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高级会计论文【五篇】(2023年)

发布时间:2023-08-09 14:55:18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3)论文:教研部门组织的论文(含说课、案例、教育故事、电教作品、课件,下同)评比获得部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3、2.5、2分;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2.5、2、1.5分;地市级一、二等奖分别计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高级会计论文【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学校高级会计论文【五篇】

学校高级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2)公开课:部级、省级、地市级分别计3.5、3、2.5分。

(3)论文:教研部门组织的论文(含说课、案例、教育故事、电教作品、课件,下同)评比获得部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3、2.5、2分;
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2.5、2、1.5分;
地市级一、二等奖分别计2、1.5分;
县级一等奖计1.5分(各级教育学会相应折半,协会不赋分)。在 CN 学术刊物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不含增刊、附刊、汇编)以相应级别论文二等奖计分。

(4)课题:已结题的国家、省、地市、县级课题主持人分别计4、3、2、1分,成员(前5名)折半计算。教科研成果(主持人)获得部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5、4、3分;
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4、3、2分;
地市级一、二等奖分别计2、1分;
县级一等奖计1分;
成员(前5名)折半计算。

(5)著作:正式出版的个人教育教学专著(或合著中参与撰写达2万字以上),计5分。

上述优质课、公开课、论文、课题等均以证书、文件为准,同一内容获奖的,各取最高分,不累计。统计任正职校长以来的情况,满分12分。

A2办学实绩(50分)B3职责履行(18分)C7规划学校发展(3分)对照校长专业标准规定的履职要求,有科学、健全的制度或方案1分;
有实施过程及结果2分。提供任正职以来学校规划、特色打造、任期目标、工作计划等方面典型内容。   C8营造育人环境(3分)对照校长专业标准规定的履职要求,有科学、健全的制度或方案1分;
有实施过程及结果2分。提供任正职以来学校德育活动、班级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典型内容。   C9领导课程教学(3分)对照校长专业标准规定的履职要求,有科学、健全的制度或方案1分;
有实施过程及结果2分。提供任正职以来教学管理、教研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体艺特长培养等方面典型内容。   C10引领教师成长(3分)对照校长专业标准规定的履职要求,有科学、健全的制度或方案1分;
有实施过程及结果2分。提供任正职以来年度考核、绩效考核、师德师风、评先推优、教师培养等方面典型内容。   C11优化内部管理(3分)对照校长专业标准规定的履职要求,有科学、健全的制度或方案1分;
有实施过程及结果2分。提供任正职以来加强党建、民主治校、教代会、安全卫生工作机制等方面典型内容。   C12调适外部环境(3分)对照校长专业标准规定的履职要求,有科学、健全的制度或方案1分;
有实施过程及结果2分。提供任正职以来家校合作,社区及相关组织参与管理和监督、学校师生参与服务社会等方面典型内容。   B4办学水平(32分)C13管理评估(20分)任正职校长职务最近2年以来,学校管理督导评估获优秀、良好、合格的分别计10、8、6分。未开展管理督导评估的,此项刨除。   C14示范引领(12分)⑴学校特色项目在全国、省、地市、县会议、报纸、电视或其他媒体推广交流每次分别计5、4、3、1分。本小项最高计5分。

⑵学校承办全国、省、地市、县级教育教学大型活动(100人以上)每次分别计 4、3、2、1分。本小项最高计4分。

⑶受邀省、地市、县讲座每次分别计3、2、1分,本小项最高计3分。

⑷设立县级及以上名师工作室并有效运行的加1分,被评为优秀的再加1分。

本小项最高计2分。

⑸积极开展示范学校、基地学校、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等创建工作,被省及以上、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列为试点、基地建设的每次加5、3分。本小项最高计5分。

