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植物生长观察日记【五篇】(全文)

发布时间:2023-08-12 10:05:06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观察的对象多种多样,可以观察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可以观察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社会现象。当然,如果是观察某种社会现象,比如你身边的拆迁事件,这当然也是观察,但这样的观察有些不一样了,我们把此类观察叫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植物生长观察日记【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植物生长观察日记【五篇】

植物生长观察日记范文第1篇

观察的对象多种多样,可以观察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可以观察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社会现象。当然,如果是观察某种社会现象,比如你身边的拆迁事件,这当然也是观察,但这样的观察有些不一样了,我们把此类观察叫作“社会观察”或“社会调查”。我们现在要写的作文,也就是常说的观察日记,一般还是指对自然界中的事物的观察。

观察日记,有单篇观察日记和连续观察日记之分。这两种观察日记,其区别在于观察时间的持续性。单篇的观察日记,针对的是发生时间较短暂的事件,或者不需要长时间观察的事物。比如一个物理、化学实验,或者某个动物某方面的特性。而连续观察日记所记录的是某事物长期的变化发展过程,或三五天,或三五个月,甚至三五年。

那么,我们如何来写观察日记呢?

第一,要确定观察对象。你要观察什么,要做哪些方面的记录,要有明确的目标。你不能今天观察的是黄豆的发芽生长,明天记录的是绿豆的发芽。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日记,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如动植物、环境气象、天文地理,等等,一切自然界存在的现象都是观察对象。

第二,要注意观察的环境。所谓“环境”,包括在观察过程中留心时间的推移、季节的变化、天气的不同,甚至温度、湿度的变化,这些都会对动植物的生长和习性产生影响,因此都有必要加以记录。正规严谨的科学观察记录,会把观察时间细化到某一日的某一时,甚至某一分。

第三,既然是日记,就要有日记的格式。而且观察日记所要求的格式,比一般的生活日记更多一些。一是题目。观察日记要写清题目,比如“绿豆发芽实验观察日记”之类,题目在第一行写。这一点与写生活日记就不同了,生活日记一般不写题目。观察日记的题目既要新颖,也要观点明确。如果是连续观察日记,还可在每段日期前再加一个小标题。二是在题目下写清楚观察记录者的姓名,其实就是观察日记的作者,写明日记的时间,即×年×月×日,星期×,天气情况。如果是严谨的科学记录,还要求把当天的室内外温度、湿度都记录下来。三是正文,这是日记的主体。到了正文这一步,与平时写文章的区别已经不大,根据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写法,或记叙,或描写,或说明,甚至也可以有议论和抒情。正文的另一种写法是表格式或坐标式记录,这种写法更近似于“填表”而不像是“作文”,把诸如天文气象、生长变化、分类比较、统计数据等按一定的表格形式记录下来,这种写法更形象直观。在观察日记中,如果需要记录的内容比较多,可以分成几个小段来写,篇幅长短取决于所记内容的多少。

第四,观察自然界的事物本身就是在进行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所记内容不能虚构,应依据观察的客观现象如实记录。这样,结论才具有科学性,对今后的查阅、参考才有作用。

第五,写连续观察日记,一定要观察细致,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了就去看一看、记录一下,想不起来就不记录。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观察记录的时间间隔上,要尽量有规律。当然,对于我们来说,这一点并不是严格的要求,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现观察对象有了新变化时就记录,没有变化时也可以不作记录,可以灵活一点。

植物生长观察日记范文第2篇

观察植物的周记一

那天,我去实验田里观察我可爱的小番茄。

小番茄种下去时,不是种子,而是8株翠绿的小苗。小苗不高,只有15厘米,叶子也不多,但很密,一片接一片,没有留下一丁点的空隙。最近,小苗的颜色加深了,叶子也更多更密了。小小的

叶子上透出几条暗暗的花纹。叶子呈下宽上窄,周围有一圈大齿轮,看上去很锋利,摸上去却又软又滑。小苗长得好快,几天时间,已经有40厘米高了,叶子越来越多,数也数不清。小苗有很多分枝

,左一条、右一条,每一条分枝上全是又多又密的新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惊喜地发现番茄开花了,在浓密的绿叶中,露出一朵朵黄色的小花,每朵小花有6片花瓣,如指甲盖大小。

这几天小番茄长高了许多,茎上还长了许多小小的细细的毛,叶子也肥大了许多。它的旁边又长出了一个小番茄的嫩芽,它们成天依偎在一起,像一对好姐妹。离它们不远处的另一株小苗上结了一

颗小番茄,它的身子有些倾斜,好像在向另一株上的番茄姐妹挥手问好。果子越来越多,它们青中带着透明,小巧玲珑,表面覆盖了细细的茸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好似一颗颗小太阳。番茄越来越多

,越来越大,把绿枝都给压弯了。怪不得我每天测量时,都短了几厘米呢!

