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中级论文【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11 17:10:02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AbstractUsingthemethodoffuzzyevaluation,existingproblemsandshortcomingsarepointedoutasthetimeofsyste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中级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安全中级论文【五篇】

安全中级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安全等级评价模糊随机特征量模糊特征量可能性

Characteristic Quantity of Safety Grade and Its Calculation Method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 of fuzzy eval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re pointed out as the time of system safety grade being defined. By using fuzzy random variable theory and fuzzy set theory, the concept and its calculation method of fuzzy random characteristic quantity of safety grade are put forward. Both characteristic quantity of safety grade and its variable are the value obtained from the fuzzy sub-set of safety grade on domain, and are not a definite point. Calculation method of absolute and relative possibility is also given. System safety in future can be evaluated and forecasted in a definite condition by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fuzzy random characteristic quantity of safety grade. Examples demonstrate that calculation method of characteristic quantity of safety grade and the possibility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 ar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Key words:Safety gradeEvaluationFuzzy random characteristic quantity

Fuzzy characteristic quantityPossibility

1系统安全等级的模糊性

在评价系统的安全水平或等级时,人们常用“极其安全”、“十分安全”、“十分危险”和“极其危险”等不确定性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是因为安全和危险是相对的,两者具有亦此亦彼的过渡性质,即具有模糊性。因此,要准确、客观地描述系统的安全等级却十分困难,只能尽可能地使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其原因是影响系统安全性的因素众多而复杂,且具有模糊性。例如,机械设备可靠性及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与“低”,环境条件的“优”与“劣”,人、机配合的“好”与“差”,等等。在进行评价时,所获得的原始数据也具有模糊性。当然,也不能排除在某些系统中,影响其安全的因素具有确定性,其安全等级也具有确定性的情况。根据模糊集理论,确定性可以看作是模糊性或随机性的一个特例。所以,不管系统的复杂性如何,其安全性均可采用模糊集理论进行评价。系统安全评价的非模糊集方法往往也包含有模糊性。例如,采用概率评价法时最终所得结果是系统处于安全或危险状态的概率,尽管概率值是确定的,但它所代表的含义则具有模糊性。等级系数法和DOW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可见,系统安全状态的模糊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以说,模糊集方法是评价系统安全性的最好的方法之一。采用模糊集方法进行安全评价时,所得结果是对应于各安全等级的隶属度,然后按照最大隶属原则或评分法确定系统的安全等级。目前,此法也存在如下问题:①最大隶属原则会丢失许多信息[1],存在着使评价结果失真的可能性。②计算评分值时,与安全等级论域U相对应的分数的选取不尽合理;
③一个确定的总分值是相空间中的一个点,而不是一个模糊集合,既不符合模糊集理论,同时也很难反映系统实际的安全状况,亦即其评价结果可能高于或低于实际的安全等级。笔者对这些问题,作了初步研究和探讨。

2安全等级特征量

系统安全评价可分为对系统未来状况和对系统现状的安全评价。对于系统未来状况的安全评价可以称作预评价,它分现实系统的预评价和待建系统的预评价。本文讨论前一种情况。对于现实系统未来的安全性,由于无法控制条件,一些偶然因素使系统运行的结果不可能准确地预先掌握,故具有随机性。安全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概念。所以,对系统未来的安全评价可以运用模糊随机变量理论。模糊随机变量的概念于1978年由H.Kwakernaak首次提出的,随后,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模糊随机变量进行了研究[4~6]。由于系统的现状是已经发生的事件,所以具有确定性。但由于人们所掌握的信息是模糊的,且安全本身具有模糊性,所以,对系统现状的评价要使用模糊集理论。

2.1安全等级模糊随机特征量与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

系统安全等级或安全状态不宜分得过少,但也不宜过多。不失一般性,将系统安全等级分成c级,则其论域为U,并定义ui,i=1,2,…,c,随着i的增大,系统安全性增加,危险性降低。令ωi

对于Ω,也可以定义相反的情况。

对系统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后,所得出的对各安全等级的隶属度向量为

并且,

是(Ω,A,P)上的模糊随机变量。对于i=1,2,…,c,可得[4~6]

随机区间为

针对Ω及模糊集理论,构造如下的对称三角闭模糊数,即

除对称的三角模糊数外,也可用三角函数型模糊数。三角函数型模糊数为

选用对称的三角模糊数比较符合人们的习惯,且计算方便,所以应用较多。

由式(4)可得随机区间,即

用于确定安全等级的Ω上的集合称为安全等级特征量。根据模糊随机变量理论,考虑现实系统未来状况的安全等级变量 的模糊随机性时,可得如下的安全等级模糊随机特征量,即

其α水平集为

当α=0时,H0FR 为安全等级模糊随机特征量的支集。其特征量的中值为:

