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五篇】(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3-08-08 19:55:08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镇留守儿童活动室位于镇新建综合文化站西二楼,面积约为80多平方米,分成图书、室和体育活动室。在省妇联、县妇联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__年八月底初步建成,九月初正式对全镇留守儿童开放。20__年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五篇】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范文第1篇

镇留守儿童活动室位于镇新建综合文化站西二楼,面积约为80多平方米,分成图书、室和体育活动室。在省妇联、县妇联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__年八月底初步建成,九月初正式对全镇留守儿童开放。

20__年三月份,县妇联确定在镇即将建成的综合文化站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经镇领导批准,分别成立了镇妇联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又经镇政府下文招募了六十位留守儿童“爱心妈妈”。(后又调整,增加到六十三位)

20__年八月份,省妇联为留守儿童活动室配备的两万多元图书、书橱、体育器材运到我镇。镇留守儿童活动室工作人员对1439册图书逐一归类、登记、入橱,对体育器材也进行了登记、分类。

九月一日,我镇党委书记杨锋平陪同县妇联领导对我镇留守儿童活动室图书、器材登记,整理工作进行督查。他们对我们工作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整改意见。在镇领导的重视支持下,留守儿童活动室配备了体育器材货架,增加了桌椅,并制作了制度牌、标识牌等。

为了丰富我镇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九月二十七日,我们在镇留守儿童活动室开展了“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的“亲子”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活动过后,我们及时报送了相关信息,九月三十日,县政府网、先锋网都了这次活动消息(图文)

十月一日,县妇联与县民生办对我镇留守儿童活动室软件工作进行了督查。针对他们提出的整改意见,镇留守儿童活动室工作人员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整改工作。

国庆期间,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节日活动,十月六日,我镇留守儿童活动室举办了留守儿童读书、娱乐活动。孩子们既感受到了来自小伙伴的友情,也感受到了来自“爱心妈妈”的亲情。活动后,我们及时报送了相关信息,十月十一日,滁州日报新闻网图文刊登了本次活动的消息。

为了准确反映新学年留守儿童在校的真实情况,十月中旬开始,我们又与镇各中小学联系,变更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信息。十一月份我们对收上来的信息进行了整理归档,并装订成册。

十月下旬,为了丰富镇留守儿童活动室的图书,增加活动室的设施,我们与丰谷酒业总高强、张晓燕(也是“爱心妈妈”)联系、协商,他们同意捐赠价值两千多元的图书、桌、小方凳、地球仪。十一月六日,在县妇联和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我镇留守儿童活动室举行了简洁而热烈的捐赠仪式。仪式结束后,我们及时报送了相关信息,先锋网、政府网先后了该信息;
县电视台新闻播出了捐赠仪式;
滁州日报、皖东晨刊都刊出了本次捐赠仪式。

总体来说,在我镇留守儿童活动室的建设工作中,我们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等诸多困难,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上级组织和镇领导的肯定。我们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不仅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丰谷酒业总的爱心捐赠,不仅充实了我镇留守儿童活动室的图书、设施,也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镇留守儿童活动室,拓宽工作思路,多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儿童活动室真正成为全镇留守儿童的乐园,成为他们真正的“家”;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去帮助那些贫困的留守儿童,让这些留守儿童的“花朵”在爱的阳光下绽放!

总之,我们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的路还很长……

镇妇联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范文第2篇

从经济学上来讲,这是经济欠发达向发达发展过度的产物。“三留”人员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这部分人员绝大部分居住在自然环境比较差,自然资源比较匮乏的地方,其突出表现是家庭收入比较低。

从社会学上来讲,这是一个庞大的且非常弱势的群体。“三留”人员的长期存在或总量不呈下降趋势,不仅给社会稳定带来诸多的影响,而且使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也难于构筑。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遭受着种种可测或不可测的遭遇。

可喜的是,我国各级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已经或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为“三留”人员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活防线。总结起来,也就是舆论要关注,政策要倾斜,社会要帮扶。

一言难尽的“留守”

6月8日下午,一场关注“留守妇女”的媒体沙龙在郑州召开,省内十多家主流媒体的编辑记者云集会场,与来自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河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以下简称老促会)关注妇女权益保障的人士共同探讨了一个让人很沉重的话题——留守妇女的权益保障。

此前,他们还讨论了另一个沉重的话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综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统计分析,全国农村现有留守人员近亿人,其中留守儿童3000万左右,留守妇女4700万左右,留守老人2000万左右。有学者认为,此数字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实际上的农村留守人员可能比这些还多。