小番茄虽然又大又多,却怎么也不红。我盼望着它们快快成熟。

观察植物的周记二

前几天,张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有趣的作业—————种绿豆。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回到了家,我迫不及待的做起了这项作业。

我先拿出几粒比较饱满的绿豆,又拿出了一个圆柱形透明的罐子,把餐巾纸铺在最底层,在把绿豆均匀的撒在上面,随后再铺几张餐巾纸,最后撒上一些水就大功告成了。我看着罐子的“杰作”,心里美滋滋的。这时绿豆上的一个像减号一样的白色的东西进入了我的眼帘,我对妈妈说:“那个可能是它的呼吸器官吧。”妈妈说:“不对,那个东西其实是豆芽的芽胚,是从那儿开始发芽的。”我恍然大悟。

第一天绿豆没有任何的变化,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她的一个绿色的“小房子里”,不肯出来。第二天早上,我起了床,迫不及待的跑向阳台去看绿豆有没有什么变化,只看到舒适的躺在自己的床上还在睡懒觉,依然如当初一样。就这样,一天两天过去了,我的心情开始变得有些焦急起来,这个时候我甚至怀疑是自己的种植方法出了问题,只好耐心等待着。

直到第五天早上,我按捺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早早地起了床又迫不及待的去观察绿豆的变化,心里想:这次总应该有点变化了吧。到了阳台,看到罐子里的绿豆,我顿时惊呆了,它们像一只只小蝌蚪露出了“小尾巴。”我欣喜若狂,赶忙拿出来相机把它们的成长变化拍了下来。

看着罐子里的绿豆,我心想:希望你们快快长大,变成一颗颗又嫩又壮的豆芽。

观察植物的周记三

观察,是发现问题,揭示事物本质和提出解决办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这一次我打算观察一下绿豆从发芽到生长的全过程,认识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条件。

九月十四日 星期日 多云

昨天,我把一小把绿豆放进温水里,准备做绿豆生长的观察记录。今天,我去观察绿豆的情况,看见绿豆已经脱下了厚厚的“外衣”,露出了白白的豆肉。

九月十五日 星期一 晴

我依然观察绿豆,发现已经脱皮了的绿豆开始裂开了,在裂隙中,长出了 一根根白白的、尖尖的小根。水边漂浮着已经脱落下来的绿豆外壳。

九月十九日 星期五 阴

今天,我想起了长长的绿豆芽,到了客厅,我被震惊了,那芽已经长出叶子了,叶子是椭圆形的,头很尖,叶脉还是十分的淡,几乎看不见。也许是温水帮助它长大的原因吧?那翠绿的颜色,令人心旷神怡。根长在绿豆的背后,不停地吸收水中的矿物质,帮豆芽一天天长大。

九月二十三日 星期二 多云

植物生长观察日记范文第3篇

一、培养幼儿的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发展来自于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教师要抓住幼儿所感兴趣的内容,结合日常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与幼儿共同探讨和学习,从而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非常感兴趣,他们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如吃过午饭时,我带着幼儿去散步,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接着我提出一些问题:“秋天来了,你是怎么发现的?”孩子们都努力寻找,有的说:“叶子变红了!”有的说:“天气变冷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总是那么让人惊喜!

二、给幼儿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

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还要给幼儿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究。

如在“沉浮”实验中,幼儿看到了很多的材料如瓶盖、橡皮泥、铁钉等都非常兴奋,迫不及待想参加实验。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这些东西会不会浮在水面上呢?幼儿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这时,就可让幼儿动手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三、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将科学活动融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1)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在一日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精巧有效地组织活动,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主动性。如在科学活动“软软的硬硬的”中,可用神秘袋,让幼儿摸摸袋中的物体。这样,幼儿兴趣大增,探索欲望提高了,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探索效果。

(2)建立自然角,组织幼儿通过自己动手种植,获得最直接的经验。种植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但种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长期系统的观察对于幼儿来说需要耐心和毅力。为了加强幼儿的种植和观察兴趣,我让幼儿把自己在家里种植的植物带入自然角进行培育,他们每天看着自己的植物,有了很强的责任感。小周每天都说:“我要去看看我种的大蒜长得怎样了,它现在长了几片叶子了呢?”忆寒说:“我要给我的郁金香浇水啦!”我们还为幼儿准备了观察记录表,让他们将观察的结果用绘画等方式记录下来。幼儿园还为每班开辟了种植园地,在教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会根据不同的季节种植各种蔬菜和花草。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不时从家里带来各种植物的种子,并积极的给植物松土、浇水、施肥等。碰到有植物长势不好,孩子们很是心急,回家后还和爷爷奶奶请教种地的知识。并且经常对种植的植物进行观察,不断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我深深地感受到,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但增长了幼儿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3)鼓励幼儿参加科学实验,为科学探索提供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科学知识,还能帮助幼儿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发展幼儿观察、分类和思考等技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如在“看不见的小生物”主题活动中,让幼儿进行“发霉了”的小实验。在实验中,幼儿将干面包和湿面包分别放在袋子中进行观察,没几天湿面包就发霉了!大家都很兴奋地说:“原来霉菌喜欢潮湿的地方啊!”其实幼儿缺的并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与科学进行直接接触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多为幼儿提供科学探索的机会和条件,满足他们进行探索的欲望。