学校高级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
地方高校;
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219-02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明确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南华大学是一所涉及工学、医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地方高校,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制定了科学、合理、严格、规范和可操作性强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章制度、质量标准、管理规范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全方位保障机制,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精力投入不足。由于高校扩招导致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而指导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每个指导老师带7~8名毕业生是常见的现象,在某些学院甚至可以达到一个老师同时带10多名毕业生。此外,指导老师还要承担繁重的理论教学和科研任务。在这种背景下,老师们缺乏带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往往很难到位。

2.学生投入时间不足,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目前,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论文基本是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而这段时间学生忙于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真正用来做毕业论文的时间非常有限,这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效果和质量。另外,受社会学术腐败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直接在网上下载一些相关资料东拼西凑、粗制滥造,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学生缺乏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本科毕业生论文实施包括选题阶段、实验阶段、论文撰写3个重要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本科生论文写作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科技论文写作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缺少搜集和利用资料的能力,也缺乏对研究对象的了解、分析、思考,因此大大降低了论文质量。

二、提高学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途径

1.建立和健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在主管校长领导下,实行校、院、专业教研室三级管理:校级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学校各职能部门解决场地、设备器材和经费,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供保障;
制定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
负责组织对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检查与评估,将检查结果、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各学院和相关部门;
组织校级公开答辩等。院级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负责贯彻执行学校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及相关规章制度并向学生宣传,制定本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细则,协调解决各专业教研室提出的问题;
选配指导教师,并组织对初次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教师的培训工作;
组织审查全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制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标准和办法。专业教研室负责拟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
编写《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对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负责;
考核指导教师工作质量,把握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和质量;
组织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
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事务,定期将学生考勤情况汇总报学院。

2.建立毕业设计(论文)专项检查制度。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学校采取随机或定期的方式对全校的毕业设计(论文)情况进行检查。前期,检查的重点是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的场地等情况。中期,检查的重点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情况、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展、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指导等情况。后期,主要检查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各学院的评分等标准。学校检查采取到毕业设计(论文)现场检查、组织学生开座谈会、查看学院(指导教师)考勤记录、抽查指导教师的检查记录本、抽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随机抽取学生参加校级公开答辩等方式。

3.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制度。我校采取校级公开答辩、院级公开答辩和小组答辩三种形式。毕业答辩工作由校级答辩委员会和各学院毕业答辩委员会主持。校级答辩委员会由教学副校长及相关专家组成,院级答辩委员会由学院领导及专家5~7人组成,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1人。答辩委员会可决定组成若干答辩小组具体负责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委员及答辩小组成员必须是讲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科技人员)的人员担任。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正稿和设计图纸,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阅意见,答辩委员会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答辩会,先由学生介绍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然后学生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时间一般为15分钟。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依据评分标准,确定每个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和成绩。

4.建立毕业设计(论文)抄袭检测及处理机制。为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科学引用文献等资料,推进建立良好学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杜绝毕业论文(设计)的抄袭等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我校的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已引入知网的系统进行学术不端的检测。采取对所有的论文类进行检测,设计类各专业按照10%的比例随机抽检的办法实施,检测结果处理办法:(1)文字重复度在35%以下的学生(A类),视为检测通过,但仍需修改且注明出处后才能参加答辩;
(2)文字重复度在35%~60%之间的学生(B类),答辩推迟,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毕业论文须进行复检,复检后的文字复制比降至30%以下者视为通过检测;
仍未通过者,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按“不及格”分计,推迟一年答辩;
(3)文字重复读达到60%以上的学生(C类),本次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按照“不及格”分计,推迟一年答辩。

5.加强师资建设,完善培养条件。学校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快实验室建设力度,增加常用设备数量,添置高端设备,保证了毕业论文实验的顺利开展。多方面着手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结构、年龄梯队的导师队伍,并形成梯队式储备。加快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掌握前沿理念与方法、熟知国情和学生情况的导师。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对于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和指导老师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对于优秀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奖及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其倾斜。另外根据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进行综合评定,评出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组织管理奖。评价结果将作为各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教研室教学工作及教师教学工作等的考核基本依据之一。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各种改革措施,切实地解决本科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毕业设计(论文)在高等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学校高级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
学位论文评价;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22-02

