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五篇】(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3-08-08 11:35:11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课程由8个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为必修1和必修2;选修包括6个模块,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五篇】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考;
化学;
复习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课程由8个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为必修1和必修2;
选修包括6个模块,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每个模块2学分。我省高考中的化学课程从模块来看,分为必考和选考,必考内容是必修1,必修2和化学反应与原理,共占85分,选考内容为化学与生活、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3个模块中由考生自选1个模块,为15分;
从试题结构来看,选择题6道,为42分,非选择题4道,为58分。化学总分为100分,占理科综合总分的三分之一。

在高考复习中,要想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就要不断创新,采取积极主动的复习态度和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大量的知识。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学生应掌握复习方法的主动权。

一、抓住主干,编制网络

主动把主干知识体系分解为各知识点,进行“解剖麻雀”,重点突破。但是,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仅靠几个重点是完全不行的,而应将各知识编制成网络。如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各化学量的关系(如下图):

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所说:“获得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必修是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又为继续学习选修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
而选修是必修课的拓展与延伸。

二、以点带面,系统掌握

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复习,必须运用规律去掌握各板块的知识。如以典型的第VIIA族元素和第IA族元素来复习非金属和金属的性质;
以铁代表过渡元素;
以氧、硫代表氧族元素;
以氮、磷代表第VA元素。通过个体揭示出一般规律,进而应用规律来推理演绎,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例如在复习典型物质“钠”之后,就可抽象出碱金属元素也具有如下同性:①均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②均能与X2(X=Cl,BrI)SH2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③与水反应的产物均为强碱和氢气;
④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产物均为盐和氢气;
⑤与一般盐溶液反应均是先与水发生置换反应,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这五大性质就是一般规律,便于记忆。轻松掌握上述知识和技能之后,再预言Li、K等的性质,几百个方程式弹指之间应运而生,平势而存。同时注意知识迁移时的个别现象,如NaCl溶液、NaOH溶液、硫酸溶液等大多数溶液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氨水、酒精溶液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钾、钠在常温下为固体,但钾、钠合金在常温下为液态,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三、灵活解题,提高运算

问题的解决贯彻着方法的培养,方法的培养促使着思维的发展。一题多解,是学生思维的发散源,可以训练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多层次地认识问题,多种方法处理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
多题一解的归类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有序性和综合性,使思维具有再定义性和洞察性。所以,活化解题方法是进行灵活解题的有效手段。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既可以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优化整合,又可不断地提高他们思维的敏锐性。从2013年我省的高考化学试卷来看,在活化方法的同时还必须提高考生的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差量法、数轴法、十字交叉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计算方法。

四、注重实验,不断升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行教材中不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根据实验内容和学校的不同条件,可边讲边实验或学生探究,也可由教师演示,同时为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提供必要的引导或建议。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要单纯把实验当成验证知识的手段。复习化学实验,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说明,采用归纳和对比的方法,形成实验知识网络,熟练掌握常见的制备实验和性质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还要动手做一些实验。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化学实验由原来的单一的物质制备、检验及性质的检验转化为实验的设计、组装及评价,即变传统的模仿重复试验为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中学范围内常见的实验手段,熟悉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要求学生具有纵观全局的能力,能够抓住完成实验的主动脉,善于分析影响成败的主要因素。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点,近几年来加大了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实验备考应做到分散和集中相结合。分散是指将物质的性质实验、制法、验证及探究实验分散到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等章节中去。集中是指复习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时,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把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综合实验组织专题、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教师要重视实验在学习化学中的基础作用,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这样,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建议如下:①重视答题规范化训练,倡导开放性应答。用化学语言做答,力求简洁明了,切中要害。②抓住本质,总结规律。复习化学实验,必须认真阅读教材,采用归纳和对比的方法,形成实验知识网络,再通过综合分析,抓住本质,寻找规律。这样,就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选修课;
实验;
实践;
多样性

0 引言

大学课程设计中,选修课与必修课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必修课提供系统深入的学习专业学科基础理论的机会,而选修课则是扩展学生的学习面,让学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学科知识,调动学生主观学习的热情。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选修课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然而,大多翟盒6匝⌒蘅纬痰纳枇⒋嬖诮逃体系不完善的情况。大多是照本宣科地上课,忽略了课外实践与实验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必须对选修课的观念及其课外实践与实验加以改革,充分保证实践、实验的多样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 课内外实践改革

充分发挥选修课的作用,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对选修课的观念认识,彻底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增加实践形式扩充实践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热情。经过文献调研和中国计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选修课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目前主要在实践方面开展的改革模式有:

1)建立开放式实践氛围,注重课程的自由度与活跃度。课堂上,教师除教授基础学科知识外,可根据任务方式(案例探讨教学法、核心实例等),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通过网络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阅资料并整合成ppt等形式进行交流,并由其他同学提问和评价,最后由老师总结。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各种思想碰撞的火花中相互讨论不足并改进,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自主学习和自我改善过程中不断完备自身学习体系。2)校外参观实践。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接触真正的“材料世界”,去材料加工厂、汽车涂装厂等参观,让学生了解。材料制备加工工艺的每一步步骤,深入了解一些材料的特性及应用,把学生从枯燥的课本文字知识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感受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身边的材料,便于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用现实更好地结合在一起。3)打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界线,加强校企合作,让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中学习观摩,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工作中更加深刻地认识材料了解材料。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自己工作的感想和所得,在实践中不断取得进步。

2 课内实验改革

材料选修课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课程。学生对选修课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欠缺的原因之一是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验脱轨。目前,选修课实验基本模式是:学生课前预习抄写实验报告老师上课讲解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实验报告老师批改实验报告。这种模式存在弊端:学生纯粹跟着教科书和老师的思路走,而不是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导。

为了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以下方法有可取之处:1)老师让学生轮流讲解实验原理,并且适当允许学生对同样的实验过程加以一点创新,使实验结果发生些许改变,让选修课变得生动有活力。2)老师选择课题,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老师做大方向上面的指导,学生负责具体落实每一步操作。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互相讨论后,咨询老师实验步骤是否合理,最后总结得出实验方案。3)借助一些预先设定好基础参数的实验软件,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这些软件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在软件上模拟反应,比如添加试剂制造新型材料,改变加工程序改善材料性能等等,发到网络平台上让老师学和学生判断可行性。学习与现代科技结合在一起定然会让学生倍感兴趣。

3 结论

选修课课程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创新型教学模式,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贴合学生需要的选修课才是有意义的选修课。总之,选修课的课外实践与实验多样性改革和实践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才能使选修课教学体系日渐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赵梦奇,司马义・努尔拉.材料专业选修课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5):196-196.

[2]唐培松,徐敏虹,王坤燕,等.材料化学综合实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8(6):24-26.

[3]刘彦平,钟文武,张艳妮,等.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6,44(12):213-214.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范文第3篇

我校于2010年和2013年启动了两次课程体系修订,针对专业认证标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调整后本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素质”作为办学指导方针。依托我校化学、化工、生物等学科及本专业省优秀实习基地,定位于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设置环境工程设计与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方向课程,面向有志于环境保护的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环境工程学科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作为注册环保工程师和注册环评工程师的预备力量服务社会各行业。

(一)厚基础宽口径的基础课程调整

增加了实验学分比例厚基础,包括高数、物理、化学、电子电工、制图等基础课程超过50分,涵盖了认证标准所要求的所有课程,还在化学课程方面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增加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比例,四大化学与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比例由13:5修订到12:7,极大地增加了动手能力培养的机会。

(二)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及相关实验课设置必修与限选

确保满足标准要求根据标准要求,设置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化学、环境监测为必修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环境化学实验和环境监测实验也相应改为必修,加强了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在专业课程之前,基础课程实验与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不断线,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夯实专业基础。

(三)专业核心课程分为四大污染控制方向

我校开设环境工程专业以来一直开设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四门核心课程,设置了水和大气的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及课程设计。调整后增加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与课程设计,增加了水和大气实验课程的学分数。

(四)实践教学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加强

我校的实践环节改革较早,课程设计及各项实习均达到甚至超过了标准要求。但由于实验设备投入有限,在实验方面稍有欠缺。本次调整加大了实践教学尤其是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如前所述),目前专业实践课程学分达36学分,加上基础课程实践环节一共有50学分,接近总学分数的30%,全部为必修。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五)特色课程的设置

除满足专业认证标准中要求设置的必修和选修课外,保留了一些原有的特色课程:包括环保设备原理与应用及其课设,环境影响评价及其课设;
新设置了一些特色课程: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与案例分析、污染预防学、公路环境保护、电厂环境保护、纯水制备技术、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环境工程前沿及创新方法等。

二、总结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船体修理;
学员;
任职教育;
双师型;
教员建设

中国分类号:U672.1

船体修理是船艇装备技术保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洋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对船体修理专业学员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任职要求,所以应对船体修理专业学员的任职教育必须要紧跟形势发展,积极探索岗位任职内容,充分发挥院校和基层两级培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为基层培养高素质的船体修理专业人才。

一、船体修理专业学员任职教育的特点

1、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船体修理专业学员的培养课程除了基础课程外,专业课程都是从修造船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在学习课程理论知识的时,必须结合一定的实践性教学,才能加强学员对知识的理解。而学员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必须经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所以培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2.专业知识综合性较强

根据教学培养计划,船体修理专业学员任职教育包括有多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等。其今后的岗位任职所需技能也包括较强的综合性,可能在维修的过程中会遇到如船体制图、船舶原理、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设备与系统、船舶焊接等相关知识。

