,即确保组织中的所有成员都遵循相应的营销准则,特别是组织中的高层管理人员;
关系营销,即与顾客、渠道成员以及其他营销伙伴建立起宜人的多重关系;
社会责任营销,即组织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新闻舆论影响和广告宣传,提高组织知名度,改善组织声誉与形象,增加顾客忠诚度的营销形式;
整合营销,即确保组织使用各种手段或方式来创造、交付和沟通价值,并将这些手段或方式以最佳的方式组合起来加以运用。

随着1999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持续上升。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30多万人,加上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使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因此,高校需改变以往“闭门造车”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变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反应灵敏性,以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毕业生。这些要求高校要有市场意识,运用全面营销的原理来分析和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毕业生,塑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市场环境,进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2 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自1993年实施自主择业政策以来,传统计划体制下“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转变,推进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自主选择的市场化阶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毕业生人才资源按市场化的要求合理配置,提高人才利用效率。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阶段,其带来最大的负面效应表现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在2001年前一段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0%左右,而随着1999年以来连续扩招人数的释放,2002—2010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维持在70%左右,且大学生的待就业率呈上升趋势。这些反映了我国高校扩招中毕业生的供给和需求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2.1 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大于市场需求

由于高校的连续扩招,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据有关资料显示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002年的115万人发展到2010年的630万人,但就业市场的容量却没有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而膨胀。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增加70万个就业岗位。2002—2010年高校毕业生平均增长率为21.5%,显然高校扩招速度远远高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弹性。从近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来看,高校毕业生的供给大于市场需求。

2.2 高校专业设置滞后于市场的需求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状况有较大的关联性,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需求的职业和岗位也发生了变化。据近些年相关资料表明:企业对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速度是高校专业设置调整速度的2~4倍,因此形成了市场上人才供需的时间差。高校三年或四年一个周期的人才培养计划难以跟上市场需求变化的速度,在实践中三年或四年前还是人才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四年后也许成了冷门专业。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进行的调查表明:由于供求不匹配而不能就业者达17%,导致152.6万个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受到损失。

就业率在学科上的差异也能反映出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情况。全国高等学校学生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就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225个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情况可以看出,11个专业门类的就业率差距较大。其中有46个专业的初次就业率均高于90%,占24.4%,同时有45个专业的初次就业率均低于80%,占20%,还有15个专业初次就业率低于75%,占6.7%。由此可看出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状况不能有效地反馈到高校的教育中,高校专业设置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导致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错位,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毕业生质量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

用人单位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时比较在乎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据中国人民大学一课题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综合能力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仅占51.51%。造成高校毕业生质量与市场需求存在矛盾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要。高等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甚至个别学校凭自己师资的现状而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导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另一方面,与扩招速度相比,高校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的增长缓慢,导致生均资源下降的现象,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大学生。

3 基于全面营销理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给与需求存在问题且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作为高校毕业生供给方的高校应对需求方用人单位开展积极的营销活动,以实现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在全面营销理念指导下,高校以满足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实施内部营销、关系营销、社会责任营销和整合营销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3.1 通过实施内部营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内部营销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接受营销的观念和目标,并致力于选择、提供和传递顾客价值。内部营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内部营销强调员工激励和员工满意;
第二阶段的内部营销强调激励员工树立顾客导向;
第三阶段的内部营销强调整合功能和战略地位。

在高校内部营销中,高校的工作人员形成了高校内部营销的内部市场,用人单位形成了高校内部营销的外部市场。高校实施内部营销促进毕业生就业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第一,明确内部营销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的战略地位;
第二,通过合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手段提高高校员工的满意度;
第三,在高校工作人员中树立顾客导向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科学规划招生规模、改进教学模式,将人才培养从“入口”到“出口”有机地整合起来,以改善高校专业设置、毕业生供给总量和毕业生质量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问题;
第四,整合高校内部各部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功能,提高协作程度,最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3.2 通过实施关系营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要求识别、建立并巩固组织与顾客、内部员工、供应商、分销商、政府、竞争对手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高校通过关系营销建立、巩固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高校毕业生质量以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用人单位、高校内部员工及其他外部伙伴。