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以保障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为目标,依靠必要的组织机构,把各个组成要素的质量评价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1]。与容易使用定量的评价方式对其成果进行评估的自然科学硕士论文相比,人文社会硕士论文科学成果因广泛、复杂则较难评价。这不但使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也会影响到研究生教育规模与质量的整体发展。所以,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我们亟须完成的任务。

一、对21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进行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法

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层次结构分析法、文献计量法、个别访谈法和专家评审等方法。理论研究部分,充分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文献数据库,搜集21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综合分析文献内容,一方面详尽地了解目前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特点,另一方面明确国内外人文科学成果评价已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实证研究部分,主要运用层次结构分析法、个别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确立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形成相应的论文类成果和应用对策类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获取实证研究样本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以验证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和不足,以明确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方向。另外,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加强与论文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创新,将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弥补认识上的不足。

(二)样本收集

确定研究对象:具备研究生培养的石油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国内顶级院校、地域差异的院校、省内有代表性的院校。收集数据方法:通过电话访谈,相关大学网站收集相关资料以及通过相关的期刊或研究报告等资料获取相关数据。除此之外,我们重点选取了二十余位学术评价领域的理论学者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实践专家,以面访、邮件、电话方式进行了访谈和书面反馈。

(三)21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统计分析

通过选取,最终有21所高校被列为研究的对象。一方面研究这些高校研究生学位评价体系的细化分类,另一方面探析各类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内部的权重分配,各个指标之间相互关系,从而发现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分配的规律。

以中国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三所石油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为蓝本,结合其他18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的分类方法,将21所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统计结果:一级评价指标的论文选题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学校统计数量21个;
要求选题前沿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3个;
要求选题新颖性的学校统计数量3个。一级指标论文水平主要包括七个二级指标:要求研究方法的学校统计数量19个;
要求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水平的学校统计数量16个,要求文献综述的客观性与全面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5个,要求写作的逻辑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2个,要求论文研究难度与工作量的学校统计数量8个,要求材料的充分性与可靠性的学校统计数量7个,要求观点鲜明、立论正确的学校统计数量2个。一级指标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新观点与新见解的学校统计数量19个;
要求潜在的社会效益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
要求获奖或的学校统计数量4个。一级指标写作能力主要包括五个二级指标:要求文字表达能力的学校统计数量16个;
要求书写的规范化的学校统计数量10个;
要求设计图形、图表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
要求学风严谨性的学校统计数量5个;
要求摘要表述简洁规范反应核心内容的学校统计数量2个。一级指标答辩情况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回答问题水平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要求报告重点及阐述情的学校统计数量7个,要求着装及态度情况的学校统计数量3个。

(四)制定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的原则

从评价需求、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和评价持续等维度看,应关注以下六项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即分类方案在评价过程中要具有可操作性。分类不能过于复杂,分类颗粒度切分要恰当,以保证分类框架清晰简明,并在最大程度上能够与评价主体的常识判断保持基本一致,使评价主体较容易把握,从而提高评价操作的效率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原则,即分类方案的评价结果要具有可比性。只有同类比较才可以实现同一指标下的度量,评价结果也才具可比性、可信度,这就要求分类标准明确和界线清晰。可扩展性原则,即分类方案要具有一定的扩展张力。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日益交融和加速推进,专业学科也随之细分、交叉、融合。因此,保持评价分类体系具有较广的范围适应性和较强的功能扩展性,有利于评价结果的持续性比较和评价工作的一致性开展。可靠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评估对象的特征,同时也要考虑指标的实际可操作性,指标的内容应明确,数量需适当,同时,同一参评项目中不同研究成果的各项指标间应具有一定的内在一致性,相互之间不会产生矛盾。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的客观性,使评价指标及其评价结果符合研究成果的实际质量和水平,所设计的评价指标才具有现实意义。独立性原则。当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某一指标被修改或调整时,其他指标应具有适当的独立性,不会因某一指标的修改和调整而使评价指标或评价结果之间相互矛盾。