中国农业大学叶敬忠教授对这个群体非常关注,这几年他和同事、学生走进河南、安徽、江苏、湖南、陕西、四川、江西等劳务输出大省,寻访了成千上万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倾听他们的心声,记录他们的生活。他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把“386199”大部队留在了农村,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守望着故乡的土地,不但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每个独立的家庭付出了牺牲,而且还在传承着中国古老而醇厚的乡土文明,但也要看到,留守老人的孤苦晚年需要抚慰,留守妇女的艰难生活需要帮助,留守儿童更需要良好的教育。

缺失的爱

改革开放后,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高速的经济发展前景吸引了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但带来的另外一个社会现象则是,由于户籍管理、教育衔接的不配套,他们并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生活和学习,致使大量的学龄儿童不得不留在原籍地,于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便自然而然形成,这便是留守儿童。

有关专家给留守儿童的定义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有2.53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3000万人。据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河南省农村仅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就有254万,居全国之冠。

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要么是有爷爷奶奶代为照看,要么是寄宿在亲戚或学校里,亲情的缺失是这些儿童最大的痛。调查显示,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只有11.3% 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很少管”。

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寄托,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闭锁,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且逆反心理严重,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

河南省老促会妇女权益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新华在河南多个地方专门对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亲情缺失。她说,调查当中问到孩子们最喜欢的是什么时,80%的留守儿童说喜欢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爱或者母爱。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当中,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拥有父母的呵护,得到应有的亲情关怀,导致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生疏,有的子女甚至不愿意张口叫爸爸妈妈,对父母充满了怨恨。

二是学习的基本工具难以保障。她说,当问及孩子们最需要什么的时候,有40%的留守儿童答:需要一个文具盒、一个作业本、一个篮球,或者一本辅导材料等。

三是性格偏执。由于缺少亲情或者缺少情感的关怀,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少,很多留守儿童没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不愿意和外界接触,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性格怪异,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四是学习兴趣降低。由于家庭监管缺失,学校在某种程度上的疏忽,社会存在着冷漠的一面,致使留守儿童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违反课堂纪律、撒谎逃学、打架斗殴等时有发生。

五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缺位。她说,健全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往往因为祖父母文化偏低或年老体弱而无法顾及,或因托亲代管疏于管理,甚至还有大孩子带小孩子的状态,这就使这些孩子们在接受完整的学校、家庭、社会三大系统教育中缺位了家庭教育。

“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一直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一名通许县留守儿童在日记里写下的心声,道出了这个群体普遍存在的成长之痛。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范文第3篇

“关爱机制”启动后 孩子自杀后,毕节市宣布了对多人的处理结果,包括七星关区副区长、教育局局长和田坎乡党委书记、乡长在内的相关干部分别被停职、免职,还有部分人员待调查后视情节给予处分。那么,相关工作人员是否有失职?

2012年年末,同样是在毕节市七星关区,5个流浪儿童在垃圾桶里烧火取暖,窒息死亡。事发后,毕节市启动了一系列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机制。田坎乡教管中心主任潘峰告诉记者,每学期开学初,田坎乡小学都要对留守儿童情况进行排查摸底,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一人一表一卡一册”的档案。只要父母同时离开16岁以下孩子的时间持续达到一个星期,那么孩子就被定义为“留守儿童”,根据父母情况的变化,这样的数据是动态的。

田坎乡分管教育的政法委书记胡海峰称,根据2015年春节后的统计,全乡共有709名留守儿童,其中在校就读的有381名。对每一个在校留守儿童而言,至少有三人,即老师(通常是班主任)、包村乡干部和村干部负责对他们进行帮扶。四个孩子的状况清楚地记录在案,而且制定了责任人员。

记者看到,在四兄妹生前就读的田坎乡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同时,毗邻的乡政府也建立了为留守儿童设立的“爱心聊天室”。在学校的这间活动室里,配备了三台可以进行网络视频语音聊天的电脑,以及几台电话。潘峰告诉记者,只要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联系上,并且有通电话或者网络沟通的条件,孩子们就可以在这里和亲人交流。同时,活动室里还有图书、象棋、跳棋、绘画工具等物品,让孩子们可以愉悦身心。潘峰说,购买电脑等设备的资金来源是毕节市政府划拨的关爱留守儿童专项基金。