如果安全等级模糊随机变量 的方差存在,对 α∈(0,1],则有[6]

式中,

对系统的现状进行安全评价时,通常是根据隶属度向量计算特征量的加权平均值[1] ,即

式中,X(ω′i)为相空间中一个确定的点。

在现有的模糊综合评价中,不同的文献对X(ω′i)的取值不同。有的取各安全等级对应区间值的下限,有的取中值,也有的按照最大隶属原则及区间宽度来取值。不同的取值会导致不同的计算结果,安全等级也有可能存在差别,从而人为地使安全等级高于或低于实际的安全等级。对系统现状进行安全评价时,安全等级变量不是相空间中的一个确定点,也就是不具有确定性,而具有模糊性,即为一随机区间。那么,可以定义以下的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即

尽管式(14)与式(7)相似,且 但其意义截然不同,因为概率和隶属度是两个不同的量。由于 已知,当采用对称三角模糊数时,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为

此时,有100%的把握保证安全等级落在该区间内。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的中值为:

在划分系统安全等级时,除规定上述取值论域,即取值愈大,系统安全等级愈高外,有时采用Ⅰ、Ⅱ、Ⅲ…的安全等级划分方式。此时在系统安全等级论域U中, 随着i的增大系统安全性降低,危险性增加。与U相对应的取值论域定义为:

针对Ω′,在计算安全等级特征量时,可利用式(4)的对称三角模糊数和式(5)的三角函数型模糊数。安全等级模糊随机特征量及其α水平集、中值、方差,模糊特征量及其中值,可分别按照式(6)~(16)进行计算。

2.2安全等级的可能性

1)现实系统预评价安全等级的相对可能性和绝对可能性

设在α水平上,安全等级模糊随机特征量为HαFR=[Hα-FR,Hα+FR],则可以定义现实系统预评价安全等级的相对可能性,即:

当 时,安全等级为 等级的相对可能性为πRi=100%,其绝对可能性为πAi=1-α。

当 时,安全等级为 级的相对可能性为:

其绝对可能性为:

为 等级的相对可能性为:

绝对可能性为:

以上各式中 (ω)为计算安全等级模糊随机特征量时所构造的隶属函数。

2)对系统现状评价的安全等级的可能性

对系统现状评价的安全等级只存在绝对可能性,而不存在相对可能性。将其称为安全等级的绝对可能性,简称为安全等级的可能性。

当 时,安全等级为 等级的可能性为100%。

当 时,安全等级为 等级的可能性为:

为 +1等级的可能性为:

以上各式中 为计算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时所构造的隶属函数。

2.3安全等级的确定

计算出安全等级特征量及其可能性以后,根据安全等级论域及其取值论域,即可确定系统的安全等级。为了更加具体化,可将每个等级再分成上、中、下三个等级。如果安全等级论域为Ω,即安全等级特征量为计分值,则可将各个等级对应的区间均分。设安全等级特征量越高系统越安全,则对于 等级来说, 则为 等级的上等,用 +来表示;

∈[(ωi+1+2ωi)/3,(2ωi+1+ωi)/3],则为 等级的中等,用A0i来表示;

∈[ωi,(ωi+1+2ωi)/3]则为 等级的下等,用 -来表示。如果安全等级的取值论域为Ω′,即安全等级按习惯上的等级进行划分,那么也可以上述类似方法确定安全等级。与 相对应的 的区间分别为[ωi,ωi+1/3]、[ωi+1/3,ωi+1-1/3] 、[ωi+1,-1/3,ωi+1]。

3应用实例

对于系统安全等级或状态的描述,可借助于层次分析中的(1~9)级表度法,将系统安全状态分5个或7个等级。这主要是考虑到安全与危险具有互补性,即系统的安全性用危险性来表述与危险性用安全性来刻画的结果是完全等价的。此外,将系统安全状态分成3个等级显得过于粗糙,而分成8个及其以上等级又过于烦琐,分成4个或6个等级时,尽管从数学意义上看安全与危险满足互补性的要求,但在语言表达上却不方便。这是因为对某个系统进行评价时,如果其危险性一般,那么其安全性也一般。所以分成奇数个等级更为合适一些,如分成5个或7个等级,其中以分成5个等级为最好。安全等级论域U7={极其安全,安全,较安全,安全性一般,较危险,危险,极其危险};