(4)将科学活动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在一日生活中,好奇的幼儿随时在对周围世界提出问题。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应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来进行。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关注的事物和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然后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如根据季节的变化随时丰富和整理自然角的物品,秋季在自然角增添了“秋天的果实”一栏,供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果实;
幼儿亲自浇水,每天观察,会激动地发现自己种的蚕豆发了芽,长出了叶子,或者水培的萝卜根须开始腐烂了等。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观察和探索的积极性提高了,发现了许多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现象。同时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既增进了幼儿总结归纳和交流的能力,又激发了幼儿对科学发现的兴趣,丰富了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认知。

植物生长观察日记范文第4篇

一、农村小学科学观察教学的现状

(一)观察实验盲目性

小学生天性多动,对于新鲜事物好奇,但是没有持久观察能力。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转移,不能对一种现象进行长久观察,学生不能对科学观察的目的进行掌握,大部分学生存在“看热闹”的心理。而造成这一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不能把科学观察项目设计得具有趣味性,不能捕捉到学生感兴趣的点。教师在带领学生观察淀粉中加碘的科学实验中,当学生看见淀粉加入碘变成蓝色时,学生们都兴奋地叫起来,但是在实际的观察陈述中,学生观察到的并不是整个现象的全部过程,仅仅是现象的片段而已。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并不知道观察现象的目的,只是在教师指挥下观察与记录。

(二)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观察活动

在学生观察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热衷于对结果的谈论,但是在实际的科学观察时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任务中去。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学生对观察的事物不感兴趣;
第二,教师不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能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其中。

二、提高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观察结果的讨论

观察实验从日常观察到科学观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共同参与和交流来达到目的。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讨论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变化。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并且寻找观察中现象产生的证据。例如在植物生长高度观察实验中,首先要学生连续数周对植物的高度进行观察与记录,观察完毕时,需要教师公布所有学生的测量结果,并让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组织展示。计划以学生分组形式进行观察与学习,使学生集中讨论植物一天的变化,然后小组成员一起绘制变化图形进行分组展示。讨论对于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非常重要,学生在对新鲜事物具有认知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实践,有助于主动投入。而观察之后的讨论部分是将学科知识、问题和实践相结合的共同问题。在讨论中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

(二)观察绿豆芽生长的教学实例

观察课题1: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传统的教科书是教师在课堂上发出疑问,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得更好?并且让学生们感受植物生长需要哪些必须条件。围绕着豆芽生长与阳光的话题进行对比试验。由于该试验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因此,在课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绿豆芽种子分为在阳光下和黑暗中状态下种下,然后让学生在家中对发芽状态进行观察与记录。

观察课题2: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这部分的活动需要教师来完成,然后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与记录。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对实验进行充分的准备。在具体观察中发现绿豆芽的跟向着纸潮湿的方向生长,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现象的同时,需要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们分析植物为什么会这样生长。将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渗透给学生,以此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力量。

观察课题3:植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联系

香蕉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由于阳光充足、水分多,因此,叶子比较大,而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针形叶子有效减少水分蒸发。这些植物形态说明植物本身具有自适应能力。在以上的讨论,可以让学生明白,不同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环境能够影响植物生长,而植物也能适应环境。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学生就能结合植物的自适应特质,对本节课中绿豆芽为什么在不同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状态进行解释。在观察中,细心的学生能够将绿豆芽变化用相机记录下来,用极具说服力的实验证据说明观察过程。

植物生长观察日记范文第5篇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抓住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

(1)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再局部-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有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里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
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
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各具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很多状物类记叙文常常是通过描摹物体的外形特点,来揭示某种深刻的意义。作者先描写了物体的外形特点,再写物体做过的动作过程,最后由这件物体联想到农民,想到农民们也像该物体一样辛勤地播种、耕耘、收割,“为别人贡献多,为自己留得少”。这样把物体与农民联系起来,突出农民们辛勤劳动,为大众服务的精神。这样的描写,文章才有一定的思想性、可读性。

怎样才能使状物文章的写作目的明确呢?

首先要仔细观察所写的物体,熟悉并掌握它的特点,分析思考这些特点与人或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