据公开资料,该基金是在2012年5名流浪儿童窒息死亡之后,毕节市政府设立的,每年额度为6000万元。知名爆料人周筱S近期向毕节市政府提交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后者公布该项资金三年来的详细使用情况。目前,毕节市政府工作人员已收到该申请,并联系周筱S称会认真回复。

潘峰说,田坎乡小学一共有29名教职人员、13个教学班,一般每个班主任是班级留守儿童的直接帮扶负责人,任务最重的班主任一人要负责30多名留守儿童的工作;
胡海峰表示,对于包村乡干部或者村干部而言,单人直接负责留守儿童的最多数目也差不多是这样。同时,老师们还有教学任务;
乡、村一级基层干部的工作也是非常繁杂。胡海峰坦言,4月17日他第一次去四个孩子家里时,也是调解其他村民纠纷时恰巧听说的他们家的情况。

记者翻阅学校里的留守儿童档案看到,大多留守儿童都有指定的监护人,多是爷爷奶奶一辈,老师可以和监护人联系,家访后也有监护人的反馈意见。潘峰称,像张启刚兄妹这样父母联系不上,又没有指定监护人的情况,在学校里几乎是孤例。

潘峰向记者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近年来,向田坎乡小学捐献钱款和物品的个人和组织并不少;
但是,针对留守儿童的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却非常缺乏,这样的“心理援助”,可能是目前更加急需的。张启刚的班主任杨小琴说,现在老师们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只能采取一般的聊天方式,并没掌握专业的技能,效果是很有限的。她非常希望能得到专业人士持续援助,或者有机会可以参加这方面的进修。

胡海峰表示,四个孩子家的经济状况在当地处于中等,并非是缺衣少食。

村民也反映,父亲会给孩子们打零花钱,“有时会看到他们在小卖部买东西”。而父亲张方其和孩子中的老大张启刚已在2012年被当地纳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事发后据警方勘查发现,孩子的低保存折里还有3000多元余额。孩子们的一名亲人告诉记者:“我们给孩子们衣服,不是新的他们还不穿。”他们最缺乏的,并不是物质援助。

在田坎乡小学的留守儿童档案里,张启刚的“需要关爱内容”一栏明明白白地写着“情感关爱”。

可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还能为留守儿童们做点什么,才能防止类似悲剧的出现?胡海峰、潘峰和杨小琴都表示出了困惑:“我们也不知道了。”

让父母回家 上述疑问未必没有解答。

毕节的此次事件之所以举国关注,并得到国务院总理等人的重要批示;
不仅因为当地同类事件的接连发生,同时和毕节在全国扶贫领域的象征意义不无关系: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提议在毕节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与当时全国启动的改革试验特区、开发区不同,毕节试验区是全国唯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

而国家主席近日在贵州考察时也提出:要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

田坎乡是七星关区最偏远的一个乡,位于和四川接壤的山区,距离市区100多公里,乘坐公交车往来需要4个多小时。全乡贫困人口比重高,外出打工的人数众多,留守儿童现象普遍。

扶贫往往最先解决的是交通问题。记者看到,当地虽然山路颠簸,但乡镇间、村组间的道路基本已全部硬化,部分道路两旁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路修好了,要是人全跑了,依然不能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根本的解决方案,在于让让青壮劳力在当地就业,让父母回家。

田坎乡其实正在做这样的事。七星关区宣传部副部长戴德润称,当地已经在规划发展林下养鸡的生态农业,以每人每年养300只散养鸡,每只鸡能带来70元纯收入计算,一年至少能为当地村民带来21000元的收入,这已经与外出打工的纯收入基本持平。“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是愿意背井离乡抛家弃子去打工,还是愿意留在家乡享受天伦之乐,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巧合的是,田坎乡的上述规划已经找好销路,本来计划就在6月15日的一周开始落实,而主持此事的前任党委书记和乡长都由于留守儿童自杀事件被免职,计划也随之搁置。

大山外的公益组织也在关注“产业扶贫”。以“中国乡村儿童联合公益”中“e农计划”为代表的“造血派”,正越来越多地取代传统的“输血扶贫”。而他们的口号就是“帮农产出村,让爸爸回家”。

同时,乡村的传统观念也亟待改变。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对此事发表评论:“无回应之处,就是绝境。”他认为,杀死毕节那一家四个孩子的,就是这种绝境。虽然老师和社会对他们有回应,但那是无法替代父母的。母亲消失了,父亲电话也打不通,而很可能的是,他们心中从婴儿期就一直活在这种绝境中,他们受够了。