二、确立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着重选取了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开展问卷调查,共形成有效问卷200份。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学科领域的实际情况,发放问卷时还对受访对象进行了学科比例控制。

重新选取了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开展问卷调查,共形成有效问卷200份。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学科领域的实际情况,发放问卷时还对受访对象进行了学科比例控制。

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答辩用)

三、评价体系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该评价体系针对科研管理者、专家和2013年毕业的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实际应用,该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一经使用即得到了学生、相关科研管理人员及指导教师的一致好评,一致认为该评价体系的主要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客观科学:在全面探析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基础上,能够客观科学地反映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实际水平。严密可靠:该评价体系所采用的评价项目和权重比例之间的关系是严密的,选择的应用对象具有代表性,评价结论具有可比性,因而能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进行可靠评价。操作简单:与其他评价体系相比,该操作步骤简单明确。答辩之前学生可以通过该体系判断是否符合答辩标准,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该评价体系衡量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并督促学生。答辩时各答辩评委可以准确科学的评定学生学位论文的综合水平。

学校高级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二级学院;
资源分配;
相关性

中D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C-0068-05

一、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阶段,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张,其中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占了很大比例,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并针对民办高职学院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通过对国内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根据研究角度不同对民办高职教育研究成果做以下分类:

1.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涉及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以及改革创新的思考与探索。王玲玲提出通过公办职业院校的转制、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组建职教集团等手段构建“一主多元”的民办职业院校的办学格局。[1]夏季亭提出民办教育政策应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新趋势,按照民办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市场化规律,分类管理,自主管理,从而促进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

2.民办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探讨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内部的管理问题,具体包括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师资建设、课程与专业设置、学生学习与管理、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运行机制等问题。宋爱苹等认为绩效考核模型的构建是提高民办高职教育的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并构建了以师德、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工作态度为变量的绩效考核指标。[3]

汤向玲提出通过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激励以及福利薪酬体系的完善来解决民办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4]梁中环以教育研究方法论、系统论、现代教育管理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研究基础,针对目前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构建适合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5]

3.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研究,如李栗燕、孟繁超和刘耀彬通过中外民办教育法的比较研究指出,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不具体、不全面以及缺乏可操作性等弊端,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民办教育立法的若干建议。[6]王利明从民办高校法人与董事会、投资者与高校自身、民办高校举办的方式和享有的权利等角度论述了《民办高等教育法》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7]

4.民办教育的产权问题,该类研究主要涉及产权改革与其利润和成本关系的研究。例如潘懋元等提出随着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产权问题会日渐突出,产权关系不明确、归属不清晰会有碍民办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大推进民办教育立法工作的力度,加强产权保护和教育的独立性。[8]宋京从民办教育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的角度对产权关系的划分做了初步的探讨。[9]

通过梳理总结民办高职教育研究成果发现,鲜见有关民办高职学院科研资源分配相关的研究,本文将以专业建设产出中的重要量化指标――科研论文为切入点,从二级学院人均科研成果与学院人均科研成果相关性角度研究民办高职学院资源分配的选择问题,为进一步探究民办高职院校的科研资源分配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二、模型的假设与构建

(一)基本假设观点

1.假设民办高职院校科研论文为唯一衡量科研水平的变量。高校的科研水平产出统计变量并不止科研论文一项,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编制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中的科技产出指标包括:出版科技专著数量、发表学术论文数、鉴定成果数、成果授奖数、专利数和技术转让合同及收入,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在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成果鉴定、专著数量、授权专利和技术转让合同及收入等这些方面是极少的。以2014年《汇编》中广东省4所部级示范院校的情况为例(如下表1)。

表1 部级示范高职院校科研产出情况

公办高职院校中的部级示范院校尚且如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所以选取民办高职院校科研论文为唯一变量衡量科研产出有其现实意义。