U5={安全,较安全,安全性一般,较危险,危险}。

1)设某一系统未来处于各安全等级的概率向量为P=(0.32, 0.30, 0.16, 0.22, 0),令α=0.20,由式(8)、(9)可知,安全等级模糊随机特征量的α置信水平及中值,分别为 H0.20FR=[1.88,2.68],H0.20MFR=2.28;
由式(17)、(19)和式(18)、(20)可得安全等级为2级和3级的相对可能性和绝对可能性,分别为πR2=91.65%,πR3=8.35%,πA2=73.32%,πA3=6.68%。可见,安全等级为(1.88~2.68)级,它相当于习惯上的2.28级。由式(18)~(20),可得方差为D0.20( )=[0.072,3.501]。

2)以对南平化纤厂的评价结果为例。安全等级隶属度向量 =(0.190, 0.341, 0.372,0.067, 0.030),由式(15)和(16)分别可得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 =[2.054,2.758]及其中值 =2.411;由式(21)和式(22)可得安全等级为2级和3级的可能性,即π2=74.93%,π3=25.07%。可见安全等级为2级偏下,它相当于习惯上的2.411级。其最低安全等级为2.758级,亦即在3级范围之列,最高则恰好为2级。按照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所确定的最低安全等级为3级,与按照最大隶属原则及加权平均法确定的安全等级相一致,但二者仍有偏差。其原因是由最大隶属原则丢失许多有用信息和加权平均法在取值时带有主观任意性所致。为3级的可能性仅为25.07%,可见本文提出的方法更为科学、合理。

3)有关文献将系统安全等级分为“优、良、可、劣”4级, =(0.438,0.375,0.125,0.062),并确定安全等级为“优”,按照本文的方法计算的 =[1.485, 2.135], =1.81;
π1=0.06%,π2=99.94%。安全等级应为1.81级,即良好偏上。可见其所得结果偏高。

4)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有可能使各等级的隶属度趋于均化。为此,有关文献认为需对该评价结果进行处理,使得各等级的隶属度产生显著差别。实际上,人为的处理会使评价结果失真,除非有一种评价方法,其评价结果本身就产生显著差异。该文献中的一评价结果为 =[0.152,0.254,0.251,0.213,0.130],处理后的 =[0.096,0.866, 0.849, 0.555, 0.029]。尽管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第2和第3级的隶属度仍然相差很小。按照最大隶属原则,安全等级仍为2级。针对 ,按式(15)和式(16)分别求得 =[2.521,3.314], =2.918,安全等级为3级中等,π3=100%。对 进行规一化并计算,可得 =[2.470, 3.158], =2.814;
π′2=0.21%,π′3=99.73%。可见,经过处理后,人为地使安全等级有所提高。本例说明,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的计算是确定评价结果趋于均化的安全等级的好方法。当然,它也适用于非均化的情况。有的文献还根据安全等级隶属度向量中的最大隶属度及各安全等级取值区间的间隔值来确定安全等级,也会人为地使得安全等级增高。仅取安全等级隶属度向量中几个较大的隶属度,其余视为零,并经规一化再重复一次上述步骤,以确定安全等级的方法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如将其中一隶属度向量为 =[0.132, 0.986, 0.893, 0.522, 0],其评价结果为2-,即为2级偏下。加以规一化,按照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可得, =[2.373, 3.053], =2.713;
安全等级为2级的可能性为π2=5.0%,3级的可能性 π3=95.0%.可见,本文所提方法的计算结果更为符合实际。

5)有关文献对煤层开采自燃危险性预先分析所得隶属度向量经规一化分别为μ1=[0.205, 0.248, 0.297, 0.25],μ2=[0.337, 0.196, 0.256, 0.211]。针对μ1,按本文方法计算,得 =[2.198, 2.965], =2.582;
2级的可能性为 π2=29.67%,3级的可能性为π3=70.33%。最高危险性等级约为习惯等级上的3级,与有关文献按最大隶属原则所得危险性等级的结论一致。最低危险等级约为2级。针对μ2,经计算,得 =[1.972, 2.710], =2.341;
π2=87.39%,π3=12.61%。结果为1级,两者偏差较大。而对1级的隶属度和对3级的隶属度相差不是很大,综合考虑所有信息,本文计算结果更为合理。

6)有的文献将污水处理厂管理效果分成“很好”、“好”、“中”、“差”和“很差”五级。上旬和中旬的隶属度向量分别为 =[0.43, 0.34, 0.11, 0.09, 0.02], =[0.33,0.26,0.13,0.09, 0.19]。经计算得, =[1.566, 2.232], =1.899;