“为什么要让孩子处于这种绝境中?为什么必须去打工?我想,比贫穷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这个国家,可能每个地方都有这样一种主流思维――挣钱胜于带孩子,面子胜于家庭温暖。”

毕节当地一名媒体同行也表示了同样的忧虑。他说,当地农民外出辛苦打工赚到钱之后,很多都是热衷于造房子,而没有对家庭投入关爱。这真的需要改变。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
关爱;
农村;
留守儿童

引言: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
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
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1. 建立档案、做好家访工作

作为班主任要认真调查清楚留守儿童的数目、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联系方式。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记载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等。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个性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进行补偿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平时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家长”。

2. 加强对他们心理的辅导

班主任要对留守儿童适时开展心理辅导,以这样的方式知道学生在想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加强学生教育。但是一定要注意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不能对学生造成伤害。班主任也要站在留守儿童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做工作。

3. 用爱心温暖他们失落的心灵

首先,班主任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更应该多的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再者,班主任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行、睡等问题,帮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最后,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一、二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立自强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

4. 用心对待,因材施教

作为留守儿童每个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其情况也千差万别。班主任在全面把握每个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同时,针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欠缺的留守儿童,区别对待,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意识组织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 利用活动,多鼓励、多表扬他们

大部分留守儿童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班主任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内、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留守孩子的生日等,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了“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这一弱势群体。作为班主任要更加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下,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学刊,刘霞、赵景欣等《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2007,6:7-20

[2] 中国农村教育,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2007(10):32

[3] 社会工作学术版,何宇、郭俊位.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浅析及对策探讨[J]. 2006,(12)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范文第5篇

城东小学现有留守儿童137名,近年来,该校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结合本校实际,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了以“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的“关爱留守儿童计划”。该校党委书记韦玉红告诉记者:“我们以家长学校、留守儿童示范学校等形式为载体,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为我校的留守儿童创建了一个温暖的家。”

学校是温暖的家

在城东小学上学的冬冬过去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且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原来,冬冬7岁时,父母就去了浙江打工,她寄宿在伯父家。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她性格内向孤僻,平时不爱讲话,不喜欢跟同学交往,课余时间常常趴在窗边发呆,有时还偷偷流泪。

2010年,冬冬上三年级,班主任韦金红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以此为契机,向韦玉红书记提议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爱心妈妈”活动,很快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随后该校启动了“留守儿童帮扶活动”。2010年11月,该校40多位教师自发组成“爱心妈妈”小组,每位“爱心妈妈”定点帮扶2-3名留守儿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帮扶。在中、高年级,该校则组织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地结成合作学习小伙伴,让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韦金红是冬冬的“爱心妈妈”,给冬冬倾注了更多的爱。韦金红首先在班上召开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树立起助人为乐的意识。课间,她让学生主动邀请冬冬一起玩游戏;
课堂上,她经常鼓励冬冬积极发言
批改作业时,她总会在冬冬的本子上写上一句类似“哇!冬冬,你的字很漂亮,老师很喜欢你!”的赞许的话。由于冬冬的作文写得特别好,她便经常把冬冬的文章当作范文在同学面前朗读,并把文章送到象州县的学校刊物上发表。渐渐地,冬冬自信起来了,笑容也多了,她还主动要求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经常帮助班上学习落后的同学。冬冬还多次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该校,像冬冬这样获得关爱的留守儿童还有很多。多年来,城东小学一直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为了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2008年9月,该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落实和督查考核。该校还制定了“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九条工作制度,对保障留守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建立在校留守儿童信息库、加强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的联系等9个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今,该校留守儿童工作已经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相关工作进展顺利。

为了使全校教师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达成共识,该校充分发挥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的引领作用,先后组织教师开展了多项活动。从2008年开始,该校每学期都组织班主任去听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以强化班主任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识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同时,该校号召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各班积极开展以“爱心传递”“牵手互助”等为主题的中队活动,并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该校还在教职工大会上宣传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的目的和意义,为全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010年10月,城东小学在四至六年级开设了《生活技能培训课》,罗忠生校长说,该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了解自身生理发育状况。韦玉红书记告诉记者:“老师们很乐意接受这项工作。他们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准备材料,课堂中则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和技能。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对该课程的设置都反映很好。”

