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论文【五篇】(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3-08-09 11:00:17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通常定位于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园林专业主要以培养工作在园林工程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使学生既要熟悉园林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与培养习性,又要具有园林艺术修养和制图功底;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园林专业论文【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园林专业论文【五篇】

园林专业的论文范文第1篇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通常定位于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园林专业主要以培养工作在园林工程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使学生既要熟悉园林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与培养习性,又要具有园林艺术修养和制图功底;
既可从事园林植物的栽培管理、生产流通、经营应用,又能进行景观园林设计、施工和养护等。强化实践性教学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城市建设、区域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各类景观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服务。随着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现有园林植物类实践教学显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陈旧,基础设施薄弱,师资水平欠缺,实践基地不完善等,使园林植物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成为薄弱环节。同时,园林企业等用人单位对高校园林专业培养重实践的广适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探索应用型高校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已成为高校园林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体系

2.1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园林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植物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知识体系和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工程招投标、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各类景观绿地的养护管理及风景区、森林公园、各组团绿地、城市相关管理部门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同时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2.2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设置植物类课程是园林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引导学生从中学的应试教育到大学素质教育的专业入门课程,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形成专业概念。主要涉及植物学、园林生态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学、园林苗圃学、草坪学以及园林植物病虫防治等。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主干课程与后继课程的设置逻辑性好,每门课程之间既有各自的独特作用,又有紧密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相互深化,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可以说,植物类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3.1改变实践教学模式

3.1.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植物类课程是季节性很强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可针对不同季节,采取分散、分段教学,分别在春、秋季学期(夏、冬)安排2~3周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己现场观察、记录、总结和完成实验报告。可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即走出课堂将现场问题再带回课堂加以讨论,让学生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不同时期观察植物的不同季相表现。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让学生避免了“反季节”的枯燥,在过程中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针对不同课程、不同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单一的课程实习为综合实习,把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栽培学等相关课程的实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接受完整的分类学和生产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训练,熟悉园林工程的整个流程。结合植物标本、多媒体课件、图文结合的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实验教学和实习效果得到很大提高。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实践能力。

3.1.2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是感知性很强的课程,需要经常去现场认知和领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遇到不懂的习惯问老师获得答案的做法,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接受客体真正转变成了实践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园林植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因植物季相变化而呈现的美景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无论是室内实验还是课外实习,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植物认知、植物生产管理等比赛,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熟悉的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3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将课程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研究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应用起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科研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诚实的研究作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园林专业是一个多学科综合化的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应立足社会并给予各相关企业做一些技术指导。可以利用学生不同阶段的生产实习,帮助生产单位完成调查、设计或生产任务,培养学生的现场认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高年级学生也可分层次培养。

3.2灵活培养师资队伍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应与市场接轨,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应当顺应时代的变化,适应就业的需求。近年来,园林行业飞速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走进课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不断吸收新鲜资讯更新知识。培养应用型人才,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就是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园林公司一线进行实践锻炼,通过为社会服务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鼓励教师考取园林专业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通过考证的严格训练提高其职业技能;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及时了解领域内最新发展动态,开阔视野,提高其学术水平。“请进来”就是可聘请园林企事业单位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走进课堂讲授新技术、新设备与新的管理方法。也可以聘请植物学、生态学、植物保护、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既可以解决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又充分做到人才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发挥了不同导师的知识长处和智慧,做到导师知识的互补。从多角度给学生以全面、系统的指导,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学到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学到导师的思维方法和解决技术难题的创新点,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3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是实现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根本保证,实践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只有根据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建立结构合理、功能配套齐全的实践教学基地,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得以实现和实施。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大类。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应建设一定规模的植物苗圃、温室大棚、苗木基地等,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校内实习基地的管理。根据课程需要,每组学生5~10m2试验地,2~3个品种,从采种做起,播种、育苗、苗期管理全部由学生负责,教师指导学生不但从实践环节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增强了劳动观念和团结协作理念。另外一方面,亦可要求学生参与大学校园的绿化和养护管理,在其熟悉的周边环境观察校园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并参与日常管理,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其管理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协作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要与校外实力较强的园林单位建立教学与实习的友好协作关系,安排师生走出校门,到相关单位学习、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协助生产单位进行科技攻关,解决生产单位的某些技术难题。亦可联系不同高校相关专业和一些企事业单位共建大型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真正走出“产、学、研”、“教、学、练”相结合的好路子,丰富学生实践训练内容,促进人才培养与生产的有机结合,使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实际操作能力强,而且能够很快适应工作。