=[2.169,2.931], =2.55, π′2=37.1%,π′3=62.9%。可知,上旬的管理效果比中旬好,结论一致,但意义不同。

4结论

系统安全本身具有模糊性,适合用模糊集理论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一般为与各安全等级相对应的隶属度向量。最大隶属原则存在使评价结果失真的可能,本文所提出的安全等级特征量及其计算方法可合理地确定系统的安全等级。也适用于根据隶属度向量确定等级的任何评价。

1)利用模糊随机变量理论,笔者提出了安全等级模糊随机特征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安全等级模糊随机特征量的α水平集及其中值和方差的计算方法。安全等级模糊随机特征量为一集合而非相空间中的一个确定点。利用安全等级模糊随机特征量,可对现实系统未来的安全性进行预评价。

2)系统现状的安全性是一个确定事件,不具有随机性。根据模糊集理论提出了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同样为一集合,可对系统现状进行安全性评价,从而评出系统的最高和最低安全等级。

3)根据安全等级特征量对安全等级取值论域中各模糊集的相容程度不同,定义了安全等级的绝对可能性和相对可能性。它们可用于确定系统的安全等级。

4)安全等级变量在各区间中的取值不能根据经验选取,而且也谈不上经验性。取值的理论基础是模糊集理论。

5)安全等级隶属度向量中的隶属度可能趋于均化,用人为方法使其产生显著差别会丢失许多评价信息,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失真。

6)安全等级应分成奇数个等级,其中以分成5个等级为最好。

7)利用安全等级特征量及其α水平集、中值以及安全等级的可能性等,可有效地确定系统的安全等级。实例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科学、合理的。

参考文献

1陈守煜.系统模糊决策理论与应用.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1~98.

2李洪兴、汪群、段钦治等.工程模糊数学方法及应用.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2~57.

3H.Kwakernaak.Fuzzy random variables-Ⅱ.Algorithms and examples for the discrete case.Inform.Sci,1979,17:253~278.

4张跃.模糊随机变量,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9,22(3):12~20.

5Wang Guangyuan and Zhang Yue. The theory of fuzzy stochastic processes. Fuzzy Set and System. 1992,51(2):161~178.

安全中级论文范文第2篇

一、实行优秀调研成果分级奖励制

全市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撰写的调研文章获奖或被上级有关刊物采用的,按照市局机关和各县、市、区不同管辖,分别给予稿酬之外的奖励。市局机关民警的奖励标准是:

1.凡是调研报告、论文在市委《决策参考》、市委政法委《政法调研》等市级刊物发表或在市级征文中获奖的,每篇奖励100元。

2.凡是调研报告、论文在省委《调研内参》、省委政法委《XX政法》、省厅《XX公安简报》调研专刊、XX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等省级刊物发表或在省级征文中获奖的,每篇奖励200元。

3.凡是调研报告、论文在公安部《公安调研》、《公安研究》、《调研文稿》、《公安大学学报》等部级刊物发表或在部级征文中获奖的,每篇奖励300元。

4.上述奖励标准适用市局机关各单位各部门和XX、XX、XX分局,具体奖励审批程序:凡是调研报告、论文有符合奖励条件的,由文稿撰写者提交发表文稿的刊物、证书或文件,填写《XX市公安局调研文稿奖励审批单》(见附表),报市局办公室研究室审核后,由市局办公室主任审批。市局各单位文稿撰写者凭审批单到市局财务领取奖金,XX、XX、XX分局凭审批单到本局财务领取奖金。

各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参照市局奖励标准,自行制定奖励机制。

二、实行优秀调研成果评选表彰制

由市局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专题调研和年度调研文章进行评比审定,按照不超过25-30%的范围筛选出优秀调研文章,划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四个等级实行表彰通报奖励,分别给予500元、300元、200元、100元的物质奖励,必要时可召开调研成果表彰研讨会。具体奖励额度由办公室提出申报,报市局主要领导或分管财务领导审批,市局财务支付。

三、实行特邀研究员聘任制

安全中级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
等级保护;
等级测评;
实践教学;
综合实训

DOIDOI:10.11907/rjdk.161717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09017303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社发攻关项目(黔科合SY字2012-3050号);
贵州大学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贵大自青合字2010-026号);
贵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3097)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文勇(1973-),男,贵州台江人,硕士,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
李维华(1961-),男,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
唐作其(1980-),男,贵州兴义人,硕士,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0引言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制度、基本策略、基本方法,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是保护信息化发展、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国家意志的体现。信息安全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很强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现阶段很多高校在理论教学上有较好的培养方法和模式,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各课程的衔接和关联较少,尽管部分学校开设了信息安全实训或信息安全攻防实践等课程,但基本都是做一些单元实验,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技能训练,没有从全局、系统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安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5]。从贵州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反馈信息来看,绝大多数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专业服务等工作,少数毕业生从事信息安全产品研发,或继续硕士博士深造,从事信息安全理论研究。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基本理论掌握相对较好,但实际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欠缺。为了解决目前这种状况,笔者根据长期从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项目实施工作实践,提出在信息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内容。