第一,高校发展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毕业生。用人单位是高校关系营销中的外部顾客,是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方。为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发展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为此,高校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首先,高校可通过定期派学生到用人单位参观学习与实习的方式,促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双向了解、双向选择。其次,高校需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使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高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此外,高校也可通过定期到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表现情况,追踪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改进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使将来的毕业生在更大程度上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第二,高校加强与内部员工的关系,调动员工培养人才的积极性。高校可采取内部营销策略发展与内部员工的关系,通过相应政策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以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第三,高校发展与外部伙伴的关系,提升高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中的感知质量。高校的外部伙伴主要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媒体等。其中教育主管部门和媒体对塑造高校的形象、提高毕业生的感知质量有重要的影响。高校应重视公共关系,加强高校与外部伙伴(尤其是媒体公众和政府公众)的交往和联系,通过宣传推介学校特色,提高高校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美誉度,进而提升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中的感知质量,以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3.3 通过实施社会责任营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社会责任营销(social responsibility marketing)要求组织在市场营销中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并借助新闻舆论影响和广告宣传来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及顾客忠诚度。高校实施社会责任营销不仅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还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作为培养人才的单位,高校承担的最大责任就是不增加社会的就业压力并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知识扎实、品德高尚和社会责任感强的高质量人才。高质量人才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增加70万个就业岗位,进而缓解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大于市场需求的问题。因此高校通过主动承担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社会责任,为经济发展作出一定贡献的同时也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此外,在承担社会责任中高校可借助新闻舆论和广告宣传提高高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以促进毕业生就业。

3.4 通过整合营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对高校来说,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实施整合营销策略即组织、设计和协调所有营销活动和方案,能够在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中为用人单位创造价值。在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过程中,产品、价格、分销、促销(4P′S)是高校可以控制的因素,也是高校进行毕业生就业营销活动常用的手段。针对目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总量失衡、专业设置和毕业生质量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问题,高校可整合产品策略和促销策略促进毕业生就业。

(1)高校实施产品策略提高毕业生质量,适应市场需要。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主要表现为“质量”的竞争,而“质量”体现在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因此,高校需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高校需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调整专业设置、制订教学计划和确定学生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要以毕业生的就业为杠杆进行招生,将就业率作为高校制订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此外,高校要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培养“订单人才”,提供高度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毕业生,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2)高校运用促销策略,塑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环境。高校毕业生促销是指高校向用人单位宣传、推介学校及其毕业生,以激起用人单位强烈而快速雇佣毕业生的行为。在高校毕业生近期供大于求、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高校不仅要重视培养高质量的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毕业生,通过一定的就业渠道将毕业生顺利地推向用人单位,还应控制高校及其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形象,设计并宣传有关毕业生的能力、特色、高校声誉等方面的信息,即进行促销活动,以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高校毕业生的促销方式主要有四类: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和直效营销。在广告方面,高校可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向社会传递毕业生的相关信息,以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在人员推销方面,高校就业部门或相关部门人员可有计划有目的地向用人单位推销毕业生,或邀请用人单位参加相关会议促进其对毕业生优势的了解,并说服用人单位雇佣本校毕业生。在公共关系方面,高校运用一定的公关技术通过新闻界对高校及其毕业生进行宣传,以获得公众对高校及其毕业生的了解、信任、支持,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环境。在直效营销方面,高校可对有可能雇佣本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发送电子邮件、传真或邮寄宣传册等来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出版社,2010.

[2]张雅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环境的优化对策[J].深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

[3]杨河清,肖鹏燕.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总量与结构失衡[J].中国人才,2009(21).

[4]任江林.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价格指导刍议[J].价格月刊,2007(1).

[5]黄静,王家国.内部营销理论及其运用[J].中国软科学,2003(4).

[6]凌振春.关系营销视角下的高校管理[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