园林专业的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流的增强,园林相关行业、领域对既懂园林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尽管许多高校园林院、系开设了园林专业英语课程,以期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但我国复合型园林专业人才匮乏问题依然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学方法不合适,不能因材施教,缺乏针对性,不能适应复合型园林人才培养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探析,以便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复合型园林人才。由武涛、杨滨章主编,徐锋主审,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风景园林专业英语》(副主编是王霞、朱晓霞、陈宇、王洁,2012年9月版)一书,运用英语的表达方式介绍了风景园林的概念、园林演变史、近现代风景园林发展历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风景园林建造技术与工程以及近十几年来风景园林研究进程,旨在帮助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这门语言,帮助学生能够无障碍阅读相关国际文献,用英语撰写论文、综述、报告等,其中关于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的讲解,对探讨风景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读全书,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一、结构科学,内容丰富且客观

该书围绕风景园林发展历程、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等内容展开阐述,理论框架清晰,对读者阅读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全书共由七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风景园林概述”借鉴《风景园林导论》和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描述了风景园林的定义;
第二部分“园林史论”通过西方园林史的一些论著回顾了世界风景园林发展的历程;
第三部分“近现代风景园林发展”运用近现代风景园林教育家、理论家的一些论述展现了风景规划、公园、庭院在近现代取得的发展;
第四部分“近现代风景园林任务、思潮及作品”介绍了玛萨舒瓦茨等人对风景园林发展的影响;
第五部分“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阐释了场地、景观、生态等多个方面的规划设计;
第六部分“工程与技术”从技术层面和施工层面指出了风景园林设计及建造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七部分“研究与动态”展现了当前风景园林的设计思潮及发展方向。从中不难看出该书内容丰富,不仅追溯古今讲解了风景园林的前期发展与现在发展趋向,还详细具体地讲述风景园林涉及的多个方面知识,如设计、影响人物、建造技术。此外,该书内容具有一定客观性,从微观方面来讲,该书所用的词汇、语句都有根有据,且运用准确;
从宏观层面来讲,该书所用的文章基本原理出自西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材、专业团体文献、核心期刊论文以及著名设计师著述,相比其他更具权威性与客观性。

二、目的明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力的加强,从事风景园林相关工作的人员和学习该专业的学生,都对英语的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其不仅需要学会运用英语去了解国际风景园林的最新发展,获取最新信息,还需要运用英语与国际相关专业的友人进行知识交流,增长见识。《风景园林专业英语》一书是以帮助风景园林专业师生和相关从业人员掌握风景园林专业英语词汇、英语语法用法以及提高其综合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在此目的基础上,该书在讲解与风景园林相关的专业术语和常用词汇时,会尽量选择难易适中、覆盖面广的论文作为讲解模板,以期学习者能够通过此书尽可能多掌握一些专业术语和常用词汇;
该书在翻译国外风景园林相关文章时,尽可能达到“信、雅趣、达”的要求,旨在告诉学习者不管是中文翻译成英文还是英文翻译成中文,都需要做到用词准确、语法无误,都需要做到文字流畅通顺、辞藻优美且忠于原文,只有这样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才能提高;
该书为帮助学者提高风景园林专业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撰写英文摘要的方式方法,较为客观地讲述了风景园林设计的内容,较为系统地阐释了查阅风景园林相关的英文资料的技巧。由此不难看出,该书不仅目的明确,可让学习者能够正视风景园林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同时围绕“目的”而展开的讲解对相关学习者来说也极具实用性。总而言之,该书不仅结构科学、内容丰富,还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与实用性,对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等专业的师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中,该书关于风景园林英语词汇、语法、翻译、写作等内容的讲解,对探析风景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园林专业的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一、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大多数高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风景区、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生培养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学生发展特长和爱好的空间,导致的结果是:在植物栽培与养护方面,没有园艺专业学生强;在规划设计方面,没有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强;在设计表达方面,没有美术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强;而从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学生,则实践能力差,适应工作的时间长。