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包括定级、备案、安全建设和整改、信息安全等级测评、信息安全检查5个阶段,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是验证信息系统是否满足相应安全保护等级的评估过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知识体系完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人员的技术要求涵盖多个方面,包括物理环境、主机、操作系统、应用安全、安全设备等,因此国家对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人员的技术要求十分综合和全面[3]。如参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对学生开展信息安全综合实训将满足社会对信息安全专业人员的技能和知识结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培养学生了解国家关于非信息系统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标准;
②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基本信息安全技术操作技能,熟悉各种信息系统构成对象的基本操作,为将来快速融入到信息安全保护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③培养学生具备从综合、全面的角度去规划、设计、构建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要求的信息安全防护方案能力;
④培养学生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意识,在工作实践中自觉按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开展工作,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实施。

2实训教学知识体系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标准是信息安全实训教学体系建立的基本依据,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全面防御,纵深防御”的理念,遵循了“技术和管理并重”的基本原则,而不同级别的业务信息系统在控制点要求项上的区别体现了“适度安全”的根本原则[6]。信息安全保护测评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GB/T 28449-201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是对等级测评的活动、工作任务以及每项任务的工作内容作出了详细建议,等级测评中的单元测评、整体测评、风险分析、问题处置及建议环节体现了测评工程师对等保项目基本安全保障情况的综合分析能力[610]。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知识体系庞大,不可能兼顾所有方面,因而在信息安全实训教学知识体系制订中采用兼顾全局、突出重点的基本原则;
在实训教学知识体系的构成中重点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为基础,包括基本理论培训、基本技能实训、安全管理培训、能力提高实训四大模块;
在实际操作中将重点放在基本技能实训和能力提高实训上。各实训模块构成及关系如图1所示。

3实训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依据实训教学知识体系进行,教学方式采用集中课堂基本理论教学、在信息系统模拟平台实施现场测评数据采集的基本操作实训和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报告的编写为基础的数据分析、数据整理、安全方案编写实训。

3.1基本理论教学

该环节采用集中课堂教学方式,讲解的主要内容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和标准。讲解深度上应有所侧重,讲解重点包括:①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层面的划分原则和依据、控制点的构成、控制点中要求项的解读;
②信息安全保护过程指南中单元测评、整体测评、风险分析、问题处置和建议等部分的解读。

理论教学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兼顾全局,让学生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标准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3.2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实训环节主要是强化学生各种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操作训练。首先,应根据最真实的企业内部环境搭建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模拟信息系统,并编写好对应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现场测评指导书;
然后,指导学生在模拟系统上进行现场测评实训,实训过程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现场测评指导书要求进行,实训内容以获取信息系统安全配置和运行状态等原始数据为基础。基本技能实训模块包括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备份及恢复、自动化工具扫描这5个层面的训练项目。

(1)网络安全。学生在模拟平台上开展各种主流的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基本操作训练,要求学生理解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安全功能及安全设置,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信息数据采集方法。

(2)主机安全。学生在模拟平台上开展各种主流系统软件基本操作训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等,要求学生理解各种系统软件的安全功能和安全设置。通过本环节的实训,学生应具备系统软件安全配置核查和运行状态信息采集能力。

(3)应用安全。学生在模拟平台上对所安装的主流商用应用软件和自主开发软件进行安全配置核查和安全功能验证训练,要求学生理解应用软件的安全功能设计要求,掌握应用软件的安全配置核查和安全功能验证方法。

(4) 数据备份和回复。通过模拟系统的磁盘冗余阵列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让学生了解磁盘冗余阵列的验证方法;
通过训练学生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上配置计划备份任务,使其理解系统软件的数据备份安全功能,掌握系统软件的备份操作计划配置和验证方法。

(5)自动化工具扫描。学生利用主流的开源扫描工具和商用的扫描工具对模拟系统上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主机等进行扫描,获取信息系统主要软硬件的漏洞,并验证系统的脆弱性。本部分获取的原始数据作为(1)、(2)、(3)部分的补充,通过本环节培训学生整理和分析漏洞扫描结果以及初步验证漏洞真实性的能力。

3.3能力提高实训

在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安全配置和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的基本技能后实施能力提高实训,本模块主要培训学生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并编写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报告的能力。能力提高实训模块主要包括单元测评、整体测评、风险分析、问题处置和安全建议4个项目,各项目之间的关系流程如图2所示。