2.假设人均科研成果的产出与院内专业建设投入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当二级学院占整个学院的规模与权重较大时,学院在专业建设资源投入上一定会做出相应的倾斜与侧重。

3.假设当二级学院占整个学院的规模与权重较大时,由于各种资源分配向该二级学院重点倾斜,应推导出该二级学院对全院的科研产出的贡献率较大,所以理应出现二级学院的人均科研产出与全院的人均科研产出存在高度的正相关的分析结论。

(二)模型的构建

1.以基本观点中的三个假设为前提条件,在选择占整个学院规模和权重较大的几个二级学院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学院整体人均科研水平与二级学院的人均科研水平的相关系数比较两者发展趋势的相关程度,从而判断其发展的合理性。(具体模型如下图1)

2.民办高职院校资源分配合理性的判别标准。

判别标准一:当学院整体人均科研水平与二级学院的人均科研水平的相关系数满足R>0.7且P0.05时,结合二级学院的权重规模大的模型约束条件可以推导出,从科研角度看该学院的规模和资源投入合理的。

判别标准二:当学院整体人均科研水平与二级学院的人均科研水平的相关系数满足0.4R0.7且P0.05时,结合二级学院的权重规模大的模型约束条件可以推导出,从科研角度看该学院的规模和资源投入较为合理,后续发展有待观察。

判别标准三:当学院整体人均科研水平与二级学院的人均科研水平的相关系数满足R

判别标准四:当学院整体人均科研水平与二级学院的人均科研水平的相关系数满足:R0时,结合二级学院的权重规模大的模型约束条件可以推导出,从科研角度看该学院的规模和资源的投入与其目前的产出要求不相适应,亟需对该学院进行改革调整,考虑重新组织顶层设计和修改发展规划。

三、模型的实践与z验

(一)数据的提取依据与方法

我们选取了广东省内办学历史较长,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及政府公认的民办高职院校N为研究对象,根据前文构建模型的约束条件,我们选取该校中占整个学院规模和权重前五位的二级学院分别为X1,X2,X3,X4,X5,每个二级学院论文数量的总和等于该学院各专业总和,那么二级学院论文总和除以二级学院总人数就可得到二级学院人均论文产出。同理可求得全学院的人均科研产出,(论文数据来源以知网收录的期刊为科研产出的统计指标)。通过以上条件提取数据整理如下表2。

(二)数据的分析与结论

我们选取表2中X1学院和X5学院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和分析,判断这两个二级学院规模的适度情况。

从相关的散点图看,X1学院的人均产出与整个学院的人均产出线性相关明显,X5学院的人均产出与整个学院的人均产出线性相关并不明显。

表3显示,X1学院的人均产出与整个学院的人均产出的相关系数R=0.821,显著性检验系数为P=0.0020.7且P0.05时,结合二级学院的权重规模大的模型约束条件可以推导出,从科研角度看该学院的规模和资源投入是合理的结论。

表4显示,X5学院的人均产出与整个学院的人均产出的相关系数R=0.049,显著性检验系数为P=0.447>0.05,相关系数极小且相关性不显著,结合该二级学院占到全校5.4%的在校生规模,根据判别标准四,我们得出结论:尽管该学院的在校生规模为5.4%,远小于X1的36%,但其规模为该校的第五大二级学院,从科研角度看该学院的规模和资源的投入与其目前的产出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亟需对该二级学院的规模进行改革调整,考虑重新组织顶层设计和修改发展规划。

该校其他学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评估和计算,由于篇幅所限不一一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模型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首先,该模型的假设条件中只选取论文产出作为唯一衡量科研水平的变量虽然在前文中已经论述了其假设的合理性,但现实情况相对较为复杂,高职院校相对本科院校的科研创新来讲更强调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中其实是存在科研产出的部分,但该指标的衡量标准不统一,提取量化数据也较为困难。尽管如此,解决社会服务中科研产出的量化问题仍是该研究的一个重点突破方向。