(二)实践教学相对较弱,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差

大多农林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由课程实验、教学实践、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四大部分组成,但课程实践时间和认知实习时间较少,理论讲授较多。学生动手机会少,毕业后适应社会能力差。

(三)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

距现代园林发展要求较远现代园林专业涉及的工作范围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不同的层面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不同,对规划要求也不同。宏观层面的工作内容是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包括对规划地域自然、文化和社会系统的调查分析,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各类动植物资源、风景旅游资源、社会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学科。中观层面的基本内容是场地规划,是对建筑、设施、地形、给水、排水、绿化等予以时空布局,并使之与周围交通、景观、环境等系统相互协调联系的过程。城市设计是中观园林的重要内容。中观层面的规划成果包括绘制各类地图、概念性规划、分项规划、报告文本以及其他用于政府各主管部门审批所需的文件资料,其规划设计的内容控制了最后所建成的工程项目的详细设计。微观层面的内容包括:街头小游园、街头绿地、花园、庭院、古典园林、园林小品等具体详细的内容。

二、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分析

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偏重于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护,同时兼顾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的教学,主要培养风景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设计、施工、管理、栽培养护、植物繁育等方面。

(一)契合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园林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它所包含的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十分广泛。园林人才的从业范围囊括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到区域性的景观规划。因此,无论哪个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将每个方面的知识学好学精,成为一个适应园林行业各部门需要的通才是不可能的。

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培养具有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公园设计、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园林效果图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规划设计事务所、园林绿化设计企业、园林工程公司及其他需求相关职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园林规划方案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图绘制等工作。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培养具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现场监理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园林植物方向:培养具备生态学、植物学、园林植物培育与应用、绿地养护、园林苗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园林、城市建设、农业、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强基础、强实践、突出方向、提高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1、课程教学符合教育规律。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从专业教育、园林构成要素认知开始,到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复杂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知识的传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

2、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在开始学习专业课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将其分成三个不同的方向,为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完整的知识体系。新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构架了一个园林专业所需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保证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上,遵照学生意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持续发展的规律要求,突出某一方向,从而提高了学生择业与自主创业的能力。

4、运用学院相关专业优势,依据知识群体组织课程模块,进行开放式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科领域,重视学科交叉培养,突出学院特色,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在课程大纲设置中采取专业方向“模块化”与拓展课程“巧于因借”的手法。专业知识模块化:一是园林规划设计模块,课程包括景观评价、公共建筑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园林表现技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乡土景观、脆弱生态环境下的景观安全、风景区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二是园林工程模块,课程包括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建设管理与法规、园林工程概预算;三是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盆景与插花艺术、造园材料、草坪地被植物的应用、园林苗圃;四是艺术设计模块,课程包括3大构成即Photoshop平面设计、3Dmax与动画设计;五是环境评价与规划模块,课程包括环境规划学、环境质量评价、水土保持、环境安全、资源与环境质量评估、恢复生态学等;六是风景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风景区文化历史、风景旅游区规划、风景旅游区管理、生态景观规划等。

(三)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始终

1、教学实习和专业认知实习全面展开。丰富的游历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增强其对于自然、城市和人文的认知和感悟。