(1)通过基本技能实训获取到原始数据后,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要求整理、分析原始数据,开展单元测评,并给出各单元层面内控制点中检查项的符合性,分析并给出单元测评结果,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报告模板编写单元测评报告。

(2)在完成单元测评后,由于单元测评参照的信息相对独立,未考虑原始数据间的关联性,而实际信息系统的最终安全防护效力和面临的风险是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点间、安全层面间、安全区域间各组成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完成单元测评后还应该进行整体测评。整体测评主要是考虑单元测评中的各控制点间、安全层面间、安全区域间存在某种关联性,这种关联会对信息系统整体的安全防护效力、面临的风险具有降低或增加的作用,应从整体角度对信息系统安全的状态进行修正。

(3)风险分析结果是制订信息安全系统防护措施的重要依据,风险分析能力是体现信息安全工程师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风险分析实训项目中结合单元测评和整体测评结果利用风险分析计算工具对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等级大小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计算,并编写风险分析报告。

(4)确定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后,接着应分析引起信息系统风险的因素,对不可接受风险因素或不能满足等级保护要求的安全防护项提出完整的问题处置和整改建议。问题处置和整改建议环节要求信息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具备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熟悉信息安全的各种防护技术和目前市场上相关的信息安全软硬件安全产品。因此,本实训项目主要是训练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信息安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在信息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引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内容,实训教学知识体系完全参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来构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知识体系完善,保证了实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现场测评环节训练学生的信息安全技术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报告的编制训练学生运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去分析信息系统存在的漏洞、面临的安全风险,并编制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安全防护方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信息安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深受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服务机构和已开展或拟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企事业及机关单位的欢迎,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要求奠定了基础。

由于实验环境的限制,所制订的基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实训教学知识体系仍存在以下3点不足:①实训教学体系未涉及虚拟化、云计算、物联网安全实训,而这些是当前发展较快且正被广泛运用的信息技术;
②由于渗透测试对测试环境搭建和学生基本技能要求较高,因而实训教学体系中并未涉及渗透测试项目;
③信息安全管理在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中是非常重要但却最容易被忽视的工作内容,可以说一个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其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因为安全管理测评基本上采用的是制度类、证据类、记录类文档性资料的核查和访谈,而在实训中难以模拟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实际案例,所以在实训中安全管理部分更多地是采用课堂教学讲解,没有操作实训。

这些在后续教学实践工作中都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杨冬晓,严晓浪,于慧敏.信息类特色专业建设的若干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10(1):3945.

[2]田秀霞.创新实践项目驱动的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5(23):3033.

[3]张胜生,吕绪银.基于信息安全场景下的等级保护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C].第二届全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体系建设会议论文集,2012:8385.

[4]李琳,陈东方,李涛,等.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35):85148515.

[5]蒋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培训探讨[J].现代企业研究,2015(2):64.

[6]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培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7]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培训教程(中级)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8]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培训教程(初级)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安全中级论文范文第4篇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有担当”,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学生表率

本学期,我一如既往地重视理论学习,积极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摘编、我校教师师德建设系列规范文件、党的四中全会公报等政治理论学习、并在学习强国APP全面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党的重要文献、红色故事、新时代优秀党员事迹等方面内容,通过学习,提高思想境界,时刻对标,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并向时代楷模、优秀党员看齐,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有担当,并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探索辅导员工作的新方式方法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学生表率和知心人。

二、恪尽职守,做好辅导员工作

1. 继续加强班风建设,包括班级纪律、班级理论学习制度、专业学习安排等。严格班级一级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

2. 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与文明宿舍建设。学校、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宿舍用电安全和卫生情况。在班例会上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强调宿舍日常生活、学生出行、网络中的人身、财产安全注意事项并检查了学生宿舍的用电安全与宿舍卫生。

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班级干部多与同学们交流及用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对有情绪的学生积极疏导。

4. 班级理论学习。本学期开展理论学习9次,主要是组织听学术报告。

安全中级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安全感;
人际信任;
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6-0012-05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意义

马斯洛提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具有安全感,与此同时有专家提出评判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人际关系的好坏,而人际信任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如若没有人际信任,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将无从谈起。

高中阶段是每个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人生阶段,花季少男少女们在这一人生阶段里褪去青涩慢慢走向成熟。在人的一生中,这个阶段也许是最美好的一段,但同时也可能是麻烦最多的一段;
既是一个充满变化、探索、活力和追求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焦虑和问题的阶段。