其次,假设条件中提到当二级学院占整个学院的规模与权重较大时,由于各种资源分配向该二级学院重点倾斜,推导出该二级学院对全院的科研产出的贡献率较大的这一结论是否合理,需要结合具体院校自身情况进行考量,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校二级学院虽然很小但占的资源分配比例却很大,这与学校领导的发展思路和该校的顶层设计密不可分。我们还发现相对文科专业的低办学成本,理科专业由于其自身办学成本较高所以在资源分配上也占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具体院校在使用该模型时还需要对各二级学院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工作。

最后,对于判别标准的解释规则及相关系数模型选取的是spearman等级相关,主要原因是我们对民办高职院校N研究样本提取的数量是10,样本数量没有达到pearson相关的(n>30)研究要求,这也是民办高职院校研究的一个现实问题,目前广东省内还没有办学历史超过30年的民办高职院校,所以在相关系数的质量上未来还有可以提高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玲玲.深化“一主多元”的办学格局 全面提升办学质量――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创新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夏季亭.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3]宋爱苹,王丽.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构建[J].价值工程,2010(7).

[4]汤向玲.上海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5]梁忠环,张春梅,强玉红,等.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2.

[6]李栗燕,孟繁超,刘耀彬.中外民办教育法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3).

[7]王利明.制定《民办高等教育法》规范民办高校办学行为[J].高等教育研究,2000(6).

学校高级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一、独立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特点

我国的独立音乐学院数量相对较少,九大音乐学院主要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这些学院所在地域几乎代表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根据他们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或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办法,独立音乐学院的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采用学院教务处和教学系二级管理模式。独立音乐学院在对待教务处和教学系分工时,责任非常明确:前者(教务处)“负责制订全院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规定,统筹协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检查各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情况并进行质量评价”;
后者(各教学系系)“根据培养方案及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制定本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施细则》,并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具体工作”。也就是说,教务处主要负责在于监督和协调,教学系则享有相对独立的实施和操作权限。

(二)学院教务处直接规定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有效地类型。独立音乐学院由于专精于本专业,因此采用由学院直接规定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学生的毕业论文类型。例如,中国音乐学院明确规定:“(一)音乐学专业包括论文等;
(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包括作品和论文等;
(三)音乐表演专业包括毕业音乐会及其设计报告。”

(三)工作程序明确具体。独立音乐学院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程序上非常严格,在时间安排上它们一般都精确到周,对每周应该完成的工作进行了细化,还指定了主要责任人和负责单位(科室)。独立音乐学院的本科论文的开题工作是作为本科论文写作的最重要环节进行。

(四)注意学院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四川音乐学院等独立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办法都明文规定:“毕业论文(设计)和知识产权归学院所有,未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不得将论文(设计)涉及的技术内容向外扩散,也不得将论文(设计)寄出发表。毕业论文(设计)结束后,所有的论文(设计)资料,应交回系(院)作为教学资料保存,学生不得自行带走”。

二、独立艺术学院中音乐院(系)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特点

在我国独立的艺术学院中一般都设有音乐院(系),它们相较于纯专业院校(独立音乐学院)在本科毕业管理上有注意兼顾艺术学科的总体特点。

(一)二级管理和三级管理并存。这些艺术学院里的音乐院系在各方面努力向独立音乐学院学习和靠拢,但模仿独立音乐学院的管理模式同时又有创新,表现为以二级管理模式为主有意识延伸第三级管理机构。例如南京艺术学院在管理上采用二级管理模式,但是《南京艺术学院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创作(设计、演出)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学院教务处和教学单位的职责的同时还明确规定了本科论文管理过程中“教学秘书日常教务工作”。而《吉林艺术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撰写及评审管理细则》和《吉林艺术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补充管理规定》则规定该学院执行三级管理模式,在学院和分院之下,指定系(实验室)作为最基础的管理和负责单位。