3.需与维修实情相结合

船体修理专业学员在学校中学习的是专业基础知识,然而基层的船型较多,船队规模大小不一,修理设备不同,会造成不同的维修方法。这些都需要学员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的要领与基层实际相结合,发挥最大的保障效益。

二、发展船体修理专业学员任职教育必须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船体修理学员任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基层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使其毕业后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所以船体维修专业学员任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从该专业的任职特点和水平出发,坚持以基层需求为导向,坚持以服务船艇装备为宗旨。课程体系不但要设置具有宽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更应该重视发展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适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基地,提供多种渠道、多种机会,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也必须要注重全面发展,要将新知识、新技能、新装备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训练内容,强化学员要带着问题去学,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理论知识与维修实际相结合,专业知识同步更新。同时,也应加强与一线维修单位的合作,如修船厂和修理所,安排学员有序进入相关船艇实际维修操作。这样,经过大量的实践性强化训练,让学员提前进入岗位角色,做到具备“一岗多通,一专多能”教育训练要求。

三、发展船体修理专业学员任职教育必须要强化学员的主体地位

目前,学员进校前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由此导致了学员学员的自信心、进取心不强,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教”的多、强调“学”的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员的主体意识,削弱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任职教育中学员是教学的主体,我们必须要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学”作为教学内容的根本出发点,通过学员学习方式的变革来推动“教”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员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管能动性,教育理念要从“教员以教为本”转变到“学员以学为本”上来,要鼓励学员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通过设立合理科学的培养模式,提高学员的任职能力。

例如,任职教育中较为注重对学员科研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而学员的科研能力培养更多的是要通过学员的自主学习来获得。因此任职教育培养方案应积极鼓励学员参加科研工作,并为他们从事科研创造条件,同时通过提供各种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建立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学员通过参与科研工作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以及用专业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发展船体修理专业学员任职教育必须要加强“双师型”教员队伍的建设

构建更加适应任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对于发展船体修理专业学员任职教育十分重要。教员要求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建立“双师型”教员队伍是任职教育师资队伍的特色,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博学多才的讲师,更应该做到在实际中解决问题技能娴熟的工程师。

任职教育“双师型”教员队伍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制定长远的教员人才培养计划,可采取内部培训、外部引进、合作外聘等多种措施。对于一些基层经验薄弱的教员同志可以加强任职教育的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将他们放到基层或修船厂代职锻炼。通过在实际生产中积累经验达到提高自身任职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人才的合理流动也可以从基层或修理厂等一线单位吸引一些既有工作经验有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才。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改善任职教育中教员队伍的结构。

五、总结

总之,船体修理专业学员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基层后勤保障体系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任职培养方案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这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我们应充分借鉴其他专业任职培养的成功经验。研究、总结、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为培养出更多的船艇维修技术力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金维宏.学员任职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学员.2009,1

[2]李宪昌.搞好修理技术学员升级培训应着力抓好“四个强化”[J].西北装备.2005,5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工设备;
维护;
保养

1.巡回检查的必要性

化工设备与岗位布局方式决定了必须进行巡回检查。化工设备往往是设备连着设备,个岗集中管理和控制相邻的十几台甚至几十台设备。化工生产具备连续性大生产的特点,除开停车中需要操作人员到设备现场对设备进行操作外,正常生产中,操作人员的大部分工作时间是通过岗位控制台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与调节。这一点与普通机床设备操作人员始终在设备身边进行操作很不相同。控制室的监控参数不能完全反映设备状况(如设备局部的泄漏、振动等),这就要求通过巡回检查来弥补监控上的不足。

化工介质的高危害性,生产的连续性对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保证设备运行可靠,必须随时了解设备状态,对设备异常及时发现并做出调节或修理,防止设备状况的进一步恶化,要实现这—点也必须进行巡回检查。

巡回检查操作人员的巡回检查、片区维护检修人员的巡回检查和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巡回检查。巡回检查和由此决定的调节与修理是化工设备日常维护的主要内容。

2.同步检修与协同检修要求

化工生产的一个操作单元的各个设备之间、多个操作单元形成的子系统的各个设备之间,多个子系统形成的总系统的各个设备之间,一般都通过管道相连。生产原料一端设备投入,产品从另—端产出,中间没有间断、停留与机械运输。这与化工产品的生产介质大多为流体有关,这样可以实现连续性大生产.这种特殊的,生产工艺对设备的维护检修提出了同步,协同检修的特殊要求。一台设备出现问题,往往造成一个操作单元、或者一个子系统或者总系统停车,这时就需实施该单元、或者子系统或总系统设备的同步、协同检修。同步指检修时间、周期、类别上的同步。协同指在处理某一设备问题时,充分利用该停车机会、协同处理同一单元、同一子系统或总系统中其它设备问题。