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探究高中生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利于完善和促进高中生人际信任和安全感相关理论的发展。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独生与非独生、不同生源地高中生的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安全感、人际信任方面的实证研究有助于安全感、人际信任相关理论的完善,为心理健康理论研究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丰富的现实依据。

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高考改革,高中生又正值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学业压力和身体变化以及情绪的波动,学校、家庭和高中生自己更应该塑造健康良好的安全感、人际信任,以阳光的心态度过这一重要阶段,迎接更好的未来。本文以实证为依据,为学校、家庭和高中生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可靠的参考。

(二)概念界定

1.安全感

安全感(security)是指人在摆脱危险情境或受到保护时所体验到的情感,是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不可或缺的因素[1]。

马斯洛指出,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他认为,安全感是个体追求的目标,它是个体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决定因素,几乎一切都不如安全感重要[2]。

安莉娟、丛中[3]通过综述国内外有关安全感的研究给安全感下的定义是:对可能出现的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通过以上观点可以得出,安全感是人主观上对外界的风险的感受和体验,如果人自身对外界风险感到有能力控制那么内心安全感就高,否则就会不间断地通过种种方式去获得安全感,以此达到内心的平衡。

2.人际信任

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对人际信任都有相关研究,研究者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范畴出发,以致人际信任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心理学在人际信任方面的研究从“谁信任他人”和“信任谁”两个角度进行探讨,站在信任者的角度去测量信任他人的程度和性质。有的学者认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产生人际信任,即意味着人际关系双方的承诺,并借此为关系的双方带来了利益、忠诚和安全感。McKnight、Chervany[4]认为声望、技能、人际信任的环境、气质、关系亲密度等都属于人际信任的范畴。信任度高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相信他人、跟他人合作,且这类人的信任比较少受到交往的对象、交往情境的影响。

人际信任的维度研究方面,各国的学者也有着不同的划分方式,如Johnson和Swap[5]的特定人际信任量表(Specific 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简称SITS)将人际信任分为概括性信任、情感性信任、可靠性、可依赖性四个维度;
Rotter[6]的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s,简称ITS)将人际信任分为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两个维度;
我国心理学者杨中芳和彭泗清[7]1998年将人际信任分为能力信任和人品信任两个维度。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安徽省黄山市某省示范高中各年级施测,以班级作为单位整群S机抽样,发放问卷364份,收回有效问卷338份,有效率92.86%,被试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

(二)研究工具

本文的研究工具为丛中和安莉娟[8]的安全感量表和Rotter[6]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ITS)。

安全感量表为一个自评量表,分为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两个因子。量表共16个项目,2个因子各8个项目。人际安全感因子主要反映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安全体验。确定控制感因子主要反映个体对于生活的预测和确定感、控制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计分方法为五级评分[6]。

人际信任量表为一个自评量表,测量的内容包括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涉及不同的社会角色,共25个条目,有13个条目为反向计分。量表分为特殊信任因子和普遍信任因子两个因子,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计分采用五级评分[9]。

(三)统计分析

测试方式是团体施测,所有被试匿名,按照统一指导语独立完成。数据全部使用SPSS18.0进行处理。运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高中生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现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的高中生的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状况的差异情况。采用皮尔逊相关描述高中生安全感和人际信任之间的相关关系。

三、研究结果

(一)高中生安全感的现状

高中生的安全感得分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如表2)。

(二)高中生安全感男女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的高中生人际安全感和安全感有显著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得分,确定控制感无显著差异(如表3)。

(三)高中生安全感文理科差异

文理科差异的研究基于高二和高三学生,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的安全感及确定控制感有显著差异,文科学生得分高于理科学生的得分,人际安全感无显著差异(如表4)。

(四)高中生人际信任的现状

高中生人际信任得分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如表5)。

(五)高中生人际信任男女性别的差异

高中生人际信任男女得分有显著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得分(如表6)。

(六)高中生人际信任各年级的差异

高中生人际信任各年级得分在普遍信任这一因子的得分上有显著的差异,且高二年级的得分最高,高一年级的得分最低,高三年级的得分处于中间位置(如表7)。

(七)高中生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相关关系

高中生安全感各因子和人际信任各因子呈高水平的相关(如表8)。

(八)高中生安全感对人际信任的回归分析

以安全感为自变量人际信任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安全感与人际信任呈显著线性相关,安全感能解释人际信任总变异的10.8%。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7,正向影响人际信任(如表9)。