对于低年级的留守儿童,城东小学对班主任作了具体要求:要从关心学生的生活入手,做他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并确保无任何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要承担起做学生“父母”的责任,辅导其学习,教育其思想,照顾其生活,提高其生活自理的能力;
要对留守儿童投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从师爱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罗忠生校长说:“我们要让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感到温暖,使他们即使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安心生活和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庭+学校=温暖的“大家”

2008年10月12日,城东小学举办“感恩家庭亲子活动”,600多名学生(包括留守儿童)和家长参加了这次活动。活动首先是心理教育专家作专题讲座,接着是家长与学生在操场上作画、写赠言以及观看节目表演等。时任校长杨志军回忆道:“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被当时的场景感动了。”活动结束时,一位家长甚至紧握着杨志军的手说:“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真好。通过这次活动,我想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要抽空陪孩子一起玩。还有那些留守儿童,我跟孩子说了,叫他经常带他们到家里玩。”这次活动也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来宾市、象州县关工委领导亲临现场指导活动并观看节目。之后,城东小学还组织了以“阳光家庭同日乐”为主题的特色实践活动。

校长罗忠生说:“家校互动是我校的一个传统。自2000年成立以来,我校就注重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方法的效果很好,不但能和谐亲子关系,使学校的教育工作得到良性发展,而且促使家长留意到留守儿童,主动要求帮助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从中获得温暖。”

为保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城东小学很注重组织家长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从2009年开始,该校定期举行“家长学校”授课活动,每学期分年级组织家长(包括留守儿童监护人)听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并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年级骨干教师代表授课。到目前为止,该活动已成功举办9次。韦玉红书记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讲座,让家长学习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家长很重视,每次开课教室里都坐满了人。”

城东小学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每年有计划地安排家长进入课堂随堂听课,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此外,该校还安排全校性的家长会或者小型的座谈会等,类似的活动每学期开展不少于5次。通过这些活动,该校形成了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合力,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城东小学还依托“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建立健全“家长学校”规章制度,设立了“家长开放日”“教师家访周”,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家长学校”管理模式,并从每个年级挑选两名家长代表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3年改选一次,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负责收集家长对学校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并分析归纳家长反映的问题,将有关意见、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

2012年,该校又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在家庭教育方面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对家长和学生分批进行心理培训。培训以集中培训和个别交流的形式开展,目前已开展的培训主题有“家庭教育成功之路”“父母教育实例分析”“儿童情绪障碍与心理疏导”“好孩子好习惯”“与孩子快乐成长”“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等。

罗忠生校长说:“只有家庭与学校通力协作,才能确保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社会是温暖的“大家”

2008年9月8日,城东小学联合中国电信象州分公司开展了一次“中秋情、明月心,情系留守儿童”电信201电话卡赠送活动。该校119名留守儿童每人免费获得一张价值10元的电话卡。活动仪式结束后,五(3)班的覃馨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与远在广东工作的父亲通话,声声温暖的问候和嘱咐,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据韦玉红书记介绍,这样的活动城东小学已经成功举办了多次,她说:“我们希望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做得更鲜活、更深入。”2008年秋季,来宾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象州县团委及妇联联合发起了“儿童|留守儿童关顾项目”,并在该校隆重举行启动仪式。仪式上,有关领导对该项工作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和部署。该校积极配合,2008年3月28-30日,时任校长杨志军带领学校两名骨干教师和五名留守儿童监护人代表,到县委党校参加了相关学习,回校后再由他们向全校师生作讲座,宣传该项目的意义和目的。

该项目在城东小学开展得很顺利,留守儿童受益匪浅。一名留守儿童告诉记者:“很感谢学校对我的关爱,让我就算远离爸妈也能获得许多快乐。”

多年来,城东小学针对留守儿童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鲜活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温暖。

2010年11月,城东小学充分发挥“五老”(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老农民、老工人)的作用,开展了“夕阳红爱心助成长活动”。韦玉红书记说:“这个活动得到了老同志的大力支持。现在,我们聘请了周祖辉、罗福宽、覃日茂等10位老同志作为我们的校外义务辅导员,由他们负责了解并定期反馈留守儿童的校外表现。”学生韦秋旭是云老同志帮扶的对象,云常常利用饭后散步的时间去询问该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只要韦秋旭遇到困难,云都会及时帮助他。平时,云还会给韦秋旭买新衣服,添置学习用品,逢年过节,还会买礼物送给他,或接他到家里过节。谈起云,韦秋旭总是很感激:“梁奶奶经常帮助我,她真是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