3.怎样实现同步和协同检修

化工设备检修时机分:临时的停车检修和停产大修,按检工作量分:大修、中修和小修。

(1)当总系统运行一定时间(如一年)后,系统全面停车,主要目的是为了系统内设备集中大修,称为停产大修。停产大修停车时间长,可以安排较多设备的大修,但并不能安排所有设备的大修,一方面受停车时间,维修力量限制,另一方面设备种类、设备质量状况、运行环境条件的不同,设备的大修周期不可能统一。同一系统内种类相同、检修周期相近的设备可以分批实施大修,错开每批设备之间的大修时间.某次停产大修中不进行大修,而中小修周期到了的设备可协同进行中小修。以上这些大修和协同的中小修就形成了停产大修计划。

尽管如此可以使设备大修的集中度降低,但停产大修往往时间紧,任务重,施工组织难度大。因此必须有效利利用临时的停车机会,尽可能多地实施中小修和可能实施的大修,例如一些可能与总系统隔断或短时断开的子系统或操作单元的设备。但子系统内或操作单元内设备也应实施同步的和协同的检修,以便减少停车次数。

(2)中小修工作量相对较少,检修时间短,除在停产大修期中协同实施外,主要安排在临时停车时进行。化工生产要求实现连续不间断生产,但实际运行中短时的局部子系统或操作单元停车或者总系统的临时停车不可避免。如某关键设备的异常故障、巡检中发现某种危及安全的隐患急需处理、某岗位人员的操作失误,水电气原料供应不足等都可能产生临时停车。此时是安排该系统或操作单元设备中小修同步检修和协同检修的最佳机会。

4.压力容器、管道的维护检修

化工生产的管道完成各设备之间介质的传递输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由不同的储罐完成介质平衡与储存。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是化工生产中的主要设备,属于特种设备,对其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检修与改造实施安全监察,其维护检修除重视日常维护中的巡回检查外,重点是开展定期检验.定期检验是国家安全管理法规规定的强制性检验,主要分为每年至少一次的在线检验和相隔一定运行周期必须进行的、停止运行的全面检验。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修理必须按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一般将检验与修理(修理决策的主要依据是定期检验的结论)结合进行,与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相关的安全附件的定期校验、定期检修也与定期检验同步进行。

5.更高的安全检修要求

化工设备的管道相互连接,介质具有流动性、带温带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一些设备较大,较高,检修时需进入设备内部或登高作业。这些特点决定了进行化工设备检修必须有更高的安全检修要求。设备检修一般应在停车的情况下进行,应将介质排尽。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需进行吹除置换,清洗消毒,进入设备内部检修需从设备内部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样分析,办理相关进塔入罐作业证方可进行检修。登高作业需带安全带,办理登高作业证,在一些有易燃易爆介质的生产现场或设备内部检修时,需对环境空气取样分析,办理动火作业证。生产中对系统的某台设备检修时,必须将其与系统由断开,防止相连设备管道中的介质喷出伤人或造成燃爆、中毒事件。

6.化工设备修理决策方式

(1)维修规程结合设备实际状况的决策方式。原化工部组织起草了各类化工设备的维护检修规程,对各类化工设备的维扣检修制定了闩常维护,大中小修周期,检修内容、质量验收标准、检修安全注意事项等等。这就产生了以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为决策依据的修理决策方式。但它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到设备自身质量、设备运行条件和状况、操作和维护检修水平上的差异,严格按规程进行修理决策,会造成修理过剩或修理不足。为此,以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为主要决策依据,由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相关管理部门技术人员结合设备状况,对设备大修周期进行调整、共同决策是一种相对科学的修理决策方式。目前大多数化工企业都采用了这种修理决策形式。但实际运作中相关人员的技术素质、责任心,对现场设备的熟悉程度,对设备故障事故发生规律的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出自不同的利益,往往会影响设备的修理的科学决策。

(2)依据状态监测的决策方式,状态维修的最大特点是,完全依据设备的运行效能。运行状态来确定设备的维修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其实质是:在全面掌握设备状况的基础上,根据设备故障发生发展规律,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对设备实施有的放矢的修理。这无疑是一种科学的修理方式。这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做大量的基础研究才能得以实现。这也许是这种决策方式目前难以推广的原因。

化工企业压力容器由于有国家的强制性定期检验要求;
检验工作开展得较早较好,随着人们对压力容器故障和事故发生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入,许多化工企业压力容器的修理决策,基本做到于以定期检验结论为主要依据,可以说正在或基本形成了压力容器的状态监测决策模式。

(3)按规程结合实际加状态监测的组合方式。目前一些大型化工企业,一方面在总系统中选择一些大型、关键、贵重、出现故障事故对生产影响、危害性大的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另一方面对大多数设备按检验规程结合设备实际状况进行修理决策,尽可能使修理决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高钟毓.机电控制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