(二)二级院系决定对论文(设计)类型。由于艺术学院的相对综合性,下设二级学院的艺术特色区别较大,艺术学院的教务处往往不指定各专业的论文(设计)类型,而是由二级学院作为本科论文(设计)的主要制定单位。这是与独立音乐学院在二级管理模式上的最大区别。也就是说,在艺术学院的管理模式中,后者(二级学院)工作的具体性上更加拥有自主性,而前者(学院教务处)的监督和协调作用相对边缘化。

(三)工作程序相对明确。艺术学院中的音乐院系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程序上相对严格,在时间安排上参考时限相对宽松,但对每阶段应该完成的工作任然有明确的分工和进度要求,也指定了主要责任人和负责单位(科室)。但是本科论文的开题工作有的学院没有象独立音乐学院那样重视并专门安排,而是有二级学院自行安排处理。

(四)在知识产权方面,要求相对宽松并且非常注意学生论文(设计)的宣传。可能是艺术学院中音乐院系办学的目标更注重音乐表演,它们对学生作品的知识版权问题并没有过多明确的要求,也更注重这些作品的宣传和推介。吉林艺术学院规定:学生必须上交毕业论文复印件,毕业创作(设计、演出)文字说明材料两份,一份送教务处,一份由所在教学单位存档,其中被选为“优秀毕业论文”、“优秀毕业创作”、“优秀毕业演出者”还需另交一份给校档案室归档。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论文,各部门要积极向有关专业刊物推荐发表;
特别优秀的创作(设计、演出)作品也要积极向外界宣传、推广。

三、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特点

自21世纪初本科扩招以来,各种综合类高校纷纷建立了音乐院系,由于这类音乐院系办学时间短,教学、教辅和管理都不到位,因此在制定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管理体系和制度时表现为两个极端的特点。

(一)特点一——盲目模仿,死搬硬套。这类综合性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有的大兴拿来主义,把独立音乐学院或者独立艺术学院的管理模式照搬或者简单删减之后使用,这种现象在刚升格为本科的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最为普遍。笔者走访了西南部分高校,了解了他们音乐院系本科毕业管理办法和规定的来源,发现它们大部分都抄袭、模仿或借鉴周边独立音乐学院或者独立艺术学院中的音乐院系的成熟做法。例如,四川部分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的毕业管理办法和规定都以四川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为范本;
云南的则以云南艺术学院的为基础。这些模仿专业音乐院校的现象,在有的高校是经过了再加工已逐渐显示出本学院的某些特色;
有的高校则几乎没有什么改进,照搬痕迹极为明显。笔者收集到某新办高校的本科论文管理文件的电子版,点击它的属性,在该文档的属性摘要里赫然显示着东南某高校教务处的信息。由此可见,综合类高校特别是新办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的本科毕业管理的盲目和缺乏思考。

(二)特点二——沿袭旧制,不加变通。在综合类高校中,有一些学校具有相对悠久的大学办学经历,积累了很好的本科论文管理传统,但是这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或者其艺术学院中的音乐系尚处于刚起步阶段,于是就出现了该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沿袭该校既有的本科论文管理体系的现象。由于这类高校原来可能是致力于理科、农业、科技等专业领域,在音乐学科并没能积累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而这些高校又不屑抄袭照搬其他学校的本科毕业管理模式,因此,此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执行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并不完全适用的体系。笔者在此类高校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这类高校的音乐院系自建院以来从没有专门进行过本专业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的探究,完全依照该高校原有的毕业管理办法和制度进行管理。

综合类高校中音乐院系本科毕业管理体系在制定方面具有以上两个共性特点之外,它们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有一个相对显著的特色——管理权和责任下放。例如《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修订)》第三章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第三条规定:“学院(系)是毕业论文工作组织和实施的主体,提倡各学院(系)分专业成立由系主任牵头的毕业论文课程组,开展毕业论文教学工作。毕业论文课程组主要负责提出本专业毕业论文课程的基本要求,落实毕业论文课程计划,指导教师的配备,毕业论文题目筛选,毕业论文指导,评阅,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质量分析,推荐优秀论文等具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