四、讨论

(一)高中生安全感得分及不同高中生安全感得分差异的讨论

从研究结果看,高中生的安全感整体状况尚可。男生安全感得分高于女生得分,且人际安全感和总安全感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本文认为社会对男生的要求普遍高于女生,家庭中也对男生赋予更高的期望。高中阶段,男女生生理发育逐渐成熟,男女生力量悬殊;
基于几千年重男轻女的封建文化及男人养家、男子是家中“顶梁柱”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当今社会女性相对来说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综上,高中女生安全感相对较低可能是以上这些原因所导致的。

高一学生并未分文理科,因此本文研究高中生安全感文理科差异基于高二和高三学生的数据,从研究结果看,文科学生安全感得分高于理科生,且在确定控制感上文科生与理科生得分有显著差异。探寻原因,本研究认为高中阶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业,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学习的内容有很大差异,文科生学习的科目更大程度上偏向于记忆和积累,理科生学习的科目则更强调抽象思维和日常做题的训练。在平时的学习中,文科生学习的内容相对于理科生学习的内容较易接受和理解,理科生碰到难以理解的难题的机会会更多,因此,文科生在学业上也许比理科生控制感更强,则会有较高的安全感。

(二)高中生人际信任得分及不同高中生得分差异的讨论

从结果上看,高中生人际信任得分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说明高中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人际信任还是有待提高的。

不同的高中生在人际信任上的得分存在着不小的差异。首先,男生女生人际信任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与上文安全感性别差异的原因大致相同。

其次,不同年级的高中生人际信任得分存在不同,其中,普遍信任因子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与此同时,高二年级的学生得分是最高的,高一年的得分最低。探寻其中的原因,高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还处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在人际交往中还处在磨合阶段,人际信任的得分相对就会低一些;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学校学习了一整年,对学校的人际环境也已经比较熟悉,与高一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成熟,与高三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面对的学业压力比较小,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人际交往中,人际信任的得分相对就比较高。

从结果上看,文科和理科的学生人际交往的得分有显著差异,理科生的人际交往得分明显高于文科生的得分。本文认为文科生和理科生人际交往的环境主要是自己的班级,而文科班级和理科班级最大的不同就是男女生的比例,女性居多的群体和男性居多的群体中的人际交往存在着很大差异,而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会更加敏感和多疑,在这样两个不同的人际交往环境中,文科生和理科生人际信任的水平自然就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高中生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关系

高中生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各个因子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这也就是说高中生的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是相互影响的,充分的安全感和较高的人际信任水平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积极作用。

(四)高中生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水平现状的启示

就研究结果来看,高中生拥有中等水平的安全感和中等偏下的人际信任水平,并且不同的高中生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因此,在学校教育和家庭培养中,应该对高中生的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水平有着清醒的认识,面对他们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水平。例如:在女生较多的文科班级应有意识地营造更健康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从而提高文科生的人际信任水平;
面对理科生安全感水平低于文科生的情况,应有意识地在授课过程中更注重教学重难点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些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令他们的安全感水平有所提升;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明显低于高二高三年级的情况,在注重新生入学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人际交往的磨合期,特别是要针对高一学生开设心理课,由专业的心理老师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此外,针对高三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相较于高二年级有降低的情况,应有专业心理老师和班主任为他们舒缓学业上的压力,积极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

五、结论

(一)高中生的安全感状况一般

高中生的安全感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说明高中生的安全感状况一般,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得分,文科生得分高于理科生得分,各年级得分差异不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得分没有大的差别。

(二)高中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有待提高

高中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整体偏低,男生得分高于女生,理科生得分高于文科生,高二年级得分最高,高一年级得分最低。学校应注重高一年级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和高三年级的心理辅导工作,从而提高高中生的人际信任水平。

(三)高中生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得分呈显著的线性相关

高中生安全感各因子和人际信任各因子呈高水平的相关,以安全感为自变量、人际信任为因变量,安全感与人际信任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正向影响人际信任水平。高中生的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是相互影响的,有充分的安全感和较高的人际信任水平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清.简明心理学辞典[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5.

[2]Danids 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selfactua-lization in the writings of abraham Maslow[J]. Curtent Psychological Reviews,1982,2(1):61-75.

[3]安莉娟,丛中.安全感研究述评[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3,12(6):698-699.

[4]Mcknight DH,Chervany N L. Trust and distrust defini-tions:One bite at a time[C]. Trust in Cyler-Societies,Integra-ting the Human and Artificial Perspectives. DBLP,2001:27-54.

[5]Johnson G C, Swap W C.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inter-personal trust: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 to assess trust in a speaific other[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82,43(6):1306-1317.

[6]Rotter J B.A 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trust[J].Journal of Personality,1967,35(4):651-665.

[7]钪蟹迹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2):3-23.

[8]丛中,安莉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4,18(2):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