2、专业劳动和专业调查作为培养专业精神和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与教学同时进行。通过专业劳动,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生产性劳动实践,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园林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吃苦精神。

3、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当代社会园林行业迅速发展,在园林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中,园林专业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改善学院园林专业学生教学状况不断努力。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被誉为当今朝阳产业的园林行业,其人才缺口很大。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园林专业在教学体系改革、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体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高等园林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龙昌;;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应用类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0年01期

园林专业的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
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

园林下程技术专业是在高职中开设的一门专业相较于本科的园林专业起步较晚依旧采用本科园林专业的培养方案,并未体现高职教育实践、实验、实训的特色。为了适应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要求,对高职园林技术专人人才培养也在相应的发生改变。构建适合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与模式,打造高职园林人才培养特色。

1关于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也在随之发展。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而口前园林技术专业人才资源相对不足,因此高职对于园林人才的培养有其具体口标。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他们同属于高等教育但是也存在巨大的区别。高等职业教育重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川园林下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有以下特点:(1)技能的高级性。学生首先应该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学好专业课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能力以便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加强实践锻炼。教师首先具备职业素养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更好更专业的指导学生,挖掘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2)知识的职业性。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加强专业课的学习,学校对于专业课的设置具备专业针对性性,设置合理的学时。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强、上手操作熟练等特点。要求学生做好你职业规划道路,针对自己的规划一步一步实现。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管理转化为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加强学生知识的职业性的培养。

2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建立基于“实训、实验、实践”的专业教学模式

基于园林技术专业的特点,加之高职教育培养的口标所以对于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应该以项口为导向,落实任务口标,基于校内实训基地加强练习强度,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与机会建立基于“基础实训,项口训练,岗前实训,顶岗实习”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专业生产实训的比重,生产实训比重占80%,提升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努力考取资格证书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提升就业率。

2.2以专业综合技能为切入点,构建专业能力模块课程体系

针对园林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分析主要面向一此企业包括设计企业、施下企业、园林养护、花卉养护生产等领域,主要具体下作内容为园林植物花卉的种植、养护与管理,以及园林下程规划的设计与施下管理等。因此,将园林技术专业分解为三种能力主线教育,即园林植物培育与养护能力主线、园林下程与施下能力主线、园林规划与设计能力主线,以这三种作为重点的教学项口,构建教学课程体系。以专业技能切入点,构建专业模块课程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系统化、结构化。

3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在园林下程技术专业建设中,不应该只局限于学科理论为中心的培养体系,应该紧密联系岗位需求加强课程体系改革。根据市场对园林专业人才要求和岗位特点分析制定知识结构与专业素养培训进行模块训练,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岗位需求,优化专项技能,构建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3.1教学模式

园林下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材料一、市场需求、科技发展而不断地更新。根据教学口标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与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理论灌输式的教育。可以采取多元的教学模式例如案例教学、模拟场景等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而言可以聘请一此企业有资历经验的老师为学生进行详细的实践讲解,学校可以聘请园林建设下程的专业人员参与本学校的教学计划,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至于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入下作岗位胜本职任下作。

3.2教学内容改革

3.2.1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有机结合21世纪科技发展迅猛,园林建设的方法与技术也在随之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学校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园林建设的新方法最先进的技术传授于学生。学生应该具备基础的计算机能力学习使用计算机绘制图纸,加强学生学习创新能力,学习学科领域前沿技术方法。3.2.2课程内容互相衔接,融会贯通对于园林下程技术的学习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技术型学习,某一项单一的技能会涉及多门学科知识与实践。因此,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发展学生的专项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而不只是单纯的掌握一门课程,比如园林地形设计技能与《园林下程技术》、《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有关,所以在训练中要求指导教师熟练掌握这三门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互相衔接,融会贯通。

4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让我们明自培养园林专业技术型人才需建立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理论知识和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将校内与校外资源相结合,做到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建立一支合格、优秀的师资队伍,创新改革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园林下程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突出高职教育特点,为社会、行业和企业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朝伟.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科目一攻关”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06>:so一84.

[2]魏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探索—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工程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0>:200一201.

园林专业的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 教学改革 城市化 生态观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形势下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需要明确园林专业教学的指导思路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为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而不断努力,要结合生产服务的实际需求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切实加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较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应用型园林人才的培养。笔者通过分析当前人才市场需求和当前园林教学模式所面临的挑战,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新形势对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

(一)要求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以及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

根据目前市场需求,园林专业人才需要有一定的美学基础知识,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园林制图与识图;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Autocad、photoshop、3Dmax等应用软件;
具有园林招投标、园林预决算、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的基本知识。由于园林设计企业具有较强的农学、林学及生态学的专业知识背景,学生的种植设计能力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因此,以种植设计为特色的园林设计课程应该是传统院校园林专业课程教学的重点和核心。

(二)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园林专业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是园林设计企业,这些园林设计企业在用人方面更倾向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面试人员,要求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即具有较强的方案创作能力以及丰富的施工图设计经验,对于植物特征也要详细了解。因此,开设园林专业的各大院校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21世纪园林专业面临的形势

(一)社会信息化对园林专业的冲击

如何规划设计信息社会中的各种空间环境已经成为园林专业的重要课题。随着新世纪科技发展汹涌而来的知识浪潮、信息革命必然对园林专业产生巨大影响,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园林行业的需求,对园林的研究方法、设计理念、工程技术、教育手段都需要不断地进步和更新。因此,园林专业必须扩展学科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

(二)乡村型向城市型的发展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不断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由此对园林专业教学的改革发起了挑战。城市化过程中,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导致了生活方式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不断变化,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与资源意识不断加强,也对城市绿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园林专业教学要顺应社会要求,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三)生态观念深入人心

生态观念即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形态观念。在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人类屡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的提高,这样的行为导致了越来越恶劣的环境问题,土壤破坏、资源浪费、森林面积锐减等一系列问题让人们意识到正确的园林建设观念的重要性,设计人员需要将设计理念成功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因此,园林专业教学在培养园林设计人才方面需要做好改革措施。[2]

三、新形势下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选取教学项目,调整教学内容

园林学是一门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与艺术,其致力于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反映时代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现代园林学科包括传统园林学、城市园林绿化、大地景观规划3个层次。目前大部分院校中园林专业的教学内容却相对狭隘,多以传统园林学为重点,虽是基础学科却缺乏开放性,不符合当今社会多元化的文化要求。因此,从市场需求角度调节培养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市场活性,[3]同时增设基础文化课和通用专业课程,建立园林专业模块课程和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专门化模块课程,结合园林专业特点,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良好的基础课程是专业人才不断发挥创造力的保障。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为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21世纪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多媒体教学是顺应信息化时代的首要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能全面、生动、准确地传递给学生信息,特别符合园林专业的教学特点;
其次,教师可通过对典型设计实例的剖析,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空谈设计理论的现象,同时也通过当前学科发展的动态给予学生最新的创新理念;
再次,可以通过实地组织学生到各类城市绿地中实测与调查,增加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理解,避免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脱节的弊端。

(三)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要把实践教学、工程能力培养、科技创新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具体体现在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设计理论应用能力3个方面。高校可以安排两周到三周的课程设计,除了定期开展专业讲座外,还可以邀请优秀企业的工程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为学生安排项目实习、专业培训等。学校多安排一些实际的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不断融会贯通,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可以将企业新技术更好地融合到实践教学中。

结语

为适应21世纪社会知识形态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园林专业教学在培养新世纪所需人才方面面临巨大挑战。要实现教学改革目标,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终身教育新观念,通过对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明确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全面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专业人才,以满足新世纪社会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需求。学生自身也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的专业技术,努力成为高素质的园林专业人才,为园林学科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卫东等.高等院校模拟实践教学模式设计[J].高校教育管理,2012(3).

[2]吴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